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女理发师为什么剪头发很过细的
女理发师剪头发很过举段细是因为女生相比之下可能更细心一点。
理发师是指经历过拜师学艺,跟随师傅刻苦学习技术被师傅认可后缺答尺,出师。自立伏高门户的人,理发师的职业道德一般都很高,对与发型技术的熟练度,对发型的热情度,对发型技术钻研度都是很高,自发型技术在30年代从欧美传入中国,从那时起人们就将这个职业称为“理发师”。
爱美是人的天性,人们都力求美好的风度和仪表,且头为一身之首,自然最受关注重视,故此该行业越来越发展,有增无减,只兴不衰。
B. 电影理发师的情人中女理发师雪佛夫人是谁演的
Anna Galiena
安娜·加列娜
C. 世界十大有名的发型师有哪些
伦敦沙宣美发学院创办人维达沙宣(Vidal Sassoon)于1928年出生于闷穗源伦敦,是在逆境中奋斗而美梦成真的传奇人物。生于伦敦市的狭小巷弄中,他的童年颠沛流离,父亲抛弃了家庭,母亲无力扶养他们,只好将他与弟弟送到犹太孤儿院,十四岁时由于无法负担学费他开始了学徒的生涯,到当时伦敦顶尖的发型师葛恩教授那里学习发艺。从此打开了他发型设计生涯之门。当时葛恩教授还免收了他一百英镑的学费。
在30岁时维达沙宣开设了首家个人大型沙龙,他划世纪的创意与才华更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造型。1958年沙宣首先发明了“造型剪”的技巧(The Shape),依据个人特有的头骨结构及其与几何形状的配合观念来剪发。他严谨的造型搭配起精准的线条,能让妇女由日常沉闷而费时的整发过程中解放出来。自此,维达沙宣更不断地超越自我,创造出许多辉煌的纪录,因此能在本世纪竞争激烈的时尚工业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六十年代是一个充满刺激与创造力的时代,当时的伦敦,出现了如披头士乐队(Beatles,又称甲壳虫乐队)和设计师玛丽·关一批崇尚激情创造的群体人物。
维达·沙宣族凯亦是其中的佼佼者。一九六三年,玛丽·关邀请维达·沙宣为她的模特儿设计全新发型,要求既不能掩盖服装的优点,又要设计独特、充满时代感、维达·沙宣富于创意地根据个别模特儿的不同轮廓,配合几何形状的线条,设计出造型简单别致的沙宣短发。香港着名女演员关南施(NancyKwan)是首位沙宣短发的模特儿。
这个大胆创新的发型设计轰动了时装界和传媒。女士们蜂拥而至邦德街的沙宣发廊。维达·沙宣和他旗下天才横溢的发型师们不断地创造出突破性的发型,例如不对称式、五点剪式和希腊女神发型。每个人都对维达·沙宣的发型设计趋之若骛,被称作经典之作的沙宣剪发技术(SassoonCut)以其细致的造型和利落的线条,彻底将女士们从当时单调、呆板的发型束缚中解脱了出来。
现在维达·沙宣的名字和他的名人顾客都蜚声全球。无论是摇滚歌星还是政客名流,如今都对发型设计越来越重视,维达·沙宣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维达·沙宣对美发界的贡献,就好象披头士带动流行音乐热潮那样举足轻重。维达·沙宣的创意在美发界及时装界带动了无穷动力,他应业内人士和顾客的要求,研制成VidalSassoon沙宣美发产品系列,并于一九七四年推出。该套产品结合了专业发型设计师的实际经验和科学家们的先进科技成果。
一九八三年,维达·沙宣将其公司的产品部售予Richardson-Vicks。两年后,该公司被宝洁(Procter&Gamble)公司收购。维达·沙宣现任宝洁公司的顾问,积极参与产品发展和市场推广各方面的工作,从构思、配方研制、产品试验、包装设计到广告推广的形象,他都不断地提供意见。维达·沙宣的亲身参与,确保了以他名字命名的产品能够充分体现其个人理念和哲学的精萃。
维达·沙宣所发展的事业如今已成为跨国企业,因而所接触的社会阶层也比以往更广泛,但维达·沙宣的精神始终不变,那就是推行教育、忠诚服务、追求创意及卓越品质、注重造型的实用性、摆脱冗赘的枷锁、达到简洁就蚂态是高雅的最高境界。
D. 撒切尔夫人:最狂发型人 一年竟做118次头发!
撒切尔夫人:最狂发型人 一年竟做118次头发!
