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美女大全 > 浙大美女老师履历

浙大美女老师履历

发布时间:2022-05-01 08:17:57

A. 董光昌的人物履历

董光昌,教授,出生于1928年1月28日,江西景德镇人。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浙江大学讲师、教授、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高等学校工科应用数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高校应用数学学报》主编。偏微分方程、数论、计算几何、数学教育。
董光昌在浙江大学数学系任3年助教以后,从1953年起担任讲师。1957年至1958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进修。1978年晋升为教授,1981年由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1979年至1981年,赴美国作访问学者两年。1986年至1994年,相继应邀赴澳大利亚、香港、日本、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着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短期学术交流与研究工作。他在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的园地上辛勤耕耘了50多年,为浙江大学数学学科的全面发展乃至中国的数学事业都作出了贡献。
董光昌几十年来潜心研究,共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着4部。“船壳放样的精密光顺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1978年他主持的“船体数学放样”和“数控绘图”两个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专着《非线性二阶偏微分方程》获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着优秀奖;《非线性二阶偏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他曾先后任中国数学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浙江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第一届常务理事;国家教委理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应用数学教材建设组副组长;《高效应用数学学报》主编;《数学年刊》、《偏微分方程》等五个全国性学术刊物编委。现为浙江省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曾被评为全国劳模。
董光昌,父名董世芳,母名余德凤。1928年1月28日,董光昌诞生于江西省浮梁县南安乡横坡岗村,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长。他家原来家境较富裕,由于董姓同宗的另一支仗着人多想侵占他们在景德镇的祠堂,他祖父和父亲被迫打官司进行抗争。过堂在绕州府城,离家180里,往返多次奔波,备极辛劳,最后官司虽然打赢了,但已是家徒四壁,负债累累,只好卖了祠堂还债,并买了几亩薄田种稻,维持生计。他父亲曾想出利用荒地卖西瓜靠卖西瓜籽获利的首创点子并实施,到后来四邻乡亲群起仿效无利可图时只好作罢。他父亲年轻时体弱多病,在多次求医无效后,自己读了很多医书,后来居然治好了自己的病。后来进一步钻研医书,成了当地的名医,周围数十里内的都来找他看病。他父亲便开了一家药店,一边行医一边经营药店维持生活,家境逐渐好了起来,买了房子和田地。他父亲非常支持子女们上学,把赚来的钱全都用在供4个子女读书上。家境的坎坷经历在董光昌幼年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并对他后来的成长有着多方面的潜在影响。
董光昌在他7岁时到离家8里路的私塾读书,后来进了湘湖街南安乡中心高小就读,小学毕业后,在报考省立波阳中学的500多人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他考中学的成绩之所以突出,在于他自学开始的特别早。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时,有一次将一个有一定难度的算术问题解决了,由此开始对自学数学书本发生了兴趣,就自学六年级的课本,到六年级时已经读了不少中学课本。中学时期,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由于当时正值日本侵略中国,交通中断,中学里的图书并不丰富,学校也较闭塞,但他仍然坚持课余自学不间断,阅读了不少数学方面的书籍,如查里斯密大代数和霍尔乃特大代数等。
1946年高中毕业后,他和几个同学结伴沿长江而下到上海去报考大学。在船上,听人说起浙江大学数学系有苏步青、陈建功两位着名的数学家,心想到浙江大学数学系读书对自己将来在数学方面的发展一定有很大的帮助,故在报考其他几所大学的同时又报考了浙江大学,最后在好几所学校都录取他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浙大。
考完大学后,因路远不能回家,因而提前若干天来到了浙大。在宿舍里,高年级同学告诉他可到系图书馆阅读,但因未注册需系主任批准方可,于是他找到当时的系主任苏步青教授,给他批了条子,就马上到系图书馆借了书自学。
大学四年及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的两年,学术环境优越,名师陈建功、苏步青都曾亲授一门课并主持讨论班,其他高水平教师的授课,同学、同事间的学术交流切磋,都为他学习数学提供了好条件。同时,由于系图书馆的图书、杂志多,为董光昌课余钻研数学提供了充足的源泉。在这期间,董光昌奠定了一生从事数学事业的基础。
