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云南怒江州
云南怒江介绍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地处我国云南省西北部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地带,西与缅甸毗邻,北接西藏,东南和省内的迪庆、丽江、大理、保山相连;国境线长达449.67公里。总面积14703平方公里,总人口45.88万人。 自治州辖泸水县、福贡县、兰坪县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州府现设在泸水县六库镇。境内主要聚居着僳僳族、怒族、独龙族,此外还有白族、汉族、普米族、彝族、纳西族、藏族、傣族等民族。境内多的飞禽走兽。兽类主要有:野牛、野驴、羚羊、岩羊、麝、水獭、旱獭、金丝猴、小熊猫、小灵猫、孟加拉虎、金钱豹、龟纹豹、狗熊、大马熊、野猪、狐狸、牛羚、鬣羚、马鹿、长臂猿、大灵猫、穿山甲等。鸟类主要有:孔雀、绯胸鹦鹉、红腹角雉、白尾稍红雉、血雉、火尾雉、绿眉马鸡、雉鹑等等。这些动物中有不少是属于稀有珍贵的动物,所以,怒江州也有“小动物王国”之称。 由于怒江地区地处濒临欧亚和印支两大板块的结合部,奇异的地质构造运动造就了怒江全境沟旧社会壑深切、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景观;境内群山横立、江河纵流,独龙江、怒江、澜沧江三条大江从西向东相间排列,由北往南纵贯担打力卡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以及云岭山脉,切割出三条深邃悠长、神秘莫测的大峡谷,被人们称为怒江大峡谷或东方大峡谷。 怒江州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具有立体气候的特点,境内的“三江”峡谷地带,从峡谷底到梁峰顶,分布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自然景观,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各种野生动物。 (一)怒江风味美食: 漆蜡妙食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福贡、贡山、泸水县及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州都产漆蜡,其中尤以福贡县为最多。 漆蜡,当地土着民族称之为漆油。它是从漆树籽中榨出来的油,这种油冷却后凝固成块,颜色比黄蜡稍浅,所以商品名又称为漆蜡。漆蜡可以食用。伍喊掘制作方法也在翻新。有的把漆蜡溶化后,混入猪油、菜油、核桃,比例约为2比1,待冷却后凝固成固体油,携带十分方便。当地居民也用这种油,作为亲友间相互馈赠的礼品 峡谷僳僳族、怒族群众,用炼得滚烫的漆油炒米酒,炒仔鸡给病人或产妇滋补身体,益气补务功效显着。还腔核有人用漆蜡混合蜂蜜、贝线蒸制服用,可治疗肺结核症和气管炎。此外,漆蜡还是制作高极香皂的原料。 漆蜡的妙食,可以说是当地僳僳族、怒族人民的拿手戏。他们制作的佳肴漆蜡炖鸡,香味浓郁,在滇西北已享有盛名。 酒焖鸡(独龙语称“夏热阿”) 即将鸡连骨剁成块,用油爆炒,放入大量的烧酒,一只鸡约放二三斤白酒,一般不放盐,只放些野花椒,在火上焖食。其鸡味酒香四溢,亦颇鲜美。酒焖荷包鸡蛋也类似这种做法,一般是十个鸡蛋放一斤酒。 酸竹菜 酸竹菜是山里生长的一种青嫩的竹笋,夏初挖出,削皮切成片状晾晒成干菜(独龙语称“美皓”),食前以热水浸泡,常用来炒肉食和做汤料,味鲜美爽口。制成的酸笋是将鲜笋剁碎,舂打至绵软,密封在竹筒里,用笆蕉叶封口,放在有细小泉溪处淋滴,数天后发酵变酸,取出晾干做酸竹汤,去暑解渴,是夏季适宜的汤食。 打茶 独龙河上游的人有“打茶”的习惯,可能是受到邻近藏族习俗的影响。独龙族不种茶,多购买砖茶,煮沸后就饭食而饮。打茶常用来招待客人。打茶的工具,是一个长约70公分,口径约10公分的竹筒,内置一个上下活动长约90公分的带竹柄木塞。筒中放进少许盐和熟的动植物油脂,如猪油、肥肉丁、鸡油、核桃油或酥油等,以及加放上一些有香味的苏麻籽,也有加入调好的鸡蛋,再将煮好的茶水倒入,然后手握竹柄木塞,上下反复打茶,再倒出饮用。其色浅褐,味咸香,能提神解乏,是一种滋补饮料。 醋酒 醋酒主要用玉米、高梁、大麦、或小米为原料。制作方法是,先把粮食煮熟,冷却后拌入酒曲,装进洗净的大瓮中,封口发酵十天左右,待透出很浓的酒香味时,取出一些酒糟,对进温水,再用木瓢挤压出汁液,经过滤后,便是食用的醋酒了。