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木偶戏是从哪个国家源起的
木偶戏源于何时,说法不一。现在有人根据唐代《木人赋》提供的材料,把木偶戏的起源推到公元前八百多年的西周。虽无定论,但历史悠久是无可置疑的。
掌中木偶,俗称“布袋戏”,是木偶戏的一种。相传晋江布袋戏兴起于明代,据出生于东石潘径村掌中木偶世家的名老艺人李伯芬说,他的祖上于清嘉庆三年(1798)就创办布袋戏班。此前的明清两代,晋江布袋戏活动已甚兴盛是可信的。这个以李姓家族成员组成的戏班,(后人称“李家班”),传承六代,历二百年,把掌中技艺提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晚清,李柏芬的祖父李绳煌等,应福建总督之邀上省城“广珠楼”献艺。此后,李绳煌暨其子李荣宗,带“李家班”往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演出,很受华侨的欢迎。整整二个世纪,“李家班”曾祖父子兄弟伯叔,始终从事掌中木偶艺术,先后建有“金永成班”、“新永成班”、“三永成班”,成为泉南家晓户晓的南派掌中木偶的主要戏班。拥有100多个演出剧目,其中代表剧目有《武松打虎》、《雷万春打虎》、《大名府》、《大闹天宫》等。
李荣宗、李柏芬父子以“李家班”为主体,于1958年组建“晋江木偶戏剧团”,随即奉调赴朝慰问。1960年赴京参加僵第二届木偶皮影戏观摩演出,同年,李柏芬应邀参加中央文化部组建的中国木偶艺术团往罗马尼亚参加第二届国际戏剧节,荣获一等将并金质奖章。“李家班”后继有人,其艺术将发扬光大。
Ⅱ 傀儡戏是怎样诞生的
到了明末清初的一个夜晚,在福建兴化地区的莆田县县衙大院内,人声鼎沸,灯火通明。莆田县的各级官吏以及知名乡绅都坐在院落之中,兴致勃勃地看着眼前高大的戏台,谈论着今晚的演出。
莆田县可是福建省的曲艺之乡,在这里不仅仅有当时红透半边天的“宋江戏”,而且还有从闽中地区气势汹汹而来的过江龙“儒林戏”。
人们禁不住开始猜测今天晚上,知县老爷究竟是准备让他们欣赏哪一个戏种呢?
随着一声锣鼓之音响起,原本安安静静的戏台上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在一扇格挡布后面,出现了几个人的身影,之间这几个人手臂抬起,在格挡布前出现了几个用丝线连接在一起的木偶。
随着格挡布后面人手臂的动作,这些木偶进行了惟妙惟肖的表演,演出的曲目是《平城之围》。
知县与当地的乡绅们惊奇地看着台上的表演,一个个都被深深地吸引了。精彩绝伦的演出,惟妙惟肖的木偶,给他们留下了深深地印象。
在一台戏演完之后,知县老爷身边围拢过来了很多人,他们纷纷向知县老爷打听这究竟是什么戏?
