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古代传统经典玩具有哪些
风筝、拨浪鼓、九连环、陶响球、空竹。
1、风筝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2011年4月16日,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吴晓红在此间宣布,中国潍坊举办的万人同放风筝活动,以10465只同时放飞的风筝,刷新了2010年加沙6198人在此项目上保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2、拨浪鼓
是一种古老又传统的民间乐器和玩具,出现于战国时期。早期的拨浪鼓是乐器而非玩具。拨浪鼓并不是某一个地方所特有的,我国各地、各少数民族地区都出现过拨浪鼓。拨浪鼓流行于甘肃省卓尼,云南省中甸、维西、丽江,四川省盐源和中国北方广大地区。
拨浪鼓古称鼗、鼗鼓、鞉鼓。藏语称达玛如、达克、绕鲁、热巴穷格阿和卓尼鼓。纳西族称为东巴鼓、手摇鼓。又称小鼓、货郎鼓、波浪鼓、播郎鼓、博浪鼓、江南有些地区又称摇咕咚。
3、九连环
是中国传统民间智力玩具,卓文君在给司马相如的信中有“九连环从中折断”的句子。清代,《红楼梦》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连环的记载。周邦彦也留下关于九连环的名句“纵妙手、能解连环。”
2003年3月8日,中国甘肃省嘉峪关市的王仲斌以3分57秒成功解出九连环,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4、陶响球
陶响球是一种重要原始乐器,也是最早的声音玩具。出土的陶响球都是陶质的球形,中间是空的, 里面装有弹子或沙粒,摇动时哗哗作响。
5、空竹
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空竹最早是由汉族民间游戏用具“陀螺”演变而来的。陀螺是远古时代就出现的玩具,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和常州圩墩遗址中,就出土了木陀螺,而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中出土了陶陀螺。
清朝是抖空竹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不仅戏器材简单,易于学习,而且动作花样繁多,技法多样,引人入胜,受人欢迎。
‘贰’ 在哪能买到古装版芭比娃娃
在北京朝阳外大街昆泰国际大厦淘宝街 就有 而且有三家 SD娃娃 也叫BJD娃娃
‘叁’ 中国古代玩具介绍
风筝
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 “风筝”的叫法。风筝是用细竹条作骨架,贴上鲜艳的纸或丝绸,再画上画。到了宋代,清明节放风筝就成为一种我们喜爱的活动。
香包
古时候 ,每当端午节,家里的长辈用棉布、丝绸等材料制成香包,在里面填上带香味的药材,戴在小孩子 的胸前或挂在床头,可以除病 求福。等过了端午节就把戴过 的香包扔掉,表示弃除疾病 。 所以你在路上看到别人扔的香 包,可千万不能捡啊。
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中国西北部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陇东皮影戏大约在明清(14世纪-19世纪)时就已经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镌刻精细流畅。陇东皮影制作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先将样稿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型号的刀具或刻或凿。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刻凿、着色完毕后“出水”即熨平,这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关。出水后再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
