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班艺术教案京剧脸谱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大班艺术教案京剧脸谱,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幼儿欣赏京剧脸谱的色彩美与图案美,初步培养幼儿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与表现能力。
2、实践目标:鼓励幼儿尝试用对称的方法设计脸谱图案,并能细致、耐心地进行描绘与涂色。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与表现,激发幼儿关心、喜爱京剧脸谱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京剧脸谱欣赏、示范画(共4张);范例步骤图4张;幼儿脸谱设计用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出脸谱话题:
孩子们最近我们一直在讲关于京剧的一些事情,都知道了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宝贝,表演京剧的演员不仅会唱、有真功夫,还有一个很大的本事——在演出之前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化妆、设计各种各样的脸谱,就是在脸上画上代表自己角色身份的花纹、图案,很漂亮的!观众老远一看,就知道是好人还是坏人。所以,我们中国的京剧真的很了不得,连听不懂中国话的老外看了也直翘大拇指。
二、欣赏脸谱
(主要引导幼儿观察、了解京剧脸谱的主要特点:色彩鲜艳、对称;图案花纹对称、夸张。)
1、欣赏艺术化脸谱
引导语:(出示三张欣赏画)这些都是京剧中的大花脸角色(美的视觉享受与情感表达,要投入真情实感与幼儿的情绪一致,是和幼儿一起感受美的人,而非教授者;要对幼儿的情感表现有反映)。京剧脸谱真漂亮,你最喜欢哪一张,你觉得什么地方很美,很特别?(根据孩子的情况教师把握以下基本点,给予积极回应)
色彩方面:
(1) 找一找,有哪些鲜艳漂亮的颜色?幼儿自由说,教师手指点相应的颜色。
(2) 色彩与人物的关系,以及左右色块的对称。
小结:京剧脸谱上的颜色一般有红、黄、蓝、绿、黑、白;颜色浓浓的、深深的、亮亮的,一看就很吸引人,怪不得京剧有那么多人喜爱看。
图案花纹方面:
(1)找一找,哪个是后裔?(关注图案花纹的对称与简单蕴意)。
(2) 脸谱上还有许许多多其他图案,你看出来象什么?
小结:京剧脸谱上的图案花纹真多,眉毛、胡子也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快速简单指点刚才幼儿说到的),真夸张,很有趣的。
2、欣赏范画脸谱
看看老师画的脸谱棒不棒,是一个大红脸。我把眼睛这儿设计成了云、浪花的图案(引导幼儿用手指头跟着老师笔划),一朵云,两朵云,三朵云;两边对称,右边也有一朵弯弯的大云朵,两朵云,三朵云……
眉毛变成了两朵大大的浪花,额头也是一朵卷卷的浪花,下巴是——两朵云。
三、示范设计脸谱
示范步骤:眼部周围——眉毛——胡子——额头和下巴
四、幼儿设计脸谱
1、帮助幼儿简单回顾设计步骤(出示脸谱步骤图)
2、鼓励幼儿设计脸谱(大胆、细心)
五、延伸活动
1、幼儿作品的赏析。
2、组织幼儿开展京剧脸谱展示秀活动。
设计意图
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剧种,京剧脸谱、服饰、唱腔都非常有特点,其鲜艳的色彩,夸张的形象、有一定功夫的动作,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此活动旨在从京剧脸谱入手,让幼儿欣赏京剧的特点,培养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
2、初步了解京剧的特点,知道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剧种;激发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京剧脸谱照片和有鲜明个性的脸谱图画若干。
2、京剧音乐磁带、电视录像带。
过程建议
1、 听京剧片断,说说自己的感受及想象的人物形象。
2、 欣赏京剧脸谱的色彩。
了解脸谱色彩与人物个性之间的关系:黑色脸谱代表个性刚直(如包公),红色脸谱代表忠勇(如关羽),白色脸谱代表奸邪(如曹操),金色脸谱代表神话人物(如:财神、金钱豹、二郎神)。
3、感受脸谱对称和夸张的图案。
