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美女大全 > 八大美女唢呐吹晋剧

八大美女唢呐吹晋剧

发布时间:2022-04-26 20:56:40

① 唢呐丧事出殡专用曲有哪些

唢呐丧事出殡专用曲:

1、唢呐独奏《一江风》

2、唢呐曲《黄河情》

3、唢呐独奏豫剧《秦雪梅吊孝》

4、唢呐母亲

5、唢呐父亲

6、哀乐

7、唢呐悲调曲

8、唢呐哭皇天

9、唢呐悲曲

10、唢呐独奏朝阳沟

唢呐使用环境:

在民间,唢呐有着深厚的根基,一般百姓家举办婚丧寿庆、乔迁新居、过年过节时都要请几个唢呐手来庆贺热闹一番,发展到今天,送子参军,开张剪彩也要请唢呐乐队,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秧歌会等仪式伴奏。

② 晋剧乐器都有哪些,晋剧打击乐器有什么

每个戏剧用的乐器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演绎出来的乐曲也不同,才能够形成那么多的戏剧。很多人只会听乐曲,但是从来也没有了解过演绎这些乐曲的乐器是什么。本期 晋剧文化 ,带你了解晋剧的打击乐器都有什么。

晋剧音乐所用乐器有呼胡、二股弦、小三弦、四股弦、唢呐、笛子、梆子、鼓子、手板、大堂鼓、小战鼓、马锣、铙钹、小锣、铰子、沟娃子、碰盅等,下面是介绍晋剧伴奏的各种乐器:

呼胡,属于拉弦乐器。晋剧中用中音呼胡,以前外弦用丝质老弦,里弦用牛筋弦,现在采用钢丝弦,定弦为“低音6—3”或“低音5—2”,操琴者左手按弦,四指戴指帽,指帽为不锈钢或生白铁皮制作,外层套皮革,音域为十度,音色清脆响亮,适于演奏主旋律,多为随唱腔旋律演奏。

二股弦,在晋剧中给呼胡加花助奏的辅助乐器,定弦为“低音6—3”或“低音5—2”,外弦用花儿弦(用白、黄两种皮革拧合而成),里弦用牛筋弦,现在多用钢丝弦,演奏时,左手的食、中、无名指都戴金属指帽(指帽外不覆皮革),不倒把,音色尖细,多有滑奏,艺人们俗称“抹擦”。

小三弦,一般长九十厘米左右,面板上以琴码架住三根弦,定弦为“1—5—高音1”、“低音5—低音6—3”、“低音5—1—3”,演奏时左手指尖按弦,右手食指戴用狗、牛等腿骨做成的圆筒型拨子,音色清脆。

四股弦,晋剧弹拨乐器,为八角形制,定弦为“2—5”,每两根弦为同度音,演奏时,左手的食、中、无名指都戴金属指帽,右手持骨质平板刀型拨子“扫弦”,演奏讲究“扫”、“拨”、“滚”、“弹”,音色明快,音质铿锵有力。

唢呐,分大唢呐与小唢呐两种,为晋剧吹管乐器。

大唢呐为三号唢呐,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唢呐筒音作“低音5”,吹奏多数曲牌,少数唢呐曲牌为了与弦乐相配,以筒音“1”为主音吹奏,四十年代后只有筒音“1”这一种吹奏方法了。另外,大唢呐还可以模拟鸡鸣、马嘶等效果,音域达到十七度。小唢呐为五号唢呐,用于吹奏昆曲。

笛子,俗称“梅”,为晋剧吹管乐器,竹制,杆身外缠丝弦,音色柔美。

梆子,俗称“木头”,用紫檀木、红木、梨木、枣木制作,由两根长短不等的木棒组成,长的扁圆形,长约二十厘米;短的圆形,约十八厘米,稍细,演奏时左手拿扁圆形木头,右手竖拿圆形木头按板敲击,无固定音高,有轻打、重打、花打等技巧,通常打到板(强拍)上,击出音色高亢、坚实。

鼓子,晋剧中的指挥乐器,因为和手板结合使用,由一个人操作,因而称“鼓板”,司鼓用双鼓楗击打鼓心以及鼓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晋剧用大心鼓,鼓心直径八厘米,后改用鼓子,直径五至六厘米,演奏方法有单楗击、双楗齐击、滚奏等,音色脆亮。

手板,也叫“拍板”,是晋剧中击节乐器,它用三块长方形的紫檀木、梨木或黄杨木制成,演奏时左手击板,右手击鼓,形成板眼节奏,手板音色响亮坚实。

大堂鼓,晋剧中所用打击乐器,传统形制呈圆桶状,今呈花盆状,以木条砌边,两面蒙牛皮,演奏时用较粗的木制双槌敲击,声音雄壮,一般用于坐帐、起更等场景以及指挥唢呐曲牌演奏。

小战鼓,晋剧中打击乐器,呈桶状,两面蒙皮,鼓面较小,声音清脆响亮,演奏时,将其置于木架上,用两个小木槌擂打,主要用于武戏,渲染战斗气氛。

马锣,分吊锣和提锣两种,晋剧用吊锣,锣有固定音高,原先以“工”字(3音)为准,现在一般为“六”字(5音),吊锣音色纯正,深沉稳重,为上板乐器,按照乐曲的情感,分轻重缓急来敲击。

