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问昆曲和京剧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这个问题比较泛,只能简而言之。
说一句最简单的识别方法吧,让外行一看就懂的:你看剧目是《牡丹亭》,唱腔绵软,只有美女帅哥就是昆曲;你看剧目是出自三国、水浒、隋唐。。。帅哥、美女、老头、老太、大花脸全有,唱腔有婉转,有铿锵,说话中有接近普通话能听得懂的句子,那就是京剧。
说得专业一点就是:
昆曲是百戏之母,很多京剧的曲目都是从昆曲中移植的。昆曲以主要是“昆腔”,京剧的音乐组成则是“西皮”、“二黄”为基本腔调。历史上在昆曲没落的时候曾经有大部分剧目“昆腔改皮黄”,即由昆曲改为京剧。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表演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南昆以吴韵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
京剧用胡琴(京胡)、和锣鼓、京二胡、月琴等伴奏。表演有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
Ⅱ 会单唱《沙家浜。茶馆》边拉二胡的女演员叫什么名字
您说的是京胡美女--周佑军
请欣赏(多视频)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D6%DC%D3%D3%BE%FC&fr=ala0
Ⅲ 找个师傅教我玩热血江湖SF 美女最好
我跟你说你在网络打热血江湖SF
然后你下个老区多点服 那个变态不变态抗玩
服不会轻易倒闭 能玩下去 给你列几个现在人多的服吧
北京江湖
新三角洲江湖
玩去吧京胡
玉川江湖
这些都比较人多 好玩
至于卡不卡我就不清楚了
只要你机器没问题大部分是没关系的
Ⅳ 单莹的善演剧目
《女起解》、《会审》、《豆汁记》、《春香闹学》、《宇宙锋》、《拾玉镯》、《凤还巢》、《坐宫》、《断桥》、《三娘教子》、《红鬃烈马》、《霸王别姬》、《西施》、《生死恨》、《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太真外传》等。2001年天津市第十二届文艺新人月“新人奖”;2005年中央电视台第五届青年电视大奖赛天津赛区“荧屏奖”;2007年天津市第十四届文艺新人月“新秀奖”。
单莹出身梨园世家,祖父单贵良是着名的鼓师,父亲单佑安是老生演员,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京剧,八岁学习京剧。一九九O年参加“天津首届少儿艺苑京剧大赛”以《拾玉镯》获得“二等奖”,一九九一年参加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厉慧良为少儿排演的全部《龙凤呈祥》,在剧中担任前“孙尚香”洞房一场及后“周瑜”的角色并在中国大戏院演出,排演期间有幸得到厉慧良的亲自指导、教授,这出戏由40余名10岁以下的儿童演出,在当时文艺界,反响巨大,受到广泛好评。
一九九二年单莹考入北京戏曲学校,后转学至天津艺术学校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校期间,其参与了《梅兰芳》电视剧的拍摄,在剧中为少年梅兰芳先生及儿时梅兰芳先生的所有唱段配音,使其与梅大师的梅派艺术结下了不解之源,使单莹被深深的吸引并执着的热爱着梅派艺术。
在校期间,单莹学习并排演了《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玉堂春》、《春香闹学》等剧目,一九九九年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天津京剧院实验团工作,二OO二年九月荣幸的调入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工作,二OO三年参加了天津电视台《中华戏曲》栏目的录制,参演的《贵妃醉酒》受到了专家及广大电视观众的广泛好评。
曾在一场演出的后台遇到过几位年轻人,他们二十岁上下,打扮时尚,个个都是帅哥美女。他们数码产品不离身,不是塞着耳机摇头晃脑地哼着小曲,就是手里玩着PSP,或是两三个人扎堆儿拍照秀美。在角落里的休息区,大家吃着零食聊着天,嘻嘻哈哈很是乐和。不一会儿,一位五十岁上下的老师喊大家上台彩排,刚刚还各自逍遥的年轻人立刻放下手头的消遣,来到舞台上并马上进入状态,精气神大不同。兰花指掩面含羞浅笑,身段曼妙彬彬有礼,嗓音穿透层层空气环绕在剧场内,词里唱着“红娘”“张生”……原来这是京剧《西厢记》中的选段,而他们就是青春靓丽的青年京剧演员。想起台下嬉笑玩闹的一幕幕,不由心生穿越之感。
