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美女大全 > 秦腔美女琴师大全

秦腔美女琴师大全

发布时间:2022-09-05 12:33:42

1. 国家京剧院琴师魏巍

国家京剧院青年京胡艺术家——魏魏。黑龙江人,她身材高挑、青春气十足。她拉琴的特点是节奏好、音准,拉琴大气、善用长弓,挫弓、仫弦、揉弦干净利落、游润有余、张弛有度、刚柔并济,听的岀她的功底扎实、深厚,无论传统戏还现代戏的风格、特点,她把握的都很精准、味道浓,为艺术家们的演唱起到了更加完美和升华作用,是一位出类拔萃又有灵性、不可多得的美女京胡天才,嘿嘿嘿嘿……使后生可畏喔。魏魏承担着国家京剧院重大演出任务,是于魁智、李胜素、袁慧琴最欣赏、得意和最喜爱的青年京胡演奏艺术家。

2. 秦腔名家杜干秦个人简介

丑角演员杜干秦兼演媒旦,尤以《软玉屏》中黑氏最为拿手。他面部表情变化多端,喜怒哀乐,无不适戏。

秦腔学社。民国12年(1923)10月在西安组建,初名荣华社。箱主刘贵兰,领班李应才。招收学生20余名开科授徒,教出范化卿、赵化俗、黄育民、刘延民、李觉民、李玉民、李庆民等。民国13年(1924)秋,在南院门福建会馆营业,腊月被高陵县公安局长杜继仁接去,由城关居民集资,各界士绅组成理事会,杜任理事长,魏基武任社长,易名化民社。聘任惠济民、张新国、张秀民、张子刚、田畴易作教练,新招学员20多名。出科学员中着名的有:刘化鹏、谢新民、何景民、雷化文、李树民、冯改民、董化清、李悟民、李化玲。民国25年(1936)八月,社长魏基武带班前往汉中途中,吸收待待娃、马振华等。在汉中演至民国31年(1942),因营业不振返回关中,借咸阳郑四戏箱,另立益化社,张玉华领班,后恢复化民社,魏基武任社长,在西安、西府巡回演出。民国32年(1943),改由马弁彭延彬任社长,艺人不堪其辱,多有离散。<BR> 1949年,高陵县派马耀先、马继成接收化民社为国营剧团,更名为“高陵县人民剧团”。1949年12月,三原分区接管高陵县人民剧团,调田志顺、陈万哲负责剧团工作。1950年5月,三原分区并入咸阳分区,高陵人民剧团归咸阳专区领导。1953年,咸阳专区撤销,剧团归省上领导,更名为“陕西省人民剧团”,团长马耀先,副团长马继成 ,指导员(党支部书记)田志顺。1961年,该团又被移交 咸阳市领导,更名为“咸阳市人民剧团”至今。<BR> 1952年人民剧团办起培训班,招收学员肖玉贤、芦晓霞、王麦兰、郭明霞等随团培养。不久,先后排演了《打虎计》、《救凌统》、《闯王遗恨》、《红娘子》、《逼上梁山》、《大家喜欢》、《河神娶妻》、《天河配》、《霸王别姬》等剧目。1953年,改编并排导了《屈原》、《法门寺》等戏 。同年剧团办起新生部,收学生50余名,由杨安民、王建华等教练培训。后培养出冯惠敏、解秀珍、李惠珍、贺天珍、邓全义、刘玉英、雷忠义、王月亭、田果山、王雅琴、赵斌、赵梦兰、董务本、李全录等一批较好的学生。<BR> 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会演,创作剧目《丰乐园》获剧本二等奖(作者张秦伯、杨安民、王槐蔚),获演出二等奖,导演二等奖(杨安民),音乐伴奏一等奖,美术设计二等奖(梁雅山、马继成),制作管理二等奖。刘秉国、王正廉、郭明霞、王麦兰、李惠珍、王化民、孙正国、杨云堂获演员奖。同年,上级为了支持兄弟县文艺建设,调剧团郭维民、肖鸿斌、李发民、王碧云、车秀花、王月亭去乾县剧团。刘正民、王明花、贾玉华去高陵。刘玉英、芦晓霞去宝鸡。王惠芳、薛志秀、武惠群去省实验剧团、兰州秦剧团。<BR> 1958年,排演由杨兴、谭增成改编的《党的女儿》和杨兴、金葳创作的《跃进之歌》参加了西北五省会演,1959年,排演马耀先和杨兴创作、谭增成导演的现代戏《合家欢》,向建国庆十周年献礼。1960年排演《岳家庄》、《假惜惶》参加了全省青年会演。同年,郭明霞、殷守中等参加陕西省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团晋京、共赴13省、市巡回演出。