铙钹,响铜铸成,圆形,在乐曲开始和转折的地方,铙钹先奏,铙钹演奏分轻击、重击、磨击、扑击等不同音响。

小锣,也称作手锣,圆形,以木制小锣板击奏,音高为“上”字(1音),声音清脆。铰子,分软铰子与硬铰子两种,晋剧为软铰子,响铜铸成,演奏时,它与小锣配合“小家具”的演奏,在“大家具”与吹牌中,起到掌握板眼的作用。

狗娃子,也叫狗娃娃,晋剧中的小音锣,形制近似小盘,演奏时,用花椒木或竹制的小板敲击,音色尖脆,象小狗汪汪叫声,因此得名,它主要用于登殿、祭奠、宴会等场合。

碰盅,又称碰铃,是晋剧击节乐器,铜制,一副两个,用绳子穿连,相互击打发音,主要用于过场丝弦曲牌的演奏,碰盅总是按眼来击打,每眼两下。

【结束语】乐器是我们身边经常能够接触到的,就算不是你来操作,但是就算你不操作听到的歌里也包含着各种乐器的声音。

③ 杨树林吹唢呐吹哭的美女评委是谁,好美

这个美美女评委好像是一个比较出名的京剧演员,具体叫什么可能需要你搜索一下。

④ 山西晋剧有哪些

中路梆子
晋剧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外省称之为山西路梆子,主要流行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清代初年,蒲州梆子流入晋中,与祁太秧歌、晋中民间曲调相结合,经晋商和当地文人的参与而形成了晋剧。其后几经变化,在晋中、晋北以至内蒙古、河北、陕北的部分地区发展传播开来。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间是晋剧的发展时期,当时班社众多,人才辈出,尤其是以丁果仙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员出现之后,晋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编辑本段]历史溯源
1.起源 中路梆子的起源应在清代咸丰年间。道光初年,被当时称作山西梆子的蒲州梆子再度复兴,所谓:"道光皇帝登龙廷,山西梆子又时兴",蒲梆北上,来到了晋中、太原一带演出,不仅轰动了太原,而且也震撼了北京,这也正迎合了中路地区崛起的一批富商大贾们的娱乐要求,于是他们就以承包形式,邀请蒲梆班社在中路演出,这就是中路富商承办戏班的开始,但剧种仍为蒲剧。其代表班有平遥县的万和班、小平遥班,及介休县的吉庆班等。 到了咸丰初年,蒲梆开始冷落下来,致使中路地区出现了一个戏剧活动相对空缺的时期,这对酷爱着戏的中路群众,尤其是富商们来说倍感失望,于是少数人便开始邀请赋闲文人、票友以及秧歌、皮影艺人等,组织研讨班子,拟创立自己的剧种。到了咸丰中后期,经过众多班子的努力研讨,终于在继承蒲梆音韵和锣鼓经点的基础上,结合中路秧歌等的唱腔特点,初步形成了中路梆子的雏形班社,并开始试点演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榆次黑店班和祁县三庆班,参加艺人,除了滞留的蒲梆艺人、秧歌及皮影艺人外,还有吹鼓手、店员、矿工、票友。 到了同治初年,山西社会秩序好转。新型中路梆子的出现,也受到了更多富商财主们的青睐。于是先后成立了上、下聚梨园班、四喜班、四兴班、四庆班等班社,在演出实践中,互相学习,不断改进,使唱腔及文武场面日趋完善;又学习外地剧种管理班社的经验,使戏班逐步走向了正规化。戏班人员,除文武场保留中路籍艺人外,其他演员大都以高薪从蒲州聘来,所以民间有:"祁太镏子,蒲州丸子"的谚语。戏班不属商业性质,盈亏全由班主自负。只是每到一处,将木制的、标有某某县某某财主所承戏班名称的虎牌立在前台,以示夸耀,还要在后台粉壁墙上题笔留名。这些舞台题笔内容广泛,成为今天研究晋剧发展史的金石之证。 随着中路梆子的日益定型,引起了中小财主和中等商人的承班兴趣。他们也从蒲州请来艺人或招来儿童,成立科班。至同治末年,中路梆子班社已在山西中路、以至北路少数州县初具规模。艺人的精湛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晋中仍有"四喜班,是好戏,秃红、吐丑、盖陕西。人参娃娃、大嘴丑,后边跟的一杆旗……"等戏谚流传。 2.辉煌时期 光绪十年后,中路梆子再次兴起,出现了中路艺人演中路戏的新气象,使旧日那种蒲梆艺人演中路戏的局面开始改变。从光绪十五年后到清末中路梆子进入一个辉煌时期。演出活动有庙会戏、集市戏、踩台戏、开光戏、商行戏、开市戏、求神戏、还愿戏、祭祀戏、婚丧寿庆戏及官戏等。一般村庄,每年也唱戏一台;大型集镇,每年多达5-10台,中路梆子已成为中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主要剧种了,而且它也随中路商人远足张家口、包头、归化等地,与当地剧种竞献技。中路梆子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域关系,吸收民间艺术等成份的不同,在表演程式、演唱风格,前场经谱上形成了三大流派,即以太原府辖县的上路班;汾州府辖县的下路班;平定、辽州所辖县的东四处班而区分。