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戴帽子的妇人(油画1905年)(法国)马蒂斯 作家及作品的简介,不要太罗嗦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年表:
1869年12月31日生于法国南部勒卡多小镇。
1879 10岁 进入公学,主要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
1887 18岁 中学毕业。父亲把他送到巴黎学习法律,他顺利地通过了考试。
1889 19岁 正式完成学业后,他回到家乡附近的圣——康丹,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上了办事员,他的主要工作是抄写存入档案的资料。
1890年20岁完成第一幅画作。
1890 21岁 患盲肠炎住进医院,为打发无聊时间,母亲送来一箱画具让他临摹箱盖上的图画。未料想,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其一生的转折点。
1891 22岁 说服父亲,怀抱当一名画家的志向,再次来到巴黎。马蒂斯先就学于学院派画家布格罗门下。
1892 23岁 转入象征主义画家莫罗的画室学习。在莫罗鼓励下,他认真研习卢浮宫的藏画,不间断地临摹各艺术大师的作品,在巴黎街头写生,探索着自己的艺术道路。
1893年到卢浮宫临摹经典画作。
1896 27岁 他的4幅油画第一次在“国家美术联盟沙龙”公开展出,获得成功,被评为“野兽派”代表人。
1898 29岁 初露头角的马蒂渐成家立业,妻子是个温顺而贤慧的女性,画家夙愿得偿,且在绘画间隙尝试雕塑的创作。
1899 30岁 马蒂斯的风景画、人物画、静物画已与昔日大相径庭,形体之简洁、色彩之鲜亮,让老师莫罗甚感惊讶。
1896-1904 是艺术家寻找新方向时期。马蒂斯内心萌动了革新意念,开始注视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的作品,欲从各种风格汲取营养。一段时间,他跑到街头、咖啡馆等地画了无数的画,使他迸一步熟悉了色彩的特性,塞尚的技巧又促进他研究新的技法。
1903 34岁 带有明显“野兽派”特征的作品,便提前出现在他的笔下。
1905 36岁 巴黎秋季沙龙美术作品展揭幕时,一位名叫路易·沃塞尔的批评家被一幅幅用纯色随意涂抹成的油画惊得目瞪口呆。室中间有一尊多那太罗的雕像,批评家指着雕像惊呼“多那太罗被野兽包围了!”这一句戏言,使西方美术史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流派——野兽派,作为这个潮流的灵魂人物,马蒂斯的大名也不胫而走,蜚声世界。
1903-1906 野兽派盛行的三年。这期间反对者的咒骂声此起彼伏,马蒂斯也遭到强烈攻击,幸好有几个收藏家独具慧眼,大量购买他的作品,马蒂斯一时身价百倍。
1906年之后 马蒂斯的艺术创作进入多产时期。他的个展在巴黎、纽约、莫斯科、伦敦、斯德哥尔摩、柏林等城市辗转展出。他也借机旅行欧洲、北非,巡礼各地艺术寻求新的灵感源泉。他成为当时国际画坛最活跃的画家之一。
1914 45岁 马蒂斯年年到南方的尼斯港过冬,在一间闲静的画室里完成了许多作品,室内的女人及静物是他最喜欢画的题材。
1920年之后 马蒂斯扩大了创作领域,他在雕塑、版画、壁画、插图方面的造诣同样展示出过人的才赋。
1930年之后 他的艺术达到高峰,他被同行推为本世纪最负盛名的美术巨匠。
1937年首次以剪纸方式为芭蕾舞团设计屏风与戏服
1941年71岁的马蒂斯在肠癌手术后,只能在床塌或轮椅上从事创作。然而,就在不懈的追求中他登上了艺术新的高峰。他说:剪刀是一种美妙的工具,纸张也很美丽,利用剪刀在这样的纸张上工作是一件能够进入忘我境界的事情。
1948年,马蒂斯完成了汶思小教堂堂内设计。其中礼拜堂的彩色玻璃令人耳目一新。
1954年11月3日,马蒂斯逝世在长期居住的法国尼斯,享年85岁。
