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聊斋志异 裏面的美女。。
她主演的那个单元叫<阿宝>.
主演:
袁弘 饰孙子楚 杨丞琳 饰赵阿宝
郑佩佩 饰苗婆婆 张达明 饰柴少安
剧情介绍:孙子楚,是一个生性憨直专注之人。因子楚天生有六个指头,加上自小便学会医治禽兽之道,人人戏称他为“孙痴”。随着年岁渐长,父母开始担忧子楚的婚事,希望儿子能尽快成家立室。城中巨贾赵翁的女儿赵阿宝貌美如仙,许多王侯公子皆希望娶她为妻。柴少安便是其中一人,他自恃是皇族姻亲,恃势凌人。赵翁只得阿宝一个女儿,当然严挑佳婿,少安有财而无才,难以匹配,赵翁婉拒了柴少安。此举得罪了少安。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子楚邂逅了阿宝,惊为天人,灵魂竟然随阿宝回家去了,幸得茅山道士院本善相救。其后,子楚再遇阿宝,阿宝也被子楚吸引,二人同游一天,互相有了好感,并相约第二天再会面。可是,到了第二天,阿宝竟不认得子楚,还误会子楚是登徒浪子,子楚追查下,得悉阿宝最近有怪病,一梦醒来就会将昨日之事尽忘。
少安发现二人关系,存心破坏。子楚在茅山术士陆师傅的帮助下,查出阿宝原来被人施了蛊惑。子楚力求真相,不惜附身鹦鹉身上,跟在阿宝身边,希望找出真相。少安串通茅山老道苗婆婆,向阿宝施法,令其他人无法亲近阿宝,几经波折,终于为子楚揭破,鹦鹉力救子楚壮烈牺牲,更成就了子楚与阿宝的一段姻缘。鹦鹉临死,在陆师傅相助下,令子楚的魂魄再次附于鹦鹉身上,飞到阿宝身边,向阿宝倾诉满腹衷情,阿宝终于被子楚的精诚感动,以绣花鞋为信物,答应了子楚的求婚。子楚魂魄返回肉身,查出幕后元兇正是少安及苗婆婆。陆师傅遂帮助子楚,破解苗婆婆的蛊惑。几经辛苦,二人才成功破法,可惜陆师傅也因此耗尽元气,含笑而逝。子楚拿着阿宝的绣花鞋,登门与赵家商讨婚事。在二人的努力游说下,赵父终答应给子楚一个机会,只要子楚在半年后的乡试中考得功名,就让他娶阿宝。
子楚为了不负阿宝,发奋读书。此时,少安为了破坏婚事,与苗婆婆合谋,趁着子楚读书辛苦,施法令子楚病重而逝。子楚落到黄泉,重遇陆师傅。原来当日阎王欣赏陆师傅古道热肠,为人正直,赐予判官一职。此时,陆师傅收到消息,阿宝竟提早到地府报到。众人查探下得知阿宝因为子楚病逝,伤心欲绝,不眠不食。子楚深感阿宝情厚,向阎王要求重返人间,救回阿宝一命。子楚虽可重回人间,挽救了阿宝的性命,但是他又要面对实现考取功名的承诺。到底子楚能否考取功名,有情人终成眷属?
剧照http://cimg.163.com/ent/2006/1/12/200601121742326fcb0.jpg
http://mm.china.com/zh_cn/show/11023402/20050920/images/12670312_2005092011023028369600.jpg
http://image2.sina.com.cn/ent/d/2005-06-23/.jpg
http://www.ftvsh.com/C_admin/Proct/Proct_Simg/2005314161411.jpg
男主角:
http://image2.sina.com.cn/ent/d/2004-10-26/.jpg
② 聊斋志异之莲香中的女人物
莲香--杨雪
姓名:杨雪
生日:1980年10月16日
星座:天秤座
血型:O型
身高:169cm
体重:47kg
最喜爱的食品:猕猴桃、苹果
最喜爱的甜品:不吃甜品
最喜爱的动物:狗
最喜爱的植物:百合花
最喜爱的颜色:黑、白
特长:跆拳道、唱歌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99级电影作品2003年《一百万》 饰演:鸽子
获美国纽约国际独立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
电视电影作品
2000年《你会爱上陌生人吗》
2000年《说好不分手》
电视作品
2009年《男儿本色》饰演:布尼达春
2008年《共和国1949》饰演:
2008年《人间正道是沧桑》饰演:林娥
杨雪2007年《幸福里九号》饰演:于媛媛 《小鱼儿与花无缺》剧照
2007年《谁懂我的心》饰演:方小雨
2007年《团委书记》饰演:赵书琪
2006年《聊斋Ⅱ之莲香》饰演:莲香
2006年《真情无限之继母》饰演:笑笑
2006年《情系浦江》(又名《纯白之恋》)饰演:林惜妍
2006年《直插金三角》(又名《跨国新娘》)饰演:罕静
2006年《北极光》饰演:夏之星
2006年《张居正》饰演:玉娘
2005年《明天我不是羔羊》饰演:姜羽菲
2004年《浪淘沙》饰演:蓝透透
2004年《我拿什么爱你》饰演:如云 杨雪主演《蝴蝶飞飞》剧照
2004年《小鱼儿与花无缺》饰演:江玉燕
2004年《蝴蝶飞飞》饰演:钟小印
2004年《魔界之龙珠》饰演:叶小蝶
2003年《变脸》饰演:舒小凡
2003年《尘封迷案》饰演:苏雨童
2002年《血荐轩辕》饰演:司马娉婷
2002年《中国足球》饰演:维多利亚
2001年《爱在生死边缘》饰演:武咪咪
2001年《非你不可》饰演:苏严
李红映--杨旻娜
姓名:杨旻娜\杨明娜
星座:天秤座
生日:9月27日
血型:B 型
出生地:上海
婚姻状况:已婚
性格:开朗活泼,对工作认真,对朋友真诚,对家人体贴。
学历及工作状况:199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兴趣爱好:唱歌,聊天,购物,逛街,看电影,旅游
[编辑本段]个人喜好
最喜欢的颜色:蓝色,红色,白色
最喜欢的宠物:狗
最喜欢的运动:保龄球
最喜欢的零食:巧克力
最喜欢的菜式:日本料理
