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美女大全 > 张松茂四大美女瓷器

张松茂四大美女瓷器

发布时间:2022-05-15 05:41:54

‘壹’ 张松茂的瓷瓶作品是手绘图案还是印制图案

您的问题,这样的瓷器品种,张松茂的瓷瓶作品,真品是手绘图案;真品不是印制图案;一定要注意区分!

‘贰’ 张松茂的国色天香瓷版画有收藏价值吗

您的问题,这样的瓷器品种,张松茂的国色天香瓷版画,真品有收藏价值的;真品喜欢就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

‘叁’ 怎么鉴赏陶瓷

1.造型别致制作精巧
进行简单分析,可以看出,此制品的上下两端都好似喇叭一样,上端略微比下端要大些,中间鼓出且上面有等距离排列的四根齿状的棱角,中间鼓出的地方下面有条凹槽,底部随着四根棱角的地方有淡淡不明显的三角形突起。这样的造型对于瓷器的制作是一种挑战,像一般的瓷器,常见常见的都是类似与家中装饰的花瓶一样,造型上很单一,而北宋官窑瓷器就造型精致,气度不凡,给人眼前一亮,别致新颖的感觉。
2.釉色美丽烧制精湛
北宋徽宗朝的官窑汝窑制作的天青无纹椭圆水仙壶,釉色是淡淡的情色,像一面镜子一样,晶莹光亮,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光泽闪亮。此青色釉彩是天青釉,又被成为雨过天青,是一种幽淡隽永的高温兰色釉。给人的感觉虽朴素但却高雅清新,给人以脱俗之感。此天青釉因为其价格昂贵,所以只有官窑会使用,一般民窑不会以此作为原材料。和一般的瓷器相比,其烧制水平也高超,瓷器表面光滑,没有半点瑕疵,光亮照人,内部也没有小的气泡。
我们现在还能见到这样美丽的釉色精湛的烤制技术吗?即使在景德镇也很难再见到这样的珍物了。
3.釉层厚度极为薄
从断面可以看到,北宋官窑瓷器的釉层的厚度很薄,这在一般的瓷器上是很难遇见的,并且想要模仿也是难。并且断处呈现的是流畅的线状,这也是其独有的特点(赝品呈现的是不连续的齿状)。
现今有些人为了赚取不义之财,制作假的文物变卖,如果这样完全可以根据瓷器釉色的厚度和断处的裂缝来判断它是不是北宋官窑的真品。
4.底部的支钉痕迹
北宋官窑的制作采用烧钉制作,器底留有细小的支钉痕;支钉烧大多为3个、5个或6个。
并且从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出,支钉痕小,形如芝麻,呈白色。因此可以认为凡传世的北宋汝窑瓷器物的器底都有支钉痕迹,无一例。
历史传承,在对北宋官窑瓷的了解研究中,同时对北宋宫廷生活有了一些推测和估计,可以联想到当时宫中歌舞升平奢华的生活。也透过瓷器看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智慧,相信有些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生活的人们也无法想到,无法达到的。
现代陶瓷艺术史学是一种具有现代形态的新兴学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陶瓷研究,它涉及现代陶瓷艺术这一新艺术门类研究的原则、观念和方法,并且它将现代陶瓷艺术研究纳入到艺术史研究的范畴。
现代陶瓷艺术品收藏比较有名的是广州的瑞哲轩艺术馆,瑞哲轩艺术馆主要以现代名人名家和有升值潜力的中青年作品为主,其中包括何叔水、张松茂、刘伟、赵美云、俞军、江见鸣、徐小明。杨青等的作品。

