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美女图片 > 唐代衣服女人图片

唐代衣服女人图片

发布时间:2022-07-11 12:38:54

Ⅰ 《唐宫仕女图》是一幅画吗唐代女子真实相貌如何

唐宫侍女图确实是画,但是它并不是单独的一幅画,而是一系列的画。这系列的画包括了虢国夫人游春图、挥扇仕女图、捣练图等比较出名的画作。画里面的内容主要是唐代宫廷的宫女们还有妃子们的一些生活记录,这些画中最出名的就是虢国夫人游春图。

不仅虢国夫人穿的这样华丽美艳,她身边的宫女穿的也是美轮美奂的。总觉得这些衣物如果做成真实的服装,肯定是特别漂亮的。

而且从这些画上还能够看出唐代宫廷女性的生活条件是比较好的,首先衣服非常的华美,我觉得在古代纺织技术有限的前提下,能把衣服做得这么美,肯定是需要很多金钱才能办到的,所以可以证明唐朝人的物质生活比较好。

从唐代唐宫侍女图中也可以看出唐代女性的面部都比较圆润,皮肤状态也是非常细腻柔滑的。

Ⅱ 求一些唐朝读书人、一般民女、官家女子,一般男子的服饰图片

http://imgsrc..com/forum/pic/item/1c150e4cf01d72f4d62afc6a.jpg

书生

民女

http://hiphotos..com/lvshuichengzi/pic/item/f7e32cdf5dede80663279883.jpg

http://hiphotos..com/changxiushusheng/pic/item/f6aa72dc8ec1e3fb8d102952.jpg

官家女子

http://hiphotos..com/meinv0815/pic/item/fbefc3cf4de8e82c92457e3c.jpg

http://hiphotos..com/8671025/pic/item/1d49d0c6aa62abe538db4974.jpg超级棒的。

男子:

http://hiphotos..com/wenshu927/pic/item/27c98e2d37edf7c48a139913.jpg

望采纳!

Ⅲ 唐朝女性真的比现代人还开放,全穿露胸装吗

中日韩三国民族服饰

总之,“齐胸襦裙”在形制上借鉴了许多古代女性服饰,并加以创造发展而成的。换句话说就是现代的服装款式融入一些汉元素而成,可以称作是汉元素的时装服饰。

并且这些“汉元素”都是古代女子服饰稍作改良而成,在整体的形态上仍旧保留了许多古代服饰的风格。

这样的服饰虽然不能称之为古代服饰的重现,但也是在融合了古代传统服饰文化的基础上,与现代艺术风格相结合,既是对古代传统服饰的一种继承发扬,同时也是对现代服饰的一种创新。这也正是汉服复兴的精神所在!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公众号:看鉴

Ⅳ 唐朝女子服饰非常有特色,她们真的钟情于露胸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服饰的特点。任何一个朝代的服饰,都是蕴涵着这个当时的社会风气和社会习俗是什么样子的。

这些因为唐朝的经济太发达了,经济十分繁荣,大家都不愁吃,不愁穿,自然而然把自己的心思全部放在了欣赏美的角度上,从侧面说,我们也可以看出唐朝的经济是十分发达的,比其他的朝代要更加的有钱,国家发展了,社会安定了,所以说人民安居乐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是正常的。而且唐朝文化就是如此,也培育了李白这样有名的诗人。

Ⅳ 这个古代女孩子身上的衣服叫什么

高腰/齐胸襦裙
唐代齐胸襦裙唐代女服中有一种在贵妇间流行的款式:高腰襦裙。它将裙带高高系在腰线以上,比如胸下,甚至系在胸线上方,准确地说应称为齐胸襦裙。这种款式无论身材丰腴还是瘦削都能达到别样的飘逸效果,尤其是在以丰腴为流行的圈子中更受欢迎。
齐胸襦裙一般分为两种,分别是“对襟”齐胸襦裙与“交领”齐胸襦裙,一般来说对襟齐胸襦裙的使用范围更加广一点。
齐胸襦裙在唐朝仕女中非常盛行,现在保留的不少古画、出土文物都有它的踪迹。可惜由于今人对历史的遗忘,很多人看见齐胸襦裙的女性形象时反而以为是韩国的服装,着实可悲可叹。
楼主看看说的对不对,望采纳

Ⅵ 唐朝时期的女性,日常穿戴是什么样的

淡粉色的薄衣轻轻的裹上身,外面再披上一层透白的陇烟纱,锁骨清晰可见,裙幅褶褶如雪,步态雍容柔美,整个人好似随风纷飞的蝴蝶,又似清灵透彻的冰雪。

对于唐朝女性服饰的美,用在华丽的辞藻都不为过,唐朝本就是一个兼容并包的时代,各种民族的文化都可以在唐朝交融,而且李姓王朝本身就有一半的胡人血统,众多的文化交织在一起使得唐朝的服饰又凭空多添加了几分异域的美。

