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宋范成大个人正确资料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B. 《余杭》(宋.范成大)
注:从教:听任;任凭。 例:宋代韦骧的《菩萨蛮》词:“白发不须量,从教千丈长”。韶光: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例:南朝梁简文帝的《与慧琰法师书》:“五翳消空,韶光表节” ;唐代王勃的《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每至韶光照野,爽晴遥” 。
忍冬:即金银花。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在清初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其诗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但好用僻典、佛典,题材广泛。范成大历任任地方官员,从州守至制置使,兴利除弊,不遗余力;出使金国,不辱使命;卒后加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这首《余杭》应该是范成大致仕后隐居石湖之作,静雅闲适,大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之意。诗中有两种花卉,一种是蔷薇,一种是忍冬,都是寻常山野常见花卉,然而在范成大笔下变得富有情趣。
忍冬,也叫金银花,忍冬的名字最早见于汉代的《名医别录》,可惜该书佚失,后人予以补录,金银花的名字稍晚,最早记载见于宋代《苏沈内翰良方》,其中称:“可移根庭栏间,以备急。”。
金银花,又名二花、双花、金银藤、鸳鸯藤等,暮春开花,花五瓣,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则色白,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
《余杭》这首诗描述了暮春时节,杭州附近山野的美丽风光,前两句,春天山花烂漫,群花争艳,暮春时节,先后凋零;然而诗人不用凋零二字,反而用“静芳”,万紫千红,静静地释放,似乎像人一样看惯了世界百态,“惯看秋月春风”,依次告别春天,用“送”字突出了拟人双关手法,因为花儿们知道,再过一轮回,还会再次绽放。这也体现了诗人的心态是多么的平和,闲适自然。
后两句则用金银花和蔷薇两种散发香气的花卉,突出了环境之美和花香之浓郁,随处可见的金银花和蔷薇,姿态优美,金银花清香悠悠,蔷薇花浓香扑鼻,整个山野乡村氤氲着自然地香味,是多么的惬意。
这首《余杭》诗,展现了一派江浙优美的园田风光,令人一种美的感受,也反映了诗人晚年的平和心态,平易简单,朴素自然,富有情趣,朗朗上口,于平淡之中见优雅,在凡尘之间现真谛。
C.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资料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资料: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着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着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3)宋范成大美女扩展阅读:
1、主要成就:
范成大数次出任地方官员,从州守至制置使。他在职责范围内,兴利除弊,不遗余力。
知处州(今浙江丽水)时,范成大创义役、复堤堰、兴水利、建桥梁。出知静江府(广西桂林)时,范成大厘盐政、奖士类修古迹。出任四川制置使(后改管内制置使)时,范成大减酒税、罢科籴、练将士、修堡寨、蠲租赋、荐人才。
知明州(今浙江宁波)时,范成大蠲积欠、罢进奉。知建康(今江苏南京)时,范成大举荒政、赈饥民、捐税敛、开军仓以济贫乏,移余财以代秋租。
他的这些为政举措,对减轻地方负担、改善百姓生活、促进农业生产、安定社会秩序,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人物评价:
王夫之:至若周必大、王十朋、范成大、杨万里之流,亦铮铮表见,则抑文雅雍容,足以缘饰治平而止。
纪昀等:盖追溯苏黄遗法,而约以婉峭,自为一家。自为一家,伯仲于杨、陆之间,固亦宜也。
石蕴玉:达于政体,使不辱命。晚归石湖,怡神养性。
蔡东藩:范成大、赵雄一再至金,祈请陵寝,及改受书礼,终无成效,反滋敌笑。
崔敦礼:包罗百氏,磅礴九流。以辉煌汗漫之作而执耳文盟,以博大高明之资而盱衡士类。
叶茵:千古湖山人物,万年翰墨文章。
张镃:事业文章两足尊,南北东西曾遍历。
龚明之:范公文章政事,震耀一世。
黄震:公喜佛老,善文章。踪迹遍天下,审知四方风俗,所至登览啸咏,为世歆羡,往往似东坡(苏轼)。
脱脱:成大致书北庭,几于见杀,卒不辱命。俱有古大臣风烈,孔子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者欤?
