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黄埔名将刘志丹壮年牺牲,为何独女成了国家栋梁
在这个世界上只留下了女儿一个人,但是我们都知道她不是在温室中长大的,孩子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父亲很早离开,母亲也紧接着走了,所以在这之后的生活,她选择了从事医疗行业,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我国的医学研究做出相当大的贡献。
当然,她确实也做到了,她每一次的付出都是推动了中国医学的前进,最后他成为了上海第一医学院的一位研究生。而且在当研究生的期间,曾经发表了非常多部医学着作,很多人都说这样的女儿也是不可多得的。在那样痛苦的时候,她也没有选择放弃自己,即使父亲母亲都已经不在了,也会坚定的生活下去,而且也知道自己要报效祖国,从事更好的行业,为整个中国付出自己的能力。
‘贰’ 9位国之脊梁青年照曝光,他们在各自领域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年华老去,归来仍是少年!
5月4日,是我国的五四青年节,在这天,央视发布了一组照片,立刻在网上引起热议,那么这是什么样的一组照片呢?其实啊,这是我们国家的九位国之脊梁青年时期的照片,岁月变换,人已老,但不老的是那颗奉献的心。他们分别是我国航天之父和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中国氢弹之父和两弹一星元勋于敏、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云南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
那作为时代青年的我们,又该如何呢?时之召唤。, 我们并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做出该有的贡献。为自己的国家也为自己所爱的人。不畏过去,今晚将来珍惜当下,做最好的自己。经历他人所经历,吃该吃的苦,历该磨的难。悠悠岁月,漫漫长路。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激昂的情绪已经高涨,你准备好了吗?准备好成为一个努力的人、上进的人了吗?
只要在路上,就永远是青年!
‘叁’ 《三国》里人物的简介,还要人物担任的职位。
蜀国将领
01.刘备
刘备字玄德。蜀汉昭烈皇帝。涿郡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后裔。他两耳垂肩,双手过膝。曾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并“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为军师,先后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二一一年正式称帝。在为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东吴,大败而回,死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岁。
02.刘禅
刘禅字公嗣。乳名“阿斗”。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甘夫人所生。他利令智昏“亲小人,远贤臣”是蜀汉灭亡的祸根。同时,他力求自保降魏后“乐不思蜀”,是后人不齿的亡国之君。
03.刘封
刘备的义子。本姓窦氏。因关羽败走麦城未救援,被刘备问罪处斩。
04.刘永
刘永字公寿。刘备的次子。吴夫人所生。蜀汉鲁王。
05.刘理
刘理字奉孝。刘备的三子。吴夫人所生。蜀汉梁王。
06.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南阳人。三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任丞相,封军师是蜀汉智比管仲、乐毅的重臣,他曾受刘备“三顾”之恩,万勉一出。定“隆中策”治大业。他烧博望、烧新野、烧赤壁有着神鬼莫测的军略;他借羽箭、借军粮、借东风又有神机妙算的奇略;他激黄忠、激仲达、激周瑜亦有神谋果敢的战略;他收魏延、收马超、收姜维还有神乎其技的谋略;他纵天火、纵孟获、纵曹操更有神伟惊天的远略。终其一生,他才智过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运筹帷幄的蜀之栋梁。
07.庞统
庞统字士元。道号“凤雏”。襄阳人。三国时期着名的军事家。他有勇有谋,只身进曹营献“铁索连船”之计,是赤壁之战的逆转战局的关键人物。投靠刘备后,被封副军师,是蜀汉的重臣,为刘备攻取西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身中埋伏,于“落凤坡”陨星。
08.姜维
姜维字伯约。天水人。他原是曹魏中郎将,后被诸葛亮说降,最终成为继承诸葛亮衣钵蜀汉第一谋士。他幼年怀才,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兵法、又善武功是深明大义的大英雄、大智者。诸葛亮陨星后,他连年与曹魏征战,完成了“九伐中原”的创举,发扬了“汉贼不两立,王座不偏安!”的忠义精神。是一代自强不息的国之栋梁。
09.关羽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
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刘备义弟。他“温酒斩华雄”、“杀颜良,诛文丑”、“降汉不降曹”,“过五关、斩六将”,“义释曹操”“刮骨疗毒”“水淹七军”“千秋忠义”,但“大意失荆州”,死于敌将之手。
10.张飞
张飞字翼德。涿郡涿县人。他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是性如烈火、义重如山的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他在长坂桥头一声断喝,吓退曹军百万之众。他“一夫当关,万夫莫敌”是“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般的当世猛将。
11.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他威风凛凛,技冠群雄,枪法如神,入百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人称“白马将军”,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长坂坡一役,他怀抱“阿斗”连斩敌将十员,在战场之间杀了七进七出救主而归。蜀吴反目,孙夫人携“阿斗”而逃,赵云弃马执枪,跳上渔船,夺主而回。赵云暮年时,仍能力斩五将。天荡山一战,赵子龙以寡胜众,刘备赞道“赵子龙一身是胆!”。
12.马超
马超字孟起。西凉人。马腾的儿子,马岱的哥哥。是武艺绝伦,冠绝群雄的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他豪爽霸气,身经百战、勇冠三军、历尽生死、轻身涉险、追得曹操“割须弃袍”。曾被曹操称赞为:“马超不减吕布之勇!”。
13.黄忠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是老当益壮,忠孝节义的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他七十出征却有万夫不当之勇,百步穿杨之能。长沙一役,他与关羽交战,留下了“惺惺相惜”的典故。他“计夺扫天荡”,斩杀夏侯渊,为蜀汉立下了千秋功勋。
14.魏延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为刘备入蜀,屡立战功的反骨骁将。位居五虎上将之后,是蜀汉后期的中流砥柱。他虽有武勇,却好功自负、不仁不义,是个性突出,极不循规蹈矩的悲剧性人物。
15.马良
马良字季常。荆襄人。当世的贤者。马谡的哥哥。因眉间有白毛。故有乡谚赞“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他胸怀大计,洞悉关键,又有长者之风。夷陵之战时,他用“以火阻火”之计,阻击吴军,他虽死犹立,不屈不挠,为刘备的逃亡争取了宝贵时间。