<戴帽子的妇人>颜料不分青红皂白地铺在画面上,不仅仅是背景和帽子,还有这位妇人的脸部、她的容貌,都是用大胆的绿色和朱红色的笔触,把轮廓勾勒出来的。
② 马蒂斯 蓝衣女人
“野兽”一词,特指色彩鲜明、随意涂抹。这种色彩比新印象主义的科学色彩,比高更、凡·高的非描绘性色彩,比那种直接调色、变形的画法更为强烈。马蒂斯和他的朋友们一直试验着这种画法。野兽派画家最终实现了色彩的解放,高更、凡·高、修拉、纳比派和新印象主义,都曾以不同的方法对此进行过探索。野兽派画家用了类似的手段,专心致力于各种目的。他们原意使用从颜料管里直接挤出来的强烈的色彩,而不想刻划自然中的对象。这不仅是想引起视网膜的振动和要强调浪漫或神秘的主题,而更重要的是想树立与此截然不同的新的绘画准则。这样,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在使用高更和修拉的色彩,并自由地结合了他们自己的线条节奏,以达到类似于塞尚的不断追求的那种效果。
③ 马蒂斯的全部资料
亨利·马蒂斯(法文:Henri Matisse;又译“马谛斯”,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是法国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着名。 生平 马蒂斯出生在法国北部省的康布雷附近,1887年去巴黎学习法律,毕业后回家乡作为一名地方法院行政官。他在得阑尾炎生病期间,第一次开始作画,并发现了其中的乐趣“如同在天堂里”。1891年,他回到巴黎,在朱里安学院学习绘画,成为布格罗和莫罗的学生。由于受到后印象派的画家塞尚、高更、梵高、希涅克等人的影响,同时吸收日本艺术形式,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将颜色的作用发挥到极至,从1899年到1905年他的作品多采用了希涅克的点彩画派技巧。自画像(1906) 他的作品于1901年第一次参展,1904年第一次召开个人画展。1905年他到南方和安德烈·德朗一起工作,不时去兰色海岸,他这时的风格转变为平坦的画面,轮廓鲜明,不顾细节,色彩大胆,成为野兽派的领袖。当时野兽派包括德朗、哈奥·杜菲和莫里斯·弗拉曼克等人。1906年野兽派运动开始逐渐消失,但马蒂斯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在1906年到1917年之间创造了许多作品。他是年轻的毕加索的朋友,同时又是对手,他认为自己的画作是来自自然,而毕加索的是来自自己的想象。两个人都以女人和静物作为主要描绘对象,马蒂斯更倾向将描绘的对象放到真实的场景中。从1917年直到1954年去世,马蒂斯居住在兰色海岸尼斯的郊区,他的作品也变得放松和平和,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西方艺术界普遍的趋势,例如毕加索的新古典主义和德朗回归传统也是一样。1930年以后,他的作品变得更为简单、大胆和严酷。1941年他得了癌症,手术后只能坐轮椅,但他没有停止工作,在助手的帮助下他设立了一个剪纸学校。目前他的绘画卖到1700万美元,2002年他的雕塑“裸体 I (黎明)”卖到920万美元,创了雕塑作品价值的新高。 作品巴黎圣母院,新英格兰大学鳍科特迪瓦après午报(1902),
绿色条纹(1905),
在打开的窗口(1905),
女子一帽(1905),
莱图瓦德科利尤尔(1905),
乐幸福的生活乐趣(1906),
青年水手二(1906),
马德拉斯高棉(1907),
蓝色裸体(纪念德比斯克拉)(1907),
红色的和谐(1908年),
该会话(1909),
舞蹈(1909年),
欧莱雅工作室高棉(1911),
Zorah的露台(1912),
乐Rifain阿西斯(1912),
勒里多城堡jaune(黄色的窗帘)(1915),
香格里拉lecon长笛(1917),
画家和他的模型(1917),
内政部在尼斯(1920年),
宫女与(1923)筹集武器,
黄宫女(1926),
长袍紫罗兰等银莲花(1937),
女人在紫色大衣(1937),
