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宁乡的建宁方言
建宁方言属于晋方言体系的一个小分支,语音语调与陵川方言相似,较为典型的词汇如下:
序号、建宁方言:普通话或解释
1、不歪:优秀
2、不够数儿:智力低下
3、个喷:聊天
4、切饭:吃饭
5、银:人
6、谢会:社会
7、个遛:散步
8、喝来:晚上
9、夜来个:昨天
10、亲真:明天
11、前晌:上午
12、后晌:下午
13、早节起来:早晨
14、且而个:前天
15、喝个洞洞:漆黑
16、江江列:刚才
17、玉茭:玉米
18、玉豆:薯仔
19、上书房:上学校
20、老家着:老年男人
21、个永:动一动
22、个甚着:玉米碎粒
23、衣项:衣服
24、圪脑:脑袋
25、个追:蹲着
26、个念:唠叨
27、个哄:哄小孩
28、甚列:什么
29、甚个:什么
30、个朝或乱:烦躁
31、个降:生气
32、烧个乍:张扬
33、个爬:爬行
34、自铃切着:自行车
35、茅着:厕所
36、个筒着:内衣
37、晌午:中午
38、民毛:眉毛
39、个枝着:树枝
40、小曲儿:麻雀
41、波涕:鼻涕
42、决折头:脚趾头
43、堂窝:北屋
44、廊窝:南屋
45、稀波恰恰:湿滑
46、歇个周:瞎说
47、基道:知道
48、尼个:那个
49、低个:这个
50、夜来喝来:昨晚
51、盖地:铺盖
52、够:小孩昵称。
53、言都:我
54、么拿:没有
55、扁些:饺子
56、别色:白色
57、得儿列:这里
58、那儿列:那里
59、个轻:撒娇
60、个渣:垃圾
61、追汉:小偷
63、家是:水平高
64、叶着:褥子
65、汉们:中年男人
66、老蛙:乌鸦
67、曲些:蚯蚓
68、缺不德德:夸小孩漂亮
69、鞋:蛇
70、吹打:锣鼓乐队
71、格其着:破布
72、拜秋:荡秋千
73、个炉着:瓶子
74、言杰:他家
75、个廊着:胡同
76、蕉支:高粱
77、要饭列:乞丐
78、街门:大院院门
79、画门着:房屋外门
80、决:锄头
81、铅着:铁锹
82、贴工:打工
83、各养:打工
84、屋坡:屋面
85、特各拉:一无所有
86、远着:石碾
87、着地:耕地锄草
88、动弹:干活
89、缝印机:缝纫机
90、铁个列:铁环
91、着饭:做饭
92、业:一
93、是:四
94、切:七
95、些:十
96、墙:顽皮
97、横:杏
98、些品:食品
99、烈史:历史
100、钢憋:钢笔
Ⅱ 小宝为什么叫建宁公主"乌鱼子"有什么含义吗
乌鱼子,是地方方言,是有狡猾之意,小宝只是疼惜的爱称罢了(有种可以作为食物的乌鱼蛋,其实就是乌贼的缠卵腺,一对椭圆形的腺体,在卵巢的腹面,使卵结成块状,可以做羹 ),乌贼狡猾,子承父业之嫌。。。
Ⅲ 福建是什么语言
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吴方言和官话方言。
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分裂、人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和地理的阻隔。福建境内现存的各种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成过程。
从总的方面说,就古民族和古方言的源流而论,福建方言是多来源的;就方言差异的积存和共同语的影响而论,福建方言是多层次的;就内外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论,福建方言是多类型的。
(3)小美女福建建宁方言扩展阅读
1、闽方言
闽方言是以地域划分的语言称谓,并非语言学分类,实际上闽方言所指代的闽北话、闽南话、闽东话、闽中话、莆仙话五种汉语方言在语言学上各自独立。
闽南方言分布在闽南二十四县、台湾及广东的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省及浙江南部,以厦门话为代表。
2、赣方言
赣语是中国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俗称“江西话”,为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使用人口多数在江西省境内,主要分布在赣江中下游、抚河流域及鄱阳湖流域以及周边、湘东和闽西北、皖西南、鄂东南和湘西南等地区。另外在浙江、陕西还有少数赣语方言岛。