16.马谡
马谡字幼常。荆襄人。当世的贤者。马良的弟弟。征南蛮时,他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计划深受诸葛亮赏识,是与诸葛亮情同父子,最有可能继承诸葛亮衣钵的名将。但他不听帅令、纸上谈兵、徒有虚名、自负果决,毅然在山上扎营,导致街亭失守。被诸葛亮挥泪斩杀。
17.蒋琬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荆襄名士。原蜀中参军。诸葛亮陨星之后,蜀国丞相继任者。他刚直不阿,德才兼备,是治蜀的能臣。
18.董允
董允字休昭。德才兼备的蜀国丞相。他与蒋琬、费祎、姜维合称“四英”。是肩负保卫蜀国重任的贤能之士。
19.法正
法正字孝直。右扶风郿人。贤士法真之子。任蜀郡太守。人称“扶风智者”。他背叛刘璋,请刘备入蜀,为刘备攻取西川立下汗马功劳。在他的劝进下,刘备称“汉中王”。
20.孙乾
孙乾字公祜。北海人。早年跟随刘备多方征战的谋士之一。他体察大局,出使刘表,使刘备得以安身。使诸葛亮“三分天下”的国策具备了最基础的条件。他游说于各大势力之间,为刘备的成长与壮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1.简雍
简雍字宪和。涿郡涿县人。早年跟随刘备多方征战的谋士之一。他说降刘璋献城,是蜀汉的功臣。
22.糜竺
糜竺字子仲。东海朐县人。糜芳与糜夫人的哥哥,刘备的舅舅,是早年与刘备多方征战的谋士之一。为人正直,坐怀不乱。他多次前往东吴犒军。刘备入蜀后,被封为安汉将军。
23.糜芳
糜芳字子方。东海朐县人。糜竺的弟弟,糜夫人的哥哥,刘备的舅舅,是早年与刘备多方征战的武将之一。但是,他被叛将傅士仁说降,投靠东吴。落得万劫不复的下场。成为弑杀关羽的祸首之一。吴蜀之战时,他临阵倒戈杀马忠叛变东吴,刘备不纳。命关兴将糜芳凌迟祭父。
24.糜琴
糜琴字子淑。东海朐县人。名字和字号是后人起的。她善琴技,是刘备的次妻,糜竺与糜芳的妹妹,关云长“过五关”时所携的皇嫂。长坂坡一役,重伤的糜夫人为救“阿斗”跳井而亡,被谥为皇后。
25.陈珪
广陵人。陈登的父亲。原本在家养老,听得袁术使用“疏不间亲之计”,欲挟持吕布的女儿讨伐刘备,愤而出山。他为救刘备,使用“引虎吞狼”之计,使吕布自相开战,刘备顺利占领了徐州。是头脑冷静、老奸巨猾的阴谋家。
26.陈登
陈登字符龙。广陵人。陈珪的儿子。徐州老臣。在为刘备占领徐州的战斗中,立有大功。他鼓动曹操攻打吕布,被曹操封为广陵太守。不久,得怪病而亡。
27.刘琦
刘表的长子。前妻陈氏所生,倍受继母蔡氏迫害。为人虽贤,而柔懦不足立事。幸得叔叔刘备相救,刘琦调守江夏,万免一死。长坂坡一役,刘备兵败,他倾城相救,以报恩德。赤壁之战之后,他成为了刘备借荆州不还的借口。不久,他病入膏肓,面色羸瘦,气喘呕血,
不过半年而亡。
28.伊籍
伊籍字机伯。山阳人。刘表的谋士,曾两次告知刘备涉险的正义之士。投刘备后,举荐马良、马谡,并出使东吴,促成了合淝之战是忠于刘备的昭文博士。
29.李严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原西川臣子,后归刘备。是着名的托孤重臣。北伐时,他督粮不利,并反诬诸葛亮有不臣之心。因此,被贬为庶人。
30.李丰
李严的儿子。其父李严被贬后,诸葛亮举荐他担任长史,子代父职,督办军粮,感激涕零。
31.关平
关羽的继子。关定的儿子。十八岁就与义父四处征战,屡立奇功。他作战英勇,曾与庞德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负。因关羽“大意失荆州”,关平被擒,誓死不降,被孙权下令斩杀。
32.关兴
关羽的次子。继承关羽衣钵,手使青龙偃月刀的少年英雄。夷陵之战时,他大败孙桓、生擒谭雄、又斩杀周平、手刃了杀父的糜芳与傅士仁。被刘备称赞为“复有如此英雄,朕何虑孙权乎!”之后他随诸葛亮五伐中原,因病暴毙而亡。
33.关索
关羽的三子。另一说,“荆州认父”时关羽所认得义子。征南蛮时,他多次出战立有战功。
34.关凤
关羽的义女。《三国演义》中的“虎女”。名字是从外传中引的。是长坂坡一役,关羽误杀难民的怀中女婴,被关羽收养。她自幼习武,刀法精通,身着红胄,身先士卒,有“赤龙”之称。听闻关羽身死,她几次想随义父而去,但都被马谡救回,因此嫁于马谡为妻。马谡失街亭被斩。从此,关凤怀恨诸葛亮,不与征战,过着隐居生活。多亏道人左慈劝说,她才冰释前嫌,在诸葛亮临终之前,与他相见,为他雕刻木像,栩栩如生,“死诸葛吓退生仲达”。
35.张苞
张飞的长子。继承张飞的衣钵,手使丈八蛇矛的少年英雄。他作战勇猛,大喝一声,声若巨雷。人称“悍勇英雄”。他大败孙桓、斩杀夏恂、手刃了杀父的范疆、张达。被刘备称赞为“复有如此英雄,朕何虑孙权乎!”之后他随诸葛亮数伐中原,因操马过急,跌入涧内,重伤而亡。
36.马岱
马超的弟弟。随马超投奔刘备。曾参与七擒孟获、北伐中原的着名战役,屡立奇功。他接受诸葛亮临终所受秘计,是诛杀魏延的大功臣。
37.严颜
原是西川的老将军,后被张飞义释投降刘备。他声望极高,为刘备入蜀立下了汗马功劳。征汉中时,他与黄忠“计夺扫天荡”,是斩杀夏侯德的一代功臣。
38.周仓
关羽的执事副将。长年为关羽扛刀备马的总务部下。他黑面长身,持枪乘马,又有武勇,素知水性,是生擒庞德的猛将。
39.廖化
廖化字符俭。山贼出身。随刘备入蜀、攻樊城、参与七擒孟获、九伐中原的蜀之老将。北伐末期蜀中人才匮乏,曾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之称。
40.王平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牙门将军。依靠着在街亭之战前的正确判断和战斗后期的妥善安排、沉着应对,受到诸葛亮的重用。
41.张嶷
张嶷字伯歧。参与七擒孟获、数伐中原的荡寇将军。曾依诸葛亮“装神”之计。使蜀军尽收陇上之粮。后因解救姜维,被魏兵乱箭射死。
42.李恢
李恢字德昂。原西川刘璋的辩才,后投刘备。因此,留下了“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古谚。他说降马超,立有大功。后随诸葛亮四处征战,是蜀汉的运粮先锋官。
43.吴兰
原西川将领。后为马超的副将,他作战英勇,曾斩杀任夔。但最终被曹彰斩于马下。
44.雷铜
原西川将领。后投刘备。天荡山一役,被张郃,刺于马下。
45.吴懿
原西川将领。后投刘备。吴夫人的哥哥,刘备的舅舅。与诸葛亮数伐中原,被封为车骑将军。
46.吴班
原西川将领。后投刘备。张飞部将。夷陵之战时,蜀军先锋,他所到之处,望风而降,兵不血刃,直到宜都。之后,他与诸葛亮数伐中原。暗渡渭水后,烧浮桥时,被张虎、乐綝乱箭射中,落水而亡。
47.胡班
胡华老人之子。原荥阳太守王植部下。“过五关”时,搭救关羽。之后投靠刘备,主管军马,人称“蜀中马夫”。
48.孟获
南蛮王。被诸葛亮七擒七纵最终归顺蜀国的蛮族首领。他与蜀军交战前,曾收降高定、雍闿、朱褒等蜀中将领,手下又有金环三结、董荼那、阿会喃三位洞主。并连接木鹿大王、兀突骨各部声势浩大、名震一时。
49.孟优
孟获的弟弟。“军师”,不善谋,善祭祀。他所出的馊主意多次被孟获采信,屡战屡败。
50.孟狼
孟获的儿子。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黄发英俊,长啸如狼,又有武勇。是孟获手下的得意战将之一。
51.祝融夫人
孟获的妻子。她世居南蛮,乃祝融氏后裔。善使飞刀,百发百中。曾生擒张嶷、马忠是三国时期最有武勇的女战士。
52.沙摩柯
蛮王。他面如噀血,碧眼突出,使得一副铁蒺藜骨朵,腰带两张弓,威风抖擞。他一箭射死甘宁。又与周泰大战二十余回合,最终被周泰斩于马下。
53.甘倩
刘备的妻子。刘禅的母亲。关云长“过五关”时所携的皇嫂。名字是后人起的。赤壁之战后,她重病而亡。谥为昭烈皇后。
54.孙尚香
刘备的妻子。孙权的妹妹。名字是后人起的。另本姓孙名仁,字尚香。她自幼习武、精通百般兵器,果敢而豪放,是当世巾帼不让须眉的一代“枭姬”。因政治联姻她陷入了与刘备的“蜜月阴谋”,之后她死心塌地的爱上了刘备。刘备战败身死,她殉情而亡。
55.黄月英
诸葛亮的妻子。黄承彦的女儿。诸葛瞻的母亲。名字是后人起的。她相貌甚陋,黄头黑色,故蒙面示人,人称“无颜的女隐”。她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凡韬略遁甲诸书,无所不晓。是能与蔡文姬匹敌的三国女杰。
56.夏侯涓