1953年董光昌晋升为讲师,开始给学生上微积分等基础课。由于家乡口音较重,为了让学生上课能听懂,他做了很多卡片,正面写拼音反面写字,练习正确的发音,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他基本上纠正了江西口音,保证了上课质量,受到学生欢迎。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浙大数学系被撤销,教本科的讲师以上教师全部调离浙大,大部分书籍和杂志都调到复旦大学。在此学术环境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他在浙大坚持数学研究,做出了成绩,成为国内较早研究数论方面问题的学者之一,发表了一系列有创新的学术论文。他对除数偏差的上界估计改进了前人的结果,并作出一新公式,从而在下界估计、平方平均值的渐进估计方面的出一系列新结果,得到华罗庚,闵嗣鹤等数学家的较高评价,并向国外来访的专家作介绍。这些结果虽然发表于50年代,但在70、80、90年代与国际重要杂志,包括数论方面最高水平的杂志Acta Arithmetica上多次被引用,成为该领域的经典结果之一。为什么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他仍有如此的成绩呢?主要原因是他在大学高年级已自学了Landau的三大本数论名着,对数论知识的了解已达到了国际前沿的水平。
早在1952年,受谷超豪的启发,他想到偏微分方程比数论更接近工业实际,在国家建设中应是更为有用,就开始自学偏微分方程的入门书籍。1954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为各大学能开偏微分方程开设了一个偏微分方程暑期学习班。得知此消息后,董光昌积极争取参加学习,由于浙大数学教研组仅争取到一个学习名额,他和郭竹瑞一起只能以旁听生的身份去北京听课,在数学所张素诚教授家里打地铺,解决住宿问题。1955年暑假,他又自费去北京数学研究所与方程组的人一起继续学习研究偏微分方程。
1956年,周总理在国务院发言,号召全国向科学进军。董光昌希望改善学术研究的环境,向学校写了一个报告,其中叙述了华罗庚、闵嗣鹤等对他的评价,因而被校领导视为新发现了一个科学进军的突出人才,于是向省委汇报,安排他作为当年浙江省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向科学进军大会上的第一个发言人,并成为当年省政协的特邀委员。
董光昌于1957年考取了华罗庚的研究生,希望由此更好的改善个人科研条件,但学校领导不愿见到优秀人才离校而不予批准,最后他只好以去北京中科院数学研究所进修的方案作为兼顾学校与个人的解决方法。在北京期间,在偏微分方程的学习上,他听了苏联专家的讲课,发表了关于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论文。
1957年,浙大数学系恢复,他于1958年返校教高年级学生课程并指导学生毕业论文。1961年,他招收了2名研究生,这在全国是首例以讲师身份招收的研究生,也是对他教学与科研水平的肯定。1962年又招了一名。到1964年共招收了5名。
董光昌在偏微分方程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在亚音速绕障碍物流动问题上,他改进了前人仅在低马赫数(M不超过0.7)情况下解存在的结果,到任何马赫数(M<1)情况下解存在的最佳结果,这就是“空间亚音速流及此边值问题在更高情况下推广”一文。这是董光昌1966年准备在《数学学报》上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由于“文化大革命”直到1979年发表在《浙江大学学报》上。此研究成果在80年代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而在他到国外访问时,国外的大学给这篇文章专门印了一个单行本。
1966年前,董光昌主要是研究线性方程,如混合型偏微分方程和蜕缩椭圆型方程。1978年后,他则开始研究非线性椭圆方程和非线性抛物型方程,在国内外又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如他在国际上第一次真正证明了具有自然结构条件下完全非线性抛物型方程狄氏问题解的存在性。这些成就使他获得了1990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Stanford 大学的D. Gilbarg 教授评价说:“董光昌教授的工作在可压缩流的数学文献中将永远是重要的。”
除了在国内外发表的一系列关于偏微分方程的学术论文外,他还先后出版了《线性二阶偏微分方程》和《非线性二阶偏微分方程》两部学术专着,这是他多年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成果。《非线性二阶偏微分方程》一书则由美国数学会列入其专着翻译系列,于1991年翻译出版。美国科学院院士L.Nirenberg教授认为:“该书含有许多很好的与深刻的先验估计,是数学估计的百宝箱。”
在“文化大革命”中,董光昌也受到了冲击,被挂了牌子靠边站,政治上受到歧视,入党转正也拖了一段时间,被归于牛鬼蛇神一类,但他同许多有为的科学家一样,当畸形的政治审查一过,就很快地投入工作。
从1970年开始,他花了近10年的时间研究船体数学放样,是当时六机部(司造船工业)在这方面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之一。1970年,六机部把船体数学放样定为国家造船工业发展的方向,希望将来能使中国造船工业实现自动化,全国不少省市都把它作为研究的项目,浙江省交通厅也不例外,决定与浙大数学系联合研究此项课题,董光昌是该项目的负责人。
开始他和易大义、梁友栋一起到嘉兴船厂实习,向放样工人学习,用木样条与压铁作手工放样,回校后再用计算机计算数据,后来由于学校的计算机无法满足计算的需要,于是又到上海与求新造船厂和交通部船舶研究所合作研究此项目。船体数学放样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是光顺?在此问题一时难于弄清楚时,董光昌的指导思想是数学放样尽量忠实地模仿手工放样,手工放样的自然放,两借借,直尺卡样都作了数学上的模拟,形成为比其他研究课题组更为忠实于手工放样,且为放样工人所喜闻乐见的船体数学放样回弹法。并与1978年,由苏步青推荐到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学术专着《船体数学放样——回弹法》。