Ⅳ 福建建宁话“两个人见早了面”啥意思
这个我知道,农村经常说到。是两个人在煮面,用锅盖盖着。原本煮12分钟才能打开,但其中一个心急,10分钟就打开了,于是就有了:两个人见早了面。
Ⅳ 在福建有多少种方言
说到福建,方言可能是我国最复杂的省份了。陕北人跟陕南人尽管方言有差异,仍旧可以相互使用各自的方言进行沟通,放福建就完全不可能了。福州和厦门使用各自的方言就没有办法进行沟通。一群福建人混在一起的话,很可能只能使用普通话进行沟通。
以汀江流域为代表的,以古汀州府为主的客家方言。
由于福建是丘陵地貌,山势交错,就拿三明地区来说:闽中话为主,夹杂着闽南话、客家话、闽东话、兴化话,语言上主体一样,但交杂着原驻民与外来人的交汇,每个地方方言都有一点点变化。
我个人认为闽南话影响最大,漳州、厦门、泉州是闽南语系的主要区域,三明的大田县、尤溪县,龙岩的新罗区、漳平市都是闽南语系,闽南语影响到外省的主要有广东的潮汕地区,浙江的温州地区,海南省的文昌地区,在台湾地区闽南语可是主要语言,在东南亚地区使用闽南语的人也不在少数。
Ⅵ 福建一共有几种方言
福建地区内闽语、客家语、赣语、吴语和官话五种方言,其中闽语包括闽北语、闽东语、闽南语、闽中语四种。造就了福建方言的多样话。
(6)小美女福建建宁方言扩展阅读:
福建省历来以方言复杂着称。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分裂、人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和地理的阻隔。福建境内现存的各种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成过程。
从总的方面说,就古民族和古方言的源流而论,福建方言是多来源的;就方言差异的积存和共同语的影响而论,福建方言是多层次的;就内外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论,福建方言是多类型的。
一,闽东方言区
分布在闽江下游的福州、闽侯、长乐、平潭、福清(福清和平潭的闽东话在音韵及词汇上带有闽南语的特征)、永泰、闽清、连江、罗源、古田、屏南等11个县市的是为南片,以福州话为代表。
分布在福安、宁德、周宁、寿宁、柘荣、霞浦、福鼎等7个县市的是北片,以福安话为代表。
二,闽南方言区
分布在泉州、厦门、漳州三个市、龙岩部分,包括:厦门、金门、 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安溪、同安、永春、德化、大田、漳州、龙海。
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龙岩市区部分、漳平部分等地,共 23个县市。以厦门话为代表。泉州、漳州和龙岩3种口音都有些差异。
东片(厦门) 厦门、金门、同安。
北片(泉州) 泉州、晋江、石狮、安溪、南安、惠安、永春、德化。
南片(漳州) 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部分、平和部分、漳浦、云霄部分、东山部分、诏安部分。
西片(龙岩) 龙岩新罗区部分、漳平部分 西北片大田大田(西南部),尤溪县小部分。
三,闽中莆仙方言
北片:莆田市区、涵江区;南片:莆田市仙游县。
永安方言区
永安、沙县、三元区、梅列区等4个县市(区)。以永安话为代表。
南片(永安):永安、列东、列西。
北片(沙县):沙县。
四,闽北方言区
东片:建瓯、松溪、政和、南平(大部)、顺昌(东南部);西片:建阳、武夷山、浦城(南部),以建瓯话为代表。
方言过渡区
在福建省的中部戴云山区,尤溪县和邻近的永安东部、大田中西部和沙县南部,是介于闽南、闽中、闽北和闽东之间的过渡区。
闽方言过渡区
南片(大田) 大田(中部)。
中片(广平) 大田(西部)、尤溪(西部)、永安(东部)。
北片(尤溪) 尤溪(大部)。
闽方言与客赣方言过渡区
北片(将乐) 将乐、顺昌(西北部)。
南片(明溪) 明溪。
北片(邵武) 邵武、光泽。
闽赣方言(邵武)
西片(建宁) 建宁
南片(泰宁) 泰宁
北片(宁化) 宁化、清流