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张飞的妻子。本是夏侯惇的妹妹,被曹操许配嫁于车胄,却被张飞拦轿劫为妻子。后来她逐渐爱上张飞,并为张飞生一子一女,起名“张苞”、“张梅”。
57.诸葛琪
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诸葛亮的女儿。善奇计,用奇谋。蜀国亡国时,他殉国而死。
58.张梅
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张飞的女儿。善使长矛、又有勇气,是“蜀汉三女杰”之一。
59.赵葳
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赵云的女儿。纯真秀气,深通谋略,又善舞技,是“蜀汉三女杰”之一。
60.马翠
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马超的女儿,刘理妻。善骑射,通兵法。是“蜀汉三女杰”之一。
战略三国》人物介绍2011-05-23 17:12
我的桌游,我做主!
魏国将领:
01.曹操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宦官养子后裔。身长七尺,细眼长髯。是东汉末年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任丞相、封魏王,尽得天下大势。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数年,仗其武力,将群雄渐次削平,最后只余蜀、吴。他遵循“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誓言,权谋自负,爱才多疑,颇好声色,人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02.曹丕
曹丕字子桓。曹操的太子,文皇帝。博古通今,善骑射,好击剑。他威逼汉帝禅位,建国大魏,谥父为太祖武皇帝。他在位七年,四十而终。从政期间,他先伐蜀,再伐吴,损兵折将,均无果而终。
03.曹植
曹植字子建。曹操的儿子。他聪明之极,举笔成章,所着的《铜雀台赋》名扬天下。他七步成诗,是曹丕的王为竞争者之一,因此被贬,郁郁而终。
04.曹昂
曹昂字子修。曹操的长子。因征张绣死于宛城。
05.曹冲
曹冲字仓舒。取自《三国志》中的人物。曹操的儿子。他机智过人,九岁称象,曹操极为喜爱。但天妒芳华,十三岁病逝。
06.曹睿
曹睿字符仲。曹丕太子,明皇帝。狩猎时他曾“掷弓放鹿”。他任用司马氏掌兵,从此魏国大权开始旁落。
07.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他辅佐四代魏主,是鹰视狼顾、权谋机诈、智巧善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野心家。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主要对手。他处事小心,谨慎多疑,空城中计,人言“死诸葛吓退生仲达。”
08.司马师
司马师字子元。司马懿的长子。他素有大志,通晓兵书。早年常随其父征战。司马懿死后,他专制朝权,废除皇帝曹芳,另立曹髦为新君,是魏国中的窃国之贼。
09.司马昭
司马昭字子尚。司马懿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曹魏的国贼。早年常随其父征战。父兄死后,他独揽朝权,南阙弑君,另立曹奂为帝,并预谋篡权,即“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0.郭嘉
郭嘉字奉孝。公之乡人。曹魏前期五大谋士之一。他能未卜先知,任军师祭酒,成功的预测了孙策之死、袁家内变等事件。官渡之战时,他历数“曹操十胜,袁绍十败”料事如神。他三十八岁病逝,谥号贞侯,被世人称为“天妒奇才”。曹操用他留下的遗计,平定了辽东。在赤壁之战曹操大败时,感叹到“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11.荀彧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曹魏前期五大谋士之一。当世“王佐之才”。他一生中屡建奇功,学识渊博,明察时势,且能高瞻远瞩,具有战略眼光。他以“大顺”、“大略”、“大德”的国策主张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中原的基础。他忠君爱国反对曹操加九锡,从此失宠。此后,曹操赐予荀彧空食盒,荀彧意会自杀而亡。
12.荀攸
荀攸字公达。荀彧的侄子。曹魏前期五大谋士之一。海内名士。官宦出身。曹操的大军师。在灭吕布、战袁绍、降刘表、平马腾的战争中都有不凡的计谋。尤其在赤壁之战中他是少数几个识破火攻之计的谋士之一,被誉为“神机军师”。他反对曹操封魏王,曹操愤怒,荀攸忧愤而死。
13.程昱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曹魏前期五大谋士之一。隐士出身。机深智远,有萧何、陈平的智慧。他献“十面埋伏”之计使袁绍大败,又在华容道献计救主,也是少数几个识破赤壁火攻的谋士之一。同时他又是曹操的金钱智囊,主管税收为魏国统一天下,作出了巨大贡献。
14.贾诩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曹魏前期五大谋士之一。“乱武”之臣。三国乱世的祸首之一。是当世一等一的“奇才”、“怪才”、“鬼才”。他处事冷静,献计狠毒,被后世称为“冷酷的毒士”。他献计使李傕、郭汜祸乱国家。之后他投奔“小本儿经营”的张绣,并用计以少胜多使曹操大败,折了大将典韦。最后他投奔曹操,并为曹操献出“奉天子以令天下”的国策,为之后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进退有节,七十七岁,寿终正寝,谥号肃侯。
15.典韦
陈留人。他生性粗野、勇力过人,能逐虎过涧,是誓死忠于曹操的“古之恶来”。他与许褚合称“虎卫骁将”。他多次在危难中解救曹操。征张绣时,他身中数十枪而不倒,站立而死。因此,曹操多次哭祭,甚至泣血。
16.许褚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县人。虎侯。他面相憨厚,勇猛过人,统领曹操的虎卫军有“虎痴”之称。他多次在危难中解救曹操。被曹操誉为“吾之樊哙”。他裸衣与马超恶斗,留下了“赤膊上阵”的成语。曹操死时,许褚嚎啕大哭吐血不止。
17.张辽
张辽字文远。河东解良人。关羽的同乡。曹魏“五子良将”之首。勇冠三军,善用奇谋,义薄云天的前将军。他一生征战无数。赤壁之战时,多次救主。合淝一战,他率八百壮士击退十万吴军,威震逍遥津,留下了“江东子弟多才俊,闻君入吴夜不啼”的英名。
18.徐晃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郡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头脑冷静,处事理智,是能横扫千军的右将军。他一生征战无数。赤壁之战时,多次救主。沔水一战,率军打败关羽。因此曹操曾赞徐晃有“周亚夫之风”。
19.张郃
张郃字儁乂。河间鄚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能征惯战,勇猛非常,他曾与张辽恶斗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是袁绍俱世之名将。他投奔曹操后,斩将夺魁被封为左将军。七十岁时依然征战,奔剑阁一战中,中计身亡,马革裹尸而还。
20.夏侯惇
夏侯惇字符让。沛国谯人。曹操族弟。与曹操并肩作战的魏国元勋。任大将军,封高安乡侯。平时,他平素清廉、谦恭待人,但在战场上,他却变成了意志刚烈,舍身忘死的英勇骁将。征讨吕布时,他被流矢射损左目,他拨矢啖睛,继续战斗,当时两军骇然。
21.夏侯渊
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人。曹操族弟。曹魏元勋之一。任后将军,谥封愍侯。他善使弓箭,百步穿杨犹如长虹贯日一般。他一生征战无数,善急行军。在定军山一战,被黄忠斩杀。
22.曹仁
曹仁字子孝。曹操从弟,任大司马,封忠侯。他弓马熟娴,武艺精通,身经百战,有得有失。陈矫称赞他:“将军真天人也!”