这种酒只有17到18度左右,味淡且略回甜,富有营养。喝后既解渴又爽口,有提神解乏之作用,还能增进食欲,是当地僳僳族群众不可缺少的饮料。近年来,人们风趣地将醋酒称为“峡谷啤酒”。 肉酒、蛋酒 肉酒和蛋酒是怒族人喜好的一种高级滋渗手补食品。怒语将肉酒和蛋酒称为“侠辣”和“巩辣”,译成汉语就是“肉炒的酒”和“鸡蛋炒的酒”之意。 肉酒和蛋酒就是用鸡肉或鸡蛋作引子制作的酒。用鸡肉(用野鸡或其它兽类的瘦肉也行)为原料,先把肉砍剁成小碎块,在锅里放上酥油或菜油,等油炼好后,把肉放进去,炒至又黄又脆时,稍退火,再倒上烧酒。酒的多少由吃饭的人多少为度,然后盖上锅盖焖上五分钟左右,从锅里取出,连肉带酒一块吃。如果没有肉,用鸡蛋也行,做法也一样,那就叫“巩辣”,意思是“炒鸡蛋酒”。 这种精工调制的肉酒和蛋酒,鲜美清香,甜辣适中,而且具有滋补身体,健骨舒筋的特殊功效。 (二)怒江的手工艺品: 撑廾麛草果项链 是因利用不知何种草果而得名。这种撑廾麛草生长在高山绝壁的山缝之中。传说人们常见老猴子摘这种草果给小猴子吃,人们为保佑自己的孩子,也冒险采摘这种草果,串成项链戴在孩子的身上,以避邪驱灾。现在人们常给小孩和远离家乡的亲人佩戴。 藤编手镯 是利用生长在深山中一种稀少、特有的红色蔓藤制作而成。据说这种红色蔓藤生长地区周围只要有人居住或有人长期活动就会死亡,因此采制极其困难。 妇女佩戴这种藤编手镯向人表示自己男人的勇敢和对自己的忠爱。 兽牙顼琏 过去是富裕的象征,项链价值是以野兽牙数多少和野兽的凶猛程度来断定。 弩弓 是现存的比较原始的狩猎工具,由比较坚实的木材制作而成。用牛筋作为弓弦,配以竹箭和箭囊。这种弓弩的穿透能力非常强,在5米远的距离上,能将居民楼的家庭木门射穿。出于安全,在购买时,如不特别要求,一般弓弦是用麻绳代替。竹箭是用生长在海拔2700米左右的一种有节实心竹削制而成,这种实心竹异常坚硬。过去居民用此竹削尖作为武器,据说能刺穿熊皮。过去箭头涂有猎人自制的毒药,只要射穿兽皮,野兽就会抽搐而死。近些年因禁猎,已经禁止使用。 箭囊一般由兽皮制作而成,打猎能手的箭囊一般用熊皮制作,以体现猎人的勇敢和成绩。 独龙毯 是独龙族妇女手工织的毯子,它的原材料是山上野生的和自己种植的麻, 将麻搓成线后,用多种植物的液体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独龙毯质地结实耐用,可防雨,也可用来作垫盖被褥一类。一床讲究的独龙毯从剥麻皮、纺线到按照图案纹线拴综,以至提综、引纬、打纬等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使用多种不同的器具。如今,身披精美的独龙毯已成为独龙人民特有的传统服饰。 独龙族背篓 这种背篓是以一种生长在中缅边境担当力卡山,海拔2800至3000千米地方所产的一种独特实心无节竹为原材料制作而成。这种背篓是独龙族人民的主要装载工具,非常结实耐用。现在人们多当工艺品来装饰家居。 (三)怒江植物类特产: 珙桐 珙桐树,外国人又叫鸽子树,我国俗名酒梨子树,是一种落叶乔木。叶广卵形,基部心形,叶边有锯齿。为什么叫鸽子树呢?因为四、五月间,它洁白的花盛开时,花的基部两瓣乳白色的巨形苞片,往往随风起舞,好象鸽子展翅飞翔,是世界珍贵的观赏植物。 珙桐树为我国所特有,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西部、四川、贵州和云南的少数山区。我省仅滇东北的绥江、彝良、镇雄,滇西北的维西和贡山有。世界各国都有珙桐树,是自一九零三年英国从我国引种后而陆续栽培出来的,而我国却由于历史上砍伐太多,现在反而稀少了。近几年来,我省植物园已开始栽培研究,珙桐树必将成为美化我产园林的重要树种。 黄连 黄连上品出怒江,绝非海外奇谈。怒江两岸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上生长的黄连,其根茎中央髓部无实细胞,空心,成为云南黄连中的独特品种,称为空心黄连。怒江空心黄连与其它各地实心黄连相比较,它的根茎细、重量轻,味道特别苦。 怒江空心黄连大多栽种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坡林地。怒江多雨多雾,空气湿润、新鲜,腐质土松软深厚,是黄连生长的最佳地域。 黄连从栽种到开挖至少3年。每年需要锄草培土两次。从采挖黄连到烘干、撞须、簸净,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僳僳族老大娘的辛劳和怒族姑娘的精工劳作,怒江黄连跃为云南黄连中的上品是来之不易的。 