有人用一句诗形容国粹京剧,“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京剧是爷爷奶奶们的宝,80后、90后大多从流行艺术中找乐。京剧的传统、规矩,让崇尚现代和自由的年轻人不免产生距离感。“一板一眼”,年轻人这样给京剧下了“判决书”。但其实,大家并不是不想亲近“老祖宗”。
11月2日,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武汉开幕,几位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走进大学校园,与大学生们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同学们被京剧的魅力点燃,它是热情的、亲近的,甚至是时尚的。它和年轻人“零距离”,做一个80后、90后戏迷,一点都不OUT。
80后青衣:我的学戏路
立冬后的一天上午,新金融记者与单莹约在街边的咖啡厅见面。在二层落地窗边的隔间,淡淡的咖啡醇香萦绕着悠扬的钢琴旋律,沉浸在西洋范儿的氛围里,期待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遇。轻轻搅动着杯中的咖啡泡,不禁好奇,一位80后的京剧演员,脱去舞台上的装扮,生活中是什么样?正想象着,一位身穿黑色大衣的美女向记者走来,她就是单莹。戴着一副墨镜,扎着马尾,干净利落。玫红色的球状耳环微微跳动。端庄、大气、青春、靓丽,单莹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便是如此。
单莹出身梨园世家,祖父是着名鼓师,父亲是天津京剧院老生演员。她自幼受家庭熏陶,工青衣,宗梅(兰芳)派,师从着名京剧艺术家姜凤山先生、梅葆玖先生,是一位优秀青年演员。
谈话间,单莹灵动的眼神时刻传递着一个京剧演员的神采,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个性中的率真。她从手提袋中拿出四五本资料、画册,还专门抄写了一张纸的京剧流派介绍,“我想你可能用得上”。一句话出口,让人心生感动。
“我出生在京剧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刚开始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京剧,只是在家庭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接触。后来才渐渐发现,我是热爱京剧的。”众所周知,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它的四项基本功,每一位演员都需要从小刻苦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有的行当以做功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但必须做到四项都过硬,才能充分发挥京剧艺术的表现力。戏校学生小殷告诉新金融记者,不论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天,早起练功、吊嗓是日复一日的必修课,雷打不动。“老师要求很严格,常和我们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小殷的经历是每一个京剧演员走过的路,单莹当然也不例外。“刚学的时候不觉得苦,不懂什么叫艰辛,长大了才慢慢体会到,学京剧确实不容易。”单莹说,以前她一周要去北京上三次课,早晨六点就得到火车站,因为八点要开课。那时还没有城际列车,去北京大约需要两个小时。一大早起来,人的状态还晕晕乎乎,嗓子也有点哑,到了老师家就要开始唱。 中午老师午休,她还要自己背戏,等老师午休过后再接着上课、说戏。大部分时间,单莹当天就要返回天津。“每周这样反反复复,人确实很疲惫。”
对学习京剧的人来说,天赋尤为重要。“如果本身的素质好,悟性好,加上后天正确方法的引导和练习,自然会有收获,形成良性循环。”由于宗梅派,单莹多年来一直尊崇并努力学习着梅兰芳大师的唱腔和表现手法,“我离梅大师的境界还差很远,但我一直在用心体会,努力接近。”说着,单莹有声有色地以《洛神》为例,给记者说起戏来。讲起戏来的单莹很投入,虽然眼神、动作都只是示意,但已足见一个青年演员扎实的功底。
多年的不懈追求和苦练让单莹的艺术水平不断提升,她嗓音甜美圆润,扮相端庄秀丽,演唱委婉大方,逐渐在青年演员中崭露头角。2009年10月,作为天津青年京剧团的演员,她专程到北京拜在梅派京胡大师姜凤山老先生的门下学艺。姜老先生是京剧泰斗梅兰芳大师的琴师,是梅兰芳同时代的大师级人物。“我和姜老师年龄相差将近70岁,所以更准确地说,我是拜师爷爷,平时我也习惯称他‘姜爷爷’。”她说,老师常教导他们,学京剧和做人一样,要坚持真善美,踏踏实实。舞台上没有小角色,只有小人物。戏里用心用情的单莹,戏外也深深感受着老师的疼爱和呵护。“姜爷爷90岁高龄了,每次有学生去家里上课,他和奶奶都会给大家做饭。我演出的时候,姜爷爷穿着一身白西装,打着红领带,携全家人出席。他们在台下帮我扮装,我演出的时候,姜爷爷一直坐在上场门看着我。学生们取得一点成绩,他就像过节一样高兴。”单莹难掩对恩师的感动与感激。