直到解放后上述三者的较小差异,合为一体。 中路梆子走向极盛之后,江南丝竹班、京都花腔班等基本退出了中路舞台,只有蒲梆偶尔还来,已势头大减。 辛亥革命后,中路各县一度动荡不安,有钱有势者大都采取回避观望态度。因此,中路梆子的承班人多改为前清衙门、镖局遗老等人充任。同时中路籍艺人队伍也已成长壮大,蒲梆艺人中除定居者外,其余已不再来中路搭班了。民国 5-19年(1916-1930),山西局势相对稳定,中路梆子又进入第二个辉煌时期。 此时的中路梆子,班社林立,流派扩大。不仅扎根雁北、占领口外,且在河北省西部、陕西省东北部,以及省内原平阳府、潞安府所辖的北部各县,也发展建立了班社,形成了横跨我国北方的山西、陕西、河北、绥远、察哈尔 5个省区的大型剧种,从而被人们称为山西梆子。名伶荟萃,竞争激烈。中路梆子形成了一个人才济济、实力强大、互相竞争的大好局面。剧目繁多,文武齐备。由于人才辈出,上演的剧目多是名人手戏。常见的有《六月雪》、《凤仪亭》、《金沙滩》、《上天台》、《白蛇传》、《铁弓缘》、《百子图》、《法门寺》、《双官谐》、《万佛衣》、《中梁图》、《梅降褒》、《双罗衫》、《十三妹》、《塔子沟》、《玉棋子》、《烈火旗》、《一捧雪》、《金钱豹》等,共 200余本、回、出。可谓文武皆能、行行不挡。演技精湛,百花齐放。此时,各个班社尽展新招,各门艺人也在唱、做、念、打特技等表演方面各领风骚。 从20年代起,山西梆子由于部分老艺人健在,舞台格局能维持男女同台演出,故涌现出了太谷锦艺园等上三班好戏。民国24年(1935),以着名女艺人丁果仙为首的步云剧社,和以盖天红为首的唐风剧社,分赴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演出,大大地扩大了山西梆子的影响,也与兄弟剧种艺人交流了经验,丰富了自己。后来山西梆子出现了由男角主演逐步向女角主演转化的局面。随之也带来了潜在的问题:因女子演戏更能招来观众、更能挣钱的影响,各地掀起了一般专门培养女艺人的热潮。山西梆子由于演员"阴盛阳衰",所以使许多优秀的盔靠戏、硬功戏、武打戏以及花脸、丑角戏等。逐步停演或失传,也使这个北方剧种特有的激昂奔放的道白、唱腔,和起伏跌宕的表演程式,逐步被婉转悠扬的曲调和绵绵缠缠的作派所代替,从而失去其昔日的那种阳刚之气和铿锵特色。 3.走向低潮 阎、冯倒蒋失败后,山西经济萧条。山西梆子的部分班社误入歧途,腐败风气传入戏班,造成台风不振,艺人思想堕落、艺术水平下降,给许多艺人的生活带来严重困难,以至少数坤角艺人,迭遭不幸,陷入困境,不能自拔。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很快入侵山西,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迫使各地戏班全部解体,艺人四散,其中部分人亡命国外,部分入改行种地。只有少数人进入太行、晋绥、晋察冀等革命根据地,以崭新的面貌为抗日军民演出服务。抗战前后的10多年间,山西梆子所遭受的劫难,造成了晋剧发展史上的第一次低潮时期。 新中国的成立,给山西梆子开创了第三个辉煌时期。1956-1958年左右,全省大部分地区县市以上剧团,相继建立健全起来。最优秀演员集中在省城太原演出,于是把山西梆子正式定名为晋剧,各地县所属剧团名称,也统一改为某某晋剧团。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使晋剧成为首先被冲击的目标之一,使晋剧再次走向低谷。1967年,剧团改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后又统一改唱样板戏,上场艺人还要通过政审后方能登台。晋剧元气大伤,造成了发展史上的第二次低潮时期。
[编辑本段]传统剧目
晋剧传统剧目丰富,经常上演的有二百多出,包括《渭水河》、《打金枝》、《临潼山》、《干坤带》、《沙陀国》、《战宛城》、《白水滩》、《金水桥》、《火焰驹》、《梵王宫》、《双锁山》等。
[编辑本段]艺术特色
在发展过程中,晋剧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同时形成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 晋剧的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分为三类:"乱弹"、"腔儿"、"曲子"。"乱弹"是晋剧的主要唱控,共有七种板式:平板、夹板、二性、流水、介板、滚白、导板。"腔儿"是指晋剧中的各种花腔,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依附在各种板式的"乱弹"中。"腔儿"有"五花腔"、"三花腔"、"走马腔"、"二指腔"、"十三咳"、"四不象"、"导板腔"等。"曲子"是指所唱的昆曲和地方小曲。晋剧的这种唱腔和表演不仅具有梆子腔的激越、粗犷的一般特点,而且具有比较圆润和工细的独特风格。因而,既能表现慷慨激昂的历史故事,也能表现优美健康的民间生活。