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泼水节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泼水节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按照傣族的习俗,泼水节一般在四月十三日就开始了,这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在泼水节的前一天,我早早就来到了西双版纳,准备与傣族人民共度这一届的泼水节,傣族人民很欢迎我,刚刚到”站”,便左手拿食,右手拿物出来迎接我,披着长发的傣族姑娘相继走了出来,这也让我想起了泼水节的起源传说……
远古的时候,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他杀死。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里打听到他的致命弱点,即用魔王的头发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将他置于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时,拔下他的头发一勒脖子,魔王的头就滚了下来。可是头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头,大火也就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她和六个姐姐轮流抱住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泼水,冲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劳,为新的一年能消灾除难而祈祷。从此形成了送旧迎新的泼水节。
第二天,我庄重的加入了泼水节,我发现那些男女老少并没有互相泼水,而是先给神像泼水,已洗去上面的尘埃。然后,泼水狂欢就真正开始了。此水凉爽无比,泼在人身上心旷神怡,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清爽感。水若泼在地上,就像瀑布一样,溅起万朵莲花;水若泼在身上,就表示祝对方吉祥。喧闹声、嬉戏声、水哗声,占据了整个西双版纳。
泼水节一般维持三天,差不多在四月十五日就结束了。不过,西双版纳并没有变得死气沉沉,因为傣族人民还是那样的欢乐,那样的欢乐,那样的活跃。我在走时,他们还给我泼了一盆代表吉祥的送别之水。
早就听说宋城好玩。我们一来到这儿,就遇上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大家相约来到一个很大的广场上,那里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得水泄不通,好多人手中拿着盆、水枪,大家都在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大约8点的时候,周围亮起五颜六色的灯。广播里传来主持人高兴的喊声:“圣水就要来!”话音刚落,欢快的音乐响起来!震天动地的鼓角声也响起来!“哗哗——”四面八方的树上竟然布满“机关”——一根根水柱从那里喷射而出,足足有7、8米高,它们在空中交织成一张巨大的水网,顿时,人们被吞没在水汽和雾气中。
广场上沸腾起来!有的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变成“落汤鸡”,于是赶紧抱头“仓皇逃跑”;有的人遭人“暗算”,干脆把盆扣在头上当“保护伞”;有机灵的,赶紧抓起盆从大水槽里舀水,疯狂地向别人猛泼过去;也有激情对泼的,相互“厮杀”;那边有几个人“仗势欺人”,围着一个人“轮番轰炸”;有些犹豫不决的,还没来得及泼别人,就被别人抢去盆,一个反手,水就泼到自己的身上;还有的人索性向我们这些“手无寸铁”围观者泼来,我们只得后退着给人家“举手投降”……
锣鼓喧天,水花飞溅,人们笑着,跑着,闹着,尖叫声,口哨声,呐喊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狂欢一直进行一多个小时才落幕,参加的人个个都是湿淋淋的,水顺着头发、衣服“吧嗒吧嗒”地落下来,一看,真逗!
泼水节的水是吉祥的水,幸福的水,愿吉祥、幸福永远伴随我们每个人!
西双版纳有泼水节,我们家也有。
每到夏天,我的房间就成了重点“灾区”和家中的禁地——我的房间位于顶楼,六面中有三面都受到阳光暴晒。热得让人连一秒都呆不下去,即使是晚上,也是炎热无比。
在我无数次提出晚上热得睡不着后,饱经风霜的奶奶为我献上了一计,每天傍晚在阳台往地上泼水,让蒸发的水带走一些温度。
于是,我们家就有了一天一度的泼水节。
我和表妹都乐此不疲。每到五点,我们三个就准时往阳台跑 。一到阳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挽起裤子,然后再异口同声地喊一句:“泼水节开始了!”
我拿来两个脸盆,轮流装水。当第一个脸盆满时,我大喊一声:“看那里是什么!?”小表妹有中计了,大表妹却长了经验,一动也不动。我赶紧抓紧机会把水泼到了小表妹的脚上。
小表妹懊恼地大叫一声:“又上当了!” 大表妹幸灾乐祸地看着小表妹:“你太笨了!”我又迅速将刚装好的另一盆水泼到了大表妹脚上。这下轮到我幸灾乐祸了。
大表妹一边缓缓向我走进,一边呵呵干笑着。我立刻停止大笑,一脸戒备地看着她。她走到我的身边,然后抄起浇花的杯子,舀了一杯水倒到我的脚上。接着大笑起来。
她这么一倒,引发了泼水大战。
我端起一盆水,往她的脚倒去,却殃及到刚走过来的小表妹。小表妹大叫一声:“啊!我又中弹了!”随即和大表妹一起拿水来报复我。我一边躲闪着她们的攻击,一边时不时地还击。一时间,场面变得有些混乱。大家都忘了自己原先要攻击的对象,胡乱地向四处泼水。
最后,我终于撑不住了。大叫:“停停停!泼水节结束了!”大家看着满是水的地板,全都笑作一团。
傣族,是一个充满着欢乐的民族,哪里的泼水节挺有名的。
