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颜真卿隶书字体
颜真卿的字体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他的字体受到许多人的赞赏。那么,关于颜真卿的书法字体,你欣赏过吗?下面是我整理的颜真卿的隶书作品。
颜真卿的隶书作品5
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书法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
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
2. “美”字隶书的各种写法
“美”字隶书的各种写法:
一、美的读音:měi
二、汉字释义:
1. 好,善。
2. 得意,高兴。
3. 称赞,以为好。
4. 指“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
5. 指“美国”。
三、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四、部首:大
五、相关词组:
秀美、美女、美好、美景、美化
(2)美女隶书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一、汉字笔画:
点、撇、横、横、竖、横、横、撇、捺
二、词语释义:
1、秀美
秀丽美好。
2、美女
容貌美丽的女子。
3、美好
在各方面都使人喜欢;极好。
4、美景
优美的景色。
5、美化
装饰、点缀使美观。
玩弄手段,把丑恶的说成美好的。
3. 隶书精选书法作品欣赏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 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我国的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隶书精选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隶书精选书法作品欣赏
隶书精选书法作品图片4
三国时期的隶书
隶书经过东汉时期发展到高峰后,到三国魏晋以后就逐步起变化。这时期的楷、行、草书已日渐成熟,特别是行、草书,在实用中已逐步代替隶书。如草书,东汉光和(公元178-184)时人赵壹在《非草书》中说草书“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善既不达于政,而拙无损于治。”说明社会对草书态度认为毫无社会价值。可是到了西晋,卫恒在他的《四体书势》一文中已完全不一样了,他说:“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只经过百余年,社会对草书的态度和草书的价值已大变,草书已成“应时谕指”、“兼功并用”的书体了。又如楷书,到三国曹魏时的钟繇已写出《宣示表》那样的楷书了。所以隶体的日渐衰落就是自然的了,是字体随着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书体本身发展看,东汉时已达“每碑各出一奇”的高度,不可能长久地保持这种盛况,总是要转化发展。隶字作为文字的社会功能方面,东汉以后已基本或者说已逐渐完成它的历史作用,已被楷、行、草体所代替,虽然它是逐渐的过程。但是隶书作为一种字体还存在,作为书法艺术的一种书体还有它的魅力,还要长期继续下去。
在学习隶书中经常会遇到“八分书”的说法,究竟什么是八分书,历史上有多种说法。卫恒在《四体书势》说:“隶书者,篆之捷。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至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又说:“鹄弟子毛弘教于秘书,今八分皆弘之法。”又唐代张怀《书断》引王愔的话说:“次仲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这两段话的意思是,隶书是篆书之简捷写法,王次仲把隶书写成规范化,在灵帝时多能书者,写的最好是师宜官,他的弟子梁鹄和梁的弟子毛弘写八分书。所谓八分书是隶书的一种写法,少波势。在篆书隶化的过程中,如秦时始皇陵刑徒砖中的“里”字等,由于刻砖难刻波势,只能刻出无波势的直画,极像后来的楷书,王次仲等就采用民间这类新俗体加以整理,“字方八分,言有楷法。”启功先生在《古字体论稿》中论及八分书时说:“其笔画更轻便,例如汉碑中字横画下笔处下垂的顿势,所谓蚕头,收笔处上仰的捺脚样子,所谓燕尾都没有了。这种新俗体盛行以后,为了区别‘蚕头燕尾’的原隶体,故取名八分书,即八成古体或雅体的意思。”这种没有波磔的隶书的发展,就逐步变成如钟繇《宣示表》那样的新俗体楷书了。
