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着名的历史故事有哪些神话故事有哪些简短些的
历史故事
一、卧薪尝胆
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高耸入云的高山。在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他们的首领,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他们身强力壮,高大魁梧,意志力坚强,气概非凡。而且还心地善良,勤劳勇敢,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日子。
那时候大地荒凉,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使本部落的人们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抓在手上挥舞,引以为荣。
有一年的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夸父看到这中情景很难过,他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族人听后纷纷劝阻。
有的人说:“你千万别去呀,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有的人说:“太阳那么热,你会被烤死的。”
夸父心意已决,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告别族人,怀着雄心壮志,从东海边上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追去,开始他逐日的征程。太阳在空中飞快地移动,夸父在地上如疾风似的,拼命地追呀追。他穿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河流,大地被他的脚步,震得“轰轰”作响,来回摇摆。
夸父跑累的时候,就微微打个盹,将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形成大土山。饿的时候,他就摘野果充饥,有时候夸父也煮饭。他用三块石头架锅,这三块石头,就成了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几千米高。
夸父追着太阳跑,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他的信心越来越强。越接近太阳,就渴得越厉害,已经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但是,他没有害怕,并且一直鼓励着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
经过九天九夜,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上了它。红彤彤、热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头上,万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夸父无比欢欣地张开双臂,想把太阳抱住可是太阳炽热异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水之水喝干;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泽,大泽里的水足够夸父解渴。
但是,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夸父临死的时候,心里充满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桃林。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的过客遮荫,结出的鲜桃,为勤劳的人们解渴,让人们能够消除疲劳,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❷ 中国古代着名四大女将
很多,可不止四个。以下是史书有记载和考古发现的真实历史人物。商朝的妇好.拓跋魏的杨大眼妻潘氏.南梁的洗夫人.李世民的妹妹平阳公主.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辽朝萧燕燕姐妹俩.明朝的秦良玉.清朝的孔四贞.nbsp;妇好是商朝国王武丁的王妃,是位杰出的女政治家与军事家。nbsp;由于妇好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商王武丁经常令她主持当时非常重要的祭祀与朗读祭文。她也被任命为卜官,成为武丁时期的一位女政治家。nbsp;妇好也是位军事家。她多次带兵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妇好死后,武丁十分悲痛。妇好有独葬的巨大墓穴,而且有拜祭的隆礼。这在商朝时期是非常少见的。nbsp;武都氐族人杨大眼妻潘氏是我们知道的早期协助丈夫领兵的将领。杨大眼仕拓跋魏,历官直阁将军、征虏将军、东荆州将军、武卫将军,屡次出征,与萧梁及荆州少数民族战斗。潘氏武艺高超,善于骑射,自行来到丈夫军中,身着戎装,当厮杀时和丈夫一起与敌军刀剑相交,当游猎时并骑出入丛林。战斗或打猎完毕,回到军营,夫妻同坐幕中,与部下将领、幕客随意交谈,笑声四起,杨大眼有时高兴地指着妻子对众人说:“此潘将军也。”可见夫妻情好之深,当众表现出来,不像后世人忌讳公开表达这种感情。他们生有三个儿子。后来杨大眼出征,潘氏留在洛阳,对丈夫不忠诚,被大眼杀死,与始初的情形迥异(《魏书·杨大眼传》、《北史·杨大眼传》)。nbsp;洗夫人(约512~602),南朝高凉郡(今广东南部)人,家族世代为越族首领,少年时代就才华出众,协助长辈安抚部众,行军打仗。年长与高凉太守冯宝结婚。冯氏来自北方,这时已四世为太守,但治理仍不合当地民情,号令不行,洗夫人婚后与冯宝共理政事,处理刑狱,告诫洗氏宗族守法,有犯罪的严惩不贷,做到令行禁止。当侯景攻打台城,反对梁武帝时,高州刺史李迁仕伪称援助梁朝,召冯宝会师,洗夫人看出诈情,伪言贡献物资,率nbsp;兵袭击李迁仕,与陈霸先(后来的陈武帝)合作取得胜利。冯宝死后,洗夫人理事。陈朝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洗夫人儿子冯仆相助,洗夫人宁肯儿子被害,不从其乱。欧阳纥失败,陈朝因洗夫人功劳,封冯仆为信都侯、平nbsp;越中郎将、石龙太守,洗夫人受封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陈朝灭亡,洗夫人统辖广东诸郡,被尊为“圣母”,寻归顺隋朝,封为宋康郡夫人。王仲宣起兵反隋,围攻广州,洗夫人发兵与战,亲自披甲,乘马,护卫隋朝使者裴矩,抚绥四方,隋文帝以她“甚有大功”,封为谯国夫人。洗夫人又上书揭发番州总管赵讷贪虐害民,隋朝查实,处理了赵讷,洗夫人奉诏书,奔走十几个州,安抚民众(《隋书·谯国夫人传》、《北史·谯国夫人传》)。nbsp;平阳公主是第一个领兵打仗获得成功的妇女。她是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隋时与柴绍结婚。