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忻州元峰发型设计在哪设计一次发型多少钱了
信息时报讯(记者 廖温勃 通讯员 王葳)医院的一间活动室,临时“变身”理发店,百名医务人员轮番上场剪去秀发——2月18日下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上演了感人一幕,“抗疫”一线医务人员为了方便穿防护服,姑娘们将齐腰长发剪成利索的短发,而小伙子们则选择了板寸或者光头。7名资深发型师志愿者主动献爱心,义务为该院医务人员剪发,帮助他们用2020年的最火发型上“战场”。
“能扎起来就行”......剪发现场,姑娘们向发型师提出了自己的诉求。男医护们齐刷刷的剃起了板寸,并表示“能剪多短剪多短,一切从防护工作需要出发!”为了让这些他们在抗“疫”同时,还能“美美的”,发型师们为女孩子们精心设计了一款实用发型,扎起头发是利落的“女汉子”,披肩时仍是秀美的“萌妹子”。
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广医五院全体职工众志成城,一呼百应,已有4位战士奋战在湖北武汉抗疫最前线。他们也给即将奔赴抗“疫”主战场的援鄂医疗队和奋斗在医院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提供了宝贵经验。
对于他们而言,最大的不便之处就是穿隔离衣工作时,被闷出大汗淋漓,头发保持七八个小时湿漉漉的状态,又黏又痒,容易感冒降低抵抗力。如果头发暴露在外面,还会增加被感染的几率。而且每天节约更多的时间休息、保存体力,是医务人员最应该做的自我保护,长发清洗必然会占用更多的时间。因此,轻装上阵,短发几乎成了“标配”。
受疫情影响,市内很多理发店没有开门营业。为了完成医护人员简便出征的心愿,医院联系到7名专业发型师志愿者,主动到院为这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免费剪发。活动现场出于安全考虑,医务工作者按秩序一个个前来剪发,他们中大多数都是80、90后。从中午1点到下午6点,整整5个小时,发型师一刻不得停歇,甚至用坏了一把剪刀和梳子,共计剪发130余人次。
2. 抗疫期间你知道哪些感动的人感动的事
1、最可敬之人,钟南山
84岁的高龄,却没有选择颐养天年,而是第一时间前往防疫一线,了解最新情况。在前往武汉的列车上,您累得闭上了双眼。也正是因为钟南山院士此次的武汉之行,才让国人开始警觉,意识到这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让大家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将感染人数降到了最低。
2、最可爱的人,刘丽
在逆行者中,除了医护人员之外,还有军人。作为驰援武汉的军人中的一员,刘丽的一张照片火遍了网络,但是她的火是因为让人心疼。戴口罩留下的印记清晰可见,她的母亲更是对她担心不已,关切地问道:“能恢复吗?”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她轻松地回答道:“放心,我还是您那个乖女儿。”
3、最乐观的人,张定宇
作为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2018年被确诊为渐冻症,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了,得知消息后,他依然的乐观面对生活。此次疫情,他身先士卒,带头担起疫情防控工作的重担,接诊治疗相关病人,没休息过一天。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也不幸感染,好在现在已经出院,但愿此次疫情过后,医学能再进步一些,让渐冻症也能得到根治。
4、最坚强的人,胡明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胡明接了一个电话,然而遗憾的是电话那头传来的是一个坏消息,身为同行的好友被感染了,病情发展很迅速,一瞬间,他泣不成声。他有想过医护人员被感染,但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然而疫情防控刻不容缓,病人救治更是争分夺秒,一转身,他擦干眼泪,继续向自己的工作岗位走去。
5、最崇高的人,袁兆文
作为一名68岁的环卫工人,袁兆文每月收入只有600多块,然而为了给此次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袁兆文将自己多年存下来的一万多元放在了派出所,然后直接转身离去,他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等相关信息,只留下了一句话:“给白衣天使加一点油,东港环卫”。他是最称职的环卫工人,因为他还“清洁”了我们的心灵。
6、最淡然的人,李来源
此次疫情带走了数百位同胞的生命,也有一些同胞在这个特殊时期因其他疾病不幸离世。其中有一位曾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他叫李来源。离世前他曾叮嘱自己的儿子,不要给自己举办追悼会,现在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也正是这种淡然,顾大局,才让我们肃然起敬。
7、最美丽的人,肖思孟
作为支援武汉疫情医护人员的一员,抵达武汉第3天,她便主动剃光了自己留了多年的长发,作为一个女孩子,她的新发型却让我们感动的落泪。我们知道这是为了便于防护,降低感染几率,但是眼看着多年的长发就这样消失不见,内心又怎么可能平静。但即使你没了长发,你仍是最美丽的白衣天使!
8、最乐观的人,武汉人
疫情当前,武汉人民处境艰难,然而就算处于尴尬的境地,但他们仍对生活,对明天,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楼宇间持续回响着国歌和《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大家不约而同地合唱着,以乐观的心态去相信未来。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