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观音塑像前站立的一对童男童女有何来历
观音菩萨身边还有两个童子,男孩叫做善财童子,女孩叫做龙女。
善财童子是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只因顽劣不逊,阻挡了唐僧取经之路,红孩儿虽然只是个小孩,但是身上法宝无数,三昧真火更是让孙悟空无法抵挡,无奈之下孙悟空只好求菩萨现身,最终观世音收服了红孩儿,从此就成为了善财童子,专心在菩萨身边修炼。
女童的身份在佛经之中就有所记载,是第十九天之娑竭罗龙的女儿,虽然没有善财童子的知名大,但在佛经之中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存在。
龙女小时候非常聪明,8岁的时候文殊菩萨前去龙宫之中讲佛,她听了一会后,突然顿悟,于是就前往灵山拜见佛祖,随后就以肉身成佛,这样的速度,可见悟性之高。
要成佛必须就得历经磨难,比如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历经无数劫难才领悟到佛教的真谛,而唐僧经过9次转世,历经百次劫难才最终封佛,但是龙女仅仅只是听过一次讲经,片刻之间就成佛,那时她才8岁,这样的速度也是让人感慨。
成佛之后,龙女在法华会上一举成名,随后感叹观世音菩萨普度众生的宏大志愿,于是甘心成为童女身,协助菩萨一起帮助世人,也因此成为了菩萨身边的右近侍,和红孩儿一起辅佐观世音。
(1)小美女观音像扩展阅读:
牛魔王和铁扇公主之子,外号圣婴大王,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是他的乳名。他使用一杆丈八火尖枪,武功非凡,又在火焰山修行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口里吐火,他的鼻子会喷烟,十分了得,经常与人赤脚打斗。
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用狂风卷走唐僧,和孙悟空大战,假扮观音菩萨骗擒猪八戒。孙悟空一时难以降服,幸亏观音菩萨感知他们师徒有难,特意来降服红孩儿,用玉净瓶的甘露熄灭了三昧真火。
给红孩儿戴上金手镯,最终收服了红孩儿,跟在观音菩萨的身边做了善财童子,最终成了正果。
龙女拜观音
观音菩萨身边的女童龙女,是“二十诸天”中第十九天之婆竭罗龙王(Sagara-nagaraja)的女儿,聪明伶俐,八岁时偶听文殊菩萨在龙宫说“法华经”,豁然觉悟,通达佛法,发菩提心,遂去灵鹫山礼拜佛祖,以人身成就佛陀。
佛经记述她是婆竭罗龙王的小女儿,是法华会上的有名人物。龙女自幼智慧通达,八岁时已善根成熟,在法华会上当众示现成佛。为辅助观世音菩萨普度众生,龙女又由佛身示现为童女身,成为观世音菩萨的右近侍。
善财与龙女出现在四川大足石窟的以观音为主像的雕刻群组之中,有纪年的共有三处:石门山第六号窟(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北塔第八号窟(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及北山第一三六号窟(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至十六年,1142-1146 )。
❷ 河北这座雕像,鲁迅赞她为“最美观音”,是翘着二郎腿的观音吗
不管你是不是佛教徒,你都可能见过佛和观音菩萨。在佛教中,佛、观音是佛教的象征,寺院内供奉的佛、观音造像既庄严又神圣。人们很难看到雕刻技术非常粗糙的佛像和观音造像,我们也很难看到形状独特的观音造像和佛像。即使有奇怪的观音像在民间流传,也没有人能找到交叉着双腿的观音像。事实上,河南省石家庄市就有一座观音像,双腿交叉,表情逼真,吸引了大量游客。
位于龙兴寺的观音,有1500多年的历史。从隋朝到宋朝,龙兴寺发展迅速,宋代达到鼎盛时期。赵匡胤曾下令,3000名工匠花了4年时间才建成高19.2米的菩萨。大慈悲菩萨自建成以来,已创下多项世界纪录。
我们不可小看这菩萨像。无论我们从哪里看观音像,你都会看到观音像的眼睛。甘阴的亲切形象,似乎在与你长谈。有人说,她交叉双腿是为了在长时间的交谈中感到舒服,而不是因为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动作而僵硬。