知县老爷轻抚颔下长须,四平八稳的说道:“这叫傀儡戏,刚才台上表演的那出名叫《平成之围》。讲的是汉祖刘邦与匈奴决战,但是却在平城为匈奴冒顿所包围,城外无援兵,城内的粮草也快消耗完了,就在这个时候刘邦手下的谋臣陈平为解危困,冒着生命危险走出平城四处探访,有一次在城外探访过程中他得到了冒顿甚为好色,其妻阏氏对此十分嫉妒的情报。”
知县老爷说到这里,端起茶杯,浅浅地喝了一口茶水,吊着其他人的胃口,在众人迫切的注视中再一次缓缓说道:“于是陈平利用匈奴冒顿与妻子之间的矛盾,用雕刻的木偶化妆成美女,日夜在平城城头上翩翩起舞。”
“终于这个消息传到了冒顿的耳中,使得冒顿看得目不转睛,而他的妻子阏氏则是大发醋意,她担心平城被匈奴攻破之后,冒顿必然会纳每日在城头跳舞的“美女”为妾。于是她逼迫冒顿退兵,刘邦遂解平城之围。由于木偶退敌有功,汉高祖便将它珍藏宫中。”
众人听到了知县老爷的讲述,一个个纷纷夸奖谋士陈平足智多谋,同时赞叹陈平所制造的木偶惟妙惟肖、巧夺天工,足以以假乱真。
众人接着感叹着说道:“陈平的功绩盖世,试想如果没有陈平急中生智制造了木偶,汉高祖就会兵败平城,后果将不堪设想,没准日后就不会有汉武帝的“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的豪迈之言。”
知县老爷听到众人的话频频点头,这时戏台上再一次开始了表演,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台上的表演吸引过去,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停止了所有的动作,全神贯注地欣赏着台上的演出。
《伐子都》、《征东》、《征西》、《三国》、《封神榜》等剧目纷纷上演,让院落之中的所有人都大呼过瘾。
时间渐渐到了深夜,演出终于结束了,包括县官老爷在内的所有人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有一些乡绅甚至立刻赶到了后台,找到戏班子的班主当场下了定金,请戏班子到他家去演出。
在闽南兴化方言区,有一个古老的曲艺,当地人叫它“傀儡戏”。傀儡戏即是木偶戏,是我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
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湛。我国木偶真正成为艺术,还在它的戏剧特征“人以木偶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
傀儡戏剧源于汉代而盛于唐代。木偶戏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出现在舞台上时,就与民间宗教信仰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城镇乡村,寺、庙、宫、观由信仰而引发了各种民俗活动和传统节日,凡有祭祀、节庆和民俗活动都要请木偶戏演出,主要是人员少、花费廉、小型简便,既热闹又实惠,娱神又娱人,深受群众欢迎,因而不断发展繁盛。因此木偶艺术流传的历史,无疑是比莆仙戏早,后来一直称木偶戏为“戏兄”。
南宋莆田诗人刘克庄,晚年于南宋端平年间,在故乡看到莆仙戏演出,曾赋诗描述当时盛况:
抽簪脱袴满城忙,大半人多在戏场。
儿女相携看市优,纵谈楚汉割鸿沟。
陌头侠少行歌乎,方演东晋谈西都。
又道:
非惟儿童竟嗤笑,更被傀儡旁椰榆。
方坐皋比开讲肆,忽看傀儡至优场。
郭郎线断事都休,却了衣冠返沐猴。
棚上偃师何处去,误他棚下几个愁。
明清期间,莆田秀屿、黄石、华亭和仙游榜头木偶戏班颇有盛名。
Ⅲ 木偶戏的历史渊源,你都知道有哪些