在长时间研究船体数学放样过程中,他又花了一小段时间研究数控绘图。1976年,挪威商人来中国,在北京、上海展示他们国家的绘图机时,当场绘出船体线性图与肋骨图。上海造船工艺研究所认为,绘图机是应该买的,至于绘图软件是否要买,要看我们能否在短期内编写出不错的绘图软件。当时董光昌等正带领学生在造船工艺研究所实习,接受了这一尝试性的软件研制任务,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编出的软件绘图效果优于挪威的软件。先前挪威的表演者十分珍视他们的表演纸带,带不离身,到董光昌研制出我们自己的软件后他们也就不再珍惜了,研究所也不再购买国外的绘图软件,这为国家节省了购买绘图软件的数万美元经费。
1978年,他主持的“船体数学放样”和“数控绘图”两个研究项目都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并且他本人同时获得了在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个人奖。
国内的一些科研单位(如船舶工艺研究所)和造船厂(如上海求新造船厂、中华造船厂等),都一直在使用“回弹法”进行船舶线型光顺。为了更加完善并丰富此方面的理论成果,时隔20年后,董光昌进一步发展并提高了上述研究内容,形成了对“光顺”含义刻画更为精确的理论体系。国外着名的计算几何专家A. R. Forrest教授认为:董的线型光顺工作是“数学与计算应用于实际问题的一个典范”。在此基础上,董光昌领导的课题组实现了船舶线型光顺过程的自动化,实际光顺效果超过国内外同类研究水平。
(三)
董光昌先后为本科生开设了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计算方法、混合型方程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了线性二阶偏微分方程、非线性二阶偏微分方程、完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粘性解、数据与图像处理等课程。在他近50年的科研与教学生涯中,百折不挠,取得了重要成果,为青年人树立了榜样。1956年被共青团浙江省委选为“向科学进军”的突出代表;1965年作为浙江省劳模代表赴京参加国庆观礼;1978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科技人员”奖;并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1994年又获得了浙江省优秀老师称号。鉴于他成绩显着,1978年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之一。在改革开放政策贯彻实施的初期,1979年至1981年,董光昌被组织上派往美国进修两年,主要在纽约的Columbia大学与纽约大学的Courant研究所访问。在做出一定的成绩后,Courant研究所的着名教授Nirenberg 提议说,如果(董)能到更多的大学与研究机构访问,一定会更有收获。董光昌便设法与其它大学联系,克服了费用等方面的困难,先后应邀到Wisconsin大学、Minnesota大学、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访问,又在更多的大学与研究机构作学术报告,受到欢迎并拓广了学术交流的接触面。此后,坚持利用各种机会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成为他在研究工作方面的一种风格。
董光昌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卓有建树。自1957年浙江大学数学系重建以来,作为数学系的学术带头人,他致力于高层次数学人才的培养。他继承与发扬了老浙大数学系治学严谨、学风淳厚的优良传统,为在数学系形成良好的教学和科研风气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收到成效。60年代毕业生、在海军工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80年代毕业生、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邀请报告的着名青年学者林芳华(芝加哥大学教授)和励建书(马里兰大学教授),今天所取得的成就都与董光昌的精心培养密切相关。
他从60年代起就开始指导研究生。北京应用物理和计算数学研究所担任重要职务的沈隆均研究员就是他在60年代培养的研究生。多年来,他共培养出博士10余名。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学识、敏锐而又深刻的洞察力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研究生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培养的博士都已成为学术骨干。其中,洪敏纯一毕业即获得了霍英东青年老师科研类一等奖,边保军、汪徐家也是天元基金项目组的成员。在他的带领下,浙江大学的偏微分方程研究集体已为国内该领域中的一支劲旅。
除了科研和数学方面的贡献之外,他还在对新的学术思想学术界新生事物的判断和扶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1973年,他帮助浙江省科技局解决了是设置通用计算机还是先设置专用计算机的决策上的繁难,对浙江省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再如,70年代他带领年轻人从事船体数学放样和数控绘图等项目的研究工作,率先在浙江大学引入了“计算几何”这一研究分支,这对日后浙江大学建立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起了奠基作用。又如,1994年,他对与应用数学关系密切的非线性科学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信息领域的应用给予了高度重视,先后在《中国科技报》、《浙江日报》、上撰文宣传,并在数学系组建了一支以年轻人为主的队伍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董光昌是浙江大学高等数学研究所的倡议者和主要创建人之一。他积极争取在数学所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数学博士后流动站,并指导了多个方面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他不遗余力地扶持和提携青年学者,组织开展各类学术活动,不断开辟新的学科方向,为浙江大学数学学科的全面发展和中国的数学事业都作出了贡献。