Ⅳ 老一代的着名京胡演奏家有哪些
徐兰沅先生
京剧琴师。原籍江苏省苏州吴县。生于北京。
诞辰:1892年,光绪十八年(壬辰)
逝世:1977年1月8日,农历丙辰年十一月十九日
上海京剧院琴师:陈 磊
国家二级演奏员。琴师、作曲。1963年出生,毕业于四川省艺术学校音乐科。六岁起学习钢琴,七岁转学京胡演奏,十岁考入四川艺校,专习京胡演奏。毕业后分配在西昌京剧团工作。1982年入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进修,师承黄金陆。1984年拜着名京胡演奏家燕守平为师,技艺更精。1985年调成都市京剧团工作,先后在京胡演奏、作曲、指挥、制作人等工作岗位上取得业绩。曾为关肃霜、梁庆云、江其虎、李军、史依弘等艺术家操琴。曾于1987年由中国唱片公司出版《陈磊京胡独奏专辑》、于1992年与京剧名家江其虎合作出版《京剧叶派小生唱腔精选》(负责操琴),曾于1991年在成都举行个人京胡独奏音乐会。参与创作的剧目有京剧《少帝福临》、《千古一人》、《她从雪山走来》和京歌《我为祖国献石油》。其中,但任制作人、作曲的京歌剧《她从雪山走来》获得各界热烈反响,应邀参加了第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获好评。其作品曾获得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第二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银奖、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剧目奖、全国戏歌大赛作曲奖等。2004年作为人才引进加盟上海京剧院。现为上海京剧院艺术创作部作曲(唱腔设计)。
琴师介绍:尤继舜
国家一级演奏员。琴师、作曲。幼时在其父的开蒙下学琴。12岁考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艺术学院京剧科学艺。后入江苏省戏剧学校京剧科,毕业后先入江苏省京剧院,1969年调上海京剧院《智取威虎山》剧组操琴。曾拜赵济羹为师,并求教于汪本贞、李慕良、钟世章、何顺信、王瑞芝、姜凤山、沈玉才等名家。他酷爱京剧,谦逊好学,琴艺音色饱满,清彻纯净,灵巧华丽,手法敏捷。1990年首次在沪举办京胡演奏、伴奏专场,演奏的《跃龙门》、《灯节》、《无题》、《云雀》等深得观众好评,并录制出版了个人专集。几十年来,先后给南北众多京剧名家操琴,艺术影响深远。梨园界赞京胡名家有“南尤北燕”之说,“南尤”即指尤继舜。参与创作的主要京剧作品有《长恨歌》、《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曾获得第三届、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作曲(音乐设计)奖。
燕守平:国家—级演奏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琴师介绍: 陈平一
【琴师介绍】沈媛
出生于梨园世家,祖父沈玉才是京剧界着名琴师。一九八四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师承张素英、黄金陆、费玉明、刘铁山等。一九九 O 年毕业进入北京京剧院工作。
上海京剧院琴师:周志良:
京胡演奏员。自幼酷爱京剧,先后师从上海京胡名家沈雁西、尤继舜、卢文勤、沈毓琦等。1979年考入上海戏曲学校,主修京胡专业,坐科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上海京剧院琴师:李寿成:
琴师。一级演奏员。1963年毕业于上海京剧院学馆。师从赵济羮学习操琴,工京胡,毕业后在上海京剧院工作。曾在《海港》剧组任主要琴师。
京胡名家——王鹤文
王鹤文是着名京胡演奏家杨宝忠的学生。他的胡琴演奏艺术,在继承老师技法的同时,刻意追求“严、足、帅、博”4个字。
京胡名家:何顺信
京剧琴师。祖籍河北河间,生于呼和浩特市。
梅雨田:京剧琴师。梅兰芳伯父。祖籍江苏泰县,久居北京
孙佐臣
京剧琴师。乳名老元,初名光通。年七十五岁;故于上海。
诞辰:1862年,同治元年(壬戌) 逝世:1936年4月4日,农历丙子年三月十三日
孙佐臣
京剧琴师。乳名老元,初名光通。年七十五岁;故于上海。
诞辰:1862年,同治元年(壬戌) 逝世:1936年4月4日,农历丙子年三月十三日
琴师:秦勤,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三年毕业于重庆艺校.
