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牧歌和渔歌是一种什么形式的歌曲
牧歌,特指以放牧为背景的—类山歌体裁,包括牛歌、放牛歌、慢赶牛等歌种。
渔歌,是指沿海和内陆江河湖泊地区以渔业为背景的渔民们,在并非集体协作的、较为松散的渔业生产活动及停泊港湾休息娱乐时唱的一类“水上”抒情歌曲。根据不同的地区,渔歌又有“船歌”、“摇船歌”、“湖歌子”、“水上山歌”等不同称谓。
‘贰’ 贺绿汀 的歌曲有哪些
主要音乐作品有《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之歌》、《嘉陵江上》、《牧童短笛》等,管弦乐《森吉德玛》、《晚会》等。先后为电影《船家女》、《都市风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和话剧《复活》、《武则天》等二十多部影剧配乐,创作了《摇船歌》、《背纤歌》、《春天里》、《怨别离》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抗战期间,他参加了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各地宣传抗日,并创作了不朽歌曲《游击队歌》,以及《全面抗战》、《弟兄们拉起手来》、《上战场》、《保家乡》等鼓舞人们斗志的抗战歌曲。1943年,贺绿汀到达延安,在鲁艺教书。《前进,人民的解放军》、《新中国的青年》、《新民主进行曲》等,是他解放战争期间创作的歌曲,风靡一时。
‘叁’ 摇摇船是谁在摇船
”我“摇船到外婆桥。
《摇摇船》写的是“我”摇船到外婆桥,外婆给“我”糖、果、饼儿和糕,体现了外婆对“我”的疼爱。
《摇摇船》是一首儿歌。宝宝最益智的:儿歌歌曲故事。摇摇船的作者是:罗玉德。儿歌的吟唱中,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可以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
幼儿唱儿歌,则是情感的外泄过程,并能从中体验模仿成人的劳作和生活,验证自己的经验和记忆演变。
‘肆’ 越女词五首其三拼音版
《越女词》是李白在越地所写。谢灵运有《东阳溪中问答》诗,应是此五首诗之所本。谢诗:“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
2.基本解读
此诗写越中采莲少女活泼可爱的神情动态。
“棹”、“人”二词入神之笔。“棹”指摇船的动作。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船之轻松欢快;“人”是“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
3.鉴赏要点
此诗风格清新自然,体现了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风。
耶溪采莲女(1),见客棹歌回(2)。
笑入荷花去, 佯羞不出来(3)。
[题解]
越女词共有五首,今选其三。这是李白在吴越一带所写的一组诗歌。前两首写吴女,后三首写的是越女。总之,诗歌描写了吴越女子美丽的容颜和活泼的姿态,加上花红水绿景色的衬托,给读者以清新活泼的感觉,正如《瓯北诗话》中所说的“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情趣自见。从题材和语言风格来看,作者受南朝民歌的影响颇深。这首小诗主要写了采莲女的娇憨可掬之态,耐人寻味。
[注释]
(1)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县。(2)棹(zho)歌:棹,船浆,这里作动词用。棹歌,即划船时所唱的歌。(3)佯羞:假装害羞。
[大意]
采莲女划着小木船,正在耶溪采着莲。忽然看见客人来,划着船儿唱着歌,赶紧掉头回。拨开荷叶进花丛,笑吟吟地躲到荷花里。为什么进去不出来?原来是假装害羞不与客人再见面。
[品味]
首句点明了人物及身份,扣住了诗题。接着描画了人物的活动及娇情憨态。次句的“见客”是因,“回”是果。采莲女一边划着船,一边唱着歌,是那么豪爽自然,活泼可爱,写出了江南水乡的情趣。嗣后一个“笑”字,更增添了几分生动与妩媚,令客人不胜神往。然而,就在这瞬间采莲女却躲到了荷花丛中,不再与客人照面,营造了一种令人无奈的氛围,这或许也是一种缺憾之美吧。其原因是什么呢?表面看来是有点害羞,实质上是假装的含羞。如果真有羞意,还能“棹歌”“笑入”吗?再说“客人”是如何知道“不出来”的呢?若非心存再见之念,若非在岸边伫立良久,又岂能知道出来还是不出来呢?这又不禁令人神驰遐想,也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从侧面烘托了景物之宜人与人物之娇态。
《粤教版选修:李白诗四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哭晃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教案》关键词:粤教版教案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http://www.edo.com/wenba/list.asp?id=19529
‘伍’ 高占非的《摇船歌》 歌词
歌名:《摇船歌》
演唱:高占非
作词:贺绿汀
作曲:贺绿汀
歌词:
莫把船儿翻了
莫把船儿翻了
努力向前摇
努力向前摇
嘿呀呵 嘿呀呵
嘿呀呵 嘿呀呵
风儿大 波儿高
小小船儿浪中漂
嘿呀呵 嘿呀呵
先把方向确定了
确定了
只要努力向前摇
向前摇
嘿呀嘿呀嘿呀呵
不怕摇不到
不怕摇不到
莫把船儿翻了
莫把船儿翻了
努力向前摇
努力向前摇
嘿呀呵 嘿呀呵
嘿呀呵 嘿呀呵
划船人 划到老
渡过几多大好佬
嘿呀呵 嘿呀呵
还是一身破棉袄
破棉袄
将来总会有一朝
