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东南沿海人们崇奉的妈祖是一位什么女神
妈祖,尊为海上女神,又名天后圣母,天王母后。北宋、南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从宋朝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
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妈祖生于公元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廿三日),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有些失望。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之日。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传说,他们看见湄峰山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又恍惚听见空中有一阵阵悦耳的音乐……。
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 历代对妈祖的赐封根据史料,北宋、南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 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祖庙于公元1023-1032年(天圣年间)扩建,日臻雄伟。1403年-1424年(明永乐年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可惜,原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已废圯,现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规模较小。近年来,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另投资1亿多元兴建了妈祖新殿,新殿宏伟壮观,被世人誉为“海上布达拉宫”。如今台湾及东南亚各地的众多妈祖庙都由莆田湄州妈祖祖庙分灵出去的。 湄洲祖庙是湄洲妈祖庙的俗称、尊称,是全世界妈祖信众心中的圣地。湄洲祖庙位于台湾海峡西中部湄洲,隶属福建省莆田市。距莆田市区东南方40多公里处,从文甲码头乘轮渡20分钟便可到达;东距乌丘岛(乌丘原本隶属于福建省莆田县,现为台湾省金门县管辖)二十海浬。湄洲祖庙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妈祖庙(宫)的祖庙。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祗。
② 和平女神的妈祖“和平女神”
妈祖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它既在代代不断传承,但又在处处与时俱进,丰富充实自己的内涵,拓展自己的外延,努力地发扬光大。2009年,妈祖故乡福建莆田市公布了第一批36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些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除了传承“妈祖信俗”外,更重要的就是“继承和弘扬妈祖文化,巩固湄洲岛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地位”(引自《莆田市加强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语)。如今,湄洲妈祖祖庙的祭典就是20世纪90年代恢复妈祖祭祀以后,由一批专家参考借鉴山东曲阜的“祭孔”、陕西“祭黄帝陵”和山东泰安“封禅典礼”制定的,而且如今仍在不断完善中。妈祖新祭典中的“八佾舞”、女子“舞生”、新创作的《海平》《和平》《咸平》等祭典歌词以及借鉴莆仙戏曲牌改编的音乐,都是湄洲妈祖祖庙祭典的创新亮点。它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反映出时代特征,适应了社会需求,充分显示出妈祖文化作为优秀传统的活态性文化组成部分的特征。这些创新事物,自然也要反映于术语之中。如妈祖的“海峡和平女神”“世界和平女神”称谓,就是新时代人们赋予妈祖文化新概念、新内涵的体现。(以上出自《妈祖学概论》)
在追忆历朝历代对妈祖的封号当中,有一个封号显然是被忽略了,那就是海峡和平女神。据《妈祖文化》一书的作者黄国华考证,自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封妈祖为灵惠夫人起,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前后对妈祖一共进行了36次褒封。其中,宋朝13次,元朝5次,明朝2次,清朝16次。封号的规格由夫人、妃、天妃、天后,直到天上圣母。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逐步走向缓和,随着妈祖文化在两岸交流中越来越深入人心,妈祖遂被闽台人民誉为海峡和平女神。但把这六个字刻在石上,则另有一段故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87年,为纪念妈祖羽化1000周年,莆田市人民政府邀请南京着名书法家林散之先生题字,不久,就收到林老先生的这幅字大如斗、气势磅礴的墨宝。下面落款:一九八七年为湄洲祖庙纪念女神羽化一千周年林散之九十一岁书。1988年,莆田市有关部门聘请着名的石雕师傅,将林散之先生题写的海峡和平女神六个大字刻在妈祖山下的石壁上,一字几米见方,漆成白色,十分醒目。当时坐在进岛的渡船上,远远的就可望见这几个耀眼的大字。
在目前条件下,海峡和平女神作为对妈祖信仰的定位,是很恰当、很合适的。女神是妈祖,和平是主题,海峡两岸是适应范围。具体说,就是让妈祖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发挥和平使者的作用。这是人民的愿望,也是时代的要求。眼下,大陆人民建设普遍小康社会,需要有一个和平的环境,台湾同胞求安定、求发展,同样也要以和平为前提。两岸交流的实践证明,妈祖文化是通往两岸和平的一座理想的桥梁。20多年来,我们通过这座桥梁,不仅密切了两岸人民的交往,在许多事情上达成了共识,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妈祖文化的交流,增进了对两岸人民同宗同根、血脉相连,同属于中华民族的认同,这就为化干戈为玉帛、实现和平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今后,我们继续围绕海峡和平这一主题,深入开展妈祖文化交流活动,将会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妈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海峡和平女神的定位也合乎世界潮流。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建设和谐世界是人类的崇高理想。妈祖文化作为促进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为海峡两岸的和平铺路搭桥,也可以在建设和谐世界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海峡两岸倘若创造出和平发展的奇迹,也将会影响世界各地。而随着这种影响的扩大,妈祖文化也一定会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欢迎。加拿大卑诗省坎伯兰市市长贝茨·弗雷德趁参加第十届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之机,来湄洲祖庙恭请妈祖神像去加拿大祠奉一事,就是生动的例证。
妈祖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将妈祖定位为海峡和平女神,也为妈祖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在实现两岸和平的过程中,人们将用新的探索、新的研究成果,以及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传说,进一步充实、丰富妈祖文化,把妈祖文化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
海峡和平女神的石刻之所以可贵,不仅是因为它纪录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人民自己赋予妈祖的神圣称号,其题字本身也相当难得。林散之先生是全国着名书法家,被誉为草圣。然而他应莆田之邀题写的海峡和平女神几个大字,却用的是隶书,对他来说,用隶书写这么大的字还是平生第一次,而且笔锋苍劲有力,字字神采飞扬,十分难得。两年后,即1989年,林散之老人仙逝,湄洲岛上的这幅隶书题字,便成为老人生前留下的唯一的一幅。(以上出自王仲莘《妈祖的第三十七个“封号” “海峡和平女神”》一文)称谓
历史上的妈祖称谓,有民间称呼、文人称谓和官方称谓,且往往是交织在一起,互为影响。
宋代,民间称妈祖为神女、灵女、林氏灵女;文人或称龙女;官方亦称妈祖为“神女”,如《宋会要》载“莆田县有神女祠”。南宋仙游籍特奏名进士廖鹏飞在《庙记》中称“通天神女”,南宋莆田人进士丁伯桂在《庙记》中称“通贤神女”。自宋代起,林默被朝廷屡加褒封,由神女先晋为夫人,共加封号四次,故宋代有顺济夫人、灵惠夫人、崇福夫人、无极夫人之称。嗣后妈祖又由夫人晋为妃(一般认为晋爵为妃的时间为绍熙元年,即1189年),所以妈祖又有灵惠妃、圣妃、神妃等称谓。另外,宋代已开始出现按地域命名的妈祖称谓,如由圣墩宫衍生的圣墩妃、由浮曦妃祠衍生的浮曦妃之类。