这种粗犷与细腻巧妙结合的艺术形式,是晋剧赢得众多观众喜爱最直接的因素。 晋剧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过去晋剧纯由男演员演唱,一般定F调;后逐步发展到以演员为主,改定G调。除二音子用假音演唱外,乱弹分七种板式:平板(亦称:四股眼)4 /4为拍;夹板为2 /4拍;二性为1/4拍;流水为1 /4拍;另外还有介板、倒板、滚白等。每种板式还有许多变化。如流水板中即有大流水、小流水、紧流水、慢流水、二流水等。此外还有三花腔、五花腔、走马腔、三倒腔、倒板腔等许多花腔。 晋剧十分注意运用二人以上的对唱、轮唱手段发挥其唱腔的艺术特色。如《忠报国》,通过大花脸、须生正旦的轮唱,追述以往故事,交流当前感情。轮唱中多用适于叙事的二性板,旋律舒展。《走雪山》中是以老生与青衣的对唱,来表现曹府遭祸后,老家人保姑娘仓皇逃难的故事。先以介板对唱,表现主仆脱离虎口时的狼狈状态;继以二性轮唱,追叙受迫害的经过,男声方落,女声又起,交替歌唱,别有韵味。 在晋剧中也有大段独唱。这种独唱,一般用慢垛板;如《空城计》、《见皇姑》、《打金枝》中的孔明、秦香莲和沈后的单独唱段,无锣鼓之响,有丝弦之音,行腔运调有如甘露细雨,点点入地。在晋剧唱腔中,还有用平板、夹板、二性、流水等组成的套唱腔。一般用于追叙、忏悔、思考问题等。 滚白是用以表现泣不成声,极度悲哀的情绪。从过门到唱腔,都有极大的感染力。如《芦花》中闵德仁的两闪滚白,往往是演员挥泪而歌,观众弹泪而听。 过去晋剧文武场编制为九人,称九手场面,即鼓板(指挥)、铙钹、马锣、小锣、梆子、吸胡、三弦、二弦、四弦。有时伴奏中需用铰子,由弹四弦者代操;需要唢呐伴奏时,则由弹三弦、拉二弦者代吹。文场乐器,呼胡是中音乐器,亦名葫芦子。椰壳,比板胡壳大,状如鸡心,口面直径约12-13厘米,粘以桐木板。主档以硬木质制作,长70厘米。安有腰码,固定在档之中部。下码置于桐木面上端六分之五处。马尾竹弓,音质柔和,酷似男中音声腔。呼胡拉主旋律,二弦、三弦、四弦配合伴奏。艺人说:呼胡、三弦是肌肉,二弦是骨头,四弦是筋。又说:呼胡立杆子,二弦加塞子,三弦补窟子,四弦掌尺子、定调子。打击乐器中的马锣,既重且大,直径55厘米,厚约1厘米,声音不散不躁,现多用六字马锣,与弦乐sl音相全,故有用马锣定音的传统习惯。 晋剧弦乐牌曲很多。表现愉快情绪的有〔绣荷包〕等。表现苦恼的有〔太阳神针〕等,紧张用〔紧杀鸡〕,舒缓用〔大寄生〕。这些曲牌可单独使用,也可联辍使用。如《打金枝》中的《闹宫》与《春秋配》中的《拣柴》的音乐,就是用若干曲牌组成的联奏曲。唢呐曲牌也很多,如坐帐用的〔开门鼓〕、〔慢拜场〕等,能渲染元帅升帐时隆重庄严的气氛。《战宛城》中用的〔对舞〕,有千军万马奔腾攻战的气势。 打击乐的锣鼓点,约有四、五十种。如〔硬三锤〕、〔五锤子〕、〔三翻鹞〕、〔小战〕、〔战煞〕、〔海沙〕、〔披头〕、〔帽子头〕、〔回头〕等。使用时,可根据剧情发展需要来选择。如〔闷场〕(俗称揉肚子),可配合人物捶胸、顿足、立坐不安的动作与呼喊节奏。《斩黄袍》中高怀德上场,《回荆州》中赵云上场,《长坂坡》中张飞斥责赵云之后,都是用这种鼓点来衬托人物烦躁和焦急情绪。中路梆子有时在四股眼、夹板、二性唱腔之前,使用〔七锤子〕与弦乐接,必要时带〔撩子〕配合剧中人耍马鞭、或接门的动作。《坐楼杀惜》中宋江杀死阎婆惜,从她身上搜索梁山书信时,用〔小战〕伴奏,有力地渲染了其战战兢兢,极度紧张的状态。 晋剧中,分传统的生、旦、花脸三大行为红、黑、生、旦、丑五行。清末民初,晋剧中已形成五大行,十五小行。五大行指的是:红(胡子生)、黑(花脸)、生、旦、丑。十五小行指的是:正红、老生(正红、大黑兼)、大黑、二黑、小生、武生、娃娃生、正旦(青衣)、小旦、老旦、彩旦、武旦、刀马旦、文丑、武丑。中、北路梆子清代时大致与蒲州梆子的脚色行当相同,后逐渐发展变化。到清末民初,中、北路梆子已形成五大行、十五小行。五大行:红(胡子生)、黑(花脸)、生、旦、丑。十五小行:正红、老生(正红、大黑兼)、大黑、二黑、小生、武生、娃娃生、正旦(青衣)、小旦、老旦、彩旦、武旦、刀马旦、文丑、武丑。 胡子生行当中还有老生。红生之分。老生,扮演老年长者,挂白三缮或苍三绺,表演以倡做为主,苍老、凝重、朴实是其主要特色。红生戴黑三绺,勾红脸,扮演勇武忠直的人物。 小生:分文生、武生、娃娃生。文生有纱帽生、翎子生、巾子生、穷生等。主要扮演青年男子。纱帽生,戴纱帽,穿蟒袍或官衣,扮演有功名的人物,表演上要求仪态端庄洒脱。翎子生以头插锥尾为主要标志,多扮演武将和文武双全的人物。一般由文武小生扮演,。要翎子为这类脚色绝活。巾子生,戴巾于,穿褶子,持折扇(故又称扇子生),主要演风流儒雅的公子,表演上要求风流潇洒、儒雅俊秀。穷生,穿素道袍或富贵衣扮演落魄书生一类人物。要求表演出人物穷困潦倒及贫而有志的神情形态,娃娃生,扮演少年儿童,戏的分量不重,多由童伶、学员扮演。武生:分短打、长靠两种。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短打武生,戴罗帽,穿箭衣、侉衣、豹衣,表演上以武打、翻跌为主,武生扎大靠,着厚底靴,表演上以开打、功架为主。 