这时期的隶书,初期沿习汉隶,有很明显的波磔笔的隶书,后来变成如杨守敬所说的折刀头的写法,以至出现后来如《谷朗碑》那样近似楷书的隶书。如《受禅碑》、《公卿上尊号奏》,两碑立于三国魏黄初元年。传为钟繇和梁鹄书,但无确据。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尊号》、《受禅》分属钟(繇)、卫(觊)。”此两刻书风相近,结体方正,笔画劲利。杨守敬在《书学迩言》中说:“《上尊号》、《受禅表》下笔如折刀头,风骨凌厉,遂为六朝真书之祖,学八分书者,从之入手,绝少流弊。”胡小石也在《书艺略论》中说:“二刻书体,皆肃括方严,骨气洞达,波挑俯彻,如翚斯飞,出入分明,有八角垂芒之妙”。学此两刻无软骨之弊。《孔羡碑》,黄初元年(立,在山东曲阜碑林。康有为说:“昔人评其书有龙震虎威,气雄力厚,魏刻之冠。”其书与《上尊号》一致,古质遒劲,气势雄强,笔画呈折刀头,质朴厚重。《黄初残石》,黄初五年立。在陕西郃阳县。与《上尊号》等书风属另一种,纯美秀丽,《金石补录》评论说:其书“高妙醇朴,书体酷似《酸枣令》,他碑未及也。”书风娟美纯朴。《曹真残碑》,立碑年月已泐。曹真死于太和五年三月,立碑当离此不久。现藏故官博物院。杨守敬评其书说:“分法与《王基碑》同”结体宽博,笔法强劲中飘逸,有较强装饰味。《范式碑》,三国魏青龙三年立,在山东济宁。翁方纲评其书法说:“是碑于劲利之中出以淳朴,而顿挫节制,神彩焕发,实出汉末皇象、梁鹄诸家之上”。《正始石经》,无年月,但《魏书.江式传》、《晋书卫恒传》记载立于三国正始年间,石早佚。原在洛阳。清光绪年间曾出土《尚书·君奭篇》残石,后又有《无逸.君奭》残片、《春秋僖公文公》残石等出土。分古文、小篆、隶书三体蝉联书刻。书体精美工整,是当时官方标准写法。《王基碑》景元二年立,在河南洛阳。书法与《曹真碑》相似,流美过之。《张君残碑》,无年月,藏故宫博物院。吴士鉴跋云:“观其字体峻整,已开《任城孙夫人碑》之先河,为魏刻无疑”。严峻方折,雄强劲利。《谷朗碑》,三国吴凤凰元年立,此少数吴碑之一。隶楷过渡体。属隶书。康有为称其书古厚,为真楷之极。《任城孙夫人碑》,据考证为西晋泰始八年立,在山东任城县。清代严可均评其书点画严整,颇似《范式碑》笔意。包世臣说:“《孙夫人碑》是《孔羡》法嗣,开笔沉着不减而体稍疏隽”。《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碑》,西晋咸宁四年立。罗振玉认为此碑为晋碑之冠。结体伸展,起收笔厚重方折,峻利雄强,气宇昂扬。《吕望碑》,西晋太康十年立,穆子容书,在河南汲县孔庙。清钱大昕认为此碑“字画颇古雅,不似东魏的率意”,“其虽峻逸殊科,而皆曲折顿宕,姿致天成”。《郭槐墓志》,晋元康六年立,结体处纵势,点画夸张,华丽俊逸。《左棻墓志》,永康元年立,河南偃师蔡庄出土。书法强劲峻拔,笔画如刀砍。《荀岳墓志》,永安元年立,河南博物馆存。书法结体严谨,笔画精到,峻拔中有秀逸,是晋代佳作。《石尠(鲜)墓志》,永嘉元年刻,现存于河南博物馆。书法结体精密,大小错落,疏密结合,笔工精到,法度森严。《刘韬墓志》无年月,刘为晋人,故证为西晋墓志。书法精熟,劲挺流畅,雄强挺拔。
4. 清代精美的隶书字体作品图片
隶书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清代的隶书非常的精美,相对于其他时期的隶书风格,清代的隶书更具有吸引力。因此,清代的隶书作品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下面是我整理的清代精美的隶书字体作品图片。
西汉初期仍然沿用秦隶的风格,到新莽时期开始产生重大的变化,产生了点画的波尾的写法。到东汉时期,隶书产生了众多风格,并留下大量石刻。《 张迁碑》、《 曹全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隶书点画的写法于篆书有明显的不同,篆书的点画可概括为点、直、弧3种,而发展到隶书已经具备了永字八法中的8种笔画。在用笔上,篆书多为圆笔,而隶书已有方圆并用之笔,并且笔画有了粗细变化。
隶书的点有中点、上点、左点、右点和横点的不同。中点的写法是落笔后,提笔逆锋向上,转笔回锋向右,顿笔向下,继回笔收锋于点内。隶书的点与篆书的点不同的是,已有倚侧的变化。上点的写法略同中点,只是末笔不向点内回笔收锋,而想向下渐提出锋。左点和右点及横点的写法与上点的写法相同,但起步的位置和出锋的方向各不相同。
隶书中的左下挑、右下挑的写法与左点、右点写法相似,不同处是末笔出锋较长。
隶书竖的写法于篆书相同。
隶书的横有短横和长横两种,短横起笔逆入平出,横末护尾,略似篆书。 长横起笔藏锋向上逆入,继之用方笔折下转向右,使之成蚕头的起笔,继而向右行笔,笔稍涩,不可浮滑,至横的三分之二处,按笔带出一向下的波凹,继之提笔稍向上翘出锋,形成雁尾。这一运笔又称为波磔。
捺与长横的写法相似,只是笔势向右下,较横更舒展。