空竹
空竹又叫“抖嗡”,是一种着名的民间玩具。用两根小竹棍拴线,缠在木轴上抖动,空竹高速旋转而发出声音,早在明末,北京的空竹就成为春季的玩具了,人们在胡同里、院落中抖响空竹,悠扬悦耳的声响便在北京城内此起彼伏。
挂虎与大座狮
挂虎、大座狮是民间用来辟邪的挂饰,用泥土和纸浆制成,有黑白、彩色两种,线条的变化很多,色彩的对比强。一些考古学家认为,挂虎从戏中的面具变化而来,后来被农民挂于门上,用以迎新驱鬼。
泥叫叫
泥叫叫是一种可以吹的哨子,它五颜六色,外表涂上油后,又黑又亮又好看,适宜儿童玩耍。泥叫叫有很多种,如:鸟哨、鱼哨、猪哨等。
贵州黄平泥哨
陶响球
陶响球是一种重要原始乐器,也是最早的声音玩具。出土的陶响球都是陶质的球形,中间是空的, 里面装有弹子或沙粒,摇动时哗哗作响。
九连环
起源于古代民间,在清代,妇女儿童都喜欢玩九连环。九连环被国外认为是人类发明的最巧妙的玩具之一,其奥妙是开解方法的巧妙和复杂。
拨浪鼓
拨浪鼓本来是一种古乐器,后来失去奏乐的作用,成为儿童的玩具。拨浪鼓是一面小鼓,依*系于两侧的小球击鼓发声。各个地区的拨浪鼓形状不一,有长如腰鼓的,也有扁似大鼓的,还有四鼓叠加的,发声时高高低低,响亮悦耳。
山西布艺玩具
打腰鼓
陀螺
不倒翁
弹弓
万花筒
吹糖人
小鸡窝(北京)
河北新城泥公鸡
旋木娃娃(山东郯城)
刻花葫芦(甘肃 )
白釉彩绘陶猫(山西运城)
水斗(江苏无锡)
民间玩具之一:岁时节令玩具
1、民间岁时节令玩具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几千年来,农业一直是立国之本,所以对农时的节气节令非常重视,它们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岁时节令民俗。在各种岁时民俗活动中,都少不了民间玩具的参与。现按时间顺序排列一下:
春节:是一年一度中最为热闹的节日,各种民间玩具在过年前近一个月时间就开始销售。春节庙会是民间玩具最为集中的热卖之地。在北京传统庙会上,常见的传统玩具有近百种,如风车、花灯、空竹、陀螺、削木玩具、风筝泥塑、纸花、益智玩具等等 。
二月二:河南人祖庙会卖“泥泥狗”各类泥玩具。
立春:民间有春鸡(多为布制和泥哨)、春牛(捏泥玩具)。
清明:放风筝。寒食节(原是在清明前的一、二日。后来,民间将它与扫墓祭祀的清明 节合二为一。):北方有面塑“寒燕”。
端午节(五月初五):各种香包。
七夕:七月七“乞巧节”,宋代都城卖“摩合罗”等泥玩具。
七月十五:北方黄河流域普遍有送“面羊”习俗。
八月十五:中秋节,民间使用月饼模和巧果模制作月饼和点心。
北京和南京有泥塑“兔儿爷”和“兔子王”等玩具。
十月至年底:开始准备年货,包括各种玩具。
民间玩具之二:人生礼仪玩具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都经历了人生礼仪,甚至当人还未出生时,妇女们就开始了“乞子”活动。从出生到满月、周岁,再到成人、恋爱和结婚、祝寿、葬礼,玩具艺术都伴随着这一系列人生礼仪。
1、乞子活动:由希望生子的妇女到当地的娘娘庙等神庙烧香祭拜,并买回象征子嗣的“大阿哥”或“泥泥狗”一类的泥玩具。
2、生子和满月:这是人生重要的开始阶段,当孩子出生时,亲友们都将送来贺礼,祖母和姥姥更是忙碌,这些礼品中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日用品和玩具,如童衣、童鞋,布老虎、童枕等。