1964年,排演新创作的现代戏《赵梦桃》参加了陕西省现代戏会演,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上台接见全体演职人员,中央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放了录音。<BR> 该团保留剧目有《刘备招亲》、《打金枝》、《访苏州》、《重圆镜》、《青梅传》、《济南案》、《法门寺》、《白蛇传》、《双明珠》、《玉镜台》、《辕门斩子》、《庚娘传》、《赤桑镇》、《黄河阵》、《打虎计》、《穷人恨》、《白毛女》、《七夕泪》、《花木兰》、《屈原》、《金麟记》、《霸王别姬》、《三娘教子》、《伍员逃国》、《出五关》、《铡美案》、《劈山救母》、《党的女儿》、《窦娥冤》、《四贤册》、《红色卫星闹天宫》等大小一百多出。创作剧目有《赵梦桃》、《合家欢》、《丰乐园》、《向阳红》、《一支烟锅》、《庄稼人》、《霍去病》、《贞观鉴》等,该团是关中一带颇有影响的剧团之一。主要导演有田畴易、杨安民、谭增成;主要教练有董志斌、朱桂珍;主要编剧有马耀先、刘凤洲等;主要琴师有周改朝,鼓师杨艺春,音乐设计康民强,舞美设计梁雅山。主要演员有雷化文、刘秉国、殷守中、郭明霞、王麦兰、王化民、王正廉、王积荣、孙正国、刘正民、尚启民、史凤琴、黄金华、王惠芳、萧辅兰、高仓民、萧鸿斌、荆晓钟、成素娥、孙志强、唐志强、杨云堂、黄育民、李太民、解新民、赵化裕、赵斌、赵梦兰、马振华、冯改民、刘化鹏、郭维民、熊易民、芦晓霞、邓全义、李惠珍、贺天珍、王雅琴、董务本、刘小毛、肖玉贤、李全录、袁玉琴等<BR> <BR> <BR> 秦钟学社 秦腔班社,成立于1924年,地址设在三原城内的老爷庙。创办人着名须生刘立杰,刘立杰生于清光绪初年,祖籍临潼,家道清贫。由于他幼爱秦腔,暇时常学唱习演,且嗓音宏亮,22岁时加入临潼“华清班”学戏。他扮相俊美,唱念俱佳,时为渭北须生之佼佼者。 1924年刘立杰离开易俗社,在三原组建秦钟社,刘自任社长,并挑班演出。他擅长老生戏,会戏甚多,尤以《南天门》、 《八义图》、《珍珠衫》、《日月图》、《铁莲花》、《苏武庙》、《干隆让位》等剧最为拿手。1935年,刘立杰病故,其子刘毓中继承父业,挑班任社长。刘毓中为易俗社第一期优秀生,又得其父真传,亦擅老生戏,除演出其父之拿手好戏外,常演剧目有《殷桃娘》、《三滴血》、《春秋笔》、《串龙珠》、《韩宝英》、《忠义侠》、《伐东吴》、《出棠邑》、《周遇吉上关》等,均脍炙人口。<BR> 秦钟社在刘氏父子的领导下,演出了大量的以须生为主的传统剧目,发挥了秦腔“慷慨激昂、犷达豪放”的艺术风格之优势。同时招收学员,有学生四五十名,来自临潼、长安、周至、户县、三原等地的一些贫苦人家,其培养仿效易俗社。学生进社后,边学技艺,边学文化,社规严明,管教有序,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戏曲人才。其中驰名的有刘易平(原名刘裕秦)、王斌秦、崔晓钟、王应钟、李琼钟、姜望秦、汤秉钟、惠醒秦等。如须生刘裕秦(刘易平)入社时年仅16岁,受业于赵顺老师,开蒙戏《双背鞭》,出场首句尖板“我父子出营来天昏地暗”满场唱彩,掌声四起。后刘立杰亲传教授《二启箭》、《取都城》、《八义图》均成了他的拿手好戏。须生姜望秦,在《拆书》一场戏亮相四句白口:“家住楚国在当阳,保主临潼赴会场。单臂举起千斤顶,吓退一十七国王”。铿锵有力,曾轰动渭北一带。其表演动作千净利落,准确无误。花旦姜瑶钟,扮相、身段端庄而秀丽,唱腔、做戏真切而细腻,他的《蝴蝶杯》洞房一折戏,饰演卢凤英一角可与王天民媲美,可惜年仅18岁因病而亡。崔晓钟也是该社造诣较高的名旦角演员,他在《五典坡》中扮演王宝钏,由花旦到青衣,一人到底,行当分明,被誉为“秦腔皇后”。王斌秦以扇子道袍生为主,兼演武戏,他所演《蝴蝶杯》的田玉川一角,曾红一时。张振秦以贫生、靠把生应工。《木楠寺》、《闯新府》(《回荆州》)两折戏中所扮演的吕蒙正、赵云两角,一个穷酸潦倒,形象逼真,一个英姿勃勃,刚健稳重。净角惠醒秦,擅演《铡美案》中的包拯,《黄河阵》中的三教主,《荆轲刺秦》中的荆轲,气魄雄伟,慷概激昂,刚毅豪迈。