2013年底,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公布新年授勋名单,对各行各业有特殊贡献的人予以表彰。足坛名流贝克汉姆、为英国捧回70多年来首座大满贯奖杯的网球手穆雷,都没有出现在名单中。而为首相卡梅伦藏起发际线的理发师里诺列侬等诸多曾被授予此荣誉者一样,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缀这一头衔。
一时间,卡梅伦和里诺成了众矢之的。这让里诺很伤心:“人们以为我们只是站在椅子后面边理发边聊天,但其实我们做了很多有价值的事情。”
首相发际线很重要
随着发际线后退,卡梅伦在理发上的投入也增加了。他会在里诺那里每次花费90英镑(约合人民币890元),因为后者“妙手回春”的手、敏锐发现细节的双眼,让他通过改变头发偏分方向完美地掩盖了发际线后退危机。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是里诺在2007年建议卡梅伦将头发偏分从右边变为左边(发缝从左边改到了右边),这变化当时还引起不小愤怒,其官方发言人不得不发表声明,首相头发改变没有任何政治动机。
此后,从2008年起,卡梅伦的头发基本由里诺打理,里诺经常也会被召唤到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上门服务”,偶尔别人还会搭他的“顺风车”。
里诺现年49岁,父母是意大利人。他从不休假,除了美发,他所说的“很多有价值的事”包括慈善工作以及致力于推动美发行业规范化。
他是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粉丝”,认为能给首相理发是种荣幸,也是肩负着一种责任:“出现在公众眼前的人都该端庄、利落,尤其你代表的是自己的国家。”
里诺的客户名单中还有麦当娜、阿黛尔等多名演艺界闻人,甚至希拉里克林顿——她来伦敦时,会由里诺打理形象。
这显然是因为他的“靠谱”:“最重要的就是信任,我是不会大嘴巴的。”里诺获奖后的表现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接受采访时,他坚决否认首相有发际线危机:“胡说,卡梅伦先生没有开始秃顶。”
在为要不要给首相的理发师授勋吵架之余,议员之间还展开了一场“比价”风——鉴于卡梅伦理发要花90英镑,议员们纷纷“晒”自己的理发花费,看谁最节俭。
副首相尼克皮克尔斯则可以“秒杀”所有人:他在家自己理发。
此外,不仅这些政客觉得里诺“胜之不武”,卡梅伦的前任理发师托尼塔希尔也说,连用偏分掩盖首相发际线的功劳也不属于里诺,该属于自己。
塔希尔称,自己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那天,他对卡梅伦说:“卡梅伦先生,你的头发不应这样留,这样使得你的脸看上去有点长。您的头发是从左至右长的,如果逆着这个方向留发,就会竖起来。”然后他做出了调整,并让卡梅伦照照镜子看看效果如何——当时,塔希尔给卡梅伦理发只收费10英镑。
王室的秃发危机
比起解决了发际线问题的卡梅伦,英国王室才真是“情何以堪”。
威廉王子20岁出头便开始脱发,到25岁谢顶明显可见。有人当时就调侃说,他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一头完整的头发;还有的说,他还不是国王,就已经该戴个王冠了——来掩盖住秃头。
一直以来,威廉的秃头危机都是英国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他大婚期间,连《今日心理学》杂志都发布题为《威廉王子的秃头闪耀在婚礼上》的戏谑文章。2013年,王室宝宝乔治王子出生后,威廉也很关心孩子的头发:“宝宝头发比我多,谢天谢地。”
