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四大美女是怎么死的
西施据说是被沉到湖里溺死的,也有说是和范大夫隐居了,杨玉环是在马嵬坡被缢死的,至于貂蝉本就是传说中的人物,有说是被关公月下所斩,王昭君应该是正常离世的吧!
2. 历史上的四大美女最终都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分别是春秋时期的西施、汉代的王昭君、三国时期的貂蝉和唐代的杨贵妃,下面,让笔者分别简述这四位美人的结局。
杨玉环,本是唐明皇之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后又称为唐明皇的宠妃,有“羞花”的美貌。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明皇被迫西逃,在逃跑过程中陈玄礼等人于马嵬坡发动兵变,要求处死擅权的杨国忠和杨贵妃,唐明皇被逼无奈之下只好同意赐死杨贵妃,杨贵妃最终自缢身亡,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3. 看了妖猫传。历史上的杨玉环是真的上吊死了吧
历史上杨玉环的死因有不少种说法,其中认可最多的就是自缢死。
自缢死详情: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途经马嵬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
唐玄宗言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无奈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继续包围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这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之典故。
玄宗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宫,曾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但未找到。
4.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她最后是怎么死的
公元756年,洛阳失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仓皇逃离京师长安,其宠妃杨玉环死于马嵬驿。史书上记载杨贵妃是在马嵬坡下自缢身亡,当然,这个自缢身亡,也是在兵谏之下唐玄宗下的圣旨下被迫自缢的。
5. 吕素怎么死的
吕素的死因:
在《神话》第8集中,小川向素素求婚。在戴上“戒指”的那一刻,素素却晕倒,原来是在小川染上瘟疫后,她为了照顾小川自己也染上了瘟疫。可惜,神医崔文子带的药只能救一人,素素选择了救小川;
最后,素素在临终时要求小川帮忙照顾她的父亲、姐姐,并且要求小川要找一个好女孩来爱。小川紧紧抱住素素,心中无比悲痛,后来他们为了不让瘟疫扩散,选择火化了素素。
(5)中国哪些美女上吊后火化扩展阅读:
吕素介绍:
1、电视剧《神话》人物
吕素,是电视剧《神话》中早期较重要的支线人物,电视剧中金莎扮演的吕素是典型的中国古典美女。吕家二小姐,亭亭玉立大家闺秀,美丽善良。在一次劫持事件中,因为易小川的出手相救,而对其暗生情愫。 她是易小川在秦国遇到的第一个女子,性格内向含蓄,对爱执着、率真。
2、吕素原型
吕素历史上有对应的人物原型,名为“吕媭”,(lǚ xū):是吕文(吕太公)的第三女,吕长姁和吕雉的妹妹, 但与电视剧中的吕素性格迥异。《史记》记载,吕公有四个孩子:长子吕泽,次子吕释之,长女吕雉,次女吕媭。
吕媭是舞阳侯樊哙的妻子。吕后当政时,吕媭被封为临光侯,她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被封侯的女性(前两个是雌亭侯许负;阴安侯丘嫂,也就是汉高帝的兄嫂,羹颉侯刘信的母亲)。在吕后亡故之后的诛除吕氏斗争中被乱棍打死。
6.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结局
貂蝉
对于貂蝉最后的结局 史家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版本是昆剧《斩貂》细述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斩首,其妻貂蝉被张飞转送给了关羽,但关羽拒绝受纳这位污点美女,怕其水性杨花,朝三暮四,难免为他人所玷污,只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节,于是乘夜传唤貂蝉入帐,拔剑痛斩美人于灯下。
第二种版本是另一出杂剧《关公月下斩貂蝉》,是说曹操欲以美色迷惑关羽,使其为自己效力,遣貂蝉前去引诱。貂蝉使出浑身解数,上下挑逗,关羽心如磐石,为了自己不受魅惑,杀死了貂蝉。