3、周岁: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刻,中国民间从南到北都有“抓周”习俗,让孩子自己任意抓取身边摆放的物品,其中不乏小儿玩具。
4、成长礼: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玩的玩具很多,甚至用来镇宅拴魂的石狮子都成了孩子的玩具。羊拐、布娃娃、布口袋、翻花、连环玩具、陶模等等都是孩子离不开的玩物。有的地方在孩子长到12岁时,举行成丁礼,以示孩子已经长大成人。
5、结婚:新婚夫妇在结婚当天会受赠大量礼品,心急的亲友会送来小孩用的物品和玩具,以表达对新人“早生贵子”的祝愿。其中的布猴和布虎是最常见的;一对雌雄布猴的作用是男女婚配的暗示。其他如面塑(面花)等更是少不了的装饰。
6、丧葬:早在史前时代的原始墓葬中,已有用玩具陪葬的习俗。后来演变为葬礼上,人们送来面塑(北方)和纸扎人,这是为“喜丧”之家准备的东西,山西至今仍有为寿终之人在棺材中放置纸泥制作的“寿星公、寿星母”偶人的习俗。如果某人是暴毙而亡,则要请戏班演皮影戏为其招魂。
7、人的一生,孩提时代是使用玩具的主要时期,玩具也主要是为孩子们制作的,但这些出自成人之手的玩具,也陪伴了成人和老人。
民间玩具之三:日常生活游戏娱乐玩具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孩子们的生活,玩具无处不在。游戏活动是展现玩具的作用和风采之处。各地均盛行的体育活动如来源于古代的蹴鞠 —— 足球、踢毽、跳绳,还有小孩子玩的“过家家”(一种模仿成人生产和劳动的游戏,由孩子们扮演不同角色)、“骑竹马”(以竹竿为马,骑于胯下的小儿游戏,成语“青梅竹马”即形容两小无猜的友情)、“乞巧节”(每年七夕是传统的“女儿节”,小女孩要拜月,听大人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乞求自己能像织女一样的手巧)、“丢手绢”、玩“嘎拉哈”(即“羊拐”—— 羊关节骨)、“跳皮筋”、“拼七巧板”、“玩打仗”(小男孩模仿战斗的集体游戏,小兵器是这种游戏的主要道具)、跳格子(也叫跳房子)、荡秋千等等都是民间玩具使用的场合。
日常的家居生活也是玩具陈设之地,人们从庙会上买来的各种玩具摆放在家中——泥塑和陶瓷神像、大阿哥、栓来的娃娃都被供奉在正厅之位。墙上贴着年画《升官图》,老人们还在玩着古老的“水浒叶子戏” (以水浒人物作装饰图案的纸牌游戏)和连环玩具,这一切仿佛是一首悠然自得的田园牧歌。
‘肆’ 中国古代的四大玩具各是啥,。
我知道,我国四大古典玩具:九连环、华容道、七巧板、鲁班锁
九连环:
中国民间玩具九连环,起源于战国时代,以金属丝制成9个圆环,将圆环套装在横板或各式框架上,并贯以环柄(见九连环图及实物)。游玩时,按照一定的程序反复操作,可使9个圆环分别解开,或合而为一。九连环流行极广,形式多样,规格不一。除九连环外,还有类似的蛇环、花篮环、十三环等,通常也统称九连环。尤其是九连环的解法,竟然和美国数学家弗兰克·格雷(Frank Gray)所发明的可用于无线电通讯的循环码严格对应,在古代玩具中蕴含着现代技术原理,这不能不使人惊叹九连环的分解、合一的程序有助于启发人们的智慧,有较强的趣味性,深受儿童和老年人的喜爱。
华容道:
曹操逃的快,小兵追的勤,过关斩将,聚会四星,华容小道,关羽动心,私放曹操。曹操云:华容道上见真心。在一个框中,有10个棋子,包括曹操和五虎上将,四个小兵,要求在各个棋子不重叠的进行移走,最后将曹操从棋盘上方移到下边中央为成功,游戏配置:一个棋板,10个棋子。游戏方法:在棋盒里移动木块,最终曹操从棋盒边的缺口处。
七巧板:
也称七巧图,是中国着名的拼图玩具。因为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活跃形象思维,特别是启发儿童智慧,所以深受欢迎,传到国外后,风行世界,号称“唐图”,就是“中国的图板”。七巧板变异的种类很多,这里是我国最常规的七巧板。