元代,元世祖于至元十八年(1281)加封妈祖为“护国明着天妃”,此后“天妃”成为妈祖最常见的一个官方称谓。除天妃简称外,又有明着天妃、护国天妃、海神天妃等称谓。但《元史》中又有称妈祖为泉州神女、南海女神灵惠夫人的记载。对于前一称呼,泉州的学者多持因元代泉州港崛起海运发达而使妈祖有“泉州神女”说法;或者认为是因宋太祖建隆元年天妃诞生时,莆田尚归泉州管辖,故“妈祖青少年时代生活在泉州的辖区之内,说妈祖为泉州人亦不为过”①。但福建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徐晓望在《妈祖信仰史研究》“‘泉州神女’封号的由来”一节中则考证认为,元代朝廷的官员并弄不清“湄洲神女”的诞辰为哪一年?“所以,元朝官员是不可能知道妈祖的年青时代莆田隶属于泉州,因此,元朝称‘湄洲神女’为‘泉州神女’,应当另有理由……‘泉州神女’之号与元初泉州建省有关”,徐先生的结论是:“其时莆田隶属于泉州省,所以,‘湄洲神女’被称为‘泉州神女’。”②而元代妈祖还有“南海女神”称谓,刚是因妈祖信仰特别兴盛于中国南部沿海之故。另外,元代民间水陆画中则开始称妈祖为天妃圣母、天妃娘妈、娘妈。
明代,开始出现妈祖经书,妈祖除天妃正式称呼外,在明代(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太上说天妃救苦灵验经》中,妈祖又被称为妙行玉女、仙妃、上圣天妃、英烈天妃、无极辅斗助政普济天妃、金阙圣妃、金阙圣后、齐天圣后等。在《地罗经下针神文》中则称为湄洲娘妈等。在明代小说《天妃娘妈传》中又称为护国济世天妃、天妃娘娘、天妃林娘娘、天妃娘妈、天妃妈、妃妈、林氏娘娘等,并言天妃为北天妙极星君之女――玄真女下凡。自明代《天妃显圣录》中《天妃诞降本传》以及《海山奇遇》中《说麻姑化天妃记》等传记问世后,妈祖开始有了“林默”的正式姓名,此后又衍生出林默娘、林默姑③等姓名昵称。
清朝初期,一般仍沿用天妃称呼。康熙中叶,妈祖晋:封天后。此后的雍正朝、干隆朝,官方和文人就普遍称妈祖为天后、天后圣母,文人又有称作“圣后”的。在清代民间经忏和籖诗中则尊称为妙行玉女宏仁普济元君、天后元君、天后圣母元君、天上圣母。清代道书中还有天后圣母巨德元君、巨德天后慈云广覆元君、天后圣母明着元君等称谓。在文人着述中还有海神圣母、海道正神等妈祖名号。北方民间又有把天后与泰山女神混而为一的,因此,官方和民间都出现称妈祖为“天后圣姥碧霞元君”“天后圣母慈惠碧霞元君”“天仙圣母碧霞元君”的事实。
因妈祖曾遭到明清一些儒者的批判甚至否定,至清嘉庆年间,莆田籍进士陈池养作《林孝女事实》一文,力求把妈祖纳人儒家忠孝伦理轨范,于是清季以降,妈祖又有了“林孝女”称谓。⒛世纪80年代兴起“妈祖热”后,妈祖又有了“海峡和平女神”“世界和平女神”的时代新称谓。
① 许在全主编:《妈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② 徐晓望:《妈祖信仰史研究》,海风出版社2007年版,第100—101页。
③ (清)杨浚:《岛居三录》卷7《纪诞》。
以上资料均出自《妈祖学概论》
王仲莘在《妈祖的第三十七个“封号” “海峡和平女神”》一文中就认为海峡和平女神这个称号对妈祖信仰的定位是非常正确的,应该受到重视。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妈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在千年历史的长河中涤荡,其在社会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得以分化和演进。进人现代,尤其改革开放以后,妈祖在现代社会,除了在两岸事务上发挥作用,还依然在集聚海内外各方力量、维持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妈祖强化了全球华人的民族认同感
妈祖随着信奉妈祖的福建人和广东人移居世界各地进而传播各地,其范围已遍及全世界占在海外华人居住区以及港澳台地区,妈祖宫庙极为普遍,在纽约甚至有“一条华人街,两个天妃宫”的说法。妈祖由于与儒、释、道相交融成为海外华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在华人社会中具有极强的聚合功能,他们认为妈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根之所在,魂之所系,是超越社会制度、超越政治信仰,连接炎黄子孙的心灵纽带。因此,他们通过妈祖崇拜这样一条宗教文化的纽带,来体现自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在中华民族中寻找自己的根。这种“寻根”的信念,反过来使妈祖信仰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并使之得以长期延续下来。同时,使这些海外妈祖宫庙不仅仅是进香的祠庙,更多则成了侨胞和三胞聚首的会馆,成了加强侨胞和三胞团结,激发他们的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他们中华民族心理认同的重要场所。
(2)妈祖推动了亚太地区的合作发展
(一)推动亚太地区海洋和平发展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利用海洋,合作开发和保护海洋,公平解决海洋争端。但当前我国的和平海洋战略面临着这些问题:①周边一些国家、地区对我国的和平海洋战略缺乏了解,与我国在东海、南海发生争端,出现不和谐的声音;②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某些不稳定性,特别是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政治互信、军事互信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③西方海洋霸权主义的影响依然存在,急需一种海洋和平文化来与之相互比较、相互交融,形成一种能为国际广泛认同的新的海洋文化和海洋政治理念,以调节、规范世界各国的海洋行为。妈祖作为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地区、日本等亚太国家、地区都崇敬的“海上和平女神”,可以作为良好的海洋文化沟通媒质,可以在海洋和平发展文化倡导中发挥情感纽带和沟通桥梁作用,召集国际间各方人士一起探讨解决争端、谋求共同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推动亚太地区各方海洋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创造一个良好和平发展的文化环境,强化各方在寻求海洋事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和谐共生关系、以实现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海洋事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亚太地区合作发展
现代社会中妈祖具备海内外文化认同的功能,是情感交融、加强人际关系的纽带。在新加坡,相同方言的华人设立自己的方言会馆;在马来西亚兴安会馆,每个地方性分会馆都设立天后堂,提供同乡的联谊场所;在日本地缘性的会馆,如“八闽会馆”、“福建会馆”,都会供奉妈祖,把共同的神缘作为联络同乡侨胞的坚强纽带。妈祖文化在海外特定环境下具有强大的磁场,成为亚太华人与当地族群互相认同的纽带,成为促进情感交流、商务交往的纽带,促进亚太经贸合作发展。妈祖文化的海洋性、重商性、诚信性和努力拼搏的精神,会鼓励亚太地区人民开拓进取、同舟共济、忘我无私、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等经商精神,不断创造商业奇迹,促进亚太地区的和谐与稳定发展。①
(3)妈祖推动了我国社会道德的提升
妈祖集真、善、美于一身,所体现出来的慈悲博爱、无私无畏、救人急难、公平诚信等高尚精神,是令人景仰值得仿效的道德典范。因而千百年来得到民众的称颂和信仰,成为人们行事做人的楷模,成为人们追求高尚远离卑鄙的精神动力。妈祖精神所具有劝善、求真、倡美的社会道德教化功能只要得到充分发挥,就能在社会上产生明荣知耻、倡导高尚的作用。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出现人性浮躁、物欲横流、道德失范、社会失序、诚信缺失等现象,在社会道德滑坡情况严重困扰着人们的时候,一千多年前妈祖的事迹及精神可以成为我们的一面镜子,烛见我们的卑微,引发我们的反思,提升我们的道德。
(4)妈祖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和谐妈祖的爱是一种超越等级观念、民族界限、性别差异的广博的爱,是一种无私无求的真诚的爱。这种爱已成为一种文化积淀深深植人妈祖信徒的心中,它要求人们自觉地克服反道德的因素,使人心向善,缓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对立乃至敌对的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谐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①官品佳、袁书琪:《妈祖文化内涵及其在亚太合作发展中的重要功能》,《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年第2期。(以上资料出自妈祖学概论)
③ 请问着名的“福建三女”是哪三女呢
蟳埔女是海的女儿,每天的潮起潮落都有她们的牵挂和希冀。她们喜欢打扮,也勤劳能干。这些生活在泉州海滨的渔家女,当男人出海捕鱼或外出经商时,她们则在家织渔网,带小孩,敲剥海蛎,为商人搬运货物。即使到了现在,漫步村庄里,依然可以看到她们挑着海产品匆忙而过,或在自家小院里敲剥海蛎的身影。至今在泉州的各个菜市场,蟳埔女卖的海鲜仍然有良好的声誉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个特殊的族群,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闻名海内外。惠安女,从狭义上来说其实是惠东女,主要分布在福建惠安东部崇武、山霞、净峰和小岞四个镇,是地地道的汉族。她们的服饰,也深深地影响着周边的乡镇,如东岭、东桥和辋川等。据当地人说,几百年前,她们由中原移居于此,因海边生活为防风而佩带花色头巾和橙黄色的斗笠,花巾上还有编织的小花和五颜六色的小巧饰物;上身穿着紧窄短小的衣服,露出下肚;下身穿着特别宽松肥大的裤子,腰带是扎在肚脐下面。