我爸爸是个爱旅游的人,也常常带我们一家人去旅游,记得,去年,爸爸带我们一家去了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区去旅游。我正想着为什么爸爸偏带我们去傣族呢,原来呀,这里将要举行深大的“泼水节”开幕仪式,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我们来到村长家,村长是个十分好客的老人,连忙把我们接进屋里。
我们坐下喝茶,村长递给我们每人一套傣族服装,我的心思立马移到服装上,我走进里屋 ,关好门窗。换好衣服出来后,问爸爸:“爸,‘您老’早知道是泼水节吧?”爸爸说是,我又咳了两声,爸爸叹了一声,随即从包里拿出了一直还未装水的水枪。我已拿到水枪就往外跑,一跑出去就到处找,不一会儿,我就看到里村长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水池。我跑到水池边,又看到瓷砖上刻着“泼水节专用”五个大字,我赶紧装好水,就跑回家去了。
第二天上午8点,我拿起水枪就到昨天装水的地方埋伏。我等呀等,终于,一批“人马”来了,他们刚蹲下装水,我立马从草丛中“蹿”出来,用水枪射他们,他们尖叫起来,一下子变成了落汤鸡。他们一反应过来,马上用水盆装水泼我,我左蹿右蹿,他们一个也没泼着我。我对他们做鬼脸,谁知,另一队“人马”把我们都泼成了“落汤鸡”,我们一反应过来,马上朝他们射水,泼水。我与第一队“人马”从“敌人”变为了“战友”。
我们笑着,闹着,可高兴了。不知不觉中,太阳当头。我们依依不舍的回到了家里。
我回到村长家,想:我一定还要来,而且,下次来的时候,我要认识一下今天一起玩的那些人。
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傣族人起先是用枝条沾一点水泼在别人身上是表示对别人的祝福。后来,几个青年男子觉得很不尽兴,直接把整盆水泼到别人身上,几个人看了很爽就学了起来,于是,后来的泼水节就用整盆水泼到别人身上就算祝福。
有一次,我们去傣族玩,有幸参加了泼水节,我换上傣族的服饰,去一起参加泼水节。我拿了一个刚买的脸盆,放满水,朝人海泼去。这时,有人在我背后拿起水,朝我倒过来,吓得我赶紧逃回妈妈身边去了。忽然,一盆水朝我的头上直冲下来,我立刻变成了落汤鸡。我一回头,原来姐姐也换好了衣服来参加了呢!我生气了,姐姐过来哄我,我拿起一盆水,朝姐姐和妈妈泼了过去。我笑得前仰后俯,姐姐和妈妈的样子太好笑了,大家都玩得不易乐乎。
不一会,来了一辆车,上面坐着傣族的少男少女们,他们拿着水盆往下泼,不管认识不认识随便泼。从上往下,从下往上,大家泼着。我也被车上的人泼得不成样子,我为了报仇拿起一盆水往车上的人泼过去,我乐了,车上的人被泼得不成样子。我正张开嘴笑,一盆水从我头上倒扣下来,原来是爸爸,我生气地拿起水盆,连倒十几下,把爸爸淋得浑身湿透,妈妈为爸爸报仇又给我来了一次浇灌。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在我们这欢笑中结束了。想当年,我们的周恩来周总理,也被泼得全身湿透了。我在想,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参加泼水节的。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人去了云南的西双版纳,见到了傣族的人家,并亲自观看了傣族的泼水节。
傣族每年的泼水节是在三月,只历时三至四天,所以我们观看的这个泼水节,不是正式的,只是给游客观看的一个小型活动,可即便是这样,这壮观的场面还是让我难以忘怀,更不用说那正式的泼水节了。
泼水节,还是傣族的新年,一共有三天,人们在这几天里面,被泼得越多,代表受到的祝福就越多,新的一年里面福气就会越多。
我们跟着导游,来到了举办泼水活动的场地,这里,已经有一些小孩子,换上了泼水的服装,拿着小小的水盆,来到水池里面,用水盆舀起水来,向离自己近的人身上泼去,被泼中,不用闪躲,这是别人的祝福,被泼得越多,福气就越多。 由于我害怕把身上弄湿,所以没敢参加这个泼水活动,只能看着水池中心那些大人和小孩们在那里欢快地嬉戏了,不过这样也是挺好的。
接下来,人们举行了泼水节的活动,他们舀起水来,像高处泼了十下,这应该是代表着十全十美。接下来,他们再次舀起水来,向高处那个塔上雕刻有自己生肖的方向再次泼了上去,这应该是让自己的生肖在新的一年里保佑自己,能让自己有更好的运气。
举行完了活动,人们又散开了,不过这回由于有的人加入泼水的行列里面,所以场面更加壮观了,再加上一旁的大喇叭放着动听的音乐,这种场面就更加美妙了。
一道道水花在场中飞舞,无数的人被泼中,他们非常高兴。又给泼中自己的人泼了回去,人们就这样欢快地玩着。 由于时间关系,我必须离开这个场地了,但是,泼水活动的场面,将会让我永远不忘。
泼水节是傣族人的盛大节日,据说泼到身上的水代表幸福的祝愿,我们虽然是汉族人,但也可以举行自己的泼水节。
这个星期的星期三,我们学校说要大扫除。我们把班里所有的桌子、椅子通通搬出了教室,摆在外面。陈老师安排了每个人的任务:每人接满三盆水,倒在教室地面上。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兴奋不已,一窝蜂似的抢脸盆,兴致勃勃地干了起来。我很倒霉,什么脸盆都没抢到,只能看他们尝泼水节的滋味。你瞧!这些男生可 真牛,把装雨伞的大桶拿来当“泼水节”的工具,他们接了满满的一大桶,那个重啊,四五个男生才能把水给抬起来,不过还好,教室就在一楼。
他们抬进教室里,一个个满头大汗(毕竟是夏天)。只见一个男生让桶轻轻一斜,水就“哗哗”地流了出来,还听见一声抱怨:“谁倒的水!给我站出来,我的鞋全湿了……”
那男生听了撒腿就跑,而后的人快步追了过去。女生们用脸盆装水的,装满水便倒在那个大桶里。
一些同学因为手空而得罪了一些人,他们一个一个越泼越起劲,而我则在窗边看得津津有味。他们两手边靠边合在一起,放进水中,看到水流在手心上,便可 以向别人发出攻击了。一些被水泼到的同学,一边跑一边叫:“下雨啦!下雨啦!”不想让水泼到的同学则躲躲闪闪。此时的教室狼狈不堪,教室里像是发洪水似 的,为了不让洪水再次袭击我们的教室,我们结束了泼水节,开始了排水大作战。有的用扫帚,有的用畚斗,一副气派的景象。过了几分钟,“洪水终于退了,大家 一个个露出了笑脸,教室里也变得焕然一新。
这次的“泼水节”,虽然让我们得到了欢乐,但是却浪费了我国的水资源。所以,提醒大家,一定要节约水哦!