基于儒家文人的悉心改造,明代以来,貂蝉和关羽的形象,日益贴近士绅阶层的伦理标准。
第三种版本出自明剧《关公与貂蝉》,剧中的貂蝉向关羽痛说内心冤屈,详述其施展美人计为汉室除害的经历,赢得关羽的爱慕,但关羽决计为复兴汉室献身,貂蝉只好怀着满腔柔情自刎,以死来验证自身的政治贞操。
第四种版本陈述貂蝉在怜香惜玉的关羽庇护下逃走,削发为尼,曹操派人追捕,为使桃园三兄弟不再重蹈自相残杀的覆辙,貂蝉毅然触剑身亡,一缕幽怨的香魂,追随国家大义而去。
“善终系列”也有四个核心版本,
第一种版本:貂蝉本是曹操送给董卓用来迷惑君主的一名美女,后来成为了董卓的侍婢,并挑拨吕布杀死了董卓,在“长安兵变”吕布败走后貂蝉又落入了李傕之手,再次挑拨李傕与郭汜自相残杀,在李傕被曹操击败后貂蝉最终回到了曹操身边。这一版本相对来说比较有历史依据。
第二种版本:貂蝉出家为尼,以佚名方式写下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向世人言明自己的政治贡献,最后在尼姑庵里寿终正寝。
第三种版本:关羽不恋女色,护送貂蝉回到其故乡木耳村,而貂蝉则一直守节未嫁,终于熬成了一个贞烈老妪,被乡人建庙祭奠。为谋生和丰富群众文艺生活起见,貂蝉还组织戏班演出,她所搭建的戏台,曾是该村的一个诱人景点。
第四种版本:貂蝉被关羽纳为小妾,并送往成都定居,本想在功成名就后慢慢享用,不料自己兵败身死,可怜的貂蝉从此流落蜀中,成了寂寞无主的村妇。
最近有新闻称,某老人曾于成都北郊拾得一块古碑(1971年),其铭文约略为:貂蝉,王允歌姬也,是因董卓猖獗,为国捐躯……随炎帝入蜀,葬于华阳县外北上涧横村黄土坡……这是有关貂蝉下落的最新证据,却无力证明任何东西。
王昭君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西施
在吴越之争硝烟散尽之后,美女西施的结局,后世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6种:
1、愧疚自缢说
在一些话本和戏剧中演绎的情节是,西施助越国灭掉了吴国后,一方面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吴王夫差,在一种异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脱,最后自缢于馆娃宫内。
2、被范蠡带走说
这种说法较为风行,典籍中有记载。东汉人所写的《越绝书》中记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文学戏剧作品大都这么描绘。说吴国灭亡的当天,范蠡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劝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难的文种,趁早离开勾践。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苏台下花荫深处找到了萎顿不堪的旧日情人西施,仓皇逃到太湖,双双驾一叶扁舟,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苏东坡曾经写道:“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在山东肥城陶山,据说有范蠡和西施墓。
3、被范蠡沉湖说
西施在越灭吴后的命运还有一种说法,说吴国灭亡以后,越王因为西施的美貌想要将她留在身边,但是范蠡坚决反对,他要越王吸取吴王教训,不能被美色诱惑。他设下计策,派人用越王的车把西施骗到太湖,又把她骗上船,到湖心的时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将西施从船上推下,西施就这样溺死于太湖之中了。
4、被吴人沉江说
民间有一种传说,吴国灭亡后,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东坡异物志》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唐代罗隐写诗道:“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为谁。”从唐代人写的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西施“被吴人沉江说”,有一定市场。
5、被勾践沉江说
越王勾践曾说:“亡吴之功,西施当属也。”传说勾践认为吴国的灭亡源于夫差沉湎于西施的美色,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过来殃及越国,他恩将仇报,赐西施沉江而死。这种说法和“被吴人沉江说”、“被范蠡沉湖说”是异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红颜祸水”。
6、被越后沉江说