二花脸(架子黑头)何锐秦,擅演《苟家滩》中王彦章,《五台会兄》中杨五郎、《虎头桥》中魏延、《国士桥》中于让,个个活灵活现。丑角演员杜干秦兼演媒旦,尤以《软玉屏》中黑氏最为拿手。他面部表情变化多端,喜怒哀乐,无不适戏。另外还有须生汤秉钟,旦角王应钟、李琼钟,小生张耀秦,净角孙连秦,武生郭治秦等,演出独当一面。<BR> 秦钟社其所以在三原扎台七八年,久演不衰,除培养出了一批优秀演员外,还有一批不断更新、提高的优秀剧目。常演的有《蝴蝶杯》、《软玉屏》、《玉镜台》、《宫锦袍》、《双诗帕》、《纨绔镜》、《燕子笺》、《颐和园》、《青梅传》、《双明珠》、《紫霞宫》、《荆钗记》、《太和城》、《黄河阵》、《金钟罩》、《重圆镜》、《意中缘》、《范睢相秦》、《和氏璧》、《红拂私奔》、《复汉图》、《伉俪师》、《法门寺》、《鸳鸯阵》等。时装戏有《人月圆》、《金莲痛史》、《鸦片之战》、《文字狱》、《唾骂姻缘》、《家庭痛史》等。
<P></P><BR>
<P> 通俗社 秦腔班社,1925年,秦腔着名须生毛金荣在西安新筑镇西关白家油坊创办,并自任社长。初成立即招收学生70人,后又招收两期,共有学生二百多人。该社演出以毛金荣为主,还聘请王文鹏、杨金声、王庚寅、何振中等名角搭班演出。剧目多为秦腔传统戏,有《锦绣图》、《八义图》、《日月图》、《八件衣》、《葫芦峪》、《放饭》、《烙碗计》、《斩颜良》、《祭灵》、《四郎探母》、《卖画劈门》、《洪羊峪》、《四贤册》等。经常在西安、蓝田、三原、泾阳、高陵、渭南、华阴、潼关等县演出,几乎走遍了整个关中,还曾在兰州等城市演出。该社出科的学生较出名的有王秉俗、张景俗、李振俗、徐振民等人。1937年二三月间,毛金荣由于长期奔波,操劳过度,病故于新筑镇东关仁义巷,通俗社也随之解体。</P><BR>
<P> 益民社 1929年春,咸阳县马庄乡解村郑四(名益斋,排行为四),长安王莽乡稻地江村高仲仁(中医大夫)、杨嘉绪(曾任过班社跑班长),三人合办“益民社”。由蓝田县高堡子村高公茂(秦腔名丑,《背娃进府》、《鸡大王》、《王小过年》演的最为拿手)为社长,又收了杨安民、何毓华(小名康柱)五六个跟班的学生,在长安、蓝田等地演出。住在长安县东江坡村,由高公茂、李步林(秦腔名须生,《醉写赫蛮》、《秦琼表功》、《十道本》等戏有名)、袁中海(武旦,《红桃山》等武戏特长)、杜养民(小旦)、白甲寿(老旦)等任教练,收学生30名排起“窝子”(一科生)。1930年春节演出,轰动长安、蓝田一带。<BR> 半年后,郑四领社回到咸阳,又租来名净黄德奇新箱一付,收学生30名左右(二科生),在咸阳县城内张飞庙训练。并请来名导演惠济民、王安民排戏。—、二两科学生中先后涌现出旦角何毓华、王秀华、王明华、刘毓华、解毓华;小生唐立民、杨安民、张建民;须生益庆民、王正民、王益民(牛娃子)、权三民、袁兴民、叶易民、刘治民、彭易国;大花脸赵靖国、二花脸秦易中;丑角肖益民(鸿斌)、刘治中;媒旦姚振杰等。所演出的《济南案》、《春秋笔》、《破宁国》、《闯宫抱斗》、《黄河阵》、《五典坡》、《玉镜台》、《双明珠》、《春秋配》很受观众欢迎。特别是何毓华、唐立民、杨安民表演的《藏舟》、《洞房》、《三回头》、《少华山》等小旦、小生戏,王益民等主演的《杀驿》、《临潼山》、《出汤邑》等须生戏,同行名家也很称赞。成为“益民社”长期的看家戏。<BR> 益民社的戏在西安和关中各县走“红”,经济收入大增,郑四退了租箱,添置新箱。中华民国24年(1935年),“益民社”顺西兰公路,直演到甘肃平凉、庆阳等地,1938年,郑四又在长武县西代家岭代树仁的窑院内又收了第五科学生训练。这科不只是出了小生高登云、旦角李正华等较好的男演员,还有一位由平凉下来的女学生——周燕云,她的小旦戏更受观众喜爱。演出不久,郑四起了歹心,要收周燕云为妾,这科师生造反,跑到甘肃灵台县,改名“新生社”,在灵台等县演出七年,终因人心不齐,各奔前程。郑四眼看这科学生走去,只好到庆阳、西峰收到“益民社”老底人员,不久返回咸阳,从此,“益民社”虽能演出,但质量大不如前。<BR> “益民社”是当时陕西、甘肃等地较有名望的剧社之一。演出长达20年,名演员出的不少。1948年“益民社”解体

