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屈原二中美女有谁
有:洛水女神,美女简狄,有虞二姚等四人。
五律•屈原求女(七)
陈振权
策马登山去,昆仑找爱娲。
高丘无美女,灵殿有琼花。
有美深闺躲,无媒白发抓。
情怀何处诉,浊世怎成家!
108. 清晨原想渡白水兮,再登昆山驻马。
109. 回头一看流泪兮,高丘没有美娲。
110. 急忙改去春宫兮,折下几枝琼花。
111. 趁着花朵未落兮,送给心中美娲。
112. 雷神驾起云车兮,到洛水找女神。
113. 送琼佩表心意兮,我请謇修做媒人。
114. 总算有些了解兮,怪癖令人难忍。
115. 夜去穷石凉发兮,天亮洧盘洗尘。
116. 偏爱游山玩水兮,整天涂脂抹粉。
117. 虽然她很美丽兮,只能放弃另寻。
118. 天涯海角寻觅兮,上天下地忙奔驰。
119. 遥望巍峨楼台兮,忽见美女简狄。
120. 托鸩鸟做媒兮,鸩回说她不好。
121. 见雄鸠鸣飞兮,想托怕它轻佻。
122. 心中犹豫怀疑兮,亲又不可自提。
123. 托凤凰做媒兮,高辛已先迎娶。
124. 想远走不知去哪兮,只好徘徊上下。
125. 即使少康未娶兮,有虞二姚未嫁。
126. 口笨媒不好兮,看来也难成事。
127. 世间混浊忌贤兮,扬丑恶掩美丽。
128. 美人藏在闺中兮,哲王又沉睡。
129. 情怀无处舒展兮,就此抑郁而终怎面对?
❷ 在战国时期,心狠手辣程度连屈原都不放过的女人是谁
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出了不少流芳百世的名人。不过有的是凭借遗臭万年出名的。这其中就有一名女子,他曾经是楚怀王最宠爱的女人,但是后来却也是因为她在背后的推波助澜,最后让楚怀王客死异乡。他就是战国出名的美女——郑袖。
郑袖是土生土长的楚国美人。因为容貌秀美加上能言善辩,聪明机灵,在进入楚怀王得皇宫没多久,就成了楚怀王的宠妃。但是看上去一切都不错的郑袖,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性格善妒,她不能容忍楚怀王身边有别的美女跳出来和自己争宠。因为她非常清楚的直到,楚怀王对自己的宠爱,是自己所有一切的源头。因此在女人的问题上,郑袖非常的敏感。
知道事情始末的屈原写了一篇《离骚的长诗以表达自己对楚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的愤慨,郑袖害怕事情败露,于是下令将屈原驱逐出楚国。最终屈原投身汨罗江而死。
❸ 与屈原、宋玉、景差结识的莫愁女是谁
莫愁女本名卢莫愁,是楚国当时最着名的歌舞家,她不但天生丽质美貌非凡,音乐艺术才华更是不俗,经过屈原、宋玉的指点之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艺人,她的经典作品《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
可当她的名气传到了宫里以后,蛮横霸道的楚襄王对她动起了歪心思,楚襄王用手段把她强行征入宫里做了自己的舞女歌姬,在宫里的这段时间莫愁女也有幸结识了屈原、楚国大夫宋玉和景差等人,在他们的指导下莫愁女的歌舞技艺突飞猛进,并成就了《下里巴人》、《阳春白雪》、《采薇歌》、《麦秀歌》等优秀作品流传民间。可后来楚襄王为了得到莫愁女,就不知廉耻的把她的未婚夫襄哥流放到了遥远的扬州。莫愁女悲伤不已,知道自己和未婚夫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就和襄哥在汉江上做了最后的诀别,之后毅然纵身跳入了江里,维护了自己忠贞不渝的爱情。
❹ 如何看待马可在《思美人》中出演屈原一角
多少次我坐在电视机前,想着就看下去吧!