一九九五年一优异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大专班,师从吴炳璋、王鹤文、曹宝荣并得到京胡大师何顺信亲授之《望江亭》《状元媒》《龙凤呈祥》《楚宫恨》,唐在炘先生亲授《锁麟囊》《坐宫》等剧目。
一九九七年毕业分配于北京京剧院青年团,为青年团重点剧目《吴汉杀妻》《驿亭谣》《三打白骨精》担任京胡伴奏。改革后,在二团又为《沙家滨》《碧波仙子》《吕布与貂蝉》《四郎探母》《龙凤呈祥》《红鬃烈马》《白蛇传》等戏担任伴奏,其中《沙家滨》在全国巡回演出和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中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二 OO 二年为着名青衣演员张丽雯伴奏新编历史剧《李亚仙》。
琴师:程丽雪,生于一九八 O年。
自幼爱好音乐,六岁习钢琴,十岁习柳琴,十一岁[一九九二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京剧科,学习京胡专业。在校成绩优异,于一九九六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曾参加一九九六年中央电视台“星光灿烂”文艺晚会,担任京胡演奏。
程派青年琴师----李河遵
李河遵,天津实验京剧团程派琴师。自幼酷爱音乐,4岁开始随穆祥有老师学习提琴,因其天资聪颖,悟性较好,曾得到着名演奏家盛中国和林耀基先生的肯定,9岁考入天津艺术学校,并随董生老师学习京胡等其他乐器,受到过郑柏林、余学森等老师的传授和指导,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在《今晚报》主办的比赛中,荣获乐队前三名的荣誉。
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实验京剧团担任程派伴奏,又得到吕玉勇、费玉明、汤振刚、王悦等老师的指导,为了更好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他虚心向着名程派琴师熊承旭先生学习和加深程派戏的演奏技巧,并得到程派着名琴师唐在忻先生的亲授,唐老师在病中耐心传授,对程派演奏的关键地方重点加以点拨,使他受益非浅。因其领悟性高,学习扎实,进步较快,深得唐在忻和李世济老师的喜爱。在与程派后起之秀吕洋的合作演出中,经过他们的细心研究揣摩,配合非常默契,他的演奏细腻传神,托腔保调,很好地烘托出了气氛,几乎是每次演出,都取得很好的剧场效果。
刘 正 辉 :
京剧琴师,1958 年 出 生 于 北 京,现 在 中 国 戏 曲 学 院 任 教。他 致 力 于京 胡 演奏艺术和京胡制作技艺的提高,经 过 多 年 的 潜 心 钻 研 京 胡 制 作 艺 术,从 师 当 代 京 胡 制 作 大 师 许 学 慈 先 生,得 其 真 传。其 出 版 着 作、声 乐 制 品 被 国 内 外 专 业 及 业 余 人 士 喜 爱 收 藏。
京剧乾旦刘铮的帅哥琴师 左旭
左旭今年23岁,9岁进天津戏校,先学习了3年的月琴、三弦、鼓板等 ,后来确定专攻京胡 ,2000年考进北京戏校大专班,2003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担任演员的伴奏。2004年6月拜“胡琴圣手”燕守平先生为师。和燕老师聊起左旭,燕老师对他赞不绝口,夸他聪明,一点就透,说他用功,手上的感觉太好了。北京戏曲职业学院将在23、24日上海逸夫舞台,27、28、29、在武汉演出,刘铮演出张派 名剧《望江亭》、《刘兰芝》,左旭将担任伴奏。届时上海、武汉的观众将欣赏到他们珠联璧合的演出。
Ⅵ 中央11昨天或者前天晚上演的评剧大赛
