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中国古代只有四大美女呢
西施、昭君、貂婵、玉环,为什么中国五千年文明,只产生了4任美女?
可见当时选美标准之严。
凭什么是她们?有人说,四大美女是美丽与权力综合的产物,并不是仅仅貌美就能入选的。比如,如果今人选美,也要有个靠山老爹或情人撑腰之类。
权力能推出几个美人
要说权力大,西施所嫁夫差只是吴国之君,就国家范围说,充其量也就是个两江总督。历史上管理江南富庶之地的大员不少,可听说有几个人的老婆入选?
貂婵呢,只是东汉董卓老儿的宠姬,和她能匹配的,有隋代的红拂女,清朝的陈圆圆,那两位,在历史上都倾国倾城,做出的功业也比貂婵轰轰烈烈。但就是不选她二人。
四美中最牛的,当属杨贵妃。大唐帝国疆域辽阔威震全球,是当时的强国。嫁给唐明皇就相当于跟了小布什。
可李隆基的朝廷毕竟是由盛转衰的时代。要论母仪天下,杨贵妃哪里是长孙皇后的对手?而要论权力,贵妃哪能比的过武则天?大唐帝国极盛之时的两代帝王都是她男人,隔帘弄权不过瘾,干脆从玩票到亲自称帝。中国历史上的女人有谁比她更风光?而且据说她也是美丽非凡,要不怎么会迷倒父子二人?当儿子的,将不伦之恋公开,再封母亲辈的才人当皇后,没点钩人的美貌行吗!
偏偏她没进入四强。
也许你要说她的才艺不及玉环。谁能笛声吹得梅花落,霓裳羽衣舞得安禄山想让皇上戴绿帽子?
可赵飞燕行!做为汉宫皇后,飞燕也是中国最强盛阶段的后宫之首。她婀娜婉转,楚腰纤纤,能做掌中舞。
她也退出了选美。
慈禧当年的歌声是引诱过咸丰的,年轻时也算是德艺双馨吧?纵然如此,美女图中还是没她一份。估计长相上还是略逊一筹啊。
但也有人说,除了权力还有对历史的作用。可我看,昭君和番的历史意义并不比文成公主入藏更了得。我在西藏看过很多文献,都描绘文成公主的美貌,吐蕃人把她尊为绿度母菩萨。
论出身,文成公主是皇亲,有高贵的血统。而她赴藏,成为大唐王朝安定西部边疆的重要步骤,也客观上帮助了藏族百姓发展生产。从地位到历史作用都不可低估。可她没有入选。
日边红杏倚云栽,公主要找门当户对的婆家可不容易。能当番王之妻,对于公主来说也不赖。历史上和番的正牌公主不在少数,而只有昭君榜上有名。可见,她的美丽是有实力的
四大让男人更像男人
中国的历史是男人的历史。女人就像水浒一百单八将中的三员女将。有两个凶悍刁蛮奇丑无比,惟一漂亮的一丈青也要嫁个矮脚的臭男人。不是资质不好,就是命运多舛。
所以能入选四大美女,极其幸运。
首先,她们都是心理战的高手。绝不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小女,见了男人就掩着脸吓个半死——杜丽娘一句“那生,从何而来”都只敢在梦里说。
人家湖北香溪的村妞昭君,见到皇上的时候落落大方盈盈下拜款款而言,那种不卑不亢的贵族气,大家闺秀都学不来。
人家西施,肩负历史使命,多重的心理压力啊!可她偏能将家国之仇埋在心底,把对范蠡无尽的爱藏入记忆,欢颜侍君,无微不至?今天的喜怒皆形于色的大小姐们有几个能做到?再看另外两位女子,哪个不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你以为光有美色就可以吗?佳丽三千的颜色是怎么抹去的?要有手段!