B. 浙大的美女博士生,6年转4个专业成传奇,后来怎么样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十分羡慕有才华又有能力的人,有的时候我们总觉得别人起点比自己高,其实并不是这样,最终还是要看自己努力的程度。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多数时候你付出多少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不要总拿差距当做借口,而忽略了去努力为自己争取。

除此以外,邱涵在厨艺方面也十分精湛,她还曾在学校组织的厨艺大赛中获奖。并且她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开了一家“网红餐厅”,装修风格也受到了年轻人的喜欢,再加上好厨艺更是让餐厅拥有很好的口碑。邱涵不仅有才华又有颜值,同时还拥有一手好厨艺。但是如今她还是单身,她自己也表示缘分急不得,如果自己遇到喜欢的人,一定不会错过的,

C. 对话“美女学霸”陆盈盈:来浙大任教半年都干了啥

资历不够带博士生,大多数人不过是羡慕嫉妒恨的酸葡萄心理罢了。至于质疑她带博士生资格不够。如果她30岁出头,大多数不看好的都是觉得她太年轻。刚刚去科学网看了下,我相信不会有谁去关注和质疑,学术能力自然是很高的,以这种经历加上她如此年轻,耳濡目染+亲身经历完全了解优秀的PhD学生是如何成长和培养的,拥有同样的publication,难道在国外在混吃混喝几年长到30多岁就够了。大家的关注点还真是不一样呢,回国亲自带学生对学生的成长帮助可以说比那些几十年没做过实验的老教授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在国外两个牛组成长起来。她的publication在去年的青年千人里即使不是top也是中上水平了网络上一片一片评论长相的

D. 35岁就是硕士导师兼副教授,这样的老师属于什么水平

整体而言,三十五岁当了副教授可以带博士,属于水平中上。当然也得具体看教育年龄、学校、专业等。

1.教育年龄

我们先来看一个人的教育年龄,一般而言,十八岁上大学,二十二岁毕业;研究生一到三年,二十三或者二十五毕业;博士生三到五年,毕业年龄就是二十六到三十岁。

我有一个同学水平很高,他上大学才17岁,研究生两年,博士三年,他博士毕业就是26岁,本硕博都是985。他志不在学术,所以去了中央部委。如果他去高校,他去个普通211是没问题,对他而言30岁成了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是很正常的。35应该就成教授了,也许还能冲击博士生导师,这也不是很意外。

(刘路)

在自然科学领域、计算机等领域,人才在三十岁之前取得成功很正常。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也就刚35岁。

放宽视野,你发现评价一个学者的水平应该置于他的求学年龄、学校、专业等领域具体分析,不过总体而言35岁成了硕士导师副教授是很不错了。

E. 吕晶晶资料

吕晶晶
姓名:吕晶晶
出生年月:1983年6月30日
身高:1.66米
体重:48KG
生于:宁波
三围:32.5 、24、33
学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闻系
履历:
2003年当选西湖博览会“汉族金花”
2004年9月,荣膺亚姐中国赛区冠军,中国赛区活力小姐
2004年10月获得“2004亚洲小姐竞选”冠军
吕晶晶,女,1983年出生,身高1.66米,生于宁波,就读于宁波海曙中心小学、宁波李兴贵中学和宁波效实中学,现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闻系广电专业三年级学生,喜欢书法和朗诵,2003年当选西湖博览会“汉族金花”,2004年9月,荣膺亚姐中国赛区冠军,2004年10月获得“2004亚洲小姐竞选”冠军。
吕晶晶喜欢书法和朗诵,其书法还曾经作为浙大城市学院与澳大利亚某所大学交流的礼物送给外籍友人。梦想当主持人,最欣赏的电视主持人是陈鲁豫。还喜欢写作,最喜欢王安忆的《长恨歌》,在小学五年级时,就在《未来作家》上发表了她第一篇文章《我心爱的八音盒》。
2004年10月24日晚,首次设立中国赛区并吸纳日本、新加坡、韩国、泰国、菲律宾、印度等亚洲地区佳丽参选的历史性活动“2004亚洲小姐竞选”,在香港演艺学院现场举行,内地赛区冠军、浙江大学的15号选手吕晶晶获得冠军。

吕晶晶:我和我追逐的梦
“真没想到能拿冠军。”从去年的汉族金花,到现在的亚姐,吕晶晶向现场的同学讲述着她的梦想,“从一万多个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感觉当然很好。”
昨天下午,新晋亚洲小姐、城市学院新闻专业大三学生吕晶晶回到城市学院。这是“亚姐”折桂后首次与内地媒体见面会。
夺冠梦
魔鬼训练最难忘
经过最后的角逐,6名来自内地各省的佼佼者来到了香港。“很早就想见识香港的选美机构,或者是带着幻想,哪怕看一看也值得。”吕晶晶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接下来的时间里,就是魔鬼般的训练:化浓妆,吃饭没规律,下午三四点吃中饭很平常,晚饭常常是十一二点,严格控制食量,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
谈到比赛,吕晶晶显得很自信:“我觉得自己夺冠不仅由于外表,更因为有气质,有内涵。最满意的是自己的亲和力和笑容。”
晶晶一直很爱运动。跑步机、健身房都是经常去的地方。被香港媒体炒作自己的身高劣势之后,晶晶凭自己的才气和内涵艳压群芳。得分最多的方面则是问题解答,流利的普通话和很强的表达能力征服了评委们。
硕士梦
这个女孩书法棒
6岁开始,妈妈为了使她全面发展,便叫晶晶开始书法学习。慢慢地,晶晶参加了日本等一些比较重要的书法比赛。在成名之后,晶晶表示要在完成学业的前提下,才会偶尔接拍一些电视和广告。她的梦想是当一名主持,或者是编导,做自己的节目。“如果学业还可以的话,还想考研,我深深体会到知识的重要。”
院长“解梦”
美女更应是才女
城市学院院长鲁世杰透露会考虑吕晶晶的保研事宜,因为他“更愿意说吕晶晶是才女”。
他说,近来社会上有一种议论:“城院出美女”,作为城院的院长,他对此不以为然,因为长得好看是父母的功劳,不是学校的功劳。但是城院出的美女都是才女,才是教育的结果。
鲁世杰评论说,吕晶晶“很文静,爱读名着,坐得下来,看得进去”,她的成功和她拥有的较深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