23.曹洪
曹洪字子廉。曹操从弟,任骠骑将军,封恭侯。他曾两次救得曹操,深受曹操赏识。他恪守西部边陲,虽屡败屡战,但尽职尽责。曹丕称帝时,他与曹休亲自率兵逼献帝禅位,助魏篡逆。
24.曹休
曹休字文烈。曹氏宗族,任大司马,封壮侯。曹丕称帝时,他与曹洪亲自率兵逼献帝禅位,助魏篡逆。他数败于东吴,气忧成病而死。
25.曹真
曹真字子丹。曹氏宗族,曹爽的父亲。任迁大将军,封邵陵侯。魏国的“败仗将军”。他数败于诸葛亮“走残兵于斜谷,遭霖雨于陈仓”,被诸葛亮一封书信活活气死。
26.李典
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鹿人。他智勇双全,深明大义,是最早跟随曹操的武将之一。战场上,一般李典在左,乐进在右互为犄角之势出击。
27.乐进
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他作战骁勇,大义凛然。是最早跟随曹操的武将之一。战场上,一般李典在左,乐进在右互为犄角之势出击。
28.于禁
于禁字文则。泰山巨平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赤壁之战时,任第二任水军都督。是最早跟随曹操的武将之一。他跟随曹操三十余载,却临难不忠投降蜀汉。几经辗转才回曹魏。又遭曹丕羞辱,又羞又恼,气愤成病,不久而死。
29.毛玠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邱人。曾与曹洪、李典、吕虔、于禁、典韦六将和战吕布。赤壁之战时,任第二任水军都督。晚年他与曹操反目,未得善终。
30.刘晔
刘晔字子阳。淮南成德人。极善发明创造。官渡之战时,曾用他发明的“霹雳车”阻击袁军,为曹操的最终取胜奠定了基础。
31.吕虔
吕虔字子恪。武城人。他不但有武勇,而且还是天下一流的铸剑师。
32.满宠
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善饮好食。是说降徐晃的功臣。他出使东吴“联吴抗蜀”瓜分荆州。东吴攻魏,他烧毁敌军粮草战具,使之不战自溃。
33.华歆
华歆字子鱼。任相国。他贪图功名富贵,先事孙权,后归曹操。他杀伏后、威逼献帝禅位、又献计逼曹植七步作诗,做尽奸佞坏事。
34.陈琳
陈琳字孔璋。原是灵帝时期主薄,后为袁绍书记。素有才名,文笔极佳,他一篇讨诏气得曹操头风病顿愈,留下了“讨诏祛风”的典故。冀州陷落时,他又留下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名言,使曹操怜其才,赦其罪,并封他担任从事。
35.陈群
陈群字长文。魏国的三朝元老,位列三公的托孤名臣。他草诏篡国,同时又是篡汉的奸贼。
36.杨修
杨修字德祖。官宦世家出身。太尉杨彪之子。任曹植太傅。博学能言,智识过人,是天下舌辩之士。他恃才傲物,因“鸡肋”事件,死于曹操刀下。
37.钟繇
钟繇字符常。叛将钟会的父亲。任太傅。擅笔墨,是当时“蚕头燕尾”的隶书名家。
38.王粲
王粲字仲宣。原刘表手下谋臣,投降曹魏后,封为侍中。是曹操封王的拥护者。
39.蒋干
蒋干字子翼。他立功心切,中计盗书,使曹操误杀了蔡瑁、张允两位水军都督。他举荐庞统献出了“铁索连船之计”。是使曹军赤壁大败的关键人物。
40.庞德
庞德字令明。原是马超副将,他被俘降曹之后,一直为曹操效力。他抬榇决死战关羽,打得不分胜负。最终“水淹七军”被关羽活捉,他誓死不降,成为一代英烈。
41.蔡阳
曹魏将军,目中无人,不服关羽。侄子秦琪被关羽所杀,为复仇他千里追袭至古城,结果反被关羽所杀。
42.蔡瑁
刘表辅国之一,国舅,曾逼刘备“跃马檀溪”。他降魏后,任水军都督。被“蒋干盗书”所累,被曹操斩杀。
43.张允
原刘表手下重臣,投降曹魏后,任水军都督。被“蒋干盗书”所累,被曹操斩杀。
44.蔡和
蔡瑁的弟弟,降魏后,封副将。他与蔡仲诈降东吴,反被周瑜以“反间计”利用,使黄盖诈降成功。遂被周瑜祭旗。
45.蔡仲
蔡瑁的弟弟,降魏后,封副将。他与蔡和诈降东吴,反被周瑜以“反间计”利用,使黄盖诈降成功。遂被甘宁所杀。
46.牛金
曹仁麾下部将。有勇无谋。是守南郡的将领。他作战英勇,几次想斩杀周瑜未遂。
47.王双
王双字子全。陇西狄道人。原曹仁麾下。善使流星锤,百发百中。曹真举荐的陈仓守将。他轻易出击,被魏延一刀斩于马下。
48.郝昭
郝昭字伯道。陇西太原人。原徐晃麾下。有“杂号将军”之称。他忠于国家、智勇双全。因此,得到司马懿的举荐把守陈仓。他守御甚密,使诸葛亮不能轻取。怎奈王双轻敌身死,郝昭病重而亡,陈仓陷落。
49.夏侯德
夏侯渊的哥哥。天荡山守将。他大意轻敌,被老将严颜斩于马下。
50.夏侯槂
夏侯槂字子休。夏侯渊的儿子,夏侯惇的继子,曹操女儿清河公主的驸马。任关西大都督。他身为膏粱子弟,懦弱无谋。数败于蜀军,又被诸葛亮利用,成为收降姜维的工具。
51.高览
原袁绍手下大将,与张郃一同投降曹魏后,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
52.吕旷
原袁绍手下大将,吕翔的哥哥。投降曹魏后,随曹仁攻打新野,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
53.吕翔
原袁绍手下大将,吕旷的弟弟。投降曹魏后,随曹仁攻打新野,被张飞一矛刺中,翻身落马而亡。
54.文聘
文聘字仲业。曹魏所收叛将,出卖刘备的卖主之徒。他受到曹操的重用,成为曹操的大将之一。
55.焦触
原袁绍手下大将,投降曹魏后,在水战中被韩当一枪刺死。
56.稽康
稽康字叔业。“竹林七贤”之一。通音律,善琴技,品德崇高,颇有气节,因忠于魏帝,被司马氏斩于市曹。临刑时,他泰然自若弹奏《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唱”。
57.山涛
山涛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封赵国相,任尚书吏部郎。好老庄。人称“山公”。
58.卞无双
曹操的夫人。名字是后人起的。野史称“无双夫人”。原为艺伎,善弹奏,性贤惠。生有四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
(未完,漫谜孤城续写)(我们是一个人,给分请给漫谜百炼!)
