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黄梅戏发展至今,可谓家喻户晓,你觉得哪位黄梅戏女演员最美呢
黄梅戏、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合称中国五大剧种,源于湖北黄梅戏,故称黄梅戏。黄梅戏从农村起步,逐渐传到城市,从民歌、秧歌、茶歌、茶灯、花鼓调慢慢发展。黄梅戏艺术特色明显,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发展至今,可谓家喻户晓,你觉得哪位黄梅戏女演员最美呢?我个人觉得最漂亮的黄梅戏演员首选韩再芬!
黄梅戏里最漂亮的女演员是谁?韩再芬绝对难以超越。当然,除了韩再芬,王晶、黄新德、吴亚玲的长相和身价都很美。他们入行多年,也塑造了许多经典角色,给观众带来了许多精彩的体验,赢得了外界的一致认可。他们为黄梅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❷ 黄梅戏四大名旦
有这么一说吗?没有听过。
你要是问黄梅戏“五朵金花”,那我倒是答得上来。
大“五朵金花”是马兰、吴琼、杨俊、吴亚玲、袁枚;新世纪“五朵金花”是何云、程小君、吴美莲、王琴、仝婷。
❸ 黄梅戏四朵金花是谁
http://cul.sohu.com/20060824/n244981218.shtml
五朵金花
第一朵金花:马兰
目前所在地:上海目前身份:“文化使者”
其实说马兰是文化使者是因为她的婚姻,因为和余秋雨结婚后,作为演员的马兰的社会角色似乎是有了一个微妙的变化,她的黄梅戏事业也成为了她一生奋斗的目标,特别是为黄梅戏时代特征的凸现,马兰始终在不遗余力地尝试着。很多人认识马兰是从1984年的央视春节晚会开始的。那时她剪着短短的头发,穿着格子短裙,整个人就像是一朵清香的兰花。此后她的舞台形象也深入人心,一直到后来的电视剧《严凤英》等,她把黄梅戏的美展示给观众,观众也因此记住了黄梅戏,记住了马兰。
第二朵金花:吴琼
目前所在地:北京目前身份:签约歌手
吴琼在“五朵金花”中是最小的,也是公认唱功最好的,她声音委婉动听,如珠落玉盘余音绕耳,能高能低、能细能厚。她扮相俊美,举手投足恰到好处,动作自然到位而不造作,能悲能喜,不管大戏小戏都能成功把握。1992年,吴琼离开安徽调到北京中国广播艺术团改唱黄梅歌,由此开发了她走向歌坛的新路。不过,吴琼在歌坛发展的成绩显然不及在黄梅戏上,人们看到她,喜欢她依然还是因为她的黄梅戏,而不是她的某一首歌。前不久,吴琼又出了一首新歌《我很满足》。这是她阔别舞台6年后重新登上舞台,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已经很满足了。
第三朵金花:袁玫
目前所在地:广州目前身份:制片人
说起袁玫的名字似乎让人觉得有些半生半熟的感觉,其实她就是在电视剧《红楼梦》中饰演袭人的演员。当年在《红楼梦》选角中,导演王扶林选择了很多戏曲演员,其中只有两位演员是唱黄梅戏出身的,一位是饰演史湘云的郭宵珍,一位就是饰演丫鬟袭人的袁玫。现在的袁玫也离开了安徽,离开了黄梅戏,她南下广州当了一位影视演员。不过现在的她却以制片人的身份出现在了我们面前,俨然是一个女强人的样子,年初拍摄的20集电视剧《故乡的云》便是由她制片的。尽管离开了黄梅戏舞台,但是袁玫依然热爱黄梅戏,她曾不无感慨地说:“黄梅戏在我后来走的艺术道路中发挥很大作用。”
第四朵金花:吴亚玲
目前所在地:安徽目前身份:黄梅戏演员
在当年的“五朵金花”中,只有吴亚玲还在安徽,坚守在传统黄梅戏的舞台上。在许多编排的新戏里担任女主角,并频频在电视画面上亮相,还协助夫君管理着黄梅戏剧院。吴亚玲曾说“我历来遵守的是顺其自然”,可见其平静淡泊的心态。吴亚玲是国家一级演员、安徽省政协常委,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她扮相俊美,气质温存,表演含蓄。尤其在《红楼梦》中饰演林黛玉,更是生动地体现了她的表演风格,深受观众喜爱。吴亚玲认为:黄梅戏需要创新,但是黄梅戏也要回归,黄梅戏区别于其他戏种的一大特色就是它的演唱全部是本嗓演唱,不用假嗓。
第五朵金花:杨俊
目前所在地:湖北目前身份:黄梅戏演员
杨俊较其他“五朵金花”,她和吴亚玲都不被我们熟知,但是在黄梅戏的舞台上,她们则是响当当的人物。她的嗓音细润舒柔,唱起来声情并茂,尤其能抒发出人物的感情。1989年湖北省黄梅戏剧团成立,杨俊从安徽调至该团,担任主要演员,并任业务副团长。目前,仍然在湖北黄梅戏剧团,并是绝对的台柱。
❹ 黄梅戏谁唱的最好