但是宽衣长服的过度发展,在社会上引起了奢靡之风,很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于是文宗即位后,下诏对规定。民间不能随意使用华丽的布帛,女子的裙装不能太宽太长等,上行下效,自古以来,唐朝宫廷的服饰风格都是民间模仿的对象。

当时延安公主因为穿着华贵宽大的裙子被文宗看见,文宗下令斥责她并对驸马实施了罚俸惩罚,而汉阳公主却为人节俭,自唐德宗贞元年间下嫁后,没有再增添服饰,所穿皆贞元年间的衣服。文宗以汉阳公主贞元年间衣服广狭为蓝本,倡导其他公主效仿,以达到禁断浮靡风气的社会效果。民间也逐渐改变了服装的搭配方式。

结语

笔者认为:一定时期的社会风尚,民间服饰很能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导向和经济特点,唐朝时期的服饰在初唐时期重“薄衫,六破裙”,反映出当时刚刚建国,政治不稳,而百姓刚刚过战争也比较穷,所以在民间在宫廷,整体上都是一种含蓄的服饰美,同时统治者也颁布相关的政策倡导民间的简朴生活,经济上也不追求骄奢之风,更多的是致力于农耕发展生产,同时建国出带有一些异域的色彩。

Ⅶ 历史中的唐代女子衣服

在中国历代的服饰艺术当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唐代妇女服饰艺术。唐代妇女服饰以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彩、创新的手法、典雅华美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服装史中最为丰富、最为富丽雍容的一个篇章。它上承历史源头,下启后世之径道,和其它艺术共同创造了唐代灿烂辉煌的文化,在中国服装史乃至世界服装史上写下了令人惊叹的一笔。
唐代女装演变迅速、表现性强。在唐代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女装的种类较多,最流行的有“襦裙服”、“胡服”、“女着男装”三种配套服饰。



襦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是中国古代中原女子的传统装束。唐代的“襦裙服”包括 :上着短襦或衫,下着裙,佩披帛,有时外套半臂。唐代妇女非常流行襦裙服这种配套打扮, 上身着窄小的襦,襦的领口造型各异,变化丰富,有鸡心领、圆领、方领、斜领等。到盛唐时又流行一种袒领,里面不穿内衣,把整个前胸都坦露出来,可见女性胸前的乳沟。这是中国服饰演变史上一种大胆的性感设计,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思想的开明以及时尚的开放,是唐代女性表现自身美的勇敢精神的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第一次在自由的空气中塑造自我形象的重要标志。所谓“粉胸半掩疑暗雪”、“胸前如雪脸如花”,就是咏叹这种开放袒露领子的造型。女子下身着长裙,裙的种类丰富多彩,于绚丽夺目、变化万千中又风格协调,充分表现出唐代繁丽而奢华的服饰风尚。裙腰提得极高至腋下,以绸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当时女子以多幅面料制作的长裙为时尚,这种长裙有单色和多色之分,多色称为间色长裙或裥裙,裙色鲜艳,多中求异。颜色有朱绿、朱黄等相配,单色以红、紫、绿、黄、青以及白色为流行,其中以石榴红裙流行的时间最长。《燕京五月歌》中描写道:“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
盛唐时还流行百鸟裙,武则天的孙女、李显之女安乐公主衣着奢侈,在整个唐代都是空前绝后的。她命宫廷特制的百鸟裙,是将多种鸟类的羽毛捻成线,同丝一起织成面料而制成的裙子。其色泽艳丽、变化无常,正看为一色,反看又是一色,日光中一色,阴影中又是一色,且能呈现百鸟形态,可谓巧匠绝艺。这种裙当时价值百万,贵族妇女为追赶时尚竞相仿效,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搜山荡谷,扫地无遗”。它充分显示出古代时装的惊人感召力,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贵族妇女追求时尚的极端心理。中唐以后,胡文化之风让位于传统文化,裙子的形制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裙裾加长、裙围加宽。盛唐时,女子流行丰腴饱满型,至中晚唐尤为如此。中晚唐妇女的服饰风格不仅没有趋于衰落,反而更加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女性多褶的宽裙十分流行。周的《簪花仕女图》便生动地描绘了这种宽大拖裾裙子的造型。
唐代女子还流行一种短袖衫,谓之“半臂”。半臂长及腰际,一般都用对襟,穿时在胸前系结,也有少数“套头衫”式的领口宽大,呈袒胸状。这种服饰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在魏晋南北朝期间,着半臂者并不多见,直到隋朝以后,穿半臂的妇女才逐渐增多。初唐时其流行到民间,成为一种常服。到了盛唐,在襦裙外罩一件“半臂”已成为一种时尚,同时还非常流行肩背上披一条帛巾,称“披帛”。以轻薄的纱罗裁制,上面印有各式印花图案,缠绕于双臂之间,走起路来,随着手臂的摆动而飘舞,使女性更增添了轻柔潇洒、风情万种的韵味。中国古代妇女服饰在隋唐之际形成的这种轻盈飘逸的风格,影响波及了后世几个朝代。