如今不论是在莆田繁华的街头,东山迷人的海岛,还是在漳浦喧闹的集市上,常常可以看到她们装束奇特的身影。有人说她们是少数民族,有人说她们是汉族。这一带的7个乡村总共只有几万人,虽然她们只是惠安县人口的一小部分,却引起了海内外许多学者的广泛的关注。她们的形象随着文学艺术家们的摄影镜头、诗歌和音乐走上了银幕,书刊、报纸和五线谱,一直从中国走向了世界。高贵典雅的“帆船髻”是我对湄洲女发型的第一印象。拾步来到隔壁祖庙的天后宫,期待能在这里见到真实生活中的湄洲女。天后宫是世上所有妈祖庙之祖,漂洋过海赶来朝拜的男女老少信众络绎不绝。庙堂内一个身着海蓝色布衫跪拜许愿的阿婆极其引人注目,不用说,她就是我想要看到的湄洲女。阿婆虽然年事已高,头发梳得可是一丝不苟,这种头发的特点是,头的中后部梳成一个高出七八厘米、成半孤型竖起的类似船帆的发髻,两侧别着几根发卡,头顶处则是一个圆圈型的摞髻,上插上一根大的银针,摞髻上有一段缠着红线,整个发髻还有绢花相配,煞是耐看。抬头再看庙里,不知何时妈祖像前的一排跪垫上已跪满进香的女人,除了身着蓝色布衫梳帆船髻的湄洲阿婆,还有很多中年妇女身着红衣,抑或整套红衣红裤,头上还插着一朵红花。
④ 福建出了哪些女神
演艺圈当中不乏福建籍女艺人,而我认为这当中暨全国知名又有自己独特标签的当属下面这几位了~
最年轻的女神:刘楚恬
刘楚恬,晋江人,2009年9月5日出生,儿童演员 。因参演《芈月传》而被观众熟知,多次登上微博热搜,上了央视、湖南卫视等多档知名节目,曾被外媒评为“全球最年轻美女”,今年的春晚,刘楚恬和周杰伦搭档演出,着实又火了一把。
最清新的女神:陈都灵
陈都灵1993年出生于福建厦门,一度以清新可爱的校园女神形象走红微博,2013年获得FaceJoking全国高校校花校草评选冠军。后出演电影《左耳》正式踏入演艺圈,2016年提名第24届上海影评人奖最佳新人女演员奖。
姚晨1979年出生于福建泉州,200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人称微博女王,拥有微博粉丝8000多万。姚晨出演的《武林外传》、《潜伏》广受欢迎,塑造的形象深入人心。2010年获得第2届华鼎奖电视剧盛典最佳女主角奖,2013年6月被联合国难民署任命为中国亲善大使。
演技实力派女神:张静初
张静初1980年出生于福建永安,从小在山区长大。独自一人上京北漂,考取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后进入演艺圈,她凭借出色的演技和知名美的外貌站稳了脚跟。她出演的知名作品有剧情片《孔雀》、犯罪电影《门徒》、灾难片《唐山大地震》等等,多次在金像奖、金马奖、百花奖等知名电影节当中获得提名,获得第6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奖、第30届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第30届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闽南网编辑 吴德月)
高山人/2021.6.21
既然是女神,个人认为则应该是恩泽众民,受万人朝拜的传说中“女神”。绝非网友们所称谓的现代什么女明星。其实,在福建确有许多不少的“女神”传说,除了最着名的“海上女神”妈祖、“妇幼保护神”临水娘娘陈靖姑外,还有马仙、太姥娘娘、斗姆娘娘、练氏夫人、吴圣天妃等五位了。
相传“海上和平女神”的妈祖,为福建第一女神,她姓林名默,宋朝初年诞生于莆田。她出生前和去世的时候天有异象。林默不仅精通医理,为人防疫治病。熟悉水性,时常救助海上遇难船只。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甚至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
其二是号称顺天圣母、临水夫人陈靖姑,被誉为"救产、护胎、佑民"的"妇女儿童保护神"。出生于福州仓山下渡 (今福州市仓山区下渡街道),后嫁到宁德古田。传说陈靖姑和她的手下们保胎护幼,拯救了不少难产孕妇,深得民众认可。她的声名远播后,闽浙赣台地区来她这里学接生的人络绎不绝,真可谓"桃李满天下"。至2008年,据说陈靖姑信俗文化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其三是马仙姑,名“马七娘”,自古是以宁德市柘荣县为中心的民间崇拜地方神明。按柘荣县民间的说法,七娘十三岁的时候,得到太上老君的指点并服下赤炼仙丹。后在百丈悬岩上采药附体腾飞成仙,人称“马仙姑”,尊称“马元君”。 与妈祖、陈靖姑并称"福建三大女神"。据传马仙姑年轻时多历尽艰辛,后遇仙点化,感悟人生,修成正果,是一个极尽孝道、精于医术、乐于公益事业的孝媳贤妇型女性,马仙姑的孝德文化备受后人推崇。
其四是太姥娘娘,由于素有“神山太姥,海上仙都”之称的太姥山一直曾被人们认定为是座神仙之山。而太姥娘娘的身份又有两种说法:即一种是传说尧帝奉母泛舟海上,突遇浓雾,迷失方向,待日出雾散之时,忽见东海之滨出现一座仙山——名日太姥山,随移舟靠岸,上山游览,而帝母却决意留恋此山风景,乐不思归,从此栖居半山云洞中闭关修持;另一种则传说是尧帝登山时,见一老妇酷似其母,便封她为太母,后改母为姥,故称太姥娘娘。
其五是斗姆娘娘为中国神话传说中是北斗七星之母,故称斗姆娘娘。斗姆娘娘的形象很奇特,上身左右各长有四臂。正中两手合掌作手相,其余六臂分别执日、月、宝铃、金印、号、金戟等。据说她的本事非常大,天上地下都行得通。道教在《北斗本命经》中说,不管你多么贫穷下贱,多么背时倒霉,只要诚心礼拜斗姆,念道她的名号,就会消灾除祸,延年益寿。
其六就是练氏夫人,名为练寯(jùn),是章仔钧之妻。据传南唐军队进攻建州(即今福建省建瓯市),破城后打算屠城,练氏夫人以杨柳为记保全全城人的性命,只杀了36个将士。全城百姓却安然无恙,后人尊其为"芝城之母"。建州人民感念练氏夫人恩德,在夫人辞世后,将练氏夫人墓建于州署后衙(今建瓯市城关芝山工人文化宫前),并题碑曰"全城众母"。每届清明节家家户户门前遍插杨柳,以示纪念,至今不少人仍保留着这一习俗。
再是吴圣天妃,姓吴名媛。吴妈信仰在包括上自福州下至漳泉的山区地带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传说她修行于仙游的兴角山古峰庵。修行期间,时而上山采药,时而深入民间为百姓行医义诊,而后又有控制瘟疫等诸多佳传……,故而深得附近民众喜爱。去世后百姓为了感其恩德,把其生前修道庵改建为馨角宫,塑像纪念,民间尊其为吴妈。自此,吴媛就成为了百姓心目中的女神,香火不绝。而莆田市仙游县的兴角祖宫与分灵宫,也成了百姓乡亲朝圣吴圣天妃的着名场所。仅为道听途说,只供参考!
其中一个叫舒婷的女诗人。
她的巜致橡树》巜祖国呵,亲爱的祖国》,《双桅船》等很多诗歌,影响那个时代,那一代人。
福建最有名的女神应该是妈祖。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妈祖,原名林默,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目前,全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湄洲祖庙分灵的妈祖庙,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父母看到是个女孩,开始时非常不高兴。但是这个小女孩生来奇异,婴儿居然有不哭的,就给她取名叫阿默。
阿默不仅长得可爱,还聪明伶俐,父母对她越来越疼爱。年纪渐长,阿默不仅可以预测祸福,还水性极好,能够帮助遇到海难的人。四方的乡里都对她称颂不已,叫她“通贤灵女”。
阿默终生未嫁,二十多岁就因为救人遇难身亡。她死后,邻里都十分悲痛,宣称是默娘成仙了,还会在海里显灵救助众人。北宋雍熙四年(987),湄洲岛词条的岛民为她建了一座小小的祠,敬称为“妈祖”
福建不但侨胞众多,而且还盛产美女,竟然说的是女神,能进入演艺圈的个个都是颜值担当,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演艺圈女神级别的明星。
1,叶一茜
叶一茜是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2005年,叶一茜参加湖南卫视主办的《超级女声》比赛,获全国第七名而出道。
2,张静初
张静初是福建永安人,2000年,参演爱情剧《你的生命如此多情》,由此进入演艺圈。
3,龚蓓苾
龚蓓苾是福建省泉州市石狮人,中国内地女演员,1989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你没有十六岁》,开始演艺生涯。
4,姚晨
姚晨是 福建省福州市人,2006年,出演电视剧《武林外传》而出名。
5,梁静
梁静是福建福州人,1999年,出演首部电视剧《女子特警队》,1999年-2000年担任凤凰卫视主持人而出名。
6,陈都灵
陈都灵是福建省厦门市,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2013年,陈都灵因获得Facejoking“女神排行榜”冠军而获得关注。
7,林夏薇
林夏薇是福建厦门人,中国香港影视及话剧女演员、香港话剧团全职演员、TVB合约艺人。
8,陈秀丽
陈秀丽是福建的,后移民马来西亚,1997年,在新加坡拍摄电视剧《不老传说》,担任主演。
9,金池
金池是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中国内地女歌手、演员。2012年8月参加浙江卫视歌唱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的比赛,并进入16强,从而进入演艺圈。
10,郑罗茜
郑罗茜是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01级本科。2001年,郑罗茜获得首届全国“明日之星”大赛冠军。
非常多。比如陈都灵,福建厦门。很像刘诗诗,不知道以后是谁的女朋友,反正没听说她恋爱了,没曝光或者没恋爱吧。
许婧,美女模特,福州人,陈赫前妻。
张静初
姚晨
要说福建有哪些女神,那我们就看看在 娱乐 圈中来自福建的高颜值女神吧!