怒江兰 兰花是兰科植物的总称。兰花品种繁多,分布极为广泛,世界各国均有栽培。自古以来,兰花就是花卉爱好者喜好的栽培的上品花种之一。 云南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土地肥沃,雨量充渍,气候宜人,是盛产兰花的天然园地。从白皑皑的高黎贡山之巅到奔腾不息的怒江两岸,根深叶茂的怒江兰遍布峡谷,阵阵幽香沁人心脾。 据栽培兰花的一位巧工花王宣称:怒江兰花种类居滇之首,品种优良的兰花在峡谷应有尽有。他还毫不含糊地说:“怒江是兰花的故乡”。早在数年前,他将自己亲手采集来栽培出的40多种兰花奉送给来访的一位友人。据说这位不速之客并非偶然光临,他是一位对世界各国的兰花有较深研究的人,是慕怒江兰之名,专程寻找兰花来的。 怒江,春有素心兰和似蝴蝶飞舞的双蝴蝶兰及孤芳自傲的单蝴蝶兰,还有红、黄、白、绿各色的大雪兰、小雪兰和独簪兰;夏有花骨朵成串,迎风飘香的夏慧兰;秋冬有如猛虎怒吼的虎头兰、陈香兰;还有那久居峡谷深处的种种幽兰,它们披着神秘的雾纱,散发出阵阵清香,给峡谷又增添了几分仙山灵气。 贝母 怒江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是两座天然药材宝库,较珍贵的药材——贝母就出产在这里。 贝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宜于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地带,植株矮小,颗粒圆滑,形如珍珠,当地人根据它的形状命名为“高黎贡山珍珠贝”、“碧罗山尖雪珍珠”。 盛夏,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冰雪消融,山间草甸百花萌发之时,是采集贝母的最佳季节。每年夏季,长年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手持长刀,背上采挖药材的工具,纷纷到雪山草甸地段采挖贝母。 虫草 在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顶上,生长着一种稀有的药用虫草。这种药用虫草属鳞翅目蝙蝠科,是一种寄生在蝙蝠蛾幼虫上的虫草菌。 虫草菌是一种真菌,一般来说,一般秋季节进入虫体,被害昆虫越冬期间,虫草菌能在虫体中毓,翌年夏季从虫体中生长出来,故而有“冬虫夏草”之称。 医书记载,虫草是着名的滋补药品。虫草药用有效成分为虫草酸,一般含量为虫草的7%左右,乃为上品。在中医处方中常作重要引剂,功能补肺益肾,主治虚劳咳血,腰酸膝疼、体质虚弱、贫血等病症。 怒江是我国虫草主要产地之一。每年夏末,当地的贸易部门个体山货商,在峡谷的曲径小道上繁忙奔波,争相收购稀有的药材虫草。 灵芝 在怒江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到处都生长着可供药用的植物。灵芝就是其中之一。灵芝,人类将它神化为“灵芝仙草”。“灵芝仙草”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长,给峡谷增添了几分神采,几分撩人神魂的魅力。 灵芝亦称“木灵芝”,属多孔菌科。也有称它为“紫蓝”、“紫芝”、“菌灵芝”、“灵芝仙草”的,还有的地区以它的形状命名,比如花伞形状的,称“花伞灵芝”,鹿角状的,称“鹿角灵芝”。对灵芝的美誉大体相同,是补神化了的一种“仙芝灵药”。灵芝,性温、味甘,功能益精气,强筋骨,主治心悸失眠、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灵芝也可供观赏。 据记载,灵芝是腐生菌类植物,菌盖肾形或近圆形,也有花瓣状的。表面有纹理,紫褐色,似有漆样光泽,质地较硬,背面呈淡棕色,有小孔。菌柄细长,柱形或树枝形,直立或扭曲,紫黑色,着生于菌盖的底侧。灵芝适宜于深山密林中生长,或是生于悬崖峭壁老树、枯木根上。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均有分布。 面粉树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的腊竹底和独龙江的马库,有一种树,当地群众称它“斯叶黑”,意思是能出面粉的树。“斯叶黑”一般生长在阴凉的深箐里,树高可达十几米,成树直径达1米,树叶宽1米左右,长3米多,与芭蕉叶十分相似。 “斯叶黑”含有大量淀份。七、八月份是其淀份成熟的最佳时期。当地群众获取这种面粉,可算是行家里手了。他们先将成绔砍来,用木棒或斧头在绔杆上不断地敲击,淀粉便一团团震落下来,晒干即成细粉.