唐代女子最有特色的服饰要数胡服与女着男装,这是封建社会兴盛期服饰的一大特点,究其原因,一是社会的开放,女性着装的自由度很大 ;二是受西北民族及外来服装的影响 ;三是妇女猎奇和求异的着装心理的内在作用。胡服、女着男装这两种服装主要流行于初唐至盛唐时期,穿着者不分尊卑,有时还互为影响,或混穿于一身。
战国时赵武灵王提出的“胡服骑射”曾掀起我国最早的服装改革。自古以来,中原汉族的习俗就是好尚歌舞。自汉通西域至隋唐,通过丝绸之路带来的异国风俗和文化,再一次为胸怀博大的唐代人所接纳。特别是唐朝的首都长安,音乐舞蹈的兴盛达到高峰,除继承和发扬传统舞蹈外,西域的舞蹈也在唐王朝范围内迅速普及。上层社会的“好胡”之风引导了整个社会的审美潮流,这种风气一直蔓延到民间。而来自西域的乐舞,急转如风、威武雄健,还有赏心悦目的舞蹈服装,令唐代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胡酒”、“胡舞”、“胡乐”、“胡服”成为当时盛极一时的长安风尚。胡舞在全国流行以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娱乐方式,百姓极力效仿胡人,以胡妆、胡服为美。中原女子穿的襦裙服也受胡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襟袖窄小”的服饰特色。胡舞的流行及胡服的普及是影响唐代女子装束的重要因素,甚至使汉民族服饰在唐代表现出变异的特征,留下了深深的外来文化的印记。
胡服羼入中原,至唐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唐代的胡服已不是单纯的某一西北民族的服饰,而是广采众多北方民族服饰之长并融入了大量的西域、波斯、印度服饰文化的风格,是多种文化相互融合、兼容创新的典型实例。唐代的胡服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代表着唐代人吸收外来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变化。
胡服的主要特征是简洁、方便。如头戴锦绣浑脱帽,身穿翻领窄袖锦边袍,下穿条纹小口裤,脚穿透空软锦靴,腰间有若干条小带垂下,这种带子叫蹀躞带,原来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装束。但在民间,特别是妇女中间,非常流行这种蹀躞带,只是省去了原来的“七事”,而改成了狭窄的有长有短的皮条作为服装的装饰,饰品的造型也颇具异邦色彩。这在西安乾县永乐公主墓出土的壁画、陶俑中有大量的反映。
唐代胡服面料和装饰图案具有中西合璧的纹饰特征。绣有希腊、罗马流行的忍冬纹,波斯的翼神兽、联珠纹,中西亚的骆驼、狮子等。唐代文化所吸收的外来优秀文化,大大丰富了服饰面料图案的种类,使服饰面料更具有时代气息及艺术感染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社会文化的高度发展,也体现了唐代服饰兼收并蓄的一大特点,同时唐代女子穿着胡服所展示出的矫健骁勇的阳刚之美,为本来绚丽的唐代妇女服饰又增添了一笔浓艳的色彩。



妇女着男装是唐代社会兴盛期服装的另一大特点。这种装束先是流行于宫中,后逐渐普及到民间,深受广大女子的喜爱。头戴幞头、身穿圆领袍衫、脚穿皮靴,是唐代三百年来男子的装束。从唐初期阎立本的《步辇图》再到五代时期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不同时期的绘画联系起来,便可看出唐代三百余年间,上至皇帝、下到平民百姓男子都非常流行这种装束。这种着装意识对唐代女子也产生了一种渗透式的影响。唐代女子很喜欢穿一身典型男子服饰,跨马驰骋,从唐代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国》和周的《挥扇仕女图》中,便可看到女子着男装后于秀美俏丽之中又别具一股英俊倜傥的风度。
女着男装在中国封建社会是极为罕见的,儒家认为“男女不通衣服”。女子着男人的衣服被认为是不守妇道,而在天宝年间妇女着男装已不少见,表明了汉代以来儒家礼教对妇女的桎梏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了。同时,这也表现出唐代女子对新奇事物有一种极大的热情,在服饰上追求变化与创新,能大胆地穿戴男装、胡服来充分表现自我。同时她们又在发髻和面妆上争奇斗妍,把一个大唐社会妆扮得艳丽无比。这是唐代国力强盛、开放、发达、文明、博大、自由的必然结果。
唐代妇女服饰独步古今,服饰之绚丽多彩、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举世闻名。它是历代妇女服饰中的佼佼者。我们从中可以深深感到浓烈的民族精神和极度的开创性意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第一次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标志。这里没有矫揉造作之态,也没有扭捏矜持之姿,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充满朝气、自由的时代精神,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的唐代妇女服饰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及其精神的载体,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出唐代文化的多元性、兼容性和独特性,仍是今天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服装设计师创作的源泉。