除了梁思成,中国着名作家鲁迅也称赞了倒坐观音。鲁迅有机会看到观音的画面,感觉中国精湛的雕刻技术得到了体现。同时,鲁迅也称这尊观音像是最美的观音。如今,龙兴的倒装观音是寺庙里最受欢迎的佛像之一,并继续成为一个稳定的旅游景点,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盘腿观音吗?在河北这座雕像中,鲁迅称赞她为“最美的观音”。
❸ 水月观音像的作品赏析
这帧纸本的中堂国画,宽七十五厘米,高一百六十六厘米,供奉在小客堂正中的一座雕刻精细、装饰美观的木龛内。两旁有传为宋徽宗赵佶画的白鹦鹉、元代赵子昂画的五马图、明代文征明画的山水、破山和尚写的草书、清代王文治写的行书、张船山画的蜂猴(封侯)等。张大千画的水月观音菩萨,头饰珠翠、身披缨络,衣带飘逸,露臂跣脚,斜倚岩石,怡然自得,凝视着水中的月影。如果没有身后显现的灵光,天空飘浮的祥云、旁边陈放的杨枝净瓶,你一定还以为画的是一位雍容华贵、眉目传情的唐代美女呢!这帧画的颜料设色十分考究。除缨络、珠宝及衣带、山石线条使用金色描绘外,其余是用朱砂、石青、石绿、石黄等矿物颜料点染。所以,这帧画四十年来毫不减色,鲜艳耀目,色彩如新。
水月观音像来源于敦煌壁画。一九四一年夏,大千先生不辞辛劳,带领弟子们赴甘肃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等处临摹古代壁画,历时两年零七个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大千先生在成都举办画展,展出他多年来心血凝聚的佳作。这帧水月观音像,被绘画界和参观者公认为是他临摹敦煌壁画中最有神韵的一幅,纷纷为之倾倒、陶醉。因此,达官显贵、古董商人和字画收藏家们争出巨金购买,相持不下。当时的省教育厅长郭有守只得请示省政府主席张群。张群最后同意由新都县买下,放置在宝光寺内,这场风波才算平息。于是,新都县长出面,县中的“邦人仕女”们出钱,以一百石米的价格买回这帧画,并请着名书画家姚石倩先生题跋,记其原委。跋语有云:“张君大千,蜀人而擅画,名于一代。民国三十四年十月,作画展于成都。有水月观音一帧,是其一生杰作,计值百万……”。
❹ 观音一共有几种,他们分别代表着什么
1、杨柳观音(佛身):右手持杨柳,踞坐岩上,手持净瓶。
2、龙头观音(辟支佛身):以不同姿态乘龙显圣于祥云中,是化身天龙之身
3、持经观音(声闻身):箕坐岩上右手持经卷若读书,也有一说释持经为声闻身。
4、圆光观音(梵王身):身后有火焰圆光,大放光明。或释圆光为普门品中"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相应。
5、游戏观音(帝释身):五色祥云上箕坐或漫步自在形。
6、白衣观音(自在天身):敷草坐岩上,左手持莲花,右手结与愿印,身着白衣,处白莲花之中,或结定印以为是比丘与比丘尼的化身。
7、莲卧观音(天大将军身):双手合掌,在莲叶上作半卧姿,表卅三观音之小王身。
8、泷见观音(大自在天身):在高山倚岩而坐,坐眺望流泉飞瀑,表普门品中"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之意
9、施药观音(毗沙门身):常为右手拄颊深思,左手放在膝上捻莲花,表示观音无时不在惦念世间疾苦,考虑拯救众生。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10、鱼篮观音(小王身):脚踏鳌鱼背上,手提盛鱼的竹篮,或为手提鱼篮的民间少妇形象。《西游记》中对此形象有发挥,因而在民间影响很大。
11、德王观音(长者身):趺坐岩畔,右手持杨枝,左手置于脐前,表卅三身之梵王,梵王乃之主,其德殊胜,故称德王。
12、水月观音(居士身):作观水中月形状,以喻诸法如水中月而无实体,或释为表卅三身之辟支佛 。
13、一叶观音(宰官身),又作莲叶观音、南溟观音。乘一片莲叶漂浮水上,故有此名。相传日僧道元自中国返日时,遇暴风于南溟时即默祷观音,忽见大悲尊乘一莲叶浮于海上,风浪遂止。及登岸,刻造所睹观音像奉于南溟观音寺,故有此称。或释为表卅三身中宰官。
14、青颈观音(婆罗门身):青颈观音,其像为三面四臂,所持之物为杖、莲花轮、螺四种,身色为红白,颈为青色。传为观音降魔解救众生,为不使毒药传世害人而吞食,致使颈呈现青色。或释为表卅三身中佛身