多少次我因为看到“杀姐姐”,而关掉了电视机,重新回去苦逼地“码字”。
(再看下去,都觉得大屈原的表情都不对了 ~ 捂脸 ~ )
怎么说,马可是有演技的,但是在故事和演员塑造人物的时候就出了问题,这是双重败笔。
❺ 屈原为何钟情于香草美女
一 说香草——惟草木之零落
《离骚》屡言以香草为一身佩饰,起笔实叙天赋“内美”,“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徒然虚笔设喻,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三种植物,王逸《章句》均注曰“香草”,并说明取喻含义说:“言己修身清洁,乃取江离、辟芷,以为衣裳;纫索秋兰,以为佩饰;博采众善,以自约束也”。王逸《章句》把屈原笔下凡香草佩饰归结到“自约束”,是对文句独立解释的传统章句之学的结果,因为可以不必理会上下文以及全篇语境,这种注释只能传达注者的概念,屈原是否欲表达“自约束”的讯息,循览上下文便豁然。
《离骚》运笔至“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注众芳为“谕群贤”。屈原此下虚笔设喻:“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王逸《章句》说明取义:“蕙茝皆香草,以谕贤者。言禹、汤、文王,虽有圣德,犹杂用众贤,以致于治,非独索蕙茝,任一人也。”在此,香草均是比喻贤能的人物,前面说及“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句的香草,亦不会是自喻。
屈原又纵笔写道:“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所及的兰、蕙、留夷、揭车、杜衡、芳芷,王逸注皆谓“香草”,这些植物各有特性,可以入药,比喻各怀才具的诸色人才,用王逸的说法是“众贤志士”。则“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句三种香草,自然是此“众贤志士”,并非自喻性质的“自约束”。此句应理解为结交贤士,物以类聚,屈原申明自己拥有过人的禀赋和德行,与善类同行,共襄国政。辞赋运笔的特点是敷张扬厉,乘势开拓文意。若依王逸的解读,文意便突然刹住,了无气势。如果把佩饰香草理解为朋友相磋切责善内涵,文意既涵“内美”而得开展,且下文述及两处香草比喻句又复互相贯通呼应。屈原于《离骚》写道:“□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天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这两节文字先虚喻,然后实笔,主意在取法前贤,木根、兰茝、薜荔、菌桂、蕙、胡绳等,王逸俱明言“香草”,这些香草用以比喻古代众贤士,为“法夫前修”立势。《离骚》“香草”设喻,或比况当世贤德,或喻指古代贤人,随文见意,但都不是自况。
《离骚》中提及以荷花莲叶制作衣裳的设喻,文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芰荷、芙蓉王逸没有注明是香草。值得注意的是前文所及的诸种香草,或用于佩挂饰物,或用于盛载香袋,不会用以缝制衣裳。装饰性质的东西可缺,但衣裳用以蔽体,绝不可缺,这对守礼重美的屈原更为重要。因此,荷之于其他香草,地位更为特出。朱熹《集注》谓“此与下章即所谓修吾初服也”,以荷喻自己本初职志用心,一再表明不改正道直行之道,荷中通外直,出污泥而不染,最恰切形容屈原自身的素质。
于《离骚》所叙诸种植物之中,屈原用以自喻品德的只有荷,注家称为香草的诸种植物,一概比喻贤能志士,非用以自况。植物总又随季候时节荣枯,不能长期保持最佳的生存状态;材质毁颓变坏,这是屈原痛心的:“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芳草被野草掩盖,不能彰显特长,固然令屈原见之悲哀,但最令屈原绝望的,是“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洪兴祖《补注》云:“萧艾贱草,以喻不肖”,正是王逸所说“失其本性”,“君子更而为小人,忠信更而为伪佞”;屈原切责这种见利忘义而迷失人性以至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变质行为:“既于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固时知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把“香草”质变的根源,揭露无遗。向来坚持“初服”、不改素志的屈原,又怎可能以这些随时质变的香草自喻呢?以香草为屈赋中自寄理想的象征,实有违屈原心志。