一、陈都灵(福建厦门人)
二、姚晨(福建福州人)
三、许婧(福建福州人)
四、张静初(福建三明人)
五、叶一茜(福建南平人)
六、郑合惠子(福建福州人)
七、梁静(福建福州人)
八、林夏薇(福建厦门人)
九、龚蓓苾(福建泉州人)
十、陈昊宇(福建福州人)
十一、郑罗茜(福建福州人)
十二、万妮达(福建福州人)
十三、李玥(福建厦门人)
十四、徐紫茵(福建厦门人)
十五、熊梓菱(福建厦门人)
十六、马栗
十七、张婉清(福建泉州人)
十八、李丞汐(福建宁德人)
十九、林一霆
二十、林晨(福建福州人)
这些来自福建的 娱乐 圈美女女神你最爱哪一个呢?你还觉得谁可以是来自福建的 娱乐 圈女神,欢迎留言讨论噶。
福建这个地方出美女,今天就让我们来说说从福建出来的女演员,真是个个天生丽质,颜值都非常高。有叶一茜,龚蓓苾,梁静,陈都灵,姚晨,张静初,郑罗茜,林夏薇,李玥,陈秀丽。
张静初
张静初出生于福建三明永安市,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经主演过孔雀,花腰新娘,红河等电影,电视剧作品,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演员。我特别喜欢看张静初秀气的脸庞,非常美丽。
叶一茜
叶一茜出生于福建南平,是超女出道,是歌手,主持人,还是前世界冠军田亮的妻子,如今一家四口生活得很幸福。
姚晨
姚晨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演员,她出生于福建泉州市,曾经主演过《潜伏》,《都挺好》等电视剧,是一位敢作敢当,很直爽的女演员。
陈都灵
出生于福建厦门市,是模特出身,现在身份是女演员,她的颜值也是很好的。
龚蓓苾
龚蓓苾是一位出道很早的女演员,身材高挑,演技不错,曾经出演过很多部电影电视剧作品,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女演员。
梁静
出生于福建福州,是演员,主持人,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出演过《女子特警队》,也是一部我最喜欢的电视剧。她是导演管虎的老婆。
李玥
她是福建省厦门人,她是舞蹈学院毕业的,曾经参加过《我爱男保姆》这部电视剧。李玥是一名很有才华的女演员,她还曾经和黄志忠演过《中国远征军》,饰演罗星。
陈秀丽
陈秀丽出生于福建,后来移民,是演员,主持人。她演过《倚天屠龙记》等电视剧,是一位长相秀丽的女演员。
郑罗茜
出生于福建福州市,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她演过《夏家三千金》等剧。
林夏薇
出生于福建厦门市,香港影视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请问你指的女神是哪方面?如果是明星就请用女艺人这个词,毕竟都是人,不是神,如果真的是指女神仙,我可以告诉你,福建还真的出了个女神仙:妈祖!
“福建三大女神”:
(1)马仙
(2)妈祖
(3)陈靖姑
⑤ 妈祖是我国福建广东台湾一带崇拜的什么女神
妈祖是我国福建、广东、台湾一带以及东南亚和海外华人崇拜的航海女神。妈祖只是为躲避战乱,从中原南迁到莆田的普通老百姓后裔中一名普通的渔家女。她自己是民女,救助的也多是老百姓。
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诞生于莆田湄洲岛。成人后,识天文、懂医理,急公好义、见义勇为。曾经点燃自己的屋子作为灯塔,帮助风浪中的船工渔民脱险回港。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因救助海难而献出年仅二十八岁的生命。
(5)福建妈祖三大美女扩展阅读:
聪明正直者为神,妈祖出身于最普通的民众之中,是来自普通民众的英雄。正是在对妈祖的纪念中,普通百姓按照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塑造她乃至神化她。
妈祖的故事,最初是在民间口口相传。历经宋、元、明、清朝廷30多次祭封褒奖,妈祖的地位不断提高,逐渐成为民间神祇,成为一位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妈祖和孔子等一起被尊为“春秋谕祭”之神,列入国家祀典。
⑥ 妈祖林默共有一兄五姐,各叫什么名字
天后天妃天上圣母妈祖真名林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妈祖为福建莆田九牧林六房之后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祖庙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扩建,日臻雄伟。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可惜,原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已废圯,现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规模较小。近年来,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已初具规模。莆田湄洲岛的上妈祖庙,天津的天后宫,澳门的妈祖阁,台湾北港的朝天宫和鹿港妈祖庙为我国天后宫有名的大庙。
祖在宋元明清受到的国家祀典就达36次,其最长封号“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后来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只加上‘嘉佑’二字。”
澳门的英文Macau就是妈祖的简称。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台湾的妈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妈祖,台湾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它们的名字很多,有的叫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有的叫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也有的叫文元堂、朝天宫、双慈亭、安澜厅、中兴公厝、纷阳殿、提标馆等。 福建、台湾、广东及东南亚的林氏宗亲都称妈祖为:“姑婆”、“姑婆祖”、“天后圣姑”、“天上圣母姑婆”等。据统计妈祖为世界三大宗教信仰之一。
【妈祖】
我国闽南沿海一带民间信仰的神只。常被误认是观音菩萨的化身,而实与佛教无关。‘妈祖’或‘妈祖婆’乃民间一般性的俗称。宋代以降,历代帝王常有勒封,尊之为‘圣妃’、‘天妃’、‘天后’或‘天上圣母’等,故官立妈祖庙又称‘天妃宫’或‘天后宫’。
妈祖信仰源自北宋初年。相传她是五代末年,福建莆田县湄州屿林惟悫的第六女,出生时有红光相送。因为从不啼哭吵闹,家人遂名之为‘默’,而称为‘默娘’。默娘自幼聪颖过人,后得神仙所赐铜符而能驱邪压煞、消灾解厄。二十八岁某日,尝梦见父兄覆船灭顶,随即跳海营救,但仅救得其兄。醒后,消息传来,果然与梦中所见■合。默娘闻耗痛不欲生,立刻潜入海中救父;三日后,背负父尸跃起。后因悲哀日甚,无疾而终。时人传说她在湄峰高处羽化升天。因此,乡人乃建庙奉祀。
其后,福建沿海渔家盛传这位女神常在海上显灵,救助遇难船只,因而信徒日众,沿海地区普建妈祖庙,附会之传说也愈来愈多。到南宋,俨然成为东南沿海航海的守护神,不只渔船,商船、战船上也都供奉有妈祖的神像或神位。明末清初,随着台湾的开拓,迁台者往往都捧供妈祖像同行;平安抵台后,为感念妈祖神恩,乃建庙奉祀,因而台湾早期的妈祖庙都建在海港附近,如鹿耳门、北港、关渡等。
目前台湾奉祀妈祖为主神的寺庙,有数百座之多。其中,创建最早的是澎湖县马公的天后宫。本岛则以鹿耳门天后宫、台南市大天后宫、鹿港天后宫最早。而香火最盛的是云林县北港镇朝天宫所祭祀的‘北港妈祖’;每年农历正月到三月的进香期,常有数十万信徒分自全省各地组团前往参拜。
⑦ 历史上沿海地区崇信的“天妃妈祖”,实际身世是如何的呢
天妃妈祖,又称天后,实有其人,她原名叫林默。
她祖籍福建莆田湄州屿,是个海岛。林默的生卒年,据一些史书的记载,也很不相同。她的生年竟有六种说法,卒年也有四种。比较一致的说法是,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卒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只活了27岁,所谓“室居未三十而卒。”
天妃林默的祖辈可追溯到唐代。唐宪宗时,莆田有个林牧,有九个儿子,据说都做了刺使,人称“九牧林氏”(刺使又称“州牧”)。林默是林牧的十世孙女。林默的父亲林愿,做过兵马使(也有说做都巡检), 林默在家最小,是个“老闺女”。为什么叫“默”呢?据说,她出生后一个多月,从来没有啼哭过,因此父亲给她取名“林默”。