15、威德观音(比丘身):箕坐岩畔,左手持莲花,或释为表卅三身中天大将军身
16、延命观音(比丘尼身):倚水上之岩,右手支颐,头戴宝冠设阿弥陀佛之圣像。或释为表普门品中"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17、众宝观音(优婆塞身):趺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于弯膝上。或释为表卅身中之长者。
18、岩户观音(优婆姨身):端坐于岩洞中,静思入定。或释为表普门品中"元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19、能静观音(长者妇女身):伫立岩畔,两手按一岩上,望海沉思。或释为表《普门品》中"为求金银琉璃……等宝物,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
20、阿耨观音(居士妇女身):佛教传说阿耨达池位于瞻部州香山以南、大雪山以北,《大唐西域记》亦有提及。阿耨观音名即由此而来。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21、阿摩提观音(宰官妇女身):常乘白狮子而身放火光之像,四臂分持摩竭鱼、白吉祥鸟、凤头箜篌。表无畏之义。或释为表卅身中之毗沙门身
22、叶衣观音(婆罗门妇女身):敷草坐岩上,身穿千叶衣。或释为表卅三身之帝释。古印度东南部就有一个夏帕拉族,以树叶为衣。婆罗门教女神亦有此形象
23、琉璃观音(童男身):又称:"香王观音"、"高王观音"、形象为两手捧一琉璃壶,乘一莲瓣浮于水上。或释为表卅三身中自在天身。
24、多罗尊观音(童女身):多罗意为"眼"、"瞳子"、作中年女像,合掌持青莲花。或释为《普门品》中"或值怨贼绕,各值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25、蛤蜊观音(天身):居于两扇蛤蜊壳中,或乘于蛤蜊之上渡海。
26、六时观音(龙身):作居士装束,表卅三身之居士,以佛教徒每日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奉供不断,故名。法隆寺中似有六时观音。
27、普悲观音(夜叉身):衣端受风立像,表大自在天身
28、马郎妇观音(乾闼婆身):妇女立像,表三十三身中的妇女身。
29、合掌观音(阿修罗身):合掌立像,表三十三身中婆罗门身。
30、一如观音(迦楼罗身):形象为乘云飞行空中,右手持说法印,能制伏雷电等魔扰。
31、不二观音(紧那罗身):双手相叉或低垂,在水中立或坐于莲叶之上,身着天衣,飘然自得地浮于水面。表执金刚身。
32、持莲观音(摩睺罗迦身):手持一莲花,站或坐在莲叶上,多为容貌姣好的少女形象,表童男童女身。
33、沥水观音(执金刚神身):又称"滴水观音",一手持瓶作泻水状,一手作法印,或持杨枝。表《普门品》中"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4)小美女观音像扩展阅读
观音菩萨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
观音菩萨传入中国大约是魏晋时期,观音菩萨是随着魏晋时期净土宗的盛行而日益深入人心的。净土宗的信仰是称名念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魏晋时期社会的动乱是造成这种信仰盛行的社会现实根源。哀鸿遍野、苦难深重的动乱社会,更促使人们信崇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在印度佛教庞大的佛菩萨王国里,中国民众很快选择了观音菩萨,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广大民众祈望有一位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救世主。
