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历史上男人为什么会开始留辫子这个辫子代表了什么
清军入关后就开始留长辫了。1644年(顺治元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在一片石打败李自成大顺军,进入山海关,即令城内军民薙发。即入关的第一天就下令剃头留辫。
剃发易服乃指明末清初时期清朝统治者强令其统治下包括汉族及其它南方少数民族的男子改剃满族髡发发型的“剃发令”(或称“薙发令”),以及改着满族服饰的政策。
“剃发易服”政策从清初的暴力镇压到康熙年间及康熙以后的潜移默化,对后来中国的发式及服饰有明显影响。
(1)清朝男人大辫子图片扩展阅读:
古代汉人十分重视发式与衣冠服饰,汉人成年之后,除了必要修剪,不可随意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
汉族传统的服饰形式有交领、右衽、盘扣、对襟、系带等特征,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的传统服饰也有部分这些特征。
在中国东北兴起的满洲人的风俗与汉人迥异,满州人男性的传统发型是剃发留辫,将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满州人服饰以旗装马褂为主,特点有厂字交领、对襟、盘扣等特征。清末民初学者章太炎说,满人的服饰是来源自诸葛亮所造的“筒袖铠”。
1644年(崇祯十七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大顺兵攻陷北京,明崇祯帝上吊自杀。清朝在明朝将领吴三桂协助下入关,随即对占领地区推行剃发易令,强迫汉人变换发型为满洲人发型并穿着满洲人服饰。因为发式在古代汉文化中占有重大意义,故引起不少汉人激烈反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剃发易服
B. 清代男子睡觉时,辫子会怎么放
看清宫剧的时候,我们都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那就是男人头后面拖着的大辫子。作为清人的特色,这个辫子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
另外,古人的枕头很硬,这是儒家礼仪的体现,毕竟“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那么睡姿也必然要身正体直,所以到故宫博物馆可以看到,皇家的枕头,包括如意,有玉、木、石等材质制成,在这种情况下,辫子不会成为硌应人的东西,反而在人和硬枕间充当缓冲。
C. 晚清老照片:男人为什么展示辫大辫子,女子为什么展示肥大的服装和小脚呢
一位侧面示人的年轻女子。这张照片展示了汉族女子的发型、服装和小脚,带有明显的猎奇色彩,显然是外国人拍摄的。肥大的袄子完全隐藏了它身材的曲线,但是在当时男人的眼里,她无疑是标准美人,尤其是她的小脚,肯定备受称赞。
上海附近的农村,河道里一支办葬礼的船队正在通过,其中一只船上装着棺材。
京杭大运河边,一个叫Chenza的地方。岸边的建筑为徽派风格,应为江南地区。大家能根据照片中的宝塔确定这里是什么地方吗?
南京的牌坊与楼阁。通常我们都是通过电视剧和文字记载来了解清朝,今天咱们来点不一样的,借助老照片认识那个远去的时代。照片以直观和真实的特点,形象地传达了100多年前的历史信息,能为人们描绘清朝社会生活的大致轮廓。
南京的牌坊与楼阁。通常我们都是通过电视剧和文字记载来了解清朝,今天咱们来点不一样的,借助老照片认识那个远去的时代。照片以直观和真实的特点,形象地传达了100多年前的历史信息,能为人们描绘清朝社会生活的大致轮廓。
D. 老照片:这真的是清朝人们真实的发型和衣着吗
1880-1890年,富态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孩子。不用说,这个家庭非富即贵。
1890-1900年,正在吃包子的男子。小编对他们吃什么不感兴趣,在此请各位注意一个知识点,那就是他们的发型。电视剧中清朝男子的发型往往只剃光了前额,我们从这张照片来看,其实不是那样,不光剃前额,耳后、脖颈处都要剃光,仅仅留了后脑勺巴掌大区域扎辫子。
1880-1890年,七名女子在照相馆内合影。这里又要告诉大家一个知识点,清朝汉族女子缠足之风很盛,但是东南沿海的客家女子是不缠足的,照片中这些人都是天足。她们穿着从明朝流传下来的高底鞋(登云履),站起来很能突显高挑的身材。
1880-1890年,穿袄裙或袄裤的年轻女子。她们的这种服装,总体上沿袭了明朝女装的式样,算是汉服演变过程中的最后形态,喜爱汉服的朋友可以研究研究。清朝男子的服装,就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汉服了。
1880-1890年,留着长指甲、抽旱烟的老者。明清时期男子留长指甲,不是不讲卫生,而是社会地位的体现,说明他经济条件优越,不用参加体力劳动,不用为生计发愁,说白了是一种“炫富”之举。明朝小说《后西游记》中写道:“尖尖手,长指甲,头戴飘飘巾,身穿花花衣,自然是个文人。”
v
E. 清朝的辫子是不是猪尾巴
清朝的辫子是猪尾巴,后来还演变为牛尾巴。
到了清朝干隆年间,忍了鼠尾巴一百多年的中国人对辫子做些改良,头顶留的头发有了一巴掌大,辫子也粗了许多。
那时期外国人大量来华,对这种发型亲切地称为“猪尾巴”,甚至成为外国人对中国高悔并男人的主要印象。
到了清朝晚期,发型又有变化,留的头发更多了,男人们都以拖一根又粗又长的大辫子为荣,很多人形容为“牛尾巴”,如同一般“辫子戏”中表现的那样。
清朝男人的辫子,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样子。顺治是满清入关第一位皇帝,那一前庆时期,是对辫子要求最明确、最严格的时候。
当时,满清皇朝把肯不肯剃发留辫提到愿不愿意做顺民的高度来看待,这才有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俗谚。
且因为剃发令的颁布,在江南地区激起许多反抗,就是因为清朝蛮横地强制推行剃发令激起来的民变。
那一时期的辫子样式,有个专门的叫法:“金钱鼠尾”,也有人说,留的辫子细长,要能从铜钱孔中穿出,所以才那么叫。
总之就是脑门心留一小撮头发,然后梳一条小辫儿。那形象戚迹,不是搞行为艺术的,还真不敢去挑战大众的审美。反正我要是活在明末清初,肯定要反抗一下的。实在不行,出家修道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