浙大城院院长鲁世杰谈“城院出美女”现象
在“2004亚洲小姐竞选”中,生在宁波、住在杭州,事前被喻为大热门的杭州佳丽吕晶晶,凭着甜美的样貌、标准的模特儿身材,加上淡定的表现,成功击败其余17位佳丽,登上冠军宝座。
一时,母校浙大城市学院雀跃声起,“城院出美女”的议论也在社会上流传开来。然而,作为城院院长的鲁世杰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还专门给本站发来邮件,谈了自己的想法。现将鲁院长的全文刊发:
近来社会上有一种议论:“城院出美女”。作为城院的院长,我显然对此不感兴趣,因为长得好看是父母的功劳,不是学校的功劳。但是城院出的美女都是才女,才是教育的结果。如果换成“城院出才女”,那我倒是很愿意来发表一通“高论”。

城院是一所独立学院,独立学院有三个本质特征:“优”、“独”、“民”。优者,因为它依托一所公办高校,所以能提供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能延伸母体的优质教育资源,所谓“龙生龙,凤生凤”。独者,规范的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法人,独立校园,独立财务,独立颁发文凭,也即不能发母体的毕业证书,必须发自己的毕业证书。其实这有利于独立学院进行教学改革,因材施教。
民者,即按民营机制运作,按办学成本收费,这一条就把独立学院逼得面向市场,按社会对人才需求设置专业,培养社会需求量大面广的应用型人才,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按办学成本收费又起到一定的“资源聚集效应”,进独立学院的学生除了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外(够上三本线),还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能承担学费。有这样经济能力的家庭,一般来说条件较好,孩子从小到大,父母为他们提供了不少学习、锻炼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增长了才艺,提高了综合素质。这些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如果培养得当,就如幼苗逢甘露,迅速成长,开花结果。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由于充分发挥名校办学,政府支持,机制灵活三大优势,很快就成为三批次招生院校的首选。二本生的比例从2000年占当年新生的40%逐步攀升至今年的64.8%,因此城院集中了一批考分够不到一本线,综合素质较高,有潜质,有特长的学生。

城院的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成才”。强调学生以学为主,在合格的基础上发展兴趣、特长,实行扬长教育,因为一个人的成功最终是依靠他的特长,而非他的短项。而一个人要顺利发展又必须补短,达到合格要求,否则就毕不了业,拿不到毕业文凭,拿不到学位证书,势必影响他今后的发展。以“才女”为例,99级有一位女生被评为“浙江八大才女”(曾任院学生会副主席);00级一位新生被选为“西湖十八佳丽”(后来也担任过院学生会副主席),一位学生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歌曲比赛一等奖,一位学生获得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华东赛区大学组冠军(后组织了一个名为“I SAY”的学生社团);01级不少学生参加了浙大文琴艺术团,在02年访问香港的浙大学生艺术团36位学生演员中占了8名,其中一位后来出演《天龙八部》中的阿碧,最近又被评为“丽水形象小姐”;02级最出名就是吕晶晶,参加了03年的西博会56朵金花的竞选,被评委们誉为“才貌双全,慧中秀外”,成为汉族金花。今年九月参加了亚洲小姐中国赛区的角逐,荣获冠军,(参加决赛的19名姑娘中还有一位城院女生)最近又在香港荣获“2004亚洲小姐冠军”的头衔。另外还有两位女生,一位当选“湖笔文化节·湖州形象小姐”(现任院学生会副主席);另一位获“17届世界大学生和平大使选拔赛”华东赛区冠军,并获“最佳上镜奖”。

这些“才女”与其他女生一样,作为“普通一兵”默默无闻地进了城院,甚至还带点失落感,因为他们的第一志愿并非城院。但是进校以后学院给他们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环境,给他们锻炼的机会,给他们亮相的平台,他们抓住了,成长了,表现了,成功了。以吕晶晶为例,考进城院新闻系后,一位高班同学带她去见了“广播电视”课的老师,老师见她各方面无条件都不错,就推荐她报考校广播台的女主播。后来又拍过校园DV剧,她也曾作为学生记者采访过我。新闻系还开设了许多提高人文素养的课程,校园里也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吕晶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步成长起来。2003年西博会要选56朵金花,请城院推荐人选,校团委老师推荐了三位女生,吕晶晶是其中之一。成为汉族金花后,系里老师又推荐她到杭州电视台去锻炼,请着名主持人对她进行培养。为了她更好地成长,我请吕晶晶和她妈妈与传媒分院的领导一起讨论吕晶晶今后如何处理学习和社会活动的关系。还在晶晶妈妈的同意下请分院党总支书记做晶晶的“监护人”,帮她挡掉一些“社会活动”,使她集中精力完成学业。同时我也了解了吕晶晶能成为“汉族金花”,确实与父母对她的培养,让她练书法,看名着有关,使她养成了文静的性格,坐得下来,看得进去,从而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同时她在初二时就随“中日交流访问团”赴日访问,参加过电视剧《少女的红发卡》的拍摄,获得过诗歌朗诵一等奖,因此她小小年纪,就已见过“大场面”,成为汉族金花,亚姐冠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为了让这朵花开得更鲜艳,开得更长久,我院正在考虑她如何完成本科学业和继续深造的问题,这也是她本人的想法。我衷心祝愿她健康成长,为学院争光,为杭州市争光,为祖国争光。