传说越国灭吴后,勾践欲将西施收进后宫。越后认为西施是“祸国之女”,担心西施祸害越国,就令手下将其裹进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
这种说法因较为符合君王好色、王后妒嫉的心理,比较流行。《东周列国志》上就是这种说法。
笔者赞成“沉江说”。不管是吴人、勾践或王后沉的。
因为“沉江说”,典籍记载较早。离吴国灭亡(公元前475年左右)不到百年,墨子在《墨子·亲士篇》中说:“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意思是这些人都是“死其所长”——因各自的所长招致相同的祸害。西施是因其美貌而被沉入江遇害的。他清楚地说“西施之沉,其美也”,明确地指出西施被沉江而死的。另一典籍《吴越春秋》也明确记载:“吴王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 这里的“鸱夷”,有人解释是指范蠡,根据是范蠡曾经“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史记·货殖列传》)。笔者认为这里的“鸱夷”,解释为“牛皮”较为合理。意思是把西施用牛皮一裹,“浮于江”上了。范蠡改姓名为“鸱夷子皮”,是纪念朋友和对手伍子胥的怀念。伍子胥被夫差赐死后也是用鸱夷牛皮收敛的尸体。唐人司马贞的《史记索引》载:“鸱夷子皮,范蠡自谓也。盖以吴王杀子胥而盛鸱夷,今蠡自以有罪,故为号也。”
还有一个反证:浙江沿海一带一道名菜“西施舌”(一种蛤砺肉),据说就是纪念西施沉江的,所谓美女加美食。
笔者在《西施颂》采用的是“沉江说”,并设计了范蠡弃官亡走后,在江面上看到了牛皮裹着的西施尸体,派人送她回家乡安葬的情节。也就是说,西施之魂已经回归故里,至于埋葬在什么地方,是葬的尸体,还是衣冠,则需要进一步考证。
杨玉环(杨贵妃)
公元756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促使大唐王朝由盛转衰。叛军攻入长安时,唐玄宗连夜出逃。第二天,逃亡队伍到达陕西境内的马嵬坡。
随行将士突然起义,当朝宰相杨国忠瞬间死于乱军之中。随后,他们把矛头指向杨国忠的姐姐———杨贵妃。
就在这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几个神秘人忽然出现在马嵬坡上。他们悄悄挖开贵妃的坟墓,他们究竟在找什么?史料记载玄宗皇帝回长安后,秘密令宦官改葬贵妃,但是去改葬的人回来却说不见了贵妃的遗体,只带回了贵妃生前携带的香囊。
关于神秘挖墓事件,新旧唐书有两种不同记载。旧唐书里说: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而新唐书里却只有:香囊犹在。新旧唐书为何有差异?贵妃的遗体是否被盗墓人盗走了?
但这样的说法似乎很难成立,危急时刻,民间的人不会很快得知贵妃埋葬的地方。而且倘是盗墓分子所为,就不会留下香囊。那么,新旧唐书哪个记载更准确?旧唐书是唐朝时就记载的,而新唐书是宋朝人根据旧唐书编写的,按常理说应该是旧唐书尤为可信,但如果是这样,新唐书里也不该将“肌肤已坏”如此重要的记载删掉。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刘厚滨教授认为,从唐明皇本人角度来看,他肯定要对外宣布贵妃已死。可如果现在这样记载,就给人一个想象空间。宋朝人在写新唐书时,干脆就不说有没有尸体,就把这事给回避了。
谜团二,四川都江堰挖出装女人的小巧棺木,但墓主人身份难定。
1000多年后的今天,在法门寺博物馆内,记者见到了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香囊。这种香囊在古代称做“香球”。据宋馆长介绍,在香囊里有两个持平环,里面有一个小钵盂,无论怎样转动,这个钵盂始终与地面保持平行,里面的香料始终不会洒落出来。
而今在马嵬镇上,重新修葺的杨贵妃墓馆里不仅有贵妃的墓,还有塑像。现今修葺的墓有3米高,外形用青砖包砌得很严实,原始贵妃墓不可能有这样包砌的青砖。在疑惑无法解答时,四川都江堰市的红梅村传出了千年古墓的奇闻。传说,这个村子后山脚的一座千年古墓是杨贵妃的墓。
据村民讲,早年在这里的墓碑上刻着杨字,却没有名讳,这个有千年历史的墓是一个暗墓。那块墓碑在“文革”时期已不存在,而今墓地也被种上了庄稼,只有一块破陋的祭台青砖还留着。
1997年,市里和红梅村联合对该墓实行挖掘。挖出的棺木长仅1.7米,宽仅45 厘米,无疑是装女人的棺木,但墓主人身份很难判断。
谜团三,日本民间盛传杨贵妃逃到日本,《长恨歌》中也曾暗示。
2002年,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声明,她是杨贵妃的后裔。这个消息让中国人无比震惊,杨贵妃的后人怎么可能跑到日本去呢?其实早在20年代,着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在《长恨歌》等文章中指出,杨贵妃可能并没死在马嵬坡,而是去了日本定居。现今的日本沿海边有一个叫做“久津”的村子,以“杨贵妃之乡”而闻名。