最想去的地方:夏威夷,欧洲
最喜欢的影片:《廊桥遗梦》,《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编辑本段]电视作品
《补天裂》----林倚阑
《情怨两代人》----思琴
《水浒后传》----韩若男
《少林七嵌》----黑猫珠(艺旦)
《人生有情》----何小娜
《火帅》----桃子
《火烧雷峰塔》----九公主
《生命的呼唤》----李小杨
《金少爷的枪》----白兰
《聊斋志异系列之小倩》----树妖姥姥
《聊斋志异系列2之莲香》----红映(蛇妖)
《武魂奇缘》----张芳
1996年《秦家风波》饰秦宁宁
1997年《新乱世佳人》----董绮玉
1999年《共和国往事》----孙成惠(青年)
2000年《天地传说鱼美人》----明珠
2000年《忠诚》----吴娴娴
2000年《百日惊情》----钟小培
2000年《快嘴李翠莲2》----叶无霜
2001年《欢喜姻缘》----万舞衣
2002年《康熙微服私访记4--茶叶记》----撒莲儿/撒蓉儿
2004年《仙剑奇侠传》----狐妖
2004年《喜气洋洋猪八戒》饰雪女/蒲公英
2005年《怎能失去你/夜深不宁静》
2000年《碧血剑》----安小慧
2006年《关中男人》----谢绵绵
2007年《沉默与谎言》----叶子
2008年《天地民心》----曹玉儿
2008年《八十六中高二五班》导演王小列
[编辑本段]电影作品
《爱情天使》 女一号:小 云、小妍 导演:苏 蓬
2009年数字电影 《惊魂平安夜》
[编辑本段]广告代言
广告代言:
“东洋之花护肤品”
“摩托罗拉”手机
“小天鹅”洗衣机
“上好佳”食品等广告
方琳--贾青
英文名: Ting
生日: 1986年11月2日 西安
星座: 天蝎座
身高: 170cm
体重:46公斤
学历: 西安艺术学校,上海谢晋影视艺术学院
特质: 外形靓丽、气质大方 、动感时尚
性格: 倔犟坚强
专长: 舞蹈,表演
偶像目标:张柏芝,李孝利
2005年度“莱卡我型我Show”全国偶像歌手六强,“莱卡 酷表现奖”。
影视剧作品:
2006年 电视剧《聊斋志异系列2—莲香》女二号方琳
2007年 电视剧《红蜘蛛3—水中花》 女二号陈敏
2007年 电 影《婚礼》 客串 新娘
2007年 电视剧《义本同心》 女二号童心
2008年 电视剧《八仙全传》 女一号艳彩公主
2008年 电视剧《多情女人痴情男》 女一号青青
2008年 电视剧《寻人启事》 女二号卓遥遥
2009年 电视剧《战火中青春》女一号童卉
出版唱片:
2005年《型男Show女唱片合辑》
2006年“JADE•玉”组合成员 《JADE》
MV作品:
2006年薛之谦《认真的雪》MV女主角 、“JADE•玉”组合成员 《Finally》
2008年薛之谦《深深爱过你》MV女主角
电视广告代言:
KFC•肯德基早餐粥广告
平面广告代言:
2005~2006 ITISF4服饰代言
22006年3月上《Easy》杂志 2006年3月校园版《女友》封面 2006年2月16日出版总第103期《双休日周刊TOUCH》小册 2006年1月《消费者meimei》 2006年1月E《上海电视》 2006年1月号《科博》杂志 2006年1月号《青春一族》 2005年12月号《青春一族》 2005年12月号《瑞丽》伊人风尚 2005年第41期总第103期《双休日周刊TOUCH》 2005年11月《国际服装动态WFD》 2005年11月下《Easy》杂志一代》杂志封面 2005年9月C《上海电视周刊》杂志 2005年9月刊《娇点》杂志
006年“真爱女子瑜美人大赛”形象代言
平面杂志:
ELLE、瑞丽、国际服装动态、娇点、女友、青年一代、完全生活手册、EASY、TOUCH、秀with、旅游时报、科博、生活映画、青春一族、Bravo girl、Yam等
主要演出:
中国风尚大典、2006华人群星新春大联欢、东方卫视二周年台庆、上海电视节开幕式、上海旅游节开幕式、德国DOME音乐节、柏林IFA“国际广播展览会”闭幕式、2006天地英雄校园群英会颁奖典礼
③ 《聊斋志异奇女子之辛十四娘》剧情介绍
第一集
冯生为城中才华出众的一代才子,俊逸不凡,且操得一手妙绝琴艺,迷倒众生,更让妖界觊觎其精纯阳气,伺机要对付冯生,冯生幸得辛十四娘暗中相助,屡次避过妖孽侵袭,得保平安。
辛十四娘,为狐狸小妖,但心地善良,与狐狸父亲及十八个姐妹一同寄住在山中古刹,因在十九个姐妹中排行第十四,故名十四娘。十四娘不似她十八个姐妹一般,自私乖戾以勾引男人、吸取男人的阳气来增强自己的法力,着意行善积德,以助人为乐,以修道成仙为志,希望追求精神层面的超脱。
与此同时,十四娘得悉姊妹胡媚欲勾引冯生,冯生不为美色所动,胡媚竟然用上手段,要摄取冯生精纯阳气,十四娘救冯生逃生,对冯生种下情义,冯生为十四娘美丽善良所动,全心全意的倾慕,并且恋上十四娘。
十四娘发现城中出现豺狼妖,不管三界法规,意图侵袭人间,甚至意图入城杀人,城中名士楚公子,沽名钓誉,为扬升民望,找道长前来捉妖,阎道长法力高强,但心术不正,让十四娘等图添压力。
与此同时,冯生祷告,希望与佳人能续情缘,祷告心声为鬼母得悉,鬼母为冯生舅婆,为冯生真情得动,且觉十四娘逃避人间情爱,永难得道,决安排二人见面,发展情缘。
第二集
十四娘在鬼母引导下,主动向冯生求教情爱事,冯生重遇佳人,喜不自胜,在相助十四娘了解甚么是人间的“情”,甚么是“爱”,对十四娘种情更深,十四娘也不知不觉间对冯生接受,渐生好感。
冯生送十四娘回家,遇到辛父,辛父热情邀请冯生来家中作客,十四娘的一众姐妹,对冯生甚是热情,十四娘却一直担心会被冯生看出自己家族的狐妖身份.
胡媚对十四娘破坏自己吸取冯生阳气一事耿耿于怀,见十四娘带冯生回来,对十四娘冷嘲热讽.
