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娶惠安女孩有哪些聘礼
惠安女的婚俗文化(所幸已经是过去式)
相对惠安女奇特服饰而言,最让人深思的则是惠安女的奇特婚俗。婚俗为特定的历史和特定的地域化,并受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支配。惠安女独特的早婚、包办婚和长住娘家的婚俗当地普遍的风俗习惯。
1. 早婚、童婚
惠安地区无论男女都有早婚的习俗。男子若到十四岁还没有定婚,不是被人看不起,就被怀疑自身有病,从而在人前抬不起头。女子十二三岁成婚更是常事。近年来早婚率尽管有所下降,但早婚现象仍居高不下。早婚给惠安女带来无尽的痛苦。唱出此歌心头闷,阿兰一身歹命运。害着女儿失青春,日不吃来暝不困,眼屎流落作饭吞。看见身边姐妹群,想起自己泪纷纷.……
这是一首五十年代流行于惠安地区妇女中间的民歌,名叫《阿兰歌》。它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早婚、童婚给惠安女造成的悲剧和无穷的痛苦。阿兰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她是惠安女的化身。造成惠安女早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生产的特殊性。惠安地处沿海,男人多以捕鱼为业,海里浪中,风险很大,特别是以往生产技术和设备都较为落后,加之又缺乏安全保护设备和措施,常常出现船翻人亡的事件。因此,祖宗遗留下来的,“行船跑马三分命”的俗语,深深地烙在了父母们的心里。中国是一个讲究孝道的国度,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影响深远。人们在无力与大自然抗争的情况下,为防“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灾祸”的厄运,于是,父母们便想方设法为儿子早早操办终身大事,以延续香火。
二是落后的婚俗观。中国传统的婚姻形式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一个姑娘的终身大事。这种婚姻形式主要是由媒人从中说合,后经男女双方的家长同意,然后由长辈主持的包办式婚姻。惠安地区因袭陋俗,惠安女无力反抗,只得听任命运摆布。至今当地还广泛地流传着有关落后婚俗的谚语。诸如:父母主婚,酸甜苦涩也要吞”;“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乞丐加自斗(蒲包,乞丐用的一种讨食袋)”,等等。
这种封建包办的婚姻形式,非但造成了早婚现象的普遍,甚至男女双方多数在婚前未曾见面,更谈不上什么感情了。所以难怪林语堂半开玩笑地说:“中国人是先结婚然后谈恋爱。”虽然这种封建包办婚姻随着《新婚姻法》的颁布而予以废除,但在惠安地区的实际生活中仍广泛存在。
三是文化落后。惠安女大多没有文化,即便有文化,其水平也不高,科学知识尤为贫乏。受封建思想影响,中国社会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现象比较严重。民间普遍认为女儿不是子,是别人家的人;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因此,惠安女一旦订婚或结婚,哪怕年纪再小,其父母都不愿意再花钱供她继续读书。小新娘碍于脸面,也不敢继续去上学。夫家更是不赞成,由于婚后长住娘家,新娘若学有所成,一旦有了出息,岂不是鸡飞蛋打。于是导致惠安女群体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较为愚昧,致使落后的婚俗习惯得以长期保留,影响至今
2.长住娘家
长住娘家,又称“不落夫家”,其婚俗的要点是:妇女结婚以后,头三天住在夫家,第四天新娘返回娘家,此后长住娘家。只有逢年过节以及农忙时(去夫家干活)才回夫家住一两夜。即便如此,还得夫家来人三请五催,才勉勉强强回去。妇女生下头一个孩子后,方可正式入住夫家。从结婚到生育这段时间,妇女继续生活在娘家,保守贞节。在娘家住的时间很长,住上七八年是常见的,短则二三年,长则二十几年。决定住在娘家时间的长短,要看妇女是否想生孩子,并且还得看妇女是否能够怀上孩子。住在娘家的媳妇,俗称“不欠债的”;住在夫家的媳妇,称“欠债的”。惠安女每年到夫家不超过十次,每次仅两三天。每次回夫家时要用块布遮住脸,直到晚上熄灯后才能拿掉,第二天必须在天亮之前回到娘家。