‘肆’ 中国近现代六位巾帼英雄分别是
1、刘守玟
刘守玟(1920—1938),女,1920年出生于湖南汉寿县新兴乡,军刘村人,抗日女英雄。1938年5月于台儿庄战役中,因抢救伤员而牺牲,时年18岁。
刘守玟1935年考取长沙周南女中,1937年参加随谭道源22军丁玲所带领的女学生卫生队赴上海淞沪战役。因伤亡惨重,所部回湖南整编到50师卫生队。
‘伍’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伟大的女人
一代女皇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争宠,互相谗毁。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为皇后。王皇后被废不久,即与萧淑妃同被则天害死。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自显庆末年起,乘高宗体弱多病之机,遂专国柄,威势日重。上元元年(674),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宫中称为“二圣”。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二月,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则天于天授元年(690)称帝,国号周。废睿宗为皇嗣,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武则天的一生
武则天,名曌,山西省文水县南徐村人。生于唐武德七年(623年),卒子唐神龙元年(705年),享年82岁。67岁登基称帝,在位15年。退位后,唐中宗李显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从此,“则天”二字逐渐代替其名,传至今日,人们都称之为武则天。
出身官宦之家
武则天是武氏家族在文水县的第八代子孙。北魏时,她的祖先武洽官封五兵尚书、晋阳公,食邑于文水,赐田50顷。这块封邑大约占据着南徐至北徐两村之地。在这块土地上至今仍留有和武氏家族有关的古迹,如则天庙、武家山、武家廓、泌水河、神福泉、武辕城等。其父武士彟是唐高祖李渊的开国功臣,历任井钺将军右厢卫、工部尚书,封应国公。
在唐太宗朝,历任豫州都督、利州都督、荆州大都督。贞观九年(635年),卒于荆州大都督任上,享年59岁。其母杨氏,是隋朝宗室宰相杨达之女,自幼笃信佛教,受戒立志事佛,有很高的文化素养,42岁嫁武士彟为继室妻子,生有三女,武则天是其次女。武则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之家。
武则天幼年是都督府千金,后来是圣神皇帝,关于她的事迹被人们传为神话故事的很多,如袁天罡相面的传说,至今,四川广元还留有望云铺的地名。相传,唐代火井令袁天罡回京,走到朝天关山上看见利州方向有王气,又往西南走了15里到望云铺,见利州上空祥云累累,说:“王气至。”武土彟听说他善长相面,便邀至府上。当时武则天尚在强褓怀中,穿男孩服装,袁天罡看后说:“龙瞳风颈,富贵之极。”又反复细看说:“若是女当为天子。”又如正月二十三日妇女游河湾,是四川广元一年一度的民间例会,相传这天是武则天的生日。还有则天婆婆梳妆楼、则天坝等遗迹与传说。
从才人到皇后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受召入宫。临别时,母亲杨氏伤心恸哭,武则天却泰然处之,安慰母亲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夫?”由此小事已可看出武则天从小即见识非凡。
武则天入宫之初被册封为才人,但10多年过去了,武则天既无子女也没有被提升,可见她在当时的处境并不十分理想。然而,武则天却时时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政治抱负。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匹烈马,名号“狮子骢”,没有人能够驯服,唐太宗为此叹息不已。当时武则天侍侯在侧,她勇敢地提出驯马的要求,说:“妾能驭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马供人骑,若不能驯服要它何用。”唐太宗听了夸奖她的胆略。这也正是日后武则天的一条驭政之道。之后,她逐渐与太子李治志趣相投,关系密切。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按当时宫廷常规,武则天出家为尼。两年的尼姑生活使她全面地回顾了宫廷生活的富贵与艰险,在政治上日趋成熟。
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则天再次回到自己生活过的唐朝皇官。这是她与唐高宗李治的共同要求,同时还有着另一层复杂的背景,这就是王皇后在宫中受到萧淑妃争宠的困扰,迫切希望借武则天回宫来离间皇帝对萧淑妃的宠爱之情。武则天回宫之初,也只是宫女身份,安排王皇后身边。武则天出于政治上的要求,聪明乖巧,“卑词曲体以事后”,王皇后“数称其美于上”。
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生了长子李弘,给自己带来了晋升的希望,也给王皇后增加了一层忧虑。本来武则天就与唐高宗志趣相投,皇帝对她的恩宠日益增多,使王皇后大为吃醋。永徽五年(654年)三月,武则天被册封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与淑纪,成为后宫的第三号人物。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王皇后密于母柳氏求巫祝厌胜(即请巫师作法咒诅他人),事发,唐高宗大怒,断令柳氏不得人宫,舅柳(特殊字)罢知政事。十月十三日,唐高宗下诏:“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鸠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一并除名流放岭南。亡父王仁佑追夺告身。”连贬出京城的柳(特殊字)也因潜通宫掖,谋行鸠毒处以死罪。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九日,唐高宗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登上皇后宝座,是武则天一生成败的关键环节,她的政治生涯也由此开始了。
理朝政显才华
登上皇后宝座的武则天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置废为庶人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资治通鉴》载,唐高宗偶然行间其所,见门窗关闭甚严,于是呼曰:“皇后淑妃安在?”二人听了呜咽痛哭,说皇上如果念旧日情份使妾再见天日,请改此院为回心院。她们希望唐高宗回心转意,撤销对她们的处分。这件事很快被武则天知道。她身为皇后,对后宫操有生杀之权,但她深知一旦让王皇后、萧淑妃重见天日将意味着什么。所以,武则天采取果断措施,缢死王、萧二人,以绝后患。
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密切配合虽开始于显庆年间(656年~660年),但在永徽之际(650年~655年)已有深厚的政治基础。《资治通鉴》中载有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都潜布心腹于武昭仪的事。说明在永徽年间武则天已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可以说他们的配合体制在显庆元年(656年)已基本形成,到显庆四年(659年)贬逐长孙无忌之后,史称“政归中宫”,武则天在朝廷的影响已比较深远。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唐高宗患风眩病。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请武则天裁决。武则天生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都称皇帝之意,从此委以政事,权力与皇帝相等。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唐高宗追尊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追尊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自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九月,下诏追复长孙无忌官爵,让长孙无忌的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公,长孙无忌陪葬昭陵。十月二十七日,武则天建言十二事:
(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工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复;(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上表之后,皇帝下诏施行。从此,武则天在国内外威望更加提高,外国使臣都共称唐高宗、武则天为“二圣”。
为称帝斩政敌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初四,唐高宗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高宗的遗诏,无疑是留给武则天的“尚方宝剑”,成为她日后临朝的法宝。光宅元年(684年),在废掉李显立李旦为皇帝后,武则天开始临朝称制,改元光宅。