旦行:主要有正量(包括闺门旦)、小数点旦、老旦、彩旦、武旦、刀马旦。正旦,又称大旦、青衣,多饰演已婚、正派的中年妇女。以唱做为主,宁静端庄、晓理贤慧为其主要特色,另外有一些唱功戏中的未婚女子(所谓“闺门旦”)。也由正旦应工,正旦常与胡子生配戏,戏的分量一般都较重。小旦,多扮演青少年女子,有小旦、花旦之分,二者的区别在于人物的性格及表演特点。小旦多扮演正派纯真的青年女子,表演以唱做为主。以活泼伶俐、天真烂漫、举动敏捷见长。花旦则以做功和念白为主,多扮演放浪泼辣或妖艳俏丽的青年女子,以泼辣刁狠为主要特点。正旦、小旦为梆子戏中的主要行当,故有“一窝旦(正旦和小旦)吃饱饭”,“一旦挑八角”之说。老旦,扮演老年妇女,彩旦,也称丑旦、丑婆子,扮演滑稽或刁奸的妇女,武旦,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一般为小打扮,不穿蟒靠,重武打。一般班社由刀马旦兼任。刀马旦、多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身扎大靠,头戴七星额子,插翎子,唱做打和舞蹈并重。这类脚色大都由功底扎实的小旦演员扮演,故亦称为刀马小旦。 花脸行:也称净、黑头。分大花脸、二花脸。多扮演相貌、性格、品质特异的人物,均以面部勾脸(即在面部勾画各种颜色的脸谱)为主要标志。大花脸,偏重唱、念、做、举止稳重,主要扮演身份地位较高的人物,如包拯、曹操、徐彦昭等。大花脸有花脸、白脸、黑脸、红脸、净脸之分,由人物的性格、品质及行为所定。如包拯黑脸,以示其秉公执法、铁面无私;曹操、潘仕美由因其奸诈、残忍,勾白胸;关羽勾戏脸,以表示其忠心不二的品质和英武刚强的性格。过去,有“花脸不挑班”之说,但也有个别艺术成就高的演员仍可以挑班,如晋剧花脸学员乔国瑞(狮子黑)即曾挑班多年。 过去,梆子戏有代脚制(也称代行制),这是由于旧班社中演职人员不足所致。彩旦通常由丑行代,个别小旦演员也代之,如晋剧演员冀美莲演《拾玉镯》的刘媒婆、《风筝误》的丑姑娘,深得广大观众赞誉。建国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及观众的要求,剧团编制逐渐扩大,演职人员大大增加,戏校和训练班也注意培养老旦演员,除少数剧团外,多数均有专人扮演。但彩旦、娃娃生的代脚制仍延用至今。
[编辑本段]传承发展
进入八十年代,政府号召振兴晋剧,各级剧团相继调整了班子,充实了演员,添置了行头,整理了旧戏,赶排了新戏,有的还晋剧表演与当前流行的轻音乐等文艺形式结合起来,增强了晋剧的演出效果。同时也涌现出宋转转、史佳花、崔建华、李天喜、王晓萍、王二庆、栗桂莲、孙红丽等艺术新秀。恢复和新编了《下河东》、《十五贯》、《玉蝉泪》、《卧虎令》、《伐子都》、《吴王剑》、《三下桃园》等剧目,并多次汇集省城调演评比,甚至有的还到北京献艺。另外有少数人获得了晋剧表演艺术家的光荣称号,有的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有的晋升为一、二级演员。 现在,这个剧院的着名演员有王爱爱、田桂兰、冀平、马玉楼、刘汉银、郭凤英、王宝钗等。山西省晋剧院的代表剧目有传统戏《打金枝》、《含嫣》、《小宴》、《杀宫》、《算粮》等。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晋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献介绍 1. 许合智司鼓之道:当代晋剧鼓师泰斗/张林雨,张志永着.--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854页 2. 晋剧名生郭凤英/李文虎着;山西省戏剧研究所编.--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8.--258页 3. 晋剧文场艺术:兼论田九云牛巧珍师徒/张林雨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433页 4. 晋剧名家唱段集萃/刘和仁等编.--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10.--552页 5. 晋剧百年史话/王永年讲述;刘巨才,段树人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346页.--(山西戏曲史料丛书) 6. 晋剧呼胡演奏法/董文润编着.--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391页 7. 晋剧音乐/张沛,郭少仙搜集整理.--2版.--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9.--540页 8. 中国戏曲志.山西卷/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12.--830页

