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是一名哈萨克族男生,你们有什么想问的
哈萨克族的男生,在我的印象中,长得非常的帅气。
尤其是眼睛以及发型的搭配。更多的是卷发的多一些吧,深邃的眼神,有一种混血的帅。
‘贰’ 来几个大图男人的图片不带字,
‘叁’ 哈萨克族男有没有娶汉族女的多吗
有的呢附近很多很多,你可以问哈族同志。很多人也是,很多有维族男人娶汉族女人的。你想娶汉族老婆的话可以哦
‘肆’ 彝族男人的图片
http://www.sznanke.com/life/26660.html
http://www.hanimages.com/005985.html
上面有图,自己看。
‘伍’ 这个图片里的男人是什么人经常在T-shirt上面印有他的头像的。
·格瓦拉,出生于阿根廷的罗萨里奥,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和古巴游击队领导人。他参与了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在古巴新政府担任了一些要职之后,格瓦拉于1965年离开古巴,在其它国家继续发动共产革命。在玻利维亚,他在一次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军事行动中被捕,并于1967年10月9日被玻利维亚军队杀害。死后,他成为了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有大量文艺作品以他的名字命名。
‘陆’ 哈族的风俗习惯
哈萨克族自古为游牧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文,目前,哈文字使用的是经改良的俄文字母。
由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哈萨克族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民情。
哈萨克族传统居所是圆顶毡房,传统服饰以毛皮为主,极有特色。哈萨克姑娘和少妇一般穿袖子带乡花、下摆多皱的连衣裙。未出嫁的姑娘带水獭皮圆顶帽子,帽顶绣花并有漂亮的鸟羽毛。姑娘出嫁时,带一种尖顶的沙吾克烈帽,一年之后换戴花头巾。生了第一个孩子后,换戴一种叫克木谢克的头饰。
从事畜牧业的哈萨克人主要的食物是奶类和肉食,特别是冬天,哈萨克人要宰牛、宰马、宰羊,将这种过冬肉叫"索古姆",还制作马肠、香肠等。面食有馕、包尔沙克(油炸面疙瘩)、别斯巴尔马克(肉菜拌面片)、抓饭等。
哈萨克族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一部落不能通婚。
哈萨克族和其他穆斯林民族一样,使用伊斯兰年历。于每年3月20左右过"纳吾鲁孜"节,即哈族的春节。节日期间,每家都做"纳吾鲁孜"饭,唱"纳吾鲁孜"歌,互相拥抱,祝贺新春。
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是斋月,在斋月里人们白天都不进食。斋月过后开始过"肉孜节",即开斋节。
"肉孜节"之后70天过"古尔邦节",即伊斯兰里的新年,是大节,家家户户屠宰牲畜,纪念安拉。
哈萨克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假日都搞各种文体活动,如弹唱、对唱、跳舞、猜迹、踢毽、放风筝,还举行赛马、摔跤、姑娘追、叨羊、马上角力、射箭等各种比赛。
哈萨克人热情好客,招待来客总是拿出最好的食物,并宰羊杀畜。进餐时,主人先将带有羊头的一盘肉献在客人面前,客人将盘中的羊头拿起,割下右颊下的一片肉回敬主人,再割下羊耳给主人家年幼者,割下片鼻前网放进盘子,然后将羊头送还主人。哈族人不吃猪肉,不食动物血。在哈族人家做客应注意,在毡房内席地盘腿而坐,不脱鞋,不得把两腿伸直。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不能跨过吃饭用的餐布。哈族熟人之间见面、送别都行拥抱礼,男人初次见面,都双手紧握,极为热情。
哈萨克斯坦的哈族人和我国境内的哈萨克族属同宗同宜,语言相通,风俗习惯极为接近。
‘柒’ 求这个图片的出处 很多地方看到这个男人的表情的 就是不知道出处
猥琐脸原型是演员——崔成国
网络:
http://ke..com/view/349203.htm
出自韩国电影——【金馆长对金馆长对金馆长】
网络:http://ke..com/view/858352.htm
有表情包,金馆长恶搞脸型系列
系列图:http://tieba..com/%B1%ED%C7%E9/tupian/list/%E9%87%91%E9%A6%86%E9%95%BF%E6%81%B6%E6%90%9E%E8%84%B8%E5%9E%8B
要表情包可以留邮箱,我发给你。
‘捌’ 以前小时候看的一款动画片,主角是一男一女和一个机器人。机器人的头是圆的,两个蓝色的圆圆的眼睛。
是由韩国二维动画《太空嬉哈族》
“太空嬉哈族”是由头脑简单却力大无穷的嬉哈鸭和疯狂喜爱玩具收集的王子等卡通人物为代表的一个群体。他们生活在由无数小行星组成的宇宙中。神奇浩渺的外太空使生活充满坚信,又魅力无穷。与我们身边的“嬉哈族”一样,他们引领着一种流行时尚潮流:个性鲜明张扬,着装独特前卫,追求超炫的娱乐方式,崇尚自由的生活理念,面对挫折乐观洒脱、不屈不挠……
‘玖’ 柯尔克孜族和哈萨克族从服饰上如何区分呢
主要从帽子上区分:哈萨克族女子戴的帽子上有猫头鹰的羽毛,男子戴四棱帽顶的小帽。而柯尔克孜族有的没有装饰,有的是丝绒、珠子等,男子普遍戴白色高顶方形帽。
另外柯尔克孜族人多喜红色,女子戴头巾。哈萨克族则多色。
‘拾’ 哈萨克族常见的名字有什么
阿丽滕苏阿克,玛依拉,艾琳娜,玛利亚,哈尔哈沙,艾拜依,阿克克等。
哈萨克人没有姓氏,名字的全称由本名和父名组成。在日常生活交往时,有时为了区别同名者,或在写信、写作时把本名与父名齐称,一般只单称本名。
新中国成立前,巴里哈萨克族的生产活动,习惯上都以“耶利”为单位行动。他们在政治上实行着清政府所建立的王公制度,其头人为王、贝子、公、昂布、台吉、乌库尔台、扎椤、藏根等,这些职务都是世袭的。
巴里坤的哈萨克族人统属克烈、乃蛮、瓦克三大部落。这三大部落和各个氏族都以自己的祖宗或本部落英雄的名字作为本部落、本氏族的口号,标志本部落、本氏族的威武和力量。小氏族没有专用口号的,就用其大部落的口号。
习俗
虽然哈萨克人没有自己的姓,但是名字却很丰富多样。哈萨克人给人命名时几乎不受任何限制,与自然现象、畜牧业、动植物、山水、地名、品德、性格等等有关的词都可以作为人名。如:乔勒潘(金星)、古丽(花)、江布尔(雨)、吉别克(丝)等等。
哈萨克族男子的命名,在封建社会制度下,高官职的贵族,常在名后加“汗”;钱财和牲畜多的人,在其名后加“巴依”;如有英雄壮举的,在其名后加“巴特尔”。
在兄弟众多的家庭,弟兄们的名字常以排名称呼,又通常以最后一字相同者多,上一字相同者少。如“萨利拉”、“阿利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