除对黄梅戏演唱艺术有突出成就的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外,中青年演员马兰、韩再芬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了各自的英姿,引起了观众的注视。严凤英、王少航合演的《天仙配》,曾二度摄制成影片,轰动海内外。
黄梅戏起源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源于湖北黄梅地区,因人民的社会交往逐渐向东流传到安徽怀宁为中心的地区,并以此为中心,发展成型,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青阳腔、徽剧等和当地民歌及其他戏曲的音乐精华,逐渐形成了今天自己独特的风格。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着称。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早期黄梅戏的演出剧目,大多为老艺人自编自演的反映底层民间生活的小戏。本世纪50年代,一大批有志于戏曲事业的知识分子加入黄梅戏传统剧目的发掘与再创造的行列,他们的加入,大大丰富了黄梅戏的表现形式,加强了黄梅戏的文学性,发展了唱腔和伴奏,使其原来的民俗性和通俗性得到质的升华,旋律更为优美,影响更为扩大,黄梅戏真正迎来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艺术春天。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张云风等一大批优秀表演人才,《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就是这一时期所产生的代表性作品。随着众多优秀剧目的不断推出,国内外的观众,认识并接受了黄梅戏,使黄戏从乡村草台登上了都市的大雅之堂,最终成为驰名海内外的着名剧种。本剧院的剧目和演员曾获得众多奖项,多次赴香港、澳门、新加坡、德国、台湾、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获得文泛的好评,被外国友人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
骄傲和光荣已成为历史,新世纪已经找开希望之门,如今的安徽黄梅戏又涌现出如马兰、黄新德等为代表的众多新人。面对新世纪,我们寄希望于新一代黄梅戏传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用青春、美丽和智慧,创造新的灿烂……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从清干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产生和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阳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进一步发展,又从一种叫“罗汉桩”的曲艺形式和青阳腔与徽调吸收了演出内容与表现形式,于是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从小戏到本戏还有一种过渡形式,老艺人称之为“串戏”。所谓“串戏”就是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着的一组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其中一些年龄大的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黄梅戏入城后,曾与京剧合班,并在上海受到越剧、扬剧、淮剧和从北方来的评剧(时称“蹦蹦戏”)的影响,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其中有连台本戏《文素臣》、《宏碧缘》、《华丽缘》、《蜜蜂记》等。音乐方面,对传统唱腔进行初步改革,减少了老腔中的虚声衬字,使之明快、流畅,观众易于听懂所唱的内容。取消了帮腔,试用胡琴伴奏。表演方面,吸收融化了京剧和其他兄弟剧种的程式动作,丰富了表现手段。其它如服装、化妆和舞台设置,亦较农村草台时有所发展。