⑤ 石海彬的人物履历

石海彬,男,1975年7月1日,当代着名唢呐演奏家 、文学硕士。 现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唢呐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党总支书记兼民乐教研室主任。1989年考入山西省戏曲学校学习晋剧音乐和唢呐演奏艺术,199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师从着名唢呐教育家陈家齐教授。在此期间,曾得到过任同祥、刘炳臣、王高林、郭雅志、胡志厚、等众多着名唢呐、管子教育家及演奏家的悉心指导。多次在各类演奏比赛中获奖,1998年获文化部授予的优秀毕业生称号,并于同年留校任教。
近些年来,其致力于勤奋钻研、悉心求索,不断挖掘本乐器的内在潜力,用以提升本专业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使唢呐教学科学化、规范化。除出版了《霸王别姬——石海彬唢呐独奏专辑》CD唱片、《唤醒——石海彬唢呐独奏音乐会》DVD光盘、编着出版了《器乐考级——唢呐主要曲目及详解》、《唢呐必学教程》等专业教材外,还撰写发表了《试论对唢呐音色的审美追求》、《唢呐名曲一枝花》、《关于唢呐演奏中“气”和“韵”的问题》等学术论文;先后为《唢呐实用教程》、《唢呐演奏速成》、《唢呐自学入门与提高》录制了曲目演奏示范VCD和CD光盘;多次以独奏家身份应邀出访欧、亚两洲诸多国家、地区演出。2006年5月在京成功举办了石海彬唢呐硕士毕业音乐会,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其在唢呐演奏艺术上,全面而娴熟的演奏技巧、纯正华美的音色、丰富的艺术思维形成了对不同内容、格调的曲目有多姿多彩的表现,可谓当代年轻唢呐演奏家中少有的佼佼者。作为一名青年演奏家和一位优秀教师,其教学成就和演奏造诣均博得了业界一致的认可与好评。

⑥ 山西张楞楞唢呐吹晋剧空城计

张楞楞吹晋剧取成都

⑦ 农村白事吹唢呐都有什么曲子

歌曲,如父亲,母亲,一壶老酒,人间第一情,一剪梅,黄土高坡,等等。戏曲,如二人台卖菜,走西口,黄梅戏,最受欢迎的还是晋剧,由于我们这里是张家口市农村,地处晋冀蒙交界地,人人都喜欢听晋剧,一到有白事吹唢呐的,看热闹的男女老少都要点播山西梆子。

⑧ 什么是软铰子它与硬铰子的区别

文场二人,分别操呼胡(兼唢呐、笛子),二股弦(兼笛子);武场三人,分别操鼓板、马锣(兼梆子)、铙钹,其余乐器由演员兼司。建国后,乐队人员及乐器都有所增加,是文场在原先四大件乐器的基础上,加入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单簧管、双簧管、长笛、小号、圆号、长号等,人数在二十人左右。乐队的座位,在庙台演出阶段,多在表演区周围进行伴奏;清末民初之时,文场坐上场门侧,武场坐下场门侧;建国后戏曲进入剧场演出,文武场有时候坐在舞台同侧,有时侯在乐池伴奏。