中国的木偶戏要比人戏更早发生,追朔其历史时间,现阶段学术界认为“来源于汉,盛于唐”,已经有二千多年之历史时间。《搜神记》载:“汉时京师宾婚嘉会,皆作傀儡。”有一个在老艺人中世代相沿的相关木偶的传说故事,汉代谋士陈平制做木偶立身城头,恰当摆脱匈奴人围住。唐《通典》:“作偶人以戏,善歌舞表演。”《封氏闻见记》也记唐大历年里,艺人“刻木为尉迟鄂公,匈奴斗将之戏,行政机关姿势,不异于生。”《拾遗记》则云:“南陲之南,有扶娄之国,其人善机巧转变 ,或于掌上备万兽之乐,婉转曲屈于指尖,人型或长数分,或复数寸,神怪转瞬,玄丽于时。”这种记述充分证明了唐代时南方地区木偶造型艺术早已非常广泛,而且方法非常精湛。
那时候,南京夫子庙的木偶戏常用演出舞台娇小玲珑,只一人藏在用蓝布缝起来的帷中,手,脚,口并且用表演:双手控制一个,或好几个木偶,技巧变化多端,方法熟练;传统乐器是鼓,锣,钹固定不动在一木架子上,脚踩脚踏板,触动绳子,击响三件,节奏感有音;嘴里还念白,唱曲。但见台子上木偶披红戴绿,摇头晃脑,看热闹许多人仰首踮足,喜不自胜。木偶戏普遍曲目有《大闹天宫》,《武松打虎》,《十八相送》,《木兰从军》等,艺人演出到精彩纷呈处,通常嘎然而止向观众们要账。在哪缺乏游戏娱乐的时代,木偶戏带来大家的快乐,迄今仍让老南京们记忆犹新。
Ⅳ 木偶戏有没有女状元
有。
尽管历史上没有史料证实确有女状元,但并不妨碍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女子也能考中状元的殷切期许,正是这种期许,使得女状元广泛存在于戏曲、评书、木偶戏中。
女状元在木偶戏曲中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Ⅳ 木偶戏的发展史是什么你知道吗
杖头木偶戏是孝义木偶戏的一种重要木偶戏形式,其特点是以真人在下木偶在上的形式演出,用中心木杖(又称作命杆或手枪棒)支撑木偶身体的重量,用两个侧面的手签支配木偶双手的运动,使得木偶做出类似真人的动作,并配以真人演唱来表演戏剧。传统社会里,杖头木偶戏不仅是纯艺术的戏剧表演,它还是“仪式活动”的一部分,作为仪式戏剧,木偶戏是美化民众生活、定义族群边界、强化社会秩序、传承民族记忆的文化展演。时代的发展带来了现代性,现代性在颠覆传统民间社会的同时,抽离了杖头木偶戏的仪式内涵,让木偶戏只剩下外显的“木偶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让“权力话语”介入孝义木偶戏的发展,围绕重构木偶戏“辉煌前景”的各利益团体也相继建立。因此,孝义木偶戏被作为“文化产品”且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被建构。
Ⅵ 木偶戏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是如何发明出来的发明者又是谁
《列子堂文篇》记载,西周穆王统治时期,艺术家偃师为穆王带来了卓越的古代艺术家。他崇尚卓越,擅长唱歌跳舞,但乍一看,他原来是一个木头和皮肤制成的人体模型。这是木偶的第一个记录。汉末,木偶戏开始流行。驱鬼的不再是葬礼音乐,而是庆典的婚礼音乐。他开始摆脱原始宗教的形式,成为一部真正的戏剧
木偶戏又称“木偶戏”,俗称“木偶鼓”,经常出现在城乡街道上。木偶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周穆王在昆仑(现甘肃酒泉县西南)打猎归来时,一位名叫偃师的工匠邀请穆王和盛吉观看他的木偶和皮偶表演歌舞。演出结束后,木偶突然转过头向穆王敬礼。穆王大吃一惊,想斩首偃师。菅直人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美女舞蹈,但陈平事先制作了几个木偶美女,并操纵她们在城墙上跳舞。你可以看到,中国制作木偶有着悠久的历史。
Ⅶ 木偶戏是怎样产生的
我国最早的木偶,在《列子•汤问篇》中曾有记载:西周穆王时,艺人偃师,带了倡优来朝见穆王,倡优能歌善舞,但是,穆王命人解剖一看,原来是一个用木头和皮革制成的木偶。