‘肆’ 景德镇陶瓷的陶瓷名人

赵概
赵慨(公元304-?) 字叔朋,河北滏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人。晋代陶工,景德镇瓷器师祖。早年在福建、浙江、江西为官,因不趋炎附势,疾恶如仇,得罪上司和僚属,遭奸臣所害,降职贬官,来到新平镇隐居。在浙江为官时了解和掌握了越窑制瓷技艺,对新平镇陶瓷的胎釉配制、成形和焙烧等工艺作一系列重大改革,以提高当地制瓷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对推动新平镇烧造制品由陶器阶段进人瓷器阶段起重要作用,受到后人尊敬爱戴,称为“制瓷师主”。据《浮梁县志》载,“道通神秘,法济生灵……镇民多陶,悉资神佑。” 明洪熙年间,少监张善始祀佑陶之神,在镇内御瓷厂建起了一座“师主庙”,后又称“佑陶灵祠”,尊赵慨为“师主”、“佑陶之神”。明人詹珊作《师主庙记》。
何稠
隋代着名建筑家、工艺家。何稠为研制琉璃瓦,曾专程前来景德镇进行试烧。经过反复试验,终于使烧成温度大为提高,成功的造出了琉璃瓦。随着烧成温度的提高,使景德镇陶瓷生产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陶玉
景德镇钟秀里人,唐代制瓷名匠。唐时,陶玉在镇郊设窑造瓷,所造瓷器“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唐武德中(公元618~626),陶玉将所产瓷器载入关中,进贡于朝,被称为假玉器。陶氏所办的窑厂,被称为“陶窑”。
霍仲初
景德镇东山人,唐代制瓷名匠。唐时,霍仲初自办一窑,所造瓷器“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缜如玉”。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朝廷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瓷进御”,使新平瓷器一举名天下。霍氏所办的窑厂,被称为“霍窑”。
周丹泉
字时到,苏州人,明隆庆、万历间的制瓷名匠。周氏善仿古器,所制定鼎、文王鼎等器,足以乱真;所制陶印、文式、辟邪、龟象、瓦钮、连环,其成色概如白定。周氏所办的窑厂,被称为“周窑”。
崔国
明隆庆、万历间的制瓷名匠。他所制的瓷器,多仿宣德、成化之路,制作精细。崔氏所办的窑厂,被称为“崔公窑”。
昊十九
又名昊为,景德镇人。生于明嘉靖前期,卒于明万历后期,明代制瓷名家。昊聪明过人,工诗善画,所制瓷器,精美绝伦。他制作的流露盏,明如朱砂,色如晚霞;制作的卵幕杯,薄如蝉翼,晶莹透亮;制作的瓷壶,造型优美,风格典雅。明万历间,御史樊玉衡曾赠给昊十九一首诗,诗云“宣窑薄甚永窑厚,天下驰名昊十九;更有山诗清动人,匡庐山下重回首。”
这首诗好度赞扬了昊十九超人的制瓷才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仍藏有昊十九所制的凸雕九龙方盂,口有铭文,文曰:“钧尔陶兮文尔质,龙函润珠旭东壁,万历昊为制。”
童宾
字定新,景德镇里村人,生于公元1567年,逝于公元1599年,明代烧瓷技师。童从小投师学艺,从事烧瓷行当。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太监潘相奉皇命抵景德镇督造大龙缸,烧造许久,终不成功。潘相急煞,加倍逼迫和残害瓷工。童宾为抗议朝廷,一日纵身跳入烈火熊熊的窑内,以骨作薪。翌日开窑一看,龙缸竟出奇地烧成功了。瓷工们为纪念这为秉性刚直的英雄,称颂他为“风火仙师”,并在御窑厂的左侧建了一座“风火仙庙”。

