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内蒙古赤峰有很多着名女明星,其中都有哪些
就知道王珞丹和王丽坤,别的不知道。
2004年出演《蝴蝶飞飞》正式进入演艺圈。2006年主演都市爱情剧《奋斗》,获得金鹰奖最佳女演员的提名。2009年4月在“80后新生代娱乐大明星”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四小花旦”。2010年1月主演励志爱情剧《杜拉拉升职记》,获得第十七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女演员的提名。2011年11月获得第十三届金凤凰奖最佳新人奖。2016年主演都市医疗剧《急诊科医生》,获得第八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2018年1月获得2017安徽卫视国剧盛典年度影响力剧星奖。
大家还知道哪些内蒙古明星呢?
⑵ 美女带一“玉蝉”鉴宝,自称已经戴了十几年,后来怎样了
中国拥有悠久的玉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早期文明就已将玉作为祭祀礼器和财富象征进行使用了。中国人不仅爱玉、喜欢佩戴玉质饰品,更是常常把君子比作美玉,用玉来称赞君王的美德,将玉作为馈赠亲朋友人的佳品,用玉的品德来教育子嗣后代。但大家知道吗?玉石虽好却不能随意佩戴或者赠送,有一美女带一“玉蝉”上鉴宝节目,自称已经戴了十几年,专家连称其胆子大。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件事,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普通人戴玉都有哪些讲究呢?
价值不菲的玉蝉
在一期鉴宝节目中,就有一位年轻的女士带来了一枚“玉蝉”,这枚“玉蝉”玉质透亮,水色饱满,品质上乘,雕工栩栩如生,十分精美。据这位美女所言,这枚“玉蝉”是她十年前偶然购得的,因为“玉蝉”的模样十分好看精致,再加上听说长期佩戴玉能使人身体更健康、更有灵气,所以买回这枚“玉蝉”后,她就一直佩戴从未离身。现在因为家里生意困顿,急需资金周转,无奈之下,才带这枚“玉蝉”来上鉴宝节目,希望专家鉴定一下,看能否缓解目前的经济压力。
原本对“玉蝉”兴趣满满的专家在听完女子的讲述“玉蝉”从不离身的故事后,表情却突然变得有些微妙,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一枚随葬玉。古代贵族去世后,后人会在他们的口中放入一块玉。古人认为玉有通灵之能,将玉雕成“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女子所戴的这枚“玉蝉”,经专家鉴定确实为汉代所制。
那这枚“玉蝉”又如何到落到女子手中的呢?经专家推测,这枚“玉蝉”应该是被盗墓贼盗取后流落民间,在机缘巧合之下被这位女士购得的。经过鉴定,这枚“玉蝉”确实历史悠久,做工精致,收藏价值极高,最终专家给出的估值高达六十万,女子也算是如愿以偿,但专家的一席话还是吓得她脸色苍白,本想强健身体才戴的玉却将死人口中的东西自己贴身戴了十年,还是让人有些毛骨悚然的。
⑶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钱币是什么时候发行的,是在那里造的有价值吗我有一套完整的经专家鉴定是清朝末年
什么文化一时看不懂但装饰的纹饰、刻工、线条、圆孔几个方面推敲下来应该是现代工具制造的痕迹,如果看东西一时半会还真看不懂。
⑷ 美人可曾配玉梳,古代闺房中都有哪些好看的头饰
时光流转,美人已逝,独留玉梳青丝,只占片云,寂寞空对,虽自是一番团圆,但青玉渐老,尘封石化,可惜也不是当年模样。
收藏有时是一件伤感的事,古代闺房头饰亦是如此,有些藏品的心思当如猫一般敏感,草长莺飞,豪情满怀之时,玉梳圆润自然,清新沁人;感叹世事无常、人生飘零的时候却是稚涩晦暗,廖然伤情。
历数几件历代和田玉梳,梳静静地躺在虚空之上,忽然间想起了它千百年前的主人。收藏者相信美的东西有其独特的生命美学和内在律动,玉尤为如此,如此精美曼妙的玉梳当属那个绝色清凉的女子。
遥远的事情虽然不可追溯,但收藏者同样坚信,透过玉梳晶莹的梳齿,似乎看见了也听见了那个青丝如瀑的故事和声音。
民国素面和田玉梳
玉梳是一种难得之物,经过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玉梳不仅仅是过往历史中某个美人的遗物,更是记载文化与历史的艺术品,它是有灵性的,是潜藏于心扉最底层的必然心情,是一种至纯至美的人格理解和生活昭示。它的力量是温润而无限的,它的表现是柔韧而高雅的,它可以演绎历史,能够诠释哲理、关怀生命和升华情怀。
⑸ 中国八千年历史的由来---华夏第一村在哪里
说起赤峰市的敖汉旗,可能有好多人感到陌生,但是在国内外考古界人士对这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它是令国内外考古专家都感到兴奋的华夏第一村。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及赤峰市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杨虎、刘国祥等考古专家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在敖汉旗发掘出兴隆洼聚落遗址。