脸谱上所画的五官都是对称的,比普通人的五官大,眉毛是粗粗的、长长的。眼睛又大又圆,嘴巴又红又大,这就是夸张,目的是让看戏的人一看就知道台上有谁。
4 、欣赏有趣的图案。
包公的额头上画有月牙印,财神脸上画有铜钱和便服,二郎神的脑门上睁着第三支眼,孙悟空的脸画得象猴子等。
5 、听京剧,表演动作。
延伸提示
1、制作京剧脸谱。
2、学唱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 举行京剧脸谱化妆会。
4、认识京剧服饰特点。
5、认识京剧演出时用的乐器:锣、鼓、钹、京胡、板鼓等。
活动目标:
1、感受京剧表演中的唱腔和身法,体验京剧的魅力,萌发对京剧表演的喜爱。
2、尝试京剧表演,用自己的方式大胆表现。
重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在感受和观察比较中学习花旦和花脸的走路和亮相。
难点:引导幼儿把已有的经验初步迁移到京歌中。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把有关京剧脸谱的装饰布置在活动室里,供幼儿欣赏。
知识经验准备: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京剧的资料,并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及各种京剧脸谱的代表人物。
物质准备:
1、教师准备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说唱脸谱》,挑选京剧选段(有关花旦和花脸的音像资料),录音机及磁带。
2、幼儿操作材料:在四个花篮里放有丝巾若干、塑料圈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符)。
教学过程:
一、营造京剧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兴趣。
1、幼儿在京歌《说唱脸谱》音乐伴奏下进入活动室。(背景是多媒体课件《说唱脸谱》,用来衬托京剧表演的氛围。)
2、教师用京剧四大行当中的"念"的语调向大家问好,与幼儿互动。
3、引导幼儿讲述有关京剧的已知经验,帮助幼儿了解京剧的文化。
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不但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也深受外国友人的欢迎,是中国人的骄傲!
二、运用多种感官,学习花旦和花脸的动作特征。
我们一起走进京剧的世界,领略京剧中人物的风采。
1、欣赏京剧《卖水》选段,学习花旦走路的动作。
教师提问:
1、花旦是怎么走的?手部的动作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花旦走路会这么轻啊?你试试,怎样走才会又快又轻呢?
3、幼儿尝试表演。(个别表演与集体表演相结合)小结:花旦走路快如飞,两腿并紧迈小步,一步跟着一步走,挺胸走路真开心。这种步子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圆场步,演员进场和出场时会这么走。
2、欣赏京剧《铡包勉》选段,学习花脸走路的动作。
教师提问:
1、花脸走路的感觉怎么样啊?(神气)
2、花脸的脚尖和花旦的脚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花脸走路的时候手要架起来?
3、学花脸走路时腰应该要怎么样啊?(挺直了)
4、幼儿尝试表演。(个别表现与集体表现相结合,教师口念:匡-采、匡-采……)小结:花脸走路真神气,勾脚用力向前踢,前脚迈出,后脚跟紧,腰板挺直,两手用力握。古时候当官的人都是这么走的,特别神气!
三、欣赏京歌《说唱脸谱》,体验小组表演的乐趣。
1、请幼儿欣赏京歌《说唱脸谱》。
教师提问:请大家说说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呀?
小结;这首《说唱脸谱》把唱歌和京剧融合在了一起,我们就把它叫做"京歌"。
2、欣赏京歌第二遍,引导幼儿分辨AB段内容。(重点找出AB段中间的间奏)教师提问:
这首京歌的演唱分成了前后两部分,你听出那一段适合"花旦"表演?
(个别、集体练习)那后面一段就比较适合谁表演呀?(个别、集体练习)
3、鼓励幼儿结合创编的亮相动作进行表演。
4、分小组互动学习、交流,分享创编的快乐。
5、小组成果展示。
听音乐,每组幼儿分角色展现合作成果。
小结:刚才每个小组的孩子不仅分配好演员角色----谁演花旦,谁演花脸?还能商量好表演的先后次序。你们的表演真精彩!