武则天在消除政敌、为称帝扫清道路的斗争中,采用过两个特殊手段——酷吏与铜匦。酷吏即滥用刑罚、残害无辜的官吏。铜匦是垂拱二年(686年)由鱼承华之子鱼保家设计的,是一个四面开口的意见箱,中有四隔,以受表疏,可入而不可出。东面口曰延恩,献赋诵求官职者投之;南面口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面口曰伸冤,有冤枉案情者投之;北面口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事密计者投之。由正谏大夫、拾遗、补阙各一人管理。武则天为了扫除政敌,它便成为酷吏罗织罪名判杀政敌的工具,因此在历史上留了一个“告密筒”的臭名。其实,它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沿用时间也很长。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67岁的武则天在6万民众与官员的拥护下登上皇帝宝座,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历史上将武则天的周朝叫做武周。
让帝位去帝号
太子的选择是武则天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困扰她多年的事。在称帝之初,武家子孙武承嗣、武三思就上下活动求为太子。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在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的授意下,凤阁舍人张嘉福指使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武则天不许,王庆之以死泣请。武则天给印纸一张作出人证,让他走,以后王庆之多次求见专言此事。武则天怒,命凤阁侍郎李昭德赐杖。李昭德引王庆之出光顺门,立即杖杀,余党散去。之后,李昭德、狄仁杰都劝武则天立亲子为太子,无人再敢为武承嗣等求乞。
圣历元年(邱8年)三月初九,武则天托病,派徐彦伯带一班宫人去房州设计召回李显。二十八日,李显回到洛阳,满朝文武无人知道。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太子不得,忧愤成疾而死。九月十五日,因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武则天同意立李显为太子。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怕自己死后太子与武家子孙不能相容,令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武三思等立誓于明堂,铭之铁卷,藏人史馆。
长安元年(701年)十二月,武则天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于文水吴陵。碑高5丈,宽9尺,厚3尺,碑文6700余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墓碑。碑文由唐代宰相李峤撰写,记载了武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父武士彟的一生经历,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次年六月,武则天又为其母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阳顺陵,也是一块巨大的墓碑。碑文由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写,记载了其母杨氏的一生经历。
长安二年(702年)正月,武则天首设武举选拔将领,使许多有才干的人得到重用。十一月,武则天令苏(特殊字)平反酷吏所定的旧案,从而使许多蒙冤者得以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昭雪。
长安四年(704年)八月,武则天卧病在床。十一月,封张柬之为守凤阁侍郎。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日韦合并)等迎李显太子,杀张昌宗、张易之等,逼武则天让位于李显。二十三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监国。二十四日,武则天下诏传位于太子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为中宗。二十六日,武则天移居上阳宫。二十七日,唐中宗李显率百官谒上阳官,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二月初四,唐中宗恢复国号为唐,至此,15年的武周王朝告终。同日,唐中宗复改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病死于上阳宫仙居殿,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归乾陵合葬。王皇后、萧淑妃及其牵连的人都予赦免。神龙二年(706年)五月十八日,葬武则天于乾陵,谥号“则天大圣皇后”;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天后”,后又改称“大圣天后”;延和元年(712年),改称“则天后”;天宝八年(749年),追尊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1000多年前的封建时代,因为她触犯了家族天下的传统,打倒所有的反对者,当了女皇帝,所以被历代统治者指责为“狠毒、淫荡、杀人如麻”的暴君。但所有这些都掩盖不了她的辉煌政绩。
按照唐初后宫的制度,有所谓“四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的编制,也就是说,除了皇后之外,还另有一百二十一位妾侍。
“四夫人”是;贵妃、德妃、淑妃、贤妃。
“九嫔”是: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二十七世妇”是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
“八十一御妻”是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
另外还有上千的没有名号的宫女。
编制严谨只能依次升补,不能巧立名目,随意更改。武则天被封为“才人”,算起来在皇帝的一百二十二位御妻中排名第三十几位,以她十四岁的年纪,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了。
至今中国有两块着名的无字碑,一块是汉武帝在泰山立的,他到泰山封禅,登上山顶,认为泰山太伟大了,置于齐鲁平原中,是“蔑矣!尽矣!无以加矣!”都无法形容了,于是立一块无字碑。另一块就是武则天在自己的陵前立的。
一:王昭君
"昭君出塞"已成为千古佳话,那时匈奴对大汉虎视耽耽,大汉能用的就是和亲政策来稳定边境的环境,昭君不过是一个宫女,但他完成了大汉的使命,在离别汉疆的时候,昭君流下了热泪,因为他怀念着生自己养自己的这片大地,但此时,已决定她将不可能再次回到自己的故乡,昭君出塞之后再也没有回来,死在了匈奴,但昭君为大汉所做的贡献并没有因为昭君的离去而结束,她把大汉的生产生活的资料带到了匈奴,为匈奴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重要作用,同时他促进了华夏文明的融合,自昭君以后,各朝都有和亲的政策.
二:文成公主
现在西藏的布达拉宫就是当年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而建造的,不过后来又有过修复,文成公主家到吐蕃给松赞干布,其实最大的目的,也在于和亲,稳定边疆,但文成公主家到吐蕃,加深了西藏与中原的联系,将中原的一些先进文化,先进技术带到西藏,因为随文成公主而去的,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西藏那时真正开始了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可以说为西藏自元朝融入华夏的版图功不可没.
四:李清照
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词人,她为后人所敬仰,在宋时,强调的是一个文人朝野,不强调以武治国,这也是为什么北南宋只能一直占据华夏的南方,而且疆土一直都在向南移,最后只能迁都(现在的南京).李清照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在她的词中不仅能找出一些关于"抗金"的佳作,她的夫君就牺牲在与金国作战的战场上,而她自己也加入了抗金的行列中."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气让后人也为之叹服.
五:陈园园
如果不是因为陈园园,大清未必能够入关,当初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作为山海关总兵的吴三桂已经投降李自成,但最后还是因为陈园园引清兵入关,做了40天皇帝的李自成也只能出家做了和尚(这点无法考证),陈园园可以说改变了中国历史陈园园一天天老去进而失宠,最后出家为尼.
六:孝庄太后
如果清朝没有孝庄太后,也许早就亡了,皇太极死后,在宫廷的权利较量中,先下嫁多尔滚,为了顺治皇帝的登基,再到顺治的暴卒,辅佐康熙八岁就做了皇帝,而她吃进了多尔滚的苦头,明白了立"摄政王"不合适,该立"辅佐王"这也是后来康熙能治擒熬拜,十四岁亲政埋下了伏笔.孝庄经历了大清开国的三位皇帝,为"康乾盛世'铺平了道路.但没有像慈嬉一样,来垂帘听政,这是她的伟大之处.
中国古代十大杰出女性
长孙皇后--最贤惠的女人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非常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采纳我,这么多!!!!!!!