李渊太原起兵时,平阳公主正在长安,柴绍对公主说:你父亲起兵将要打京师,我应当去出力,但我们一起走走不了,怎么办呢?主很有主意地说:你快点放心走吧,我一个女子好说,自有走的办法。柴绍遂出走太原,公主到了户县,变卖家产招募人马,聚众数百人,树起反隋的旗帜,以响应她父亲。又派人联络当地小股反隋武装,占有户县、周至、武功等地,在军中申明纪律,禁止抢掠,老百姓高兴,很快众达7万,威振关中。隋炀帝的京师留守发兵攻打公主,公主屡次击败他们。李渊领兵渡过黄河,柴绍来迎接公主,公主率领精兵万余人,与李世民在渭北会师。在进军长安时,公主与柴绍各置幕府,继续统兵征战,她的部队称为“娘子军”。她曾驻军于山西平定地方的娘子关,这个地区因此而得名,成为后世的军事重镇。平阳公主的业绩受到后人的敬重,文人墨客不乏颂咏之作。明人王世贞《娘子关偶成》:“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关前高义旗。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五十一)希望当时对瓦剌的斗争中也有平阳公主式的女英雄为国nbsp;立功。话说回来,平阳公主每战身着甲胄,或以军鼓指挥战斗,或执剑冲锋在前,大约是积劳的原因,起兵六年后公主亡故。对她的死,李渊极其悲伤,令丧礼加厚,送葬的仪仗队中要有羽葆(华盖)、鼓吹、大路(大辂,大车)、麾幢、虎贲、甲卒、班剑。羽葆是有大功勋的人才可能赐用的,李渊以此酬劳女儿助平天下的功劳,但是太常寺官员提出异议,说鼓吹是军乐,自古以来也没有用在妇人葬礼上的,不能用。李渊坚持原令,并开导说:像公主那样领兵征战,助建国家,古来也没有呀!用鼓吹军乐正合她的身份事绩。葬礼就按李渊的命令进行了(《新
❸ 请问唐朝有多少个皇帝顺序
1.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唐武德元年(高句丽婴阳王二十九年,隋天寿元年,隋皇泰元年,高昌义和五年,618年)至唐武德九年(高句丽荣留王九年,高昌延寿三年,626年)在位;
2.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高祖第二子,唐武德九年(高句丽荣留王九年,高昌延寿三年,626年)至唐贞观二十三年(高句丽宝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在位;
3.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太宗第九子,唐贞观二十三年(高句丽宝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至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在位;
4.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显,高宗第七子,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至唐嗣圣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高宗第八子,唐文明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至唐载初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在位;
6.则天皇后武曌,周天授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至周神龙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在位;
4.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显复辟,唐神龙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至唐景龙四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7.炀皇帝李重茂,中宗第四子,唐唐隆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复辟,唐景云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至唐延和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在位;
8.谯王李重福,中宗第二子,唐中元克复元年(唐景云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9.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唐先天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至唐天宝十五载(蒙赞普钟五年,渤海大兴二十年,燕圣武元年,756年)在位;
10.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玄宗第三子,唐至德元载(蒙赞普钟五年,渤海大兴二十年,燕圣武元年,756年)至唐宝应元年(蒙赞普钟十一年,渤海大兴二十六年,燕显圣二年,762年)在位;
11.岐王李珍,睿宗孙,唐正德元年(唐上元二年,蒙赞普钟十年,渤海大兴二十五年,燕显圣元年,761年)在位;
12.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肃宗长子,唐宝应元年(蒙赞普钟十一年,渤海大兴二十六年,燕显圣二年,762年)至唐大历十四年(蒙长寿十一年,渤海宝历六年,779年)在位;
13.广武王李承宏,高宗曾孙,唐□□元年(唐宝应二年,蒙赞普钟十二年,渤海大兴二十七年,763年)在位。
14.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适,代宗长子,唐大历十四年(蒙长寿十一年,渤海宝历六年,779年)至唐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历十二年,805年)在位;
15.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丘帝李诵,德宗长子,唐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历十二年,805年)在位;
16.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李纯,顺宗长子,唐永贞元年(蒙□□×年,渤海正历十二年,805年)至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义五年,渤海建兴二年,820年)在位;
17.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宪宗第三子,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义五年,渤海建兴二年,820年)至唐长庆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丰元年,渤海建兴七年,824年)在位;