这是一座8000年前的村落,这里的考古发现,把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确立了中华民族8000年的文明史,轰动了海内外。
为什么被称为华夏第一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国祥介绍说:1983~1993年,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先后经过了7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揭露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清理出不同期别的兴隆洼遗址半地穴式房址170余座、窑穴400余座、居室墓葬30余座,同时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等文物及动物骨骼、植物遗骸,由此提出了兴隆洼文化的命名。
通过对房址内出土的木炭标本进行碳14年代测定,得出了村落距今8000年左右的结论。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处经过全面考古发掘、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原始村落。由于具备了全面发掘、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这3个条件,所以将兴隆洼遗址称作华夏第一村。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通过近30年的考古调查,已经确认在敖汉旗境内共分布有新石器时代至青铜器时代的遗址4000余处,约占内蒙古自治区古遗址总数的1/6。敖汉旗博物馆已经征集收藏的文物达3800多件。迄今为止,在国务院公布的1268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敖汉旗兴隆洼、大甸子、城子山遗址名列其中。境内正式命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有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同一旗县拥有4种不同考古学文化命名,这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苏秉琦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中指出:赤峰市兴隆洼遗址反映的社会发展已经达到了氏族社会向国家进化的转折点,文明起源超过万年,社会分化早于中原。
华夏第一村的六个之最
一是兴隆洼遗址一期聚落内的房址均成排分布,井然有序,最大的两座房址面积各达140余平方米,并排位于聚落中心部位。居住区的外围环绕一道椭圆形的围壕,是中国已经揭示的最完整的原始村落,是中国8000年建筑史上的奇迹。二是这里发现的成批的居室墓葬,是中国史前时期最奇特的埋葬习俗。这里发现的人猪合葬现象,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中尚属首例。三是这里出土的玉器,是迄今所知中国年代最早的磨光真玉器,是探索中国玉文化起源最宝贵的实物资料。四是这里出土的墓主人腰部的蚌裙,是中国史前时期最完整的服饰资料。五是这里出土的完整骨笛,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乐器。六是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工作中,这里出土的动物骨骼数量最多,是兴隆洼先民从事狩猎活动的实证。兴隆洼遗址的挖掘,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埋藏久远的古老王国的神秘面纱。
极高的人文学术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国祥认为:第一,兴隆洼遗址是兴隆洼文化的命名地,是目前中国全面发掘、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原始村落,对于我们认识原始社会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第二,兴隆洼遗址出土了非常奇特的居室葬俗遗址,对研究远古人类的埋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第三,兴隆洼遗址出土了目前所知中国年代最早的玉器、玉玦,这是世界范围内最古老的耳饰,为我们探讨中国玉文化的源流提供了实证。第四,兴隆洼遗址出土了目前中国最完整的蚌裙服饰,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通过对兴隆洼遗址出土的资料进行多角度分析,能够确认这个地区的文明进程以及在东北亚地区所占有的学术地位,确定了该地区与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平行、相互影响的历史地位,为人类起源多元一体论提供了史证。
