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装化妆怎么化
敷粉
中国古人最早使用米粉敷面,随后又发展出铅粉、紫粉、珍珠粉、干粉、水银粉、檀粉、香粉等丰富的妆粉。东方女子追求肌肤白皙,妆容时先在脸上敷粉。这类粉末最主要成分是铅,所以又称铅华。诗云:最爱铅华薄薄妆,更兼衣着又鹅黄。除铅华,各朝也调配自己独特的妆粉。唐人喜欢在粉中掺入西域香料,称迎蝶粉;宋人将益母草、蚌粉等调制玉女桃花粉;明人则以玉簪花为主料,制玉簪粉。
施朱
伴随着敷粉,女子往往还要施朱,即在脸颊上施一定程度的红色妆品,使面色红润。这种妆品便是为人所熟知的胭脂。《中华古今注》曰:“燕脂盖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做燕脂。以燕国所生,故曰燕脂。”据史书记载,“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可见胭脂对妇女面部化妆的重要。
画眉
中国传统妆容不重眼妆,但极重眉妆。早在周代《楚辞·大招》中便有“粉白黛黑,施芳泽只”的描述,说明用黛画眉之俗,由来已久。《诗经》有“螓首蛾眉”,汉魏时期出现了“城中好广眉,四方画半额”,唐代眉妆更是长、阔、浓的集锦之作,宋明时期的眉妆又重新兴起纤细秀丽的长蛾眉。
点唇
中国古代女子点唇的历史由来已久,先秦文人宋玉笔下《神女赋》中就有“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的词句。刘熙《释名·释首饰》一书中便记载了点唇所用的唇脂:“唇脂,以丹作之,像唇赤也。”点唇的式样千变万化,不拘一格,总的来说以娇小浓艳为美,俗称“樱桃小口”。
额黄
“额黄”是以黄色颜料染画于额间而得名,也称“鹅黄”“贴黄”“鸦黄”等。唐代虞世南《应诏嘲司花女》载:“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五代牛峤《女冠子》词:“鹅黄侵腻发,臂钏透红纱。”北朝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载誉归来后,也不忘“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些诗词中提到的便是额黄妆。
《木兰诗》里叙述木兰恢复女儿身份后“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说的就是额黄妆。
在古代,额黄妆是未出阁的少女常用的装束,所以在民间,“黄花闺女”成了少女的代称,而且沿用至今。
斜红
形如月牙,色泽鲜红,分列于面颊两侧,鬓眉之间,其形象古怪,立意稀奇,有的还故意描成残破状,犹如两道刀痕伤疤,亦有作卷曲花纹者。南朝梁简文帝《艳歌篇》中曾云:“分妆间浅靥,绕脸傅斜红。”
花钿(diàn)
专指一种饰于额头眉间的额饰,也称“额花”“花子”等。花钿图案繁复多变,有的形似牛角,有的状如扇面,有的又和桃子相仿。其中以梅花形最为多见,这便是承继于南朝寿阳公主的梅花妆。五代牛峤《红蔷薇》诗:“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酒泉子》词:“眉字春山样,凤钗低袅翠寰上,落梅妆。”均咏的是此种梅花形花钿。
面靥
又称妆靥。靥指面颊上的酒窝,因此面靥一般指妇女施于两侧酒窝处的一种妆饰。古代的面靥名称叫“的”(也称“勺”)。指女子点染于面部的红色圆点。汉代刘熙《释名·释首饰》载:“以丹注面曰勺。勺,灼也。”面靥的形状也并不只局限于圆点,而是各种花样、质地均有。有的形如钱币,称为钱点;有的状如杏桃,称为“杏靥”;还有各种花卉的形状,称为“花靥”。
不过在古代,达官贵人才能用得起这些化妆品,平民老百姓连吃饱都成问题,别说美容化妆了,所以化妆一般都是有钱人的活动。
B. 古装妆容比较清纯的那种。。