晋剧音乐所用乐器有呼胡、二股弦、小三弦、四股弦、唢呐、笛子、梆子、鼓子、手板、大堂鼓、小战鼓、马锣、铙钹、小锣、铰子、沟娃子、碰盅等,下面作一一介绍。

呼胡,属于拉弦乐器。晋剧中用中音呼胡,以前外弦用丝质老弦,里弦用牛筋弦,现在采用钢丝弦,定弦为“低音6—3”或“低音5—2”,操琴者左手按弦,四指戴指帽,指帽为不锈钢或生白铁皮制作,外层套皮革,音域为十度,音色清脆响亮,适于演奏主旋律,多为随唱腔旋律演奏。二股弦,在晋剧中给呼胡加花助奏的辅助乐器,定弦为“低音6—3”或“低音5—2”,外弦用花儿弦(用白、黄两种皮革拧合而成),里弦用牛筋弦,现在多用钢丝弦,演奏时,左手的食、中、无名指都戴金属指帽(指帽外不覆皮革),不倒把,音色尖细,多有滑奏,艺人们俗称“抹擦”。小三弦,一般长九十厘米左右,面板上以琴码架住三根弦,定弦为“1—5—高音1”、“低音5—低音6—3”、“低音5—1—3”,演奏时左手指尖按弦,右手食指戴用狗、牛等腿骨做成的圆筒型拨子,音色清脆。四股弦,晋剧弹拨乐器,为八角形制,定弦为“2—5”,每两根弦为同度音,演奏时,左手的食、中、无名指都戴金属指帽,右手持骨质平板刀型拨子“扫弦”,演奏讲究“扫”、“拨”、“滚”、“弹”,音色明快,音质铿锵有力。唢呐,分大唢呐与小唢呐两种,为晋剧吹管乐器。大唢呐为三号唢呐,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唢呐筒音作“低音5”,吹奏多数曲牌,少数唢呐曲牌为了与弦乐相配,以筒音“1”为主音吹奏,四十年代后只有筒音“1”这一种吹奏方法了。另外,大唢呐还可以模拟鸡鸣、马嘶等效果,音域达到十七度。小唢呐为五号唢呐,用于吹奏昆曲。笛子,俗称“梅”,为晋剧吹管乐器,竹制,杆身外缠丝弦,音色柔美。梆子,俗称“木头”,用紫檀木、红木、梨木、枣木制作,由两根长短不等的木棒组成,长的扁圆形,长约二十厘米;短的圆形,约十八厘米,稍细,演奏时左手拿扁圆形木头,右手竖拿圆形木头按板敲击,无固定音高,有轻打、重打、花打等技巧,通常打到板(强拍)上,击出音色高亢、坚实。鼓子,晋剧中的指挥乐器,因为和手板结合使用,由一个人操作,因而称“鼓板”,司鼓用双鼓楗击打鼓心以及鼓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晋剧用大心鼓,鼓心直径八厘米,后改用鼓子,直径五至六厘米,演奏方法有单楗击、双楗齐击、滚奏等,音色脆亮。手板,也叫“拍板”,是晋剧中击节乐器,它用三块长方形的紫檀木、梨木或黄杨木制成,演奏时左手击板,右手击鼓,形成板眼节奏,手板音色响亮坚实。大堂鼓,晋剧中所用打击乐器,传统形制呈圆桶状,今呈花盆状,以木条砌边,两面蒙牛皮,演奏时用较粗的木制双槌敲击,声音雄壮,一般用于坐帐、起更等场景以及指挥唢呐曲牌演奏。小战鼓,晋剧中打击乐器,呈桶状,两面蒙皮,鼓面较小,声音清脆响亮,演奏时,将其置于木架上,用两个小木槌擂打,主要用于武戏,渲染战斗气氛。马锣,分吊锣和提锣两种,晋剧用吊锣,锣有固定音高,原先以“工”字(3音)为准,现在一般为“六”字(5音),吊锣音色纯正,深沉稳重,为上板乐器,按照乐曲的情感,分轻重缓急来敲击。铙钹,响铜铸成,圆形,在乐曲开始和转折的地方,铙钹先奏,铙钹演奏分轻击、重击、磨击、扑击等不同音响。小锣,也称作手锣,圆形,以木制小锣板击奏,音高为“上”字(1音),声音清脆。铰子,分软铰子与硬铰子两种,晋剧为软铰子,响铜铸成,演奏时,它与小锣配合“小家具”的演奏,在“大家具”与吹牌中,起到掌握板眼的作用。狗娃子,也叫狗娃娃,晋剧中的小音锣,形制近似小盘,演奏时,用花椒木或竹制的小板敲击,音色尖脆,象小狗汪汪叫声,因此得名,它主要用于登殿、祭奠、宴会等场合。碰盅,又称碰铃,是晋剧击节乐器,铜制,一副两个,用绳子穿连,相互击打发音,主要用于过场丝弦曲牌的演奏,碰盅总是按眼来击打,每眼两下。