灿烂的敖汉古文化
敖汉旗是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其古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发展轨迹清晰,没有断层,已经被考古界命名的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家沟文化、小河沿文化等几种类型的文化,既填补了中国北方考古编年的空白,确立起4个考古学文化的坐标,也将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向前推进了3000余年。
这里产生的兴隆洼文化表明:早在8000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原始村落;这里产生的赵家沟文化表明:早在7000年前,人类就由刀耕火种过渡到耜耕原始农业阶段;这里发现的草帽山积石冢、兴隆洼陶塑女神等诸多红山文化遗迹表明: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就进入了早期的城邦式的原始国家;这里产生的小河沿文化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出现了与中原地区乃至长江流域有密切联系的同时期原始文化;这里发现的大甸子、城子山等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表明:早在三四千年前,这里就有了与中原地区同等发达的等级社会制度与青铜器时代文明;这里发现的周家地山湾子等诸多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表明:早在两三千年前,这里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成熟的青铜采矿和冶炼铸造技术;横亘在敖汉旗中部的两道燕长城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曾在燕国版图内,春秋战国之后,这里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驻牧之地。秦汉之后,这里开始有了准确的史籍记载。正如有些专家所说: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了解中国北方文化。要了解中国北方文化,不能不了解敖汉旗古文化。
华夏第一村不只一处
在兴隆洼遗址西北约13公里处,考古工作者又发掘出了一处目前所知规模最大的兴隆洼文化二期聚落遗址,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布在兴隆洼村西南侧的坡地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发掘,揭露面积1800平方米,清理出兴隆洼文化房址11座、居室墓葬10座、灰坑12座,出土了一批具有典型特征的陶器、石器、骨器、玉器、蚌器等文物及动物骨骼、植物遗骸资料。
兴隆洼遗址发掘的房址均为长方形半地穴式建筑,地穴系在浅黄色生土上直接挖成,房址排列十分整齐。地表共有房址150余座,均呈东北-西南方向排列,布局规整,明显分为东、中、西3个区。5号房址的四角均堆有长方形或者方形的熟土台,室内平面呈“亚”字形;13号房址的西北角发现弧形暗道式出入口,成年人能从暗道爬出。“亚”字形房屋和暗道式出入口在我国东北地区史前时期房址中系首次发现。从出土文物的特征看,已经发掘的东、中区房址间无明显的年代差异,聚落布局经过统一规划,推断为一次性营建而成。在当时能够有这样气势宏伟、整齐划一的村落,表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还要从8000年向更久远的年代延伸。
在对该遗址的发掘中,考古人员还发现村落里居住的先民存在等级之分。22号房址的主人身份明显高贵,不仅房址保存最完整,而且出土的遗物也最多、最有考古价值:除在灶址的两侧发现4个对称排列的柱洞外,还在房两侧穴壁内各发现有2个立柱,这一最新发现是研究当时聚落布局及建筑技术的宝贵资料;出土的3件小型玉器饰品是迄今我国年代最早的真玉器,由此将我国琢磨和使用玉器的年代上推至新石器时代中期;该房址出土的钻孔蚶类贝壳是兴隆洼遗址中首次发现的海里贝壳,这是兴隆洼先民与沿海地区先民直接或者间接交往的实物佐证;房址有20余件立置或者扣置的成组陶器面世,还有2件大型磨盘和磨棒出土,这有助于复原当时室内空间布局及生活场景;在房址居住面的西北角发现4具人骨,在居住面上埋葬多位死者的习俗在兴隆洼文化中尚属首次发现,通过DNA检测可以了解当时人们的家庭结构。另外,在22号房址中还发现4个额顶正中有钻孔的动物头骨、2件人头盖骨牌饰和1件三角形镶嵌蚌壳的石质人面饰,这是研究8000年前先民们原始宗教信仰的重要资料和证据。
近年来,敖汉旗境内还发现草帽山积石冢群和城子山祭祀遗址群,分别属于距今5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和距今4000年左右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草帽山遗址发现罕见的红山文化石雕人像,城子山遗址发现巨型石雕猪首像,它们均为中国史前艺术宝库中的石雕珍品。
惊世遗址缘何复埋地下?