吴汝俊,旅日艺术家,现任日本京剧院院长,是目前活跃在舞台上的唯一男旦演员,从表演到创作,样样精通,曾自编、自导、自演过轰动一时的《武则天》及《贵妃东渡》等京剧大戏,而且他还在旅居日本的十余年中,成功将数百年来一直处于伴奏乐器地位的京胡和最时尚流行的音乐元素融会贯通,独创出风格鲜明的京胡轻音乐,为京剧走向世界、走向年轻人,立下汗马功劳。
吴汝俊的出名先是缘于一把京胡。后是缘于“吴氏青衣”。吴汝俊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1984年,22岁的吴汝俊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京剧院,为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耿其昌等京剧名家担任琴师。与刘长瑜、杜近芳、袁世海等京剧名家有过广泛合作,20出头即领一代演奏风骚。一把京胡在吴汝俊手中,运拨推揉之后,便珠玉飞溅,曼妙琴音令人遐思神迷。尔后,吴汝俊创立了京胡轻音乐演奏法,再创京胡交响曲合奏,令人耳目一新。传统乐器与西洋交响乐交融,通过高难度的指法弓法,用琴声描述出百鸟争鸣,莺飞草长,大江东去,金戈铁马的优美意境,开拓出京胡演奏的广阔空间。吴妆俊由此为自己赢得“京胡奇才”的美誉。赴东瀛演奏时曾几度引起轰动,拥有众多“琴迷”。
吴汝俊天赋好,有悟性。看多了别人的唱念做舞,“眉目传情”,吴汝俊的京胡伴奏带有了灵性。他时常在台下翘起兰花指走碎步,揣摩台上演员的手眼身法步。吴汝俊本与京剧有缘。父亲是京胡演奏家,母亲是京剧老生演员,浑身内外浸润着京剧基因,加上“喜爱”这个最好的老师。有一天,吴汝俊发现自己的嗓音原来可以真假相谐、高低自如之后,他在京剧舞台“凌波微步”的时代由此开幕,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似乎是“不经意”间,吴汝俊从乐池走向台前,甩起水袖,跑着圆场,成了“吴氏青衣”,京剧男旦。琴师和男旦是两个迥然不同的行当,吴汝俊在两个行当之间迅疾而自然地飞翔让许多人惊奇。这与众多演员科班出身、十年苦功的从艺之路大相径庭。
说起男旦,着名戏曲大师梅兰芳的艺术形象是我们对男旦的最初印象,而影片《霸王别姬》中"陈蝶衣"的角色则更具象地展现了男旦在历史动荡变迁中的艰难心路。不难想象,要在男旦这条艺术道路上执着前行,是需要巨大勇气的,而今天成功登上国际舞台的吴汝俊,正是这样一位不畏艰险、勇于登攀的艺术家。
众所周知,学戏、学音乐,讲究的都是童子功。幼年的吴汝俊,从两三岁开始就在家里用手摇电唱机听大师的唱腔,身为京胡演奏员的父亲与在剧团担任京剧老生演员的母亲,赋予了他对京剧自然天成的亲近与钟情,九岁开始随父亲学习京胡演奏,二十一岁以第一名的成绩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成为中国京剧院的旦角兼京胡演奏者。曾为李维康、刘长瑜、李光等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操琴。
京胡是京剧演员演唱时的伴奏乐器,但与其说是伴奏乐器,其实更接近与同演唱者的二重唱关系,因此,京胡演奏员必须和演唱者同样熟悉唱段,但是,学京胡演奏的学生在学唱方面是没有专业教师指导的,得靠自己去领会,吴汝俊抓住一切机会学习,观摩前辈的演出,只要有机会和大师合作,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比如和李维康老师合作的时候,他就拼命体会她的喜怒哀乐,看戏、琢磨、练习,就这样逐渐让自己的演奏和表演有了灵性,台上演哭戏的时候,他拉的京胡也是呜咽的。
半路出家唱旦角,吴汝俊也是无师自通的,十七岁时他第一次发现了自己能够用假声来完成旦角的演唱,勤学苦练地成就了让许多科班出身的演员都自叹不如的水袖、圆场,而他清澈亮丽的嗓音也一跃成为业界公认的"金嗓子",着名京剧大师张君秋还曾经夸奖他有"小梅兰芳"的韵味。