撇的写法,与写左下挑相同,起笔后用过笔向左下行笔,行中略增曲势,至全画三分之二以下处用力顿笔,到画的末端捻笔外旋,略提向左上,回笔收锋于线中。钩的写法有几种,这里只介绍常用的长钩的写法,出锋后不提而是用过笔向下行笔,行至竖下端再依次蹲笔、挫笔、顿笔向左画近似水平的圆弧,至弧末提笔出锋。
5. 名家吴熙载精美的隶书作品图片
吴熙载是清朝着名的书画家之一,他创作的书法作品有非常高的艺术特点。现如今,吴熙载的隶书作品有非常高的历史地位。下面是我整理的名家吴熙载精美的隶书作品图片。
吴熙载,1799年生,1870年逝世,原名廷扬,字熙载,五十后以字行,号让之,亦作攘之,尝自称让翁,又号晚学居士,方林丈人。江苏仪征人,是清代的篆刻家、书画家。
学书法最基本的活动是写字,而写字首要的目的是为了记事和交流感情,起码的要求是把字写得规范、整洁、清楚,使人看了乐于接受,如果把字写得杂乱无章,甚至随心所欲,胡乱造字,读者如释"天书",无法辨认,就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
有些人认为写字用毛笔不如用硬笔方便,硬笔完全可以代替毛笔,只有写毛笔字才学书法;有些人认为书法是"天才"的专利,"咱不是学书法的料"。特别是一些年岁稍高些的朋友,受"人过三十不学艺的"陈腐思想的束缚,认为学书法为时己晚。也有人认为书法及神秘,高深莫测,神不可征,形乃难表,好事难成。所有这些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只要写字就有法则可言,特别是有不少场合没有书法"门面",绝对不行。例如,商标、广告、标语、对联、字画条幅等都离不开书法。不可否认,使用钢笔、圆珠笔及其他工具写字是方便快捷,但不管用什么工具写字其法则基本与使用毛笔相同,所以无论用何种方式写字都应该学习书法。
关于学书法年龄问题,从幼年或少年开始学,无疑优势很大,但上了年岁的人学书法,也有不少长处;有知识、有生活、有阅历、理解快、感受深、善抒发等,年轻人是无法可比的。书法家梅湘涵答:至于"天才",是专指"有这种才能的人",任何聪明智慧都是靠热情、勤奋和科学的学习换来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狠下一条心,不怕事不成"。梅湘涵书法家答学生问时几句短语很有教益,言简意明,回味无穷。
问"什么年龄学书法最适合?"答:"从识字起,任何年龄都适合"
问:"我能成为书法家吗?"答:"你认为你能---你准能!"
6. 中国写字最好看的女人,她的字,你见过吗
纵观史书,女性书法家寥寥数人,可以称得上史上第一女书法家的,唯有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卫铄卫夫人,她同时还是书圣的姨妈。
后世提起卫夫人,都会借用杜甫之言:“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笔者却感叹,卫夫人早逝于永和五年,若待到永和九年之时,卫夫人也在兰亭雅集之上,若以其女子之身写作,想必《兰亭集序》不能独美。
7. 蒋欣隶书书法
蒋欣先生自幼喜爱书法,临池翰墨,兼习多体,尤重隶属、行书。在隶书方面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书法作品。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蒋欣隶书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蒋欣隶书书法欣赏
蒋欣隶书书法图片4
隶书笔画特点
隶书点画的写法于篆书有明显的不同,篆书的点画可概括为点、直、弧3种,而发展到隶书已经具备了永字八法中的8种笔画。在用笔上,篆书多为圆笔,而隶书已有方圆并用之笔,并且笔画有了粗细变化。
隶书的点有中点、上点、左点、右点和横点的不同。中点的写法是落笔后,提笔逆锋向上,转笔回锋向右,顿笔向下,继回笔收锋于点内。隶书的点与篆书的点不同的是,已有倚侧的变化。上点的写法略同中点,只是末笔不向点内回笔收锋,而想向下渐提出锋。左点和右点及横点的写法与上点的写法相同,但起步的位置和出锋的方向各不相同。
隶书中的左下挑、右下挑的写法与左点、右点写法相似,不同处是末笔出锋较长。
隶书竖的写法于篆书相同。
隶书的横有短横和长横两种,短横起笔逆入平出,横末护尾,略似篆书。长横起笔藏锋向上逆入,继之用方笔折下转向右,使之成蚕头的起笔,继而向右行笔,笔稍涩,不可浮滑,至横的三分之二处,按笔带出一向下的波凹,继之提笔稍向上翘出锋,形成雁尾。这一运笔又称为波磔。
捺与长横的写法相似,只是笔势向右下,较横更舒展。
撇的写法,与写左下挑相同,起笔后用过笔向左下行笔,行中略增曲势,至全画三分之二以下处用力顿笔,到画的末端捻笔外旋,略提向左上,回笔收锋于线中。钩的写法有几种,这里只介绍常用的长钩的写法,出锋后不提而是用过笔向下行笔,行至竖下端再依次蹲笔、挫笔、顿笔向左画近似水平的圆弧,至弧末提笔出锋。
