‘壹’ 名伎李师师做了什么为何说她是一个比男人更有气节的女人
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这个冬天比往常任何一个冬天都要寒冷,特别是在黄河以北的疆域,在金人的铁蹄与利刃的摧残下,寒风更加凛冽。
这一年,宋朝发生了很多事,先是在位皇帝宋徽宗懦弱无能,惧怕金人的侵略,将皇位硬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宋钦宗;接着不到一年时间,首都汴京(开封)被金人围了两次,无数金银财宝被劫掠一空;最后,北宋投降金人,整个赵氏皇族除了康王赵构出逃外,尽皆被俘。
于是,这一年成为了宋人最耻辱的一年,史称“靖康之耻”。
那一年,北宋当局在抵挡金人的过程中,有那么多的不尽人意,比如从始至终,宋军都没有一个绝对的统一指挥;比如从始至终,皇帝都没有一腔抛头颅洒热血,抗战到死的气魄;比如从始至终,宋军都没有一次像样的抗击战役。
然而,“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在很多的局部小区域,其实还是有很多英勇的将领和士兵在努力。他们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保护身后的家园和亲人,他们宁死不屈,宁死不降。哪怕孤城一座,弹尽粮绝,他们依然没有选择放弃,哪怕皇帝已降,北宋已没,他们依然没有选择退缩。
在那一刻,宋人骨子里的最后一丝血性被保存了下来,虽如烛火摇曳,却是生生不息。
后来有很多人不解,明明北宋已经灭亡了,那些人还守着一座孤城干什么?他们到底在为谁而守?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如果你能读懂这句话,那么你就能理解那些忠志之士为何而守。因为他们守的不是城墙,而是心中的大节。即便山河破碎,我亦视死如归。
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我不是要写北宋名伎李师师吗?而上面这些好像都是男人们的事,和她一个女人有什么关系?
我想说,打仗虽然都是男人们的事,但是在民族大义和国家大节面前,有时候女人,她真不比男人差。
至此,名动京城十几年的风华名伎李师师就此落幕,并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重重的一墨。
结语:
客观上讲,李师师只是历史洪流中的一位小人物,她没有什么能量,也挽救不了走向衰亡的北宋,可是正如马克思所说,推动历史发展与前进的,不单单是靠个别的英雄人物,还应该包括无数个小人物在各自的无意识的行为下,相互作用出来的结果。
而正因为李师师的视死如归,以及无数个像她一样的小人物的视死如归,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点亮了一道光,然后再用这道光,唤醒了无数个和他们一样,内心还有气节,还有坚守,还有血腥的男儿。
于是,剩下的半壁江山里,终于涌现出了无数个具有民族气节的人。比如岳飞,比如辛弃疾,比如文天祥。
孟子有句话我很喜欢,今天就用这句话做结尾。
人要有一种精神,一种无论遇到多么恶劣的情况,都要往前冲的精神。这种精神叫勇气,虽千万人,吾亦往矣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