‘陆’ 袁隆平、钟南山等9位国之脊梁的青年照被公布,他们是怎么拥有现在成就的
一、这些国之栋梁在年轻的时候认真学习,把自己的文化知识稳固,利用知识的沉淀来成长,在能够学习的时候就尽量学习,争取做到最好。
很多人在稍微有多成就之后就开始懈怠,其实这个时候是最不应该放弃的时候,只有在这个时候抓紧时间不断拼搏,才能够闯出一番天地。这些国之栋梁他们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知道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都需要他这样的专业人员,所以他们必须付出毕生心血去研究,争取为这个社会带来更多的贡献。
‘柒’ 100 年以来,哪些人成为了中国的“脊梁”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上
袁隆平院士是从始至终的“农民本色”——瘦小的身躯,微驼背,小平手,再配上条纹衫、棉麻裤,一身简单朴素。而就是这样的他,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荣誉。
袁隆平院士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
为了这两个梦想,在90多岁高龄时,他仍在海南基地里坚守岗位。袁隆平院士为国为民舍得一生,不畏艰辛险阻,解决了大半个中国的温饱问题,国之重器当之无愧!
2、“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青蒿素是中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发现青蒿素,显着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青蒿素的发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67年,屠呦呦临危受命,担任中药抗疟组组长。当时实验设备陈旧,且科研技术水平也相对落后,然而在屠呦呦的夜以继日的坚持下,终于发现了抗疟效果100%的青蒿提取物,并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而为了确保青蒿素的安全性,屠呦呦甘当“小白鼠”,以身试药。对于她的选择,丈夫李廷钊既心疼又理解:“一说到国家需要,她就不会选择别的,她一辈子都是这样。”屠呦呦教授舍小我,为的是万家幸福。
3.“特种水泥专家”李运北:舍得一生,只为国家做好这一件事
特种水泥专家李运北,也是“国之栋梁”中的一员,最近全网刷屏的正能量大片《以舍得敬舍得》就为观众呈现了他的舍得故事。
50年前,我国的建筑业水平比较落后,市面上尽是外国人的发明。
“为什么没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东西呢?”李运北带着这份不甘,投身基建领域的研究,经过40多年风雨无阻的兢兢业业,重复成百上千次的数据推算,他终于攻克了一道道世界性的技术难题,助力我国基建技术在短短50年里,赶超最发达国家水平。李运北舍得一生,只为让中国特种水泥生根、发芽、结果。
正是因为有袁隆平、屠呦呦、李运北等科技先锋恪尽职守,为祖国为人民舍得一生的安逸,才换来了如今国泰民安、繁荣富强的局面。这份舍得,十分难能可贵。
而作为《以舍得敬舍得》短片的制作方,舍得酒业也在身体力行地践行“舍得精神”,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进程。数十年来,舍得酒业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打造生态酿酒工业园,时至今日,终于建成了国内首屈一指的酿酒生态工业园——沱牌舍得文化旅游区。
园区占地面积650万平方米,园内有近400万株植物,绿化率高达98.5%,绿色自然的生态环是最适合酿酒微生物繁衍生息,为打造高品质老酒奠定扎实基础。
迄今为止,舍得酒业已经在“生态酿酒”路上坚守了40多年,而这也成为其最广为人知、最为重要的品质和品牌基因之一。同时舍得酒业这一举措,还为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学习样本,推动行业蓬勃发展。
正是一代又一代舍得人不计回报,不断奋进,用使命担当的力量支撑起国家的脊梁,才换来了如今崭新天地的无边辽阔。是他们,守着信仰的光,不负韶华,奔赴山海。而他们的“舍得精神”,终成时代中的最亮的星,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捌’ 中国面孔都“美”在哪里
不同时期的文化现象影响着不同的审美权重,这时主流的中国面孔,都是特定时期的代表性人物。
一、盛世之美
盛世的代表面孔往往是各类美人。
毕竟“饱暖思淫欲”,此淫非彼淫,指的是更多的奢靡欲望。满足大环境平安顺遂、日常衣食无忧后,人们追求的就不只是简单生存,而是享受生活。赏美,变美,就是盛世最直接的享受方式。杨贵妃,作为名动大唐的美人,也代表着特殊文化现象,同样,也是时代的典型面孔。
都说大唐之美包容。为什么包容,因为国力强盛,文化多元,从底蕴到表现形式都支撑得起不同类型的美。所以即便主流审美是代表国力强盛的盛世丰腴,也同样支持千年来对女性娇柔修长的审美需求,人们有选择的余地。美,向来都是自上而下的文化输出。
值得被大家尊重、郑重以待的国之栋梁不止袁老。像他一样为国家做贡献的科学家们还有太多太多,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幸运有机会走到人前。药学家屠呦呦,从一开始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背景、没有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到发现了青蒿素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这背后,是几十年不计名利的不懈努力。正因如此,屠老也在今年3月入选2020年《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人物榜。
这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面孔。
时代发展的不同时期,最受重视的文化现象也是不同的。影响人们内心评判标准的权重不同,代表的中国面孔也不尽相同。赏美固然是最轻松快乐的事情,但能成为门面担当的,可不止拥有“美”这一种能力。
‘玖’ 古代的哪个丫鬟一生无名无分,却养育了6名国家栋梁
这古代丫鬟说的是王桂荃,虽然无名无份,但她养育出来的孩子却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梁启超这个名字是很熟悉,即使不知道,但是这个名字也依旧很熟悉,梁启超是晚清时期政府的人,他虽然思想先进,文化程度也高,但是在那个封建时代当中即使是他也逃不开当时那种环境的束缚,梁启超和自己的妻子李蕙仙成亲以后,过着和平常夫妻一样的日子,相濡以沫,恩恩爱爱,但是李蕙仙身体不好,之后给梁启超生下里一个儿子梁思成,但时候梁思成的身体也不好,然而在那个时候,都希望多子多孙。
之后王桂荃辛辛苦苦将九个孩子养大承认,并且将这九个孩子都培育成国之栋梁,在各个行业中为国家做着贡献,在王桂荃晚年的时候,因为情况特殊,王桂荃被放到了乡下,在牛棚之中生活,之后也死在了牛棚之中。
‘拾’ 三国时期四大美女-八大统帅-十一武将排名,个人的分析和观点!
