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现在当代越剧的第一小生,花旦各是谁呀
越剧现阶段最有名的四大小生:茅威涛、赵志刚、钱惠丽、吴凤花。至于人气高的还有王君安、萧雅、章瑞虹、郑国凤等等。
花旦嘛,上越有方亚芬、王志萍、单仰萍,浙百的陈辉玲,绍百的陈飞、吴素英,杭越的谢群英、陈晓红,芳华的李敏等,至于离开舞台的何英等人就不计算在内了。
越剧(Yue Opera)是20世纪由浙江嵊县的多种民间音乐形式发展而成的剧种,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和“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之称,国外将其称为“中国歌剧”。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❷ 越剧最美花旦前三名
越剧在中国堪称第二剧种,备受老百姓喜欢。越剧有越剧皇后越剧皇帝,还有三花一娟,都是女子越剧四工腔时期的代表人物。最美三花: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
❸ 越剧王派花旦谁最好
“越剧王派花旦”指的是王文娟创立的花旦流派。
王文娟先生的生平及艺术经历,在这里不多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络,资料很全。点下面视频,看王文娟《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精彩视频。
https://www.ixigua.com/i6537830313647669773/
“王派花旦”弟子都有谁?
只说本人熟悉的:
上越:单仰萍、王志萍、孟莉英、徐玉萍
福建芳华:李敏
浙百:俞建华、钱爱玉、洪瑛
杭越:吴洁、姚建平、钱世娥、陈晓红
“王派花旦”谁最好?我最喜欢单仰萍和王志萍。
单仰萍是“非遗传承人”,我心目中的“王派”首席花旦。不要问为什么,就是喜欢,认为她继承“王派”最多。
单仰萍
王志萍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戏曲演员谁最好?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因为,你喜欢谁,谁就是最好的!
什么是越剧王派?
王派是王文娟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王文娟13岁到上海从竺素娥学艺,初学小生,两年后改旦角,1948年入玉兰剧团与徐玉兰搭档,从此二人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1955年随团入上海越剧院。王文娟的唱腔,早年曾受支兰芳、小白玉梅、王杏花的影响,后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唱腔风格,被公认为“王派”。
王派唱腔特点
王派唱腔很注重音调节奏与语势感情的结合。如《追鱼》中的“一路之上观花灯”唱段,用“男调”,边歌边舞,描绘了大街小巷锣鼓喧天、夫妻在灯海中行进的喜悦之情,节奏明快,音调跳跃。《春香传》的“爱歌”从[正调腔]的“散板”、“中板”转到 [尺调腔]的“中板”,旋律舒展,唱句中多出用了拖腔,使相互爱慕的感情表达得更为浓郁;后面从“万寿钟”后面采用[清板],唱腔近似说白,“打一更当当叮,打二更叮叮咚”这样的唱句平易自然,妙趣横生。
王文娟的艺术魅力
王文娟的唱腔平易朴实,自然流畅,韵味浓郁。在表演上,王文娟素有“性格演员”之称,其唱腔也情真意切,运腔平缓委婉而且深藏着一种内在的力量。王文娟的中低音区音色浑厚柔美,在唱段的重点唱句中,则运用高音以突出唱段的高潮,从而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演唱时她以真声为主,吐字雅中显浓艳。她善清晰,不追求花哨,在朴实中见华彩,于淡中把不同曲调、多种板式组织为成套唱腔,细致而有层次地揭示人物内在感情的细微变化。《红楼梦·焚稿》中的“一弯冷月照诗魂”也是集中体现王派特色的典型唱段。这段[弦下腔]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转折,运用旋律高低起伏、节奏顿挫,赋予人物鲜明的音乐形象。至“如今是知音已绝”的“绝”字,音调嘎然刹住,人物情绪猛然转折,从接着的“诗稿怎存”转入[正调流水],由于吸收了绍剧高亢奔放的音调轮廓,鲜明的节奏,唱腔显得悲怆、激愤。
