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庆阳唢呐的介绍
庆阳唢呐又叫“陇东唢呐”,是以唢呐为主秦的汉族传统吹打乐,也称鼓吹乐,属木制(也有部分为竹制)管乐器,它的特点为音量大,音色嘹亮纯净,细腻委婉,演奏技巧丰富,声响连贯顺畅。经历代艺人不断传承加工,以其为数众多的曲牌,庞大的演奏队伍、丰富的汉族民俗文化内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成为中国汉族民间音乐中一个独特的乐种。庆阳唢呐艺术经西峰区人民政府申报,2006年被成功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杨树林吹唢呐吹哭的美女评委是谁,好美
这个美美女评委好像是一个比较出名的京剧演员,具体叫什么可能需要你搜索一下。
3. 唢呐一生听两回,红衣翩翩,与子永携;白衣当头,与世隔绝。洞房花烛,起舞翩翩;奈
唢呐的声音,一辈子能听到两回,第一次是结婚的时候,两个人身着红衣携手拜堂。另一次是身着白衣,与世长辞。这句话说的是古代的一种现象,在红白事上,古代人都要请乐队,里面最出彩的就是唢呐。
这句话只说了两种情况,其实应该是三种情况下能听到唢呐,第一次是孩子白天,第二次是洞房花烛,第三次是与世长辞。
唢呐在民俗中的地位:
唢呐艺术为一种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2006年河南省沁阳市甘肃省庆阳市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基本乐器唢呐,俗称“喇叭”,是一种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分不同的种类,发音高亢、雄浑,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4. 甘肃庆阳宁县唢呐马自刚
可能格式不正确
5. 庆阳唢呐的简介
庆阳市西峰区唢呐是以唢呐为主奏的汉族传统吹打乐,也称鼓吹乐。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经历代艺人们不断繁衍发展至今,其独特的曲牌音乐体系,庞大的演奏群众,广泛的民俗应用和浓郁地方风格成为中国浩瀚的汉族民间音乐中一个独特乐种。以西峰为中心分布在周边庆城县、环县、合水县、宁县、正宁县及镇原县部分乡镇。西峰区现有唢呐班社31个,从业人员286名。西峰区唢呐曲牌内容丰富,意味质朴,自成体系,独具风格,经普查采录的有1200余首,经筛选编入《庆阳地区民间器乐集成》达496首,这些曲牌按源流沿革可分为器乐化程度较高的传统曲牌类、民歌变奏类与地方戏曲相关类。西峰唢呐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表现在汉族音乐文化的特殊性上,而且表现在其内容延伸上,如“跑报”这一文化空间也是有价值的内容之一。这一口头形式传承,由艺人即兴创作的口头文学活动,充分显示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继承发扬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8年1月25日,来自甘肃庆阳西峰区的“浪唢呐”艺术团在刚刚落成的朝阳文化馆“东村农民剧场”吹响。这场极富地方特色的唢呐乐曲“专场”演出,使在场北京观众感受了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由西峰区创编的陇东吹打乐庆阳唢呐艺术《黄土情》,经甘肃省文联、文化厅评选、审查同意,作为具有汉族传统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代表甘肃省,与兰州太平鼓舞共同参加了中国文联每年一度的春晚现场录制。
庆阳和谐西峰艺术团吹打乐队的马自刚介绍:“为了参加这次演出,我们放弃了一年中收入的黄金季节,这次从排练到北京演出,他们每个人要少挣2000-3000元,但能在人民大会堂演出,这个荣誉要比挣钱更重要。”他们更大的目标是,将陇东吹打乐打到国外去,让老外也见识一下甘肃的民俗民风。今年69岁的闫崇厚告诉记者:“我吹唢呐已经50年了,但是做梦都没有想到能吹到人民大会堂,我们一定会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让全国观众看到咱们甘肃农民的精神风貌。”
在本次晚会“东北风光”、“华北风度”等八大部分中,由甘肃承担的“西北风情”板块,节目有兰州太平鼓与吕继宏表演的歌舞《上去高山望平川》,朱军等助阵表演的明星群口词《说甘肃》等,可以说是相当出彩,为此,甘肃板块被定为压轴节目最后上场,除了节目形式新颖,甘肃的演员阵容也是最为独特,除了明星助阵演出外,主要演员几乎都是地道的农民,他们将用原生态的表演方式向全国观众展现甘肃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甘肃板块导演之一牟瑜说,将庆阳唢呐推到舞台上不仅是希望抢眼,更是希望让人们关注庆阳唢呐,他和太平鼓一起首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庆阳唢呐艺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用这个舞台让人们关注它,并能看到继续发展的意义,将它打造成甘肃的另一张名片,从此登上大雅之堂。