鲁班锁:
传说春秋时鲁国工匠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智商,用6根木条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拼拆,儿子忙碌了一整夜,终于完成了,这种玩具后人就叫鲁班锁,其实这就是一个传说,鲁班锁也叫孔明锁,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
‘伍’ 古代P.S.日本娃娃是用什么做的!有什么故事
日本 玩偶娃娃,人形,在古代,日本人生活中常常制作泥玩偶娃娃、纸玩具娃娃等,把他们用在宗教仪式或随葬在帝王或其他贵族的坟墓中。
御所玩偶娃娃最初作为礼物装点皇宫。佐贺玩偶娃娃最早是佛像雕塑家制作的,色彩丰富。京玩偶娃娃因其特别织成的华丽服装而闻名,而博多玩偶娃娃则因美丽的烤瓷外表而远近闻名。这些娃娃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圆木木偶娃娃,在日本各地比比皆是。
[编辑] 传统节日的装饰和偶人
正月的摆设
除了门松和镜饼等,还有许多庆祝新年的装饰品。不过,在这之中格外华丽的是羽子板(はごいた)和破魔弓(はまゆみ)。特别是为了祈求给首次过新年的小宝宝平安成长,给女孩子羽子板(扇子型,板上有制作出日本娃娃的形状),男孩子则是破魔弓(表示健健康康地成长)。
羽子板
日本现在的羽子板已经完全是装饰品,十分豪华。在永享年间,将军家等便已经在羽子板上加上莳绘(漆器涂上金粉、银粉或是色粉等而绘制模样),当时涂画了什么模样并不清楚,现在保存较为古老的羽子板则有两面均涂了胡粉(日本画用的白色颜料),上下用金粉描绘云彩模样,中央部份用颜料画正月宫中左义长行事,另一面则画有数名在旁观看公家风俗的人,此种羽子板称为“左义长羽子板”。这些羽子板的彩绘都十分美丽,而且并没有用来打球的痕迹,因此一开始就是为了装饰用的,在日本东北方向的福岛县的须贺川直到最近还在生产这种左义长图的羽子板。到了江户时代,羽子板上开始有各种人物造型出现,像是有诸侯、女主人(贺美样)、乳儿、乳妈等等,此外也有不是画人物而画吉祥动物如鹤等,因为地域不同,花样也有不同,不过也有的地方还是将羽子板当作古老的乡土玩具,反而回头去制作原来的羽子板。
破魔弓
为了打败射死魔鬼的年占(农作物丰收与否的占卜),另外是游戏玩的弓箭。以前是在新年送给男孩的礼物,现在则变成神社在新年把破魔弓作为吉祥物品贩卖。
上巳节与女儿节的传统节日和雏人形
雏人形(ひな人形)是在女儿节装饰的偶人。被说是形代(祭祀的时候,作为人替身的偶人的起源),从平安时代开始有纸制的。 到了江户时代,出现用朝官着正式服装身姿的内里雏(女儿节装饰偶人的一种。一对仿照天皇、皇后的男女偶人,与三个官女、五人乐队、内外大臣、随从等一起被装饰在放置偶人的阶梯状陈列台。
端午节的传统节日和五月人形
端午的传统节日,是从奈良时代就开始的古老的仪式。在镰仓时代“武士的时代”,端午节是武士的节日。因为“菖蒲”(しょうぶ)跟“尚武”(しょうぶ)的发音一样,菖蒲的叶子跟武士的剑的样子很像。 明治以来,端午节性质已变,首先弃用农历,以每年西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其次是与武士关系不再,反而变成儿童节(更正确的是“男儿节”)。庆祝跟希望男孩子能健康和成长。 对有新生男婴儿的家庭来说,第一次的端午节非常重要,有时候亲戚会全部出来举行庆祝典礼。 端午节这一天同时也是日本的男孩节。在这天许多人家于高空处挂上随风跃跃飘舞的鲤鱼旗,许多有男孩子的家庭还在家中摆上精工制作的头盔铠甲和威风凛凛的武士人偶,甚至还有给男孩子穿上这些头盔铠甲、持剑背弓的,并摆设钟馗人偶或悬挂钟馗画像。日本还不分男女老少在这天吃粽子和柏饼。 一般日本人在端午节会做的事情有:在屋外挂起鲤鱼旗(鲤のぼり),在房间里陈列盔甲、刀、武士人偶(称“五月人形”),还有吃柏饼(かしわ饼)与日式粽(ちまき)。 挂鲤鱼旗的习俗来自中国。室町时代,武家有男丁继后的,可挂鲤鱼旗,祈祷男丁日后出人头地。到了江户时代,这个习俗也在平民间流行起来。 摆放盔甲、刀和武士人偶,是昔日武家希望男丁继承尚武精神。盔甲的功用在于保护男生身体。 柏饼(用米粉或栗粉)及日式粽(用糯米)是应节甜品。日式粽也是用竹叶子包,但是里面包的却只有白色的年糕。