F. 浙大教授 甘老师资料

“甘德强”导师的详细信息 个人主页 姓名: 甘德强 性别: 男 所在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专业码: 080802 学历: 博士毕业 导师类别: 博士生导师 电话: 0571-87951831 E-mail: [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1、电力系统稳定 2、电力市场 个人简介: 甘德强-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在于电力系统稳定,电力市场等。1994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日本茨城大学研修, 在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和康乃尔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98年4月至02年4月在美国新英格兰独立调度公司(东北六州电网调度中心)任分析员,高级分析员。02年4月起任浙江大学电气学院全职教授。甘德强是John Wiley公司出版的SCI收录期刊European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Power主编(Editor),是首次担任电力领域国际着名学术期刊主编

G. 周聪的个人简介

周聪,女,浙江大学艺术系讲师。
文|姜孜·图|王飞
求学经历:本科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小提琴演奏系,留学乌克兰两年,就读于乌克兰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小提琴演奏系,是该系第一个以5+毕业的中国留学生。2004年于乌克兰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获硕士学位。
如果你听过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一定会轻易被乐曲中的俄罗斯音乐风格抓住了心。辽阔、舒展、浓郁、欢喜抑或是说不出的忧伤。仿佛只有在那样一片土地上,才会酝酿出这种旋律。
如果你读过陈丹燕的《木已成舟》,一定会被她笔下的玻璃男人深深地打动。他的名字叫柴可夫斯基,是一个伤心又孤独的男人,留着一把大胡子。在一个即将落雪的冬天下午,踏上去圣彼得堡的死亡之路。
说这些,其实是为了介绍周聪做铺垫。她在乌克兰学习音乐,接受了俄罗斯乐派的熏陶,两年的留学经历,为她的音乐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柴院开始做梦
关于乌克兰柴可夫斯基国立音乐学院,很多学音乐的人,都亲切地称它为柴院。它就在乌克兰基辅市中心的自由广场旁边,位置好得相当于我们的中国国家大剧院。从地铁口步行,大概5分钟,就可以到达学校。
2004年,周聪从柴院小提琴演奏系毕业,取得了硕士学位。按照毕业要求,她一口气开满了8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又用精湛的技艺,通过了毕业考试。在22名毕业生中,取得了第2名的好成绩。
周聪心中的柴院是这样的:每次一出地铁口,就会听到从学校飘来的乐曲声,多半是像小号这样的吹奏乐器。和流动的乐曲打个招呼,跟着它走,不一会就到学校了。穿梭在百年的漂亮老建筑中,高高的哥特屋顶,窄窄的大门,如果要进去,身体得微微侧一下。沿着台阶上二楼,穿过一道长廊,左转,往前走50米,就是琴房。一路上,可以听到同学们上课拉琴的声音。
是这样的。当你走进校门的时候,心就安静下来。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可以成就自己心中那个和音乐有关的梦想。于是,在周聪的记忆里,上课就变成一件无比美妙的事情。她的老师,米拉斯拉娃-康塔洛维奇,乌克兰最有名气的青年小提琴家,出生于音乐世家,老爸是着名小提琴教育家、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创始人奥尔的徒孙。奥尔最大的才华,是他的小提琴教学。
小提琴专业课是这样上的。在60平方米的琴房里,摆着两台三角钢琴。单是这个硬件设施,就颇有架势了吧。每次上课,一个学生配备两个老师。一个是专业的小提琴老师,另一个是专业的钢琴伴奏老师。一节课的时间是一小时。
钢琴伴奏老师特别喜欢周聪,这个来自中国、刻苦努力的女孩子。她经常会把周聪留下来,给她继续上课。要知道,50多岁的钢琴伴奏老师,给无数小提琴演奏家当过伴奏。同一首曲子的同一个音符,不同的演奏家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她会这样告诉周聪,这个人是这样处理的,而另一个人又是那样处理的。在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下,周聪的视野迅速打开,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她形成了自己的音乐风格。
用小提琴来打动人
仿佛那些除了练琴,就是学俄语的日子,就在昨天。时间一晃,周聪已经在杭州待了整整7年。
这7年,她依然保持着在柴院的习惯,每天坚持练琴,执着于音乐。她依然记得,透过彩色玻璃窗,看到阳光轻轻地照进琴房的那个瞬间,老师们停下上课,约她一起去草坪上站站。
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同样也会热爱生活。她喜欢小提琴老师的优雅,用漂亮的骨瓷杯子,装着刚刚煮好的咖啡。穿着精致的华服站在玻璃窗边,等着学生前来上课。因为老师,周聪固执地认为,世界上最好的职业,就是拉小提琴。
老师对她影响最大的,是对于音乐一丝不苟的追求。后来,周聪把这样的一丝不苟,带进了浙江大学文琴交响乐团。文琴交响乐团从最初的60人,扩大到现在的120人,目前位列全国大学生交响乐团的6强。着名指挥家卞祖善、林友声、奚培坤都曾和乐队有过深入的合作。
文琴交响乐队的成员,全部来自浙大非音乐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虽然不能和专业乐团的成员相比,但是周聪一直努力把乐团往专业水准靠拢。有人这样评价她,在文琴交响乐团,周聪又当爹又当妈,每一个环节,她都亲自把关。
除了上课之外,周聪的大多数时间都给了文琴交响乐团。在柴院,她的梦想是把小提琴拉好,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在浙大,她延续了自己的梦想,和文琴交响乐团的成员一起,搭了一个精彩的舞台。
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去听一场文琴交响乐团的音乐会。那个坐在小提琴声部,善于调动演奏情绪的首席小提琴,就是周聪。在她的音乐里,风格远远比技巧重要。

