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古人是如何打理胡须的呢
古代男人都以胡子为美,对胡子的修剪保养等操作出乎我们的想象原创呆小啾2020-10-11 16:22:40
古诗有云“霞友中条胡子金,金波玉滟涤胸襟。”时至今日,胡子的意义已并非古代那么非同一般了,现在的男士多会选择干干净净地剃须,让自己脸部舒爽整洁。但是古人并不会这么干,他们的么胡子可金贵着,他们都以"美髯公"作为男士的审美标准。而古代男子是怎么保养胡子的呢?
无论古代还是近现代,胡子伴随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认知观念的改变而改型,做个"美髯公"也好,做个"仁丹"绅士也好,我们都要有自己的风度。
❷ 谢灵运须垂至地,张居正须长至腹,古人胡子到底有多长
其实古人的胡子到底有多长我们也不知道,毕竟也没现代人见过,只能借阅古书猜测,但是古代的衡量和我们现代又不一样。我们只能得知,古人十分重视自己的胡须。
在古代人看来,胡须是一个男人雄性之美的象征,他们十分重视自己的胡子,这也是身份的象征。在他们看来,胡子和头发一样,都是受之父母的,不能轻易刮掉。
即使古人以胡子为象征,但他们也不是就从来都不刮的,毕竟太长了也不好打理,生活也不方便。他们会适当地剪短,不会任由胡子长得太长,他们也会修剪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❸ 三国时期,男性以“美髯”为美,为何古人以长胡子作为审美标准
中国古代人非常着重自已的仪表,其中有个审美标准叫"美须髯”。受儒家文化影响(身之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古代男子成年之后都要留有胡须。但中国人胡须比较稀疏,特别强调以多须为美,而且把各部位胡须加以细华。
不同地方的胡须有专有名称,嘴巴上的称赀(zi),嘴巴下的胡须称作粜,脸两侧的胡须称作髯。秦汉时期以多须为美,关云长腮下五Liu长髯,世称"美髯公”慕煞许多人。古人开始的时候把胡须统称为"须”,形容一个人生气时称"须发皆张。"“须眉"则是男人的代名词。
当然,有美髯就会有丑髯,五胡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渊的弟弟刘曜,“身长九尺三寸,垂手过膝,生而眉白,目有赤光,须髯不过百余根,而皆长五尺。”胡须只有一百多根,稀稀拉拉,还都有五尺长,丑的有特点。还不能刮掉,没办法,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古代还有以“髯”为绰号者,晋代名士郄超,是大司马桓温的参军,因为是美须髯,人称“髯参军”。唐初传奇“中风尖三侠”中的“虬髯客”张仲坚,他的须髯是自来卷。宋代《清异录》中还记载了一位滑州贾宁,仁义宽厚,常赈救饥民,因为多须髯,人称“髯佛”。
现代医学说,须髯长什么样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应该是有道理的。可是看明代皇帝画像,从朱棣到明孝宗都算是“美须髯”,从明武宗正德皇帝开始到崇祯,风格全变了,也许是基因变异,也许是明朝皇帝的身体素质一代不如一代。《黄帝内经》说:气血盛则通髯美长,血多气少则通髯美短,血少气多则少髯,血气皆少则无须。从须髯竟也能看出王朝的兴衰。清代也如此。
须髯作为男性象征之一,在古代很受重视,在今天则是剃须刀的大市场。我自己就是络腮大胡须,可惜老婆不让留,三天刮一次,缺少了阳刚之气。无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