她们这四位美女,不仅自己人美,还要让历史美!她们给书卷中的历史风云染上粉红的烟霞。在这个男人的世界和时光隧道里,她们的红尘背影能够凝固历史的美感。
中国文人是崇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历史上,只有这四个颜如玉轰轰烈烈聚集了各种兴衰成败、浪漫悲情。风云际会因她们而搅动,关键是,让男人更像男人女人更像女人。
所以你看,权倾朝野垂帘听政的诸多女人落选。
所以你看,他们崇尚的贞女、烈女也并未填列期间。而这四人却都曾侍奉过两个以上的男人,绝不干从一而终的事业。你贤良淑德吧?你相夫教子吧?很好,有牌坊孝敬你,你再是貌若天仙,没男人享用,仍是枯井一口。从这个角度讲,男人希望自己的女人贞烈,却不希望别人的女人忠贞。毕竟,四大美女是要靠男性文人投票的。
不过,即使这四美,也被男人分门别类。有75%的红颜祸水,西施与贵妃都导致君王不早朝,让强国大踏步走向腐败和灭亡。貂蝉游戏于董卓和吕布之间,让父子反目。大业崩盘。只有25%,算是红粉救国的典范,昭君以一介平民之女的身份,出塞和亲,生子,丈夫结婚一年就死了,本来要回国,又按照大汉皇帝命令顾全大局,嫁给了丈夫的长子为妻。所以,对于中国文人来说,从来没有忘记寓教于乐。他们对四美赏心悦目之余,一定会感慨要小心美色误国,要有节制;一面想着即使男人文不成武不就,也有仗义的女子来忘我救国。
要不历代进京赶考的秀才怎么总在路上不学习而乱搞呢,如张生之流。
2. 经常听到四大美女的名字,那么在古代美女很多吗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对为坊间流传,现在也是妇孺皆知,现在深究起来,版本也是颇多,小编这里阅览历史整理了一个,中国古代十大美女排名榜怎么样?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十大美女简介及其相关饰演的明星图片吧。
中国古代十大美女
1.西施
2.貂蝉
3.王昭君
4.杨贵妃
5.冯小怜
6.苏妲己
7.赵飞燕
8.褒姒
9.甄氏(甄宓)
10.李师师
1.西施 沉鱼美女
形容女子的美“沉鱼”的由来,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有诗云“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就是西施,为报国甘心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迷惑吴王夫差,自以越王勾践重整旗鼓,打败吴王夫差,表现了中国历史上女子爱国的高尚思想情操。
西施还是一位在河边浣纱的女子,河水照影她的影子更显得美丽,鱼儿看见了,就忘记了游泳,渐渐沉入河底,之后与范蠡一起游湖消失了。
2.貂蝉 闭月美女
甄姬,本来是袁熙的妻,官渡之战,袁绍大败,曹丕娶得,其弟曹植的《洛神赋》所作,把她比作水中洛神,可见其美。
10.李师师
北宋名妓,据野史记载,宋徽宗甚是喜爱,宋朝着名词人周邦彦格外垂青,与《水浒传》中的燕青有瓜葛,可见其传奇色彩,不过就论风月政治学,且听一人之言,断政治,封建专制体制的一大弊端呀。
3. 有没有人知道四大美女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1、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2、昭君出塞
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 (音shi)即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ang),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逐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3、贵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乐人(陕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4、西施浣纱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四大美女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故事:
1、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2、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3、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4、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 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得来。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禅、王昭君、杨贵妃