正像别的许多由人成“仙”的神明一样,林默的出生自然也被后人披上了神异的色彩,被大大地神化了一番。《莆田县志》说,林默出生时“地变紫,有祥光异香”。《三教搜神大全》说,林默母“尝梦南海观音与以优钵花,吞之,已而孕,十四月始免娩身,得妃(林默产,“诞之日,异香闻里许,经旬不散”。总之,林默的出生伴随着无比的吉祥。
林默的成长大概林默天生是个当“神”的材料。刚刚1周岁,尚在襁褓中,见诸神像,即“手作欲拜状”。5岁能诵《观音经》,11岁“能婆娑按节乐神”。小林默似乎与神佛有不解之缘。林默长大后,即“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乡民以病告’辄愈”。看来,林默还是个年轻女巫之类的人物。而她最大的能耐,则是对海事有着不同凡响的“灵感”。
一次,林愿与四子分乘五船去福州办事。林默与母亲呆在家中。夜晚林默忽然手脚乱动。母亲赶忙推醒她,问女儿是否做了恶梦。林默睁开眼睛道:“不好,爸爸他们的船遇上了风暴。”母亲大惊失色。林默埋怨母亲道:“我两手各拉一条船,两脚又挂上了两只,嘴里还叼着一只,本来没事了,可您一喊,我嘴一张,叼着的那只船给刮跑了。”说完哭了起来:“我大哥性命难保了。”
几天后,父兄弟们回来,哭诉海上遭遇风暴事,大哥的船已沉没海中;并说风作之时,见一女子牵五条桅索而行,渡波涛若平地。全家这才明白,林默当时瞑目而睡,“乃出元神救弟兄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此事越传越神,林默名声大震。
林姑娘长大后,誓不嫁人,经常乘般渡海,云游岛屿间。凭着她一身好水性和一颗菩萨心,在海上多次救护遇难渔民和商人,被人们呼为神女、龙女。她的海上救难行善事迹,在莆田地区广泛流传。
升化成神在一千年前的一个暴雨天林默奋不顾身,在海上抢救遇险船民,因风浪太大,林默不幸被台风卷去……
人们不愿承认林默遇难而死,认为她已“升化”——变成了女神。有人编造说,林默升化时,“闻空中乐声,氤氲有绛云若乘,自天而下,神(林默)乘之上升”(《扬州天妃宫碑记》)。后来还有人见她“常衣朱衣,飞翻海上”。于是莆田百姓修了个祠堂,纪念神女林默。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给事中路允迪奉旨出使高丽。他率领八艘大船航行在渤海之上,忽遇大风暴,一下刮沉了七艘。路允迪惊恐万分,赶坚闭目祷告:“神女下凡,保我平安!神女下凡,保我平安!”说也怪,路允迪忽然觉得船一下平稳了,他睁眼一看,果然有位穿红衣的神女站在船樯上。靠了神女的保佑,路允迪独船驶向高丽,完成了出使任务。徽宗听说此事,亲赐林默祠一块题为“顺济”的匾额。
以后,神女的“灵应”越来越多。宋绍兴年间,江口海寇猖獗,神女“驾风一扫而去",后屡有助剿海寇事。淳熙年间,“岁屡旱灾,随祷(神)随应”。神女不但保佑商船渔民,助剿海寇,还有捍御水旱疫疠之灾等“法力。因此,神女的影响越来越广,香火由最初的莆田地区,逐渐扩展到从南到北,沿海一带的极广大区域。
神女的“灵迹”也得到从宋至清历代帝王的褒奖 。帝王们在七八百年间对其册封多达40次,封号累计竟有五六十字:如辅国护圣、护国庇民、灵惠助顺、妙灵昭应、宏仁普济、昭灵显佑、广济明着等。林默的地位,由最初的林姑娘而为夫人、为妃、为天妃、圣妃,直高升至天后。 祭礼也由民间祭祀而逐渐升为朝廷派大臣祀祭,并载入国家祀典。
如果说内陆人们信仰的女神是观世音菩萨,那在沿海,人们信仰的女神则是妈祖娘娘了。并且从宋代到清代,国家传统祭祀的三大对象就是黄帝、孔子和妈祖娘娘。
妈祖娘娘,原名林默娘,一般认为她是福建湄洲人。对于她的信仰,开始于北宋中后期,传说她在生前就为渔民预测出海的祸福,并且医术高超,常在船只遇难的时候出海救人,挽救了无数渔民。当时史料记载,她“常衣朱衣,显圣海上,若遭风难,呼神无不救应”。宋之后的历代帝王都对其加封,从“夫人”到“妃”,到“天妃”“天后”,直至“天上圣母”,慢慢地林默娘由人变成了神,成为了万人敬仰的神女妈祖娘娘。
据初步统计,海内外妈祖娘娘的信众达 2.5亿人之多,香港、台湾、澳门以及东部沿海江苏、江浙、山东、天津等地的港口都有妈祖庙。澳门的葡萄牙文 Macau就是从“妈阁的发音来的,当年葡萄牙人在澳门登陆的港口有一个妈祖阁,葡萄牙人问这里是哪儿,路人答妈阁,于是葡萄牙人以为说的是这个岛的名字,就把澳门叫成了 Macau 。
每到妈祖娘娘农历三月二十三诞辰时, 全世界的妈祖庙都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仪 式,而祭祀最隆重的地方莫过于妈祖的诞生 地湄洲岛了。在这一天东南亚、南北美、日本 等海外善男信女,都会来湄洲岛朝拜,这里 的妈祖庙是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五千多座妈 祖庙的祖庙。这天湄洲岛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上香仪式,人们会在负责人带领下对着妈祖神像行跪拜大礼,并且向妈祖敬献祭品。戏班子还会上演再现妈祖生前事迹的妈祖戏,各种表演妈祖显灵、送子、送药放事的花车也会在会场一遍遍地巡游,伴随着舞龙舞狮队和各种民俗文化表演,祭祀的热闹程度甚至会超过春节。 此外,在农历九月初九妈祖升天那日,人们也会举行纪念活动,但因为是忌日,所以这日的祭拜礼品都是素食,妈祖庙也会从九月初六开始演妈祖戏,一直演到初九。
而除了庙里的祭祀活动,从宋代开始,东南沿海出港的各类船上都会供奉着妈祖像,在起航前、航行中、到港后都会焚香祷告妈祖娘娘,祈求一路平安。民间传说郑和下西洋时也举行了拜妈祖仪式。有些地区除了妈祖出生和升天之日举行纪念活动外,甚至每个月的初十五,都会在海边或家中举行祭拜仪式。
作为一个和蔼可亲的女神,妈祖娘娘尤其受到妇女的欢迎,每当妇女们遇到难题或要作重大决定时,则会用半月形木质圣杯,向妈祖祈祷,请求给予暗示。而为了保孩子平安,妈妈们也会到妈祖庙祈求小香袋,并在孩子的脖子上挂上妈祖的玉像,希望妈祖能像保佑海上航船一样,保佑孩子平安。如果孩子父母外出了,甚至还可以将孩子托付给妈祖庙的相关人员照看。如此的妈祖娘娘,脱离了国家祭祀的宏大主题,变得亲近平和起来。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将妈祖信仰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或许是由于妈祖的信众广泛,或许是由于妈祖信俗自国家至民间自成体系。 但妈祖娘娘如此深入大众的原因,主要根源于妈祖娘娘身上所寄托的沿海百姓对海上航行平安归来的期待,对人生事业、家庭平安顺利的期待,以及对一个温柔庇佑着民族的母亲形象的期待 。
宋朝时候有个福建渔家女,叫林默娘,传说她在父亲出海打鱼遇难后,在海上游了几天把父亲尸体带回来,后人为了纪念她给她建庙,并且屡显神迹,后来历代帝王也为她建庙祭祀,沿海人都认为她能够保佑平安,于是就有了神化的妈祖。
妈祖信仰不只是在中国沿海,这个世界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基本上都能找到妈祖信仰,可以说妈祖是中国民间传播最为广泛的神明信仰。
在古代出海航行,因为造船技术不先进,也没天气预报,所以出海其实是很危险的,所以当时的渔民常把安慰寄托于神明信仰的保护,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祖父林孚福建总管,妈祖出生一直到满月都不会哭,父母取名林默娘,她终身未嫁,一直行善救人,精通医术,帮村民逢凶化吉。
林默娘生在大海边,懂天文,习水性,她所在的海域有很多暗礁,很多遇难的船舶常得到她的帮助,也就有传言她能预知吉凶,海事,然而公元987年,年仅28岁的林默娘就早早去世了。乡人为了感激曾经受到林默娘的帮助,于是就在湄洲岛上建庙宇纪念她,这就是着名的湄洲妈祖庙。
后来 妈祖的传到统治者耳中,从宋朝起,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不断加封,扩建妈祖庙,妈祖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妈祖信仰也由福建传播到浙江、广东、台湾、琉球、日本、东南亚。
文|王宇丹
妈祖,又称天后、灵女等,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民众心中共同的海上保护神,人们对妈祖的信仰起始于北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 历史 。从传世记载中可见,妈祖并非一个完全“捏造”出来的神明,而是由一实际的 历史 人物演变而来,但由于史料的缺乏,妈祖的身世一直是谜团,民间或学界有关于妈祖身世的众多说法。
虽说宋代就已存在妈祖信仰,但事实上,宋元的史籍侧重于记载妈祖的神能,有关妈祖生平身世的资料寥寥无几。南宋的廖鹏飞写有《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一文,是迄今所见有关妈祖身世及其信仰起源的最早记载。文中写道:妈祖,即林氏,湄洲岛人,以巫祝为职业,能预知人间祸福,林氏死后,众人为她在湄洲岛上立了庙。但妈祖的名字、生卒年代、生平事迹,我们仍然知之甚少。