D. 宋朝诗人范成大的资料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4)宋范成大美女扩展阅读
在历史上,范成大更多的时候是以诗名世的,他与陆游、尤袤、杨万里三人被合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称他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元末明初,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已然是公认的经典,其田园诗成就与陶渊明相比,堪称“后来居上”。
范成大生前即诗名远播,至南宋末形成高潮,历代不衰,尤其在明清时为最。范成大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题材广泛,数量不少。
如果要细细分类,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使金见闻作诗。他在使金途中,将其对沦陷区的见闻付诸笔端,创作了近百首绝句,那山河破碎的景象、人民困苦的生活,在诗歌中如图景一样徐徐展开,表达了他深沉的爱国思想和忧民情怀。
第二是隐居田园诗。他晚年隐居石湖十载,写了不计其数的田园诗,描写了农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让人欣喜。
第三是他忧心于稼穑和民生疾苦的诗歌。比如《催租行》:“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耳!’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范成大在诗中,描写了一个贪得无厌的地保,在老百姓已经交租的情况下,还跑来验看交租“文书”,乘机敲诈,索要酒钱,老百姓存钱罐里最后一点钱都不放过。诗歌表达了他对老百姓频受盘剥的同情,对官吏横征暴敛的揭露和批判。这类诗歌,范成大写得精炼、冷隽、深刻,其批判现实的力度丝毫不亚于白居易的呐喊和疾呼。
E. (宋)范成大
相关介绍:
范成大(1126~1193)[365zn.com收集]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处州知府,礼部员外郎,中书舍人,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孝宗曾命为特使,赴金国交涉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等事,竭力维护宋廷威信,全节而归。晚年隐居石湖。[365zn.com收集]
范成大的诗与陆游、杨万里等齐名,为南宋四家之一。最能代表范成大诗歌创作成就的是他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田园诗,这类诗作将《诗经·豳风·七月》的农事诗、陶渊明恬静闲适的山水田园诗,以及唐代诗人的农家词、山农谣等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如表现农民疾苦 、抨击官吏凶残的 《大暑舟行含山道中》、《 缫丝行 》、《催租行》、《后催租行》、《黄罴岭》、《劳畲耕》、《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三绝》等,揭示了贫富悬殊的现实,表现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范成大晚年创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60首七言绝句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将农家的生活环境、季节气候、风土民俗、耕织、收获以及痛苦与欢乐,真实生动地展示出来,超越了以往同类题材的诗作,对南宋以后的田园诗产生很大影响。此外,范诗中还有一些充满爱国思想的诗篇。出使金国时写的72首七绝,集中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其中《州桥》一诗,反映出作者关心国运,盼望收复失地的急切心情。[365zn.com收集
F.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资料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父范雩,宣和五年进士,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为秘书省正字,终秘书郎;母蔡氏是北宋着名书法家蔡襄的孙女。
生平 范成大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遍阅经史,善为文章。17岁时,曾应诏赴礼部献赋颂。次年,父亲病故,他抚养弟妹,直到妹嫁,才重操学业,专意科举。后在昆山荐严寺随乐备学习,并加入他们的诗社。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绍兴二十六年起,任徽州司户参军,后得洪适的荐举,被召入杭,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历任馆职。孝宗乾道二年(1166)升吏部员外郎,因言者论其越级提升,被免职还乡。
乾道四年,起知处州。次年,被召入朝,任礼部员外郎,年底升起居舍人。乾道六年,孝宗令范成大为特使,赴金国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事。范成大相机折冲,维护了宋廷的威信,全节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和着名的72首纪事诗,深得孝宗的器重和信任,回朝后即升任中书舍人。乾道七年,孝宗欲用佞臣张说,范成大拒不草制,曾使孝宗为之变色。成大乃请领闲职返回苏州。
乾道九年,前往静江任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元年(1174)改知成都府,任四川制置使。淳熙四年,权礼部尚书,五年正月知贡举兼直学士院,四月参知政事,两月后被谏官以私憾弹劾,罢职归里。淳熙七年起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改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基本政治理想是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要想富国强兵,必先安民,"省徭役、薄赋敛、蠲其疾苦"(《论邦本疏》)。在一些奏札中,他力劝孝宗要节省人力、国力,珍惜时间,整顿军纪,训练士卒,慎用刑罚,打击贪吏,以强兵复国为大志。在为地方官时,或尽力铲除弊端、整顿军备,或救灾赈济、兴修水利,为减轻农民负担、解除士兵疾苦作了努力。与此相应,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范成大涉世甚早,对农村生活的艰辛有较深的了解,20多岁就写下了一些描绘农村生活景象的诗,如在《大暑舟行含山道中》一诗里,他便表现了"遥怜老农苦"的情感;在《乐神曲》中,写的是农民为丰年有粮交租、免受鞭笞而感到侥幸;《缲丝行》写姑嫂煮茧、缲丝、卖丝的繁忙劳动;《催租行》则描述了农民输租完毕后,吏胥上门勒索的情景。