② 傈僳族服饰特点
傈僳族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僳僳族的服饰,各地大同小异,大都穿自织的麻布衣服。男子一般着短衫,裤长及膝,有的用青布包头,左腰佩砍刀,右腰挂箭袋。妇女上穿右衽短衣,下着长裙,头上饰以红白色料珠,胸前有彩色料珠串成的项圈。各地因衣服颜色的差异而被称为“白僳僳”、“黑僳僳”或“花僳僳”。“花僳僳”的衣着绚丽多彩,“黑僳僳”的穿着典雅大方,各具特色。僳僳族以玉米、养子为主食,由于狩猎,肉食也极为丰富,无论男女,都善饮酒。僳僳族的住房有两种结构:一种是木结构,四周用长约一、二丈的木料垒成,上覆木板,内地的僳僳族大都居住这种房屋。另一种是竹木结构,笑竖困先在斜坡地上竖立二、三十根木桩,上铺木板,四周围以竹篾篱笆,顶盖茅草或大板,屋中央置一大火塘。这种房子流行于怒江僳僳族地区。
傈僳族服饰的女性服饰分类 妇女的服饰又分为白僳僳、黑僳僳、花僳僳三种.聚居在云南怒江州一带的白、黑僳僳妇女普遍右衽上衣,麻布长裙。已婚者耳戴大铜环或银饰,长可垂肩.头上以珊瑚,珠料为饰.年轻姑娘喜欢用缀有小白贝的红绒系辫,有些妇女还喜欢在胸前佩一串玛瑙、海贝或银饰,并在海贝上刻有简单的横竖纹或钻以小园孔,僳僳语称这种胸饰叫做“拉白里底”。泸水县一带的黑僳僳妇女则 *** 长裙,上衣右衽,腰间系一小围裙;长裤,青布包头,耳戴小珊瑚一类的饰品。永胜、德宏一带的花僳僳服饰更为鲜艳美观。妇女均喜欢在上衣及长裙上镶绣许多花边,头缠花布头巾,耳坠大铜环或银环,裙长及地,行走时摇曳摆动,显得婀娜多姿,优美迷人。白、黑僳僳族妇女,穿右衽上衣,麻布或黑丝绒长裙。已婚妇女戴大铜耳环,头上以珊瑚、料珠串缝为帽,碰念胸前戴玛瑙、海贝或银币。花僳僳服饰鲜艳,妇女头戴花布头巾,耳坠大铜环或银环,穿及地的长裙。各地僳僳族男子喜用青、黑、蓝、白色布作包头,穿自织的麻布长衫或短衫和及膝的裤子。
傈僳族服饰的头饰 僳僳族年轻姑娘喜欢用缀有小白贝的红线系辫,已婚妇女则多喜欢头戴珠帽“额勒”。“额勒”是用珊瑚、料珠、海贝、小铜珠编织而成的精美头饰。制作方法是:先选十几个直径约2厘米的白色海贝片,把它们钻出小孔,用线平穿成一个能套住后脑的圆套。海贝圈上半部分的贝片下面系上一个小铜珠,然后再将小铜珠横穿成串。这样便构成了一个以脑后海贝串、额前铜珠串为上下两边,以红白两色珊瑚、料珠串为中心的帘式、半月形珠帽,戴在头上正好能将头颅和两侧耳鬓罩住。妇女们戴上“额勒”,头顶上的片片海贝如同银月高悬在上,下面的串珠,宛如众星捧月。最下端的铜珠,嵌在前额,金光闪闪,给人一种华美、尊贵之感。这是僳僳族妇女必不可少的心爱之物。
云南服饰的特点? 1.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仍与蒙古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为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纤哪扣,格外醒目。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2.德昂族女子上身穿紧身短衣,也是蓝色或黑色的,下穿长裙,裙子的式样新颖大方,花色艳丽。红德昂是一片惹目的红黑相间的颜色,花德昂则镶有四条白色带子,其中又插有五寸宽的红布相饰,黑德昂所穿的黑统裙上织有几条深红色的布带,其间又衬丧命夹着几小条白色带子。
3.拉祜族男子身穿浅色右衽交领长袍和长裤,喜欢佩刀,系腰带,脚穿布鞋,头戴包头,长袍两侧有较高的开衩,领口衣襟等处用深色布条镶边,包头用白红黑等各色布条交织缠成。拉祜族妇女服装具有青藏高原妇女服装的特点,穿的是黑布长衫,长至膝下,两侧开衩且开衩较高,立领右襟,缀有银泡装饰,喜欢用红色或白色花边镶缀在袖口、襟边,显得光艳美丽。下穿长裤。西双版纳有的妇女剃光头,包黑包头巾,戴大耳环,胸前佩挂“普巴”(大银牌)。
4.布朗族穿着简朴,男女皆喜欢穿青色和黑色衣服,妇女的衣裙与傣族相近似,只是衣服喜欢用白色和粉红色,上穿紧身、细袖管无领短衣,用布带代替钮扣,下穿花纹图案长裙,用长白毛巾缠头,颜色多为黑色,喜欢戴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男子穿对襟无领的短衣,下穿宽裤脚的长裤,普遍使用包头巾。布朗族男子都以纹身多而美为荣。