敖汉旗境内辉煌灿烂的远古文化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国内外学者和游客。
近几年来,美国、日本、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韩国、英国、德国、以色列、匈牙利等国家的专家、学者都对兴隆洼文化十分重视,多次到兴隆洼遗址进行考察研究。
自2000年开始,每年都有近百名日本各界朋友包专机到兴隆洼遗址参观。兴隆洼遗址也被评为1992年最重大考古发现、八五期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和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发现之一,并且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遗憾的是,因为敖汉旗是一个国家级重点扶贫县,缺乏开发建设的经济实力,致使已经发掘出来的兴隆洼遗址又被重新埋上土保护起来。
在最近举行的敖汉华夏第一村教育促进会首届年会上,一些考古界、文化界、教育界、经济界的专家学者共同呼吁:应该保护、开发、利用好华夏第一村的文化资源。我们相信,随着遗址保护工程的顺利进行,兴隆洼遗址蕴涵的远古文化最终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⑹ 谁知道国家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
国家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
1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文物第一号。器高47cm,1978年河南省汝州阎村出土,此缸本是盛放人骨所用,上画鹳鸟叼鱼及石斧。中国的石器时代图画极其罕见,而这幅图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史前图画,价值无可估量。
2 陶鹰鼎,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1993年洛桑申奥展览会七件代表中国文化的文物之一,中国史前雕塑的代表作。这个陶鹰鼎威武雄壮,鹰胸为鼎腹,器口开于鹰背,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是中国史前文物中绝无仅有的神品。
3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中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中国古代对财富的标准是计重制,越重越值钱。大鼎重达832.84公斤,在当时属于国之重器了。器身饰兽面纹及夔龙纹,耳外廓饰双虎食人纹。腹内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雄健丰腴。该鼎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戊”而作。大鼎于1939年3月在安阳出土,险些被切割卖走。村民将其埋在土里,终于熬过了八年抗战。战后大鼎被运到南京,由于太重,没被运到台湾。1959年转交国博。
4 四羊方尊,商代最大方尊。肩部耸出四个卷角羊头,尊腹为羊的前胸。此尊集线雕、圆雕、浮雕等各种技巧,端庄典雅,铸造精细,是商代泥范法铸造工艺的巅峰之作。这个器物解放前出土于湖南宁乡,抗战期间随湖南省银行内迁沅陵的途中,车队遭到日寇轰炸,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块。之后这些碎片就一直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的一只木箱内,直到解放后才被修复,现在几乎看不到破损的痕迹了。
5 利簋,西周。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簋为盛放黍稻之用,常与鼎组合使用,是重要礼器,天子可以用八簋。此簋是西周最早的青铜器,底部铸有铭文4行32字,记载武王征商,在甲子日早晨获胜,取得了政权,是唯一跟武王伐纣直接相关的历史实物,价值无可估量。
6 大盂鼎,西周。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西周前期重器,鼎为圆体,口沿下环饰六个曲折角兽面纹,足上端饰卷角兽面纹,衬以雷纹为地,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铭文字体雄浑,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该鼎于清道光年间出土,曾被左宗棠收藏,是清末海内三宝之一。
7 虢季子白盘,西周。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盘为水器,此盘为先秦最大铜盘,堪称西周青铜器的魁首。它重400多斤,圆角长方形,盘内底部铸有铭文8行110字,通篇用韵,四字一句,句式工整,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盘在太平天国战争时期被刘铭传发现,当时是一个马槽,后来刘家后人将其埋入土中,秘不示人,直到解放后捐献给国家。