有一朝
嘿呀嘿呀嘿呀呵
处处浪头高
处处浪头高
‘陆’ 抗日救亡歌曲简介
创作背景
1936年,当日本法西斯把侵略战火烧到中国时,正在攻读音乐系的孙慎投笔从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战地服务队。抗日救亡的生死战争,激起了他的创作热情。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孙慎在上海写出了这首歌曲。
作者根据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斗争生活和群众歌咏活动的体验和需要,在上海创作此曲。曾由业余合唱团首次演唱,同年4月刊载于《生活知识》第一卷第12期"国防音乐特辑"。
1935年,日本侵略军进逼华北,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救国。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得到各地学生和爱国人士的响应,形成了全国人民爱国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在抗日救亡运动中,音乐工作者创作的大量群众歌曲,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诗人周钢鸣和作曲家孙慎于1936年初创作的《救亡进行时》,表达了全国人民不分工农兵学商,奋起救亡,打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心。富有号召力的歌声鼓舞了游行示威的群众。1936年4月,这首歌在《生活知识》的《国防音乐特辑》发表后,迅速流行全国,成为抗日救亡运动中具有代表性的歌曲之一。
歌曲鉴赏
《救亡进行曲》是具有代表性的抗日救亡歌曲之一,极大地鼓舞了游行示威群众的斗争,并迅速传遍祖国各地。歌曲表现了当时中国人民不分工农学兵商,团结一致,奋起求存救亡的爱国热情和要求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
这是一首富有战斗性的进行曲。附点节奏和表现肯定语气的节奏贯穿全曲,赋予它极大的推动力和坚韧不拔的性格。第一乐节由坚定的附点节奏和四度跳进构成,歌曲以它为基础,发展成三部性结构。节奏刚劲有力,仿佛一个坚忍不拔、无坚不摧的战士。在当时,《救亡进行曲》的旋律极大地鼓舞了亿万国人的抗战斗志。
‘柒’ 急求~~~~~!!!!!!皇帝太监酒家女
歌曲是根据真实历史资料改编。
说的是明朝第10代皇帝,明武宗 朱厚照的风流糗事。他的年号是:正德,也就是歌曲中的正德皇帝,酒家女名叫“凤儿”,也是确有其人。歌曲中的张太监,名字叫张永,诛杀大宦官刘瑾,并多次领兵平叛和镇边,功勋卓着。唯一不同的就是那个太监,实际是臣子,名叫江彬。正德皇帝死后,江彬被张永上奏太后以谋反罪名逮捕下狱。
正德皇帝,即位时间:1505年。在位年数:17年。大事件:平反三次叛乱、自封为大将军。
公元1514年正月,乾清宫因玩灯而失火,武宗正去豹房,回顾火光冲天,竟然戏笑着说好一棚大焰火。他不满足于在宫中玩乐,于是他置国政于不顾,带着江彬等人到处寻花问柳。他经常在夜间闯入百姓家逼令女子作陪,遇到中意的,还要带回宫去,使得百姓怨声载道。永平知府毛思义,贴出安民告示,说今后凡是没有官府文书,谁敢妄称皇上驾到,借故扰害百姓的,一律严惩不贷。这竟触怒了武宗,下令将毛思义逮捕下狱。一次武宗来到一个小店,看上了老板的妹妹凤儿,于是就纳凤儿为妃,并封凤儿的哥哥做官。谁知凤儿福薄,在返京途中就死了,武宗非常悲痛。但不久之后,他又看上了一个乐工刘氏,于是又纳刘氏为妃,而且对刘氏宠爱至极,后宫都将刘氏称为刘娘娘。
‘捌’ 描写美女赏荷花的诗句有哪些
1、《采莲曲》
唐代: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2、《采莲曲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龄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译文:
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3、《采莲曲二首.其二》
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4、《子夜吴歌·夏歌》
唐代: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译文: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苛花。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
5、《采莲曲》
唐代: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译文:
夏日的若耶溪傍,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隔着荷花共人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风吹起,衣袂空中举,荷香体香共飘荡。那岸上谁家游冶郎在游荡?三三五五躺在垂杨的柳阴里。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玖’ 贺绿汀介绍