H. 浙江大学的商战明是谁啊

综述:浙江大学化工系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的老师。

1952年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中国科学院和其他高校,主体部分在杭州重组为若干所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

争创一流:

经国务院批准,1998年9月15日,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浙江大学,新的浙江大学仍定名”浙江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实行教育部与浙江省共建共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 - 浙江大学

I. 谁能告诉我浙大教授郑强的详细情况

郑强

1960年9月出生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下。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到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从事新型有机硅材料研究。1988在成都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0年在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从事聚烯烃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1990年至1994年在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2年至1994年作为中日联合培养到日本京都大学学习,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和时任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PPS)主席、日本流变学会(RSJ)会长T. Masuda教授;1994年获四川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10月至1995年3月以客座研究员身份在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从事多组分体系动态流变学研究。 现任浙江大学求是学院院长、副教务长,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兼任教育部高分子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流变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高分子科学委员会聚合物表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术成就:
(1) 将动态流变学方法引入两类最典型的排斥效应(Repulsion effect)导致相容的共混体系,对其相分离和相行为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长时区域特征流变响应以及时温叠加失效与相分离的定性和定量特征温度概念,丰富了多组分复杂体系流变学理论。
(2) 将流变方法引入粒子填充导电复合材料体系,探索了小应变、大应变及体积膨胀与导电结构网络的变化及导电机制的关联,发现了非浓度唯一的动态逾渗现象形成的转变的微观机制。
(3) 建立动态流变光散射组合方法,为获得真实Spinodal温度开辟了新途径。
近年来负责主持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和骨干教师基金各1项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十多项。在Macromolecules, Polymer,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Chinese J. Polym. Sci.,《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材料研究学报》、《复合材料学报》等本学科相关领域的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3篇,EI收录论文17篇。主讲研究生课程4门,培养硕士、博士各8人。
曾荣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基金优秀教师奖”(1998年),浙江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999年),“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称号(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1年)。2004年再次获得浙江大学学生心中最喜爱的老师。
被称为“最牛愤青教授”的郑强在浙江大学、江苏大学等地进行了多场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成才之道与历史责任”的演讲。演讲中,个性张扬的郑强敢怒敢言,痛陈现代社会中的种种不是,锋芒直指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等,深受当代大学生热爱。
浙江大学知名教授郑强在一次演讲中说过:“学校有些女生不自重,我们的女生见到垃圾一般的外国男人都要讨好。”
此言一出,一位自称有美国黑人男友的浙大女生(姑且称之为“浙大女”)在网上进行了猛烈回击:“在浙大,象我这样有外国男友的女生很多,我漂亮年轻,而且成绩优秀,追求我的人很多,但是我就是看不上中国男人……今天我必须站到网上来挑战权威,痛骂你一场。”
近日名为《女大学生狂骂浙大知名教授——郑强》的帖子在网上迅速转载,跟帖者多是痛骂发帖女子,一旦有人顶贴,立马被网友骂个狗血淋头。
“浙大女”:“宁愿嫁给美国黑人,可以早拿绿卡”
“浙大女”称自己才貌双全,有一个美国黑人男友,她说“那些垃圾般的中国男人甚至来攻击我的父母,男生们都骂我骚。”
“浙大女”在帖子里大篇幅地挖苦了中国的男生:“事实上男生们才是精神被老外强奸到高潮屡出。”
“在浙大一等女生睡豪宅别墅,二等女生睡酒店公寓,三等的就只能陪这帮猥琐中国男睡睡寝室的小床……中国男生连竞争的欲望都没有,就直接败了下来。”
“浙大女”针对郑强教授的“有些女生不自重”进行了抨击:“我宁愿嫁给美国黑人,可以早拿绿卡,嫁给美国黑人精神上是平等的,嫁给美国黑人肉体上高潮是真实的,所以嫁给美国黑人是我们自重的结果。”
“浙大女”还给女同胞打起了预防针“我几个学姐的男友考到美国立马就将她们甩了,下场那个惨:四年洗衣、贴钱,陪睡,这才是真贱。”
帖子的最后把矛头对准了郑强教授:“这是个负责任的教授讲的话吗?你不想办法让现在的大学男生学会责任,只是给他们找推责任的借口。啥教授啊?你也就一个酸秀才罢了,充其量也就算还有丁点血性的秀才。典型的意淫教授。真是什么样老师教什么样的学生。”
网友骂声一片 “大学教会了你什么?”
如此“好黄好暴力”的帖子,哪能不惹得网友们拍砖,该帖子迅速被雅虎、西祠、MOP等网站和论坛转载,大部分网友都立场一致地把矛头对准了“浙大女”。
网友“bolater”说,看了这贴,无语。年轻人啊,说出来的话想想是不是有意义!
网友“大学生”说:大学教会了你什么?没有祖国,没有你说的“民族魂”,你能上大学吗?你能找到你所谓的优秀外国男友吗?郑教授只是说“有些女生”,而你却张口把国人否定了,敢问你父母是中国人吗?世上总有好的也有坏的,外国人也不见得都是好人。我们都理智点,客观点,我们的祖国一直在努力,相信中国一定会强大。
也有网友强烈要求人肉这个“欠抽”的女生。
在网友骂声一片下,也有网友顶“浙大女”,“支持该女生对某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男生无情的攻击,支持该女生对某些想搞对象却因才能实力不强搞不到对象而因此痛恨老外并且迁怒于女生的猥琐男生的痛骂。”
不过这样的回帖只是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
也有网友理性地说,在一个问题上意见不同,可以当面提出来,也可以大家来讨论,没有必要对一个教授进行人身攻击。
浙大学生称郑强为“最牛愤青教授”
记者了解到,郑强教授是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的教授,在今年年初被任命为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
在浙江大学,郑强教授以激情的演讲被学子们称为“最牛愤青教授”,演讲中,个性张扬的郑强敢怒敢言,痛陈现代社会中的种种不是,锋芒直指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等,先后在浙江大学、江苏大学等地进行了多场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成才之道与历史责任”的演讲。
一个听过他演讲的学生透露,尽管郑教授的有些言辞比较偏激,但是很有警示意义。
他的同事也说,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郑教授一直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
浙江在线记者试图联系上郑强教授的助理,未果。
记者在网上搜索,找不到原帖,今年3月28日转载在校内网上的一个帖子是记者所能找到的最早的。
郑强教授相关语录
1.我们漠视历史的价值,总以为楼宇越新越好,但你到法国市中心看看,几乎没有什么新建筑,他们以历史积淀为自豪,而我们以不断地拆楼建楼来折腾自己。
2.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靠教育来谋生和发达也是可以的,却被我们过度重视了。
3.大家都在嘲笑俄罗斯,但我知道俄罗斯将来一定会发达,因为那里的人2天没吃饭了饿着肚子还排队,而我们有2个人也要挤的不可开交。
4.将来中国即使发达了,但你看看那些开着豪华车的富翁们从车窗外向外吐痰、扔垃圾。你就知道,如果没有教育,中国再富裕也不会强大。
5.读书是为了承担责任。但现在的教育让女人承担了太多责任,让男人逃避了太多责任。
6.人类历史,实际就是一连串冲动。所以大家不要鄙视冲动,因为冲动都是可爱的。
7.中国的篮球不缺乏技术,不缺乏金钱,但他们缺乏责任感,哪怕是对消费者的责任感。
8.会唱歌的人用气息发音,所以不累。当我看到你们说话时喉头是动的,我就知道你唱歌肯定不好。
9.未来20年,中国人崇拜的将是知识而不是官员。这一点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这个民族对知识的尊重,无以复加。但现在在中国有点钱的人,有点小权的人——哪怕是个科长,也可以照样把大学教授弄得没有尊严。这种貌似聪明的聪明,洋洋自得的市侩,是多么肤浅啊。
10.一个男人,只可以给自己的父母和妻子下跪,只可以对自己的老师鞠躬,绝对不应当对权贵与金钱低头。但如今,大多数人正好反了。
11.教育应该让中国懂得自尊。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外国人就低头,女生看到外国垃圾一般的男人都想讨好。同志们,在外国人面前我们多么地没有尊严。在留学的日本东京大学的人当中,我是唯一回来的,但日本人反而敬重我,因为我活得有灵魂,活得有骨气。