在徽州为官时,他又写下了着名的《后催租行》,诗作对南宋赋敛之重、官吏煎逼之酷和百姓受难之深作了形象的描绘。后来在杭州、桂林、成都等地及家乡,他又写下了大量的农村题材的诗,如《刈麦》、《插秧》、《晒茧》、《采菱户》、《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围田叹》等。其中如《黄罴岭》写巢居山农的非人处境,发出"安得拔汝出"的呼声;《劳畲耕》由"峡农"刀耕火种,勉强果腹,写到"吴农"因官租私债相逼而"逃屋无炊烟";《夔州竹枝歌》9首继承《竹枝词》专咏风土人情的传统而又注入新的内容:有烧畲种豆的农夫,有背着孩子采桑茶的农妇,还有着绣衣罗裳的富商大贾;而富者自饱,农家自贫:"东屯平田□米软,不到贫人饭□中";揭示贫富悬殊,抨击官吏凶残,同情人民苦难的思想,自始至终贯串在范成大的诗中,直到晚年退居石湖时,他还在《冬舂行》、《秋雷叹》、《咏河市歌者》等作品里,对下层贫民的悲惨生活予以深切的同情。在《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三绝》中,诗人宣称:"汝不能诗替汝吟!"真实地说出他为民生疾苦而呼叫的创作意图。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这60首七言绝句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田园情景,凡农家生活环境、季节气候、风土民俗、耕织、收获及苦难与欢乐等,都得到了真切生动的展现。"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作者用平易如话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农家耕织图。然而这些图画并非历代隐居者所向往的世外桃源,而是充满痛苦和辛酸的现实社会的生动写照。"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笺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官。""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这些诗,同样对农民的苦难倾注了深厚的同情。诗人在画图中还忠实地再现了贫家的"欢乐":"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观察之细密,笔力之深刻,高出以前写同类题材的诗人。这一组诗对南宋以后的田园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范成大在当时属主战派人物,他的诗中也充满了爱国思想。早在未官时,他就写过"莫把江山夸北客,冷云寒水更荒凉"(《秋日二绝》)的名句,对南宋小朝廷向金国使者夸耀残山剩水的昏聩行径予以批评。此后的许多作品,如《胭脂井》、《合江亭》等,都是借描写山川形胜,抒发爱国情怀的佳作。出使金国时写的72首七绝,更是集中地表现了他的爱国思想。"平地孤城寇若林,两公(唐张巡、许远)犹解障妖□。大梁襟带洪河险,谁遣神州陆地沉?"(《双庙》)"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州桥》)这些诗篇通过题咏沦陷区的山川古迹,谴责了宋朝统治者的昏庸误国,为中原父老传达了盼望收复失地的心声,有的诗篇还记载了金国贵族统治下的人民的悲惨遭遇。为官桂林时,作者在《癸水亭落成》诗中写道:"愿挽江流接河汉,为君直北洗□枪。"更体现了他对祖国统一、收复失地的信心和远大志向。晚年重病之中,他还在《题张戡蕃马射猎图》诗里抒发了他对金人的痛恨;《题夫差庙》一诗,则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耽于享乐、残害忠良表示不满,表现了他关心国运、盼望统一的心情。
范成大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他广泛学习前代的大诗人,受苏轼的影响最大。他的诗风,因创作背景不同而几经变化:早年未中举时和为官初期还没有脱离模仿阶段,他的反映民生疾苦的诗多效张籍、王建等人,一些成功的作品大都有切直劲峭的特点,这在以后出使金国途中写的72首绝句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徽州后期的写景诗如《番阳湖》、《回黄坦》等描写细密、语言工致,已露出清丽精雅诗风的端倪。为官桂林和成都时期,由于饱览山川之神秀壮美,其诗境界开阔、诗藻华赡,以清峻瑰丽为特色,五言诗尤为突出。晚年隐居石湖时期诗风渐趋温丽秀婉、圆润优美,以七言诗尤其是七言绝句最为擅长。范成大学习苏轼,于其清旷、雄伟等方面均有所得,但由于艺术修养不及,他在豪迈、飘逸方面距苏稍远,一些诗作显得气韵不足,略欠浑成。他在苏轼未甚着意的五言诗上下了功夫,并吸收了他所擅长的辞赋的一些特点,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同时也发展了苏轼诗中爱用典、逞才学、押险韵等缺点,晚年多病时用僻典佛典写病态的诗作和一些禅偈似的六言诗尤不足取。和陆游与杨万里相比,范成大受江西诗派的影响较小,但其诗仍不免有南宋时期注重锻造、务奇逞怪的习气。
文赋及词的创作 范成大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早年所作《馆娃宫赋》借吴王夫差信用□佞、残害忠良、沉溺声色之事暗讽时事,一时传诵。《桂林中秋赋》对月抒怀,境界清旷。他的政论、奏章皆能切中时弊,据理力陈,不为空言,不邀虚名,侃侃而谈,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韵。如《论日力国力人力疏》、《论邦本疏》等都是代表作。这些政论文大都篇章短小,语言平实,很少用典,在宋代奏疏中很有特色。他的记叙文字成就也很高,中年时写的《三高祠记》为纪念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位隐逸之士而作,文章开头盛赞三人的高风亮节,中间却掉转笔锋,对世人多希冀归隐,不问国事表示了沉痛的感叹,被周密称为"天下奇笔",流传甚广,获誉很高。他的山水游记长于随物赋形,善传动态,深得柳宗元笔法,其两篇故意效仿苏轼《赤壁赋》而作的《泛石湖记》,更是以柳之笔,写苏之意,独造清丽秀雅之境,属宋代山水游记中的佳作。另外,他的几篇祭文如《祭亡兄工部(范成象)文》等,也写得真挚感人。
范成大也擅长词作,今存词近百首。其词早年多写柔情相思,如〔南柯子〕《七夕》、《霜天晓角》等,情长意浓,逼近秦观;〔醉落魄〕凄清幽冷,宛如晏□道。中、后期作品更近于苏轼,如〔水调歌头〕《燕山九日作》豪宕激越,〔水调歌头〕"万里筹边处"气韵沉雄;〔念奴娇〕"双峰叠嶂"放达尘外。其清旷之处,尤与张孝祥类似,如〔满江红〕"柳外轻雷"、〔念奴娇〕"吴波浮动"几乎可与《于湖词》中佳作相混。至于〔浣溪沙〕写"茅店竹篱开席市,绛裙青袂□□田",〔蝶恋花〕"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则清新明快,可与他的田园诗媲美。