二 说美人——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开端以低徊哀伤的笔致写道:“日月忽其不掩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王逸《章句》谓:“美人,谓怀王也;人君服饰美好,故言美人也。”以人君冠冕堂煌华美,美人之义取于服饰;这种随文生训,不免牵强。洪兴祖《补注》谓:“屈原有以美人喻君者,‘恐美人之迟暮’是也;有喻善人者,‘满堂兮美人’是也;有自喻者,‘送美人兮南浦’是也。” 《补注》意在归纳屈赋“美人”的取义,喻善人及自喻例俱见《九歌》,至于本句,亦同意王逸训解。
“惟草木之零落兮”慨叹身旁贤智之士质变枯落,开启下文香草荣枯的敷叙;紧接的“恐美人之迟暮”,连类笔触,正为下文“求女”立势。从语境笔势来考察,本句以美人喻怀王,终嫌突兀;若论尊卑,亦不应厕怀王于众贤士之下;屈原恪守礼义,这方面是有绝对的自觉的。屈原纵笔至闯天门而不纳的失望之余,更求人间传说的古代美人,“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并结情愫以成家,纾解朝廷上失意的孤独感,寻求精神上的共鸣和慰藉。这是无可奈何、等而求次的抉择,但依然受制于时机,“迟暮”表明时间之紧迫,不容松懈;“及荣华之未落”申明必须抓紧时机,否则美人之美将随时间而消失。因此,“美人”之为屈原心仪的美女,前后文意互相呼应,与前句“草木”的取义亦轻重得当。
《离骚》叙笔至“求女”的过程,也是一连串的挫折。先求宓妃,但“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申明求女非徒渔色,宓妃固然外貌吸引,可惜用情不专,“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既为帝喾妻,又与后羿染,“保厥美而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行为放浪,绝不可能理解和欣赏屈原忠耿专一而守礼的禀性,勉强求合,对纾解失意的心境毫无好处,屈原只有放弃这次机会而他求。笔墨落到简狄身上,却以媒母从中阻梗,帝喾已先屈原而得到简狄,第二次求女又告落空。经过两次失败,屈原已迹近心灰意冷;趁帝少康尚未和有虞氏二女结亲前,一碰运气。但屈原心想到媒母的能力,也就主动取消了求亲的行动,只能慨叹:“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这些“美人”并非不可求,若屈原只求女色,不问其他,宓妃随时可得;又假如屈原不守婚姻礼仪,不用媒母而亲自提亲,简狄或二姚垂手就怀。但屈原意不在此,他希望寻求共同理想而相知的生命同路人,可惜的是这些绝世佳丽,要不是性情反复,又或人为阻梗,即使求女成家的私事,也无缘实现。屈原可谓时穷,通向“美政”的目标的道路实在太遥远了。
“美人”固然为屈原倾心爱慕,却不能视为屈原理想的人格象征,其反复多变的行为特点便是与屈原理想人格 格的关键。“香草”萎绝和“美人”迟暮,虽是屈原伤痛之处,但以“香草美人”为屈赋艺术的象征,始终有些偏颇。
❻ 历史上屈原的妻子是谁:屈原和莫愁女什么关系
你好,根据《屈氏宗谱》,屈原妻子为邓夫人。晋代《襄阳风俗记》:“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其妻每投食于水以祭之。”意思是说屈原投江以后,他的妻子每年五月初五这天向汨罗江中抛投食物祭祀屈原。清代《古今图录集成》记载,湖南益阳县西南六十里有一座凤凰庙,专门祭祀屈原的夫人和儿子,清代《益阳县志》也有同样的记载。陕西省山阳县清代同治十一年《屈氏宗谱》上有屈原妻子的画像,注为“灵均公元配邓夫人遗像”。
❼ 屈原和哪位美女是同性亲戚
芈月。
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是先秦时期楚国诗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瑕因被封于屈邑,其后代以封地为氏,遂称屈氏,屈原原姓是芈月的芈字。
姓氏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德国东方学家马克斯缪勒在献给神话学中说:一个图腾,开始是一个氏族图腾的标记,而后是部族的名字,而后是部族祖先的名字。这里的名字,其实就是姓。
❽ 屈原为什么把自己比作美女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美人和香草都是自喻品德高尚,并不是指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