8 九龙九凤冠,明代。明神宗(万历皇帝)孝靖王皇后凤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出土于定陵。帽胎以漆竹扎成,覆盖以丝帛面料,凤冠正面饰以九条等大的腾云金龙,均口衔珍珠宝石做成的珠滴,与九龙对应的是八只同样口衔珠滴的金凤,加上凤冠后侧正中的一条金凤,一共是九龙九凤。这件凤冠上嵌有宝石百余颗,珍珠五千多粒,华丽贵重之极。
9 太平天国玉玺,清代。国博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革命博物馆,里面都是近现代文物,所以我在近代和现代文物中各选了一个代表。这个洪秀全的玉玺是中国历代农民战争史中最重要的文物,也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当其冲的重要史料文物。玉玺为清白玉质,印纽两侧均刻着精致丹凤朝阳的图案,四周刻有双龙双凤。玺面长、宽均各二十厘米,比清代皇帝的所有玉玺都大。印面上刻有吉利韵语11句44个字,和历代国玺都不一样,十分奇特。该玺在天京陷落后被曾国藩得到,一直藏于军机处,解放后归于中国革命博物馆。
10 开国大典油画。中国现代史上的最重要文物。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1953年董希文作。董希文是国家文物局规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师之一。此画曾被多次修改,见证了建国初期的历史。1955年,高岗集团被清算,于是高岗的原位以一盆鲜花代替。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批斗致死,于是在油画上也被抹去,换成了董必武。1979年,画家阎振铎受命,另画了一幅修改前的原始版本,继续对外展示。而记载了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原画,则成了国博现代史文物中的扛鼎之作,国博新馆开馆前从未对外展示过。
⑺ 中国15件最顶级国宝
1.《丧乱贴》,现估价6.5亿。上榜理由:流落到日本的王羲之精作。《丧乱帖》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草书。硬黄响拓,双钩廓填,白麻纸墨迹。《丧乱帖》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康熙玉如意。现估价7.1亿。上榜理由:圆明园珍品。现藏地: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康熙玉如意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的,长近半米,颜色是白中透绿,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的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
3.观音猿鹤图,现估价:9.1亿,上榜理由:看见画真的可以感动的哭!这套图画三幅一组,是宋代禅宗画的极品,藏于京都大德寺,每年十月的第二个周日展出一次。牧溪是南宋四川人,曾因反对贾似道而遭通缉。此人画法极具禅意,每幅画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最经典的《烟寺晚钟图》,就是几笔点就,简直就是神来之作。这组观音猿鹤图是着名的禅门公案图,这除了观音之外,猿鹤的含义根本无从得知,特别是那只母猿,怀抱幼崽,情同人类,却又茫然直视,不知何解,仿佛画家用画笔画出了一幅充满禅机的问卷,让世人回答。
4.商代嵌绿松石象牙杯,现估价21亿以上,上榜理由:商代精品象牙器件。该杯是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发掘时出土的,该墓出土象牙杯三件,其中两件镶有绿松石,此杯是其中一件,器身的纹饰雕刻结构十分巧妙,再镶嵌上绿松石更加引人注目,它显示了古代匠人的工艺才能,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增添了新的光辉
5.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现估价:24亿以上,上榜理由:我能告诉你舔一舔能长生不老啊!棺椁用巨大的木板制成,置于墓底正中。椁室上下四周塞满木炭和白膏泥,上面层层填土夯实。
6.人物御龙帛画,现估价:25亿以上,上榜理由:龙!战国时期《人物御龙帛画》描绘巫师乘龙升天的情景。巫师宽袍高冠,腰佩长剑,手执僵绳,神情潇洒地驾驭巨龙。龙首轩昂,龙尾翘卷,龙身为舟,迎风奋进。龙尾之上立有长颈仙鹤,龙体之下有游鱼。帛画中的华盖飘带与巫师衣带随风飘动,表现巫师乘龙飞升的动势。
7.青铜神树,现估价25.5亿元以上,上榜理由:商晚期文物做工难!青铜神树树干高384厘米,通高396厘米 ,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树座略呈圆锥状,底座呈圆环形,上饰云气纹,底座之上为三山相连状,山上亦有云气纹。树干接铸于山顶正中,干直,树根外露。树干上有三层树枝,每层为三枝丫,枝丫端部长有果实,一果枝上扬,果上站立一鸟,两果枝下垂。在树桠和果托下分别铸有火轮。在树的一侧,有一条龙援树而下,龙身呈辫索状马面头,剑状羽翅。从造型来看,该青铜神树应是代表东方的神木“扶桑”。
8.刘胜金缕玉衣,现估价45亿,上榜理由:满城尽带黄金甲!刘胜金缕玉衣,西汉。通长188厘米。玉片有绿色、灰白色、淡黄褐色等。共二千四百九十八块,金丝重1.1千克。在“玉衣”内还发现玉璧十八块,以及饭含,佩戴之物。
