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四大名妓…四大才女…分别是那些…
一、四大美女
1、西施
西施,本名施夷光 ,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 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天生丽质、秀媚出众,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四大美女
网络——四大名妓
网络——四大才子
‘贰’ 古代四大美女各是什么朝代的,有什么故事
1、王昭君:西汉。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娶汉人为妻。元帝遂将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并改元为竟宁。单于非常高兴,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王昭君抵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yān zhī)。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
2、貂蝉:东汉末年。在民间传说中她原名任红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认为吕布部将秦宜禄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蝉。她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3、西施:春秋时期。西施浣纱是记录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一个叫西施的浣纱美女在河边浣纱时,鱼儿看见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4、杨玉环:唐朝。在杨玉环晋为贵妃之后,岭南贡上一只白鹦鹉,能模仿人语,玄宗和杨贵妃十分喜欢,称它为“雪花女”,宫中左右则称它为“雪花娘”。
‘叁’ 古代四大美女是哪四个呀,四大名妓又是哪四个啊啊啊,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 。
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四大名妓 柳如是、苏小小、李师师、陈圆圆
柳如是,本姓杨,初名云,一名影怜,又名爱。后改姓柳,名隐雯,字如是。后又改名为隐,号河东君,是明末清初秦淮河畔如云佳丽中的一朵奇葩。她天生丽质,书画双绝、美艳绝伦,无数风流才子以一睹红颜为幸,然而她气格孤傲,心怀天下,多情重义,非一般青楼女子可比。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
苏小小家先世曾为东晋官,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
李师师是开封人,本姓王,父母双亡,被一李姓歌妓收养,改姓李,人称李师师。长大后不但亭亭玉立,艳若桃李,且歌喉婉转,在诸教坊中独领风骚。崇宁、大观间,正值豆蔻年华的李师师已名噪当时的都城开封。她不仅是一名美丽、善良、多情,而且是一名民族意识强烈,深明大义的奇女子,她美艳绝伦,才华出众,善词曲,工歌唱,在京师汴梁高张艳帜,名动京华,连天子之尊的宋徽宗赵佶也忍不住一亲芳泽,着名词人周邦彦躲在床底谱就新词《少年游》,描绘师师与徽宗的一段风流韵事,成为后世词坛佳话;她又一身正气,敢爱敢恨,有“红妆季布”之称,梁山首领宋江潜入她家,为她写下了壮词《念奴娇·天南地北》,至今为人传颂李师师是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妓,她慷慨有快名,号为“飞将军”。
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陈圆圆本为昆山歌妓,曾寓居过秦淮,由于她色艺超群,更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将她列入了“秦淮八艳”之中,并说她是“前朝金陵倡家女”。她艳压江南的“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的昆腔名角。她的声悠悠荡漾着醉人的魔力,所者无不叹道“余音绕梁,三百不绝;她的美是那样的恬静、秀淡,浑身上下,抖落着与青春的气息;她的才时刻都反衬出男人们的冒昧无知,理性与智慧畜于她无懈可击的判断与反映能力。
‘肆’ 古代四大美女按历史先后如何排名