18.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穆宗长子,唐长庆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丰元年,渤海建兴七年,824年)至唐宝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兴九年,826年)在位;
19.绛王李悟,宪宗第六子,唐宝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兴九年,826年)在位;
20.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穆宗第二子,唐宝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兴九年,826年)至唐开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启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在位;
21.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穆宗第五子,唐开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启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至唐会昌六年(蒙天启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在位;
22.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李忱,宪宗第十三子,唐会昌六年(蒙天启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至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启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在位;
23.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宣宗长子,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启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至唐咸通十四年(礼建极十五年,渤海宽明三年,873)在位;
24.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懿宗第五子,唐咸通十四年(礼建极十五年,渤海宽明三年,873)至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宽明十八年,888年)在位;
25.襄王李煴,肃宗五世孙,唐建贞元年(唐光启二年,封民承智×年,渤海宽明十六年,871年)在位;
26.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懿宗第七子,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宽明十八年,888年)至唐光化三年(长和安国二年,渤海庆成八年,900年)在位;
27.德王李裕,昭宗长子,唐光化三年(长和安国二年,渤海庆成八年,900年)在位;
26.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复辟,唐光化四年(长和安国三年,渤海庆成九年,901年)至唐天佑元年(长和安国六年,渤海庆成十二年,904年)在位;
28.哀皇帝李柷,昭宗第九子,唐天佑元年(长和安国六年,渤海庆成十二年,904年)至唐天佑四年(长和安国九年,渤海文德二年,蜀天复七年,晋天复七年,西汉金山天复七年,契丹太祖元年,907年)在位。
武则天前后经历了4个皇帝
杨贵妃是唐玄宗李隆基时期
回答者:墨尔根代青 - 助理 三级 5-13 12:44
武则天(武曌)先是唐太宗- 李世民的的嫔妃,民死后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早就看上她了,所以没有送到感业寺当尼姑反而又当了儿子的嫔妃,至于怎么当上皇后的我想大家都知道就是亲手掐死自己女儿嫁祸给本来皇后,而后自己就当上了.再往后就是高宗病逝后,太子李显继位,即中宗。武则天不满意就以自己的皇太后身份给李显废了改立自己儿子李旦为帝,即睿宗。规定睿宗不许干预朝政,一切由她作主。后来干脆自己称帝,还改了国号为周.
要是这么算起来她应该经理了4个皇帝两个算是自己的"老公",两个算是自己的"儿子".
至于杨贵妃是唐明皇李隆基的妃子
唐高.宗李渊
太宗·李世民
高宗·李治
周·武曌
中宗·李显
睿宗·李旦
玄宗·李隆基
肃宗·李亨
代宗·李豫
德宗·李适 (kuo四声)
顺宗·李诵
宪宗·李纯
穆宗·李恒
敬宗·李湛
文宗·李昂
武宗·李炎
宣宗·李忱(chen二声)
懿宗·李漼 (cui三声)
僖(xi一声)宗.李儇( xuan一声)
昭宗·李晔
哀帝·李拀 chu四声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 618年~690年,705年~907年
庙号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高祖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渊 618年~626年
武德 618年~626年
太宗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 627年~649年
贞观 627年~649年
高宗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李治 650年~683年
永徽 650年~655年
显庆 656年~661年
龙朔 661年~663年
麟德 664年~665年
乾封 666年~668年
总章 668年~670年
咸亨 670年~674年
上元 674年~676年
仪凤 676年~679年
调露 679年~680年
永隆 680年~681年
开耀 681年~682年
永淳 682年~683年
弘道 683年
中宗
(为武后所废)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684年,
(以及705年~710年)
嗣圣 684年
睿宗
(为武后所废)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684年,
(以及710年~712年)
文明 684年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周圣神皇帝 武则天 684年~705年
光宅 684年
垂拱 685年~688年
永昌 689年
载初 690年
中宗
(重新即位)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见684年,)
705年~710年
神龙 705年~707年
景龙 707年~710年
睿宗