有很多艺人对中路梆子的唱腔音乐做出重要贡献。尚云峰,工花脸,因扮演屠户刘彪活灵活现,得艺名“二八黑”,他的唱腔高亢挺拔,当时中路净角均以学唱二八黑乱弹为荣,被尊为“中路花脸一杆旗”。任印子,琴师,他与好友钻研十年,修改册定中路梆子音乐曲牌近二百首,将中路梆子唱腔、音乐伴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杜福盛,艺名“十二红”,他文武兼备,昆乱不挡,靠架戏、袍带戏都演得很出色,他唱时真假音巧妙结合,别具韵味。高文翰,在“倒仓”后,自创一种声情饱满、亦说亦唱、喷口强劲、清晰流畅的唱念风格,被观众誉为“说书红”,他多次与马连良、袁世海等京剧名家切磋技艺,为京剧与中路梆子的艺术交流做出重大贡献。乔国瑞,艺名“狮子黑”,他演唱深沉豪放,能抒发昂扬、激愤的情绪,至今为中路梆子多数花脸竞相仿学。杨甲成,中路梆子鼓师,他将伴奏与剧情、人物融为一体,把握每个剧目特点。王云山,扮相妩媚,行腔婉转,真假嗓并用,二音尤为出色。张锦荣,艺名“十三红”,他音色纯正,自创一种柔美婉转的唱腔流派,很适于男声演唱。张宝魁,艺名“莜吉仙”,集小旦、青衣、刀马旦表演于一身,他培养出“桂”字辈弟子,牛桂英、郭兰英等都得益于他的教诲,1954年,他首创山西第一所“晋剧训练班”,培养出田桂兰、武忠等年轻演员。丁果仙,艺名“果子红”,为中路梆子第一个坤角须生,她集多派唱腔风格于一身并改掉多年来拖腔时“那衣哈呀”的陈旧唱法,采用“以字行腔”的唱法,形成自己声情并茂、刚柔并济的演唱风格,她于1954年创办太原市新新剧团训练班,后为太原市艺校,培养出一大批新人,如马玉楼、阎惠贞、武忠等。冀美莲,工花旦,她武功坚实,技艺全面,唱腔委婉俏丽,与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并称“四大名牌”,其女冀萍很好的继承了“冀派”风格。牛桂英,唱腔清柔幽雅,北京同行人氏把她的嗓音比做“云遮月”,建国后她广收徒弟,王爱爱为其中佼佼者,她的唱腔高亢婉转,对今天晋剧青衣唱腔有重要影响。郭凤英,工小生,扮相俊美,演戏风流、不着痕迹,唱腔不露女声,自成一派,她的徒弟郭彩萍继承并发展了“郭派”的唱腔,使之紧跟时代发展而发展,郭凤英、郭彩萍的唱腔艺术至今受到观众好评。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山西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晋剧演员,如:工青衣行当的宋转转、栗桂莲;工须生的孙红丽、李月仙 ;工丑行的姬荣生等都在继承前辈艺术家的唱腔特色后形成自己独特的唱腔风格。这一时期,同样为晋剧唱腔音乐做出贡献的还有为演员司鼓、司琴的伴奏人员,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操鼓板的有陈晋元、许合智;操琴的有刘柱、田巧云,他们同样参与晋剧唱腔改革。建国后,国家在剧团内部设立戏曲作曲岗位,在晋剧这一领域中,刘和仁、董文润等人改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晋剧唱段,使晋剧在今天仍然保持活力,并不断向新的方向发展。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研究晋剧音乐的理论论着、论文层次不穷,下面我将晋剧音乐理论着述分为论着与论文两个部分加以简述。

综合论着:《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西卷》《中国戏曲志山西卷》在其志略部分写到晋剧(中路梆子)音乐,主要列出晋剧音乐的主要板式,在每个板式后附有唱段举例,并有锣鼓字谱说明及乐队座位图。

演员回忆录:《牛桂英舞台生活回忆》是晋剧名角牛桂英从艺经历的自我回顾,其中第四章 “改革声腔与念白”,她叙述了自己吸收京剧尖音和团音的咬字方法和道白规律,形成自己特有的腔调和晋中官话的道白口音,在第五章“再改《打金枝》”中,李子键先生在《劝宫》一场,将沈后的唱词增加至四十二句,使沈后形象日臻丰满。《须生泰斗丁果仙》,介绍坤生丁果仙一生演戏、做人经历,在本书第五章,与马连良、潭富英相识,与京剧名家切磋技艺,她将京剧的念白与唱腔的科学发声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使山西梆子的须生唱腔听起来更加悠扬动人。《宋转转与转转腔》是晋剧青衣新秀宋转转从艺总结,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宋转转的艺术生涯介绍,第二部分是对转转腔艺术特色的总结。转转腔是继王爱爱的爱爱腔之后,对晋剧青衣唱腔改革比较大的演员,无论是突破传统板眼规律,还是对于演唱中气、声、字、腔的灵活运用,丰富了晋剧青衣唱腔。

专题:《晋剧音乐概论》是全面介绍晋剧音乐特点的一本新书,本书从晋剧作曲角度概括现阶段晋剧音乐的板式以及伴奏音乐的发展情况。《晋剧文场艺术》是从晋剧伴奏音乐中文场音乐的演奏、应用来看晋剧音乐的发展情况。《梨园新编——山西人民广播电台〈戏曲专题〉汇萃》,集中介绍建国后晋剧各行当优秀演员唱腔专题,有很高的借鉴价值。《晋剧打击乐》记录了在晋剧舞台实践中常用的各种锣鼓经,并附有记谱说明。《晋昆考》是一部记述昆曲入晋后,逐渐本土化演变成晋昆的论着,在晋剧音乐中,昆曲也有其独立的剧目,晋剧化的昆曲与昆曲在旋法上已有很大改变,本书收集了大量曲牌加以细致论述,以使读者了解一二。

阅读全文

与八大美女唢呐吹晋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动漫美女独自走在夜路 浏览:1553
动漫美女被骗10万 浏览:1299
高铁上的小女孩图片大全 浏览:2081
美女丝袜中出电影有哪些 浏览:1078
古代四大美女ppt 浏览:1916
韩国美女车载dj音乐完整版 浏览:1849
巨臀美女手机在线看 浏览:806
小美女跳舞干净利落 浏览:2221
继承医馆美女小说 浏览:1555
最美军训女生爬草坪的图片 浏览:1774
裸体女人和男人日B图片 浏览:2127
美女是黄视频下载 浏览:1730
大漠苍狼偷看美女换衣服是第几集 浏览:1623
男生温头像柔图片 浏览:1105
让图片可爱起来的小图案 浏览:1256
什么叫姿身大美女 浏览:3734
看日韩美女生活片 浏览:1907
女人使用健慰器图片 浏览:2085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听温柔大方美美哒 浏览:1134
哪里能请到美女演员 浏览: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