在频生的天灾人祸面前,束手无策、陷于失望甚至绝望境地的平民百姓,需要这样的救世主。着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基辛说:“宗教强化了人类应付人生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即死亡、疾病、饥荒、洪水、失败等等。在遭逢悲剧、焦虑和危机之时,宗教可以抚慰人类的心理,给予安全感和生命意义,因为这个世界从自然主义的立场而言,充满了不可预料、反复无常和意外的悲剧。”中国民众信仰观音菩萨原因即在于此。但是,中国民众接受印度的佛菩萨却又并非全部照搬,而是改造为中国菩萨。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印度的观音形象逐渐发生重大变化。
这个变化就是,观音入主中国初期,观音还是以“伟丈夫”男菩萨的形象高坐佛殿神堂。中国早期观音造像,例如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的木雕,观音都是以男子汉形象出现,嘴唇上还有两撇小胡子。后来,特别是唐宋以后,观音完全变为女菩萨,而且是非常秀美妩媚的女菩萨。
中国佛教对观音的改造,突出地表现在编造观音菩萨的新的身世,这就是广泛流传的观音为妙善公主说。印度的男观音变成了西域兴林国妙庄王的三公主。这种女观音身世说,最早见于宋代朱弁《曲洧旧闻》。其后,宋末元初的管道升着《观世音菩萨传略》成为完整的传记。以此为蓝本,还陆续出现了《香山宝卷》、《南海观音全传》、《观音得道》等一大批观音故事书。这些观音故事的广泛流传,深入人心,致使中国化的女观音菩萨,完全取代了印度佛典中的“正宗”的男观音菩萨。
❺ 观音菩萨的化身像
一、杨柳观音(佛身):右手持杨柳,踞坐岩上,手持净瓶。 二、龙头观音(辟支佛身):以不同姿态乘龙显圣于祥云中,是化身天龙之身。 三、持经观音(声闻身):箕坐岩上右手持经卷若读书,也有一说释持经为声闻身四、圆光观音(梵王身):身后有火焰圆光,大放光明。或释圆光为普门品中“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相应。五、游戏观音(帝释身):五色祥云上箕坐或漫步自在形。与普门品中“或被恶人受,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相应六、白衣观音(自在天身):敷草坐岩上,左手持莲花,右手结与愿印,身着白衣,处白莲花之中,或结定印以为是比丘与比丘尼的化身七、莲卧观音(天大将军身):双手合掌,在莲叶上作半卧姿,表卅三观音之小王身。 八、泷见观音(大自在天身):在高山倚岩而坐,坐眺望流泉飞瀑,表普门品中“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之意。 九、施药观音(毗沙门身):常为右手拄颊深思,左手放在膝上捻莲花,表示观音无时不在惦念世间疾苦,考虑拯救众生。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十、鱼篮观音(小王身):脚踏鳌鱼背上,手提盛鱼的竹篮,或为手提鱼篮的民间少妇形象。《西游记》中对此形象有发挥,因而在民间影响很大。渔篮即马郎妇观音故事很生动。原陕西民风悍凶,不知有三宝。元和十二年忽有一孤身美女提篮卖鱼,人皆竞欲娶之。女子说:有一夕能诵《普门品》者,可归,早晨有廿余能诵彻。女子再授《金刚般若》,至晨能背者犹十人,续再授《法华经》全帙,给三天期限,结果独有马氏子能。马郎迎娶后女子即称病,须臾便死,体且烂坏。瘗埋后数日,一紫衣老僧至葬所,命启开视之,唯见黄金锁子骨。老僧说此为观音大士,悯汝悲障重,垂方便示化。此后陕西地方诵经者益多。宋黄庭坚《观音赞》说:“设欲真见观世音,金沙滩头马郎妇”十一、德王观音(长者身):趺坐岩畔,右手持杨枝,左手置于脐前,表卅三身之梵王,梵王乃色界之主,其德殊胜,故称德王十二、水月观音(居士身):作观水中月形状,以喻诸法如水中月而无实体,或释为表卅三身之辟支佛。 十三、一叶观音(宰官身),又作莲叶观音、南溟观音。乘一片莲叶漂浮水上,故有此名。相传日僧道元自中国返日时,遇暴风于南溟时即默祷观音,忽见大悲尊乘一莲叶浮于海上,风浪遂止。及登岸,刻造所睹观音像奉于南溟观音寺,故有此称。或释为表卅三身中宰官。 十四、青颈观音(婆罗门身):青颈观音,其像为三面四臂,所持之物为杖、莲花轮、螺四种,身色为红白,颈为青色。传为观音降魔解救众生,为不使毒药传世害人而吞食,致使颈呈现青色。或释为表卅三身中佛身。 十五、威德观音(比丘身):箕坐岩畔,左手持莲花,或释为表卅三身中天大将军身。 十六、延命观音(比丘尼身):倚水上之岩,右手支颐,头戴宝冠设阿弥陀佛之圣像。