(重新即位)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见684年,)
710年~712年
景云 710年~711年
太极 712年
延和 712年
玄宗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712年~756年
先天 712年~713年
开元 713年~741年
天宝 742年~756年
肃宗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李亨 756年~762年
至德 756年~758年
乾元 758年~760年
上元 760年~761年
代宗 睿文孝武皇帝 李豫 762年~779年
宝应 762年~763年
广德 763年~764年
永泰 765年~766年
大历 766年~779年
德宗 神武圣文皇帝 李适 780年~805年
建中 780年~783年
兴元 784年
贞元 785年~805年
顺宗 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李诵 805年
永贞 805年
宪宗 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李纯 806年~820年
元和 806年~820年
穆宗 睿圣文惠孝皇帝 李恒 821年~824年
长庆 821年~824年
敬宗 睿武昭愍孝皇帝 李湛 824年~826年
宝历 824年~826年
文宗 元圣昭献孝皇帝 李昂 826年~840年
宝历 826年
大和 827年~835年
开成 836年~840年
武宗 至道昭肃孝皇帝 李炎 840年~846年
会昌 841年~846年
宣宗 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李忱 846年~859年
大中 847年~859年
懿宗 昭圣恭惠孝皇帝 李漼 859年~873年
大中 859年
咸通 860年~873年
僖宗 惠圣恭定孝皇帝 李儇 873年~888年
咸通 873年~874年
乾符 874年~879年
广明 880年~881年
中和 881年~885年
光启 885年~888年
文德 888年
昭宗 圣穆景文孝皇帝 李晔 888年~904年
龙纪 889年
大顺 890年~891年
景福 892年~893年
乾宁 894年~898年
光化 898年~901年
天复 901年~904年
天佑 904年
昭宣 光烈孝皇帝 李祝 904年~907年
天佑 904年~907年
武则天自立了周这个国号
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峰的唐朝,共有二十一个皇帝,这二十一位皇帝共建有二十座皇陵(武则天与高宗合葬乾陵),因唐代建都于关中地区,所以有唐一代,除了最后两位皇帝,昭宗李晔建和陵于河南洛阳,哀帝李杞建温陵在山东菏泽外,其余都十八座皇陵都在陕西咸阳的二道原坂的漫漫黄土是,这十八座帝陵号称“关中十八陵”。
唐代葬制不象汉代,皇后不单独起陵,与皇帝共葬一个墓穴当中。而帝陵以皇室成员、功臣等人的墓陪葬。唐陵还有一个与汉代皇陵来不同之处在于,唐陵的起陵形式有两种,一种形式是继承秦汉以来封土为陵的形式,在坟丘上覆盖大量的黄土,形成一定规模的人造山,以标明此为某位皇帝的陵园。唐代的皇陵采用这种形式的有:高祖的献陵、德完的祟陵、武宗的端陵。另一种则是沿用魏晋南北朝以来,穿凿山峰,在山的中部开辟墓室,以山为陵的形式。唐陵采用这种方式的有:太宗的昭陵,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中宗的定陵,睿宗的桥陵、玄宗的泰陵、肃宗的建陵、代宗的元陵、顺宗的丰陵、宪宗的景陵、穆宗的光陵、敬宗的庄陵,文宗的章陵、宣宗的贞陵、懿宗的简陵、僖宗的靖陵。
基本情况:
陵名 陵主 陪葬人数
昭陵 太宗以文德长孙皇后附葬 嫔妃、皇子、公主、及功臣一百六十七人
乾陵 武则天与高宗合葬 十七人
定陵 中宗 十五人
桥陵 睿宗以肃明刘皇后,昭成窦皇后附葬 八人(皇子四人,公主三人,功臣一人)
泰陵 玄宗以贞顺武皇后附葬 高力士一人
建陵 肃宗 以郭子仪、李怀让等二人(现已无考)
元陵 代宗 史无记载
祟陵 德宗 四十三人
丰陵 顺宗 庄宪王皇后
景陵 宪宗 两位皇后、一位妃子及一位太子
光陵 穆宗 五十人(有皇后二人)
庄陵 敬宗 皇子一人
章陵 文宗 贵妃一人
端陵 武宗 妃一人
贞陵 宣宗 史书无记
简陵 懿宗 史书无记
靖陵 僖宗 史书无记
和陵 昭宗,李杞建在外 河南洛阳
温陵 哀帝 山东菏泽
唐代的陵寝制度,陵园分上宫和下宫,上宫为献殿,建筑在陵园围墙南门以内,正对山陵,是上陵和举得祭祀仪式的场所;下宫为寝宫,为供奉墓主灵魂起居的地方,位置在距陵2.5公里南偏西处。山陵的墓室,坐南向北,墓道通向墓室正中。地面建筑有内城和外城。内城是帝王的陵墓围墙,也叫神墙,,四角各开一角楼,开四门,南曰朱雀,北曰玄武,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四门各有石狮一对。朱雀门是陵园的正门.有神道直达三公果以外,两边排列高大的石翁仲(就是石人)十对(东文西武),石马五对,米雀—对,飞马一对,华表一对(以上部分组成了俗称的石像生)。在玄武门北有立马六对,号曰“六龙”、象征帝王的的内厩。
唐诸陵在五代时除乾陵以处都被后梁节度使温韬所盗,诸多陪葬墓也多被盗。
杨贵妃
(719~756)
唐代蒲州永乐人(陜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唐高.宗李渊
太宗·李世民
高宗·李治
周·武曌
中宗·李显
睿宗·李旦
玄宗·李隆基
肃宗·李亨
代宗·李豫
德宗·李适 (kuo四声)
顺宗·李诵
宪宗·李纯
穆宗·李恒
敬宗·李湛
文宗·李昂
武宗·李炎
宣宗·李忱(chen二声)
懿宗·李漼 (cui三声)
僖(xi一声)宗.李儇( xuan一声)
昭宗·李晔
哀帝·李拀
❹ 中国着名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1、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着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2、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3、温酒斩华雄
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不可一世,在潘凤等大将接连被华雄斩杀之时,关羽主动请缨前去战华雄,在温酒未冷却的极短时间内斩杀华雄,关羽从此名震诸侯。
4、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着《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5、单刀赴会
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军关羽争夺三郡。
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肃邀羽相贝,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❺ 四川为什么叫四川啊