或许,威廉未免高兴得太早了。沙马拉克医生表示,(历史人物 )王室的秃头现象多是遗传因素造成。威廉、哈里王子的父亲查尔斯王子、爷爷菲利普亲王及他们的两个叔叔安德鲁和爱德华王子都谢顶,而母系亲属中,戴安娜王妃的父亲厄尔斯宾塞也是秃顶。
而据《每日邮报》报道,哈橘缺里王子也已打响“保卫头发”之战,其朋友透露,与已经放弃治疗的哥哥不同,哈里正寻找挽救头发的方法,比如吃芦笋。
让女王打退堂鼓的事:变发型
不用为头发多少烦恼的王室女人们则依旧认认真真地打扮着。女王无法像普通人那样随意,她始终皮告保持着像要去参加婚礼一样的形燃伍明象。美发师伊恩卡迈克尔是为女王打造外型的团队成员之一,每周或者每两周一次,无论女王在哪里,他都要奔过去为女王打理头发,女王出访时他也要跟随以保持她那特别的卷发不变形。
“除了私人事情之外,我们无所不谈。”自1997年他就已开始为女王服务。伊恩坦言:“女王也对自己一成不变的发型感到厌倦了,要我改变发型,但问题是,每次刚要开始实施的时候,女王又打退堂鼓了。”
为了能在威廉和凯特婚礼当天为女王精确打造出完美发型,有远视眼的伊恩还特意做了激光眼科校正手术。
“当我再次看到女王时,我告诉她我做了眼科手术。她疑惑地看着我说:‘但是伊恩,我从没看你戴过眼镜啊。’”伊恩不得不坦白,自己不想在女王面前戴眼镜。他虽然买了眼镜,但是必要的时候才戴,也因此给顾客打理头发的时间都比本应使用的时间要长,因为他要反复检查。不过,由于女王不改变发型,就更容易些。
2012年,伊恩被女王授予皇家认证,他成了第一个有机会使用“皇家御用”这一宣传语的女王美发师。(1990年代为女王理发5年的理发师已于几年前去世。)而詹姆斯普莱斯就没能一直为王室服务。2013年11月,《每日电讯报》报道,他已无缘再为凯特理发。为了推广自己的生意,他开通了Facebook和Twitter账户,并在上面发布了凯特几百张照片及发型,直接导致他的“失宠”。
此前,他也服务凯特多年了。2010年威廉与凯特订婚以及大婚之日的发型都出自他手。
相比女王,凯特的发型更为多变,她也敢于改变。2013年11月底,《每日邮报》披露,凯特看到自己在媒体报道中头发颜色渐淡,便火速预约了价格昂贵的造型师法拉第,并在6个小时里接受剪发、染发、吹干,让自己变得光鲜靓丽起来,而这位造型师一次理发就收费600英镑。
近来出镜率不高的卡米拉的头发多年来则是由乔汉斯福特打理。和里诺一样,汉斯福特也具备为高层人士服务必须具备的特质——被问及是否曾问过卡米拉如何看待凯特、或者查尔斯是否像看上去那样脾气暴躁之类的问题时,汉斯福特表示:“我不会和公爵夫人谈个人事情,我也不想知道,除非她想告诉我。她是我多年的老主顾,我们相处得很好,她也很幽默。要是失去了这样的顾客我会疯掉。”
2010年,汉斯福特同样获封MBE。
发型关乎政治前途
《每日电讯报》表示,里诺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勋的美发师,英国授予理发师如此荣誉足见他们对现代英国的重要性。多年来,平民和王室、政客都对发型更加在乎了。
1960年代之前,英国还有秃顶的首相,比如丘吉尔、艾德礼,美国也有艾森豪威尔总统。那时,秃头意味着成熟与智慧,受到人们尊敬。然而现在不同了。在英国,秃头者普遍被认为是不会赢得选举的。保守党政客威廉史密斯。
撒切尔夫人的前任爱德华希思有一头整齐的头发,并以此为豪。他甚至在保守党全国大会上吹嘘:“西布罗姆维奇的理发师们一致认为,从后面看,我的发型是全国最完美的。”随后,这位前首相还带着“歉意”对满堂议员说,这“极好的景象”只有坐在他后排的人才能看清楚。
撒切尔夫人更是在意自己的发型。据《独立报》报道,近日,英国国家档案馆披露的文件显示,撒切尔夫人在1984年的任期内118次约见了她的发型师——平均每三天,她就要打理一次头发。特别是在当年6月的七国集团峰会期间,她连续5天护理头发。
前首相布莱尔夫妇也很器重理发师。他们的理发师苏阿尔跟随布莱尔出访入住的是五星级酒店,在华盛顿还住过大使官邸。
逆潮流者中唯一成功者是一头乱发的鲍里斯约翰逊——有时,在公开演讲之前,他甚至会故意弄乱头发。