3. 研究院秦腔团冉飞简历

冉飞,1968年5月出生,陕西泾阳人,现就职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国家一级琴师,先后师从秦派板胡大师杨满元、肖炳,国家一级作曲吴复兴,被誉为“秦腔第一拉”。

4. 天水市秦剧团的演员阵容

着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段艺兵
中国秦腔四小名旦、国家一级演员、甘肃省戏剧家协会理事:袁丫丫
中国戏曲红梅奖得主:常小红
国家二级演员:张智敏、张锁霞、胡雪梅、张鹿娃、马三虎、赵伟
国家二级琴师:李宝智
国家三级演员:马宝虎、孟满印、刘维新、石云宵、蒲小翠、王小曼、田芳
国家三级司鼓:吴连峰、赵福彦 特聘优秀琴师:景国庆
特聘优秀演员:凌养田、黄来旺、蒋盛茂
优秀青年演员:秋玲娟、陈娟娟、田江平、王小平、张建波、王亚娟、汪洪涛、刘小莉、段燕、杨力、马骏、李龙、郑慧超、杜灵敏、蔡蓉、王楠、马娟等

5. 为什么我超喜欢王湘云,有谁可以详细资料啊!

王湘云者,湖北沔阳人。善秦腔,貌疏秀,为士大夫所赏识。有宗臣某,尝拆其园中楼阁为其偿逋债。湘云性幽蔼,善绘墨兰,颇多风趣。

《题王湘云墨兰》
洒落芳姿别有神,香风习习研池春。依希露裛烟汀晓,影入湘潭自写真。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中《燕兰小谱》收录,作者是“安乐山樵”吴太初

被誉为花部四美的秦腔优秀演员就有王湘云。

另附

秦腔简介】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于甘肃。甘肃古称西秦,故名之。清康熙时,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秦腔论》,可知秦腔此时已发展为成熟期。待到干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秦腔的分类】

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拖腔尤富特色。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清脆。

【秦腔表演的特点】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脚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表演唱做并佳。辛亥革命后,西安成立了易俗社,专演秦腔,锐意改革,吸收京剧等剧种的营养,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于柔和清丽,既保存原有的风格,又融入新的格调。

【秦腔的起源】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清人李调元《雨村剧话》云:"俗传钱氏缀百裘外集,有秦腔。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乱弹"一词在我国戏曲声腔中的含义很多,过去曾把昆曲、高腔之外的剧种都叫"乱弹",也有曾把京剧称为"乱弹",也有的剧种以乱弹命名,如温州乱弹、河北乱弹,便更多的仍用在以秦腔为先、为主的梆子腔系统的总称上。

【秦腔的发展】

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明代万历间(公元1573-1620年)《钵中莲》传奇抄本中,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词,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体,说明秦腔在当时或在那以前不但形成、而且已外传到其他地方了。

【秦腔的演变】

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即同州绑子,也叫老秦腔、东路梆子);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中、沔县一带有汉调恍恍(实为南路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其中的西路入川后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为晋剧,在河南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所以说秦腔可以算是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这些剧目的鼻祖。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近五十年来,东、西、南三路秦腔的发展趋于停滞,有被中路秦腔取而代之的趋势。

【秦腔剧目】

秦腔所演的剧目,据现在统计约三千个,多是取才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说部中的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它的传统剧目丰富,已抄存的共2748本。

【秦腔的优秀演员】

秦腔的优秀演员,除清代的名冠南北的大艺术家魏长生外,还有被誉为花部四美的王湘云、陈媄碧(良官)和渭南派的申祥麟,同州派的栾小惠,周至派的桃琐儿,长安派的岳色子等。光绪中后期有润润子、玉喜儿、陈雨农、党甘亭、赵杰民、李云亭(麻子红)、刘立杰(木匠红)、王文鹏等。辛亥革命以来,有名丑马平民,名小生苏哲民、苏育民,名旦刘箴俗(有与欧阳予倩“并驾齐驱”之誉)、王天民(人称“西北梅兰芳”)、李正敏(人称“秦腔正宗”)、何振中、宋尚花等。名净田德年和名须生何家颜、耿善民、张锁中、刘毓中、刘易平等。特别是秦腔表演艺术家陈雨农、王文鹏、党甘亭、李正敏、王天民、刘毓中,郭明霞以及原“三意社”的编修李逸笙、苏哲民等人,在唱腔、表演、化妆造型等方面都有创新。

【秦腔艺术特点】

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每部分均有欢音和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秦腔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越,适合表现悲愤、怀念、凄哀的感情;欢音腔欢乐、明快、刚健、有力,擅长表现喜悦、欢快、爽朗的感情。板路有〔二六板〕、〔慢板〕、〔箭板〕、〔二倒板〕、〔带板〕、〔滚板〕等六类基本板式。彩腔,俗称二音,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荡、剧情发展起伏跌宕之处。分慢板腔、二倒板腔、代板腔和垫板腔等四类。凡属板式唱腔,均用真嗓;凡属彩腔,均用假嗓。秦腔须生、青衣、老生、老旦、花脸均重唱,名曰唱乱弹。民间有“东安安西慢板,西安唱的好乱弹”之说。清末以前的秦腔,又叫西安乱弹,就是因其重唱而得名。其中有些生角的大板乱弹,长达数十句之多,如《白逼宫》中汉献帝的哭音乱弹,要唱五十多句,讲究唱得潇洒自然,优美动听,民间称做“酥板乱弹”。《下河东》的四十八哭,要排唱四十八句;《斩李广》的七十二个再不能,要排唱七十二句。花脸唱腔讲究“将音”和“嗷音”,调高难唱,能者则成名家。秦腔曲牌分弦乐、唢呐、海笛、笙管、昆曲、套曲六类,主要为弦乐和唢呐曲牌。秦腔的音乐伴奏,向称四大件,以二弦为主奏,人称秦腔之“胆”。琴师在秦腔戏班中具有重要地位,常坐于舞台前场后部正中。伴奏音乐擅奏老调,音高为“三眼调”。三十年代后改用出调(即下把拉法)。