汉代时,木偶还曾被用来使敌军退兵。据《东府杂录》记载:
当年汉高祖在平城,被匈奴王冒顿围困,而匈奴带兵的主将则是冒顿的妻子阏氏。
谋臣陈平知道阏氏天生多妒后,便想出一计。他制造出了一个木偶美女,用机关操纵,使木偶活动于城墙上。阏氏看见,担心自己攻下城后,冒顿会将“美女”纳为妾,自己失宠,便退兵而去,解除了平城之围。
后来,艺人便把木偶作为戏具,进行表演,古时称为“傀儡”。唐代时,提线木偶的制作已十分精致,唐玄宗曾作诗赞美:“刻木牵线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至宋代,木偶的制作和表演技巧,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1979年,山东莱西县院里乡岱墅村发掘的一具高193厘米的大木偶,肢体由13段木条组成,关节可活动,坐、立、跪皆可。
它的发现表明,当时的木偶制作已达到与真人无二的境地,这也为木偶戏的萌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Ⅷ 提线木偶戏的历史起源
汉高祖刘邦率军进驻平城,被匈奴大军包围。毛顿的妻子毛氏带领强兵来到平城边,伺机攻城。一个多月后,平城的汉军粮草告罄,饿死,没有援军可救。
这个城市处于危险之中,刘邦处于焦虑状态。刘邦的辅导员陈平中尉在走访中发现:茅盾以前是个好色的人。他偷偷地要了花和柳树。
陈平利用马登的弱点来了解开石的心理状态。他让工匠们做许多漂亮的木偶。每个木偶都有几根丝线。然后他让士兵们每天背着线,引导木偶美女们在城垛上走来走去,跳舞跳舞。
木偶美女很迷人。他误以为城里有那么多美女。他怕攻克平城后,会选择美人和妾,于是下令退却。就这样,平城的围攻解除了。
刘邦登基后,认为木偶美女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给每一个木偶美女以妃嫔贵族的称号,并将这些木偶美女珍藏在国库中作为国宝。到汉文帝时,乐府模仿木偶,在宫廷演出,还作为迎宾拜神驱魔的仪式。
(8)美女学木偶戏视频扩展阅读:
提线木偶戏班只有四名演员,表演生、旦、北(净)、杂四种行当,故称四美班。四美班共36尊木偶形象,能演42部落笼簿。
清道光年间,出现编演七天七夜的连台本戏《目连救母》,增加了副旦一种行当,称为五名家。此后,提线木偶戏即有四美班与五名家并存的两种演出体制。
一般前者演出的是古老的传统剧目落笼薄,后者演出的是后来陆续新编的连台本戏,木偶形象也由36尊增至75尊。
Ⅸ 余少能视鬼,尝于雪夜野寺逢一提傀儡翁,鹤发褴褛,唯持一木偶制作极精,宛如娇女,绘珠泪盈睫,惹人见怜
我小时候能看见鬼,一个雪夜里在一座荒寺里遇见一位手里提着木偶傀儡的老翁,这老翁白发衣衫褴褛,但是他的木偶却制作精良,活脱一美娇娘,眼和睫毛都挂着泪珠,让人见了心生怜爱。外面风雪更大了,于是两人干脆坐着一起烤火,老人便自诉道:年轻时喜欢看木偶戏,为了学习钻研木偶戏,耽搁了时光,学会了,年龄也大了,但是对此也更加坚定,于是便以木偶戏为职业,虽然自得其乐,但是却一生漂泊,居无定所,没有伴侣,唯一陪伴的就是木偶了,老翁一边讲着一边哭泣,我安慰他,恳请他伴奏,做傀儡戏,他提着木偶在三尺红布前表演起来,木偶,吟唱悠扬,顾盼神飞,虽然画的是悲伤的妆容,但是却美丽绝伦,表演完了,老翁抱着木偶心情稍微平复了下,可是突然愤怒的说:我这一生落魄,都是被你所误,天冷了连衣服都买不起,贫寒到了这里,不如把你烧掉,于是便把木偶扔进了火里,我来不及制止,只能跺脚,哀叹惋惜这木偶。忽然看见这木偶自己慢慢站起来,悲凄的对着老翁,作揖,行叩拜之礼以示告别,仿佛活人一般,笑着淹没于大火之中。火到了第二天才熄灭,老翁幡然醒悟,捂着面大哭的说到:是暖和了却真的只剩我一人了。
来源:网络《牵丝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