政要的“头”等大事
1961年,美发师、假发商、香水商联合协会伦敦分支的负责人威廉托雅克表示:“历来,想要出名的政客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发型并保持不变,这会变成一种标志,人们看到就知道是他。”
肯尼迪打败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托雅克便给出了很简单的解释:肯尼迪的发型更好。他早就做好这方面的准备,自肯尼迪竞选国会议员开始,其父就全方位教导他,包括如何穿衣、留什么样的发型,让自己看上去年轻、智慧并且严肃。
要说劳师动众、代价昂贵,或许谁都超不过克林顿。1993年,克林顿乘坐的空军一号停靠在洛杉矶国际机场,他正要赶往华盛顿。然而此时,他有了打理头发的需求,空军一号的发动机一直未停,等着发型师克里斯多夫赶来为克林顿理发。这造成机场两条跑道封闭近一个小时,进出港航班延误。
奥巴马入主白宫后还继续由之前的理发师扎里夫理发,每隔两周,扎里夫就会从芝加哥飞到首都为奥巴马服务,收费和别人一样为21美元。价格虽说不贵,但扎里夫每次来回机票就要300美元——没人能说清楚这钱谁出。现任国务卿约翰克里也会用私人飞机把美发师召唤来。
和撒切尔夫人类似,另一位政坛铁娘子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每天都有发型师和化妆师为其打理形象,有必要时一天两次。
E. 寻找一部挺老的欧美的关于理发师的电影
叫((冠军理发师))
F. 关于理发师的电影有哪些
首选《理发师陶德》!主演是约翰尼德普。别名:恶魔理发师、魔街理发师。是由1979年由真事改编的百老汇音乐剧“疯狂理发师”翻拍而来。不论是演员之间还是演员与导演之间都不是第一次合作了,大家都相当有默契。总的来说我觉得是这里面最好看的一部了。
再推荐的就世缓蠢是部悲剧:法国片《理发师的情人》,这个片子里的理发师是女性,搜陪不过“理发师”对于这部影片来说只能算是一个标志物吧!
印度影片《好运理发师》,这是一部喜剧,不过挺发人深省的。
还有一部欧美片《西伯利亚理发师》,是以前苏联为背景的。
陈坤也哪让有演过一部电影叫《理发师》。
G. 电影西伯利亚的理发师的女主角是不是朱丽叶比诺什
不是比诺什,是朱丽亚·奥蒙德
朱莉娅·奥蒙德1965年1月4日生于英国伦敦郊区。父亲是一名股票经纪人,父母离异后与妹妹随母亲同住,原本希望成为画家,但自韦伯道格拉斯学院毕业后转投入剧场工作,1989年曾荣获伦敦剧评人协会的最佳新人奖。同年开始在电视荧幕上露脸,两年后,26岁的她以新秀姿态主演有线电视长片《凯萨琳女皇》,之后又以HBO的电视电影《红潮怒吼》获得好评。1993年以彼得·格林纳威的《魔法圣婴》踏入影坛,次年即获得了主演《燃情岁月》的佳机,从此声名大噪,星运扶摇直上,接连在《第一武士》和《情归巴黎》中与大片理查·基尔和哈里森·福特合作,可惜两片均卖座不佳,令其身价急跌。
1998年奥蒙德主演了《西伯利亚的理发师》,本片较为卖座,声誉有所回升。2001年因其在皇家剧院上演的《My Zinc Bed》中的表演获得了劳伦斯·奥列佛剧院奖的最佳女演员提名。近年电影作品有《内陆帝国》、《双面疑杀》等。2008年新作多多,有与布拉德·皮特再度合作的《本杰明·巴顿奇事》、与“阳光小美女”阿比吉尔·布莱斯林合作的《凯特·基特里奇:一个美国女孩》、与本尼西奥·德尔·托罗合作的《切·格瓦拉:阿根廷》等。
曾与男演员Rory Edwards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现任丈夫为John Rubin。
H. 为什么现在的理发店找不到“女Tony”了
36氪
2022年5月29日12:52 36氪官方账号
关注
复古与摩登,“两头”走红的女Tony
理发店里总能找到顶着总监、设计师头衔的阿杰或者Kevin老师。大家常常调侃的Tony老师,也是男性的英文名。
女Tony都去哪了?