与此同时,太尉女婿楚公子,好色成性,无奈不能振夫刚,只有假风流,一次机缘巧合,楚公子遇豺狼妖,险死豺狼妖手下,但发现豺狼妖的妖血能让自己重振夫刚,找来妖道为自己擒拿豺狼妖。
楚公子在路上自吹自擂,说自己不怕妖物,却被路过的乞儿阿潞吓到,被路人耻笑,楚公子恼羞成怒,痛打阿禄,幸好冯生与十四娘经过,救下阿禄,把她带回家,为她疗伤.
第三集
十四娘在冯生教导情爱同时,发现冯生对自己种情根,马上抗拒,逃避冯生,并告知鬼母,怎料鬼母早已预知一切,故意让十四娘与冯生相恋,十四娘讶异之余,并得悉冯生为鬼母弥甥孙,以为鬼母私心,气在心头。
时冯生对十四娘追求锲而不舍,十四娘避无可避,在对付为祸人间的豺狼妖的同时,故意现出自己狐妖真身,吓退冯生。
十四娘替天行道,把豺狼妖打下山崖,怎料奄奄一息的豺狼妖为阎道长所救,成为楚公子进补佳品,一场人间妖界酷劫由此开始……
十四娘故意在冯生面前现狐妖真身,吓退冯生,但十四娘为助孤苦无依的傻丫头阿禄,与冯生再见,冯生得悉十四娘身份后,彷佛逃避着十四娘,让十四娘甚感不是味儿。
与此同时,楚公子试图饮豺狼妖的鲜血补身,无奈身体虚弱,虚不受补,阎道长退而求其次,为楚公子擒拿小妖,供应楚公子补身之用。
阎道长在山林中设下收妖陷阱,试图捕妖,冯生得悉,担心十四娘有意外,急忙通报十四娘,十四娘幸有冯生及时提醒,逃过一劫,感谢冯生之余,诧异冯生怎么不怕自己,原来冯生与别不同,深明大义,明白妖魅灵狐皆有情,有时人面兽心不如妖,明知十四娘身份,仍对十四娘爱得率直,十四娘得悉,心中不无感动。
第四集
鬼母为冯生真情感动,出面撮合冯生与十四娘婚事,十四娘一家曾得鬼母相救,欠下鬼母恩义,不好拒绝,十四娘对冯生虽有好感,但不愿为人间情爱,放弃多年修练,犹豫挣扎,难下决定。
与此同时,胡媚误踏阎道长捉妖陷阱,冯生见状,救胡媚,胡媚眼见冯生以德报怨,感激之余,且觉冯生为可许终生的好男子,决定还因冯生,助冯生以激将法,让十四娘答应婚事。
冯生与爷爷讲了自己的心事,希望爷爷前去辛家订婚,爷爷与冯生带了大批聘礼,前来辛家,辛家上下更是欢喜,热情不一言表达,爷爷对十四娘也很是喜欢,亲事就此定下.
冯生将自己将要成婚的喜讯告诉楚公子,谁知楚公子不但不替冯生高兴,反而若有所失,原来是知道新娘是十四娘,自己也对十四娘有所觊觎.
大婚前席,十四娘发现众人串通,让自己答应冯生婚事,虽然守信诺,但心中怨怒难消,与此同时发现傻丑丫头阿禄愿来一直暗恋冯生,终于在大婚当夜,为冯生一同纳妾,带出阿禄,实行三人拜堂,闹出强局…
第五集
十四娘为冯生纳妾,闹出三人拜堂,冯生拒绝,不能害了阿禄清白,阿禄反过来相求,只望追随二人,不介意做挂名夫妻,为奴为婢,冯生不忍阿禄在众人目光下再受羞辱,终拖二女齐拜堂。
成亲当夜,冯生对十四娘训责一番,十四娘被冯生当头棒喝,反思己过,也觉一时意气,委屈了阿禄,对阿禄深感亏欠,希望补偿阿禄。而另一边厢,冯生对阿禄坦白感情,并非男女爱情,不可勉强,阿禄理解,不敢妄想强求,冯生对阿禄呵护有加。
阿禄眼见冯生与十四娘成亲后夫妻貌合神离,阿禄见状,以红绳绑缠二人双手,要二人学习互相了解及体谅,在阿禄拉拢下,二人距离渐近,并闹出不小情趣,并由互不相让,渐渐变得互相迁就。
因为红绳绑缠,十四娘更被逼与冯生同房,为了满足阿禄,早日解开红绳,十四娘与冯生更合作起来,二人开始建立默契,互相配合,让三人关系变得乐也融融,乐趣无穷…
正当冯生与十四娘配合得天衣无蓬,阿禄终于为二人解开红绳,此时,冯生、十四娘反为各有不舍,十四娘也只有遗心地,再次拒冯生于门外,阿禄看出十四娘感情转变,与冯生设计,扮假上床,让十四娘醋意大发,冯生揭出十四娘已爱上自己,夫妻隔核打破。
第六集
楚公子眼见十四娘下嫁冯生,夫妻情意绵绵,妒忌不已,对十四娘迷恋更见一发不可收拾,并且发现自己能窃取豺狼妖力量,意外惊喜,恶向胆边生。楚公子易装袭击十四娘,十四娘冷不防,险被楚公子所伤,危急关头,现回狐狸真身,把楚公子轰退……
楚公子袭击十四娘,十四娘现出真身,弧妖身份为楚知悉,楚公子装作若无其事与冯生,十四娘感觉到楚公子身上有邪异,提醒冯生要与楚公子保持拒离。另一方面,十四娘遇袭后,对豺狼妖之死起疑,再追查,但不得要领。
时科举发榜,冯家上下,对冯生寄望甚高,冯生虽然不冒功名,但对是此科举考试甚具信心,怎料结果公报,冯生只得榜眼,状元之位,竟位楚公子所得,冯生心有不甘,但无话可说,只有唏嘘官场黑暗,官官相惠。
楚公子更大排筵席,邀请冯生过府庆祝,席间,楚公子略见酩酊,拿出考科举的文章炫耀,众人吹奉大赞,楚公子更加得意忘形,指自己胜过冯生,冯生醉意下大胆直批,批评楚公子文章,让楚公子在众人面前丢脸,羞惭得无地自容,冯生醉意渐过,把酒筵上嘲弄楚公子之事告知十四娘,十四娘责冯生轻薄,一时之快,得罪小人,担心冯生早晚惹杀身之祸。
另一边厢,楚公子醉意下再与婢女鬼混,被楚妻发现奸情,楚妻怒火下误杀婢女,花容失色,惶惶不知所措,楚公子见婢女已死,把心一横,决意设计嫁祸冯生,要冯生做替死鬼。
冯生得罪楚公子后,听十四娘之言,避见楚公子,怎料楚公子一再拉拢,终于在盛情难却下,到了楚家饮酒,且被楚公子灌得酩酊大醉,推在客房休息,冯生迷迷糊糊酒醒过来,发现自己伏在桌上,房内黑暗一片,冯生头痛欲烈,摸到床边,朦朦胧胧中摸�9�1一个人,初以为是楚公子,把那人一摇,才发现是一具女僵尸,吓得大喊大叫起来,楚家家仆闻声纷纷赶来,众人一见尸体,以为冯生杀人,怒冲冲地抓住冯生,冯生百词莫辩…
第七集
冯生被捕下狱,楚公子对各方施压,让众人不敢帮助冯生脱罪,誓将冯生置于死地,冯生杀人罪证确凿,被判斩首,三日后执行。
十四娘欲救冯生,但一举一动皆为楚公子监视,十四娘知道楚公子居心叵测,以升东击西之计,与阿禄大吵,并将阿禄驱逐出冯家,再由阿禄找父亲及一众姊妹帮忙,实行告到皇上面前,请皇上出面平冤。
阿禄带同十四娘所绘的一张带有狐狸妖气的仙画,来到辛家,并得辛父及一众狐狸姊妹相助,成功把画作送到皇上面前,皇上被画中如仙美女舞姿吸引,终于出宫,驾幸大同妓院,欣赏十四娘为皇上准备的一场歌舞,并且成功取悦皇上,让皇上听十四娘为父申冤……
第八集
冯生已被押出刑场,十四娘赶来,眼见时臣将届,不能寄望皇上打救,十四娘想要出手,以妖法救走冯生,怎么法力未能施展,十四娘这才发现楚公子找来阎道长,在刑场中设下符阵,让十四娘不能施法救人,誓置冯生于死地。
在千钧一发间,皇上圣旨及时到来,要重审冯生一案,众人被押到皇上面前,楚妻慑于龙威,不敢再稳瞒作假,招出一切杀人罪状,被皇上处斩,楚公子包庇妻子,被革职,十四娘与冯生夫妻劫后重逢,感情再进,为冯生感动,终于作感情决择,最后为爱放弃修道成仙,与冯生真情相见,准备轰轰烈烈相恋…