字栗园,安徽省县人,清初绘瓷名家。吴氏善绘山水,同时善仿越窑的秘色器。他所办的窑厂,被称为“吴窑”,与当年官窑中的唐窑、朗窑、年窑齐名。
藏应选
清朝廷派驻景德镇的督陶官。清康熙十九年(1650年),朝廷派遣藏应选等人驻景德镇御窑厂督造御器。在他督陶的7年中,御窑厂所造瓷器各色俱全,其中尤以鲜红、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为最佳。藏氏督造时,其窑称为“藏窑”。
朗廷极
字柴,清康熙间的江西巡抚兼景德镇督陶官(自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兼职督陶7年)。朗氏督陶时,其窑称为“朗窑”。清人刘廷称朗窑乃“柴中丞公开府江西时所造也,仿古暗合,与真无二。”又称朗窑所造的描金五爪双龙酒杯、脱胎碗等器“诚可谓巧夺天工矣”。
当年朗窑所创的一种红釉瓷器,极为名贵,被称为“朗窑红”。此外,朗窑还创烧出一种颇为珍贵的素三彩。
唐莹
字俊公,别号俊公氏、隽公、叔子、蜗寄、蜗寄老人、陶成君士人、陶人、陶使者等。关东沈阳人,生于1682年,卒于1756年,清代朝廷派驻景德镇的督陶官。雍正六年(1728年),奉命驻景德镇协理陶务,至干隆八年(公元1743年)十一月,结束陶务离镇。他在景德镇协理陶务的15年中,为发展陶瓷生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据记载,雍正六年秋季,唐英一到景德镇,便来到瓷工当中,与工人们吃住在一起。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基本上掌握了制瓷的要领。在此基础上,于雍正八年(1730年)绘制《陶成图》。雍正十三年(1735年),着成《陶成纪事》。干隆八年(公元1743年),撰成《陶冶图说》,并制陶20幅,对景德镇的制瓷工艺进行了科学总结。唐英的这些着作,对指导、促进景德镇的瓷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镇督陶期间,唐英还亲自动手制作陶瓷,传世作品甚多,他的力作“白地墨彩篆书寿字笔筒”、“行书笔筒”、“冬青釉隶书瓷板”、“粉彩三果盘”等,现分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处。为纪念这位曾为发展景德镇瓷业生产作出过杰出贡献的督陶官,1987年有关部门在市郊盘龙山兴建了一座庄严、古朴的“唐英纪念室”,室内陈列了唐英的画像、塑像及着作。
年希尧
清雍正间的淮安板罐督理兼景德镇御窑厂窑务。在他兼管窑务的10年中,其窑称为“年窑”。当年,“年窑”所造瓷器“极其精细”,“琢器多卵色,圆器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堆暗花,玲珑诸巧详,仿古创新”。这段时间,发明了不少新的色釉,其中尤以胭脂釉瓷为最佳,其胎骨极薄,在器外胭脂釉色的映照下,器内的白釉也隐隐透出粉红色,极是好看。清人查俭堂在《年窑墨注歌》中称道:“国朝陶器美无匹,迩来年窑称第一。”
朱琰
字桐川,别号笠宁,海盐人。干隆三十一年(1766年)中进士,曾任江西巡抚幕僚。朱氏在江西任职时,对制瓷历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写出了我国第一部陶瓷史――《陶说》。全书分说今、说古、说器上、说器中、说器下六卷。该书对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朱琰除着有《陶说》外,还着有《金华诗录》、《明人诗钞》、《词林合壁》等等。
寂园叟
清代人。着有《陶雅》一书,该书对陶瓷的起源,古代瓷器的胎质、釉色、装饰以及陶瓷销售情况均作了记述,特别是对清康熙、雍正、干隆三朝官窑所产器物的记述更为详细。这部书对研究中国制瓷历史,特别是研究清代制瓷状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陈国治
安徽省祁门县人,清道光、咸丰间的雕瓷名匠。陈氏善在瓷板、文具等半成品上雕以龙、马,并在画面上施以各种色釉,烧成后极是好看。《说瓷》一书云,清道光至光绪期间,“雕瓷之巧者,有陈国治、王炳荣诸人,作品精细中饶有画意。” 王炳荣
清同治、光绪间的雕瓷名匠,尤善雕山水、人物之类。
王廷佑
字少维,安徽省泾县人,清同治、光绪间的绘瓷名家。王氏善浅绛彩绘,作品多以人物、动物为题材。
金品卿
安徽省黟先人,清光绪时的绘瓷名家,金氏善浅绛彩绘,作品多以人物为题材,其代表作有《渔樵闲话》等。
李裕元
清代末期的雕瓷名匠。李氏擅长雕反瓷。所谓反瓷,就是雕好后不上釉便直接入窑焙烧的一种瓷器。李裕元所作的反瓷虽不上釉,但施以彩。古籍称:“若反瓷而胭脂水彩者,成为罕见之宝”。《说瓷》一书云,当年所产的这种反瓷“多属李裕元所作”。
李之衡
清末民初的诗人,饰瓷名家。李氏对陶瓷颜色釉装饰很有研究,当年他配制出的祭红釉为全镇祭红釉瓷器中的佼佼者。
鄢儒珍
清末民初的制瓷名匠,其制作的瓷器胎质纯白,纹饰精美。
程门
字雪笠,安徽省县人,清末民初绘瓷名师,以绘山水、花卉见长。邓之诚在《宙薰琐记》中称赞程门所绘作品“极勒渲染之妙,得者珍之”。
黎勉亭