似乎她们的印记只留存在于后浪们的童年——开在家附近的理发店里,总有那么一位和蔼可亲的阿姨,触摸、剪短、打薄过你的头发。
49岁的冉素丽便是其中之一,仍在营业着的阿姨级别理发师。
冉素丽的便民理发店,在北京西城区里仁街上的平房区里已经开了15年。这类藏在居民楼底、胡同中间的理发店,你很难在点评网站上找到,老板大多就是理发师本人,她们上了年纪,并不爱打扮,普通得你难以辨认她们的职业身份,甚至可能就是你在菜市场买菜擦肩而过的阿姨。
来店里的,原本大多是小区里的老顾客,常光顾的都混成了熟人,小区邻居们,谁的头发这几年白得厉害,冉素丽恐怕是最知情的人。
冉素丽的便民理发店
但这一年,来店里的年轻姑娘们渐渐多了起来。小红书上的走红,给冉素丽的店带来了新顾客。
"就是去年一个美女给我说,阿姨,我把你发到小红书上面了,好多人点赞哦。我当时就问她,美女,什么是小红书啊,你还写书吗?"冉素丽这么讲起自己走红的经历。
许多女孩想烫复古卷发,而这家老店"有那个年代的味道",特意来打卡。早上9点半,是冉素丽的开门时间,不到10点,便会有网上预约的顾客上门。
"我就是蛮喜欢和你们年轻的姑娘在一起,这个屋子都变漂亮了。"冉素丽厚道、活泼,总能和顾客打成一片。午饭时刻,她还会为店里的顾客订餐,贴心的照顾对方的口味,问上一句,"美女,你吃不吃辣呀?"
这间便民理发店,只有三个座位,摆了一张约1.5米长的小沙发供顾客等待,洗头的区域只放了一张凳子,顾客需要弯下腰去。这间上了年纪的老店平日里只有冉素丽和另一位理发阿姨工作,周末她会找熟人来帮忙。这家店的主营业务就是普通剪发和烫发,普通剪头男士30元,女士38元,烫发则分为280、300、380几个档位。
小店从头到脚都谈不上时髦,冉素丽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Tony,她不好意思的笑笑,"阿姨都是老古董了,不懂你们年轻人说的东西。"
不过,时髦的秘密藏在冉素丽的手机相册里。她积攒了几百张为女顾客拍摄的照片,这是她在做完造型后拍下的头发的形态,浓密绽开的小卷,颇有上个世纪的复古风情。这些照片成了她每次开始烫发之前给顾客的参考,“你想要什么样的,我这里面都有了。”
冉素丽店里有一个专门放置卷杠的小推车
与有着近三十年理发经验的冉素丽相比,在七个月时间内速成了理发技术并开了一家理发店的唐馨,绝对是理发界的萌新了。
唐馨的店在深圳坂田,叫未来·Hair Salon,4月16日刚刚开业,开在了学校和小区三岔路口上。大概二十平米的店面,三个剪发位,两个烫发位,客人面前的镜子里,嵌入了白色的灯泡,灯亮起来,映照得每个人的脸都亮堂堂的。
这间新店面向年轻人,极具摩登气质,店里的发型老师们也精通于时下最流行的发型,八字刘海、公主切、纹理烫、法式烫......他们都能依照对照片的感知和学到的手法满足顾客的要求。
唐馨的理发店/图源受访者
客人就没有断过,因为太忙了,新店的墙纸还没贴完就正式营业了。新店开业的同时,作为老板的唐馨正在一个美发学校刻苦学习,备考中级美发技术资格考试。
一年前,她还是深圳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程序员工作给了她不错的薪资,有了一笔还算充足的积蓄,但唐馨就是觉得自己"坐不住了"。她认为自己不适合长时间在电脑面前坐着干活,现在也没有赚钱的压力,"想更自由地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
2021年9月,做了4年前端工作的唐馨决定辞职换行,当时她的想法是,去做幼儿教师或者小学教师,但在仔细考虑之后,她认为自己更适合服务类的工作,就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美发行业,"想让每个男孩女孩找到最美的自己"。
接连报了零基础培训班和总监课程班,一把好点的剪刀也要花上一百多,她至今已在美发培训上投入了两万左右。
唐馨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转行的经历,得到了超过4000次点赞。
一位是拥有时代感的复古,一位是半路出家的摩登,冉素丽和唐馨正是代表了在社交网络上受欢迎的女理发师的两头——
老一辈的女理发师,为了养家糊口学一门手艺,在发型审美并未爆发多元需求的年代,以便宜的价格吸引顾客;而年轻一代的女理发师,进入行业多半抱有对"美"的执着,学习的技术花样变多,还要掌握在社交媒体上经营的本事。
但在今天,美发行业的男女比约为9:1。有人在唐馨的社交账号下评论,“我特别需要女理发师,现在的理发师基本都是男的……”这条留言得到了72个点赞。在微博,也常常有用户分享理发失败的吐槽。一位女网友被男理发师剪错刘海之后,认为男生很难get到自己的审美点,发出了哀嚎,她写道:"世界需要女Tony!"