楚公子奸计不能得逞,妒恨更深,誓言不放过十四娘,要与十四娘周璇到底。
十四娘担心楚公子被仇怨蒙蔽,走向歪路,不肯罢休,早晚再起事端,问教鬼母,怎料鬼母拒见,十四娘不解,一再恳切求见,诚意打动鬼母,终于得鬼母接见,鬼母向十四娘透露,楚公子将为十四娘的毕生大劫,十四娘与冯生缘份,亦将尽于此,十四娘惊闻此事,欲再追问,鬼母言尽于此,一切看十四娘造化。
另一边厢,阎道长终于想出方法尽取豺狼妖妖法,竟然抽出豺狼妖元神,并毁其肉身,让豺狼妖元神,被逼寄居楚公子体内,法力为楚公子所用,楚公子在阎道长推动下,借助法力,更肆意横行。
楚公子为对付十四娘,在阎道长教唆下,捉来十四娘一众姊妹,吸尽精元,让十四娘的一众姊妹变成狐狸干尸。十四娘得悉此时,悲恨满腔,找上门,誓要为众姊妹取回公道
第九集
十四娘大战楚公子,楚公子得豺狼妖妖力后,摄取狐狸妖精元,功力大大提升,十四娘纵有仙气法力,但已不敌楚公子,为楚公子重创,生死边沿,幸得辛父及侍救走。
楚公子虽然击退十四娘,但被十四娘痛斥下,心有歉疚,回想杀一众狐狸女妖时,内心也极为痛苦,楚公子再找阎道长,希望把豺狼妖抽离自己身体,但为阎道长所拒,楚公子气愤,欲找其它道士相助,但刚离开楚家,已被体内豺狼妖制住,豺狼妖凶悍过人,斥责楚公懦弱,在楚公子体内,反过来控制了楚公子。
十四娘负伤,一夜白头,终于为冯生发现,冯生心痛,抱扶虚弱的十四娘,不戒意一切,要救十四娘,冯生关切煎药送汤,十四娘被伤,担心讲出鬼母预言自己与冯生缘尽,怕事情没那么容易解决,冯生表态,指不论有甚么事发生,与十四娘并肩作战,一起面对,绝不让十四娘狐单一人,十四娘感激。
与此同时,楚公子与阎道长,带同大批村民前来,要擒拿妖孽十四娘。冯生意图保护十四娘,阎道长摆出一派正气,指人妖殊途,劝冯生让路,勿为妖孽所迷,被妖邪欺骗,助纣为虐,害及苍生,冯生被混淆视听,加上爷爷压力及楚公子的指证,冯生一时迷失,让众人押走了十四娘。
十四娘惨被村民指为妖孽,大事羞辱,并在阎道长策动下,准备开坛,要把十四娘与辛父烧死,让二人不得超生。
第十集
十四娘无惧生死,但心痛冯生竟然相信众人所言,放弃自己,十四娘对人世间情爱失望,另一边厢,阿禄眼见十四娘受苦,于心不忍,痛责冯生,冯生心中有愧,自觉不应该放弃十四娘,无颜面再见十四娘,阿禄指冯生若不对十四娘诉说清楚,十四娘必然含冤而死,死不甘心。
冯生被阿禄骂醒,在最后关头赶来向十四娘道歉,并与阿禄不顾生死,救十四娘脱险,十四娘自知不敌阎道长与豺狼妖,但又不能眼见苍生被蒙蔽,步向灭亡,十四娘终于决志牺牲自己,找鬼母相助,把百作修行休于一天,击败阎道长与豺狼妖,并救出悔过的楚公子。
十四娘虽然成功击败妖邪,但却要面对灰飞烟灭的厄运,与冯生共渡最后时刻,并且为伤害自己的村民祈福,以德报怨,施饭派粮,让村民悔过不已,一一向十四娘跪地认错,十四娘宽宏感动天地,最终在众人面前,得道成仙。
④ 请列出<聊斋>中所有女鬼的名字
1、聂小倩
聂小倩是一个美貌女鬼,生前只活到18岁,死后葬在浙江金华城北的荒凉古寺旁,不幸被妖怪夜叉胁迫害人。
后浙江人宁采臣暂居寺院,小倩受妖怪指使,前来谋害,却被采臣的正气打动,便以实相告,助采臣转危为安。
与安幼舆经历种种磨难后,并以牺牲生命长度为代价,修炼成人,实现两人生活在一起的愿望,并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然好景不长,花姑子终究无法和安幼舆白头偕老,于是选择离开。
⑤ 古代诗经中的四大美女分别是谁
《诗经》里的美女,其实比西施更具体、更实在、更有细节,例如庄姜。
标准:
修长、高大、丰满、白皙
说起春秋时代的美女,知名度最高的当然是西施,西施具体漂亮到什么地步,史料里没有具体的描绘,尤其是对于身材五官本身,诚所谓“无图无真相”。好在有《诗经》,给我们留下了春秋时代关于美女标准的详细资料,虽然也说不上是“有图有真相”,但细致入微的描写,比画图的作用还要大。
在《诗经·卫风》里有一首名为《硕人》的诗,就是专门描述美女的。硕是什么意思?就是大的意思,东汉权威的《诗经》研究者郑玄是这么解的:“硕,大也。”用“大”来形容美女,似乎有点让人接受不了,尤其在时兴减肥瘦脸的今天,那么魁梧的一个女人也能算是美女?对,东周春秋时代对美女的要求之一就是要高大、修长。而且并不是只有《硕人》这个孤例,我们还可以再举一例,同样是出自《诗经》,同样是讲美女,有这么一句:“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有一个美女,长得高大且美好。
现在,我们还是回到《硕人》上来。这位高大的美女名叫庄姜,她是齐国的公主,齐国国君是姜子牙的后代,姓姜,而美女的老公是卫庄公,因此大家称她为庄姜。
话说庄姜某年嫁到卫国去,卫国人民兴高采烈地来迎接这位来自大国的公主,立即就为姜姑娘的美丽所迷。她给卫国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硕人其颀”,这新娘长得高大修长,很大气。除身材外,人们还观察了庄姜那天的着装。她穿的是什么衣服呢?诗里也有具体记录,只见她身穿绫罗锦缎,外面还罩了一件麻纱衣。
任何时代的人都讲究门当户对,于是人们就问,这漂亮的大姑娘,是谁家的姑娘呢?有人回答,她是齐国国君的女儿,还是公主呢。她的哥哥是齐国太子,她的姐姐妹妹也嫁得挺好,夫君分别是邢国和谭国的国君。
当然,大伙最关心的不是出身,还是她本人的容貌。于是,中国史上最富有才华的描写美女的文字出现了。
她的手指呀,好像初生白茅的嫩芽那样纤细柔软,她的肌肤,就像冻结的油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柔荑是什么,没见过,但是冻结的油脂倒是可以从小时候吃的猪油凝结后白嫩光滑的情状中想象一二。
讲完了手,开始讲脖子。这脖子,又长又白皙,这时候又来一个比喻,像天牛的幼虫,“领如蝤蛴”。天牛是何物,我们也很陌生,但是想一想幼虫长而白的样子,理解的障碍也就不大了。
描述美女,少不了会说到她的牙齿。庄姜的牙齿自然也对得起她的美貌,就像是瓠瓜的籽,方正而洁白,而且还排列得整整齐齐,“齿如瓠犀”。
手、脖子和皮肤都写过了,接下来该露脸啦。诗里接下来的一句是“螓首蛾眉”,就是说她额头方正宽广,像一种螓的虫类;眉毛呢,是蚕蛾眉。不过诗里没有交待她是不是长着一张时下流行的锥子脸,也没有交待她化的是什么妆,应该不会是烟熏妆吧。当然,姜大美女又不是雕塑,是有表情的。表情从哪里来?从眉目笑容来,只见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笑起来露出甜美的酒窝,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如王心凌所唱:睫毛弯弯眼睛眨眨。