四川,秦代置蜀郡。汉属益州。汉末三国时为蜀国地。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四川以益梓利夔四路得名。宋初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合称“川峡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梓州路,分峡西路为利州路、夔州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定省会为成都市,除清兵入川时,南充市阆中县为四川临时省会十余年省名至今未变。截至2008年底,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44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19个县、4个自治县;4544个乡镇、239个街道办事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社区居民委员会4822个,村民委员会50182个。
四川的少数民族—狄少英国画作品(5张)
其中居住着彝族、藏族、回族、汉族、羌族等民族。“中国第二大藏区”、“唯一的羌族聚集区”、“最大的彝族聚集地”。全省总面积48.5万多平方公里。四川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历来有“天下山水在于蜀”之说,并有“峨眉天下秀,九寨天下奇,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之誉。
四川省有贡嘎山(蜀山之王)、雅拉雪山、凌云山、格聂神山、琳琅山、螺髻山、雪山梁子、天台山、青城山、千佛山、四姑娘山(蜀山皇后)、蒙顶山、峨眉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金城山、夏衍山、西岭雪山、窦圌山、华蓥山等着名山峰,有横断山系的雀儿山、沙鲁里山、牟尼茫起山、大雪山、邛崃山、岷山,以及大凉山、小凉山、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龙泉山等大小山脉。
四川,在先秦时期四川地区曾建立了多个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有两个:一个是川西地区以古蜀部落为中心建立的蜀国,一个是川东地区(今川东地区和重庆地区)以古巴部落为中心建立的巴国,所以四川古称“巴蜀”,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大省,2009年末常住人口8860万人。周边同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甘肃省接壤。 峨眉山四川是全国的农产品供应大省,是国家最大的粮、油、猪生产基地之一,猪肉产量全国第一。四川农业发达,号称“天府之国”,是我国小麦、水稻、油菜籽、黄红麻、甘蔗、桑蚕、水果的重要产区。川西高原、山地分别为本处重要牧区和林区。盛产林特产竹子、白蜡及中药材川贝、麋香、虫草等,银耳、生漆、毛竹等产品享誉全国。
四川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本省为我国内地综合性工业基地。成都电器、量具刃上、攀枝花钢铁、川中油气田、达州能源化工,自贡盐化工、内江制糖、宜宾、泸州、绵竹等地的酿酒工业等都很有名,白酒业在中国举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号称川酒天下、“川酒云烟”之说。其中冶金、采矿、化工、机械、宇航、电子工业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包括东方电机、东方汽轮、东方锅炉等),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中航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长虹集团、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希望集团,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宏达(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闻名国内外。 四川风光—谭翃晶国画作品[1] 四川风光—谭翃晶国画作品
气候
特点
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着,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
由于受地理纬度和地貌的影响,气候的地带性和垂直方向变化十分明显,东部和西部的差异很大,高原山地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并存。根据水、热和光照条件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大气候区:
一、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即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该区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温16~18℃,日温≥10℃的持续期240~280天,积温达到4000~6000℃,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冬暖夏热,无霜期230~340天。盆地云量多,晴天少,全年日照时间较短,仅为1000~1400小时,比同纬度的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少600~800小时。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1000~1200毫米。
二、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该区全年气温较高,年均温12~20℃,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降水量较少,全年有7个月为旱季,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日照多为2000~2600小时。其河谷地区受焚风影响形成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山地形成显着的立体气候。
三、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该区海拔高差大,气候立体变化明显,从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现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总体上以寒温带气候为主,河谷干暖,山地冷湿,冬寒夏凉,水热不足,年均温4~12℃,年降水量500~900毫米。天气晴朗,日照充足,年日照1600~2600小时。