传说,当年杨贵妃在马嵬坡兵变下,一名侍女代她死了,杨贵妃在遣唐使的帮助下,乘船离开大唐,经过漫长漂泊,到了日本山口县久津,而山口百惠就是山口家族的一员。日本南宫博的《杨贵妃外传》和渡边龙策的《杨贵妃复活秘史》中也有描述。难道杨贵妃真逃去了日本?着名比较文学专家严绍焘认为,这跟白居易的《长恨歌》有关,白居易在诗的后半部分表述了对杨贵妃的一种想象,说杨贵妃虽然在事变中人已死,但她的灵魂飘到神仙山上,后来和唐明皇派去的道士在神仙山上相遇了。而众所周知,《长恨歌》描写的是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
人们分析长恨歌里写的诗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其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就是描写了马嵬坡上找不到杨贵妃的遗体了。而此后唐玄宗派一个道士去找寻杨贵妃,结果“上穷碧落下黄泉”都没找到,最后道士在仙山上找到了贵妃。
倘若道士真在仙山上找到了贵妃,这里写到的蓬莱仙山又在哪里?在日本的文学创作中,他们常常把蓬莱山本身就指为日本。
7. 怎样看待中国古代四大美男美女生死下落之谜呢
在中国古代,诞生了西施、昭君、貂蝉、贵妃四大美女和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四大美男。其中四大美男结局悲催,多半是惨死的。而四大美女结局离奇,多半是无知的。下面,就来看其中两位美男惨死之谜和两位美女的下落之谜。
8.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都是谁,她们是怎么死的,有了解的吗
西施 老死的
杨贵妃 上吊死的
貂蝉 被关羽给杀了
王昭君 老死的
9.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怎么死的
貂禅:版本很多,据说是白门楼缢死吕布之后,曹操次貂禅给关二爷,结果关帝认为美色祸国殃民,杀了。
历史上真正的貂禅是不是存在,很难说,最有可能的是几个角色的统一体。她的最终归宿罗贯中没有交代,也许被杀,也许走了,至少电视剧给我们的是貂禅离去了,不知所踪,这也许是这位可怜的美人最好的归宿吧。
西施:心脏病。西施本来是范蠡的爱人,后献给夫差。灭吴后,范蠡隐退,西施遂与之泛舟五湖。可惜的是,西施先前曾被越女以剑气伤心,后早卒。留下成语“西子捧心”
西施在历史上的地位很高,但是真正的西施不是随她的情人范蠡归隐,而是被她祖国的亲人沉河了(很残酷啊!)因为她被认为是个不祥的女人。这让现代人很难接受,但在当时愚昧的越国,这完全可能发生。说她随范蠡归隐,只是民间对这位大智大勇的女性的悲惨遭遇感到同情和惋惜而遍出的美丽传说而已。
杨贵妃:史书上写的是马嵬兵变,被杀。另一种说法是死的是她的替身,本人东渡日本,老死。现在日本国内还有许多遗迹是关于她的,不过有待考证。
杨贵妃就是在马嵬坡被唐玄宗以白绫赐死了,说她逃到日本的证据不足,很可能跟西施一样,是民间传说,反应了老百姓的良好愿望而已。
王昭君:死在西域,具体好象没有说怎么死的。可能是过度想念家乡。
昭君的一生很曲折,她先是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死后又随匈奴的规矩嫁给呼韩邪的儿子。虽然地位崇高,但是终生郁郁。
10. 历史上王昭君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王昭君,生活在西汉时期,名嫱,字昭君,南郡秭归人,现代湖北宜昌兴山人,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素有“落雁”的美誉。
王昭君怎么去世的,这个在传说中有很多说法,有说王昭君不愿出嫁,在出嫁途中就投水自尽身亡的;也有说王昭君在呼韩邪单于死后,不愿再嫁,自尽身亡的。而实际上,昭君是在33岁的大好年华时,因为远离故乡,心生哀愁,患病去世的。
昭君和复株累若鞮单于一共生活了11年,共生有两女,长女须卜居次,后被召入汉朝侍奉王太后(王莽的姑姑);次女当于居次。
公元前20年,复株絫若鞮单于去世,王昭君再嫁搜谐若鞮单于(呼韩邪单于的另外一个儿子)。五年后,公元前15年,王昭君病逝,葬于青冢,现在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南。
大多数关于王昭君的传说,都是一个凄婉的故事,这也比较符合事实。如果和亲塞外,果然可以生活的很幸福,那王昭君就不会年仅33岁就去世了,更不会在呼韩邪单于去世后,请求回归汉朝了。
王昭君用自己一生的幸福,换来了大汉与匈奴之间半个多世纪的友好和睦。其他匈奴部落,在看到南匈奴与汉朝的关系之后,也纷纷效仿。匈奴各部之间也得到了暂时的和平。王昭君一个人,可以说是挽救了数十万人的性命,还让更多人减少了战争赋税的负担,可以有一个更为温饱富足的生活。所以,王昭君也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中,最值得尊敬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