另外,隶书的书写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如一字中有数横相迭时,一般是最末一横写成带蚕头雁尾其余都是短横。如一字中既有长横又有长捺,一般是长捺用蚕头燕尾,长横不用,如“大”的写法就是。如横在别的笔画包围之中,横的写法也不用蚕头燕尾。就是说,蚕头燕尾在一个字中只能出现一次,否则就会影响字的美观,所以前人说“蚕无二色,燕不双飞”。
8. 隶书精美书法欣赏
在精美的隶书书法作品中,我们能够欣赏到什么样的隶书精彩的魅力与艺术?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隶书精美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隶书精美书法欣赏
隶书精美书法图片4
隶书的两大特质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字体众多,流派纷繁。就书法作品的审美、品评来说,则往往是随着品评者的个性、气质等生理心理因素和知识、修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且人的审美观也随着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迥异。
形质
形质是指通过书写者书写技法表现出来的书法的点画、结体和章法等在纸面上看得见的东西。点画要富有立体感。所谓立体感,即要“藏骨抱筋,含文包质”、“笔中有物”。这种点画不是平贴、浮漂在纸上,不是没有厚度、深度,没有实在的“骨肉相连”的形体,而是给人以力的美感,或光洁、或圆润、或明媚、或苍老、或刚劲、或轻柔,足能显示出笔力之所在。古人所谓“屋漏痕”、“万岁枯藤”之说法,生动地概括了这一特点。看其点画的成功,在于看其用笔的成功。用笔关键看用锋。“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东汉蔡邕语),则是关键之关键了,它是一种主要的用笔方法。掌握“令”与“常”,通过毫端的渡墨作用,可以由辅毫把墨汁均匀地渗开,四面俱到,使点画充实圆满,显立体感。线条要富有变化。线条的变化,是通过用笔的方圆、藏露、轻重、疾徐等等表现的。其中运笔疾与徐的统一性,尤为重要。只有疾徐相间,才能有不同的韵律产生。不同的韵律,又可以产生墨韵上的生动变化。浓淡相间,燥润相杂,整幅作品,就会显得虎虎有生气。结体要讲究稳和险。字的结构在维持重心的原则下,是要讲究疏密、欹正、向背、容让、主次等变化的。书法的结构美,并不在于机械地求得平衡对称,而在于以多样的微妙的变化中求得平衡对称,其点画的长短、大小、阔狭、疏密等的变化应富有新意,过于平正乏姿韵,过于险奇则意狂,贵在稳中有险,妙在正中寓奇。正,不板滞;奇,不流怪,合乎情理,得其自然美,方为上乘。通幅作品要有整体性。这整体性不是呆滞的,不是拼凑的,而是在章法上,具有统一性,富有变化之奥妙:或浓云密布;或清风淡月;或剑拔弩张;或悠闲自在;或密不通风;或疏处奔马,不一而足,各得其妙。分行布白自有机杼,起首落款妥贴舒适,有一种贯穿于全幅的整体美的感染力。
神采
书法之神采,指的是笔趣、意境、个性、风格、其中包含对时代审美的理解。神采,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涵养,包括其字外功夫的一面。作品要富有笔趣。这种趣味产生于点画与点画的顾盼呼应之间,字与字逐势瞻顾之中,行与行递相映带之列。整幅作品笔趣横生、意气相聚,或“高雅闲致”,或“旷达豪放”,或“端庄刚毅”,给人以气势流畅,气息贯注,虚实相生,气质凝露,玩味无穷之感。作品要有意境。这种意境是指由点画波磔的实践而产生的贯穿于全幅作品中的一种精神的反映。意境往往通过书者的主观意志和自我意识,从自然万物的变化中获取意象,并通过技法体现到书法作品中去的。如有的从夜空的大小错落的星辰中悟出“雨夹雪”的章法,有的从江河奔流中悟出“曲势取直”的笔法等等。作品要有个性风格。人各有风度,书法艺术理应各有个性,在作品的总体上显现出与众不同的融合着个性的独特面貌,使书法有自己的“味”。风格是个性的体现,它是作者通过笔墨把思想感情融合在内所造成的独特的线条艺术。一件成功的作品,不单单是表现出作者师承家学的功底,而且更是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独辟蹊径的精神,反映出他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作品要有时代精神。从时代的漩涡中得到灵感。每一时代都有该时代的审美观点和审美心理。书法作品作为具体年代而产生的艺术形态,都不能离开其当时的现实性。所谓时代精神,就是指书法作品反映当时所处时代艺术进步倾向,显示出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如果我们在品评书作时,只一味强调古训而忽视时代精神,那是不妥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