江西省新建县人,清末民初刻瓷名匠。他善用钢针、钢刀、钢锥在瓷面刻以各种画面,称刻瓷,此种工艺为黎勉亭所创。当年袁世凯为了实现其个人的政治野心,千方百计讨好英国上层人士,于民国四年(1915年)将黎勉亭特地请进北京为英王乔治刻像,黎氏花去足足半年时间才将瓷像刻成,该像刻得形神逼真,受到好评。
胡颜
明国时期的绘瓷名家。胡氏能画善填,所仿干隆古月轩画面,足以乱真。
游长子
福建省人,民国时期的雕塑名匠。善作大型瓷雕和捏像,所作1丈多长的太白醉酒卧像,神形兼备,曾在陶瓷界轰动一时。
徐仲南
名,号竹里老人,江西南昌人。生于1872年,卒于1953年,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的绘瓷名家。徐仲南从十几岁起就在老家南昌学画,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青年时专攻人物,中年时专攻山水,晚年时专攻松竹。他画的人物,神形兼备;画的山水,层次丰富,意境高深;画的松竹,苍劲挺拔,清新秀丽。
邓碧珊
字壁寰,号铁扇子,江西余干县人。生于1874年,卒于1930年。民国时期绘瓷名家。邓自幼生长在鄱阳湖畔,常常钓鱼、打鱼,对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了如指掌。他知晓急水中的鱼藻粗壮,静水中的鱼藻细小,小河水港才有浮萍;知晓鲤鱼的鳞片从头到尾约有三十六片,鳜鱼的鳍平年一般只有12根,闰年才有13根;知晓鲤鱼常年栖于粗藻,金鱼常戏于狮草……。由于他十分熟悉鱼藻、了解鱼藻,所以他画的鱼藻特别真实、生动、活泼。因为他的鱼藻画得好,故在景德镇享有“鱼王”美称。
何许人
字德达,又名处,乳名花子,安徽南陵人。生于1882年,卒于1942年。民国时期的绘瓷名家。何氏善微书,能在径寸印泥盒上书写《出师表》、《赤壁赋》。其雪景也画得极好,所画“寒江独钓”,寂寥空阔,意境颇深;所画“梁园飞雪”,雪拥丹阁,雍容华贵。
汪晓堂
又名汪隶、汪隶华,号龙山樵子,江西省婺源叶村人。生于1885年,卒于1924年。清末民初的绘瓷名家。汪氏擅长人物,所画仕女,姿态轻盈,衣褶如行云流水,设色精细淡雅。
吴霭生
名麟,广东南海人。生于1886年,卒于1926年。民国时期的制瓷名匠。少时在香港经商,1909年来景德镇创办合兴瓷庄,1912年任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社长。吴氏在景德镇的17年中,所制的白釉瓷器、花釉瓷器颇负盛名。其作的白釉瓷器,釉层肥厚、柔润,当年景德镇的汪晓堂、潘陶宇、王琦等绘瓷名家所用之瓷胎,多为吴霭生所制。
王琦
字碧珍,别号陶迷道人。生于1886年,卒于1933年。民国时期的绘瓷名家。王琦最擅长绘画人物。在技法上,他大胆运用粉彩颜料绘画人物脸部,使作品呈现出清新柔和的美感。他的这种画法,在那时可算是一大突破,一大创新。他为人正直,敢于反映现实,作品具有强烈的世代感,如“唤起抗日”、“禁止鸦片”等作品,在当时曾产生过较大的社会影响。由于王琦的技艺精湛,画风新颖,故倍受人们的崇敬和爱戴。1910年,浮梁县知事陈安曾题匾额一块赠与王琦,匾额书“神乎技矣”四字。
潘陶宇
字鼎均,又名古欢,号詹湖外史,江西波阳人。生于1887年,卒于1926年。民国时期的绘瓷名家。1911年后,出任江西省甲种工业窑业学校图画老师,其时的画瓷名家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均出自其门下。潘氏在执教之余,常绘瓷器。出自他手下的作品,无论是人物还是山水、花卉,均甚精细,笔法清新秀丽。1923年,军阀曹曾出重金聘潘为其彩绘陶瓷文具。
王大凡
号希平局士,又号黟县樵子,生于1888年,卒于1961年。安徽黟县人。少年至景德镇学绘古彩人物,后专攻粉彩。其粉彩人物仕女受汪晓堂的影响较大,他的人物画规矩严谨,风格古雅,在景德镇影响巨大。
田鹤仙
原名田青,别号荒园老梅,浙江绍兴人。生于1894年,卒于1932年。民国时期的绘瓷名家。田鹤仙作画运笔活泼潇洒,线条苍劲挺拔,用色淡雅脱俗,构图新颖别致。所画山水,别具一格;所画梅花,独具风韵。
程意亭
字甫,号山山民,江西乐平县人。生于1897年,卒于1948年,近代着名陶瓷画家。程意亭自幼喜爱绘画,青年时入江西陶业学校学国画。毕业后先到九江绘画陶瓷,后来景德镇从事陶瓷美术工作,潜心攻习花鸟。他所画构图独特,运笔传神,既注意写实,又善于夸张,画面清新俏丽,活泼洒脱。
汪大沧
号一栗,别号桃源老农,安徽省黟县人,生于1901年,卒于1952年,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的绘瓷名家。王氏擅长以秃笔绘画粉彩山水,用笔简练沉着。四十年代,汪氏的作品在景德镇享有盛誉。
毕伯涛
别名达、黄山樵子,祖籍安徽县,生于1885年,卒于1961年。早年师从鄱阳画家张云山,后至景德镇专攻粉彩,擅长翎毛花卉,以用笔工细、设色雅静着称。
王步
字仁元,号竹溪,晚年常署“陶青老人”,江西丰城人。生于1898年,卒于1968年。他精于青花花鸟,对青花料色及技艺作了长期探索与研究,在青花艺术史上独树一帜,有“青花大王”之誉。
刘雨岑
原名玉成,又名雨城,别号湖渔、巧翁、竹人,安徽太平人。生于1904年,卒于1969年。擅长粉彩花鸟,并创“水点桃花”技法。他的作品笔墨纤细,格调清理雅致,具有文人画的风貌。