西元1940年乐梦里的故事(1940),
俩fillettes,喜欢jaune等胭脂(1947),
爵士(1947),
梅花(1948年),
沙佩杜圣马里杜达罗塞尔(1948年,在1951年完成),
野兽海(1950),
黑叶绿色背景(1952),
④ 马蒂斯与毕加索在表现人体艺术上有什么差别
野兽派的画法
1906年在法国独立沙龙上,以安里·马蒂斯为首的一批敢于探索的画家,用夸张的变形,强烈的色彩,狂放的线条,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的画展被保守的评论家批评为“野兽的笼子”。从此,“野兽派”画派诞生了。
1906年后,马蒂斯的艺术创作进入多产时期。他的个展在巴黎、纽约、莫斯科、伦敦、斯德哥尔摩、柏林等城市辗转展出。他也借机旅行欧洲、北非,巡礼各地艺术寻求新的灵感源泉。他成为当时国际画坛最活跃的画家之一。1914年起,马蒂斯年年到南方的尼斯港过冬,在一间用静的画室里完成了许多作品,室内的女人及静物是他最喜欢画的题材。画家乐此不疲、孜孜不倦研究着各种色调之间的关系,寻找造型上的新技巧,色彩艳丽却不浮华,笔触大胆但不狂野,野兽派时代的强烈原色画面,逐渐变成静谧和谐的画面,既蕴含睿智与诗意,又赏心悦目。马蒂斯由此获得“颜色与线条游戏家”的美誉。
⑤ 马蒂斯的蓝色少女油画中表达了什么
蓝色少女文化中主要表达了女孩子优雅美丽的个性,能够更好的体会主题意思和内涵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⑥ 马蒂斯的一幅穿紫色衣服躺着的女人的画叫什么名字
你说的是不是旁边不有个黑色衣服的女人?那副画就叫做“The Conversation”,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⑦ 马蒂斯的作品《戴帽的女人》风格
《戴帽子的女人》是马蒂斯早期野兽派的作品,也是最具有野兽派代表性的作品。长春藤与花就不清楚了,反正是在后画的~
⑧ 马蒂斯《蓝衣妇女》
公元1911年马蒂斯194×143厘米画布、油彩 穿蓝衣的女人 作品《蓝衣妇女》,画中的线条和色彩十分单纯,而且具有比较明显的主观成分,对艺术形式--线条、色彩、构图的追求,远远胜过对人物神态的刻画,在作者看来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次要的,重要的则是艺术形式的美。这就是西方现代派美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显然,这样的艺术观点是与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不相符的,但这一作品在运用色彩方面的某些经验则是可供我们借鉴的
⑨ 马蒂斯的画作活泼优美动人,那为何还称为野兽派呢
关注现代艺术的看官如果不知道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那就要out了。他不仅是20世纪西方美术界“F10”明星男团成员之一,也是与毕加索相爱相杀的“好基友”。马蒂斯用大胆鲜明的色彩,给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创造了一个“野兽国度”。2020年正值亨利·马蒂斯诞辰150周年,小编今天就翻开马蒂斯的艺术篇章,看看这位色彩大师到底是不是真的如大家所说的那么“狂野”!
▲法国旺斯玫瑰礼拜堂,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经沧桑与变故的艺术家,在生命长河的尽头,依旧用自己的声音,呼喊着行将就木之时的追求和思想。马蒂斯的艺术人生始于对艺术与生命的热爱,最终在色彩缤纷的世界里画上圆满的句号。
马蒂斯是艺术的革新者、颠覆者,他的作品既具有超前性,又对当下社会作出了反思。他使用一种“狂野”的艺术语言,为艺术世界建立了一种新的审美价值观,这无疑是勇敢的,也是他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