更为可贵的是,不管人们怎样评价京剧的现状艰难,前景暗淡,吴汝俊对京剧都不离不弃,刻苦钻研,年轻的他开始尝试突围,将京胡作为独奏乐器来创作的"京胡轻音乐",贯穿他创意的作品一问世就立即获得了当年中国文化部颁发的优秀作品政府奖,1988年他就成功举办了自己的独奏、独唱京剧音乐会。
1987年,吴汝俊在北京遇到了来中国旅行的陶山昭子,次年便在北京完婚。当时吴汝俊在中国京剧院,工作非常繁忙,常常很久都不能陪昭子回日本去探亲,为了达成一个丈夫对妻子的关爱,他决定放弃自己在国内获得的成就,前往日本发展。说实话,在离开中国的时候,吴汝俊自己也没有什么把握,自己所钟爱的京胡演奏和京剧表演,究竟是否能在异国他乡发扬光大,一切必须由零开始。
在最初的日子里,一把京胡成为吴汝俊闯荡东瀛舞台的金钥匙。在演出中,他经常要用二十几分钟把中国京剧的演唱方法表演给观众看,讲解它与美声、日本演歌的不同,一个人把生旦净丑、唱念做打各不相同的巧妙表现出来,为此他不单加强了自己的专业训练,同时还苦读日语,并将许多专业术语翻译成日语,因为他坚信用观众的母语来向他们介绍一种经典艺术,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京胡音乐创作方面,吴汝俊也决不满足于仅仅在演奏形式上寻求突破的新民乐,他追求的是传统乐器和西洋现代电子合成器相映成趣的新音乐,在他的京胡音乐中,他充分展现了京胡和京剧演员一唱一合的张力,使京胡的音色在电子合成音乐的铺垫中脱颖而出。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吴汝俊非凡的音乐创意得到了日本着名唱片厂牌AVEX的青睐,斥重金替他打造具有NEWAGE世界音乐风范的亚洲新听觉音乐。在那里,吴汝俊有机会和众多日本一线的顶级音乐人合作,比如在中国十分受欢迎的喜多郎、曾经为邓丽君写过大量畅销金曲的作曲家MIKI TAKASHI,以及在日本业界具有极高声望的服部克久、井上槛、龟田诚治等。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从中国到日本,一路不停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途中所遇到的人们也有着各自的梦想。许多梦想交织碰撞在一起,超越了国界和人种,迸发出了实现更加壮大的梦想的力量"。
一把京胡风靡东瀛
1988年,命运把吴汝俊引向了一衣带水的扶桑。一把京胡,成了他闯荡东瀛舞台的金钥匙。每次面对异国观众,他都要边演奏边传达中国京剧的唱法,一个人、一张口,神奇活现地表演生旦净丑、唱念做打;努力用观众们的母语,妙趣横生地介绍中国的国粹。
在音乐创作方面,他开始进行与西洋现代电子合成器相映成趣的探索。充分展现京胡与京剧演唱演员一唱一合的张力,使京胡的音色在电子合成音乐的铺垫中脱颖而出。
吴汝俊非凡的音乐创意,得到了拥有滨崎步、安室奈美惠等超级歌星的着名音乐唱片公司AVEX的青睐,斥重金替他打造具有NEWAGE世界音乐风范的亚洲新听觉音乐。在那里,吴汝俊有幸与描绘敦煌和丝绸之路意境,在中国拥有众多FANS的喜多郎;曾经为邓丽君写过大量畅销金曲的三木TAKASHI等顶级音乐人合作。
2002年,一张题为《IT`S FOR YOU》的京胡音乐演奏大碟,连续三个月雄居全日本古典音乐唱片排行榜的前五名;被称为日本的《时代周刊》的着名杂志《AERA》也以吴汝俊作为封面人物进行大篇幅报导。同时他更以唯一一个乐器演奏家的身份出现在AVEX唱片一年一度一线音乐人的演唱会A-NATION上,可见他在日本业界的声望。如此难得的好成绩令素来以要求高素质音乐闻名的AVEX唱片对吴汝俊的才华更有信心,并决定正式将他的音乐作品推荐到他的祖国。