范成大兴趣广泛,他的《揽辔录》记述出使金国时的所见所闻,具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赴任桂林和离蜀归乡时所作的《骖鸾录》、《吴船录》,记述山川形胜,风土人情,考订传闻,转述异事,不仅可资考证,游记色彩也很浓厚。《桂海虞衡志》所记载的桂林岩洞、器具、饮食、物产和民俗史料,对研究广西地方史和西南民族史尤为珍贵。其中关于鸟兽、花果、草木、虫鱼的记载,和他晚年所作的《菊谱》、《梅谱》一样,也是自然科学史研究的重要资料。所着《吴郡志》50卷,是中国最早的具有正式规模的地方志之一,历来都为历史学家所重视。范成大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岳珂《宝真斋法书赞》称其书法"笔劲体遒,可广可狭",明王世贞也称其"书法出入眉山、豫章间,有米颠笔,圆熟遒丽,生意郁然"(《□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三十),与张孝祥并称为南宋前期书法两大名家。
范成大《石湖大全集》 136卷,佚。《石湖居士诗集》34卷,系从《全集》中抽出,最后1卷为辞赋;有明弘治活字本、清康熙顾氏及黄氏刊本。《石湖词》 1卷,有《□村丛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校刊本《范石湖集》上下册,将其诗集和词集合刊后附清人沈钦韩集注 3卷。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孔凡礼辑《范成大佚着辑存》。《揽辔录》1卷,《骖鸾录》1卷,《吴船录》2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梅谱》1卷、《菊谱》1 卷,有《百川学海》本。上五种均收入《丛书集成》。《桂海虞衡志》 1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吴郡志》50卷,有《择是居丛书》本。
G. 描写夏天美女的诗句
1. 关于夏天和美女的诗句
关于夏天和美女的诗句 1.关于夏天美人的诗句
诗中夏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大热》)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 题》) 描写夏天的古诗和描写夏天的名句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
《诗经·小雅·四月》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唐·杜甫《夏夜叹》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
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
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2.关于“夏天美人”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夏天美人”的诗句有:
1.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唐 白居易:《观刈麦))
2.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唐 李商隐:(晚晴))
3.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唐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唐 杜甫:《夏夜叹》)
5.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唐 戴复古:《大热》)
6.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唐 李昂:《夏日联句》)
7.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唐 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唐 范成大:《喜晴》)
9.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唐 杜甫:《江村》)
10.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唐 秦观:《三月晦日偶》)
11.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12.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3.描写美人和夏天的诗句
很多啊,不知道你需要多少~~
1.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
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5.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7.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8.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
9.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1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3.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14.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15.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16.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
17.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
18.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
1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花心定有何人捻,晕晕如娇靥
2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2.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
2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5.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
26.不辞迢递过关山,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
27.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28.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
2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0.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31.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32.凤眼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