泼水,在人们的脑中并不陌生吧?一提到它,几乎每个人都会兴奋,搂着盆子,灌着清水,轻轻朝别人一泼,带来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吉祥、健康和幸福。
在云南,泼水节是傣族人最重视的一个节日了,因为它是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的传统节日,就像汉族人民过新年一样,泼水节这个日子是傣历的新年,一般在四月的中旬开始联欢。傣家人过泼水节要祭祀先灵、泼水祝愿、赛龙船和放火花等等。
在泼水节期间,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艳丽的服饰像朵朵竞相开放的花儿,显得异常耀眼。人们挑着清水,徒步走到佛寺庙里给佛像沐浴,以求自己多福少灾,这就是浴佛。离开佛寺后,泼水节就走到了最重要,也最开心的时候——泼水。在广场上,不管男女老少,人们提着盆子,在水池中舀一大碗水,见到谁就把盆中的水泼洒出去,被泼到水的人也不生气,两个人只是一笑而过。在他们看来,这可不是战争,而是报求平安的仪式罢了。
记得我在那一次去云南的西双版纳旅行,赶上了傣族人的泼水节。人们围在圆形的广场周边,拎着红色的塑料盆,随时准备着大乐一场。随着主持人的发令,人们冲进水池中,把盆子按进水里,再一提,满满的一碗清水当做消灾多福的符咒,挥动手臂,把一碗水撒出来,像是把一年的灾难全部驱赶了。浸在别人的身上,像是把一年的福气全部沾上了。广场上,不同民族的人,不同地位的人,在这一刻,全都同一级别,同一民族,用相异的方言叙说着相同的祝福。
瞧,傣族那欢乐的泼水节!虽然它并不是全国人民印象最深刻的节日,但对于傣族人来说,它是傣家凝结了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悠久历史。泼水节是带来无穷欢乐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尽情往别人身上泼水,大家谁也都不生气,反而很开心。
泼水节!一听这个名字,你是否就想起了傣族的泼水。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一到,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
再泼水节期间,傣族的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再傣族泼水节,放高升和孔明灯也是并不可少的,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
泼水节的内容,除了泼水、浴佛、放孔明灯、放高升以外,还有赶摆、赛龙舟、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傣族的泼水节如同我们的新年一样重要,他们把新年叫 “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关于泼水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呢。
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姑娘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并把魔王的头扔进了江里。乡亲们又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从此,为了表示对七位姑娘的怀念和感谢。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美丽而娇艳的凤凰花开了,今天,是一年中傣族朋友们期盼的节日——泼水节。
我早早地就起了床,想比别人抢先一步到达举行节日的场地。我先采了许多凤凰花,拿起一个稍大的塑料水瓢,再把我的木盆子里面盛上满满的一盆水,呵,真沉!我吃力地端起木盆,慢悠悠地走了一会儿,就想休息一下。但万一别人比我快怎么办?那我早起有什么用呀。我可不想让他们抢我风头。
我咬着牙,使出吃奶的劲儿端着盆小跑到之前村长跟我说的场地,一路上撒了不少水。到了那里,我呆住了:地面的凤凰花花瓣儿早已铺好,上面一片湿漉漉的。大家已经开始了泼水节,小伙趁姑娘不注意,冷不防向她身上泼一盆水,拔腿就跑,姑娘拿起盆,一边喊,一边追,距离越来越近,姑娘“哗”一下把一盆水泼在小伙身上,转眼间刚才还滴水不沾的小伙子一下子单薄的衣服紧紧地就贴在上面了。这也不显眼,几乎在场的所有人衣服都湿透了。
我也加入到了他们的行列当中。正当我给爸爸下了一场“雨”在哈哈大笑的时候,身后忽然感觉凉嗖嗖的,水顺着头流了下来。我反应迅速,这时,表妹还没跑远,我本来跑步速度就比她快,一下子就追上了她。我紧紧地抓住她的衣领,舀起一瓢水就往他衣领里灌,虽然烈日当空,但这水还是让她不禁哆嗦起来。
在泼水节这个日子里,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我被别人泼了这么多次水,笑得都合不拢嘴了。
在西双版纳的旅行中,我们来到了一个十分具有傣族特色的地方—傣族园。在那里,有一个特殊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四月,傣族人都要以泼水节的形式来迎接他们的新年。而在傣族园里,每天都会举行泼水节,来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
进入傣族园,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蓝色的大圆形水池,池面十分平静,就好像在静静地等待着即将来临的狂欢。而池外却人山人海,大家都在兴奋地翘首企盼着泼水节的开始。我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快步走进更衣室,换上了鲜艳的傣族服装,还领了两个泼水盆。不一会儿,我的小伙伴们也整装待发了。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啊!