次年,吴汝俊获得了“日本金唱片大奖——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年特别奖”。此后,他再接再厉,陆续推出了《梦乡》、《爱》等大碟,去年,又奉献出了精选专辑《Bridge》。一把京胡把人带入音乐的神秘意境,或欢快活泼,或低沉哀怨,或踌躇满志,或委婉动人,极富生命力的演奏将音乐演绎成了一道道看得见的风景。
推陈出新惊艳华夏
因学生时代意外地唱出了旦角才有的假声,吴汝俊利用业余时间学演了《四郎探母》《二进宫》等传统旦角戏。学院五年级时,在观看了他演出的整出《春秋配》后,着名京剧艺术家张君秋说:“要是在二十年前,你就是小梅兰芳了”。
吴汝俊对传统日本歌舞伎、能乐进行了研究,并观看了“四季”、“新感线”
等剧团的音乐剧,来自异国的启发唤醒了他艺术创新的灵感与欲望。2001年,他毅然揭起了“东方歌剧”的大旗,自编自导自演的《杨贵妃和阿倍仲麻吕》(《贵妃东渡》),在日本各地公演,二十七场场场爆满,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半年后,一部更加引起轰动的《武则天》,又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出现在中日两国的舞台上。吴汝俊着力表现武则天由女孩到女人,又到一国之母,在年龄、身份和性格上的复杂转变,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女皇。
2004年10月,一出《四美图》实现了潜藏在吴汝俊心底里多年的愿望:重塑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形象。西施与范蠡的“剑胆情心”;王昭君与呼韩单于的“大漠情歌”;貂蝉与四个男人的“乱世情殇”;杨玉环与李隆基的“天地情缘”……吴汝俊一人饰四美,开创了梨园界先例,给中国京剧界带来了重大的创新与变革。
今年8月,中国剧《天鹅湖》再一次引起了震撼。世界着名芭蕾舞剧的那些经典场面,被融会贯通于中国戏曲等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中,唱腔包含了京剧、昆曲、评剧、越剧、川剧、黄梅戏、歌剧等剧种形式,还调动芭蕾舞、中国舞、京剧武打、川剧变脸、乃至魔术、杂技等综合艺术手段。吴汝俊亲自饰演女主角,将这一世界肢体语言艺术的经典作品,别开生面地展现在中日观众面前。
18年前,携一把京胡踏上东瀛,18年后,吴汝俊拥有了“亚洲第一男旦”,“梅兰芳再世”等至高无上的称誉,成了中日舞台上、电视里的人气明星。前首相海部俊树、现任首相安倍晋三、自民党干事长古贺诚、原公明党主席神崎武法,日本日中友好协会会长野田毅等都是吴汝俊京胡和“东方歌剧”最最忠实的迷。每次他到各国演出时,日本朋友会几百人包机飞来为其捧场,在剧场里手持日本扇子不停挥舞喝彩,以特有的方式加油助阵。
吴汝俊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十年内排十出戏,不断积累,不断发展,在唱、念、做、打、舞方面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并使自己的戏和自己的表演风格能够留给新一代的演员借鉴。
在将中国传统艺术引向世界,并将世界的艺术精华导入华夏的艺术之路上,吴汝俊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但他无怨无悔,仍将毕生不懈地走下去……
吴汝俊的小档案
身长:174cm
血液型:O型
最爱的食物:和果子
最爱的格言:努力,感谢
吴汝俊的大事记
1963年 出生于南京
1984年 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同时进入中国京剧院,成为青年琴师
1986年 创作以京胡为主体的“京胡轻音乐”,获得中国文化部最优秀作品奖。
1987年 出演电影《红楼梦》,饰演蒋玉函。