闽客方言(长汀)
中片(长汀) 长汀、连城
南片(上杭) 上杭、永定、武平
东片(九峰) 平和(西沿)南靖(西沿)诏安(北角)
浙西片边界方言
浦城(中北部)
南平方言岛
南平(市区及西芹镇)
五,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分布在闽西的宁化、清流、长汀、连城、上杭、永定、武平,以及闽南的平和、南靖、诏安的西沿,以长汀话为代表。
在闽、客、赣3种方言之间,明溪、将乐、顺昌一带也可以说是过渡区,因为那里的方言兼有3种方言的特点。
浦城县的中北部和浙江省连界,那里说的是和浙江的处衢方言相近的吴方言。
在南平市区和西芹一带以及长乐县的琴江村,有两个官话方言岛。
此外,闽方言和客方言,也都有在区外相互穿插分布的。闽南话在闽中、闽北、闽东都有方言岛。客家话在闽北、闽东也有不少小方言岛。在武平县的中山镇通行的“军家话”是比较接近赣方言的方言岛。
居住在闽东的福安、罗源、宁德等地以及闽北的建瓯、建阳、顺昌等地,永安、上杭等地的畲族同胞所说的话是一种也还保留着一些本族语言的、和客家话比较相近,又吸收了一些当地闽方言成分的带有混合性质的语言。
福建省境内的方言不但品种多,而且内部差异很大。像连城、尤溪、顺昌等地,一个县内就有几种、十几种不能相通的话。
六,赣方言
赣方言分布在邵武、光泽、建宁、泰宁4个县市,邵武话比较有代表性。邵武、光泽、建宁、泰宁也是福建省开发较早的地区,三国时期是建安郡所属的昭武、绥安二县,唐代改称邵武、绥城,属建州。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升为邵武军,不久就辖有与今名相同的4县。明以后一直是邵武府的辖地。这里立军以来已有1000年历史,但由于山高水小,交通不便,长期未有发达的商品经济,并未真正形成经济、文化中心,这些便是方言复杂的社会原因。
从西晋到隋代,这里曾两度划归江西的江州和抚州管辖200多年,因此他们历来与江西交往较多。宋元以后,有大量江西人陆续前来定居。这里的方言原属闽北方言,后来逐渐赣语化。
就赣化的程度说,建宁话最彻底,已极少闽方言的成分,光泽话和资溪一带的赣方言也十分相近。邵武、泰宁则保存较多的闽方言成分,但彼此的差异还不小。除邵武、光泽的方言较为接近外,三片之间还难以自由通话。
由于长期作为府治,邵武话在区内具有一定代表性。在现今的社会交际生活中,这一带已经普遍通行普通话了。
Ⅶ 福建的方言详细分类
闽南话 (Hokkien/Min Nan/Ban-lam-gú/Hō-ló-ōe),又称福佬话或鹤佬话,属于汉语族闽语,也是最有影响力的闽语。分布在福建南部、台湾、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岛、闽西龙岩市区与漳平一带、闽东宁德市的福鼎一带、浙江南部苍南、平阳、洞头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基本上,按地域,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次方言:
漳州话\ 泉州话\ 厦门话(Amoy) \东南亚福建话(Hokkien)\ 浙南闽语\ 潮汕话 \海南话
闽台片 亦即本土闽南语。漳州和泉州是语言学范畴内所指的各种闽南方言的发源地,所有的闽南方言,其源头都是漳州话和泉州话。漳、泉方言内部有些许差异,主要是音韵系统方面微有区别,但相互之间有严格地对应关系;语法及用词则基本一致。明清以来出现的厦门话和台湾话(两者高度接近),都是直接由漳、泉各县(市)方言混合而成,均体现了亦漳亦泉、不漳不泉的特点。基于此,厦门话和台湾话亦被国内外人士视为典型的闽南话。闽台片的的闽南话内部较为统一。东南亚的福建话也就是指闽台片的闽南语。
浙南片
明末清初时期,有大量的闽南人(主要是龙溪、海澄、漳浦、安溪、惠安、同安等地)迁徙到浙南的苍南县、平阳县、玉环、洞头一带以及福建东北部的福鼎、霞浦一带。浙南与闽东地理相连,口音亦相近,这个片区统称为“浙南片”。闽南话传入浙南、闽东地区后,由于自身的演变和受周围方言(浙南是瓯语,闽东是福州语系)的影响,与闽南本土的闽南话形成一定差别,苍南人习惯把这种方言称为“浙南闽语”。现代的浙南闽语与闽台片的闽南语相比较,主要是入声韵、鼻化韵的退化消失以及用词方面的差别。但总体而言,浙南闽语基本还是保留了本土闽南语的其它特点。相对来说,浙南闽语要比潮汕话更接近闽台片闽南语。