贺绿汀是我国着名的作曲家、音乐家。在近80年的音乐生涯中,他把自己的音乐活动与人民的革命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创作了很多不朽的音乐作品,在我国产生重大影响。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 200多首歌曲,6首钢琴曲,7首管弦乐曲,25部电影音乐及140余篇论文、译作等,还出版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等 。他的歌曲《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战争期间流传至海内外,至今仍是音乐会和歌咏活动中的传唱不衰的曲目 。他的器乐作品以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晚会》最为着名。他的创作,构思严谨周密,结构完整紧凑,手法简洁洗练,感情真挚自然,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歌曲创作,其亲切上口的旋律与鲜明的时代感使他成为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位优秀的人民音乐家。
贺渌汀,原名贺安卿,又名贺抱真 、贺揩等。1903年出生于湖南邵阳东乡。1923年春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科学习音乐 、绘画 。并与同好组织国乐研究会、国乐团,开始了早期的音乐活动。1927年参加了广州起义 。后随起义部队到海丰,在澎湃领导的东江特委会宣传部工作,创作了《暴动歌》。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黄自学习理论作曲。1934年,以《 牧童短笛》、《摇篮曲》获俄罗斯作曲家兼钢琴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格钢琴曲”比赛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从此为乐坛瞩目 。同年应明星影片公司之聘,进入电影界 。此后,他一面在音专继续学习,一面以电影音乐工作为中心,为左翼进步影片《船家女》、《乡愁》、《都市风光》、《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以及话剧《复活》、《武则天》等配乐,创作了《摇船歌》、 《春天里》、《秋 水伊人》、《怨离别》等电影、话剧插曲,以及《心头恨》、《谁说我们年纪小》、《清流》等歌曲。这一时期的电影歌曲创作显示了贺绿汀在旋律创作上的天赋以及他良好的学院派作曲基础。如电影《马路天使》主题歌《天涯歌女》,采用了江苏民歌的因素,听起来委婉清丽,既有淡淡的忧愁,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少女的纯情。《春天里》的旋律非常简洁,节奏明快,情趣盎然,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失业青年的乐观精神。《秋水伊人》的旋律则优美典雅,具有浓烈的都市气息和抒情性,是当时风靡上海的“流行歌曲”。这些作品反映出贺绿汀在作曲方面的突出才华。
1937年“八一三”前后,贺绿汀赴内地宣传抗日。1938年入武汉中国电影制片厂,后随厂迁重庆。在重庆育才学校任教员期间他创作了《全面抗战》、《弟兄们拉起手来》,《游击队歌》、《干一场》等,特别是作为演剧一队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的《游击队歌》,在敌后根据地和大后方得到广泛流传。从武汉到重庆以后的两年间,他的创作又取得新的进展,并趋于多样化。除为影片《中华儿女》、《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等配乐外,还创作了气势磅礴的合唱《胜利进行曲》(之二),格调清新、富于泥土气息的无伴奏合唱《垦春泥》,戏剧性的朗诵调《嘉陵江上》,民谣风的抒情曲《阿侬曲》以及笛子独奏曲《幽思》,管弦乐《晚会》等。这一时期的歌曲创作在题材上更加贴近时代的脚步,反映了作者当时的革命热情与强烈的使命感,也使他成为左翼文化阵营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如着名的《嘉陵江上》,曲作者运用了西洋歌剧宣叙调与咏叹调的写法,并结合中国语言的特点,寄托了对失去的家乡---东北三省的怀念,表达了坚决打回老家去的抗日决心。
1941年皖南事变后,贺绿汀前往华东抗日根据地,先后在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部、新四军鲁艺文工团工作。1943年夏抵延安后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随后又负责筹建中央管弦乐团及华北文工团等。在新四军和初到延安的近三年中,他把音乐活动的重点放在培训音乐干部方面。到联政宣传队后,他的创作以解放区军民的生活和斗争、新型的官兵关系为主要内容,追求音乐的通俗性和对歌舞剧形式的探索,以及用专业手法对传统民歌进行改编,构成了他在这个阶段的创作特色。《前进,人民的解放军》、《露营歌》等战士歌曲,以及管弦乐《森吉德玛》都曾受到战士和群众的欢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贺绿汀一直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并且先后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分会主席等。为办好音乐院校、培养新型的专业人才,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与社会活动之余,他仍坚持音乐创作。从1949年起,他参加了歌剧《长征》的创作,并作有大合唱《十三陵水库》、无伴奏合唱《我们心上开了一朵玫瑰花》、独唱《牧歌》、民歌编曲《绣出山河一片春》、电影歌曲《不渡黄河誓不休》,群众歌曲《英雄的五月》等。1999年4月27日二十时十五分,着名音乐家贺绿汀在上海逝世,享年九十六岁。他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作品将永远传唱在中华大地。