日照
东部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在地域上由西向东递增:盆西900~1200小时,盆中1200~1400小时,盆东1400 ~1600小时。在时间上,春夏多于秋冬,盛夏最多。全年太阳总辐射量3100~4200兆焦尔/平方米,其时空分布与日照类似。 西部高原全年日照数为2000~2500小时,地区差异不大,仅龙门山区相对少,为1600~2000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量多为5000~6800兆焦尔/平方米,属全国光能丰富区之列。 西南山地全年日照时数1200~2700小时,较东部盆地多一倍。空间上,由东北向西南部递增;时间上,干季多于雨季。全年太阳总辐射量4000~6200兆焦尔/平方米,除小凉山东侧外,光能资源大于东部盆地。
降水量
东部盆地大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但在地域上,盆周多于盆底,盆西缘山地是全省降雨最多之地,为1300~1800毫米;次为盆东北和东南缘山地,为1200~1400毫米;盆中丘陵区降雨最少,为800~1000毫米。在季节上,冬季(12月~2月)降水最少,占全年总雨量的3~5%,夏季(5月~10月)降水最多,占全年总雨量的80%,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川西高原降雨少,年降水量大部为600~700毫米,金沙江河谷<400毫米。干雨季分明,6月~9月为雨季,降雨占全年总雨量的70~90%;11月~4月为干季,各月降水量小于10毫米。
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区差异大,干湿季节分明。大部年降水800~1200毫米。木里以北与川西北高原接壤,年降水小于800毫米;安宁河东侧与东部盆地相当,年降水1000毫米左右。雨季(6月~9月)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90%。
文化
区域文化
四川主要有四个文化区组成
巴文化区:
巴中、南充、达州、广安、乐山沐川、内江资中、广元东部以及宜宾、泸州(注意:完整的巴文化区还包括重庆以及湖北省恩施州与宜昌、陕西汉中与安康)
蜀文化区:
成都、绵阳、德阳、遂宁、雅安、眉山、资阳、乐山、广元西部、自贡和内江(战国时代之前,巴国和蜀国是当时中国西南最重要的两个国家)
攀西文化区:
攀枝花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首府西昌,所以常常统称为攀西)
川西高原: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四川西部的高原区域)
划分依据:
巴文化区
西周时、巴、蜀、苴、氐先民在嘉陵江、白龙江合台地上,建立奴隶制式国家“昔阝”春秋为古巴国故地。
巴中近年越来越多的巴人遗迹被发现证明了该地是巴文化区,巴中的“巴”更是证明了与巴的密不可分。
南充阆中曾经短暂的做过巴国的首都,后来因为与广元地区的蜀国诸侯国"苴''相接,出于安全考虑巴国很快把首都迁移出去。
广元一直是巴国和蜀国的争夺地,虽然蜀国在广元地区建立了侯国“苴”,但"苴”国的构成主要是巴民族,故为巴文化区。
巴中近年来修建的巴人广场,便是依靠浓郁的本地巴文化得来。达州市宣汉罗家坝的巴国遗迹,证明了达州是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广安被南充和重庆相包围,自然是巴文化区。
根据商朝《辞源》巴蜀的界线为现在广元、资中、沐川为一线,因此资中与沐川为巴文化区,并且还记载巴国区域分布在现嘉陵江流域,岷江下游,沱江下游,长江上游,因此宜宾、泸州为巴文化区。
蜀文化区
成都,三国时期蜀国(221-263年)的都城。
雅安和乐山一带的青衣羌国是蜀文明的一支,后来被蜀国合并。
自贡一带是蜀国的盐产地,盐使自贡、内江一带成为蜀国的“私家重地”和沃野。德阳"三星堆”是蜀国的重要文明区域。
内江盛产甘蔗,故简称“甜城”,这便是蜀文化中的“糖”文化发祥地;同时也是书画、文化之乡,享誉世界的国画大师张大千,新闻巨子范长江等也是内江人。
攀西文化区
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是彝族文化区,攀枝花虽现在汉族人口占多数,但该地区一直是彝族文化的重要区域。
川西高原文化区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丰富的藏文化为主和部分羌文化为主。
民族文化
●概况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的14个少数民族按在省内人口的多少依次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四川少数民族人口415万人。已建立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3个自治州。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四川民族地区幅员辽阔,面积30.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0.14%。凉山彝族自治州有彝族人口181万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藏族人口122万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羌族人口30万人,是全国惟一的羌族聚居区。此外,省内有18个市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2006年底,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达80多万人,这里有6个享受民族地区待遇的县(区)和92个民族乡。
彝族是四川境内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凉山与安宁河流域。彝族是一个古老且具有独特文化的民族,男女老少幼都喜欢披一件羊皮毡,俗称“擦耳瓦”。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历法。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
●民族语言
14个世居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外都使用本民族语言。藏族人口中95%使用藏语和嘉戎语,其中有40%左右的人兼通汉语。彝族人口中95%使用彝语,其中约60%的人兼通汉语。羌族人口中70%使用羌语,其中70%兼通汉语。四川各民族的语言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字则以藏文、彝文的历史最悠久。现在藏族使用传统的藏文;彝族使用经国务院批准的在传统彝文基础上改进后形成的规范彝文;羌族没有传统文字,现试行50年代创制80年代完善的拼音文字;苗族试行50年代创制的拼音文字。