碰见女理发师的概率太低了
作为有近30年理发经验的老理发师,冉素丽也感受到了行业里"好像女孩子越来越少了"。
来自重庆酉阳山区的她是最早的那一批北漂。1989年,16岁的冉素丽听说政府有扶贫帮助,提供去北京打工的机会,就跟着一批年轻人离开了山区。"那个年代出来,转了不知道好多趟船和车,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天,稀里糊涂就来了北京,感觉像被人贩子卖了一样。"
来到北京后,她开始找工作,在厂里做零件,餐馆端盘子,批发卖服装,攒些钱后开了玻璃雕刻厂,但因为没有文化,"被人骗嘛",厂子也没能开下去。后来,她打算学一门技术,1995年,她用所有的钱去报了美容美发的班,一共6000元。她选择了把理发当做谋生的手艺。
半年后,冉素丽技术学得差不多了,她找到了一位"师傅",开始做学徒,那个年代,学手艺都要非常虔诚,"我得给他做好吃的,天天都哄着他,还得跟他交钱。"
在90年代,冉素丽想要混出来,得承受巨大的行业压力。"一起学的人很多,但最后开店的不多。那时候理发名声也不太好。"那个年代,理发师不算是一个体面的职业,而对于女性来说,她们还要额外承受"发廊妹"的偏见和暧昧揣测。
好在冉素丽活泼开朗,也能吃苦。在理发店打工不到一年,店老板看她干得不错,把海淀区一家做不下去的理发店盘给了她。冉素丽生意做得不错,但不到一年,这家店就拆迁了。"拆迁让我手里有点钱了,然后就从海淀那边开到这边来了。"冉素丽后来招过四五个小工,只招女性,与她们同吃同住。到现在,还有一位也来自重庆的阿姨仍在跟着她干活,冉素丽也包吃包住——这也是那个年代延续过来的规矩。
冉素丽的店里只有女性帮工,都是那个年代学理发认识的好姐妹。她们中间,有人已经不做理发行业了,但手未生疏。"她生了孩子之后,就有几年没做剪发了,现在做美容了。"冉素丽介绍店里一位周末常来帮忙的阿姨,她在店里利落地为男士剪发,15分钟就已经剪完三位顾客。她没有系围裙,只身着一身常见的粉色的美容院工作服,看得出眉毛纹过的痕迹,嘴上还涂了深色的口红。
冉素丽正在给客人理发
因为结婚生子,许多女性暂时退出或者不再做理发师,这种情况在行业里非常普遍。
今年20岁的林杰,初中毕业就开始学美发,当了6年理发师的他,见过的年轻女性理发师屈指可数。他读的职高美发班里,一共三十多个学生,只有四个女孩子。按照正常的晋升路径,从进入行业开始,要经历学徒—助理—发型师的过程,在中间,快的一年,慢的需要三四年,而一开始基础学徒能做的就只有洗头。他在职高的女同学们会选择上手周期更短,也更为轻松的美甲、美容行业。
"药水、染发剂,会对女生有点伤害。而且再比如说一个女生她到二十七八了,她已经做到了开店这一步,她得结婚、生孩子,这种情况下她就得回家,待一年的话,她之前积攒七八年的顾客就没了。"林杰的观察是,当女性理发师艰难完成晋升,走到理发师的金字塔尖的时候,结婚生子会让她丢掉原本积累的回头客,顾客链断开,事业无异于从零开始。
"也有特别厉害的女生,自个当老板,手底下雇五六个员工,也就不会愁这些单子了。"
比如,唐馨。
有很多女孩给她私信,说自己也想转行,能不能也来干美发行业,唐馨给出了否定的意见。"我其实不会鼓励女孩子来这行的,我很心疼女孩子的。我会跟她们说一些很现实的东西,没有热爱,你不要来。"
唐馨注意到,在自己上课的班,三十五个人同学里,只有两三个是女孩。但她能够理解这种失衡的行业性别比,在她看来,女孩子脸皮薄,很难在理发师与顾客的交流中掌握主动权,"平时来一个大爷、一个大叔、一个阿姨、一个小学生,一个高中生,或者来一个旁边店里的老板娘,你能不能跟人家沟通?沟通还只是第一步,你还得自然地拓客,能够把客人留住。有的男孩子天生就能瞎聊瞎侃,但女生总得来说没有那么外放。"
唐馨在头模上学习头部分区知识/图源受访者
生理层面的"难受"也是需要突破的。理发师在理发过程中需要久站,一般的理发师工作一天十多个小时,每一项操作都非常机械枯燥,初期的学习阶段也有着动手的艰辛。