王派代表剧目
王文娟的甩腔极具特色,句幅较长,委婉曲折,情深意长。《孟丽君·游上林》是着名的王派唱段,风流皇帝察觉出孟丽君可能是女性,借邀她同游上林步步进逼。女扮男装的孟丽君则处处留神巧与周旋。为掩饰女性身份,增强阳刚之气,王文娟在唱腔中吸收了越剧着名老生吴小楼的某些旋律,唱法上也特别注重胸腔共鸣,喷口有力,吐字坚实,使音色变粗,音质变厚,这样很符合具体情境和人物身份。孟丽君演唱时擅用尺寸紧凑、干净利落的[快板]表现激昂的情绪。
越剧王派传人
单仰萍
越剧王派特色单仰萍女,1962年6月生,浙江建德人。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越剧院当家大青衣单仰萍是当今越剧界具备相当知名度的旦角演员。1972年进浙江桐庐县艺训班学艺,工旦角,后为桐庐越剧团主要演员。1984年7月,随桐庐越剧团首次到上海,主演《春江月》;1985年11月,随杭州市越剧二团再次到上海,主演《桐江雨》,均受欢迎与好评。后该两剧拍摄成戏曲艺术影片(片名为《绣花女传奇》和《桐江雨》),仍由她主演。表演上宗王(文娟)派。1988年至1993年进入上海越剧院红楼团演戏。1998年再次进入红楼团至今。"越坛一株素馨花",这是着名的编剧吴兆芬形容单仰萍的一句话,作为上海越剧院的一级演员,红楼剧团的王派旦角,单仰萍以其楚楚动人的扮相,芳馥典雅的气质及委婉缠绵的唱腔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王志萍
越剧王派特色王志萍女,1968年11月30日出生,浙江舟山人。国家一级演员,1980年进浙江定海县越剧团学艺,工花旦,兼工青衣。1981年进浙江省艺术学校培训,启蒙戏为《姐妹易嫁》,扮演素花一角。同年,扮演《叶香盗印》中的叶香,获舟山市越剧汇演优秀小百花奖。年底调入舟山越剧团。1983年参加浙江省越剧汇演,在《棒打冠珠》中饰冠珠,获一等奖。又在《长相思》中饰刘媪,《盘夫索夫》中饰严兰贞。1984年学演折子戏《黛玉焚稿》,1985年正式拜王文娟为师。同年在神话剧《海明珠》中饰海囡,获浙江省青年演员一等奖,并被评为省十佳青年演员。1986年参加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演出《春香传》折子戏及《红楼梦·葬花》,获一等奖。同年在全国越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中获演唱奖。1986年进入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1990年辞职去日本,1999年5月重进上海越剧院。
除了以上两位的唱腔继承了王派的特色,其他弟子还有钱爱玉、洪瑛、吴洁、姚建平、陈晓红、舒锦霞等。
谁都没有王文娟老师的好听
个人认为算 单仰萍 。
理由一:扮相,清丽素雅,毫无粉饰,一颦一笑自然和谐,绝不做作。一个演员适不适合演青衣就是以长相来决定的,不知大家有没有发觉,戏曲舞台上着名的青衣基本是清一色的属虎相,比如黄梅戏的马兰,越剧的还有何英等,因为属虎的女人天生比较自然,不苟言笑,不会卖弄,单仰萍是很好的一个,其宗师王文娟也是同一类型。
理由二:唱腔,淡而不水,丽而不华,跟扮相一样,自然和谐,相得益彰。本来王派声腔就没有那种过多的装饰音,唱腔比较接地气。表演都是按照唱腔来设计的,唱腔有多拐,表演就有多花俏,这也就是为什么张(云霞)派表演和声腔都是九曲十八弯的道理。当然各有各的特色,不能在肯定这派的同时去否定那派,各有千秋,越剧流派才能百花奇放。单仰萍的唱腔清新朴素,如沐春风,听了会有一种马上让人沉静下来的感觉。她的唱腔虽然唱得是王派,但又有些脱离王派,可以去听听她唱的《一支玉钗》,很不少新的东西,但这些新的创造不影响她的本色,也不完全脱离王派。
理由三:单仰萍塑造的人物形象讨喜,这也难怪,因为是大青衣嘛,大青衣都是大悲情,天生就带讨人怜悯的基因。本人最先看到的一个角色是电影《桐花泪》的主角桐花,当时她还非常年轻,可能是她的首次触电,但把一个中年女人、一个可歌可泣的母亲演得非常感人。
王志萍,俞建华,洪瑛。
学王派学的最象的是原虹口越剧团的李虹,就是王文娟老师二个嫡系第子的演唱也比不过李虹。