规范标准研制方面,1988-1989年四川省民委、民语委组织西南民族学院等单位研制了《信息交换用彝文编码字符集》、《信息交换用彝文15×16点阵字模集及数据集》两个标准,1995年又研制了《信息交换用彝文24×24点阵字模集及数据集》标准,国家技术监督局先后批准颁布实施了这3个标准。四川省彝语协和中央民族翻译局于1989年制订完成了《信息交换用彝文编码字符集》,现已基本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讨论和投票,即将成为国际标准。同时,还编写出版了《藏汉大词典》、《汉彝词典》、《彝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地方艺术
川剧形式活泼,曲调多样,浅显易懂,语言诙谐,表演程式多样化,一些特技如变脸、旋舞、喷火等,有强烈艺术效果。四川扬琴、四川清音等为主要曲艺形式。相书由一人在幔后表演, 能模拟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谐剧寓壮于谐,能及时反映生活现实。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编辑本段
教育
一类本科院校(5所)
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二类本科院校(27所)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华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医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大学、四川文理学院、四川理工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四川民族学院、四川警察学院、泸州医学院、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西昌学院、宜宾学院、攀枝花学院、成都东软学院
独立学院(13所)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公办专科院校(37所)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管理职业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民办专科院校(11所)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四川天一学院、四川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四川警安职业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军校(1所)
武警警官学院
编辑本段
巴蜀名人
古代名人
落下闳,(前156年—前87年),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中国西汉民间天文学家。
嫘祖,黄帝轩辕氏之妻,发明养蚕
苌弘(前575~前492),四川资中人,孔子之师,死后血液化碧
纪信,字成,巴郡阆中(今四川省西充县地秦属阆中)人。
武则天(624~705),利州(今四川广元)人,祖籍并州(今山西),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
杨贵妃(719~756),即杨玉环,蜀州(今四川崇州)人,祖籍蒲州(今山西),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刘光第(1859~1898年),四川自贡人,“戊戌六君子”之一,清末维新派着名爱国诗人
文化名人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西晋史学家。
卓文君:西汉临邛(今成都邛崃)人,汉代才女
司马相如:字长卿,南充人,西汉文学家,大辞赋家
扬雄:字子云,成都郫县人,西汉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
王褒:字子渊,资阳人,西汉文学家,辞赋家
袁天罡:成都人,唐代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
陈子昂:字伯玉,射洪人,唐初文学家
李白:字太白,江油人
薛涛:字洪度,幼年流寓成都直至去世,唐朝才女,诗人
花蕊夫人:成都青城人,五代十国诗人,才女
黄筌:字要叔,成都人,五代西蜀画家
欧阳修:生于绵阳,祖籍江西庐陵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眉山人。
张问陶:号船山,船山区人(今蓬溪县金桥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乾嘉诗坛泰斗、着名书画家
李调元:号雨村,(1734~1803),德阳罗江人,中国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
郭沫若:现代着名作家,乐山沙湾人
张大千:国画大师,内江人
赵完璧:国画大师,(1904-1994),四川南充市大通镇人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2005),成都人,中国作协原主席
艾芜:成都新繁(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着名作家
沙汀:原名杨朝熙,安县人(1904-1992),作家
流沙河:成都青白江人,当代着名诗人
刘心武:成都人,中国当代着名作家、红学家
魏明伦:内江人,当代着名戏剧家、辞赋作家
军事名人
刘湘(1888~1938),四川大邑县人,民国军阀,号称四川王。
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陈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1901年生,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
❻ 美女西施究竟姓什么
西施原名施夷光
,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❼ 古往今来第一花,勾践范蠡为自家。玉艳照水鱼沉底,艳色攻吴越西华。请对
老子《道德经》的第三章便这样叙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是虚无的,但它的作用却似乎无穷无尽。它是那样的幽深莫测,像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依归。它消磨了锋角,排解了纠纷,柔和了光芒,浑同于尘俗。它无形无迹,像是很不确定的存在。不知道在其之上还能有什么更本源的存在,只觉得它在于天帝之前。
无论古今中外,达到成功高峰之心人皆有之。一人成功,必有其道。而古人对成功之道也是众说纷纭。其中,老子谈到成功之道时说,在恍恍惚惚,惚惚恍恍中,走向成功。更要在觅道中,悟道而后行道。老子也在《道德经》的第一章中讲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取道于寻常可取之
❽ 南充离成都有好远
南充从高速走是240公里左右.其它你看下面.