或释为表普门品中“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十七、众宝观音(优婆塞身):趺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于弯膝上。或释为表卅身中之长者。 十八、岩户观音(优婆姨身):端坐于岩洞中,静思入定。或释为表普门品中“元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十九、能静观音(长者妇女身):伫立岩畔,两手按一岩上,望海沉思。或释为表《普门品》中“为求金银琉璃……等宝物,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 二十、阿耨观音(居士妇女身):佛教传说阿耨达池位于瞻部州香山以南、大雪山以北,《大唐西域记》亦有提及。阿耨观音名即由此而来。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二十一、阿摩提观音(宰官妇女身):常乘白狮子而身放火光之像,四臂分持摩竭鱼、白吉祥鸟、凤头箜篌。为密宗所奉,表无畏之义。或释为表卅身中之毗沙门身。二十二、叶衣观音(婆罗门妇女身):敷草坐岩上,身穿千叶衣。或释为表卅三身之帝释。古印度东南部就有一个夏帕拉族,以树叶为衣。婆罗门教女神亦有此形象。 二十三、琉璃观音(童男身):又称:“香王观音”、“高王观音”、形象为两手捧一琉璃壶,乘一莲瓣浮于水上。或释为表卅三身中自在天身。 二十四、多罗尊观音(童女身):多罗意为“眼”、“瞳子”、作中年女像,合掌持青莲花,为密宗所奉。或释为《普门品》中“或值怨贼绕,各值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二十五、蛤蜊观音(天身):居于两扇蛤蜊壳中,或乘于蛤蜊之上渡海。此像缘出唐文宗食蛤,遇观音现于其中的故事。据《观音慈林集》卷下载,唐文宗一向极好喜食蛤蜊,沿海地方官吏以进贡为口实,大加收括民财,致怨声载道。观音闻知后为解救众生,变为蛤蜊,示现于皇宫的厨房。文宗见后惊奇,请终南山恒政禅师致问,乃知观音化现教示,即下旨停罢贡蛤蜊,永戒食蛤。又令天下寺建观音殿,沿海渔民额手称庆,家家奉供,称为蛤蜊观音。 二十六、六时观音(龙身):作居士装束,表卅三身之居士,以佛教徒每日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奉供不断,故名。法隆寺中似有六时观音。 二十七、普悲观音(夜叉身):衣端受风立像,表大自在天身。 二十八、马郎妇观音(乾闼婆身):妇女立像,表三十三身中的妇女身。二十九、合掌观音(阿修罗身):合掌立像,表三十三身中婆罗门身。三十、一如观音(迦楼罗身):形象为乘云飞行空中,右手持说法印,能制伏雷电等魔扰。普门品中有:“云雷鼓掣电,降雹澎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配图的经本多画有雷电降电与观音埸面三十一、不二观音(紧那罗身):双手相叉或低垂,在水中立或坐于莲叶之上,身着天衣,飘然自得地浮于水面。表执金刚身。 三十二、持莲观音(摩睺罗迦身):手持一莲花,站或坐在莲叶上,多为容貌姣好的少女形象,表童男童女身。三十三、沥水观音(执金刚神身):又称“滴水观音”,一手持瓶作泻水状,一手作法印,或持杨枝。表《普门品》中“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❻ 观音都是女的吗
观世音菩萨本来是超出六道不在五行的菩萨,可以随时化生成男人、或女人、或小孩、或老人或总统、或乞丐等等无数形象,来到我们中间,救苦救难。
在印度、尼泊尔、西藏、泰国等地区,观音菩萨像多是男人塑像,我国内地则多为女人塑像,但也有男观音像。
所以你家供奉的男面相观音菩萨很正常。
❼ 国内最风流观音,因坐姿成网红,她的坐姿到底怎么了
一、改变了坐姿
我们在这座观音庙中可以看到观音的坐姿不是在莲花台上,而是一只脚卷曲,另一只脚自然垂下垂,这样看上去是特别悠闲自然的,所以说因为这样的一个坐姿才成了网红,人们认为这样的观音坐姿也是一个必然好看的样子,因为这样也能显示出特别的悠闲,不是那么的庄严。
我们在很多的寺庙当中都看到了,观音或者是一些神像的存在,稍微的改变一下让我们也会回味无穷的,所以说很多的旅游景点能够吸引很多游客,也是因为一些不同的变化,才能让游客们更加的喜欢到这里来旅游,我们在旅游的时候一定要放松心情,让自己的身心得到缓解,才能让我们在每一个地方更加的留恋往返。