虹口的几个王派都很像,最好的是徐红
扮相和唱功结合的最好就是福建越剧团的李敏
一个不该被遗忘的越剧名家:王派花旦俞建华
到了福建省,许多越迷所能想到的越剧团也许就只有芳华了。尹韵悠悠,在此回旋,一甲子的风风雨雨,让越剧在这里扎下了一脉深根。殊不知,30多年前的福建省还有另一家越剧团为我们越坛培育了两名极为出色的王派花旦——何炯华和俞建华。何炯华和俞建华都出自厦门市越剧团,她们俩的王派唱腔韵味浓厚,颇具风骨,不禁让人惊异究竟是哪位开蒙名师竟一连教出了两名王派尖子生。
在诸多王派弟子中,我最钟爱的就是俞建华的唱腔。起初,我觉得自己对她的好感是源于她的音质最接近王老。好几次闭着眼睛听她所唱的《红楼梦》、《皇帝与村姑》与《西园记》选段时,有些唱句竟给我以听到了王老原唱的错觉。俗话说:打脸听响儿,听戏听味儿。后来渐听渐多,我才发现自己所迷恋的并非只是俞建华的音质,更多的还是她唱腔里那种纯正的王派韵味。
细细听来可以辨别出,俞建华的音质同王老之间其实还是有较大差别的。而她的“酷似”更多是源于在咬字上使的劲儿,以及在行腔上对于王老演唱特点的高度效法。她的润腔很得王老神韵,尤其是在中低音区,这也是王派的主音区,其小腔处理与王老极为相似,温和而不滑腻,很好地突显了王派唱腔于朴实中见华彩的流派特色,因而她的唱腔质朴清新,韵味醇厚,给人以王派韵味浓得化不开的感觉。
演员的新编剧目创作,是检验其流派韵味最好的试金石。我们没少见,一些演员在演唱老师的保留剧目时,你会觉得他(她)的流派韵味很足;可是一到自己的新编剧目创作,他(她)的流派韵味就全跑没了,甚至你都要怀疑他(她)的流派归属了。由此可见,能学好本流派的既有唱段,唱出保留剧目中的流派韵味的演员,还算不得是最好的流派传承人。最好的流派传承人,一定不只是依葫芦画瓢,而会凭借对本流派唱腔韵味的掌控能力,在自己的新编剧目创作中唱出纯正的流派韵味,让人一听就能感觉到该流派的韵味正迎面扑来而情不自禁地为之叫好。
有些戏迷说,俞建华的唱腔和表演有点儿“温”。确实,她可能演不了过分泼辣的角色,可你看她的所塑造过的人物形象,许多角色的唱腔和表演其实在温和之中都透着一股刚劲儿,而这股刚劲儿用在她所表现的人物身上已经足矣,再过便不免有“为博演技之名而放大化表演”之嫌了。就我个人看来,《魂兮归来》中的洪思思在中秋佳节抢饮毒酒那一段,以及《鸳鸯戏水》中的田桂香怒怼蔡老咪那一段是比较考验演技的,而她都拿捏得比较好,火候适中,眼神也运用得很好。再者,越剧王派唱腔本就有平易质朴、平缓委婉的特色,俞建华这种在温和之中透着内劲儿的演唱风格同王派的艺术特色还是相当契合的,可以说这就是比较原生态的王派气质。
人生是充满遗憾的篇章,对于戏迷而言最大的遗憾莫过于还没有看够自己所喜欢的演员的舞台演出,他(她)便已淡出舞台了。俞建华所加盟的湖州市越剧团十多年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因衰败而解散了,她的工作关系从此便转到了湖州市群艺馆,她也就渐渐地淡出了越剧舞台。可是戏迷还记着她,想着她,念着她。对于戏迷们一遍遍地呼唤她重归舞台,她感记于心,却也有诸多无奈。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她一直还是记挂着舞台的。每当王派或是越剧举行大型纪念活动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她的身影。2006年,俞建华相继参加了恩师王文娟老师的艺术专场“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王文娟舞台艺术回顾展”和“纪念越剧百年演唱会”,分别演唱了王派名段《红楼梦?劝黛》和《忠魂曲?记得那年清水塘》。2016年,她又在“千里共婵娟”王派艺术专场上演唱了《珍珠塔?哭塔》。即便离开舞台多年,她的王派唱腔韵味依然还是那么醇厚。观众对她也是相当热情,一次次报以热烈的掌声。是的,观众们想她了。
如今,俞建华也已年岁渐长而到了知命之年,戏迷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强烈地呼唤她重归舞台了,可是依然有一种声音在网上响起,那就是呼吁她去艺校从事王派唱腔的教学,这也是戏迷们对她唱腔中的王派韵味的肯定与赞许。俞建华素来淡泊名利,人如其腔,温和而不滑腻。
王文娟
❹ 有谁知道越剧花旦颜佳的近况的呀好喜欢颜姐姐噢!