‘陆’ 古代第一美女,沦为男人的报仇玩具,她最后是什么下场
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她的结局众说纷纭,有六种说法,至于是哪一种仍是一个谜。自古红颜多薄命,古代美女没办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西施作为一个棋子,她的归宿也很可能是悲剧。
越王勾践为了复国,在民间寻找到美女,西施有“沉鱼”之貌,被选中了。越国花了三年时间,训练美女的礼仪、歌舞等。随后,将美女献给吴王夫差,从此吴王沉迷于女色,荒废朝政,最终被越国打败了。
有人说西施被勾践沉入江中。勾践担心西施“红颜祸水”,危害越国,于是将西施沉入江中。
也有人说西施被越国皇后沉江。越国灭掉吴国后,勾践想把西施留在身边,但皇后认为西施是祸水,就令人把她沉入江中。
‘柒’ 古代四大美女芭比娃娃长什么样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捌’ 中国哪些红颜自古命薄,具体事例,谢谢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虽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但结局竟无一善终。褒姒、赵飞燕都与皇帝们信誓旦旦同生死,后来却被皇帝们处以极刑,还落得一个女人祸国殃民的罪名。翻阅古书,仅见最早为《汉书卷九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有“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此处红颜代指汉武帝宠妃李夫人。 又有“红颜薄命”,通俗的说就是女人命薄,旧谓美貌女子早夭或嫁的丈夫不如意 《元曲选·鸳鸯被》总则我红颜薄命,真心儿待嫁刘彦明,偶然间却遇张瑞卿。 还有“一怒为红颜”出自: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为吴三桂和陈圆圆故事 自古红颜多薄命,美中不足叹人生。 天生丽质,款款风情。回眸一笑,倾国倾城。 美女,人间之宝。珍珠玛瑙虽可贵,但只能看不能玩。就是要玩,也只能摸摸、看看、说说、想想,就此而已。而美女,眉目可传情,言语可交心,相拥体生香,共枕情难忘。所以说,人生得一美女足矣,朋友绝情,家财散尽,不要江山,只爱美人。 吴王夫差,弄得越王句践吃屎,但为了一个用钱买来的西施,反被越王搬掉了吃饭的家伙。 三国时第一英雄吕布,被事先安好圈圈让他来钻的貂婵,弄了个英雄末路。 明末李自成,凭着一股闯劲,打下了北京,坐上了王位,却为了一个妓女陈圆圆,亡命天涯。 于是有人说“红颜祸水”。从这些现象事例来看,诚然如此。但提高一个层次,就会发现,也不是美女误人,而是美女可贵。就象人们可能为了一颗夜明珠,丢掉了身家性命一样,不能怪夜明珠晦气,只能说明它是宝中之宝,人见人爱,人见人夺,无风起浪,祸生萧墙。 然而,作为美女,身为红颜,却总逃不躲红颜薄命的怪圈。就象油锅里的癞蛤蟆,再怎么跳,也逃不躲命丧黄泉的结局一样。 为何? 漂亮的衣服总是先穿烂。假设我们有几件衣服,其中看起来土里土气的,总不爱穿,所以最不容易烂。而最漂亮的,洗了又想穿,穿了还想穿,长此以往,要不了多久就烂掉了。幼儿园的玩具娃娃,最漂亮的也最容易脏,也最容易烂,因为大家都想争,都不愿放手。 