潮汕片
潮汕话与闽台片的闽南语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相互之间差别仍旧十分明显。其语法与闽台片相同,词汇也有高度的对应,语音语调上则差异明显,彼此不能沟通。在潮汕话和闽台片相交融的地区,兼具有二者的发音特色,如福建的诏安,新加坡等。潮汕话除了分布于广东省潮汕地区以外,还广泛分布于东南亚众多潮人聚居地。
海南片
海南话据说是由闽南(一说莆田)人迁移过去之后与当地语言混合后形成的一种闽方言。 海南话以文昌话为代表,与其他片区的闽南话的差别最大,基本不能通话了。
闽南方言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它分为五个次方言:
厦门话区:厦门、金门、同安。
泉州话区:泉州、石狮、晋江、惠安、南安、永春、德化、安溪等八个县市。
漳州话区:漳州、龙海、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华安、长泰、平和、南靖等十个县市。
龙岩话区:龙岩市、漳平县。
大田话区:大田县、尤溪县的一部份。
闽南话的流播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的是台湾,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通行着近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据初步调查,台中、台北稍偏泉州腔,台南、高雄稍偏漳州腔。闽南人移居台湾据说开始于元代,大规模迁移是在17世纪中叶,大量闽南人随郑成功渡海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回台湾。
300多年来,闽南人和其他地区东渡的汉人,和高山族同胞一起,开发祖国的这个宝岛,在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中,闽南方言始终作为主要交际工具,保留在台湾人民的口中。特别是今天,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台湾的父老兄弟不断到大陆寻根、探亲、访友,闽南话显得更加重要。除了台湾省以外,广东省的潮汕、雷州半岛、海南岛等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的许多侨胞也使用闽南方言,据初步统计,海内外操这种方言的人将近6000万,这在汉语诸方言中是十分突出的。令人自豪的是:如今的闽南话已经作为地球60种主要语言的代表之一,被录制在美国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号太空船的镀金唱片上,到广漠无垠的星河中寻觅知音……
福建境内主要有闽语和客话两种方言,其中以闽语影响最大。
闽语又可以分为五个主要次方言:(1)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2)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方言;(3)以莆田话为代表的莆仙方言;(4)以永安话为代表的闽中方言;(5)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方言。其中又以闽南方言影响为最。
闽南方言又叫闽南话,也有人叫它河洛话或福佬话。它早期以泉州话为代表,现在以厦门话为代表。但泉州话的影响仍然很大,闽南早期剧种梨园戏,至今仍以泉州音为标准音。
闽南方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福建南部和台湾一带说的闽南话;广义指福建南部和台湾一带及其以外一些地区、国家说的闽南话。全世界操闽南方言的有6000多万人,分布于省内外和国内外许多地区和国家。可见,闽南话是一个超地区界、超省界、超国界的一个汉语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