1. 三国四大美女:
排第一的毫无疑问是貂蝉,人家都位列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行列了,其他人没法比。
三国中其他有记载的美女还有:大小桥、甄氏、邹氏、樊氏、刘备的甘夫人、孙权的步夫人、刘备的吴皇后等等。如果硬要选3个凑满四大美女之数,我认为还是选大小桥和甄氏。
大小桥(后来被改为大小乔)一直被认为是孙策、周瑜的绝配,一时被传为美谈。《三国志 周瑜传》也有这样的记载:“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据说后来曹操也想在打下江东后得到大小桥,这并不是没有依据,曹植的赋里就有这样一句:“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算是铁证了。
至于甄氏,也是因为容貌美艳,相继嫁给了袁熙和曹丕。曹植还一直对她念念不忘,在《洛神赋》中将她比作洛水之神。可见曹植文章写得好,宣传的力量是很大的,其他美女可惜了,没有曹植的好赋替她们打广告。
2. 八大统帅:
所谓军事统帅,并非冲锋陷阵的猛将,也不是运筹帷幄却不率军作战的谋士,而是真正指挥千军万马,统筹全局,负责大战役的战略家、军事家、谋略家,正样的人必须是军事全才,懂得合理安排部队行程,作战单位协调、后勤保障、排兵布阵、安营扎寨以及士气鼓舞等等。我列举的八大统帅为曹操、周瑜、诸葛亮、司马懿、陆逊、孙策、孙坚、吕蒙。以下说明理由:
第一大统帅毫无疑问是曹操,曹操在群雄逐鹿的中原,从一个相对弱小的地方割据势力,最终一统北方,实在是真正的兵法大家。他先后平定的割据大军阀有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腾、张绣、陶谦等,曹操身经百战而且他研究兵书,开创评注《孙子兵法》的先河,曹操的武功即便放在整个中华历史,也是首屈一指的统帅,作为军事战略天才的毛泽东主席对其赞赏有嘉是有道理的。西晋只所以能统一中华,其基础就是曹操打下的。
第二统帅我认为是周瑜,别的不说,赤壁之战让他名垂青史,只此一战就足以让他成为三国时期的着名军事统帅。因为赤壁这一仗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就如同官渡之战,奠定曹操占据三分之二天下的基础一样。
当时的曹操空前强大,若此战胜利,则中国汉民族将极有可能结束分裂,完全统一,那样将开始新一轮中国封建王朝的循环怪圈,而江南也将推迟其开发,大大落后中原生产力水平,无法马上成为以后的汉族偏安政权的避难所。周瑜在此次决战中指挥有方,调度得力,尤其能很好处理东吴指挥高层的内部分歧,最终挫败强大的曹操军团,为东吴的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第三大统帅个人认为是诸葛亮,国家教育局钦定教材《中国历史纲要》谈到三国历史时,只提到了两个人,一个是曹操,另一个就是“三国时期能与曹操相媲美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诸葛亮真正活跃在军事舞台上可谓生不逢时,当蜀汉国力膨胀,空前强大时,指挥千军万马的是刘备、关羽。等到两位兵败身亡后,留下了一个“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烂摊子,但蜀汉国运能享四十年,全赖此人。
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时,内忧外患。当时吴蜀交恶,陆逊虎视永安;曹丕窥蜀,常掂量时刻先伐蜀,后取吴的问题;南方丛林中,少数民族叛乱,杀州官,掠百姓;乱臣趁先主新亡,联合蛮夷反叛独立;朝廷荆益派系纷争等等。诸葛亮重振朝纲,然后北伐,可惜此时的蜀汉离强盛时期相去太远,每次都是以少打多,加上先后对手都是一时之杰,如曹真、司马懿、张郃等,所以不能全胜,但即便如此,也能进退自如,除一伐惨败、二伐无功外,其余均有小成。
诸葛亮和曹操一样,也注写兵书,部分流传于世,尤其是如何管理军队方面的理论很有实际价值。诸葛亮擅长治军,他的军队战术素养很高,而且士气高昂,令行禁止。其对手司马懿看过他的营寨后叹道“天下奇才”。
第四大统帅是司马懿,司马懿在军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擅长闪电战,克日擒孟达便是例证。司马懿能比较灵活的处理军务大事,而且能韬光养晦,后发制人。
司马懿一生最光辉的军事成就是在陇西、关中战场。他忍辱负重,以坚守策略使诸葛亮北伐不能有大的进展,最终拖死对手,为曹魏除去心腹大患,同时也摧毁了蜀汉立国的栋梁,使其日益腐败疲弱,成为三国中最早亡国的政权。司马懿为荆州都督时,也让陆逊、诸葛瑾等东吴大将军的军事没有进展,实在是一个难缠的对手,同时也是一位能屈能伸的军事统帅。
第五大统帅我觉得是陆逊。三国后期,吴国的安危全系陆逊一身,正值壮年的陆逊配合吕蒙完成了对荆州关羽的偷袭,最终让吕蒙成其全功,击杀了关羽;在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准备复夺荆州而御驾亲征时,陆逊给久经战阵的刘备予迎头痛击,让刘备最终遗恨永安宫,最终确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抵抗曹魏进攻江南的作战中,能固守天堑,是其指挥艺术水平的体现。他的欲退先进之策,也让魏人自叹不如。
但陆逊在指挥进攻攻坚战方面几无战果,似乎存在不足,不过瑕不掩瑜,陆逊不愧为三国后期的军事统帅。
第六大统帅是孙策,孙策是猛将不错,但同时他也是着名的军事统帅,他能够在短短五六年的时间内就打下江东,做到了别人一辈子都做不到的事情,实在不是军事将领能做到的。而且当时周瑜只是跟随孙策作战,到孙策死后才独立统军。
孙策能够迅速占据江东,与他不计前嫌、重用降将也有很大关系,根据《三国志 太史慈传》记载,太史慈当年曾在神亭与孙策搏战,后来被孙策擒获。孙策解其束缚,拉着他的手问:“宁识神亭时邪?若卿尔时得我云何?”太史慈坦言:“末可量也 。”孙策大笑:“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后来,孙策还曾派遣太史慈去安抚刘繇部下,对太史慈深信不疑。
孙策起兵前是跟随袁术的,而他起兵的基本人马也来自袁术。袁术见孙策少年英雄,很是喜欢他,曾叹息道:“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但是,袁术一旦自立为帝,孙策马上和他断绝关系,联合曹操讨伐袁术成功。这说明他在政见上有远虑,非鼠目寸光的楚霸王可比,也不像他父亲孙坚那样盲从袁术。
所以,《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也就是说,吴国的基础,实际上是孙策奠定的。
第七大统帅,我认为是孙坚。孙坚在演义中被罗贯中大大削弱了,其实这不是历史上的孙坚。历史上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时候,大多“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只有曹操和孙坚真正为国作战。曹操失败了,被迫退回去。孙坚则不同,他从长沙一路向北,一往无前,所有阻挡他的力量都被他击溃,演义中说他差点被华雄杀死,事实上正是他杀死了华雄,震慑了董卓。后来他又数次击败董卓的部队,董卓被迫迁都长安,以避孙坚,孙坚单独进兵洛阳。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智勇兼资,可惜打仗喜欢冲在最前面,最后也因为轻入重地而死。
第八大统帅,应该是吕蒙。吕蒙原本只是文化层次较低的将领,后来听从孙权的建议,开始读书,进步很快,让鲁肃不得不刮目相看。他后来成为文武兼备的军事统帅,拒曹操于濡须、速下皖城,可以看出他的功底。最能体现他军事指挥才能的还是袭取荆州一战,一举夺下荆州这一战略要地,改变了当时的格局,使得江东势力在长江上游有了稳固的军事据点,改善了吴国的防御形势。吕蒙对后来吴国的长期稳定是有很大功劳的。
PS: 其他将领还有很多,比如魏国的五子良将、邓艾、钟会等,蜀国的姜维、魏延等,吴国的徐盛、丁奉等,我觉得他们大多数被称为大将比较合适,比统帅的层次稍低。
3. 十一武将:
楼主这里说的武将,是着重于他们的武力吗?如果是,那么我觉得是:吕布、赵云、马超、颜良、文丑、张飞、典韦、许褚、庞德、关羽、黄忠。其他张辽、徐晃、张郃、甘宁、太史慈、孙策、孙坚、华雄等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