9.西汉直裾素纱襌衣,现估价:29.9亿元以上,上榜理由:够轻。此件素纱褝衣为交领,右衽,直裾,面料为素纱。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遣册称其为素纱襌衣。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襌衣的重量只有25克左右,折叠后甚至可以放入火柴盒中,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素纱襌衣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属国宝级文物,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10.簪花仕女图,现在估价60亿元以上,上榜理由: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除了唯一性之外,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很高,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能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画中描写的是唐代当时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说明唐代的社会政治比较开明,因此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才能够流传下来。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表现风格的开端,而以前的绘画内容大多是历史宗教人物。
11.国最大夜明珠,现估价:80亿以上,上榜理由:就算晚上也亮瞎你的眼!看到就知道值了,藏于浙江地址博物馆!观看之前需要戴上最新的护目镜 护目镜强化等级+12以上 不低于13级 !
12.晋侯苏“编钟”价格:81亿以上 上榜理由:听下千年前的声音! 编钟为成组的青铜乐器。该组编钟大小不一,大的高52厘米,小的高22厘米,都是甬钟。钟上都刻有规整的文字,共刻铭文355字,最后两钟为2行11字。铭文都是用利器刻凿,刀痕非常明显,铭文可以连缀起来,完整地记载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八日,晋侯苏受命伐夙夷的全过程。 1992年12月,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古玩肆中发现此套编钟14件,并抢救回.1993年初,山西晋侯墓考古发掘出土了残存的2件小编钟,形制与14件晋侯苏钟相同,大小和文字完全可以连缀起来,证实上博从香港抢救回归的14件钟与此次发掘出土的2件钟原出同墓,此套完整的编钟数目应是16件。
13.中华龙鸟化石,价格88亿以上 上榜理由:真是。。。中华龙鸟生存于距今年内1.4亿年的早白垩世。1996年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它的化石。开始以为是一种原始鸟类,定名为“中华龙鸟”,后经科学家证实为一种小型食肉恐龙。现已加入肯德基豪华午餐
14.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价格:90亿以上,上榜理由:在中国这就是第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指“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护臂) ,蜀锦。该织锦的年代为汉代,来自古蜀国。现在收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古研究所,为国家一级文物,位列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之首。1995年10月在尼雅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汉朝丝绸,其色彩之斑斓,织工之精细,实为罕见。其中一块织锦护膊,尤为光辉灿烂、耀人眼目,青底白色赫然织就八个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令世人震惊,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15.西汉长信宫灯,价格:92亿以上,上榜理由:历史书上处处见。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西南约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wǎn]墓。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故名,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⑻ 任南的生平简介
2005年港澳台画报第三期专题报道红山古玉收藏鉴赏家任南先生
2005年10月任南先生参加迎奥运人文精神 百名艺术家作品展 首次公开任南12字红山文化古玉鉴真法
2006年5月26日-30日任南先生在香港以红山文化为主题参加亚洲首届国际艺术古董展。
2006年6月任南红山文化网总部润玉堂成为<中国工艺工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