5.景颇族的男子喜穿白色或黑色对襟圆领上衣,包头巾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珠,外出时常佩带腰刀和筒帕。妇女穿黑色对襟、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腿上带裹腿。盛装时的妇女上衣前后及肩上都缀有许多银泡泡、银片,颈上挂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子或银铃,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腰间围上藤圈,表示她们是龙女的化身。妇女戴银手饰越多表示越能干、越富有。有的妇女还爱好用藤篾编成藤圈,涂有红漆、黑漆,围在腰部,并认为藤圈越多越美。
6.纳西族未婚姑娘爱梳长辫于腰后,或戴头帕、帽子。青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多偏重于明快、艳丽的色调,中老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则多采用青、黑等色的面料,显得庄重素雅。妇女们还喜欢佩戴耳环、戒指、银或玉质手镯及金、银项链等饰物
7.白族服饰靓丽潇洒,民族特色鲜明。白族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重。男子喜欢缠白色或兰色包头,穿白色对襟上衣,外套黑领褂;下穿宽桶裤,系拖须裤带,有的还佩带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
8.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妇女穿青黑蓝色圆领历襟宽袖短衣,下着长裤,结布围腰,穿绣青布鞋 .水族妇女的惯常穿着。青兰色短衫和长裤,结布围腰。胸前的银饰是节日才佩带的。结了婚的妇女用背带背着她的小宝宝。背带绣得十分精致,这也是她个人装饰的一部分。
9.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古朴多彩。按服饰颜色分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三种。已婚妇女耳戴大铜环,头上用料珠、贝壳、珊瑚为饰物,有的胸前佩玛瑙、海贝或银币等胸饰。花傈僳服饰较为鲜艳,上衣及长裙镶花边,头缠花布头巾,耳坠大铜环或银环,显得婀娜多姿。各地傈僳族男子,喜穿麻布短衫,穿宽大裤子,裤长及膝。有的腰系羊毛彩带,穿长裤,扎绑腿。所有成年男子都喜欢右腰佩砍刀,右腰挎箭包,弩弓为贴身之宝,有的还是世代相传的。
10.阿昌族喜着黑色的服饰,已婚妇女上身穿对襟衣,袖长,下身着筒裙,用黑布或蓝布包头,裹腿;未婚女子穿宽裆裤子,将发辫盘在头顶,用布围辫子裹成圈。腊撒坝子的妇女喜欢在服饰上布满银饰,户撒的妇女则......>>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是按照什么被分为白傈僳族。黑傈僳族和花栗粟族 急 快快 傈僳族服饰典雅、美观、大方。不同地区的傈僳族妇女因服饰颜色的差异而被称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 白傈僳妇女普遍穿右衽上衣、素白麻布长裙,戴白色料珠. 黑傈僳妇女多是右衽上衣配长裤,腰系小围腰,缠黑布包头,戴小珊瑚之类的耳饰。花傈僳妇女喜穿镶彩边的对襟坎肩,搭配缀有彩色贝壳的及地长裙,缠花布头巾,耳坠大铜环或银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
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傈僳族美女穿傈僳族服装的照片 又没有积分啥的,没动力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特点、文化要求 苗族
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裙子则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示了苗族的聪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布衣族
布依族男子上穿对襟或大襟的短衣,下着长裤,也有穿长衫长裤,缠青色或花格头巾。色调以青蓝色或白色为主。妇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着长裤。衣襟、袖口等处镶彩色花边,裤脚处也镶着花边,头缠青色或花格头巾,或将白色印花头帕搭在头上,青年女子的胸前还挂着绣有漂亮花纹图案的围腰。布依族妇女喜欢佩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足蹬尖鼻绣花鞋,布依族服饰整体色调淡雅朴素,与自然界保持着天然的和谐。