泼水节终于开始了!我们每人找了一个漂亮的傣族姑娘,拉起她们的手一起跳起了欢快的傣族古老的团结舞。跳着跳着,主持人高喊一声“水,水”,全场都一起跟着高喊“水,水,水!”一边喊,大家一边“嗖”的一声拥进了水池。我信心十足,想着:我一定要把所有人都泼得筋疲力尽。我把盆快速放进水池里,让水浸没它,等水盛满了,我把盆拿起,重重地泼向我身边的人,那人被淋得像一只“落汤鸡”,我暗自得意。正在得意中,冷不防被身旁另外一人浇了一身,我也瞬间变成了一只“落汤鸡”。
天空骄阳似火,当一阵阵水泼到身上的时候,立刻能感受到一丝凉快。尽管每个人都浑身湿透了,但大家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继续尽情地泼洒着。
一时,笑声,泼水声,呐喊声,响彻了傣族园的上空……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重大的传统节日,每年都要隆重地举行。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很早以前,有一个凶恶的魔王,他身有魔法,整天为非作歹。那时天有十六层,他成了其中一层的霸主。他有六个美丽的妻子,有一次,他看中了人间的一个名叫婻粽布的公主,便抢来为妻。
有一天六月,正是人间过年的一天,魔王为婻粽布贺年,在宫中饮酒作乐。酒过三巡,宾主已经醉醺醺的了,婻粽布乘机对魔王称颂道:“大王,您法力无边,应该去做天堂,人间,地狱三界的主人。”魔王听后,转身对爱妻说:“我的确能征服三界,我的缺点谁也不知道,我怕别人拔下我的头发勒我的脖子,这样会使我身首分家。”
婻粽布听后,暗暗打定主意。于是,她继续为魔王斟酒,又扶他上床熟睡。这时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勒在了他的脖子上。魔王的头掉在地上,每一滴血都变成一团火,熊熊燃烧。六位王妻也赶来了,她们七人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人们纷纷向她们泼水,火才熄灭。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婻粽布,每年过年的时候,人们互相泼水,洗去身上的污垢,迎来吉祥的新年。
神奇的传说,吉祥的新年,仿佛我也飞到那傣族欢乐的泼水节里玩耍······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啊,傣族是一个勤奋、智慧的民族。傣族人民就像我们的兄弟姐妹一般。各族人民要互相团结,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和谐安定,繁荣富强!
我妈妈是傣族人,住在云南。据妈妈说,他们那里有个叫做泼水节的节日。
泼水节来之前,她们要用芭蕉树的末梢,把叶子除去,只留树干。然后小伙子们上山去采花,把花插到芭蕉树上,周围全插满,再花的旁边插满香,这样弄好的东西,他们唤着“花树”。到了泼水节,花树由两个长相英俊的小伙子抬着,围着他们焚香拜佛的寺庙转12圈。他们在前面转,后面跟着帅哥美女们。帅哥美女们一边跳舞,一边跟着花树转。知道吗?这些帅哥美女都是一对对的,他们可是一对对情侣哦!
接着,他们准备泼水祈福,泼水前,要先祭“龙”。这“龙”可不是你们汉族人的那种龙。它是用竹子做的,每一根竹子都是精挑细选的,每一根竹子上都要凿上几个洞,最后做成龙的样子,并且龙背上也要做上几个大洞。祭“龙”前,先在“龙”的前面摆上菩萨,焚香祭拜后,围观的男女老少各提一桶水,倒在“龙”背上的洞里,表示给菩萨净身。另外,这洗过澡后的菩萨,男人可以摸,女人就不能再去碰了,连站都要站远一点,以免玷污菩萨。这样后,才正式开始泼水祈福。
泼水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四月中旬举行,时间为三到五天。节日期间,他们身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还举行划龙舟等活动。晚上,灯火通明,他们还要点花灯、放烟花,纵情欢呼、歌舞,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
温柔的风吹来了炽热的夏天,也一不小心地吹来了1383傣历年。这是傣族儿女无比盛大的节日,也是版纳“子女”的节日。在这日子里,我却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快乐、尽情的泼水。
或许是因为过了很多次这个节日,开始提不起兴趣来。先跟你们讲讲它的来历吧。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魔王,让当时的人民不聊生。当时有七个勇敢的姑娘挺身而出,为百姓免除祸害。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7位机智勇敢的姑娘,就在每年这一天里互相泼水来纪念。
虽然没有亲身体验,但也在电视屏幕前看到他们尽情泼水的情景,给人身临其境一般。傣族人民围成一圈在圆水池边等待泼水,从高空望去,他们像一朵还未初绽的鲜花。有的人拿着水枪,有的拿着各色各异的水盆。“三,二,一”等倒数完,人们迅速地在水中盛了水,向上、向人洒去,洒出了一道道美丽的水弧线,像一朵已绽放的水花,令人叹为观止。
但就在这美好的时刻,在那勐腊边境,那里没有适合泼水的晴天,却有着猛烈的暴风雨。执勤人员顶着狂风暴雨守护执勤岗。那风的力度,几乎能把执勤岗吹走,执勤人员的衣服湿的透顶。让我无比感慨:在这幸福的时代,总有人在背后撑起幸福!