‘拾’ 聂耳,冼星海,贺绿汀,马可还有哪些音乐作品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
冼星海:《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
贺绿汀:《牧童短笛》《游击队之歌》
马可: 《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
冼星海音乐作品:
黄河协奏曲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愤》
《保卫黄河》
黄河大合唱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水谣》
《河边对口曲》
《黄河怨》
《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
《酸枣刺》
《只怕不抵抗》
《夜半歌声》
《二月里来》
《上山虎》
《热血歌》
《到敌人后方去》
《在太行山上》
《救国军歌》
《游击军》
《军民进行曲》
《生产运动大合唱》
《九·一八大合唱》
《风》和《朔拿大》这两首是他在巴黎时创作的
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交响乐)、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交响诗《阿曼该尔达》是1940年在苏联创作的
似乎就是这么多了
另外他还为当时一些电影配乐。有《复活》、《雷雨》、《大日出》。
贺绿汀音乐作品:
贺绿汀(1903-1999) 湖南邵阳人。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卢沟桥抗战爆发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队第1队,后在重庆育才学校任教。皖南事变后,参加新四军,在军部和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从事音乐创作和教学工作。1943年赴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1945年后在华北大学任教。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文工团团长。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全国文联第四届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主要音乐作品有《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之歌》、《嘉陵江上》、《牧童短笛》等,管弦乐《森吉德玛》、《晚会》等。着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
贺绿汀,1903年出生于湖南邵阳一户贫困农家。二十岁时,他走进长沙 (新闻) 岳云艺术专修学校,攻读绘画与音乐,两年后留校任音乐教员。1931年,贺绿汀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三年后在俄国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中,以《牧童短笛》和《摇篮曲》获得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这年,他进入电影界,先后为电影《船家女》、《都市风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和话剧《复活》、《武则天》等二十多部影剧配乐,创作了《摇船歌》、《背纤歌》、《春天里》、《怨别离》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抗战期间,他参加了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各地宣传抗日,并创作了不朽歌曲《游击队歌》,以及《全面抗战》、《弟兄们拉起手来》、《上战场》、《保家乡》等鼓舞人们斗志的抗战歌曲。1943年,贺绿汀到达延安,在鲁艺教书。《前进,人民的解放军》、《新中国的青年》、《新民主进行曲》等,是他解放战争期间创作的歌曲,风靡一时。
解放后,贺绿汀先生将主要精力放在音乐教学上。他一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 (新闻) 院长的职务,并创办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和附小,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音乐人才。这期间,他还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并且写下《我对戏曲音乐改革的意见》、《论音乐的创作》、《民族音乐问题》等文章,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可的音乐作品:
歌曲作品
《南泥湾》 《我们是民主青年》 《咱们工人有力量》 《马梁山大合唱》
秧歌剧作品
《夫妻识字》 《周子山》 《白毛女》 《小二黑结婚》
管弦乐作品
《陕北组曲》 《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