古代有四大美女,我们一般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她们出场的先后顺序,应该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最后是杨贵妃。不过在历史上,并没有貂蝉这个人,她是在演义中出现的人物。西施这个人有两说,一是西施真的很漂亮确有其人,可并未被勾践送给吴王;二是勾践送给吴王的美人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有一段传奇的故事,于是就被人们说成了西施。
王昭君年轻的时候被送入后宫,而皇帝在选妃的时候,从画上看她一般,索性没选她。于是在和亲的时候,王昭君就被送出去了。据说皇帝看到样貌之后,还曾十分后悔。杨贵妃则是唐朝寿王李瑁的妻子,后来被唐玄宗看上,地位从儿媳变成了媳妇。
‘伍’ 古代四大美女都是那四个分别在那个朝代都叫什么有什么事迹流传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
1、西施,名夷光,春秋末期农历六月廿四日(阳历7月19日)出生于越国诸暨苎萝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首,又称西子,天生丽质。当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
2、王昭君于公元前52 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
3、貂蝉,山西忻州人。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分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
4、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蒲州永乐人(今山西永济),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华阴。
事迹:
1、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
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2、昭君出塞
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
3、贵妃醉酒
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4、西施浣纱
又被叫为“浣纱女”,是春秋时期越国的一位卖柴姑娘,因为长得非常漂亮,每次当她到河边浣纱的时候,水中的鱼儿都会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从而忘记了游水而沉到了水底,所以,对于西施的美貌,还有着“沉鱼”的称号。
(5)古诗四大美女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王昭君她被嫁到了匈奴后,再也没有回过家,丈夫死了就嫁给了儿子,儿子死了就嫁给了孙子,悲惨的身世让人怜惜,后来也是客死他乡。她维护了汉朝半个世纪的和平,昭君出塞的故事也被千古流传。
西施当时越王勾践被吴王打败,勾践为了复仇,就挑选了西施这个美女献给了吴王,吴王被西施的美貌吸引,无法自拔,整天与西施缠绵于后宫,不理朝政,时间久了国家慢慢变得衰落。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有了复国的机会,于是一举歼灭的吴国。但是西施却被当做了红颜祸水,越军把她扔到了江底淹死了。
‘陆’ 古代诗经中的四大美女分别是谁
《诗经》里的美女,其实比西施更具体、更实在、更有细节,例如庄姜。
标准:
修长、高大、丰满、白皙
说起春秋时代的美女,知名度最高的当然是西施,西施具体漂亮到什么地步,史料里没有具体的描绘,尤其是对于身材五官本身,诚所谓“无图无真相”。好在有《诗经》,给我们留下了春秋时代关于美女标准的详细资料,虽然也说不上是“有图有真相”,但细致入微的描写,比画图的作用还要大。
在《诗经·卫风》里有一首名为《硕人》的诗,就是专门描述美女的。硕是什么意思?就是大的意思,东汉权威的《诗经》研究者郑玄是这么解的:“硕,大也。”用“大”来形容美女,似乎有点让人接受不了,尤其在时兴减肥瘦脸的今天,那么魁梧的一个女人也能算是美女?对,东周春秋时代对美女的要求之一就是要高大、修长。而且并不是只有《硕人》这个孤例,我们还可以再举一例,同样是出自《诗经》,同样是讲美女,有这么一句:“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有一个美女,长得高大且美好。
现在,我们还是回到《硕人》上来。这位高大的美女名叫庄姜,她是齐国的公主,齐国国君是姜子牙的后代,姓姜,而美女的老公是卫庄公,因此大家称她为庄姜。