1988年 在北京举办首次京胡的独奏音乐会。
1989年 导演并作曲新京剧《淮南王》,于北京举行首次公演。
1996年 完成了京胡音乐史上首张专辑《组曲/三国志》。
1997年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
1998年 在日本福冈举办吴汝俊从艺25周年纪念音乐会。
1999年 在北京的中国成立50周年的中日民间音乐演奏会上演出。
2001年 演出原创新京剧《贵妃东渡》,饰演杨贵妃。被誉为“21世纪男旦”。
2002年 出版首张专辑《It’s for you》,跻身日本主流唱片界。应邀参加Do As Infinity(大无限乐团)《真实的诗》演奏。
2003年 出演自创的新京剧《武则天》中的武则天。荣获“第17届日本金唱片大奖——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特别奖”。 第二专辑《梦乡》发行。为纪念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在涩谷举办音乐会。
2004年 出演中日合拍故事片《最后的爱,最初的爱》。推出分别用日语和中文演唱的《敦煌,心之旅程》。在长安大戏院主演自编自导的《四美图》。第三专辑《爱》发行。与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在日本各地巡回举办“三国志音乐会”。
2005年 参加NHK长篇电视连续剧《大化改新》演出。饰演船惠尺。参加NHK长篇电视连续剧《义经》的作曲。在爱知世博中国馆客串演出。同时推出组曲《三国志》的DVD和CD。精选专辑《Bridge》隆重上市。
2006年 在日本全国举行“Bridge”巡回公演。担任中国文化部制作的中国剧《天鹅湖》主演。参加京都东福寺的“JAL音舞台”演出。
2007年 应中央电视台CCTV-11《跟我学》邀请,拍摄京胡欣赏与教学
吴汝俊的作品年表
京胡专辑:Bridge,梦乡,爱.It's For You ,雄狮/真实之诗
以及最新专辑:IT`S FOR YOU
新京剧武则天,宋氏三姐妹,四美图,天鹅湖
吴汝俊的所获奖项
第17回日本红白歌唱大赛大赏“日中国交正常化30周年特别赏”受赏
2011-8-14 20:04:30
Ⅶ 带女朋友去玩地点推荐(北京)
如果您想看风景,您可以去:北海、颐和园、香山、潭柘寺(门头沟)、灵山(门头沟)、百花山(门头沟)、十渡(房山)、云居寺(房山)、石花洞(房山)、上方山(房山)、红螺寺(怀柔)、虹鳟一条沟(怀柔)、八达岭(延庆)、黑龙潭(密云)、幽谷神潭(密云)、水库风景区(密云)等等。
2. 如果您想感受北京的文化,您可以去:故宫、圆明园、什刹海、龙骨山(房山)、周口店遗址(房山)等等。
3. 如果您想品尝北京的小吃,您可以去:九门小吃(后海)、前门大街、大栅栏、护国寺小吃(西城区护国寺大街),另外还有各色的小吃专营店,比如:东来顺(涮羊肉)、全聚德(北京烤鸭)、南来顺(南煎丸子)、又一顺(扒肉条)、馄饨侯(馄饨)、小肠陈(卤煮火烧)、烤肉季(老北京烤肉,在后海)、砂锅居(各色砂锅,以砂锅豆腐最有名)、天福号(各色酱肉)、老北京炸酱面(正宗的店里都是男伙计,绝没有女服务员,门口有迎客的伙计,一口地道的北京腔。菜单上除了传统的炸酱面,还有各种小吃,如豆汁、焦圈、芥末墩、麻豆腐、炸灌肠、豌豆黄等等。您可别进错了店)、爆肚冯(老北京爆肚)等等。
4. 还有其他游览项目,比如:鸟巢、水立方、海底世界公园、欢乐谷游乐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等。
5. 想逛商场可以去:西单、王府井、秀水街(好多假牌子,不过质量还行)、尾货商城(丽泽桥有一个,不错的,可以淘到好东西,价格还不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