写到这里,寥寥几十个字,把咱中国以后几千年关于美女的描写技巧基本涵盖了。虽然后来还有沉鱼落雁之类的描写,但基本上都是侧面落笔,烘托为主,像《硕人》这样正面描写、硬碰硬的技术派,已经很罕见了。
正面写美人,难度不是一般的高。《硕人》用尽了各种动植物打比方,增强了现场感和质感。
清朝中期有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这就是众多文人都青睐着一位英烈女性,多位文人将她采入野史笔记或写进小说中,这个人物就是林四娘。
我们对林四娘并不陌生,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记得第七十八回中曾写到的这个“姽婳将军”,曹雪 芹花了很长的篇幅描述这位巾帼英雄,称林四娘故事是“风流隽逸、忠义感慨”的“千古佳话”,不但让贾宝玉在众多清客面前专门诵读了他的长篇《姽婳词》,还让纨袴子弟贾环和小才子贾兰各作了一首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来赞颂林四娘,曹雪芹这么倾情一位女性是很不寻常的。清代另一位文学家蒲松龄也以林四娘的题材为背景,撰写了一个短篇小说《林四娘》,收在《聊斋志异》第三卷中。此外,另有王士祯的《池北偶谈》、林云铭的《林四娘记》、陈维崧的《妇人集》、卢见曾的《国朝山左诗抄》、李澄中的《艮斋笔记》、安致远的《青社遗闻》、邱宗玉的《青社琐记》、王士碌的《燃脂集》等,也收有关于林四娘事迹的笔记,曲家杨恩寿更是以林四娘故事编撰了六出昆曲大戏的文本《姽婳将军》。
一
按有关史料记载,林四娘应为明末清初人,因为在清初或清朝中叶时期,林四娘在社会上或文化圈中的名声很大。而按《红楼梦》中的描写,林四娘不但美丽、有武艺,而且还在丈夫恒王死后,勇敢地站出来带领恒府眷属与“流贼余党”奋战,最后“殒身于王”,是不折不扣的节烈女。但在正史中,这个人物却不见踪影,无论《明史·列女传》还是《清史稿·列女传》中都未收录林四娘的事迹,就连长达12卷本《清朝野史大观》也未见有林四娘的条目,看来,林四娘这个人物有可能是子虚乌有。
林四娘的来历,按《红楼梦》介绍,是恒王的一位宠姬,最得恒王宠爱,被超拔统辖诸姬,但究竟是哪一个朝代人则未点明。《聊斋志异》中的林四娘身份是一位宫女,她的主子变成了衡王,只说她以17岁处女之身,遇衡府剧变,遭难而死,其鬼魂与青州道陈宝钥交往时,曾奏“亡国之音”,但所亡何国,则避而不谈。不过,尽管恒王变为衡王,但其两者系谐音,显然是一个人。清代着名学者“渔洋山人”王士祯(1634-1711)在《池北偶谈》中关于林四娘的身世故事又进了一步,文中林四娘向陈宝钥作自我介绍称:
妾故衡王宫嫔也,生长金陵。衡王昔以千金聘妄,入后宫,宠绝伦辈,不幸早死,殡于宫中。不数年,国破,(衡王)遂北去,妾魂魄犹恋故墟。今宫殿荒芜,聊欲借君亭馆延客……
陈宝钥是福建晋江人,字绿崖。据其同乡林云铭在《林四娘记》中的描述,陈宝钥于康熙癸卯年(康熙二年,即公元1663年)任青州道佥事,在衙署时“夜辄闻传桶中有敲击声,问之则寂无应者。”面对有“鬼魂”出现,陈宝钥率仆人及神巫驱鬼均失败,后听从士人刘望龄劝说,决定任其自然,鬼魅遂化作美女,自称林四娘,遂与陈宝钥结为诗酒朋友,并在署事上成为陈宝钥助手,帮助陈宝钥破了许多疑难案子,还惩处了不轨之徒。后来陈宝钥询其生前来历,林四娘告诉他一段凄惋身世:
我蒲田人也,明崇祯时,父为江宁府库官,逋帑下狱。我与表兄某悉身营救,同卧起半载,实无私情。父出狱而疑不释,我因投镮以明无他,烈魂不散耳。与君有桑梓之谊而来,非偶然也。(林四娘)计在署十有八月而别,别后陈每思慕不止。
陈维崧(1625-1682)所着《妇人集》一书中也收录了有关林四娘故事的内容,他称“王十一(即王士祯)为余述林四娘事,幽窈而屑瑟,盖《搜神》《酉阳》之亚也。四娘自言故衡府宫人”。接下来,是所附王士祯《林四娘歌》及“小序”,序中叙述的即是陈宝钥邂逅林四娘鬼魂事迹,称“四娘貌本上流,妆从吴俗……环悬利剑,冷然如聂隐娘红线一流。婢东儿青儿皆姝丽,恒持左右,人亦无敢调(戏)者”,居三月才与陈宝钥告别。文之末后有一首伪托林四娘鬼魂写的七绝:“玉阶小立羞娥蹙,黄昏月映苍姻绿。金床玉几不归来,空唱人间可哀曲”。
这些文人所述林四娘事迹中,林云铭笔下的林四娘,与其他人的身世描写均不相同,一是林四娘父任江宁府库官,与王士祯《池北偶谈》中说她是金陵人虽对得起来,但多了一个福建蒲田的籍贯;二是否定了林四娘是衡(恒)王宫人身份,变成库吏女儿;三是林四娘父亲怀疑她与表兄有染,为明志而投镮自杀,并非为衡(恒)王死节。
既然多家文人都写到陈宝钥与林四娘的感情纠葛故事,那么,关于林四娘这个人物的出处就一定与陈宝钥有关。据林云铭说,他与陈宝钥是同乡,是他亲自聆听了陈宝钥讲的这段人鬼“奇遇”故事后,才写成那篇《林四娘记》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林四娘的事迹,最初是由清初在青州任佥事的陈宝钥“亲历”或原创编撰的,然后由林云铭正式付诸文字,故事便逐渐传播开来,又经王士祯、卢见曾、陈维崧这些文人予以丰富或改编,遂渐敷成一位节烈女子的事迹。
林四娘是否实有其人,我们还可从陈维崧的经历中获得旁证。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宜兴人,清初文人,其父陈贞慧,曾是明末着名的“四公子”之一,坚决
⑥ 聊斋志异中的女子分类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 : 在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中,聊斋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社会生活中,她们的聪明才智也大放光芒,她们在跟恶势力斗争时,机智勇敢,谈笑之间却敌兵;她们的处事才能、文才、治国才能也让庸碌的男人望尘莫及;随着时代的发展,她们还成为商品经济中的弄潮儿。 一、两位复仇女神:社会黑暗,恶势力猖狂,即使堂堂五尺男儿有时也会筹莫展,柔弱的聊斋女性却能在家庭和个人危难的关键时刻,以冷静的思考,果敢的行动,给恶势力致命一击,像复仇女神,让正义得到伸张。商三官、庚娘就是这样的奇女子。 二、足愧须眉的聊斋女性: 1:玩政敌于股掌之上的小翠。 2、救夫君于水火的方氏和舜华: 着名聊斋人物张鸿渐身边的两位女性,“美而贤”的妻子方氏,美而慧的狐妻舜华。