Ⅷ 唐代女性服饰的“尺度“到底有多大

唐朝可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开放的王朝,所以,他们开放不仅表现在经济文化和思想,而且还表现在唐朝的服装上。大家都认为唐朝人以胖为美,殊不知她们的那种胖就是身材均匀而丰满的美,并非以肉多为美,所以为了展现自己的身材,她们穿衣暴露的尺度比之前的朝代会大一些,不过他们的尺度大也顶多是那种抹胸的服饰,从而展现自己的身材。



不过实际中的唐朝他们就是以裙、衫、帔为主,但是他们并没有那么夸张的去穿衣,而是以展现丰满的身材为首去选择服装,不过唐朝的女人大多都喜欢浓妆艳抹,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把他们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且还能穿的让自己舒适,给别人带来一种视觉的享受,所以唐朝的服饰还是开放而不失大雅的。

Ⅸ 唐代女子美丽的汉服图片,作法和解释

:100%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男装的式样: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大带那种(秦汉服饰为代表),延续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日本和服最常见的式样便是如此。

自隋唐开始盛行的圆领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续了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宋太祖,明太祖所穿均是这个类型服饰。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场合穿的服饰就是这种汉服的变种。

女装式样相对稍多些,但基本式样大体也只有两种:

大襟右衽交领这种(同样以秦汉服饰为代表)。

隋唐兴起的大襟低胸这种,同秦汉深衣不同的是服饰分为上衣下裳,不再像深衣那样衣裳连在一起。这两种女服式样对宋明时期以及日本朝鲜的民族服饰(女服)影响非常大。隋唐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窄袖紧身翻领的胡服,但那些胡服基本是作为流行服饰来穿的(或者说是出于猎奇心理),并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宋明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一些别的式样,但影响并不广。

大家看到了秦汉唐宋明服饰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体部分相同。西汉的深衣和明朝的汉服基本式样是相同的,只是在细枝末节上不同。共性是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其实象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汉服在唐朝时期汉人依然在穿,不过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北方以圆领为主,而在吴越地区则两者兼顾,宋明类似。日本和服就是在飞鸟奈良时期(中国唐朝时期)引进汉人服饰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和服。

汉族服饰的风格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把汉族同欧洲民族相比的话,我们会发觉二者在许多方面都呈现明显的不同。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样,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千姿百态的原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朴素平易的装束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1)历史性

剃发易服的暴力强制已经消失,汉服趋向于复兴。
(2)传承性

传承性即汉服历史具有传承性。在这漫长的时间中,汉服历史的发展一直遵循着代代相传,世世相袭的特点,这体现了汉服历史发展的传承性。

(3)多样性与同一性

多样性与同一性是指汉服款式的多样性与汉服型制(或样式)的同一性。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事物,汉服从来就不是一种款式,“上衣下裳”,“深衣”,“襦裙”等丰富多彩的款式体现了作为一种悠久的民族服饰应有的多样性。虽然汉服历来款式丰富,但汉服的基本形制(或样式)“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的特点却是千古未便的,这就是汉服的同一性。同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是汉服的一大特色。

(4)完备性

完备性是指汉服自身内部体系的完备性。经过千年的发展,汉服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服饰了,它不但内部种类丰富,工艺考究,而且汉服的配饰也非常繁多而丰富。

(5)相融性

相融性是指汉服与传统文化的相融性,汉服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被视为正宗传统文化的象征了,而且汉服

阅读全文

与唐代衣服女人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动漫美女独自走在夜路 浏览:1428
动漫美女被骗10万 浏览:1221
高铁上的小女孩图片大全 浏览:1894
美女丝袜中出电影有哪些 浏览:999
古代四大美女ppt 浏览:1755
韩国美女车载dj音乐完整版 浏览:1740
巨臀美女手机在线看 浏览:724
小美女跳舞干净利落 浏览:2025
继承医馆美女小说 浏览:1468
最美军训女生爬草坪的图片 浏览:1677
裸体女人和男人日B图片 浏览:1994
美女是黄视频下载 浏览:1560
大漠苍狼偷看美女换衣服是第几集 浏览:1504
男生温头像柔图片 浏览:1034
让图片可爱起来的小图案 浏览:1180
什么叫姿身大美女 浏览:3135
看日韩美女生活片 浏览:1826
女人使用健慰器图片 浏览:1891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听温柔大方美美哒 浏览:1027
哪里能请到美女演员 浏览: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