王昭君�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昭君和番也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两千年来,经过许许多多戏曲家、小说家、诗人的不断生发改造,这一故事变得十凄怨和迷离,具有了多重面目和相去甚远的含义。�
将昭君的悲剧归罪于画工毛延寿,晋人笔记小说《西京杂记》为始作俑者:��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至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按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弃市。”��
在各种传说中,也有说在和亲前毛延寿索贿陷害事即已败露,毛惧罪逃入匈奴,献上昭君画像,单于倚势向汉君强索昭君,元帝乃不得已忍痛割爱,送昭君出塞。昭君的结局,有说其哀怨愁闷,抑郁而终的,也有说其在呼韩邪单于死后不愿再嫁饮药自尽的。宋以后强调贞洁,《汉宫秋》则让她在汉番交界处投江自尽。现代人扬弃了狭隘的民族意识,则从增进民族团结的角度去认识这一故事,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了不起的女性,曹禺先生的名剧《王昭君》,就是从这一角度去立意的。�
古代诗人也曾从不同角度去诠释昭君的悲剧。《红楼梦》第64回薛宝钗论诗就说过:“作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永叔又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各出己见,不袭前人。”�
王昭君的真实面目到底如何呢?�
范晔《后汉书》有如下记载:��
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南匈奴传》)�
�昭君为南郡秭归人,与大诗人屈原同里,她出身“良家子”,为出身清白的平民,并非知府或御史大夫之类豪门。入宫之后,她未得召幸,尚未有级别,只是待诏掖庭的普通宫女,她被稀里糊涂地赐给呼韩邪单于时方光耀汉庭,可是这时汉元帝后悔已晚,只好如约行事,成就这美艳凄惋的千古美事,使这一民族团结的使者永垂史册。�
经过卫青、霍去病的征讨,匈奴的力量大衰,昭君和番,是呼韩邪单于入朝汉庭主动请求的结果,不存在胁迫问题。昭君入胡后,被封为宁胡阏氏,生一子曰伊屠智牙师。婚后的第二年,呼韩邪即过世,按照胡人习惯,单于大阏氏之子继位的复株累单于要娶她,昭君要求返回故国,汉成帝顾全大局敕令她学从胡俗,于是她又成为继任单于的阏氏。其后又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叫须卜居次,一个叫当于居次。十年之后,复株累单于也死了,昭君之子在争位斗争中牺牲,卜须居次在王莽当政时曾到汉宫入待太后,王莽失败后也受株累而死。昭君卒于何年,则不得而知了。
�
貂蝉
�随着三国故事的广泛传播,貂蝉也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唐李长吉诗《吕将军歌》“榼榼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大旗下”,似乎就有貂蝉的影子。到了现代,人们又把她炒成“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知名度似乎并不比《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曹操、关羽和诸葛亮低多少。然而,历史上到底有无貂蝉其人呢?�
按,貂蝉之名并不见于史鉴。《后汉书·吕布传》有这么一段记载:“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尝小失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侍婢私通,益不自安。”从这一记载里,可以看到貂蝉的影子——董卓的一位侍妾,而董卓与吕布的怨隙,也是因女人而引起,《三国演义》“董太师大闹凤仪亭”的故事,就是因此生发出来的。在这里,“侍婢”仅仅是一个被污辱与被损害者,谈不上什么品格。后来,经过人民群众和许多艺术家的创造,这一“侍婢”才变成光彩夺目的貂蝉女形象。�
也有学者认为貂蝉实有其人的,梁章钜就是一个代表。在《归田琐记》中,他说:“貂蝉事,隐据《吕布传》,虽其名不见正史,而其事未必全虚。”而到了 《小栖霞说稗》,他则肯定“是蝉固实有其人”。�
三国英雄的故事在他们的身后就开始进入民间,貂蝉故事的流传也是比较早的。元代杂剧中貂蝉戏已经形成一个系列,《锦云堂暗定连环记》、《夺戟》、《关公月下斩貂蝉》等搬演的都是貂蝉的故事。在《锦云堂》剧中,貂蝉本忻州人任昂之女,小字红昌,灵帝时选入宫中,掌貂蝉冠,故名“貂蝉”。后来皇帝把她赐予了并州刺史丁建阳,建阳将其配给了义子吕布。在黄巾之乱中,貂蝉与吕布相失,而为王允所得。貂蝉后来在花园烧香,祷�吕布,为王允发觉,因此密议,订出连环记。在宋元讲史中,貂蝉也是吕布之妻,失散后流落到王允府中。�
《白门楼》和《斩貂蝉》的故事,则明显看出封建落后意识的影响。白门楼吕布被擒本来是咎由自取,然该戏却要让貂蝉对吕布的失败负责,居然让她在受到痛骂之后被处死。《关公月下斩貂蝉》则写吕布失败后,曹操别有用心地将貂蝉送给了刘备,为了不蹈董草、吕布的覆辙,关羽竟将她斩于月下。连董卓、吕布的覆亡也要貂蝉负责,头脑何其冬烘乃耳!近人周剑云撰《论斩貂蝉》专辨其事:�
�“貂蝉无可责之罪,吕布亦非可责貂蝉之人......彼三姓家奴,人品去貂蝉远甚,貂蝉不骂吕布足矣,布有何辞责骂貂蝉乎?若关公者,熟读春秋者也。西子奉勾践命,志在沼吴,与貂蝉奉司徒命,志在死卓、布父子,同一辙也。关公不责西施,而乃月下斩貂蝉?余敢谓关公圣人,必不为此杀风景事!”��
说得可谓痛快。�
自今日视之“女人祸水”论固然冬烘可恶,“女人救国”论亦不足为训。故貂蝉的结局在艺术创作上也是个难于处理的问题。罗贯中固然把貂蝉写得光彩照人,但董卓死后他与吕布“夫唱妇随”,就变得平庸起来,下邳鏖兵她与严氏一起鼠目寸光,拖吕布的后腿,前后判若两人。《三国演义》电视剧在董卓被诛后让貂蝉悄然隐去——“貂蝉已随清风去”,这一奇女子的命运到底如何?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这也许是一种比较聪明的做法。�
西施�
西施,中国出名最早、影响最大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名声,与吴越春秋、与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沼吴复仇联系在一起;伍子胥忠贞被谗、伯嚭(pǐ)奸佞亡国,与“女色祸水”的信条联系在一起;与巾帼报国、与红颜薄命、与浣女范郎的悲喜姻缘联系在一起;与“西子捧心”、“东施效颦”、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等联系在一起......比起其它“美女”来,它身上负载着更多的历史文化负荷。�
西子故事的历史真实性到底如何呢?�
先秦诸子中最早提及西施的是《管子》:“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庄子》中,三次提到西施。“西施病心而矉(pín,即颦字)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这就是“东施效颦”成语的来源。《孟子》中也有“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的话。《韩非子》亦云:“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看来,西施确实是先秦时代的一位知名度极高的美女,不过,与后世传说不同的是:她并未与吴、越争霸的政治军事斗争发生关系,而且,管仲比勾践灭吴还早二百多年呢。�
《左传》和《国语》等先秦史传,都提到了勾践向吴王献美女之事,但并未提及西施其人。西汉时代的《史记》也是如此。在贾谊的《新书》、刘向的《说苑》、陆贾的《新语》及《淮南子》中,西施也仅仅是作为美女出现。�
只有《墨子·亲士》篇提到,西施因为太美,结果被沉入江中,可见“太盛难守”云。�
最早把西施与吴越争霸联系起来的是东汉时的两部野史《吴越春秋》和《越绝书》。�
在《吴越春秋》中,文种向越王献破吴九术,其四为“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勾践“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縠(hú),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越绝书》的记载大致相同,不过西施的结局却迥异。前者说,亡吴后,越人认为这尤物是祸根留不得,把她沉于江中,算是对被吴王杀害的鸱(chī)夷子也即伍子胥的祭奠,这是一个残酷的悲剧。后者则让她与范蠡结为伴侣,泛五湖而去,以喜剧而告终。后世关于西施的种种故事和传说,率多由此生发开来的。�
魏晋以后,在文人笔下,在民众的口中西施的故事进入了酝酿、发酵、增饰的阶段,这在志怪、拾遗小说中都有反映。唐、宋诗词中出现了大量的以西施为吟咏对象的篇章。其主题,多咏叹红颜薄命或谴责女人祸水、美色亡国,倒不如歌咏王昭君的诗多出新意。比如王维的《西施咏》:“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在《五美吟》中还翻此诗意:“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其实二者都无多少可道的深意。当然也有不乏卓见之作。如晚唐崔道融《西施滩》:“宰5,7喜〖KG-*3否5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罗隐《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它们都是较为突出的。�
对西施故事的再创作,杂剧传奇最为充分。元代,关汉卿有《姑苏台范蠡进西施》,赵明远有《陶朱公范蠡归湖》,可惜今天我们只能从《录鬼簿》中看到这两出剧目,其内容,也只好根据剧目及有关评介来推测了。西施故事的集大成者,当推明代梁辰鱼的《浣纱记》。�
《浣纱记》充分地占有了有关吴越争霸与西施故事的种种资料,细加区别整合,编织成了一部45出的戏剧故事,以范蠡和西施悲欢离合贯串了吴越两国的兴亡历史,因为西施和范蠡初次见面时以一缕浣纱作为定情之物,故剧名《浣纱记》。与前人不同的是,该传奇将西施范蠡的爱情故事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爱情服从爱国,开始是牺牲割爱,最后在爱国主义的实现中使个人爱情也得到了实现。第3出“迎施”中,范蠡向西施表示歉意说:“为君父有难,拘留异邦,有背深盟,实切惶愧。”西施反安慰他:“尊官拘系,贱妾尽知,但国家事极大,姻亲事极小,岂为一女之微,有负万姓之望。”后来范蠡要西施入吴,西施表示犹豫,范蠡又劝她:“若能飘然一往,则国既可存,我身亦可保,后会有期,未可知也。若执而不行,则国将遂灭,我身亦旋亡,那时节虽结姻亲,小娘子,你和我必同作沟渠之鬼,又何暇求百年之欢乎?”故《浣纱记》看似爱情故事,实则以爱国主义作为主旋律。�
《浣纱记》之后,出了本《倒纱记》,结尾写范蠡要把西施沉入太湖,西施骂他背离海誓山盟,而范则反唇相讥,要她对吴王屠戮功臣、荒淫无度和国破家亡负责。这样的翻案文章,自今日视之,有点无聊了。�
杨贵妃�
杨贵妃的故事是近些年被炒得发烫的题材,通过影视传媒接受启蒙的年青一代,满头满脑子的杨妃、慈禧和武则天的故事。杨、李故事的起初面貌如何,它的演变过程以及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认识,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
杨贵妃,小字玉环,唐蒲州永济(今山西永乐)人。父杨玄琰,做过蜀州司户,死得很早,依其叔河南府士曹杨玄璬。唐玄宗开元3年,他被选入皇子寿王李瑁邸被册为寿王妃。开元4年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死了,“后宫数千,无当意者”,讨好者向他透露,他的那位儿媳妇“姿色冠代”。开元8年10月,唐玄宗幸骊山温泉,就让她出家当了道士,号曰太真。为李瑁重娶个媳妇,暗暗地将玉环纳入宫中。《旧唐书》称:“太真资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宫中呼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白香山《长恨歌》云:“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寝无容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时,玉环岁,唐玄宗已经56岁。天宝4年,玉环册为贵妃,一直到14年她缢死马嵬,她都是这个名号,故后世称其为“杨贵妃”。�
杨妃被宠,正是玄宗后期大踏步走向腐败的时期。宫中仅“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镕造,又数百人”。她的家族,则“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兄弟不必说,杨妃的三个姐姐,都封为国夫人,“姊妹昆仲五家,甲第洞开,僭移宫室,车马仆从,照耀京邑,递相夸尚。每构一堂,费逾千万计,见制度闳壮于己者,即彻而复造,土木之工,不舍昼夜。玄宗颁赐及四方献遗,五家如一,中使不绝。开元以来,豪贵雄盛,无如杨氏之比也。”一次五家夜游,与广平公主的骑从在出西市门时发生争执,杨氏家奴挥舞马鞭打着公主衣服,公主掉下马来,驸马薛昌裔去扶公主,也遭鞭打。事后公主到玄宗 跟前泣诉,玄宗虽然杀了杨氏家奴,但驸马也被免了官。�
得到了倾城倾国的美人,唐玄宗尽情地挥霍与享受,政事全权交给了奸相杨国忠。在歌舞升平的掩盖下腐败也积累到了极限,终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叛军如入无人之境,潼关陷落后,唐玄宗甩下百官和百姓,带着杨氏兄妹逃离长安。勉强到了马嵬驿,羽林军哗变,杀了杨国忠,之后,六军不散,唐玄宗不得已,只好忍痛割爱,将杨贵妃缢死在佛堂。�
安史之乱,生灵涂炭。一直到七年之后,玄宗的孙子代宗广德元年,杜甫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方基本平息。唐帝国一落千丈,它使经历过往日辉煌的人们回忆起这一段历史不禁感慨嘘唏,乃致痛苦流涕。杜工部绝句《江南逢李龟年》正因为很好地传达了这种感受,所以才动人。没有体验过沧桑感的年青人对这首诗是无动于衷的。再者,玄宗幸蜀后做了太上皇成了历史的弃儿,重返长安后他更成了“多余的人”,何况这位风流天子毕竟是开元盛世的创造者,所以她与杨贵妃的悲剧在时过境迁之后又会引起人们的同情,至少,在人们议论和回忆的时候多了些感慨而少了些批判。所以,就在玄宗的生前和身后,他和杨妃的故事就开始流传开来,距离最近而又影响最大的,就是人们熟知的陈鸿的《长恨传》和《白居易》的《长恨歌》。它们对玄宗“倾城倾国”既有批评,更多的是同情和歌咏。“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凄惋缠绵,一唱三叹,读来令人动容。临邛方土“为感君王展转思”“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寻觅,终于引出了“七月七日长生殿”的密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故事,成了爱情主题的一般歌咏。唐明皇和杨贵妃也开始了他们的角色转换。�
中唐以来,李杨故事一直是热门题材。唐人笔记《明皇杂录》、《开元天宝遗事》、《酉阳杂俎》,宋人的《杨太真外传》,对这一故事不断地予以渲染。至迟在宋、金时代,这一事故开始搬上了舞台。元杂剧的名家都写过明皇太真故事。比较着名的有:关汉卿《唐明皇哭香囊》、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游月宫》、岳伯川《罗光远梦断杨贵妃》、庾天锡《杨太真霓裳怨》、《杨太真华清宫》。明代传奇写李、杨故事亦不乏其人,其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清初洪曻的《长生殿》。在《长生殿》中,李、杨完成了他们角色转换,作者在歌咏这一旖旎动人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的亡国之痛。�
还值得一提的是杨妃的故事在日本的影响不亚于中国。有一种传说是杨妃当年并没有死,她被偷天换日地保护了下来,后来东渡到了日本,得终其天年。“忽闻海上有仙山”——自徐福以来,人们不都是把那蓬莱、方丈、瀛洲,把扶桑日出之处,当作神仙的乐园吗?在日本,有杨妃像、杨妃墓、杨妃庙塔多处。在受盛唐文化哺育过的日本国民的心目中,杨妃身上散射着那一文化的神圣光环,而杨妃故事实质上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道美丽的彩虹。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禅、王昭君、杨贵妃
王昭君�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昭君和番也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两千年来,经过许许多多戏曲家、小说家、诗人的不断生发改造,这一故事变得十凄怨和迷离,具有了多重面目和相去甚远的含义。�
将昭君的悲剧归罪于画工毛延寿,晋人笔记小说《西京杂记》为始作俑者:��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至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按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弃市。”��
在各种传说中,也有说在和亲前毛延寿索贿陷害事即已败露,毛惧罪逃入匈奴,献上昭君画像,单于倚势向汉君强索昭君,元帝乃不得已忍痛割爱,送昭君出塞。昭君的结局,有说其哀怨愁闷,抑郁而终的,也有说其在呼韩邪单于死后不愿再嫁饮药自尽的。宋以后强调贞洁,《汉宫秋》则让她在汉番交界处投江自尽。现代人扬弃了狭隘的民族意识,则从增进民族团结的角度去认识这一故事,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了不起的女性,曹禺先生的名剧《王昭君》,就是从这一角度去立意的。�
古代诗人也曾从不同角度去诠释昭君的悲剧。《红楼梦》第64回薛宝钗论诗就说过:“作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ca>
4. 四大美人都有谁呢
四大美人分别是:
1、杨玉环:
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美女,越王勾践在对吴国战争中失利后,采纳文种“伐吴九术”之四“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于苎萝山下得西施、郑旦二人。
并于土城山建美女宫,教以歌舞礼仪,饰以罗 ,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成,使范蠡献于吴王。
吴王夫差大悦,筑姑苏台,建馆娃宫,置二女于椒花之房,沉溺酒色,荒于国政,而宠嬖西施尤甚。勾践灭吴后,西施随范蠡泛五湖而去,不知所终。一说沉江而死,一说复归浣江,终老山林。