怀孕生子也不能生在娘家,须在夜间赶到夫家去生。尽管住在娘家时间长短不一,但住娘家的风俗历来为惠安女所恪守,至今仍无太大变化。谁敢越雷池,将会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唾骂。这样,就人为地造成婚后夫妻名副其实的分居,给双方酿成许多难于言表的痛苦,以致结成种种苦果。比如双方互不相识,形同陌路。由于夫妻双方见面的机会极少,结婚几年了还认不清对方的情况较为普遍,并由此而引发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据说,在惠安某乡王某结婚已 8年,其妻回家仅 10天,又因多在夜间相会,故一直认不清对方。一次,王某上街买水果,而卖者乃其妻,因两人互不认识,还讨价还价,争得面红耳赤。此事被当地传为笑谈。惠安妇女虽和丈夫见面的机会少,但却对丈夫非常忠心,大都没有婚外恋的现象
‘贰’ 福建惠安女在哪
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个特殊的族群,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闻名海内外。惠安女,从狭义上来说其实是惠东女,主要分布在福建惠安东部崇武镇郊和山霞、净峰、小岞三乡,是地地道的汉族。据当地人说,几百年前,她们由中原移居于此,因海边生活为防风而佩带花色头巾和橙黄色的斗笠,花巾上还有编织的小花和五颜六色的小巧饰物;上身穿着紧窄短小的衣服,露出下肚;下身穿着特别宽松肥大的裤子,腰带是扎在肚脐下面。
如今不论是在莆田繁华的街头,东山迷人的海岛,还是在漳浦喧闹的集市上,常常可以看到她们装束奇特的身影。有人说她们是少数民族,有人说她们是汉族。这一带的7个乡村总共只有几万人,虽然她们只是惠安县人口的一小部分,却引起了海内外许多学者的广泛的关注。她们的形象随着文学艺术家们的摄影镜头、诗歌和音乐走上了银幕,书刊、报纸和五线谱,一直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叁’ 惠安女人是不是特别漂亮
惠安的女人是特别漂亮的,只有这边的女人身材特别好,而且长相特别有气质的。
‘肆’ 泉州的惠安女有谁知道吗她们是怎样的生活状态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惠安女的故事,她们以风格奇特的服饰和勤劳能干的精神闻名世界。我曾在彩霞满天的黄昏时分抵达泉州市惠安县的大岞村,这是一个三面环海,背靠青山的小渔村,也是惠安女集中居住的村庄。一睹了她们的风采。
渐渐的暮色四合,看她们手脚麻利的收拾起尚未编织好的渔网,踩着夕阳的余晖,缓缓归家。大海和石头的本质一柔一刚,一如此刻夕阳下晚归的惠安女们,娉婷的身姿,坚强能干的性格,完美融合在一起。
‘伍’ 惠安女的故事
传说是没有的,但是,下面这首诗却是几乎人尽皆知的、、!
惠安女子》:
野火在远方,远方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
约束柔软的腰肢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
啊,浪花无边无际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
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
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
唤醒普遍的忧伤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
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福建惠安,历史上是一个“十年九旱,十雨九涝”的地方,闭塞,贫穷,封建陈规陋习,给惠安女子带来了许多苦难。早婚,长住娘家,集体自杀,历史留下过触目惊心的记载。惠安女子社会地位底下,生存环境恶劣,但外部世界看来,惠安女子裹方巾,戴斗笠,着短褂,束银带,古老而美丽的服饰,加上自然绰约的身姿,堪称一道亮丽的风景,惠安女由此博得世人普遍的惊异和赞赏,于是她们出现“在封面和插图中间,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有着博爱情怀和敏锐洞察力的诗人,从人们普遍的猎奇心态下对惠安女子的浅表性的欣赏的背后,看到了世人浅薄。南国家乡的姐妹的生存处境,普天之下女性的“并未苦难已经绝迹”的命运,激发诗人“为妇女请命”,抗议世人对惠安女乃至普天下女性生存处境的麻木“忽略”。