❽ 三十三种观音叫什么名
三十三观音并非化现各种形象,而是观音菩萨本身不同形貎,而且不是密宗式变化形相,只是以姿态、场景与所持法器区别。何以又成三十三身之数,则仍应与《普门品》、《楞严经》所述观音应化数有关。此类观音各相之间也不是严格区别,很多特征并不是唯一的,有些观音像图既可作此解,亦可为彼说。据载清代卓峰曾绘出三十三观音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延宝七年鹤州笔《观音变相》绘艺很美。
1、杨柳观音:右手持杨柳,踞坐岩上,手持净瓶。
2、龙头观音:以不同姿态乘龙显圣于祥云中,是化身天龙之身。
3、持经观音:箕坐岩上,右手持经卷若读书,也有一说释持经为声闻身。
4、圆光观音:身后有火焰圆光,大放光明。或释圆光为《普门品》中“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相应。
5、游戏观音:五色祥云上箕坐或漫步自在形。与《普门品》中“或被恶人受,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相应。
6、白衣观音:敷草坐岩上,左手持莲花,右手结与愿印,身着白衣,处白莲花之中,或结定印以为是比丘与比丘尼的化身。
7、莲卧观音:双手合掌,在莲叶上作半卧姿,表三十三观音之小王身。
8、泷见观音:在高山倚岩而坐,眺望流泉飞瀑,表《普门品》中“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之意。
9、施药观音:常为右手拄颊深思,左手放在膝上捻莲花,表示观音无时不在惦念世间疾苦,考虑拯救众生。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10、鱼篮观音:脚踏鳌鱼背上,手提盛鱼的竹篮,或为手提鱼篮的民间少妇形象。《西游记》中对此形象有发挥,因而在民间影响很大。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遇罗刹鬼,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11、德王观音:趺坐岩畔,右手持杨枝,左手置手脐前,表三十三身之梵王。梵王乃色界之主,其德殊胜,故称德王。
12、水月观音:作观水中月形状,以喻诸法如水中月而无实体,或释为表三十三身炎辟支佛。
13、一叶观音:又作莲叶观音、南溟观音。乘一片莲叶漂浮水上,故有此名。相传日僧道元自中国返日时,遇暴风于南溟时即默祷观音,忽见大悲尊乘一莲叶浮于海上,风浪遂止。及登岸,刻造所睹观音像奉于南溟观音寺,故有此称。或释为表三十三身中宰官。
14、青颈观音:其像为三面四臂,所持之物为杖、莲花、轮、螺四种,身色为红白,颈为青色。传为观音降魔解救众生,为不使毒药传世害人而呑食,致使颈呈现青色。或释为表三十三身中佛身。
15、威德观音:箕坐岩畔,左手持莲花,或释为表三十三身中天大将军身。
16、延命观音:倚水上之岩,右手支颐,头戴宝冠设阿弥陀佛之圣像。或释为表《普门品》中“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17、众宝观音:趺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于弯膝上。或释为表三十三身中之长者。
18、岩户观音:端坐于岩洞中,静思入定。或释为表《普门品》中“元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19、能静观音:伫立岩畔,两手按一岩上,望海沉思。或释为表《普门品》中“为求金银琉璃……等宝物,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称观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
20、阿耨观音:佛教传说阿耨达池位于瞻部洲香山以南、大雪山以北,《大唐西域记》亦有提及。阿耨观音名即由此而来。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21、阿麽提观音:常乘白狮而身放火光之像,四臂分持摩竭鱼、白吉祥鸟、凤头、箜篌。为密宗所奉,表无畏之义。或释为表三十三身中之毗沙门身。