话说庄姜某年嫁到卫国去,卫国人民兴高采烈地来迎接这位来自大国的公主,立即就为姜姑娘的美丽所迷。她给卫国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硕人其颀”,这新娘长得高大修长,很大气。除身材外,人们还观察了庄姜那天的着装。她穿的是什么衣服呢?诗里也有具体记录,只见她身穿绫罗锦缎,外面还罩了一件麻纱衣。
任何时代的人都讲究门当户对,于是人们就问,这漂亮的大姑娘,是谁家的姑娘呢?有人回答,她是齐国国君的女儿,还是公主呢。她的哥哥是齐国太子,她的姐姐妹妹也嫁得挺好,夫君分别是邢国和谭国的国君。
当然,大伙最关心的不是出身,还是她本人的容貌。于是,中国史上最富有才华的描写美女的文字出现了。
她的手指呀,好像初生白茅的嫩芽那样纤细柔软,她的肌肤,就像冻结的油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柔荑是什么,没见过,但是冻结的油脂倒是可以从小时候吃的猪油凝结后白嫩光滑的情状中想象一二。
讲完了手,开始讲脖子。这脖子,又长又白皙,这时候又来一个比喻,像天牛的幼虫,“领如蝤蛴”。天牛是何物,我们也很陌生,但是想一想幼虫长而白的样子,理解的障碍也就不大了。
描述美女,少不了会说到她的牙齿。庄姜的牙齿自然也对得起她的美貌,就像是瓠瓜的籽,方正而洁白,而且还排列得整整齐齐,“齿如瓠犀”。
手、脖子和皮肤都写过了,接下来该露脸啦。诗里接下来的一句是“螓首蛾眉”,就是说她额头方正宽广,像一种螓的虫类;眉毛呢,是蚕蛾眉。不过诗里没有交待她是不是长着一张时下流行的锥子脸,也没有交待她化的是什么妆,应该不会是烟熏妆吧。当然,姜大美女又不是雕塑,是有表情的。表情从哪里来?从眉目笑容来,只见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笑起来露出甜美的酒窝,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如王心凌所唱:睫毛弯弯眼睛眨眨。
写到这里,寥寥几十个字,把咱中国以后几千年关于美女的描写技巧基本涵盖了。虽然后来还有沉鱼落雁之类的描写,但基本上都是侧面落笔,烘托为主,像《硕人》这样正面描写、硬碰硬的技术派,已经很罕见了。
正面写美人,难度不是一般的高。《硕人》用尽了各种动植物打比方,增强了现场感和质感。
清朝中期有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这就是众多文人都青睐着一位英烈女性,多位文人将她采入野史笔记或写进小说中,这个人物就是林四娘。
我们对林四娘并不陌生,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记得第七十八回中曾写到的这个“姽婳将军”,曹雪 芹花了很长的篇幅描述这位巾帼英雄,称林四娘故事是“风流隽逸、忠义感慨”的“千古佳话”,不但让贾宝玉在众多清客面前专门诵读了他的长篇《姽婳词》,还让纨袴子弟贾环和小才子贾兰各作了一首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来赞颂林四娘,曹雪芹这么倾情一位女性是很不寻常的。清代另一位文学家蒲松龄也以林四娘的题材为背景,撰写了一个短篇小说《林四娘》,收在《聊斋志异》第三卷中。此外,另有王士祯的《池北偶谈》、林云铭的《林四娘记》、陈维崧的《妇人集》、卢见曾的《国朝山左诗抄》、李澄中的《艮斋笔记》、安致远的《青社遗闻》、邱宗玉的《青社琐记》、王士碌的《燃脂集》等,也收有关于林四娘事迹的笔记,曲家杨恩寿更是以林四娘故事编撰了六出昆曲大戏的文本《姽婳将军》。
一
按有关史料记载,林四娘应为明末清初人,因为在清初或清朝中叶时期,林四娘在社会上或文化圈中的名声很大。而按《红楼梦》中的描写,林四娘不但美丽、有武艺,而且还在丈夫恒王死后,勇敢地站出来带领恒府眷属与“流贼余党”奋战,最后“殒身于王”,是不折不扣的节烈女。但在正史中,这个人物却不见踪影,无论《明史·列女传》还是《清史稿·列女传》中都未收录林四娘的事迹,就连长达12卷本《清朝野史大观》也未见有林四娘的条目,看来,林四娘这个人物有可能是子虚乌有。
林四娘的来历,按《红楼梦》介绍,是恒王的一位宠姬,最得恒王宠爱,被超拔统辖诸姬,但究竟是哪一个朝代人则未点明。《聊斋志异》中的林四娘身份是一位宫女,她的主子变成了衡王,只说她以17岁处女之身,遇衡府剧变,遭难而死,其鬼魂与青州道陈宝钥交往时,曾奏“亡国之音”,但所亡何国,则避而不谈。不过,尽管恒王变为衡王,但其两者系谐音,显然是一个人。清代着名学者“渔洋山人”王士祯(1634-1711)在《池北偶谈》中关于林四娘的身世故事又进了一步,文中林四娘向陈宝钥作自我介绍称:
妾故衡王宫嫔也,生长金陵。衡王昔以千金聘妄,入后宫,宠绝伦辈,不幸早死,殡于宫中。不数年,国破,(衡王)遂北去,妾魂魄犹恋故墟。今宫殿荒芜,聊欲借君亭馆延客……