如果不是这两位女性,张鸿渐命都保不住。 3、才女颜氏: 颜氏女扮男装,把封建重压下妇女被压制的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有文才,可以在制艺文上超过男人;有治国才干,吏治超出男子。除了这样勇敢的女性形象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形象也发生变化,商品经济的弄潮儿登上了聊斋舞台。比如近代女经营者的形象:黄英。《聊斋志异》把中国古代妇女特有的处境、遭遇、气质写活了,一批精彩迷人女性形象的成功,是蒲松龄对小说史的重要贡献。 三、近代女经营者的形象:黄英和小二。 《黄英》黄英蕴含菊精之意。傲霜挺立的菊花,向来是文人高洁秉性和高雅生活的象征。 黄英不是爱情故事女主角,而是一个新型的、女性经营者的新形象。 《小二》写“绝慧美”的女子赵小二。 小二是个富有活力的新型资产者,是管理高手,懂市场,知道把握顾客的猎奇心理,掌握市场。会赚钱,也会享受。工作之余,品茶、下棋,看书,休假日摆起酒席唱“俚曲”,就像现在唱通俗歌曲。她过的不是传统地主守财奴式生活,而带有新型享乐型资本家特点。 《小二》反映了在商品经济发展中女性的能力与地位。展示了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和趋于平等的爱情生活。小二跟黄英一样摒弃了“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传统女性模式,在她的琉璃厂中,小二豪迈地摆出了主管架势,丈夫只是一个工作上的帮手而已。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与地位的提高,使得小二成为真正的独立不依的女人,不再是男人的附庸。
⑦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哪一个令你印象最深刻
《婴宁》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主人公婴宁是一个天真烂漫,非常爱笑的狐女。婴宁身上有很多那时候女性所缺少的优秀品质,甚至与同时代的优秀男性相比也不相伯仲。本文主要研究婴宁身上存在的优点,探究婴宁由"笑"到"不笑"到"哭"转变的原因,以此增加对《婴宁》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了解蒲松龄以及他所生活的年代。
一、蒲松龄、《聊斋志异》与婴宁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自号柳泉居士,代表作为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世称聊斋先生。蒲松龄是底层的知识分子,为了改变这种命运,进入到上层社会,参加科举考试成了唯一的选择。一开始蒲松龄参加科举考试还是很顺利的,十九岁就考取了秀才,但是命运似乎喜欢捉弄人,之后的考试他却每每落第。出于生活所迫,蒲松龄不得不去做收入甚微的教书先生,幸好还可以勉强维持生计。经过了四十多年科举的风风雨雨,蒲松龄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了。年过花甲的蒲松龄已经再也没有精力再参加科举了,他已经看清了官场的黑暗,怎样也不可能竞争得过年轻人了,就算真的让他高中状元了,恐怕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七十二岁那年,才补了一个贡生,这似乎对蒲松龄的一生和整个科举制度都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聊斋志异》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主要记录民间故事中的"异"事。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就说到,《聊斋志异》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其中,描写花妖狐魅与人恋爱是最精彩的部分,《婴宁》就是里面的名篇。《聊斋志异》无情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同情底层劳苦人民,赞扬青年男"女"追求爱情,是古代文言小说的最高峰。人们一说起蒲松龄,往往第一时间会想到《聊斋志异》。可以说蒲松龄创造了《聊斋志异》,而《聊斋志异》反过来又成就了蒲松龄,令他名垂千古;在很大程度上,如果没有了《聊斋志异》,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会黯然失色。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很特别的一篇小说,婴宁是里面的主人公,特别喜欢笑,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看见什么人都能笑得出来。她在家里笑,在外面笑,见到陌生的男子也笑,见到婆婆也笑,拜堂成亲也笑,爬到树上也笑——而且是"狂笑欲堕"。在文学史上,一个那么喜欢笑的形象,的确比较少见。婴宁形成这样的性格也许跟她成长的环境有关吧。后来经历了一连串的事情,婴宁不再笑了,最后甚至哭了。婴宁的笑与哭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婴宁的"美"
婴宁所表现出来的"美",不仅仅是美学层面的美,还有道德层面的美。
名字美。婴宁多么好听的一个名字,从表面上理解就是像婴儿般宁静的一个女子,实质上还应该包括婴儿所具备的各种特点——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善良、无忧无虑等等。"婴宁"这个名字,有人认为它来源于《庄子·大宗师》:"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袁行霈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中也采用了这种观点,认为"撄宁"是指得失成败都不动心的一种精神境界。如果认为"撄宁"这种精神境界在婴宁身上有所体现,那么"婴宁"这个名字来源于"撄宁"也说得过去。但是笔者不赞同这种观点,因为小说中鬼母就说到婴宁"年已十六,呆痴裁如婴儿",根据语境理解,婴宁的"婴"更符合来源于"婴儿",更何况"撄宁"缺乏了婴儿的语义。关于婴宁名字的来源,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不管从语音还是语义方面来说,"婴宁"这个名字都是美的。