曾龙升
字龙升,景德镇瓷塑名家,江西丰城人。生于1900年,卒于1964年。他所作的寿星、观音罗汉神态和蔼,有亲切感,衣纹流畅、飘逸。他创作的《钟馗试剑》,吸取木雕块面技法,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地。 王锡良
原籍安徽省黟县,1922年生于景德镇,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秦锡麟
原籍江西省南昌市,1942年5月生于江西余干县,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张松茂
原籍江西省鄱阳县,1934年1月生于景德镇,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李进
原籍江西省南昌市,1940年9月生于江西省丰城市,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戴荣华
1940年生于江西省波阳县,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张育贤
1938年4月生于江西省余干县,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王隆夫
原籍江西省浮梁县,1931年12月生于景德镇,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王恩怀
原籍江西省丰城市,1935年12月生于景德镇,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刘远长
江西省吉安市人,生于1939年7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熊钢如
1941年2月生于江西省丰城市,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唐自强
湖南省长沙市人,生于1940年1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徐庆庚
江西省乐平市人,生于1941年8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胡献雅
江西省南昌人,生于1902年,卒于1995年。生前系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施于人
浙江省余姚县人,生于1928年,卒于1995年。生前系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周国桢
湖南省安仁县人,生于1931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李林洪
江西省丰城人,生于1942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姚永康
浙江省宁波市人,生于1942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李菊生
江西省波阳县人,生于1944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钟莲生
江西省萍乡县人,生于1944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郭文连
江西省吉安县人,生于1942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朱乐耕
江西省波阳县人,生于1952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何炳钦
江西省婺源县人,生于1955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任瑞华
江西省南昌市人,生于1941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陆军
上海市人,生于1948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宁钢
江西省余江县人,生于1961年,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张学文
江西省赣州市人,生于1943年,现为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教授。
邓利
贵州省遵义市人,景德镇青年陶瓷艺术家,景德镇陶瓷艺术圈后起之秀。
程曲流
江西省南昌市人,生于1944年,现为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教授。
罗迈生
江西省都昌县人,生于1933年,卒于1973年。生前系工人出身的陶瓷技术革新能手。
出现在