在我经历过的泼水节里,这一定是最令我难忘的泼水节!
Ⅱ 傣族的泼水节很诱人,关于泼水节的美丽传说更加诱人,你可晓得呢
在很早很早以前,大西南的边陲重镇西双版纳就驻守着一位神通广大的魔王,刀枪不入,力大无穷,扔到火里烧不死,推到河里流不走,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先后有十二位如凤凰花一样美丽的姑娘被他抢去做压寨夫人,分别占据十二个山头。有一天,受尽凌辱的十二位姑娘聚到一起,商量如何为民除害,杀死这个罪大恶极的老魔头。最后一合计,大家认为魔王最宠幸年龄最小又美丽无比的静姑娘,于是这个刺杀任务就交给她去完成。
一天夜里,喝得醉醺醺的老魔王被妖艳妩媚的静姑娘迷得神魂颠倒,竟然说出了杀死魔王的秘密。于是,趁魔王熟睡之机,静姑娘拔下他的一根长头发,狠狠勒住他的脖子,直到魔王的头颅被生生勒下来。霎时,魔头就向山下滚去,滚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火海。在这千钧一发之时,静姑娘一把抓住魔王的头发,别让邪火蔓延,其余十一位姑娘不停地提水灭火。看到火光冲天,人们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大火被扑灭了,这十二位勇敢的姑娘却被烧得如碳灰一样。
人们用清澈的山泉水泼在姑娘们身上,一桶桶,一瓢瓢,一碗碗......洗去了她们身上的污渍血迹。十二位姑娘慢慢苏醒过来,个个肤若凝脂,胜似天仙,比以前更加妩媚动人。
为了纪念这十二位美丽的姑娘,傣族人们就把那一天定为泼水节,年年如是,直到如今。
Ⅲ 关于泼水节的的作文怎么写啊,一点不了解这个习俗,在线等。
篇一:泼水节 泼水节,快乐的节日! 暑假,我们一家人来到了世界之窗,感受了一次泼水节的轻松愉快。 当我们来到宽阔的喷泉广场的时候,那里早聚集了许多人。其中有不少身穿筒直筒长裙的姑娘,爸爸告诉我,直筒长裙是傣族的民族服饰。哦,原来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啊! 只听得一阵喧闹,开战了!顿时,喊叫声,笑闹声次起彼伏,撩水、击水、泼水、水溅、你逃、我逃。乱作一团。我背对着人群,伏在喷泉的沿上,一个劲儿地舀啊,泼啊。耳朵里只听见哗哗的水声,眼前只有一道道水的帘幕,这时候,心里只有一个字:爽! 等我玩得时候筋疲力劲了,才退到爸爸妈妈坐的看台上。爸爸兴致勃勃地说,按傣族的传统,大家彼此泼水,是代表互相祝福,祈求消灾灭病,祈愿风调雨顺的意思。 这时我问爸爸:那你们为什么不让我祝福一下?我朝爸爸做了个鬼脸。 爸爸老咯!力不从心了。他笑着,清清桑子说:泼水有文泼和武泼。对长者用文泼,泼水者舀起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拉开对方的衣领,让水沿着脊凉骨流下来。武泼就没有什么规定了,就像你们现在这样,泼得猛,祝福就更多,你说,爸爸妈妈怎么承受得住了。 哈哈,那就给你们来个文泼吧!我转身拿起旁边的矿泉水瓶,将水倒进爸爸的衣领中。爸爸大笑起来,那爽的笑朗声就像一朵朵蹦跳着的水花。走,和你来个武泼去!说完,他拉着我的手,冲进了祝福的水流。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转眼间到了傍晚,我该回去了,但我却依依不舍,真想每一天都是泼水节呀! 泼水节,真是个令人快乐的日子。长大后,我一定要到云南的西双版纳过一个地地道道的泼水节。 篇二:傣族泼水节 讲到傣族,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傣族泼水节,那盛大的场面,不由得让人心神向往! 泼水节即傣历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其间丰富神奇的活动内容,吸引着国内外无数游人,泼水节一般为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除夕,是送旧岁的日子,常有划龙舟、放高升等传统活动(放高升即燃放自制的土火箭)。第二天(或第三天)为空白,它不属于旧的一年,也不属新的一年,而是旧年和新年之间的空日子,所以,这一天(或两天)人们可自由安排活动。第三天为傣历的元旦,也是傣历年中最热闹的一天。传说是日子王到来的一天。这一天清晨人们便身着盛装开始忙碌做一些佛事活动。到午时忙碌的妇女们便担水为佛洗尘(即浴佛),求佛保佑傣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至此欢乐的泼水活动便开始了。 泼水是泼水节最主要的传统活动,人们相互泼水、相互祝福,傣家人常说:一年一度泼水节,看得起谁就泼谁。泼水传递了男女青年们真挚的友谊和爱情,泼水表达的人们相互间的祝福,圣吉的水把人们一年的辛劳汗水、烦恼、忧伤冲得干干净净。把欢乐和圣水洒向远方来客和过路人。以示对客人的尊敬和欢迎,把友情传给四面八方的朋友。传统活动还有丢包求偶、跳孔雀舞和雄壮潇洒的象脚鼓舞、文艺表演、体育竞赛、商贸交易、物资交流等。 夜晚,当你躺在草坪上时,你就会看到一盏盏孔明灯从草坪上缓缓上升,带着人们的愿望,飞上天空。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心中神圣的节日,也是傣族人民心中快乐的节日!如今的大中国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啊! 篇三:班级泼水节 最近,班级里流行尖叫潮,几乎每个同学都有尖叫瓶子。你一定会奇怪:这与泼水节有什么关系呢?告诉你,关系可大了!不信,且看我慢慢道来: 瓶子独特: 尖叫的瓶子并不是那么老式,它拥有独特的活塞,既可以喷射又不改平时的吸吸潮,真是一举两得。饮料喝完了,那些调皮的孩子便开始动脑筋,准备在活塞上大花工夫。 (课间十分钟,是我们最快乐的时间,大家一改上课时的冷清,在不大的空间里尽情嬉戏。) 新型玩法: 这几天,教室里总是有不和谐的尖叫声,经过班级福尔摩斯调查,证明有人用尖叫瓶子喷射他人,造成惊慌。消息一传开,那些造反派开始骚动,班级里大半部分人开始效仿报仇血恨。从此,尖叫声频频出现在课间十分钟里。 笑声不断: 一段美妙的音乐响起,同学们用超音速拿出瓶子,还没等任课老师跨出教室大门,一些同学就开始了大战。一不留神,老师的手臂被美容了。老师见状,觉得莫名其妙,嘴里嘟囔着:想不到,这么远,雨滴也能滴到,科技发达了,雨滴也发达了。