外貌美。蒲松龄没有从正面描写婴宁的外貌,只写了"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美丽的梅花把人衬托得更美,花与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而正是这样的一个女子,让王子服深深地迷恋上了她。王子服目不转睛地看着婴宁,一点顾忌也没有,完全不像一个饱读诗书的读书人。一向注重礼节的读书人竟然犯了这样的错误,可见婴宁是多么漂亮,多么有魅力。后来王子服因为太过想念婴宁而大病不起,更加从侧面反映出她"容华绝代"的美。婴宁的美是自然的美,是清水出芙蓉的美,毕竟她还没有被社会的黑暗所侵蚀。正是因为是自然的美,所以也是一种脆弱的美,一旦经历风吹雨打便会有所破坏。等到婴宁越来越深入社会,她的自然美会进一步被破坏。
心灵美。婴宁在她家屋后小园子与王子服的对话更是让人哭笑不得,王子服一味地向婴宁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而婴宁就像小孩一样始终不能理解。婴儿是善良的、没有烦恼的人,可以整天玩耍,嘻嘻哈哈地过好每一天,根本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人之初,性本善。婴宁从小生活在远离人群的山野之中,接触到的人少之又少,偶尔才会外出游玩,才能真正接触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她可以毫无顾忌地大声欢笑,而又不必在乎世俗的眼光。喜欢笑,喜欢种花,喜欢爬树,而且无论别人对她怎样都能一笑置之。她心地善良,婢女都愿意亲近她,就算婢女们犯了错,婴宁也会帮她们求情,以致她们不会受到责罚。与那些动不动就拿下人出气的少奶奶相比,婴宁把下人当人来看待,是与人为善的做法。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表现出她的心灵美。
心灵美有时候也可能会引发误会,婴宁见人就笑使她的邻居产生了非分之想,以致邻居半夜来到墙角下行不轨之事,却不幸被蝎子蛰到,最后不治身亡。因笑声而失去一条人命,这使得婴宁开始感受到了封建礼教的强大压力,此后她再也没有笑过了。说到底,邻居的死亡不能责怪婴宁,因为婴宁所受的教育与邻居所代表的世俗的人的教育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天然的美丽与世俗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邻居的死就只能怪"色字头上一把刀"了。
婴宁的身世是悲惨的,自幼父亲病亡,而且自己的生母是一只狐狸,她是人和妖所生的,并且是鬼母把她抚养成人的。所有这些最基本的条件都表明婴宁不会是一个有着愉快童年的人,但是结果却截然相反。知道一切真相的她依然开开心心地度过了童年、少年,丝毫看不出有任何烦恼。婴宁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她没有埋怨任何人;即使是弃她而去的狐狸生母,婴宁也没有对她有任何怨言。虽然生母抛弃了她,但她毕竟是为了女儿能够过上真正的人类生活才这样做的。如果长期脱离人类社会跟着狐狸母亲生活,婴宁也许永远也融入不了人类社会。抚养她的鬼母和陪伴她成长婢女狐女小荣也不可能永远在她身边,只有回归到人类的社会才是婴宁的最明智的选择。
婴宁的孝。古代的男尊女卑思想非常严重,女子常常处于被支配地位,根本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可言。因为女儿迟早都是要嫁人的,只要嫁出去了就不是自己家族里的人。人们观念中都是"养儿防老",却从来没有听过"养女防老"的。赡养父母成了儿子与生俱来的责任,似乎与女儿毫无关系。而婴宁却从小与鬼母相依为命,时时刻刻都想着怎样才能孝顺鬼母。婴宁虽然能力不是很大,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当婴宁嫁给王子服后过上了体面的生活后,她没有忘记养育过她的鬼母,跟王子服商量把鬼母和她的父亲合葬,了却鬼母最后的心愿。婴宁用实际的行动证明"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是不正确的。她是一个知恩图报,孝顺母亲的人,也不枉鬼母多年来对她的悉心教诲。在当时的世俗社会中,女性没有必要处处护着娘家,更何况婴宁是庶出的,而且是被抛弃的,更加没有责任这样做。婴宁的做法是对传统男权社会发出强而有力的怒吼,是女权的一种体现,反映出渴求男女平等的思想,是对男尊女卑的反抗。她的"孝"是道德层面上的美,也是一种传统的美德。现代的社会到底还是男权社会,虽然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实际上出于文化和生理上的原因,男女不平等的现象还是随处可见的。如果子女都能孝顺父母,赡养父母,使他们老有所依,那么社会上很多重男轻女的人也会改变看法的,男女比例会更加均衡,社会就会良性发展了。
婴宁的笑。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笑是一种由于外界现象满足了人的心理需求而引起的情绪、情感上的愉悦反应,笑是又外界刺激引起的快乐心境的外化。婴宁就像一个小孩子,小孩的世界是充满欢笑的。游戏是婴宁欢笑的来源,游戏是自由的,只有自由才会进行游戏,婴宁在自由的游戏中获得了快乐。她是一个少女,准确来说是一个像小孩一样的少女,游戏占据了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再加上鬼母由着她的性子来,所以婴宁的笑是无目的而又合乎目的的。婴宁很少与人接触,看到有趣的事情自然会心情愉悦,她来到人类的社会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都能够引起自己的兴趣,进而就像婴儿般的痴笑。婴宁第一次看到王子服"目灼灼似贼"地看着自己的时候就笑了,第二次看到他的时候还是笑了。婴宁之所以对王子服笑,估计是他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跟婴宁的所见所闻有所不同吧。婴宁时时刻刻都在笑,笑的是整个世俗的社会,笑的是那些束缚人性的封建伦理纲常。蒲松龄塑造了一个如此爱笑的婴宁,一方面是婴宁本身与生俱来的天性,另一方面是蒲松龄要借婴宁的笑来讽刺社会的黑暗。