秦腔的表演自成一家,角色体制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各行又分多种,统称为“十三头网子”。一般戏班,都要按行当建置以“四梁四柱”为骨干的三路角色制。头路角色包括头道须生、正旦、花脸和小旦,二路角色包括小生、二道须生、二花脸和丑角,其他老旦,老生等角均为三路角色。各路角色的佼佼者,均可挂头牌演出,其他即为配角。条件优越的戏班,常不惜重金邀请名角。各行皆能,文;武、昆、乱不挡的多面手、好把式,又称“戏包袱”,或叫“饱肚子”。秦腔表演技艺十分丰富,身段和特技应有尽有,常用的有趟马、拉架子、吐火、扑跌、扫灯花、耍火棍、枪背、顶灯、咬牙、转椅等。神话戏的表演技艺,更为奇特而多姿。如演《黄河阵》,要用五种法宝道具。量天尺,翻天印,可施放长串焰火,金交剪能飞出朵朵蝴蝶。除此,花脸讲究架子功,以显威武豪迈的气概,群众称其为“架架儿”。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陕西省西安秦腔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6. 陕西秦腔板胡谁最好

目前还能拉能工作的板胡名家有:
卢东升,西安易俗社着名琴师;
陈百甫,西安三意社着名琴师;
米春胜,西安三意社着名琴师;
邓增奇,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着名板胡演奏家;
韩小青,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着名板胡演奏家;
李书,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着名板胡演奏家。

7. 秦腔资料

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拖腔尤富特色。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又清脆。