5.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都是谁她们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其实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大家都十分熟悉。分别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其中沉鱼落雁指的是西施和王昭君,而闭月羞花指的是貂蝉和杨玉环。
那么这四个人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呢?其实并不是都真实存在的。其中西施和貂蝉的真实性并不可考,而王昭君和杨玉环是确有其人。
朗父名宜禄,为吕布使诣袁术,术妻以汉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围,关羽屡请于太祖,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三国志,裴松之注》
可惜汉朝天下已经危如累卵,吕布也挡不住李傕郭汜反攻长安的声势,最终司徒王允被杀,貂蝉跟随吕布走了。
其实貂蝉这个人物也是杜撰出来的,原型应该是吕布手下将领秦宜禄的老婆杜夫人。吕布在徐州被杀以后,关羽请求曹操把杜夫人赏赐给他,结果曹操一看杜夫人长得很漂亮,就自己给收了。
6. 历史上有四大美人,上古有四大美仙,你知道么
我国历史上四大美人,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她们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而上古神话中的四大美仙,即广寒仙子嫦娥、琼姬仙子、瑶姬仙子、姑射仙子。
知道历史上四大美人和上古四大美仙是谁后,我们再分别说说她们的故事。
到巫山后,瑶姬看见天空有十二条孽龙兴风作浪,导致百姓民不聊生,于是瑶姬决定留在巫山,将十二条孽龙治住,还帮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即便王母让瑶姬的姐妹来劝,也都被瑶姬拒绝,并且还说服了部分姐妹留在人间。后来,瑶姬和姐妹们化作了巫山的山峰,百姓为了纪念瑶姬的美丽和善良,还在飞凤峰山麓为她修建了一座神女庙。
最后一位姑射仙子,乃是从姑射山得道的真人,在《逍遥游》记载中,曾说她肌肤如雪、身姿绰约,另外在其他道教书籍中也提到了她的美丽,因此后人常用姑射仙子来象征美丽的女子。
7. 中国四大美女都是谁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是西施、王昭君、貂婵、杨玉环。
美女因美貌绝伦而被人们公认,美女代代有,却不都能流传千古。而四大美女能够广为人知,因为他们都曾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密切的关系。她们因历史而闻名,历史也因她们的存在备受瞩目。
春秋时期越国的西施承担起帮助越王勾践灭吴的使命;西汉时期的王昭君自愿嫁给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帮助匈奴发展农业生产,使汉匈之间出现了友好的局面;东汉后期的貂婵离间了董卓和吕布之间的关系,成为计除董卓、匡复汉室的关键人物;唐朝时期的杨玉环经历了唐朝由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的重大转折,最后被缢死在马嵬坡,其是非功过引无数后人评说。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得来。
只知道四大美女的排定是在宋朝,至于是谁最先说的就难以考察了。
四大美女之所以为人们广为传颂,赞扬,是他们相联系的政治事件分不开的,后世的文人骚客们又起了最为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最早提出的,多半也是文人。
8. 中国四大美女,各有千秋,你对她们了解多少
中国四大美女,各有千秋,我对她们有这几个方面的了解。
第一个方面的了解,四大美女不仅仅是容貌气质,更重要的是她们有一定历史影响力,透过历史让后人感到她们的生命温度。从这个意义讲她们的次序应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西施为国请命,深入敌后,忍辱负重,终不辱使命,顺利完成任务。王昭君为国为民千里出使,虽是被迫担保的百姓生活平安,也功德无量!貂蝉身处乱世虽不能扭转干坤,但也在此期间也改写了几个政治事件。杨玉环入宫后得到专宠,展示了个人魅力,也提升了当时女人的社会地位,更书写爱情的篇章!
第四个方面的了解,看从哪个方面说了,在我的观点里西施最美。美女不只是让人欣赏的,还有内在。西施的一生称得上传奇,乱吴国不只是美才能做到,忍辱负重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