颜佳原名颜恝,女,一级演员。浙江嘉兴人,1970年4月10日出生。1980年进浙江艺术学校越剧班,工花旦。在校即为傅全香弟子。199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进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相继于1988年获全国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优秀演员奖、1990年“霞飞杯”江、浙、沪青年演员大赛“十佳”之一。她扮相秀美、唱腔婉转清丽,为该团第二代当家花旦,备受越剧迷们的喜爱。1993年因饰《西厢记》中的崔莺莺获第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员奖;1994年参演《茅威涛艺术专场》获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银奖;1995年饰演《琵琶记》中的牛素玉,后赴上海演出获“白玉兰”配角奖。她成功地饰演了《红丝错》中章榴花一角,并于1999年摄成电影。因在越剧电视剧《梨花情》中主演梨花,获浙江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厅、省电视家协会颁发的“牡丹奖”最佳女主角奖。1999年参演《汉武兴邦》,获浙江省第八届戏剧节表演奖。另参加戏曲电视剧《一缕麻》、多本电视剧《绍兴师爷》等的拍摄。还多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演出。 现如今,她已旅居澳洲。离开越剧舞台已有好多年了,很遗憾啊!!!好想她再重返越剧舞台啊!!!
❺ 越剧 王派花旦 有几个
王派传人有单仰萍,钱爱玉、姚建平、钱世娥、王志萍、徐璐等。
王派传人有孟莉英、徐玉萍、单仰萍(上海越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志萍(上海越剧院)、李敏(福建芳华越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钱爱玉、洪瑛(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吴洁、姚建平、钱世娥、陈晓红(杭州越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舒锦霞(浙江越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张珺、徐璐、陈萍、张丽、李旭丹、忻雅琴等。 王派代表作品:《春香传》扮春香、《追鱼》中的鲤鱼精、《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孟丽君》中孟丽君、《则天皇帝》中的武则天、《三看御妹》;现代剧《忠魂曲》中饰演杨开慧、《西园记》中饰演王玉贞等
❻ 古代四大花旦花名有谁【不是现代演员,是象征着花旦的人物】
中国戏曲曰:“生、旦、净、末、丑。”旦角是京剧的主要行当之一,女角色的统称。四大花旦主要是指戏曲界的四位名角花旦,后也指影视界相关女明星。
中文名:四大花旦
四大花旦:▪ 梅兰芳 ▪ 程砚秋 ▪ 荀慧生 ▪ 尚小云
❼ 越剧流派知识——花旦篇
只古以来,东方女子的柔美和神韵都被大家所赞扬,同样,有这样一群女子,她们是最美的主角,可静可动,可刚烈可柔和,她们富有江南水乡特有的柔美, 一转身一回眸,一小碎步,一抬眉,皆是神韵,更带风情。
剧舞台上便有这么一群可爱的风情人儿,她们是越剧剧本里的女主角,用自身的柔美来诠释每一个角色,用自己美丽的形象来塑造人物的形象,看着舞台上的她们其实已然分不清到底是越剧角色成就了她们,还是她们成就了角色,亦或是相互成全。
她们是越剧舞台上的旦角,也是故事里的主角,代表了女性一类,到年前,在多位越剧老艺术家的努力和创新下,根据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不同的花旦流派,由此塑造的形象,或沉稳,或活波,或凄惨,或悲情。
越剧花旦流派----袁派、金派、戚派、张派、吕派、傅派、王派
袁派
袁派是越剧大师袁雪芬创立的花旦角色,袁雪芬11岁进入四季春科班学戏,初学的是男班的丝弦正腔调,出科后与女子越剧四工腔时的代表人物王杏花同台,袁老的唱腔受其影响比较大。袁派是在迟腔调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越剧最早出现的流派之一。
袁派在实际的形成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改进和创新。在四十年代,袁老的唱腔音调一般比较低沉哀怨,叙述性和倾述性比较强,特别注重唱腔层次的变化,善于根据文物形象的需要表达情感,打破越剧传统的上下句对仗的格式,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主要有《忠魂鹃雪》的“痛责”、《绝代艳后》中的“三哭”。
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随着越剧题材的不断增多,袁派又在塑造新的人物的音乐形象时有了新的发展。前辈始终是前辈,一生为此一件事奋斗不止,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有了如今悦耳的越剧。越剧的戚派和吕派、花旦都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金派