说完,便自认倒霉的走了。一瞬间,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随即,泼水节开始了。 陈之晗发出了九牛二虎的威力,向前座的俞佳铭射击,俞佳铭像一只受到惊吓的小兔子,迅疾地拿出瓶子发起报复。随着一声尖叫声,陈之晗这位绝代美女,被打成了丑女东施。 女生阵容不算厉害,男生阵容才算厉害呢!瞧!那些男生相互一阵连击,跟二十星连珠一样,个个全被扫射了。我们来观赏一下他们的帅气吧:这位的头发半湿半干,成了一只十足的拥有蓬乱羽毛的公鸡;这位衣服呈现的样子如一块颜料布;这位则是裤子上被偷袭,一些人故意挑拨似的高声喊:大家来看啊,有人尿出了! 这班级泼水节比西双版纳的泼水节还要热闹,这尖叫饮料真尖叫!这是我的感受,那么你呢? 篇四:傣族的泼水节 嗨,大家好!今天,我给你们讲一讲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我们这被泼上水叫落汤鸡。而他们谁被泼的人多,谁身上就洋溢着幸福,吉祥。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都换上华丽的服装,拿着盆走到大街上,街边的水桶里已经洒满了水,水里还撒了五颜六色的花瓣。人们欢天喜地地打好水,往身边的人身上泼。被泼到的人也回敬一下。等到泼累了,个个身上的水顺着发丝往下滴,衣服湿透了。街上一片喜气洋洋,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喜欢的节日,也是傣族人民最快乐的节日。如果想去真正体验一下泼水节的快乐,就去傣族做客吧! 篇五:我在夏令营疯狂的泼水节 今天下午,刚打完两遍军体拳,教官们就把我们女生打发回宿舍搬家。 还是我带领的306宿舍速度快,不到十分钟,就搬完了,并且把两个宿舍(一个以前的,一个现在的)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 等呀等呀等着教官们来下达下一个命令,可教官迟迟不来。忽然,哨儿响了,大家不知什么事,但都习惯性地(在前三天里,大家都习惯了,吹哨代表起床或集合或熄灯)往下跑,凭时间,知道这是集合哨儿。 到了楼下,一个教官也没有,集合时,都有教官站着等我们啊!我心里直纳闷。呀!那不是他们吗?教官和男生们还有老师们竟扔下我们女生不管,一起去过泼水节了,不行,岂有此理,女生们冲啊!!! 到了战场上,只见我们二排尊敬的鹏教官,身着背心,下着短裤,另加一双大蓝拖鞋,那叫个美死人了! 我正在打量着这里湿湿漉漉的每一个人,忽然,冷不防的一盆凉水从我头上飞流直下三千尺,顷刻之间我便成了落汤鸡,连头发都湿了 总算要站队了,不然,我非感冒不可。这时,我发现,教官已穿着衣服在海里游过泳了,他的衣服含水量真是超级大呀!轻轻一抖,冰凉的水珠就跳满了我的眼睛。 我沉默了,不禁想:这泼水节真疯狂,可我们年仅十七岁的教官,会不会感冒呢? 篇六:傣家的泼水节 傣家人喜爱泼水节,因为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祭祀、拜祖先、泼水、丢沙包、赛龙船、放火花节日期间人们会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傣族人民中间流传着一个神话:远古时期,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傣族地区,还霸占了七个民女做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姑娘们从恶魔的话中发现了他的致命弱点,夜里,便偷偷消灭了恶魔,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恶魔也随之消失。为了避免大火再燃,祸害百姓,七姐妹决定轮流抱住恶魔的头,每年一换。在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冲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姑娘,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 丢包那天,姑娘们都婷婷玉立,她们很善于打扮,一个个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如花似玉,给人一种婀娜多姿的感觉。最后打着花伞,手中拿着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表示爱情的信物。,来到包场。 姑娘们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姑娘们如果喜欢那个小伙子,便有意地向这个小伙子丢包,如果这个小伙子不喜欢对方,便不去接;如果小伙子也喜欢丢包的姑娘时,便争着去接。小伙子拿到包以后,又向那个姑娘丢去,姑娘也喜欢他时,便抢着去接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这样男掷女接,女掷男接,彩包在男女之间穿梭,犹如彩蝶飞舞。丢着,丢着,彩色的包似乎长着眼睛,专门飞向意中人手中。彩包划出一条条感情的弧线,爱情之网就越织越紧密,丢着丢着,有心的小伙子和痴情的姑娘成双成对从丢包场上溜走了,偷偷跑到僻静的地方倾诉衷肠或小声对唱情歌。很快,双方就会在一起吃小酒,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 傣家的泼水节真是辛福美满呀! 篇七:德昂人的泼水节 虽然泼水节是傣族人们很重要的节日,但是他对云南的德昂族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德昂族位于云南,是云南独有的民族。德昂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潞西县与镇康县,少数散居于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耿马等地,与傣族、景颇族、佤族等民族杂居在一起。 对于德昂族的泼水节,我是颇有了解,记得有那么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古时候,德昂村赛有个勤劳的妇女,在独生儿子阿佛刚满两周岁时,丈夫就去世了。