陈宝钥是福建晋江人,字绿崖。据其同乡林云铭在《林四娘记》中的描述,陈宝钥于康熙癸卯年(康熙二年,即公元1663年)任青州道佥事,在衙署时“夜辄闻传桶中有敲击声,问之则寂无应者。”面对有“鬼魂”出现,陈宝钥率仆人及神巫驱鬼均失败,后听从士人刘望龄劝说,决定任其自然,鬼魅遂化作美女,自称林四娘,遂与陈宝钥结为诗酒朋友,并在署事上成为陈宝钥助手,帮助陈宝钥破了许多疑难案子,还惩处了不轨之徒。后来陈宝钥询其生前来历,林四娘告诉他一段凄惋身世:
我蒲田人也,明崇祯时,父为江宁府库官,逋帑下狱。我与表兄某悉身营救,同卧起半载,实无私情。父出狱而疑不释,我因投镮以明无他,烈魂不散耳。与君有桑梓之谊而来,非偶然也。(林四娘)计在署十有八月而别,别后陈每思慕不止。
陈维崧(1625-1682)所着《妇人集》一书中也收录了有关林四娘故事的内容,他称“王十一(即王士祯)为余述林四娘事,幽窈而屑瑟,盖《搜神》《酉阳》之亚也。四娘自言故衡府宫人”。接下来,是所附王士祯《林四娘歌》及“小序”,序中叙述的即是陈宝钥邂逅林四娘鬼魂事迹,称“四娘貌本上流,妆从吴俗……环悬利剑,冷然如聂隐娘红线一流。婢东儿青儿皆姝丽,恒持左右,人亦无敢调(戏)者”,居三月才与陈宝钥告别。文之末后有一首伪托林四娘鬼魂写的七绝:“玉阶小立羞娥蹙,黄昏月映苍姻绿。金床玉几不归来,空唱人间可哀曲”。
这些文人所述林四娘事迹中,林云铭笔下的林四娘,与其他人的身世描写均不相同,一是林四娘父任江宁府库官,与王士祯《池北偶谈》中说她是金陵人虽对得起来,但多了一个福建蒲田的籍贯;二是否定了林四娘是衡(恒)王宫人身份,变成库吏女儿;三是林四娘父亲怀疑她与表兄有染,为明志而投镮自杀,并非为衡(恒)王死节。
既然多家文人都写到陈宝钥与林四娘的感情纠葛故事,那么,关于林四娘这个人物的出处就一定与陈宝钥有关。据林云铭说,他与陈宝钥是同乡,是他亲自聆听了陈宝钥讲的这段人鬼“奇遇”故事后,才写成那篇《林四娘记》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林四娘的事迹,最初是由清初在青州任佥事的陈宝钥“亲历”或原创编撰的,然后由林云铭正式付诸文字,故事便逐渐传播开来,又经王士祯、卢见曾、陈维崧这些文人予以丰富或改编,遂渐敷成一位节烈女子的事迹。
林四娘是否实有其人,我们还可从陈维崧的经历中获得旁证。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宜兴人,清初文人,其父陈贞慧,曾是明末着名的“四公子”之一,坚决
‘柒’ 古诗词中四大美人,你最喜欢哪一位
用古典诗词描写一女人的美可以含而不露,令人充满想象,而且诗词之美与美人之美,相得益彰,令人心生欢喜。以下精选四首四大美人,是谓精典中的精典。
1.李白《清平调词》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山玉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评析】首推当是李白这首马屁词,这是李白看到杨玉环后,被她倾国倾城之美所折服:只要看贵妃娘娘一眼,连天上的云都想拥有她那样的美丽衣裳;即使盛开的鲜花也不自信了,她也想拥有她那样姣好的容颜;连春风也要亲近她倚靠着的栏杆,而那些花儿沾了有她芳香的雨露后,也变得更加芳郁了。如此天姿国色,假如不是有幸能在群玉山头看到,那一定只能在天上的瑶台月下,才能见到了!
2.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评析】这是倾国倾城的典故,传唱千年,也是着名李夫人的传奇!当年汉武帝好大喜功,家国天下,不动儿女私情。但乐师李延年饶有心计,在武帝酒后微醺之时,献上这首《北方有佳人》。而诗中的佳人正是乐师李延年的妹妹,自此一代武帝独崇李夫人。
3.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评析】上学时,学了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老师解释,这里的“后庭花”有个典故,不知其深意。今日读之,才知道这是个被人唾骂的亡国之君与张丽华的故事。尤其诗句“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极尽吹嘘之能事,把陈丽华捧上了天,犹如天仙下凡一般。一个皇帝不事朝政,整天围着一个女人转,哪有不亡国的。从此,《玉树后庭花》遂被称为“亡国之音”,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4.萧衍《子夜歌》
朝日照绮窗,光风动纨罗。
巧笑蒨两犀,美目扬双蛾。
【评析】看了这首诗,我想到少女青春娇好,风光无限。借用卞之琳《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本文来自今日头条,作者:窗外的白杨
供参考。
‘捌’ 古代四大美女有哪些
西施,貂蝉,杨贵妃,王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