22、叶衣观音:敷草坐岩上,身穿千叶衣。或释为表三十三身之帝释。古印度东南部就有一个夏帕拉族,以树叶为衣。婆罗门教女神亦有此形象。
23、琉璃观音:又称香王观音、高王观音。形象为两手捧一琉璃壶,乘一莲瓣浮于水上。或释为表三十三身中自在天身。
24、多罗尊观音:多罗意为“眼”、“瞳子”,作中年女像,合掌持青莲花,为密宗所奉。或释为《普门品》中“或值怨贼绕,各值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25、蛤蜊观音:居于两扇蛤蜊壳中,或乘于蛤蜊之上渡海。此像缘出唐文宗食蛤,遇观音现于其中的故事,也释为表三十三身中菩萨身。
26、六时观音:作居士装束。表三十三身之居士,以佛教徒每日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奉供不断,故名。法隆寺中似有六时观音。
27、普悲观音:衣端受风立像。表三十三身之大自在天身。
28、马郞妇观音:妇女立像。表三十三身中的妇女身。
29、合掌观音:合掌立像。表三十三身中婆罗门身。
30、一如观音:形象为乘云飞行空中,右手持说法印,能制伏雷电等魔扰。《普门品》中有:“云雷鼓掣电,降雹澎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配图的经本多画有雷电降电与观音场面。
31、不二观音:双手相叉或低垂,在水中立或坐于莲叶之上,身着天衣,飘然自得地浮于水面。表三十三身之执金刚身。
32、持莲观音:手持一莲花,站或坐在莲叶上,多为容貌姣好的少女形象。表三十三身之童男童女身。
33、洒水观音:又称滴水观音。一手持瓶作泻水状,一手作法印,或持杨枝。表《普门品》中“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❾ 番禺莲花山中的望海观音
莲花山望海观音宝像,是港澳知名人士何厚铧先生倡议,何贤社会福利基金会率先捐资、各方善者襄助建造的,于1994年10月23日建成开光。观音宝像总高度为40.88米,用120吨青铜铸成,外贴纯金180两,是目前箔金铜像的世界之最。 2000年7月宝像重塑金身,经大师洒净上供更为璀璨夺目,气势恢宏。 观音宝像正对东南18度,她庄严而又慈祥地望着浩瀚的狮子洋,望着珠三角大地,她日夜佑护着这方土地和百姓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望海观音深得人们崇敬。每逢初一、十五、观音诞以及重大节日的晚上,观音宝像和整个观音圣境都会放出万道金光,照耀方圆数十里,真一个霞披狮海、光泽南天的神圣境界。 东面远望,空阔无边,这就是狮子洋,洋面轮船穿梭、渔帆点点,好一个蟹屿螺洲,碧波万顷的壮观景象啊!中外游客无不在此留连,深深吸上几口清新的空气,饱览珠江口的美丽风光。 观 音 阁 观音阁,是望海观音的配套工程,于1997年10月20日(农历九月十九日观音诞)落成。观音阁是大型仿古单体建筑,三层,面阔七间开,有外廊,建筑面积3872平方米,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营造。观音阁雄伟庄重,气势恢宏,古色古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观音文化场馆。 在工艺方面,整个建筑用料精良,作工精细,独具风格。阁中所有木雕,包括门窗、斗拱、神龛、供案等都是用名贵的红木制作;地砖是专门研制的仿古阶砖;所用的青砖,全部是经过水磨的真正的古砖,砖缝不大于三毫米。 更值得一提的是,阁内3362个天花井藻和数百条横梁的彩绘,都是用手工绘制的,一个井藻,就要一个画工仰卧四天才能描绘出来。可见,这个工程的确是非同凡响的仿古建筑的成功之作。 观音阁宏大的殿堂内,收藏的玉雕、木雕、铸铜、彩瓷各种造型的观音圣像共一千尊,计有主观音像两座——13米高的香樟木雕成的千手千眼观音像和2.5米高的汉白玉正观音像,一至三层楼两侧分别是木雕观音像、铸铜箔金观音像和彩瓷观音像,每层各18尊像。 50多种造型的观音小瓷像900多尊,浮雕观音像40多个。因此,观音阁是名副其实的“千佛阁”。观音阁的外廊是狮子洋畔最好的观景台,珠江口风光、观音阁花园、朝圣亭、放生池、竹林等等可以尽览无遗。飞阁流丹,水天一色,绿草如茵,的确又是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