她辛勤劳动,省吃俭用,将儿子抚养成人,自己却积劳成疾,还瞎了一只眼,老妈妈做事十分吃力,经常遭到儿子的责骂。在一年清明节后的第七天,阿佛上山砍柴,看见一只乌鸦从一棵树上飞来,口中含着一条虫去喂一只身体瘦弱的乌鸦。阿佛从乌鸦衔食报娘恩中受到启迪,后悔过去不该虐待病弱的老母。老妈妈心痛儿子劳动辛苦,这天饿着做了饭,还拄棍给儿子送去。老妈妈身体虚弱,头昏眼花,被摔在上山的石路上。当她苏醒过来时,心想儿子又累又饿,又挣扎着一步一滴血地向山上走着。这时,儿子朝她跑来,因老妈妈耽心又要挨骂,急得头被撞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上,一下就断气了。阿佛本来是给老妈妈认错的,看到刚才的情景,十分后悔,伤心地将妈妈埋在那棵树下,并且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的雕像,每年母亲逝世那天,阿佛都出去采花,把雕像浸泡到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来求平安。这就是泼水节的来历。 德昂族的泼水节除了泼水祝福和跳象脚鼓舞等节目外,还有一个最具特色的习俗,就是为长辈洗脚。届时,每家的晚辈年亲人要准备一盆热水,端来放在堂中央,把家里的父母等长辈请出来坐在堂上,向他们叩头请罪,请他们原谅晚辈一年来不孝顺的地方。长辈们也要检讨一年来在为晚辈树立榜样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同时互祝来年在和睦,勤劳的气氛里度过。 这就是德昂人的泼水节,读了他们的习俗之后,我很羞愧,知道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对父母的种种不尊重,不进重。我以后绝对不会对父母不尊重了,我要向德昂人一样,做一个大方,孝顺的晚辈。 篇八:快乐的泼水节 泼水节到了,我们好高兴啊! 今年是傣历1373年。一大早,我们就穿着鲜艳的傣族服装到江边去赶摆。 澜沧江边很热闹,人们一个紧挨着一个,挤得透不过气来,但大家都喜气洋洋的,赶着去看放高升,划龙舟。 只听嗖的一声长鸣,高升就象一条青龙似的,冒着白烟飞上了云霄,顿时无影无踪。村寨的傣族男女坐在龙舟上,操着桨,严阵以待。一声号令,大家齐刷刷、争先恐后地用力向前划去,水面上溅起一串串水花,在阳光的映射下,泛出五彩斑斓的图画。两岸的观众齐声喝彩加油,得胜的人们笑得可灿烂了。 吃着香喷喷的傣味烧烤,听爸爸讲着泼水节由来的故事,在为傣族祖先不畏强暴追求幸福生活而感动不已的同时,心里甭提多暇意了。 到了晚上,还有放礼花、放水灯和孔明灯等节目。各式各样的灯火,把夜空点缀得美丽极了。 过了两天,开始泼水了。每个人全身上下都被浇透了,但人人都开心极了,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祝福。 泼水节给我的快乐真是太多了,我好喜欢泼水节啊! 参考资料: http://www.wenxuejia.com/article/29618.html ,希望能帮到你。
Ⅳ 泼水节有哪些风俗
泼水节源于印度,后传入我国云南傣族地区。节日期间,男女老幼身着盛装,互相追逐泼水祝福,并燃放“高升”(焰火)人们载歌载舞,竞赛龙舟。
泼水节来临时,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年糕备用。
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为“麦日,”即送旧,这一天人们要“浴佛”,
第二天为“恼日,”举行泼水活动,未婚青年男女会做“丢包”游戏,
Ⅳ 美女掉下水帅哥毫不犹豫跳下去是什么电视剧
《他在逆光中告白》。
他在逆光中告白女主跳水是第七集。
《他在逆光中告白》是由明焱执导,曹佑宁、余玥领衔主演,吴昊泽、马昕墨、利晴天、吴幸键等主演,那威、傅迦、马丽、汤加文特别出演的都市悬爱甜爽剧。该剧改编自弱水千流小说《半吟》,讲述了双商武力值三高的冷酷型男厉腾与古灵精怪的话剧演员阮念初相别五年再重逢的爱情故事。
Ⅵ 泼水节的由来讲的是什么故事
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侍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追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干净。以后就演变为了泼水节。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历时三日:
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等各种活动。
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这天通常要举行泼水活动,纪念为民除害的天女,以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幸福。
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6)美女泼水帅哥丢包扩展阅读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
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
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
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
Ⅶ 描写泼水节的段落
泼水节,是中国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和中南半岛某些民族的新年节日。为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描写泼水节的段落,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泼水是泼水节最主要的传统活动,人们相互泼水、相互祝福,傣家人常说:“一年一度泼水节,看得起谁就泼谁”。泼水传递了男女青年们真挚的友谊和爱情,泼水表达的人们相互间的祝福,圣吉的水把人们一年的辛劳汗水、烦恼、忧伤冲得干干净净。把欢乐和圣水洒向远方来客和过路人。以示对客人的尊敬和欢迎,把友情传给四面八方的朋友。