‘伍’ 张松茂连年有余瓷器瓶有价值吗

您的问题,这样的瓷器品种,张松茂连年有余瓷器瓶,真品有价值的;真品完整的市场上一般喊价在20000元左右;真品喜欢就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

‘陆’ 青花瓷文化价值

青花瓷文化,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将绘画、书法巧妙地融为一体。古代绘瓷艺人经过巧妙构思,亦将其表现在瓷器上,并使其升华为具有装饰美的形象。万历、天启年间的灵芝托“寿”,灵芝托“喜”的画面,甚至不用衬托物直接书写在瓷上的书法“寿”字,看来亦饱满、流利,给人艺术享受。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清代唐、雍、、乾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成就更加显着。
青花瓷文化价值主要从两点来体现最为明显:

一.青花瓷的美学价值
火中凤凰,俨然是寓意深刻、最富民族特色的中国国画。它把国画与精美的瓷器相结合,其艺术价值显然大为提高。在富于变化而又优美的景德镇艺术瓷器造型上,在洁白的瓷胎表面,绘制精心设计的高雅国画,青红对比绚丽多姿,罩上玉质感很釉色美等四美于一器,再经过难于驾驭的火的艺术的洗礼。简直成了火中凤凰!这种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在元代创制伊始,极为难得,只能作为帝王等贵族收藏欣尝,或作为国宝“赐赠”友邦。

风景如画的江南风光的艺术再现。景德镇座落在黄山余脉的群山环抱之中,地处黄山、庐山、九华山、波阳湖、长江、新安江之间,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具有典型的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在这优美的大自然环境的长期熏陶下,历代艺术大师师法大自然,创作出千姿百态的画面。这对提高青花釉里红画面的艺术价值起到了天然玉成的作用。

人文荟萃,大师辈出。江西素有人杰地灵之称。它地处吴头楚尾,拥有楚文化和吴越文化的传统优势,又地处大江南北文化交流之要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赣文化。唐、宋八大文学家,江西占了王安石、欧阳修、曾巩三家。临川才子之乡,千百年来保持发扬了传统优势。南昌八大山人朱耷的书画,奇特瑰美,对景德镇陶瓷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景德镇邻接徽州、江浙,这些都是文化、美术的发达地区。景德镇自宋、元开始贡瓷器于朝廷,明、清两代朝廷派督陶官设御窑烧制帝王用瓷与国家用瓷,延聘四方画师极尽绘画之美。在这些先进文化的世代熏陶下,景德镇美术大师代代相传。近代,则有珠山八友。他们的绘画与瓷画作品都是传世珍品。新中国建立以来,创办了景德镇陶瓷学院,设置陶瓷美术专业,改变千百年师徒传授技艺的传统,用现代科学方法培育了大批陶瓷美术人才。他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新作品。新中国建立以来,景德镇美术大师星汉灿烂。毕渊明、王锡良、张松茂、周国桢、秦锡麟等等,各有特色。拥有如此众多的世代相传的陶瓷美术大师,绘制出精美绝伦的青花釉里红艺术瓷就是很自然的了。

青花艺术瓷是素雅与艳丽的和谐统一。它犹如牡丹,叶青花红,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它的色调比重具有广泛的可变性,或浓汝淡抹,或写实写意,都意境深远,巧夺天工。青花釉里红艺术瓷对瓷器的造型有广泛的适应性。艺术瓷的造型多为瓶类,其造型变化无穷,一般有大小、高低、宽瘦之分。同一器形,其上下的直线与曲线交替运用。其中以小口矮领丰肩下收,挺拔小底的梅瓶,饰以青花釉里红画面,更是相得益彰,耐人寻味。它的俊俏秀丽宛如俊美的少女,能超越时空界限,历经千百年一直为中外人士所喜爱。现代,箭筒以及各种夸张变化的造型,甚至残缺美的造型,饰以青花釉里红画面无不妙趣横生。
二.超越时空的魅力