“野火在远方,远方,在你虎魄色的眼睛里。”诗人从现实中惠安女子琥珀色的眼睛联想到古远蛮荒的野火,让惠安女子和古老民族的女性意像产生叠加,在这种现实和历史的联系下,惠安女便具有了“古老”的色彩。而这种因历史文化幽闭和与外界文明隔绝而形成的“古老”,在世人看来是“美”,是“风景”,但在惠安女自身则是一种沉重。“以古老的银饰,约束着柔软的腰肢”,诗中的“约束”二字,强调了古老传统对现代女性的束缚,隐约透露出惠安女子的“忧伤和痛苦”。
“幸福不可预期”,幸福对惠安女来说只是曾有过的美丽的梦,但在冷酷的现实的面前,她们的梦只能像“蒲公英一般徐徐飘落在海面”,随着“浪花”,消失得“无边无际”。面对“并非已经永远绝迹的苦难”, 惠安女默默忍受,夕阳晚照,洞箫、琵琶凄婉的乐声,多少次唤醒过惠安女内心的忧伤,但她们只是默默忍耐,“把头巾轻轻地咬在嘴里”。惠安女内在这般“贤惠”,外表是这般的美丽,自然成了人们欣赏的“风景”。这种把女性视为“风景”,却无视女性独立的人格和生存环境的改善,忽略女性“美丽”下的忧伤,令诗人痛心疾首。惠安女子这一意像,是诗人向那些愚昧麻木的世人发出严正的抗议,也是对我们社会尊重女性的人格独立,关注女性的生存环境的真诚的呼唤
‘陆’ 谁知道惠安女。惠安女怎么样啊
不贤惠
‘柒’ 惠安女长什么样看一下照片
改革开放以来,有成千上万的惠安妇女随丈夫到深圳、珠海等地创业。惠安妇女不仅精于务农,而且善于务工。毫不夸张地说,惠安妇女的勤劳本色是中国妇女的楷模。惠安是个有典型母系社会遗存的地区,勤劳的惠安女是当地生产劳动的主要群体,至今如此。惠女做男人应做的粗重活,她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在中国女性中是少见的。而当时的社会和家庭给惠女的地位和尊重又是极卑微的。 现代的惠女已今非昔比,不再有旧时代的阴影,而是有文化、有思想,不再固守家庭,身影活跃在市场经济各个角落的时代新女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惠安女在出色地完成贤妻、良母、孝媳三重家庭角色的同时,在惠安的各项经济建设中闪耀着伟大创造和奉献的光彩,述说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和神话。如今的惠安女,服饰美丽依然、心灵美丽依然,只是改了过去只会料理家务、做粗活重活的形象,机关干部、成功的企业家、文学艺术创作者、能工巧匠,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中,都有美丽惠安女的身影。惠安女正大步走出惠安、走向世界,独具特色的惠女民俗文化,惠女风情正逐渐被世人所熟知。
‘捌’ 惠安女真的是惠安独有的吗为什么
引言:生活在我国福建省东南沿海的惠安女,因其独特的服饰而蜚声海内外,那么,惠安女真的是惠安所独有的吗?为什么?
三、总结
总的来说,惠安女就是泉州惠安县海边的一群打鱼人,如今,时代进步了,外界文化的影响是惠安女的着装也发生了变化,但他们五彩缤纷的头巾和穿着的服饰仍然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玖’ 惠安女长的怎么样
她们最大的特点就是露着肚脐,穿长裤。。
‘拾’ 谁知道惠安女惠安女怎么样啊
惠安女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大多以渔业为主。当男子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时,惠安女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善家务、多才艺,不论下海、耕田、开公路、修水利、锯木、扛石头、拉板车,还是雕石、织网、裁衣和经商做买卖,敬公婆、教子女,不分粗活、重活、细活,事事能干、样样出色,里里外外自然成了勤劳的代名词。进入惠安的崇武乡间,旅行者还会坐上由惠安女驾驶的各式摩托车,而男人们则把精力放在抚养小孩,雕刻、打鱼、照看店铺上。惠安女因美丽、勤劳、贤惠和一身奇特服饰而着名,不仅成了崇武古城的一道独特民俗景观,更为崇武古城增添了难以言表的魅力,崇武大岞村有一家惠安女艺术创作基地,更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以摄影师,画家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