33.柳腰春风过,百鸟随香走
4.关于“夏天美人”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夏天美人”的诗句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唐 白居易:《观刈麦))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唐 李商隐:(晚晴))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唐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唐 杜甫:《夏夜叹》)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唐 戴复古:《大热》)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唐 李昂:《夏日联句》)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唐 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唐 范成大:《喜晴》)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唐 杜甫:《江村》)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唐 秦观:《三月晦日偶》)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5.描写夏天的诗句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钓鱼湾 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 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 荷动知鱼散。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唐代诗人高骈 《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宋代诗人王令 《暑旱苦热》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 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宋代诗人秦观 《纳凉》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宋代诗人杨万里 《夏夜追凉》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唐代诗人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宋代诗人苏舜钦 《夏意》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南宋诗人陆游 《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6.形容夏天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遮:遮盖,掩盖。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早晨。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着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
工诗。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
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
亦能文。有《诚斋集》。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夜耕夜绩麻)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 耘田:除草。
3. 绩麻:把麻搓成线。 4.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 未解:不懂。 6. 供:从事,参加。
[简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①麦花——麦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绿色,在江南苏州一带是农历四五月间。
菜花——指油菜花。 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落花结子,所以说“稀”。
②日长--夏至白昼最长。篱落——篱笆。
曲院风荷 【清】陈。
H.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背景资料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 ),字至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为泛使出使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争求改定受书之仪,不辱使命而还。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书舍人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调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参知政事,此后相继知明州、建康府,颇着政绩。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着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着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I. 中国古代“国色天香”是指哪位美女
中国古代“国色天香”当指唐朝贵妃杨玉环。
杨贵妃丰满漂亮,雍容华贵,列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
四大美人: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闭月-貂禅
羞花-杨玉环
沉鱼-西施
落雁-王昭君
唐朝杨王环被初选进宫时,并未受宠幸。一天,闷闷不乐的她到花园里赏花,看见盛开的牡丹,感慨万千,顺手去摸花,花缩叶卷,怎知她先摸到的是含羞草。一宫女为邀宠,便四处张扬说娘娘比花美,羞得花儿也低下了头。
唐明皇闻言心动,召见场玉环,见梳洗打扮的她果然肤白如膏脂,貌美赛牡丹,欢心不已,随后赐杨玉环为贵妃。
诗人刘禹锡有诗为赞:“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