侗族
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对襟、左衽和右衽三种,下着长裤,裹绑腿。缠头布为三米长的亮布,两断用红绿丝线绣着一排锯齿形的图案。盛装时戴“银帽”,并佩戴其它银质饰物。女子穿裙时,上身以开襟紧身衣相配,胸部围青色刺绣的剪刀口状的“兜领”,裹绑腿;穿裤时,以右衽短衣相配。盛装时,妇女多穿鸡毛裙。也有穿右衽无领上衣,以银珠为扣,环肩镶边,足蹬翘尖绣花鞋。侗族妇女喜欢佩带银花、银帽、项圈、手镯等银质饰物。侗族的衣料多为自织自染的“侗布”,有粗纱、细纱之分。侗族妇女擅长刺绣,手工技艺精湛。
瑶族
瑶族各支系服饰存在较大差异,男子服装以青蓝色为基本色调,以对襟、斜襟、琵琶襟短衣为主,也有的穿交领长衫,配长短不一的裤子,扎头巾、打绑腿,朴实无华。妇女服饰有穿大襟上衣,束腰着裤的;有穿圆领短衣,下着百褶裙的;还有穿长衫配裤的。瑶族服饰的挑花构图风格独特,整幅图案均为几何纹。瑶族头饰特点更为突出,有“龙盘”形、“A”字形、“飞燕”形等。瑶族染织业发达,服装均用自染土布制作,有一套完整的蓝靛印染技术。色彩常用红、绿、黄、白黑五种,服饰制作采用挑花、刺绣、织锦、蜡染等工艺。
白族
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裤子都喜欢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白族妇女常将色彩艳丽的图案绣在挂包、裹背、腰带、包头布、鞋等饰物上。淡雅朴实,色调和谐,审美境界高雅。大理的白族男子身着白色对襟上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头缠白色或蓝色头帕,肩挂手绣挂包。妇女多穿白色或穿浅蓝色右衽上衣,下着白色或浅蓝色宽裤,腰系绣花或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裙,足蹬绣花鞋。
京族
京族服装服饰特点鲜明,简便飘逸。男子一般都穿及膝长衣,坦胸束腰,衣袖较窄。妇女则内挂菱形遮胸布,外穿无领、对襟短上衣,衣身较紧,衣袖很窄,下着宽腿长裤,多为黑色或褐色。外出时,外套淡色旗袍式长外衣,衣袖仍然很窄。妇女染黑齿、结砧板髻的习俗依然存在于少数妇女当中。京族最有特色的装饰是他们的斗笠。
壮族
壮族男子多穿对襟的上衣,纽扣以布结之。胸前缝一个小兜,与腹部的两个大兜相配,下摆往里折成宽边;下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扎绣有花纹的头巾。妇女穿藏青色或深蓝色矮领、右衽上衣,衣领、袖口、襟边都绣有彩色的花边;下着黑色宽肥的裤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绣,下有彩色布贴,色彩绚烂耀眼。扎布贴、刺绣的围腰,戴绣有花纹图案的黑色头巾。节日或赶墟歌场穿绣花鞋。披戴绣花垫肩。妇女的发式各地有所不同。壮族服饰一般都用自织的土布制成。
黎族
黎族男子一般穿对襟无领上衣和长裤,缠头巾插......>>
关于傈僳族的介绍 傈僳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丽江和迪庆、大理、保山、德宏、楚雄、临沧等州县。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德昌等县也有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傈僳族人口数为634912。使用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先后使用过3种文字,一种是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拼音文字,一种是维西县傈僳族农民汪忍波创制的音节文字,第三种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已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推行。 傈僳族渊源于南迁的古氏羌人,与彝族同属一个族源。其族名称最早见于唐代着述。唐代史籍称“栗粟两姓蛮”或“栗蛮”及“施蛮”、“顺蛮”,均属“乌蛮”,分布在今川、滇雅碧江、金沙江、澜沧江两岸等广阔地带;元明时多受丽江诸地纳西族封建领主等的统治。