自元代创造青花釉里红艺术瓷以来,历经明、清以至现代,在这657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艺人辛勤探索,从起步阶段的釉色不够纯正,造型、图案的比较单一,发展到釉色纯正,造型、图案日趋丰富多彩。正由于这个艺术瓷品种的不断发展完善,使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被中外人士所鉴尝。

元代釉里红器的特点是:纹饰比较简单,纹饰题材较少;铜在高温下容易挥发,无淡彩,只有一个比较浓的色阶,并且纹饰线条常见晕散;铜彩料在烧成过程中十分敏感,窑室气氛稍有变异,便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元代釉里红器呈纯正红色的很少。

元代青花瓷器,以1979年江西省发现4件成组的青花瓷器为代表。其中2件俑,1件塔式四灵盖罐,1件楼阁式谷仓。后2件器物书写至元戊寅年款。盖罐堆塑青龙、白虎为耳,腹部堆贴朱雀、玄武,腹下近底处饰变形莲瓣一周。线条勾青花,突起部分施釉里红,颈及肩部有“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刘大使宅凌氏用”款。谷仓形似牌楼,二芦烧成。楼上、楼下均塑人物。突出部位施釉里红,仓后青花墓志铭一篇。这应是谷仓式墓碑。根据墓志铭得知,墓主人凌氏生于前至元30年,死于后至元4年,因此这4件青花釉里红器都为公元1388年所制。

明代的青花。《遵生八笺》说:“宣德年造红鱼靶杯,以西红宝石为末,图画鱼形,自骨内烧出,凸起宝光,鲜红夺目,若紫黑色者,火候失手,似稍次矣。”这种宣德釉里红三鱼高足杯,上海博物馆有收藏。

康熙雍正时期的制作,在明代的水平上有提高。康熙时期基本上能掌握发色的效果,其铜红呈色作用一般比较稳定,和宣德时的成功作品一样呈淡红色。雍正时期的更有呈鲜红的色调,而且成品率很高。国内外有康熙十年、十一年、十二年“中和堂”款的青花器,往往以青花绘亭台、树干,以绘花朵,两种色调都比较淡。康熙青花器有青花龙和龙相结合的双龙图案,也有青花、釉里红相配合的花卉。图案,更有一种以青花、釉里红和豆青釉色相结合的所谓釉下三彩,则是把釉下彩绘的制瓷工艺推进了一步。

雍正时期的更趋精进。唐英在《陶成纪事碑》中记述雍正时期重要的制瓷,
民国时期,历经长期战乱,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景德镇瓷业严重衰退,各种艺术瓷也呈严重滑坡的趋势。

新中国建立以来,景德镇瓷业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瓷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多,国内人民生活的改善与提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艺术瓷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青花瓷进入了新的繁荣时期。它的艺术精品可以为国家收藏,外商或高收入者购买鉴尝,一般艺术品可以美化广大人民的生活。

制造工艺上的新飞跃。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用传统柴窑烧制青花瓷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更何况景德镇只保留了几座柴窑,富有经验的烧窑老师傅也越来越少,新形势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景德镇陶瓷学院赵达峰教授等人组成科研课题组,在轻工业部的批准立项下,研究用现代测试手段调配的颜色釉配方,用煤气窑代替柴窑烧制青花瓷。经过数年的反复试验,取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终于取得了成功。其质量完全达到柴窑烧制的标准,并且把凭经验烧制改为凭现代科学技术的仪表监控,使产品质量稳定,正品率高。这样,就为小批量生产这一名贵艺术瓷提供了现代工艺设备。

‘柒’ 景德镇做瓷器的大师级人有几位,分别是谁

李进,艺名李峻,男,1940年9月生,江西石城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长期在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研究,师从"珠山八友"王大凡先生苦研技艺,锲而不舍。他擅长陶瓷装饰人物,兼攻花鸟、动物。作品不浮于"形"似,着重刻画物象内涵情感,意境和手法艺高一筹,并多次获国家级一等奖。