1、林黛玉(陈晓旭)-----《红楼梦》 “似蹙非蹙笼烟眉”和“似喜非喜含情目”都一一呈现,绝对尊重原着‘想象中的林妹妹就该是这个样子吧。服装采用淡紫,淡粉,象牙白,衬托林妹妹的忧郁气质,由于年代的关系,面料的质感差了些。化妆方面,增加眼部阴影,缩小了嘴部轮廓,把柔弱的美感表现的非常传神。虽然现在看起来有点土,脂粉气稍浓,但在那个年代中算是比较成功的了,想想同时期的[聊斋],当时让我们倾倒的美女们现在看起来真是惨不忍睹。 2、太平公主(陈红)----《大明宫词》 叶锦添的造型突出了盛唐时期的华美。服装色彩厚重而香艳,荆紫,亮金,胭脂红巧妙的搭配,烘托出天之骄女的皇家气质。装容精致,尤其是眉毛的形状处理的很好,配以橙红色眼影,太平公主的高贵美丽得到了完美体现。 3、第二梦(蒋勤勤)------电视版《风云》 造型充满了跳跃的灵性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蒋勤勤楚楚动人的特质被充分挖掘出来。发型设计得很有灵气。 遮盖了蒋勤勤额头稍宽的不足,头饰精致,体现神秘而轻灵的色彩。眼部运用淡紫色眼影,与脸颊上的胭脂红印记呼应,增加了另类的美感。 4、小青(张曼玉)-----《青蛇》 上挑的眉毛,柔媚的眼神,艳丽的红唇,纠缠如海藻般的长发,如蛇般光滑而夸张的身体语言,不时俏丽的吐出舌头,走起路来摇曳的身姿仿佛撒下了一片媚惑,纤细的身躯几乎要化作雨丝飞去。-----好一个快意情仇的青蛇。整个造型妖艳和妩媚由内而外的散发,就如同内敛的表演一样打动人心。外放与内蕴殊途同归,也只有曼玉才能达到如此收放自如的境界。张叔平的造型非常适合张曼玉,让她化身为小青,在流光里飞舞成精灵,在红尘间妩媚的浅笑。 5、小卓(王祖贤)-----《倩女幽魂3》 又是张叔平的作品。《倩女幽魂3》的情节不如1好看,但是造型却比1惊艳,蝴蝶形的头饰和发髻借鉴了日本艺姬的造型,神秘而媚惑。紫色抹胸外罩粉色轻纱,走动时衣袂飘飘,长发舞动,那是属于王祖贤的无限妖娆和古代倩女的一缕幽魂。 6、小龙女(范文芳)------新视《神雕侠侣》 八十多万砸出来的造型当然不同凡响,三套雪白的小龙女服果然效果十足,穿在范文芳身上飘飘然宛若仙子,化妆也堪称一流,大量冷色调的运用制造出不食人间烟火的效果,扮相绝美。虽然李若彤的小龙女得到了更多的认同,但就造型而言,范版更胜一筹。 7、妲己(温碧霞)-------无线《封神榜》 虽然我非常讨厌这部电视剧,但是我还是得承认,妲己的造型够性感,够妖媚,很有看头。橙色肚兜俨然是古代的吊带裙,清纯和妖冶集于一身,这样的女子,对男人当然是致命的诱惑。顺便提一下多年前那部合拍的《封神榜》,傅艺伟的妲己造型也让我惊艳了好一阵子,只是现在看,感觉有点俗了。 8、孤月大师(张柏芝)-------《蜀山传》 张柏芝的这个造型非常的惊艳,圣洁的美丽让人不敢逼视。服装借鉴了佛学的因素,香肩微露,臂上的金属环手法前卫效果古典。高耸的发髻,长长的鬓角,温润如玉的妆容,让张柏芝飘然脱俗,几欲乘风飞去。 9、白素贞(赵雅芝)-------《新白娘子传奇》 淡金色披肩起到了现代的婚纱一样的效果,衬托出了白娘子温雅娴熟的特质。发型干净利落,与张柏芝的孤月大师有异曲同工之妙。赵雅芝的扮相没的说,俨然白娘子再生。前几天看到了刘涛白娘子的造型,感觉真是有天壤之别。 10、黄蓉(翁美玲)--------《射雕英雄传》 现在看起来《射雕》中的造型略显粗糙,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经典。粉白相间的雪纺服和俏皮的小辫子--------一个活灵活现的黄蓉,比起央视版的低胸装,厚脖箍和麻花辫子耐看多了。
C. 如何自学古装发型妆容
这种妆叫做花钿。
花钿是古代妇女脸上、额头的一种花饰。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发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此后朝代很多女性都喜欢此妆容,但是多是宫中女子使用。
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D. 六一古装古装怎么化妆
1涂粉底,2散粉或粉饼定妆,3化眉毛,4化眼影,5夹睫毛涂睫毛膏,6涂腮红,7涂唇彩。OK! 现在的妆面都是以淡妆为主,如果是学生上台表演,可以稍稍化的浓一点,但切忌不要浓妆艳抹,不然就会失去学生天真的本色了。
E. 快速学习化妆 古典妆
化复古妆一般分为八大步骤,重点在双眸,眼睛深邃有神是复古妆的标志之一,给人的整体感觉是端庄高雅。
STEP 1:抹护肤品
首先彻底清洁脸部,抹上适量的护肤品,秋天最好选有补水和锁水功能的护肤品,日霜和晚霜要区别使用。
STEP 2: 画眉
复古妆的眉形偏粗,有点中性的感觉。要依照脸形来画眉毛的走向,颜色不能太浅,深的咖啡或者黑色会比较适合。[1]
STEP 3:上粉底