第三阶段,是1949至今。1952年,安庆黄梅戏艺人带着《打猪草》、《蓝桥会》等剧目到上海演出。几十年来造就了一大批演员,除对黄梅戏演唱艺术有突出成就的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外,中青年演员马兰、韩再芬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了各自的英姿,引起了观众的注视。严凤英、王少航合演的《天仙配》,曾二度摄制成影片,轰动海内外。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着名演员。
❺ 女驸马 黄梅戏 谁唱得最好
电影《女驸马》由严凤英主演,唱的最好的是吴琼,演的最好的是马兰,韩再芬出演的也不错。
❻ 你觉得哪位黄梅戏女演员最美美在哪里
我觉得。杨俊老师最美唱的也很好听啊。一部孟姜女从小看到大,重复看了不下百遍,看一次哭一次真的超好看的。现在50多岁了。还是那么美,声音还那么好听。声音还是和演孟姜女那时候的声音一样的。超爱的。就是在酷狗音乐里面找不到她的黄梅戏曲,真的好遗憾。真的好想把她的所有黄梅戏都下载来听,简直百听不厌。
❼ 韩再芬,马兰,吴琼杨俊,你认为他们谁唱的黄梅戏好
四位都是黄梅戏曲界的翘楚,韩再芬应该算是受欢迎程度最高的了,不但唱腔优美,扮相也有绝代佳人的风韵。九十年代她的众多黄梅戏电视剧使她广为人知。马兰也是上个世纪黄梅戏领军人物。吴琼、杨俊唱得也非常好,只是受众面相对小了点。
❽ 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黄梅戏五朵金花,你还记得她们吗
黄梅戏作为我国民间的五大地方戏之一,它发源于湖北省黄梅县,所以被称作黄梅戏,在安徽省得以发扬。
五朵金花之五,杨俊。杨俊嗓音细润舒柔,唱起来声情并茂,她扮相美,戏路子宽。屏幕上的杨俊亲和,举手投足间尽显古典仕女的婉约与唯美。她虽然是五人中最年轻的一个,但这并不妨碍她放出灿烂的光芒!
五朵金花代表着黄梅戏的时代,不管过去多久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个个貌若天仙又具特色的”五朵金花”
❾ 你觉得哪位黄梅戏女演员最美美在哪里
那一定是马兰。
我以前对传统故事的悲欢离合感慨不大的,知道梁祝双双殉情化蝶,知道孟姜女哭倒长城,知道窦娥冤六月飞雪,但是从来不为了它难过,不会被勾起情绪。但是看了梁祝就完全不一样了。只是门外汉,我不敢妄谈她的艺术造诣和别的相比如何,只能说说我自己的感受。
在此之前我听京剧,对黄梅戏的了解仅限于天仙配/女驸马,因为喜欢周涛所以能哼两句,别的什么都不懂,也有过一些“不就是民歌吗”这种错误想法。马兰和黄老师一嗓子出来就把我勾住了。
黄老师的唱腔我觉得是可以用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来形容的,咬字有种很特别的韵味,轻重缓急各不相同,压到句尾就觉得山路十八弯,直唱到心里去了。马兰对我而言就是全方位的震撼了,她的唱腔如果单论的话,可能确实没有吴琼老师出色,但是她这种六边形战士真是让人没办法不喜欢。
我看到她第一反应就是,好有灵气!英台男装白衣一出来,马上就有谢庭兰玉的君子之姿,声音清亮大气,虽然是小小一方舞台,但是就感觉他们两个走在初日照高林的山野中,开阔又晴朗。我是学环境设计的,后来我搞园林常常涉及到计成的一句话:“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
我往后再看到这句话,脑袋里就是马兰的表演了。
她的灵动是不露痕迹的,你在观看过程中不会让你觉得“她演得真好”,而是“祝英台真可爱”,那时候我觉得她就是祝英台。
两个人从初遇,到学馆立规,再到河湾担水,一点点的情绪变化我全都刻在心里。祝英台每一次小心翼翼地掩饰,一个年轻姑娘忍不住淘气的捉弄,女扮男装偶尔露出的羞怯,完全把我攫住了。
她是标致的,我觉得标致这词都不足以形容她的好,尤其男装的时候,不带一点忸怩造作,清俊疏朗,风流倜傥,这大概和她的五官是相挂钩的。
她的五官在我看来是边界感很重的那一种,只需要几笔勾勒就清晰明快,是端庄大气而非柔婉妩媚的类型,我确实也非常吃这种带有传统东方美的长相。再加上她性格里有些少年气,玩心重,因此演扮男装简直不要太合适。
马兰天生丽质,风度翩翩,如空谷幽兰,品位一流,是黄梅戏梅开二度的代表人物。尽管她已经离开舞台多年,但在观众心目中、在艺术圈内,她的声望犹在,她至今是黄梅戏界一座无法替代、难以逾越的高峰。甚至随着岁月流逝,她的作品、她的为人,更加散发出浓郁的清香。
❿ 黄梅戏谁唱的最好
摘要 韩再芬,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着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