工艺美术大师李进作品——鳜鱼瓷板

‘捌’ 张松茂和徐亚凤的作富贵满堂具有收藏价值吗

看好了!
首先,这不是两位大师亲自创作的,这是根据两位大师之前创作的作品为原型,由现在的工人用贴花工艺,重新加工出来的工艺瓷器,基本上不具备任何收藏价值,放在家里摆着玩就好了,要是指望这东西转钱,趁早的该干嘛干嘛去吧。

‘玖’ 张松茂和徐亚凤大师共同创作的《牡丹莲花瓶》价格多少

央广购物3980元

‘拾’ 清代制瓷名家排名

作为爱壶人,你可知道晚清时期的紫砂八大家都是谁吗?他们分别是:

邵大亨、俞国良、邵景南、邵友廷、何心舟、邵大赦(邵赦大)、申 锡、黄玉麟。

俞国良

俞国良(1874-1939)原籍无锡,是晚于黄玉麟的名手。

生于1874年,制壶技艺精湛。曾受聘为苏州金石家、书画家吴大澄(着名书画家吴湖帆的祖父,历任广东巡抚、湖南巡抚)制壶,后为两广总督端方制壶,名重一时。1915年为葛德和陶器公司、利永陶器公司制壶,所制“四方传炉”为中国选送参加1932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的紫砂产品之一,获优秀奖。

俞国良老家在无锡锡山,故常用印章“锡山俞氏”“锡山俞传”。晚年定居宜兴蜀山,与当地邵氏寡妇成婚,传艺于邵氏后人邵陆大、邵宝琴,1939年病逝,安葬于老家锡山。邵宝琴即倪顺生之母。

民国 俞国良制线圆壶

俞国良 云方抽角壶

民国 俞国良制段泥扁墩壶

民国 俞国良一百果壶

俞国良 矮八方壶

民国 俞国良制企陶铭刻春夜宴桃李园图象铺首衔环巧色四方瓶

民国 俞国良制石生铭紫泥传炉壶

民国 俞国良·柿花套组

俞国良制、少亭刻 段泥鼓钉牛钮壶

清末民初 俞国良制东溪铭段泥汉君壶

民国 俞国良制南林刻石鼓文洋桶壶

邵大亨

邵大亨(1796-1850),活跃于嘉庆道光年间,宜兴上袁村人,是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制壶大家,其制壶以气韵见长,所作多简洁庄重,气度不凡。

清代高熙在《茗壶说赠邵大亨君》称:“其掇壶,颈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晌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嘴注把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长注尤古峭。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口内厚而狭,以防其出。气眼外小而内巨,如喇叭形,均无窒塞不通之弊。且贮佳茗,经年嗅味不变。此皆前人所未逮者”。

顾景舟大师也认为“大亨壶各式传器堪称集砂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大亨壶在清代已被珍若拱璧,历来深受藏家珍爱,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誉。

邵大亨制鱼化龙壶

阅读全文

与张松茂四大美女瓷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动漫美女独自走在夜路 浏览:1544
动漫美女被骗10万 浏览:1293
高铁上的小女孩图片大全 浏览:2069
美女丝袜中出电影有哪些 浏览:1074
古代四大美女ppt 浏览:1906
韩国美女车载dj音乐完整版 浏览:1841
巨臀美女手机在线看 浏览:801
小美女跳舞干净利落 浏览:2199
继承医馆美女小说 浏览:1550
最美军训女生爬草坪的图片 浏览:1770
裸体女人和男人日B图片 浏览:2123
美女是黄视频下载 浏览:1718
大漠苍狼偷看美女换衣服是第几集 浏览:1616
男生温头像柔图片 浏览:1102
让图片可爱起来的小图案 浏览:1250
什么叫姿身大美女 浏览:3702
看日韩美女生活片 浏览:1903
女人使用健慰器图片 浏览:2074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听温柔大方美美哒 浏览:1124
哪里能请到美女演员 浏览: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