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04-11/26/content_3289596.htm
南充是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从公元前202年汉朝设安汉县伊始,南充已建城2202年,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长江最大支流嘉陵江的中游。自春秋战国以来,皆为都、州、府、路、道署的治所。南充人陈寿,以其所着的《三国志》,使故土成为三国文化的发祥地。开国元勋朱德元帅、罗瑞卿大将,民主革命家张澜,亦出生、成长于此。新中国成立后,南充曾是川北行署(省级行政区)所在地,现是川东北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经济、文化中心,四川八大中心城市之一,享有"川北心脏"之称。
气候状况:南充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约17.5℃,春季花明,夏日风清,秋熟香溢,冬至温润,空气湿度大,云雾多,阴天多。
所辖区域:南充,辖5县3区1市,481个乡镇。
面积人口:幅员面积12494平方公里,人口730万(居全省第二位),南充市区城市人口62万。南充又名果城、果州,全国山水园林城市,自然风景极。,川内四大美女城市之一。
科教文化:南充市已成为川东北的科教中心,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0多万人。在他们中间,有中国工程院士,有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市有西南石油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等院校。
南充南充开发较早,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夏代为“有果氏”之国,殷商属巴国,周为巴子国属地。战国时期,约公元330年,巴子国国都迁阆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灭巴,十一年置阆中县,隶巴郡(今重庆市)。秦代郡县建置依旧。
西汉初,析阆中县置安汉(今南充)、充国县。新莽时更安汉县为安新县。
东汉兴平元年境内置巴郡,辖安汉(郡治)、阆中、西充国(充国更名)、南充国县(析充国县置)。建安 六年改巴郡为巴西郡,郡治迁阆中,隶属未变。三国蜀汉、西晋、成汉时,郡县依旧。东晋时,阆中为北巴 西郡郡治,辖西充国(郡治)、南充国、安汉、羔羊县(今仪陇境)。
南朝宋时,巴西郡为僚人所聚,郡县迁今绵阳市境内侨置,辖阆中(郡治)、安汉、西国(西充国改)、南国(南充国改)、羔羊县。南朝齐时,郡县建置依旧。 南充安汉阁 朱德故居 唐代,隶山南西道,境内置3州,辖阆州(阆中郡)阆中(阆内改,州郡治)、思恭(今阆中境)等19县。
五代时,州县设置未变。后唐于阆州置保宁军,于果州置永宁军。
北宋,境内置3州,辖隶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县。
南宋,境内置1府,辖隶潼川府路的顺庆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县及隶利州路的阆州阆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国、新政、西水县和蓬州蓬池(州治)、仪陇、营山、伏虞、良山、相如县等2州15县。
明代隶四川布政使司,境内置2府,辖顺庆府南充、西充县和蓬州、营山、仪陇县,保宁府阆中(府治)、南部等1州6县。
清代隶四川省,境内置川北道,辖保宁府阆中(道府治)、南部县,顺庆府南充(府治)、西充、营山、仪陇和蓬州(县级州)等2府1州6县。
中华民国初,隶四川省,境内置嘉陵道,辖南充(道治)、阆中、南部、西充、营山、仪陇、蓬安(蓬州改)等7县。民国24年,境内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南充(区治)、蓬安、营山、仪陇、西充、南部等6县。阆中隶第十四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隶川北行署区,境内辖南充市(区治,区直辖)、南充、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等1市6县;属南充专区(治今岳池县九龙镇)。1952年撤川北行署区,隶四川省,南充专区治迁南充,辖县未变,南充市改属南充专区。1953年撤剑阁专区,划阆中县隶属。1968年南充专区更名南充地区。1991年1月阆中撤县建市。1993年7月撤南充地区、南充市及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地级),辖顺庆(市治)、高坪、嘉陵3区及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5县,阆中市由省直辖,南充市代管。
南充,古老嘉陵江畔的明珠,闻名遐尔的丝绸之乡,久负盛名的水果之州。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介于北纬30°35′—31°51′,东经105°27′—106 °58′之间。南北跨度165公里,东西跨度143公里。东邻小平故里广安地区,南连西南最大工业城市重庆,西通巴蜀大都市成都,北接川北门户广元.
南充市辖顺庆、高坪、嘉陵三个区和西充、南部、蓬安、营山、仪陇五个县以及阆中市,共400个乡镇、5746个村,48029个社。幅员面积1.24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04.22万人,人口密度564人/平方公里。有耕地522.85万亩,人均0.75亩。南充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按经济类型分,境内重点资源有土地、动植物、水、天然气、石油和盐卤等。石油和盐卤资源具有大规模开发条件,有望成为大型化工基地;占社会劳动力88%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潜力巨大。
南充有着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和革命传统,孕育了一代代革命英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罗瑞卿是南充人民的光荣和骄傲。(完)
--------------------------------------------------------------------------------------------------
http://www..com/s?ie=gb2312&bs=%B3%C9%B6%BC%BE%E0%C0%EB%C4%CF%B3%E4%B6%E0%D4%B6&sr=&z=&wd=%C4%CF%B3%E4&ct=0&cl=3&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