美女也是这样,样子太乖了,老公一天总是想到她,一下班就学刘翔的样子往家里冲,哪怕身在千里心系着家,生怕鬼子进村,就象球迷看球、网虫上网一样,总之人生的第一大目标就是回家。 而一回家,头等大事,就是看看、亲亲、抱抱、爱爱,总之不能不往情色方面想。到了晚上不能共枕就不能入睡,就象提了一大包钱外出的人一样,因为看成了命根子,所以总会一直抱着,不会放手。 而美女的诱惑,是无法阻挡的。近在咫尺,吹气如兰,盈盈暗香,如脂肌肤,就是看到一条长得漂亮的狗我们都会忍不住摸上一把,何况人乎?这时,男人们往往就欲罢不能,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就象一个烟头引发了一场森林大火一样,最后只能身不由己。 想戒烟的人,如果身上没烟,也许能忍住。如果身上只有几角钱一包的烟,也可能爱抽不抽。但如果身上放着极品的熊猫香烟,不抛开一切顾虑,狠狠的抽上一支,那是不可能的。一支完了,不再抽上一支,好象也稳不住。同理,在这种情况下,美女就会身不由己的成天处于性亢奋状态,大量的激素加速了肌体的代谢,就象用来作出租车的轿车一样,成天不停的开,要不了几年就会报销。 这还不算,美女,不管走到哪里,都会被淫邪的、欣赏的、惊奇的目光爆视,还会被杂荤带素的言语包围,也会被有意无意的手脚触及挑逗,加上狂蜂浪蝶们或成功或失败的不断入侵,使她们永远都逃不躲、停不下体内激素的暴涨,身体高速运转,神经极度兴奋,从来没有停下稍息的机会。 就象吃了摇头丸疯狂跳舞的人一样,往往等不到天亮就会彻底的垮下来,于是就出现了很多美女在花正开、意正浓的时候就突然凋零的现象,这大概就是红颜薄命的生理原因。 另外,从无形的角度来说,美女往往会成为男人们角逐的对象,由此变成是非的根源,事件的主角。就象你用透明口袋背着一大袋钱,在大街上走一样,会骤起无数变故,平添几多麻烦。 作为风头浪尖上的美女,在男人们争来夺去的游戏中,成为游戏标的,世上最复杂、最高深的阴谋诡计都加在了她们身上,而且不能置身度外,争来夺去中,就是能幸免受伤也会被折腾得半死。就象大熊猫产仔,众人争着拿来玩一样,多半会被弄得没气收场。 再说,在这种朝为你妻,暮成我妇的变迁中,美女自然也不能有一个好的命运。 只有被雪藏起来的美女,才能避免这一结局。古时选进皇宫的美女,除了欲求不满外,到也平安无事。现在嫁了实力人物的美女,也可落得清闲。不过这样的美女,一定程度上已不能再称红颜。虽然她们身材依然,脸嘴依旧,但金屋藏之,美和不美的效果也差不了多少了。就象人参果一样,虽然味道甘美,人间奇珍,但在猪八戒嘴里,就和一个烂桃子差不了多少。稀世珍宝落入了本拉登手里,犯罪分子也打不了主意。美和不美,有和没有之间,只成了一个传闻,美女在一定程度上只变成了一个概念。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红颜。 就象王昭君一样,从嫁给蒙古人开始,其美女故事主体上也就结束了。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其美女生涯也就到此收场了。至于她嫁去后,是依然貌美如花,还是被蹂躏成了丑八怪,也只是一个概念了。 其他的,比如杨贵妃,最终成了吊死鬼。西施也被负石沉江,当然也有和范蠡私奔的传说。
‘玖’ 古代孩子玩什么玩具
古代孩子玩的玩具:孔明锁,拨浪鼓,蹴鞠,竹马,双陆。
1、孔明锁
由六根内部有槽的长方体木条,按横竖立三方向各两根凹凸相对咬合一起。起源于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传说由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
双陆的棋子像一匹小马,黑白各十五枚,两人相博,掷骰子按点行棋。棋子的移动以掷骰子的点数决定,首位把所有棋子移离棋盘的玩者可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