时至明清,人们的想象力变得更为丰富。明万历三十年吴还初编《天妃娘妈传》、明末佚名编纂《天妃显圣录》以及干隆年间林清标《敕封天后志》等等都有关妈祖生平的记载。这些文字记载的造神之意毫不掩饰,其很大程度上地整合了当时流传于民间的神话故事。各个版本的说法使得妈祖的原始形象逐渐清晰。
关于妈祖的出生时间,年份记载上没能统一,但是将“三月二十三”作为妈祖的诞辰却是非常一致的。妈祖的“投胎”方式也有各种说法,或是观音赐给其母一丸,或是其母做梦受孕。另外,妈祖是莆田人,姓林,名默,之所以名为默,是因为她从出生到满月都不曾啼哭一声。林默幼时聪慧,有天赋的灵性,生前多次助人渡过风险,终身未嫁,28岁时为救海难而死。以上便是广为流传的妈祖生平。
近来有学者以宋代出土物墓志为契机,结合文献资料,对妈祖的名字进行新的探讨,认为妈祖的原名为“新梅”。除了分析墓志外,该学者还谈及:三月二十三这个时间,正是青梅上市的时节;且莆田梅林广泛分布,有浓厚的“梅”文化特色,取名“新梅”有合理之处。只是在民间长期的口耳相传过程中,由于口音等原因,“新梅”之名逐渐失真,且以讹传讹,成了史料记载中的“林默”。这一说法的出现,表明关于妈祖的研究和 探索 仍在继续。
参考文献:
苏亚红:《“妈祖”形象和名称演变的 历史 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唐宏杰:《海神妈祖真实名字新说》,《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年第12期。
说起 妈祖 ,原名林默娘,福建湄洲人,享年27岁。走的是 功德成圣 路子——民间这里神祗很多,除了女娲娘娘,还有山东泰山的 送子娘娘 、 上古传承的 “先蚕娘娘”嫘祖 等,在全中国 也很出名,祭拜广泛!
妈祖信仰平平,始于北宋中后期,传说她生前为渔民预测出海的祸福,医术也高超。海上福祸相依,船只遇难时常显灵渡海救人。史载,她“常衣朱衣,显圣海上,若遭风难,呼神无不救应。”
林默娘从宋代“夫人”,历朝不断加封,到“妃”,再到“天妃”、“天后”,直至“天上圣母”,由人变成了神,成为了沿海渔民敬仰的妈祖娘娘。不能不说赶上了好时候!
其一,唐宋道教地位很高,尤其赵官家宋真宗赵恒十分崇道;宋徽宗赵佶更以“道君”自居, 历史 却开个玩笑,亡国俘虏于金人。南宋小王朝,也缘于贾似道国师,惨烈悲壮亡于蒙古。“崖山之后无华夏”,日本汉学家激愤评语(有批判说“包藏祸心”)。
其二,至关主要的是:隋炀帝凿通京杭大运河,帝国经济中兴不可逆转的难移。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大唐中央王朝更是凭借扬州、泉州等 海上丝绸之路 贸易红利,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
两宋不用说了!从北宋到南宋,痛失半壁江山,几乎全靠海外贸易支持。明清闭关锁国,但 海外朝贡贸易 却始终兴盛不衰。渔民、世商、海寇,若是“偷渡”南洋的话,攫取眼红暴利,生死一趟难料,那么妈祖香火,想不兴旺都难?
结论 : 妈祖信仰 可能从东汉隋唐就已隐隐流传。正好北宋出了个林默娘,能掐会算,医术高超,心地善良,救难渔民—— 北宋末宋徽宗时期发生了祅教/明教 方腊起义 。不知道,这个 林默娘 是否同教兄弟姊妹, 朱衣圣火使,布道光明神? 须知道【 朱衣紫贵 】,唯有品级的官老爷及夫人们,才拥有资格穿戴!
⑧ 妈祖的传说故事
妈祖诞生在福建莆田湄洲岛。关于妈祖,最早史料记载于,南宋廖鹏飞于绍兴廿年所写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谓:"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能预知人祸福……"妈祖出生于仕宦之家,是福建望族莆田九牧林家后裔。是她原名林默,妈祖父亲林愿,母亲王氏,二人多行善积德。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妈祖曾祖父林保吉,参加北宋军队,林保吉参与了作战指挥。妈祖祖父林孚,妈祖父亲林愿。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口,有一个美丽的岛屿叫湄洲岛。岛上有一座巍峨雄伟、金碧辉煌的庙宇,供奉着世界闻名的"海神"妈祖。妈祖出生于仕宦之家,是福建晋代晋安郡王林禄的二十二世孙女。是当地的望族。她原名林默,妈祖父亲林惟悫,母亲王氏,二人多行善积德。一天晚上,王氏梦见观音大士慈详地对她说:"你家行善积德,今赐你一丸,服下当得慈济之赐。"于是便怀了孕。到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将近分娩,见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入室中,光辉夺目,香气飘荡,久久不散。又听得四周隆隆作响,好似春雷轰鸣,地变紫色。王氏感到腹中震动,妈祖于是降生。因生得奇,甚为疼爱。她出生至满月,一声不哭,因此,父亲给她取名"默".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通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测吉凶,必会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妈祖的传说故事大海深不可测,风浪又无情,渔民出海频频遇险。年轻的林默练就一身好水性,又能驾船如飞,自愿担起海上救援任务,哪里有呼救,那里就出现海上女侠的身影,经她救起的渔民无数。传说有一次,天黑了,狂风大作,黑浪滔天,海上的船只无法进港,得讯后的林姑娘情急中将自己家的房屋点燃了,让熊熊大火为船只引航……在一次海上救援中,女侠不幸遇难……消息传来,乡亲们悲痛欲绝,谁都不信她真的没了,更愿意相信28岁的林默羽化升天,成了海神,永远护佑他们平安顺利。妈祖——一代女神就这样千百年来被人们传颂着,从莆田到福建,到中国沿海,再到海外,至今已有28个国家和地区,6000多座庙宇供奉着她!从宋朝到大清,历朝皇帝36次褒封她,从"夫人"到"天妃"、"天后"直至"天上圣母".每年的春季妈祖诞生日,贤良港举行祭祀庆典,参加的信众数以万计,盛况空前。"妈祖回娘家"的习俗和其他妈祖信俗一道,已列入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代皇帝的尊崇和褒封,使妈祖由汉族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而且神格越来越高,传播的面越来越广。由莆田到泉州,再走向五湖四海,达到无人不知,无神能替代的程度。提到妈祖的显圣,始于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路允迪出使高丽,"感神功,奏上。立庙江口祀之,(徽宗)赐顺济庙额。"其后,妈祖的加封原因皆为"神雾神济兴、泉饥""以神助火焚强寇"(《湄洲屿志略·卷二·封号》)。元封天妃,确立妈祖的海神职位。清康熙年间,施琅收复台湾后请封,特封天后。从1156年(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封号由2字累至64字。爵位由夫人、妃,天妃(明永乐年间),立庙京师,而至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封天后并列入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从敕封封号及祭祀礼仪场所看所属宗教为道教。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羽化飞升之日。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看见,妈祖同诸姐登高于湄峰之巅,告别亲人们之后,独自乘长风驾祥云,翱翔于苍天皎日之间,忽见彩云布合,人亦不可复见。此后,航海的人又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妈祖乡人感其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987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湄洲妈祖庙(道观)。祖庙于公元1023-1032年(天圣年间)扩建,日臻雄伟。1278年八月乙丑,元世祖制封妈祖护国明着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巩固了妈祖为专职海神地位,封神于泉州。1403年-1424年(明永乐年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