8. 秦腔名角 马友仙是哪里人

马友仙 马友仙,女,秦腔旦角。汉族,陕西省合阳人。
9岁考入咸阳大众剧团,学演小旦、兼演青衣。10岁时以一出《柜中缘》唱红了咸阳以及临近地区。以后多年又陆续推出秦腔折子戏《河湾洗衣》、《打鱼杀家》、《走雪》等,以音色优美、唱做具佳而轰动剧坛。此后随着艺术上的追求上进和技艺的提高,又分别在秦腔传统戏《五典坡》、《玉虎坠》、《三滴血》、《游龟山》、《红楼梦》等大戏中担任主角。
1960年陕西省首届青年戏曲演员观摩演出,马友仙以一出《断桥亭》震惊四座,颇受西安地区戏剧专家和广大观众好评,获得青年演员优秀表演奖,这一精彩唱段被上海唱片公司录制成盒带向全国发行。1961年马友仙被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在着名戏剧艺术家马健翎、秦腔表演艺术家李正敏;着名导演史雷、韩盛岫、李文宇着专业教师的亲切指点和培育下,在着名戏剧作曲家肖炳,名琴师板胡演奏家杨天基、杨满元的配合帮助下,经过长期的磨练和舞台实践,逐渐成长为誉满西北、蜚声中外的秦腔表演艺术家。她所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形象迥异、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像《蔡文姬》中的蔡文姬、《谢瑶环》中的谢瑶环、《窦娥冤》中的窦娥、《十五贯》中的苏戌娟、《恩仇记》中的钱素云、《红灯记》中的李铁梅、《洪湖赤卫队》中的韩英、《断桥》中的白素贞、《情探》中的敫桂英、《三堂会审》中的玉堂春等,都是非常成功的。她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独到的艺术功力,征服了西北地区广大的秦腔爱好者,观众称她是“秦腔唱腔艺术明星”、“旦角皇后”、“人民艺术家”。
马友仙天资聪颖,歌喉亮丽,素有“金嗓子”的美誉。她的音质清脆、高昂挺拔、纯净甜润;音色嘹亮、富有光彩;感情色彩浓郁,气质饱满而又具有强烈的穿透力,似珠玉坠盘,若金钟撞击,既能在高音区中纵横驰骋,又能在低音区迂回婉转。她特别注重演唱技巧,有意识的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把歌唱技法融入秦腔的演唱之中,与秦腔优秀的传统声腔板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她的韵白发音位置准确,吐字清晰圆润,旋律优美,节奏感强,抑、扬、顿、挫、快、慢、轻、重,掌握的恰倒好处,很具特色,真正做到了字正腔圆,韵味十足,以声带情,声情并茂。马友仙在舞台的表演上,非常注重程式的运用,而又不拘泥于既定的程式手法,把戏曲表演的程式创造性的融进人物的情感之中,特别注意细节和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
辛勤的劳动和刻苦的耕耘,必然结出丰硕的果实:1984年获得陕西省戏剧调演一等奖;1987年她的艺术活动被《陕西戏曲演员集锦》收录;1989年在陕西省中年演员“农行杯”大奖赛中获得表演特等奖;1990年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活动中,被特邀演出《断桥》,轰动京华,后被邀请进中南海礼堂为中央领导同志演出。北京日报发表评论“古树苍翠,新枝茁壮”,被收录到“年鉴大事记”中,同时荣获全国青联第六届委员会颁发的特殊贡献奖;1991年荣获西北五省区“太阳杯”民族戏曲邀请赛特别荣誉奖;马友仙艺术资料被收入《走上文艺之路》首篇,并在《陕西日报》全文发表;1992年被评为发展文化艺术突出贡献奖,并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3年在陕西流派选拔赛中马友仙的艺术风格被誉为“马派”艺术风格,同年在优秀演员提案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提案者; 1994年在“金延安”首届老、中、青十佳演员评选大赛中,荣居中年组榜首,在第二届全国梆子声腔研讨会上被推选为最受观众喜爱的优秀演员,并以最多票数名列第一。