"学拉发片刚开始的时候,绝对是不标准的,老师会一直提醒你怎么样,包括你的手,哪根指甲,你的眼睛该怎么去盯,你的脚踏怎么去站位,你的剪刀,在拉不同发片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形状,这些东西都非常细节。刚开始练的时候是很痛苦的,会特别的累。学吹风的那几天,一直举着手,我每天回家感觉自己的手都要掉下来。"
"碰到一个女理发师的概率要比碰到一个好的男理发师还小。"在唐馨看来,女理发师的珍稀之处,在于她能够更细腻和敏感地去洞察顾客的气质。"就像穿衣服,有人喜欢穿比较简约的,有人喜欢莫兰迪色系的,也有人就喜欢运动风。其实这些东西真的是反映了人的一些喜好差异,他们喜欢的东西差异是非常大,但有的理发师就是能够发现这一点。"
唐馨发现,一些男性理发师会凭借自己的习惯去剪头发,也会对自己的技术非常自信,而忽略了和顾客沟通的环节,但她自己认为,好的理发师应该结合顾客的言谈、行为、穿着等细节,更加细腻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理发期待。
女性理发师受到追捧,也是因为更能体会到同性的审美偏好。
有顾客在看见了唐馨在社交网站上的分享后专门去到她的店里找她理发,"从来没有翻过车"。
干这行的女孩都挺酷的
社交网络的确在女理发师和女顾客之间搭建了“相互确认”的新通道。
27岁的大米在成都太古里的一家高端美发店工作,5年前,她从财务行业转行到美发行业。现在,大米的工作模式是只为社交平台上的预约客户服务,每天为5到8位顾客做造型,完成工作就能下班,来找她的也基本是女孩子。
大米转行也出自于对美发行业的热爱,她在做头发时结识了发型师朋友,通过这层关系,决定进入理发店从学徒开始做起。一入行大米就知道这个行业的女生少,她在美发培训班里上课,通常情况只有她一个女生,她也不感到诧异。
"做这行的女生,都偏向于有一点自己想法的那种,她会放弃一些东西。我认识的女理发师,她们其实每个人都是很有自己想法,很酷的那种。"大米和身边的女性理发师把这种"酷"投射到了发型上,她们更喜欢剪短发,这样"看起来更职业,更利落一点。"
大米正在给客人剪发/图源受访者
从洗头小妹做起,再晋升到助理,再成为技师,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技术店长的严格考核。"比如我们要考染发,必须要刷到一个标准,不能沾头皮,要染得均匀一致。你得自己去找真人或者model过来,在她们身上考合格了,每一个项目得一个一个的考。"
5年沉淀让大米逐渐积累起自己的技术经验,勤学努力也使得她的业绩越做越好,跳槽到了一家更高端的造型工作室,一次普通的染发她的收费均价在1000左右,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到两万以上。
站在时尚前沿的发型师还得不断对市场潮流保持敏锐度,大米每个月都要到不同的学校进修。在疫情爆发以前,大米还会到日本、韩国等地跨国学习。越高级的课程越贵,但是大米一直不吝啬于技术的投入,光疫情前去东京学习一次,她就花费了两万多。
拍视频、剪视频,也是她顺应潮流掌握的新技能。大米已在全网累积了三万多个粉丝。在社交账号首页,她置顶了自己写的文案,"根据风格、脸型、发质设计发型"、"女生最懂女生!这句话没有错",也因此,她迅速累积了一批女性客户。
同为年轻女性理发师的唐馨对待这份职业也有自己的态度和思考。
正式开始学习后,唐馨发现,美发行业并不是大家以为的那么简单和低端,头发也有一门特别的学问。在培训班期间,唐馨和同学们要背头发色素数值和染膏色素数值,认真的她还定了起床前一小时的闹钟背诵知识点,像正儿八经的高中课堂一样,同学之间还会互相抽问。光是顾客看起来最简单的头发分区,也要学着找头顶点、黄金点、后脑点、枕骨点、耳后点等等位置。连看起来普通简单的转梳子的动作,也要练好基本功,逐渐熟练的唐馨一分钟能转把梳子盘转七十多圈。