金派是金采风创立的越剧花旦流派,金采风原名金翠凤,生于上海,如行先唱旦角后唱生角,再后来改为旦角,以闺门旦应工,兼唱花旦,在袁派的基础上并根据自己嗓音特点吸收傅派等其他流派的唱腔特色,形成自己的流派“金派”。
金派唱腔婉转秀丽,刚柔并济,特别讲究念白的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按照自己对角色的理解,不断对唱腔和表演进行新的探索。金采风塑造的《红楼梦》中王熙凤一绝很是精彩,感染力也非常强。
戚派
戚派是戚雅仙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戚派是在不断继承袁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自己独特的特征音调和润腔唱法,创立“戚派”。戚雅仙15岁开始学戏,起初受袁雪芬的唱腔和表演的影响,对此不断学习,因而被观众成为“袁派小花旦”。
戚雅仙的唱腔一方面擅长表达悲剧情绪,同时另一方面也能创造出欢快、明朗活波的曲调,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比较灵活。其唱腔简单朴素,在节奏和唱法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尤其是其甩腔的运用和唱法,更是一绝。
张派
张派是张云霞创立的旦角流派,张云霞曾在童年学习过京剧余派须生戏,1946年加入雪生越剧团后,其唱腔和表演深受袁雪芬的影响,张云霞的唱腔除了在受袁派的影响外,还融入了傅派多彩华丽的特色,且还吸收京剧、昆曲的影响,在声乐方面,借鉴西洋声乐的发声方法。借大家之所长,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流派“张派”。
张云霞除了擅长演花旦,对刀马旦、青衣、闺门旦你也都擅长,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对同一行当中的不同人物,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赋予其不同的音乐形象,塑造的形象深入人心,经久难忘。
吕派
吕派是吕瑞英创立的旦角流派,其唱腔师承袁派,吕瑞英戏路宽广,专长花旦,兼擅花衫、青衣,刀马旦,嗓子音域较宽,音色甜美,在袁派唱腔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条件和擅演剧目创新发展,自成一格,形成被公认为“吕派”。
吕瑞英音色甜美,音区宽至13度。吕派所塑造的形象大多以活波可爱、年轻机灵的小姑娘为主,像《西厢记》中的红娘,《九斤姑娘》中的九斤姑娘,都是一个个比较青春的角色,一种活波,轻快、青春之感铺面而来。
傅派
傅派是傅全香老师创立的越剧花旦流派。傅全香14岁开始学艺,主要学花旦,师承施银花,其的唱腔和唱法特点前期多和施银花相似,在学习和模仿的基础上,不断借他所长,从唱腔到表演身法上都有所借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久经磨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艺术风格,由此“傅派”成立。
傅全香老师嗓音条件非常好,音域宽厚,音色甜美,素有“金嗓子”之称,在唱的过程中,巧妙地将真假声结合起来,强调声音的位置和共鸣,中低音委婉柔美,高低音衔接自然,与其他流派的唱法有所不同。
王派
王派是王文娟创立的越剧花旦流派,王文娟13岁开始学艺,初学小生,两年后改学花旦,与越剧徐派开宗之祖徐玉兰搭档,半世纪之久, 王文娟的唱腔,早年曾受支兰芳、小白玉梅、王杏花的影响,后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唱腔风格,被公认为“王派”。
王文娟的唱腔平易朴实,自然流畅,韵味浓郁。在表演上,王文娟素有"性格演员"之称,其唱腔也情真意切,运腔平缓委婉而且深藏着一种内在的力量,在其短暂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很多鲜活的形象,从林妹妹到鲤鱼精,再到孟丽君,杨开慧,每一个经典形象都倾尽了心力,值得敬佩和赞扬。
❽ 戚雅仙的介绍
戚雅仙,女,越剧花旦。1928年2月,农历戊辰年出生,原籍余姚。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上海合作越剧团、上海静安越剧团团长,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唱腔朴实无华,感情深沉真挚,吐字清新,韵味醇厚,自成一派。擅演剧目有《玉堂春》、《蔡文姬》等。
❾ 越剧十姐妹中她们哪些演小生,哪些演花旦,又有哪些是演老生的求大神帮助
尹桂芳、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筱丹桂、竺水招、徐天红、张桂凤、吴小楼 尹桂芳,小生;袁雪芬,工正旦;范瑞娟,头肩小生;傅全香,工正旦;徐玉兰,小生;筱丹桂,先攻老生后改旦;竺水招,先攻武生后改花旦;徐天红,头肩老生;张桂凤工老生,兼习小生、花脸;吴小楼,工老生
❿ 越剧花旦流派有哪些
越剧流派流传最广四大花旦流派。
四大花旦流派(开头第一个为流派创始人):
傅派:傅全香、陈飞、何英、颜佳、裘丹莉、盛舒扬、董鉴鸿。
吕派:吕瑞英、吴素英、孙智君、张咏梅、陈辉玲、李燕。
王派:王文娟、单仰萍、王志萍、李敏、忻雅琴、李旭丹。
袁派:袁雪芬、方亚芬、陶琪、华怡青、徐晓飞、陈慧迪。
此外还有金派,戚派,张派(这里的指张云霞创的花旦流派)。这些流派各有特色,但流传范围相对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