妈祖宋代护国庇民,元代漕运保泰护航海运,明代使洋护航,清代协助定台,现代成为海峡统战女神。清朝咸丰给予最长封号"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后来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全部字后再加上‘嘉佑’二字。妈祖之成神传播与古代福建发达的海外交通相关连,并随繁荣的海外交通贸易和移民传播海内外。改革开放后,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另投资1亿多元兴建了妈祖新殿,新殿宏伟壮观,被世人誉为"海上布达拉宫".湄洲妈祖庙是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座妈祖宫庙的祖庙。一年四季,前来妈祖祖庙进香朝觐的国内外香客人数达百万之众。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岛上民众要举行各种祭典妈祖的活动。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只,并对于东亚海洋文化及中国沿海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被学者们称为妈祖文化。妈祖生平有许多传说,据《天后志》记载的有十五则,据《天妃显圣录》记载的有十六则。它们分别是:A:莱屿长青:湄洲岛旁边有一个小屿,传说有一天,妈祖到小岛上游玩时将菜子撒在地上,不久菜子奇迹般成长,花开满地。随后,每年无需耕种,自然生长。当地人视仙花采之。以后,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为"菜子屿".B:祷雨济民:相传妈祖二十一岁的时候,莆田地方出现大旱,全县百姓都说非妈祖不能救此灾害。于是,县尹亲往向妈祖求救,妈祖祈雨,并说壬子日申刻就会下大雨。到了那天,上午晴空无云,丝毫没有要下雨的征兆,申刻一到,突然乌云滚滚,大雨滂沱而下,久旱遇甘雨,大地恢复往日生机。C:挂席泛槎: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天,海上起风浪,妈祖要渡海,岸边船只是有,但是船上没有船桨,也没有船篷,加上风急浪大,船手不敢开船,妈祖对船手说:你只管起船。随即叫人将草席挂在桅杆上用作船帆。船开上海面,乘风破浪,飞驰而去。D:化草救商: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屿西边有个出入湄洲的要冲叫门夹(就是今天的文甲),有一次,一艘商船在附近海上遭到巨风袭击触礁,海水涌进船舱,即将沉没,村民见狂巨浪,不敢前去营救。在这紧急时刻,妈祖信手在脚下找了几根小草,扔进大海,小草变成一排大杉划到并附在即将沉没的商船上,商舟免遭沉没,船中人免难。E:降伏二神:相传在妈祖二十三岁时,湄洲西北方向有二神,一为顺风耳,一为千里眼。二神经常出没贻害百姓。百姓祈求妈祖惩治二神。为了降服二神,妈祖与村女们一起上山劳动,这样,一直过十多天,二神终于出现了,当二神将近时,妈祖大声呵斥,二神见妈祖神威,化作一道火光而去,妈祖拂动手中丝帕,顿时狂风大作,那二神弄不清所以,持斧疾视,妈祖用激将法激二神丢下铁斧,丢下铁斧之后二神再也收不起铁斧,于是认输谢罪而去。两年后,二神海上再次作祟,十分厉害,妈祖用神咒呼风飞石使二神无处躲避,二神服输,愿为妈祖效力,于是妈祖收二神为将。
F:解除水患:相传妈祖二十六岁时,那年上半年,阴雨连绵,福建与浙江两省倍受水灾之害。当时当地官员上奏朝廷,皇帝下旨就地祈雨,但祈求毫无改观。当地请求妈祖解害,妈祖道:灾害是人积恶所致,既然皇上有意为民解害,我更是应当祈天赦佑。于是焚香祷告,突然天开始起大风,并见云端有虬龙飞逝而去,天空晴朗了。那一年百姓还获得了好收成,人们感激妈祖,省官于是向朝廷为妈祖请功并准得到褒奖。G:救父寻兄:相传妈祖十六岁那年秋天的一天,其父兄驾船渡海北上之际,海上掀起狂风恶浪,船只遭损,情况危急。妈祖哭道:父亲得救,哥哥死了!不久有人来报,情况属实。兄掉到海里后,妈祖陪着母亲驾船前去大海里寻找,突然发现有一群水族聚集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众人十分担心,而妈祖知道是水族受水神之命前来迎接她,这时海水变清,其兄尸体浮了上来,于是将尸体运回去。此后每当妈祖诞辰之日,夜里鱼群环列湄屿之前,黎明才散去,而这一天也成为当地渔民的休船之日。H:恳请治病: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年,莆田瘟疫盛行,县尹全家也染上了疾病,有人告知县尹妈祖有解难之法力。于是,县尹亲自拜请妈祖,妈祖念他平时为官不坏,加上他是外来官,告诉他用菖莆九节煎水饮服,并将咒符贴在门口。县尹回去后遵嘱施行,不日疾病痊愈。I:收伏二怪: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有嘉应和嘉佑二怪,经常出没害民。有一天,一位船客遭怪物作怪,船将沉没。妈祖见之即化作一货船,前去救难。嘉佑见货船前来,立即来追货船。妈祖口念神咒,将其制服。嘉佑当即叩首服罪,妈祖将其收入水阙仙班。为制服嘉应,妈祖施计,于山路独行,嘉应以为只是民间美女,便起歹心前来触犯,妈祖一挥尘拂,嘉应见之不妙逃去。时隔一年,嘉应又出来为害百姓,妈祖说:"这个怪物不归正道,必然扰害人间。"于是叫村民带符焚香斋戒,自己则乘小舟,到海上出其不意,降服嘉应。妈祖也将嘉应收为水阙仙班一员。J:窥井得符:相传妈祖十六岁的时候,有一次,与一群女伴出去游玩,当她对着井水照妆时,一位后面跟着一班神仙的神人捧着一双铜符,拥井而上,把铜符授给她,一起玩得女伴们都吓跑了,而妈祖则接受铜符,并不怀疑。妈祖接受铜符后,灵通变化,符咒避邪,法力日见神通,以至她常能神游,腾云渡海,救急救难,人们称她是"神姑""龙女".K:妈祖诞降:妈祖父亲林惟悫(讳愿),母亲王氏,二人多行善积德。惟悫年四十多岁时,已生有一男五女。但担忧一子难保传宗接代,所以经常焚香祷告,想再生一个儿子。惟悫夫妇的虔诚感动了南海观音,一天晚上,观音托梦给王氏并对王氏说:"你家行善积德,今赐你一丸,服下当得慈济之赐。"不久王氏便怀孕了。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分娩时,西北处一道貌岸然红光射入屋中,并伴有隆鸣之声,妈祖降生了。因妈祖是女孩,父母非常失望,但妈祖生得奇异,因此十分疼爱。妈祖从出生到满月,一声不哭,所以,其父母给她取名林默。相传妈祖诞生在湄洲岛。L:湄屿飞升:宋太宗雍熙四年,妈祖时年二十八岁,重阳节的前一天,对家人说:"我心好清净,不愿居于凡尘世界。明天是重阳佳节,想去爬山登高。预先和你们告别。"家人都以为她要登高远眺,不知将要成仙。第二天早上,妈祖焚香诵经之后,告别诸姐,一人直上湄峰最高处,这时,湄峰顶上浓云重重,妈祖化作一道白光冲入天空,乘风而去。此后妈祖经常显灵显圣,护国佑民,救人危难,当地百姓感激她,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供奉。据传祖庙后的摩崖"升天古迹"处就是妈祖飞天的地。M:驱除怪风: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对面吉蓼城西面,有一座跨海石桥,是当地百姓南来北往的要道。有一天,忽然怪风刮起,刮断了全部桥桩,一时交通断绝,人们无法过往。百姓以为是风神所为,于是祈求妈祖解难。妈祖到石桥处察看,见远处天空一道黑气,知道是有怪所为,于是施展灵术将怪驱逐远去,从此石桥通畅无害。N:收伏晏公:相传妈祖在世时,海上有一怪物叫晏公,时常在海上兴风作浪,弄翻船只。有一天,妈祖驾船驶到东部大海,怪物又开始兴风作浪,妈祖乘坐的船只摇晃的非常厉害。妈祖即令抛锚,见前方波涛中一舟上有一金冠绣袖、掀髯突睛之神在作怪。妈祖不动声色,掀起狂风巨浪与之抗击,晏公害怕妈祖的神威,叩拜荡舟离去。但怪物一时为法力所制有所不服,于是变成一条神龙,继续兴风作浪,妈祖说到:"此妖不除,风波不息"在中游抛锚,制服神龙。妈祖命令晏公统领水阙仙班(共有十八位),护卫海上船民,后来晏公成为妈祖部下总管。O:收高里鬼: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个叫高里的地方出了一个妖怪,当地百姓受其害,染上百病,当地百姓前去求妈祖医治,妈祖给求治者一符咒,叮嘱百姓回去后,将符咒贴于病人床头上。妖怪知符咒法力巨大,于是变成一只鸟逃去,妈祖追出,见鸟藏在树上,鸟嘴还喷出一团黑气,妈祖口中念到:"此怪物不能留此,为患乡里"追击并将鸟抓获。原来是一只鹪鹩,妈祖用符水喷洒小鸟,小鸟落地变成一撮枯发,妈祖取火烧之,枯发现出小鬼原相。小鬼忙叩请妈祖收留,妈祖于是将它收在台下服役。P:铁马渡江:相传有一天,妈祖要渡海,可是没有船只,这时候,妈祖见旁边屋檐前悬有铁马,于是灵机一动,取之挥鞭,铁马奔海对面风驰而去,待人上了对岸,忽然之间,铁马无影无踪,旁边的人无不惊叹"龙女"的神通广大。
⑨ 妈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女人
