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四大木版年画和年画四大家的区别是
中国四大木版年画和年画四大家没有区别,都是指绵竹年画、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端口的木版年画。由于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端口的木版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也称作中国“四大年画”。
1、绵竹年画
质朴的四川绵竹年画继承了唐宋绘画线描传统和着色技艺,从而形成了明快艳丽、质朴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点。
四川绵竹年画约起于明末清初,其品种以门神、门童形式最富有变化。在制作上以画工勾染为主,即只用墨线印出画样后,即以手工描绘,这与苏州桃花坞全以色版套印者完全相反。绵竹年画还用捺印法,即在添补金色团花时,将花样刻成图章型,捺在画面上。
2、苏州桃花坞年画
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干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桃花坞年画的印 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刻线工秀,色彩绚丽。被民间画坛称为“姑苏版”。
3、天津杨柳青年画
天津杨柳青年画,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20公里,它的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从清代雍正、干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杨柳青周围的几十个村庄也都绘制年画。
杨柳青年画的特点是:木刻水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保留了民间绘画的技法,并受清代画院的影响;多取材于旧戏剧、美女、胖娃等,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人物的头脸多粉金晕染,富有装饰性。
4、潍坊杨家端口年画
潍坊杨家端口年画,杨家端口木版年画始创于明末,全以手工操作,用传统方式制作,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期,风行黄河下游一带。杨家端口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 ,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
(1)四大美女手工装饰扩展阅读
1、天津杨柳青年画誉满京畿
明代的杨柳青是南运河上的一个重镇,随着南运河的开通,其经济日渐繁荣。到明代中后期,杨柳青初步产生了木版年画艺术,明末出现了最早的画铺,到了清代雍正、干隆年间,才逐渐繁荣起来。
清代京津地区作为中国文化的中心,社会文化十分繁杂,皇家文化和贵族文化汇聚满汉文化精要,官绅文化聚合儒士官吏文化潮流,市井文化则集中了金、元、明、清四朝京城民间习俗。杨柳青镇位于南北交通要道,经南运河与南方联系密切,因而其生活习俗既有北方的风格,又有南方的味道。
天津是京城对海外的主要口岸,具有外交和贸易双重功能。这样一来,杨柳青镇年画艺术就受到多元文化的深刻影响,消费者也呈多元化,既有皇家和贵族,又有城镇市民,还有乡村农民,甚至还有外国人。半印半绘的加工工序,使杨柳青年画更接近工笔重彩国画,从而形成了高古俊逸的艺术风格。
2、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江南年画的优秀代表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传自南宋临安(杭州)。南宋文化经一百多年的发展,融会了江南文化的精秀细巧,形成了与当时的新中原文化大不相同的兼容性的精雅文化风格。这种文化风格影响下的木版年画,在江南以杭州为中心直接传播至周边的苏州、无锡等地区。
自元朝起,元明两代戏曲杂剧和小说传奇硕果累累,社会上刊印发行的剧本、小说几乎都附有木刻插图,带动中国古代版画艺术达到了顶峰。而江南刷印木刻版画的繁盛,带动了木版年画的发展。苏州木版年画在艺术技艺上还直接得益于明清两代江南繁荣的文人书画艺术。
元代赵孟頫及“元代四家”就活动于苏州一带,明代唐寅“吴门四家”和董其昌“华亭九友”,都先后生活创作于苏州一带,他们的字画文章享誉江南,影响广泛。至清代,江南文人画已在画院普及,深刻地影响着木版年画的发展。
因此,历史、经济、文化与艺术的原因使得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成为中国江南木版年画的中心,创造了与同时代开封朱仙镇和其他地方木版年画明显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技艺。
3、山东潍坊以杨家端口年画为代表。炕头画是该地颇具特色的品种。潍坊年画的特点是线条粗放,造型简括,色彩强烈,多用原色。
4、四川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
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绵竹年画分红货、黑货两大类。红货指彩绘年画,黑货,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片。
② 桃花坞木刻年画
桃花坞木刻年画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03-6-24
从传世的文物来看,木刻书籍和木版画差不多是同时产生的。起初,木版画主要用作书籍的插图,即绣象画。木版画单独印行成为年画,大约是到宋代才出现的。苏州年画在明末已有完整的独特风格,当时被称为“姑苏版”年画。最早的年画传说是唐伯虎作的《风流绝畅图》。
清雍正、干隆年间,苏州年画质量、销量空前提高,当时有五十多家年画铺,分设在阊门外山塘街一带,也有部分设在桃花坞报恩寺一带,年产达百万张以上,少时也有十几万张,行销江、浙、鲁等地,并远达南洋一带。于是苏州桃花坞年画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与天津“杨柳青”成了我国南北两大民间年画的中心。当时苏州年画铺的名称,现在还留存在画面上的,前期有:“张星聚”、“张文聚”、“魏鸿泰”、“吕云林”、“陆福顺”、“墨香斋”、“春源”、“季祥吉”等;后期有:“王荣兴”、“陈同盛”、“陈同盛”、“吴锦增”、“吴太元”、“鸿云阁”等。画师在画面上署名的,前期有:桃坞主人、桃溪主人、墨浪子、归来轩主人、宝绘轩人、墨林居士、杏涛子等;后期有:嵩山道人、吴友如、周梦蕉、金蟾香、符艮心等。
桃花坞年画采用木版套印,长期以来一直运用比较简单的手工方式从事生产,色彩上红黄绿黑蓝五种颜色。在无数雕板和印刷工人的精心制作下,苏州年画不仅色彩绚丽夺目,而且构图精巧,形象突出,主次分明,富于装饰性,形成一种优美清秀、严密工整的民族艺术的独特风格。 桃花坞木刻品种很多,大致可分为门画、农事画、儿童、美女画、装饰图案画、历史故事画和神州传说画等,其中神仙佛像等迷信类画片,内容有门神、灶神,以及所谓“辟邪人物”。含有致富获利内容的画片有《一团和气》、《娃娃得利》、《刘海戏金钱》、《岁朝图》等。有关农事的有《春牛图》、《丰收图》、《鱼樵耕读》、《大庆丰收》等。山水风景画片有各地风景,如《姑苏万年桥》、《苏州阊门图》等。雍正后出现的故事戏文画片,范围很广,有古有今,有单张有连续,如《武松打虎》、《花果山》、《定军山》等。风俗画有《玄妙观庙会》、《苏州城内外三百六十行图》等。风土人情跃然纸上,今天成了宝贵的地方史料。有些年画富有爱国主义色彩,如《法人求和》、《刘军门大败法军图》等,赞扬中法战争中爱国将领刘永福,可谓较早的政治宣传画。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侵入我国,胶版、铜版和石印等印刷技术有了发展,所谓“月份牌”派的年画倾销城乡,桃花坞年画大受威胁,盛况开始衰落。加上太平天国革命军兵临苏州城下,清朝地方政府仓皇逃走,在战事中,苏州遭受到烧杀抢劫,枫桥、山塘一带毁于一炬,年画铺俱遭焚毁。虽有几家迁入阊 门内和桃花坞一带继续营业,但已无法振兴。光绪初年,一些画师转到上海旧校场工作,苏州年画铺仅靠上代传下来的老版片或翻刻上海旧校场画来应市,甚至代销石印洋画,而门神、灶君之类年画却成了主要商品。苏州桃花坞年画当时已濒于人亡艺绝的境地,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得以迅速恢复,迎来了新的春天。
③ 四大美女手工费是多少钱。特急
4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