J. 浙大老师卓新几岁了

浙大老师卓新部分简历如下:
1981.9 - 1985.7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学习,获结构工程学士学位 1985.9 ? 今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工作 1994.9 - 1997.2
浙江大学攻读结构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1997.3- 2002.2 浙江大学攻读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由此可见,浙大卓新老师约为53-55岁。

阅读全文

与浙大美女老师履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动漫美女独自走在夜路 浏览:1552
动漫美女被骗10万 浏览:1298
高铁上的小女孩图片大全 浏览:2080
美女丝袜中出电影有哪些 浏览:1077
古代四大美女ppt 浏览:1915
韩国美女车载dj音乐完整版 浏览:1847
巨臀美女手机在线看 浏览:805
小美女跳舞干净利落 浏览:2218
继承医馆美女小说 浏览:1554
最美军训女生爬草坪的图片 浏览:1773
裸体女人和男人日B图片 浏览:2125
美女是黄视频下载 浏览:1729
大漠苍狼偷看美女换衣服是第几集 浏览:1621
男生温头像柔图片 浏览:1104
让图片可爱起来的小图案 浏览:1255
什么叫姿身大美女 浏览:3728
看日韩美女生活片 浏览:1905
女人使用健慰器图片 浏览:2081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听温柔大方美美哒 浏览:1131
哪里能请到美女演员 浏览: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