如何将庆阳唢呐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展现得夺人眼球,牟瑜可没少下工夫,“全国各地的唢呐音乐非常多,庆阳唢呐艺术在全国基本是久藏深闺无人识的状况,这次特别选择了极富陇东地域特色的曲调,同时根据音乐进行了画面的调动和编排,让传统的唢呐艺术‘活’起来。”现场执行导演谢克也被庆阳唢呐所感染,临时为乐队“加戏”,除了完成原来3分钟的演奏,还将为哈辉、刘和刚、蔡明、蔡国庆、关牧村、蒋大为演唱的《四季歌》、《绣金匾》等甘肃民歌担任伴奏任务。
庆阳唢呐艺术自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后,西峰区高度重视,成立了研究保护中心,拨付了一定经费,组织专家开展挖掘整理、理论研究,开设培训班,每年举办一次唢呐大赛活动,并吸纳了民间优秀唢呐艺人30多人,加入了“和谐西峰”艺术团,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创编了陇东吹打乐《黄土情》,在2007年全市“文博会”上进行了表演,得到了与会领导、嘉宾及观众的好评。节会后,再次进行了创编、提高,在2008年全省春晚节目送审中,被省文联确定为参加2008年甘肃省文联春晚现场录制,并被着名导演郁钧剑选定为中国文联春晚节目。2008年中国文联春晚安排整个西北片区表演时间为30分钟,庆阳唢呐将单独进行2分钟表演,这在我省尚属首次。
庆阳的唢呐曲艺
庆阳唢呐,是庆阳文化生活和民俗家事中最常用、最受欢迎的乐器。早在30年代,就引起省内外音乐界的关注。80年代参加过全国民间音乐、舞蹈调演,现在,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乐种。
庆阳唢呐,最早出现在娶媳嫁女、丧葬祭奠、乡村庙会、庆祝典礼等场合。由半职业农民组成鼓乐班子演奏。
庆阳唢呐按其分布的地域和演奏特点,大体可分为三个派系:一个派系是环县、宁县、合水、正宁等地的木杆、竹杆唢呐,这种唢呐音色宏亮、柔中有刚、连贯流畅、音域宽广、近听不噪、远听清晰,是庆阳地区数量最多和最常用的一种唢呐;另一个派系是镇原铜杆唢呐,这种唢呐由于杆子及主要部件为黄铜质地,演奏方法也比较独特,其音色高昂宏亮、清晰悠扬;再一个派系为华池、合水、环县北部的大杆唢呐(即陕北唢呐),这种唢呐由于杆子较长,哨片较为粗厚,其音色苍劲粗犷、深沉稳健,与上述两种唢呐形成截然不同的风格。
庆阳唢呐班子没有固定的人数限制,少则两人,多则十几人。庆阳人过事(指红、白喜事)最讲究的是请全班子。所谓全班子,即人数由6~8人组成,由两支唢呐吹奏,伴以堂鼓、钧锣、小锣各一面,钹、小钗各一副的演奏;也有由一支小唢呐领奏,伴以土管子、竹笛、板胡、二胡、三弦、低胡、牙子、板鼓、梆子、小锣、小钗等组班演奏的。一般乐队成员都会演奏两件以上的乐器,可根据需要在人员不变的情况下随意调配。
6. 陇东唢呐的名誉记录
1999年西峰区唢呐演奏的新创曲目《披红挂花》在第九届全国“群星奖”甘肃参评节目选拔赛中获三等奖;
2002年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来庆阳演出,特意邀请什社唢呐队100人为全国电视观众表演;
2005年第四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开幕式上,西峰区组织的陇东唢呐方队进行了精彩的展演;
2006年,陇东唢呐艺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8年,陇东“浪唢呐”被选为中国文联春晚节目;
2009年,陇东唢呐在首届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开幕式上的表演获得中外宾客的一致好评;
7. 唢呐丧事出殡专用曲有哪些
唢呐丧事出殡专用曲:
1、唢呐独奏《一江风》
2、唢呐曲《黄河情》
3、唢呐独奏豫剧《秦雪梅吊孝》
4、唢呐母亲
5、唢呐父亲
6、哀乐
7、唢呐悲调曲
8、唢呐哭皇天
9、唢呐悲曲
10、唢呐独奏朝阳沟
唢呐使用环境:
在民间,唢呐有着深厚的根基,一般百姓家举办婚丧寿庆、乔迁新居、过年过节时都要请几个唢呐手来庆贺热闹一番,发展到今天,送子参军,开张剪彩也要请唢呐乐队,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秧歌会等仪式伴奏。
8. 陈力宝唢呐表演《满堂红》惊到了多少人
陈力宝唢呐表演满堂红确实惊艳了很多人,很多人都是比较热爱他的曲目,他吹奏的,非常有利,而且穿透力非常强,这也是说每一个人对于唢呐了解的不太透彻,每个人对于曲风不太了解。而且我们作为一个粉丝来说也是看到了它的独特之处。
9. 庆阳董志塬吹唢呐名人都有谁
梁平正,马志刚,吴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