虽然学习新的手艺是艰难的过程,但唐馨却总能找到"乐子"。上课时,唐馨和同学们会购买头模用来做头发,有的同学下课后会拎着头回家继续练习,在过地铁安检的时候,有同学放袋子里的"头"滚出来了,她觉得特别好玩。唐馨也有二十几颗"假头",一开始,她把头模放家里,第二天早上起床朦胧未醒的时候,总会被几颗"脑袋"吓一跳。
"理发这个行业想做好也没那么容易,不仅要有技术,也要有情商,能和不同的客人沟通。我们班的一些同学情商特别高,能和客人聊的特别开心,客人也愿意买单。说实话,我自己在这方面没有他们强,所以我要认真练好技术,至少技术和情商两个要有一个突出的。"
"做高素质的发型师,不仅要对自己的技术自信,也要对发型师身份自信。"这是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提到的话,唐馨非常赞同,并把这句话记了下来。
唐馨在理发学习中做的笔记
这也正与老一辈理发师的职业观念完全不同。"在我们那个年代,这个职业都是很低贱的……能读书就去读书,不要做这么辛苦的工作。"在冉素丽看来,理发不过是学一门手艺养家糊口,虽然店里窗户上一直粘贴着"招聘学徒",她却并没有招过年轻学徒。
唐馨感觉现在的自己已经脱离了小白的懵懂状态了,已经“悟到一点东西”。走在街上,她会仔细观察路人的发型,发现留了鲻鱼头的男孩,觉得好看,也会思考研究这个发型的剪法。看见网上发尾染觉得很喜欢,也会模仿着图片按感觉调颜色给自己染头发,阳光下能显出好看的红色,“回头率挺高的”。在理发时,她用老师教的弹剪刀的技术,“剪发起来刷刷刷老帅了”,顾客们也会被酷炫的技术迷住,以为她是从业多年的老手。
"现在手感已经找到了,主要练的一个是熟练度,一个是积累美感经验。面对客人的时候,希望能听完她们的想法,根据自己总结的经验知识给出更好的意见和设计。"
她的野心不只是"一家店"或者"一个发型师"。唐馨找到了一个让自己"头皮发麻"的榜样,"她学过艺术,学过美术,她的受教育程度也很高,可以通过一幅油画、一首音乐的节奏、甚至是一个数学的公式来跟你讲这个发型。我觉得我好高兴好高兴,真的有人在做这样的事情。"
唐馨看见了自己理想中的发型师的样子,"我想成为那样的人"。
决定换行那一天,唐馨特意改了自己社交账号的名字,这个名字也包含了她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期待和想象——未来首席发型师。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I. 《西伯利亚理发师》的女主角珍妮在电影中是一位来自法国的女子
不是
《西伯利亚理发师》的女升蚂主角珍妮在电影中是一位来自英国的女子叫朱莉娅吵州埋迹察·奥蒙德
她是英国着名演员
J. 很多女孩子会吐槽理发师手艺不好,为什么理发师里很少见到女性呢
好像确实是这样,很多理发店普遍都是清一色的男性理发师,很少看到有女性理发师,但是早在民国年间那个时候是由女性理发师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到了现在好和,男性理发师替代了女性理发师,第1个原因是由于人们对女性理发师的偏见,第2个原因是由于这个行业太苦太累,很多女性理发师坚持不下来。
最后:其实每一份工作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人没有贵贱之分,工作更没有贵贱之分,不能因为他们是社会底层的人,就去瞧不起他们,每一种行业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假如没有理发师,就凭我们自己能剪出赏心悦目的发型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理发师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