上粉底时要注意把脸形的立体感修饰出来,“可选择不同颜色的粉底液,如较圆的脸形可在颧骨位置用亮色调,在腮部用深色调,耳前部位用较深的渐进色。” 赵明明说。
STEP 4:画眼影
赵明明介绍说,复古妆的眼影偏爱绯色、紫色为主,颜色上稍微会偏向浓,蓝、绿两色较少用。以层次法逐层铺开,面积可超过2/3眼睑部位,突出双眼轮廓。
STEP 5:画眼线
赵明明特别提醒不要把眼线画得过长,过长看起来有些妖艳。
STEP 6:睫毛
复古妆惯用黑色睫毛膏,睫毛不够长的可选浓密型睫毛膏,用大一点的刷头刷上去会更浓密。一层不够可多刷几层,或先刷一遍透明睫毛膏拉长睫毛后再涂上黑色睫毛膏。
STEP 7:腮红
配合眼影的颜色,腮红的胭脂也偏爱啡红色,使用时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脸形打上腮红,注意应以突出脸部轮廓为主。
STEP 8:唇膏
复古妆不适合过于红颜色的唇色,自然就好。玫瑰红、大红的唇色反而显得夸张。MM们可根据唇色,用几种颜色调配出来的唇彩颜色更加自然。
F. 古代女子是如何化妆的
从古至今,女子的妆容都是非常被看重的。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所以为了能够在自己的心上人面前展现出自己最美的一面,学习怎样画出一个完美的妆容是每一个女子都不可懈怠的功课。因此,现在网上出现很多的化妆技巧教学视频,对于很多化妆小白来说还是有很大的用处的。
不过对于像小编这样的手残党来说,就算是再好的教学视频也不能拯救我的双手。人们都说,眉是五官之首,要想自己的妆容好看,眉是最关键的一步。画好了眉毛,你的妆也就成功了一半了。不过小编一直觉得眉毛真的是很难画,画了这么一年多的眉毛,我依然不能够画出好看的眉妆,要不就是太细、要不就是太粗,或者左右不对称都是常有的事。
古时候的女子也会化妆,不过他们的妆容画出来可能没有现在的自然。那时候没有BB霜,没有气垫,没有腮红,没有眼影,更没有高光。但是他们有他们的化妆工具,有他们的化妆技巧和方式。下面,小编既为大家分享一些古代女子在化妆的时候常用的几种化妆工具。
黛粉,就相当于现代女子用的眉笔或眉粉,是用来画眉毛的。黛粉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的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就成了最初的画眉方式。后来,人们发现黛也可以用来画眉毛,便用黛取代了柳枝。汉朝时期女子多用石黛来画眉。
石黛是一种黑色的矿物质,女子在用其画眉之前,必须先将其放在石砚上面碾磨,碾成粉末状的,再加适量的水进行调和,调好之后,就可以用来画眉了。
到了南北朝时期,女子画眉就很少再用石黛了,而是改用青雀头黛,是从西域引进来的画眉材料,呈深灰色。到了隋唐时期,女子画眉时用的更多的是螺子黛。螺子黛出产于波斯国,可以直接蘸水使用,不用碾磨,更加方便。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于美好的事物往往都没有多大的抵抗力。所以女子为了能够让自己喜欢的男子也喜欢自己,通常都会在自己的妆容上面下功夫。古代女子的妆容虽然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很奇怪,但是在当时来看也是一种很漂亮的妆容。小编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几种古代人的化妆工具,欢迎大家补充。
G. 电视剧里的女主角的妆容是怎么化的挺好看的。
专业化妆师画的
H. 古代女子的时尚妆容从哪来:什么是灵蛇髻、长蛾眉、“受伤”妆
女为悦己者容,当然是为“悦己者”而来的呀。古代女儿也很看重自己的发饰,早晨起来会还会梳妆打扮,其实不光脸上,发型更为重要也要打扮一番。灵蛇髻说的应该是一种看上去类似蛇盘坐着一般,实际又是髻发的一种吧,受伤妆指的是化妆时候故意脸上弄了个瑕疵又或者像被殴打过一般,妆容有点夸张,其实是化妆化出来的效果。
说到古装,灵蛇髻的这个发饰在很多古装剧都能看到,比如《雨后山》,比如《青云志》等等,当然这个发型仅仅合适用在古代女子,因为古代女子往往长发及腰,可见盘一个这种发型头上也应该会很重的吧?但是直观看上去很仙,有一种富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