三、婴宁"美"的原因
古有孟母三迁,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同样,婴宁的成长自然环境对她性格的形成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婴宁住在几乎没有人烟的山谷之中,可以说是与世隔绝。群山环绕,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居住的地方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如此一来,婴宁就像大自然的精灵一样,无处不散发出人世间少见的优美感。这些优美感是整齐的、和谐的、适合人的感性尺度的。婴宁的笑声本来就和小鸟的叫声一样是和谐的声音,但是她到了世俗的社会,她的笑声却无法改变这个黑暗的社会。婴宁与众不同的笑,正是社会上的一股清流,但力量太小,始终冲不掉社会上大量存在的污垢。
除了自然环境的影响,还有社会环境的影响。陪伴婴宁成长的是鬼母和婢女狐女小荣。鬼母教育婴宁并没有把人类社会的对女子严格要求的"三从四德"强加在她的身上,没有把她困于闺房之中,而是由着她率性成长。尽管婴宁在客人面前也嘻嘻哈哈笑个不停,鬼母只是在口上说几句,完全没有责罚她的意思。鬼母曾经也是人,也经历过伦理纲常束缚,她不想女儿重蹈覆辙,要尽可能多地给她自由,让她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小荣尽管也是狐狸,但她对婴宁的影响也不能忽视。蒲松龄对小荣的描写并不多,她的一句"目灼灼,贼腔未改",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率真、直接的姑娘。她与婴宁从小一起玩到大,或多或少是性相近,她们之间不像是主仆关系,更多的像是姐妹。婴宁成长的社会环境中就只有鬼母和仆人,没有多余的杂质参和其中,这样使得她的性格更加趋向于动物性,更加接近自然,因而她是更美的。
四、婴宁由"笑"到"不笑"再到"哭"
婴宁由"笑"到"不笑"再到"哭",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而悲剧是属于美学范畴的。悲剧的本质是,通过不幸、毁灭甚至是死亡,把人从有限的、片面的存在导向超越性层面,并使人摆脱现实的沉沦而超越到本真存在时获得的升华感和对生命真谛的体验。
经常笑对身心健康是有好处的,但是曾经天真活泼又爱笑的婴宁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竟然"矢不复笑"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婴宁各个方面都太完美了,显得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这也许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吧。婴宁刚来到世俗的社会时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别人的循规蹈矩在她的眼中就是一个个笑话。久而久之,她的笑被贴上了没有教养的标签,她受到的指责也越来越多。一个人整天开开心心的并没有错,活着最重要的就是开心。但是婴宁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笑,什么时候不应该笑,以致遭到别人的误会,从而产生了不必要的麻烦。"矢不复笑"的重要原因是封建礼教的力量太过强大了,如果婴宁继续保持着婴儿般的笑声,恐怕迟早会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所以她选择对现实的屈服,进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权利。婴宁的沉默正是对整个黑暗社会的无声抗议,应该是无声胜有声吧。
小说的最后,婴宁居然像普通的女子一样哭了,这表明婴宁已经彻底地向世俗社会屈服了,理想始终败给了现实。古代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而且力量强大,少数人的反抗根本是蜉蝣撼树,谈何容易啊!但是,难能可贵的是有人站出来了,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社会的一大步。蒲松龄把一生中的大好年华都花费在科举考试之中,却始终不得志,他塑造婴宁这个人物是为了控诉黑暗的社会,但最终还是不能力挽狂澜。因为蒲松龄也是热衷于科举的,只不过他败给了岁月,所以他笔下的婴宁也无法跳出黑暗的世俗社会这个怪圈。而婴宁生下的儿子居然也像以前的婴宁一样不害怕陌生人,见人就笑,这个伏笔反映出蒲松龄向往一个没有约束、自由自在的社会。
五、结论
通过《婴宁》,我们可以看出婴宁是世俗社会里理想型女子的代表,她身上表现出当时社会中女性普遍缺少的美,她的美正好反衬出社会中无处不在的丑。但在强大的封建礼教面前,婴宁只能选择对现实屈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明哲保身。婴宁的屈服恰恰是对无情的社会发出强烈的批判。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会性就决定了必须有规矩,否则人和其它动物就没有什么区别了。社会中的道德、法律不是要一味地扼杀人性,制造各种各样的悲剧,而是要符合人性,确保人和社会能够健康地发展。蒲松龄在那个年代,已经看清楚社会的黑暗了,需要对社会进行讽刺和批判,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没有上升到社会制度的层面,所以只能塑造出一个"美"的婴宁,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