16世纪中叶,因不堪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战争的威胁,大批傈僳族在头人括木必帕的率领下,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区迁徙。在17-19世纪,该族人在起义失败后又曾多次迁徙,一部份进入缅甸;一些人迁到老掴、泰国等。直至清代迁徙还在继续。在历史进程中,傈僳族溶进了不少其它民族的血缘。傈僳族是古夷人的一个分支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是不是今天的彝族呢?这是现在很多学者都很怀疑的一个问题。我认为族别是会消亡的,但是族群是不可能消亡的!!下面是我对彝族和傈僳族的一些认识。1、从傈僳族的族源来看他是夷人的一个分支。2、从他的宗教文化来看也和当今的彝族是一样的,特别是和凉山的彝族是一样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从图腾来看都有龙、虎、鸡、蛇、鸟、竹、荞、树,山等3、从社会组织来看是以血缘和纽带的家支头人制度,都有血族复仇的习惯。凉山彝族的“德古”与傈僳族的“实扒”和“搓吾”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充当了调解人员的角色。4、从巫术文化来看傈僳族有“尼扒”和“尼古扒”两种,彝族有毕摩和苏尼两种。“尼扒”和毕摩的社会地位都高于“尼古扒”和苏尼的。从他们的职责来看都是卜卦、驱鬼、辟邪、祭祖、祈福。5、从婚姻和丧葬来看,在婚姻中彝族和傈僳族都要给“舅舅钱”、父母包办、近亲结婚。丧葬和贵州彝族是一样的,都用土葬,只有非命死者用火葬(其实都是后来收到汉族丧葬的影响才用土葬的。)7、9两个数字在彝族的在葬礼上时隔吉祥的数字,在贵州死者男的药穿9件外衣、女的要穿7件;在四川火葬的时候难得要架9层、怒的药架7层;傈僳族祭男死者9块肉,出殡时用9棵栗树抬,祭女死者7块肉,出殡时用7棵栗树抬。难道这些数字出现在葬礼上只是一个巧合??6、从音乐舞蹈文学来看,音乐主要都是源于生活,所以由于历史地理位置不同,人们所创造的音乐也是不同的,但是彝族和傈僳族都有“祭歌”。乐器主要有口弦、笛子。舞蹈都是通过下肢动作来表现(可能这些舞蹈都源于生产生活中。),以脚上动作为主,步伐矫健,动作粗犷。文学都有《洪水泛滥》《兄你们婚》《竹娃》。7、从服饰来看,就彝族服饰就楚雄型、凉山型、乌蒙山型、滇西型、红河型、滇池及滇东南型等6大类型,傈僳族根据服饰分为黑傈僳、白傈僳、花傈僳。但是他们大多数都有共同的特点都崇尚黑色、男的用青布包头、女的都穿裙子。8、从语言比较很多单词都是一样的,如在傈僳族的语言里奴隶“搓巴”(P101《傈僳族简史》)意为小人,分家“海途”(P144《傈僳族简史》)这些和贵州彝语是一模一样的。虎叫腊,过年为“阔什”这些和凉山彝语是一模一样的。9、从酒文化上来看彝族了傈僳族都很一样,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宴席!!10、从禁忌来看彝族和傈僳族都把火塘视为神圣的地方,傈僳族屋内火塘上的三脚架,禁止蹬踏或移动,也不能溅上唾沫和鼻涕,不能用脚代手往三脚架下......>>
昆明哪里卖傈僳族服饰? 傈僳族主要聚居于滇西、滇西北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两岸的河谷山坡地带。过去因所穿麻布衣服的颜色不同,又分为白傈僳、黑傈僳和花傈僳。聚居在福贡、贡山一带的白、黑傈僳族,年轻姑娘喜欢用缀有小白贝的红线系辫,已婚妇女则多喜欢头戴珠帽“俄勒”。“俄勒”是用珊瑚、料珠、海贝、小铜珠编织而成的。制作方法是:先选十几个直径约2厘米的白色海贝片,把它们钻出小孔,用线平穿成一个能套住后脑的圆套。海贝圈上半部分的贝片下面系上一个小铜珠,然后再将小铜珠横穿成串。这样便构成了一个以脑后海贝串、额前铜珠串为上下两边,以红白两色珊瑚、料珠串为中心的帘式、半月形珠帽,戴在头上正好能将头颅和两侧耳鬓罩住。妇女们戴上“俄勒”,头顶上的片片海贝如同银月高悬在上,下面的串珠,宛如众星捧月。最下端的铜珠,嵌在前额,金光闪闪,给人一种华美、尊贵的感觉。关于“俄勒”,傈僳族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远古时代,有一年天气大旱,河水干涸,庄稼枯焦,饥饿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有一对傈僳族男女青年受米斯神的指点,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安了家。男的撵山打猎,女的管理家务,两人逐渐产生了爱慕之情。尽管两人勤劳耕作,但生活仍十分艰苦。