四月十二号两、三点中的傣家小城象烧涨的水开始沸腾了。一群群身着各民族服装的姑娘、小伙相互追逐,将心中的爱一盆盆一桶桶向对方泼洒。此时置身于小城街头的人都把年龄忘记,一个个中年男女手拿水枪射击着童真。更有童心大发的人儿躲在高处,趁你仓皇逃串之际兜头又给你一盆,让你防不胜防。但你绝不气恼,只有惊喜,因为所有的人都在友善地欢呼、欢笑。整个小城没有烦恼,这是一个狂欢的节日。一盆清水泼向别人你欢叫、被别人泼了一盆你惊叫,这是一个人人都参与的节日,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唱主角。
“哐!哐!哐!”芒锣在响,踩着节奏,人们在飞旋,在舞动,七彩的服饰闪出七彩的光。光和影在匆匆变换,豪气与柔情交织奔突。舞者在颤栗,观者在颤栗,红土地也在颤栗。袒露的生机,使古老的红土地,在旋转的太阳下,变得年轻。
水,又飞起来了,如天女散花,水银泻地,在舞步的伴随下温柔地飞向欢乐的人群,一种透亮,一种清爽明朗,一种灵魂沐浴后的通畅舒适,使整个峡谷到处传送着春天的故事。
宣慰大道上,泼水主战场。事先安装好的跨马路的水管,喷洒着水拄,人们在道路两傍设立的水池端水泼向任何人。楼上的人们向街道上的人们大盆大盆地倒下来,乱成一团,乐成一堆;号声阵阵,鼓点齐鸣,那是一些企业借机搞活动。他们穿上傣族服饰,扛上横幅,不管行人怎么泼水,他们都整齐行进。一队队宣传队通过,一群群人拥挤,仨仨伍伍追逐泼水,一些帅哥们总是追逐那些美女玩水,美女们也勇力反击。几个观景的外国人过大道,一群人追逐着向他们泼洒,他们全身淋透,像个“落鸡汤”,但是,外国人脸上总是挂着不变的笑容。
进入2点钟,全城拂腾起来,水花飞沾,水汽腾腾,空中生起一片水雾,灼热的太阳也变得阴凉,在泼水广场上空形成一道彩虹拱跨,场景壮观。广场一角站了七,八个警察,做安保工作,我就跟他们站在一起,没有人敢泼水,借此不停地拍照。人群里,屈身盛水,躬身泼水,则身泼撒,直腰灌倒;人影晃动,呼喊声,埋怨声,水声,响成一片;水声哗哗,笑声朗朗;姿态各异,衣色飘逸。大家衣服淋透,笑堆满脸,共同泼洒圣水,纳福吉祥。男女老少衣服湿透,拱现躯体优美曲线,各种姿势的腰墨,身段,臀部,乳峰极尽显露,更有少许白衣女士,两跨处尽显会阴处的黑晕。人类的肢体美态无畏无惧地彰显。
1、四月十二号的傣家小城是水的世界、是欢乐的海洋。也是少男少女展示身材最好的舞台。从头湿到脚的姑娘置身于水的世界,犹如一条条在大海里快乐游动的美人鱼,成为小城街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2、别离太久,思念太深,常常失落于无边的期待,冬夜的灯下,过去的故事,总撩起我无尽的幽思,我多想,用那吉祥的圣水,泼掉你身上的疲惫,让你打起精神,泼去你身上的怯懦,让你充满勇气
3、泼水节是一个非常隆重的傣族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当中影响面最大的`。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在这一天傣族人民要床上节日的盛装,来共同庆祝这个节日。
4、泼水节动人的故事,传了多少代,她随每个到西双版纳的人走遍世界各地。她是善良美丽的象征,是美好祝福的象征,成为西双版纳和谐社会中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经典传统节日。
5、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其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义和民族色彩。
6、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一声号令,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云霄,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千万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铓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
7、泼水节的头一天,经常下起一阵阵小雨。沉睡了一年的紫檀花绽开了花朵,土地散发着清馨,紫檀花飘溢着芳香,像脚鼓声声动听。年轻小伙子们为自己的心上人爬上了紫檀花树,姑娘们的秀发上戴着美丽的紫檀花朵……泼水活动并不野蛮,人们不是用水球打人,也不是用水管喷人,而是按照缅甸传统,用紫檀木花枝蘸水往人身上抖洒,或用银钵泼洒,人人身上湿漉漉的,到处洋溢着喜庆友好的气氛。
8、甘愿穿着这身湿透的衣裙,站在大青树下等下去,等下去。等到黄昏,等到孔明灯升上夜空,等到她惊慌地回过头去,看见那双火辣辣的眼睛。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节日,也是云南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人多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
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
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
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
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
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
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谷也日益广泛。
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