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褒称。妈祖姓林名默。关于她的生平,说法不一,一曰唐天宝年间生人,另说生于宋建隆年间,但有一点确定无疑:妈祖是人,而且是一位普通的渔家姑娘。据史料较多的宋 代记载,林默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畔一个美丽的小渔村——贤良港。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闽林始祖林禄,在晋永嘉元年(307)以黄门侍郎琅琊王司马睿渡江镇建业(今南京市)。妈祖的高祖林圉,五代时仕闽。曾祖林保吉,仕后周,显德元年(954)任统军兵马使,鉴于天下纷乱,弃官归隐。祖父名孚,官福建总管。妈祖的父亲名林愿(一说名惟悫),宋初官都巡检,母亲王氏,生一男(名洪毅)六女。妈祖为家中之小女。 妈祖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生前,父母已有五女,切盼再生一男,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然终胎又是一女婴,父母大失所望。在她即要降生之傍晚,邻里乡亲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映得岛屿上之岩石红光四射,父母察觉此婴必非等闲之女,遂关怀备至,疼爱有加。因其出生至弥月间均不啼哭,故取名林默。 林默幼时聪明颖悟,胜于姐妹,八岁入塾师读书,勤学强记且过目成诵。她年小志弘,不满封建婚姻,立志不嫁。自小钻研医道,妙手回春,教人防疫消灾。她性情和顺、热情,排难解纷,行善济世,均乐事为。传说林默二十八岁时,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后人缘以“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视她升天为神,专门到海上抢险助人去了。此后妈祖经常显灵,乡亲亦时常见她于山岩水洞之旁,或盘坐彩云雾霭之间,或朱衣飞翔海上,常示梦显圣,救人急难,嗣后,乡里之人便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敬奉,后人前来朝觐祭祀者络绎不绝。 妈祖一生奔波海上,救急扶危,济险拯溺,护国庇民,福佑群生,航海人敬之若神。死后,她仍以行善济世为已任,救逢凶遇难于众,人们最终将妈祖奉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女神”。 妈祖短暂的一生虽未留下什么着作,也谈不上有什么思想体系,但她的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妈祖牺牲之后,人们就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为一位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其目的仍是为了化育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这是宋代状元黄公度的诗句;“但见舢舻来复去,密俾造化不言功”──这是宋代学者陈宓的诗句;“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这是元代诗人张翥的诗句;“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这是明成祖永乐皇帝的题诗。以上这些诗名既是对妈祖精神的高度概括,而又说明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挥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这一民间信仰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⑩ 什么是闽东:女神故乡
山海相连的闽东地区,在古代曾是蛮荒之地,山海之间几乎没有过渡,就是在交通已经相当便利的今天,从古田到宁德,三个小时的车程也要拐上一千四百多个弯道。可以想象,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古代,人们无法征服浩瀚的海洋,也无法在陆地上拥有广袤肥沃的良田,他们只能靠天吃饭,而在天灾人祸中死去的大多是男性。因此,妇女儿童对于族群的延续和壮大显得至关重要,这是否为女神的产生提供了合适的土壤呢?
众所周知,福建多女神,而在闽东更为突出,从陆地上的临水娘娘陈靖姑,到海上的妈祖娘娘林默娘,都是当地百姓虔诚信仰的女神。
宁德市霞浦县是妈祖娘娘的出生地,这里的松山天后宫建于宋代,民间称“阿婆宫”。阿婆宫供奉的海神妈祖,又称天后、天上圣母,相传她经常在海上显灵,救渔民于危难,因而受到当地渔民的膜拜,松山天后宫近千年来香火不断。
在松山天后宫保存有《妈祖生平图》,图中叙述了林默娘从出生到成为海神娘娘妈祖的经过。据传《妈祖生平图》绘于明代,讲述了林默娘的父亲从湄州乘船来到此地,“林愿全家住松山”,“王氏得珠怀六甲”,“王氏生下龙女儿”等诸多故事。
被尊称为妈祖的林默娘(960—987年),真名林默,是福建莆田县湄州岛人,出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父亲林愿,官至都巡检,慈祥乐善,被乡里称为善人。母亲王氏,生育了一男六女,林默排行最末。她出生时红光绕室,异香氤氲,降生弥月从不啼哭,所以称默娘。默娘自幼聪颖过人,读书过目成诵。16岁时即能通晓变化,妙用玄机,驱邪治病,济世活人;并能呼风唤雨,常于大海狂澜中救护难船。又曾应县令之请,登坛祈雨,获降甘霖。因林默娘屡显神异,普济世人,百姓普遍视她为神。
宋雍熙四年(987年),28岁的默娘仍以未嫁之身,扶危救世。这年夏初,默娘父兄同出航海,遇大风浪颠覆海船。她赴海救兄生还,但父亲遇难。默娘在海上遍寻父尸,三日负尸而归。时人感其孝道,称为孝女。同年九月九日,默娘端坐山头坐化。里人感其恩德,将其肉身立庙祭祀,至今莆田湄州祖庙尚存其肉身神像,完好无损。林默娘羽化后常显威灵,香火不绝。又屡于海上显圣救难,被各地行船之人奉为圣神,尊称为妈祖。历代皇帝对这位“海上女神”多有封赠,南宋高宗敕封“灵惠昭应夫人”,元世祖封“护国明着天妃”,明成祖晋封“弘仁普济天后”,清康熙帝加封“天上圣母”,干隆时旨敕列入祀典。今天世界各地皆有天后宫祠庙,为世人所虔诚崇拜。古代在海上航行的船只,因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保障船员的安全成为航海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先祭拜海神妈祖,并且请来令旗挂在船桅杆上,祈求妈祖娘娘保佑平安,这种风俗在闽东沿海地区一直延续到今天。当地渔民们说,出海的人都信妈祖婆,请来令旗挂在船上保平安、收获好。风浪来了,一喊阿婆,这风浪就消了,在海上就平安了。好心的妈祖婆不仅保平安,还保生产丰收。
从这里的码头乘船出海航行一小时左右,就登上了一个名叫斗帽(原名斗姥)的小岛,岛上供奉着另外一位女神——斗姥娘娘。据当地人说,斗姥娘娘是北斗群星之母,传说是海上捕捞航行的保护神,她在茫茫大海中为渔民指明航向。因为这座小岛地处宁德市着名港口三都澳的中心,自古以来,进出三都澳的船只川流不息,小岛恰似北斗群星之母,为进出港口的船只引航,因而得名斗姥岛,并且在岛上供奉斗姥娘娘。
在闽东出现的为数众多的女神,到底透露着什么样的观念,我们无法给出定论,但这些女神都与人的生命价值息息相关,为人类的生存做出过贡献。比如在宁德市霍童县,有一位一千多年前为帮助父亲黄鞠凿渠开田而终身未嫁的丹鸾,也成为当地人供奉的女神,春秋祭祀,累世不绝。
是否由于古代的闽东偏远闭塞,所以遗留了一些母系社会的痕迹,为女神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因为至今在闽东的一些地区,妇女的地位还是高于男性,比如在结婚时,新郎要跪拜,而新娘是不用跪的。
再追溯到福建地区最早的女神,就是传说中的太姥娘娘了,在宁德市的福鼎境内有太姥山,远古时期有一女子曾在此修真,后得道成仙,人称“太姥娘娘”。据说她是“闽中人类的始祖”,世代护佑着当地百姓。
位于东海之滨的太姥山,古属福建的福宁府福鼎县,是一座祈福名山。闽越一带自古就有“上山拜太姥,下海求妈祖”的说法,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香客们云集太姥山,拜谒太姥娘娘,祈求一生安康幸福。太姥山中有太姥娘娘石塔,建于唐代,据说其中藏有太姥娘娘的舍利,塔后的碑文至今依稀可辩:“尧封太姥”,为唐玄宗赐题。
从太姥娘娘到临水娘娘,闽东的山山水水造就了众多的女神,她们美丽、善良,千百年来成为村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村族中永远讲不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