男青年所穿简陋的兽皮衣服,已无法蔽体、御寒。姑娘看在眼里,疼在心头。于是决心要给小伙子织做一套舒适合体的衣服。她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荨麻,之后便不停地撕麻、煮麻、漂洗、捻线,不知经过多少日日夜夜,终于织成一件横纹麻布长衫。看到心爱的姑娘为了自己不辞辛劳,而阵阵山风袭来,她被吹散的发丝不时挡住视线,刺得她眼睛常常流下泪水的情景。小伙子暗想,能不能制作一顶帽子,拢住姑娘的乌发呢?一个明月高悬的夜晚,他望着天空,幻想着如果能用月亮一样洁白、光润的东西做成一顶帽子,把姑娘打扮得象月下的青山,该多好啊!于是,他踏遍千山万水,终于如愿以偿地在唐古拉山脚下找到海贝,用姑娘搓出的麻线,把磨好的海贝片和白色、红色的树果子穿成串,做出了一顶美观大方的“俄勒”。一个丰收的中秋之夜,小伙子捧出“俄勒”,伴着月光,戴在姑娘的头上。姑娘取出长衫,披在小伙子的身上。二人情深意绵,终于结成终身伴侣,生儿育女、繁衍子孙。从此,谈情说爱的傈僳族小伙子就必定要做一顶“俄勒”,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做为定情之物。姑娘也要亲自织做一件长衫,回赠自己的意中人。这种习俗世代相袭,一直流传至今。
③ 中国最独特的纹面女,身居大山之中,你知道在哪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正式由于这么多的民族的存在才组成了这样的一个大家庭,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不过这么多的文化习俗不是每一个都值得去传承的,有的不合理,对人有害的习俗在现代应该渐渐的丢弃了,将那些有着独特的寓意,有众多文化色彩的习俗传承下来。在我国众多的民族当中有一个人数非常少的少数民族叫做“独龙族”。
中国最独特的纹面女,身居大山之中,目前仅存36人,传统已经失传,独龙族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去那里参观下的,不过怒江峡谷的天气多变,日夜温差很大,要注意保暖。
④ 云南怒江女人能要吗
能,云南怒江女人能要。云南美女在长相、肤色、身高多方面具有典型的南方美女的特征,比较孝顺,比较顾家是可以娶回家的。
⑤ 怒江州的旅游景点介绍 怒江州的旅游景点介绍图片
⑥ 电视剧怒江之战演员有哪些熟面孔
电视剧《怒江之战》是一部抗战片,熟面孔的演员有孙艺洲、贾青、李泰等,之所以观众对他们的面孔熟悉,是因为他们在银幕上都是比较活跃的,或者换个说法,是因为他们有让观众熟知的代表作,或者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让观众能超越角色去关注演员本身。
当然《怒江之战》除了这几位作品较多的主演眼熟之外,还有何达、李茂、谈莉娜等,虽然参演作品不多,但作品深受观众喜爱,这也是一种幸运吧。能够认真演戏的演员,有实力的演员,何愁积累不了观众缘呢?
⑦ 在怒江怎么称呼美女
胖金花。
每个民族对美女的称呼都不一样,比如说,白族叫金花,彝族叫阿诗玛,纳西族叫胖金花,傣族叫少哆哩,基洛族叫咪科,藏族叫卓玛,摩梭人叫阿夏,景颇族叫独莫,哈尼族叫阿布,咪达,明嘎,明理。
怒江大峡谷位于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境内,全长316千米,两岸山岭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因它落差大,水急滩高,有“一滩接一滩,一滩高十丈”的说法,十分壮观。
⑧ 在怒江怎么称呼美女
依纯丹丹。
怒江的普米族女儿称呼为"依纯丹丹",依在普虚握米五色中称之为白色,在四方中称为东方,所以有着纯洁高尚的意义,“依纯丹丹”译为像蜜蜂一样纯洁勤劳的女孩。
兰坪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中心地带,地理和交通呈星型向“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周边各县辐射,是滇西四地十县旅游环线的中心节点和主要入口,自然成为三江并流区旅游通道的中心驿站,所以“三江之门”作为兰坪的一个旅游文化品牌正被世人关注。兰坪是全国唯一以白族普米族命瞎誉滚名的自治县。普米族是我国五十六个磨余民族中七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有着古老文化和数次迁徙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