马友仙主演的秦腔,几乎毫无遗漏的被京、沪、甘、陕等地的音像公司灌制成密纹唱片或者录制成盒带出版发行,多达四十余种。为振兴秦腔十周年献礼拍摄的袭取电视剧《马友仙艺术集锦》、领衔主演的《断桥》、《三堂会审》、《窦娥冤》等,被戏剧影视界誉为水平高、品位高、质量高的戏剧艺术精品,其中,由她主演的《断桥》还荣获了2000年全国电视戏曲MTV类金奖。她的着名唱段普及流行于西北五省区以及晋、冀、鲁、豫等地区,并且被专业演员和业余爱好者作为样板悉心学唱。由她演唱的革命现代戏《洪湖赤卫队》选段,被中央音乐学院选为民族声乐教材;还有广播剧《慧梅之死》也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选。她的演唱盒带和在台湾、香港地区和美国、泰国陕西籍人中流传甚广,颇有影响。
为国家一级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委会副主任、秦腔团副团长;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表演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文联常委,陕西省对外友好协会理事,陕西省企业、艺术家联谊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妇幼协会陕西分会理事,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艺术专家”证书。
诞辰:1944年,农历甲申年

9.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谁是琴师

西施---春秋和越王勾践差不多的时期,有东施效颦,讲的是西施和东施两姐妹的事。王昭君(汉朝,出塞的) 貂蝉---三国时期的,见吕布戏貂蝉。杨贵妃(杨玉环)--唐玄宗时期,原来是其子的太子妃,后面嫁给唐明皇(唐玄宗),最后被处死。但有说流亡到日本,至于真实如何,反正也是尘归尘、土归土的啦!

阅读全文

与秦腔美女琴师大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动漫美女独自走在夜路 浏览:1424
动漫美女被骗10万 浏览:1217
高铁上的小女孩图片大全 浏览:1888
美女丝袜中出电影有哪些 浏览:995
古代四大美女ppt 浏览:1748
韩国美女车载dj音乐完整版 浏览:1730
巨臀美女手机在线看 浏览:721
小美女跳舞干净利落 浏览:2017
继承医馆美女小说 浏览:1465
最美军训女生爬草坪的图片 浏览:1674
裸体女人和男人日B图片 浏览:1990
美女是黄视频下载 浏览:1555
大漠苍狼偷看美女换衣服是第几集 浏览:1501
男生温头像柔图片 浏览:1031
让图片可爱起来的小图案 浏览:1175
什么叫姿身大美女 浏览:3130
看日韩美女生活片 浏览:1822
女人使用健慰器图片 浏览:1884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听温柔大方美美哒 浏览:1021
哪里能请到美女演员 浏览: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