2006年6月26日任南先生创办任南红山文化网
2006年8月任南红山文化网与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赴内蒙古拍摄专题片 《发现之红山的记忆》
2006年10月16日任南先生做客网易探索谈红山古玉
2007年12月18日任南先生在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做古玉检测2008年1月18日任南先生参加由中国国画院2008年2月18日新华社报道 中国收藏大家任楠提出:史前古玉十二字鉴定法
2008年3月5日收藏家任南做客新浪UC,聊史前古玉十二字鉴定法。
2008年3月8日文化部领导与故宫张广文副院长听任南汇报工作。
2008年7月25日任南先生带领任南红山文化网科考组携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赴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考查
2009年4月21日任南红山文化网科考组与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摄制组前往鞍山,海城,内蒙古史前遗址做实地考察。魅力科学专题片《寻玉人》
2009年10月25日 任南先生接受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黑皮玉雕》专题片采访
2010年2月13日-2月20日由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任南红山文化网、北京国际雕塑园第二届新春文化庙会组委会主办的《史前玉石文化探秘-泛红山文化玉器展》
2010年2月13日新华网报道近千件民间泛红山文化玉器在京展出
2010年5月12日 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副秘书长任南先生接受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专题片《山海经密码》采访录制
2010年5月17日新华网报道《中国古代艺术造像展》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开展
2010年6月1日任南红山文化网携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赴鞍山、海城录制《探秘符号山》
2010年7月15日-8月15日《民间古玉精品展》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为期一个月
2010年7月22日新华网报道全国民间玉器精品展在京展出
2010年12月19日任南红山文化网荣获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文物保护传承贡献金奖)
2011年8月16日任南先生及任南红山文化网部分会员在中国地质博物馆成功举办中国古玉文明探索暨民间收藏精品展
2012年5月18日任南先生及任南红山文化网部分会员参加中华古玉文明探索深圳展 先生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清华大学、新浪、网易等新闻、网络媒体,在北京、沈阳、西安、深圳、杭州、金华等地开展红山文化古玉鉴真法讲座20余场次,宣传普及任南“十二字”古玉鉴真法及相关鉴别理论知识,并义务为世界各地网友及古玉收藏爱好者鉴别玉器万余件。近五年来任南红山文化网聚集和培养了一批古玉鉴定人才。联合国家地质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实验室及国家级科研单位,利用科技手段对古玉器进行多次科学检测分析,为国家科学研究红山文化和古玉鉴定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了主要数据。组织到湖南道县鬼崽岭遗址、辽宁鞍山史前符号遗址、内蒙古通辽红山文化遗址等史前文明遗迹进行了20多次的考察,用实物来证实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有效地促进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任南红山文化网团队建站近五年来举办了5场在国内有影响的中国古代玉器展,获得玉器收藏界一致好评,反响强烈。这一切都说明,在中国文物界和玉器收藏界引起广泛关注,在民间中国玉器收藏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特别是2010年,任南红山文化网获得许多荣誉。除了任网团队集体荣获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文物保护传承贡献金奖”之外,任南先生的和田玉羊脂玉观音雕像获“中国民间十大国宝金奖”;任南先生还应邀在千年发展目标公益主题活动北京周论坛上作主题发言,介绍红山古玉器十二字鉴真法。2010年任网更加富有朝气,充满活力,与中国收藏家协会、北京石刻博物馆、北京国际雕塑园共同主办了《民间史前古玉展》、《古代人物造像展》及《历代古玉精品展》等3次大型展览;举行了为青海地震灾区慈善义拍活动,为玉树、舟曲及青海香巴林孤儿院赈灾募捐十余万元,为社会公益事业奉献了爱心,赢得了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