四、运用生活道具,提升表演经验。
1、出示丝巾和塑料圈,引导幼儿选择与角色相匹配的道具。
2、幼儿展示完整的舞台表演。(从候场到演员依次出场,直至演出结束。)
五、活动延伸:
继续为幼儿创设与本主题活动相结合的区域环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体验京剧表演的乐趣!
建议:
开展角色游戏:
戏迷茶馆创设表演区:
快乐的小戏迷创设美工区: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线条、图案、色彩对称的方法大胆夸张地表现脸谱特征。
2、为京剧脸谱是中国的特有的艺术而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京剧音乐、脸谱赏析视频、脸谱范例、眉毛、眼睛、嘴巴、额头花纹等范例
活动过程:
(一)、京剧导入(知道京剧是我国特有的艺术,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1、放京剧,这是什么音乐?你怎么知道是京剧?
小结:有敲锣、打鼓的声音,唱腔非常独特很有韵味等,京剧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
2、知道唱京剧时人们脸上画得妆叫什么?
小结:京剧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戏曲,京剧不仅唱腔好听,而且化妆也很独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京剧脸谱的秘密。
(二)、欣赏脸谱(通过观察发现脸谱左右的对称,知道脸谱的色彩表示的不同的人物性格)
1、老师逐一出示包公、关羽、曹操等各色的的脸谱图片,你们认识这些脸谱吗?
2、这些脸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脸谱左边和右边脸的图案是一样的吗?
小结: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每个脸谱至少用了三种以上的颜色,色彩鲜艳、图案夸张、它们都是以鼻子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的。
3、京剧脸谱有那些颜色?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代表什么样的人?
小结:老师来告诉你们,这些颜色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各自的含义:像红色的,它表示个性忠诚、正义;黑色的表示个性刚毅、正直的;蓝色是勇猛、刚强,它们都是好人。白色的表示奸诈、阴险,还有黄色:凶狠、残暴,它们都是表示坏人。金色、银色的表示神话里的人。脸谱还有绿色、紫色等也都代表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性格。
(三)讲解创作(通过示范和多样的眼睛、眉毛、额头的范例的欣赏,激发幼儿大胆创作)
1、今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脸谱?脸谱是画在什么地方?(先来画一个脸)
2、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有什么?(教师画上五官)
3、分别出示眼睛、眉毛、额头、脸颊的不同表现手法的范例,让孩子观察比较
说说眼窝是怎么样的?眉毛像什么?额头上有什么?脸颊上有什么?
4、最后要给脸谱涂上颜色,颜色和颜色不要碰在一起,想好了我想画一个什么颜色的脸谱?如果你要用黑色的蜡笔就最后用。
2、你们知道为什么脸谱的眉毛、眼睛、鼻子这么粗大,颜色也这么鲜艳,你们知道做戏的人为什么这么画吗?
教师小结:京剧脸谱的图案设计非常夸张,这样画是为了让看戏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人的性格,年龄等特征,知道是谁。这种带有装饰性的图案的美,是中国戏曲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也是中华民族的特色之一。
3、今天老师想请你们也来当艺术家,设计一张漂亮的脸谱。
4、幼儿操作,教师提示
(1)突出脸谱的眉毛、眼窝、额头的一些特征,想好涂什么颜色的脸谱
(2)脸谱上线条和图形要对称,什么地方要涂什么要清楚
(3)颜色要有深有浅,找一找谁是大艺术家。
3、播放脸谱赏析图片,幼儿自由绘画脸谱,老师巡回观察、指导。
(四)交流讲评(能大胆的用语言表述自己所画的人物性格)
1、展示作品,共同欣赏,引导幼儿选出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作品进行评价。
2、老师抽取一些幼儿的作品,请幼儿介绍你的画的是什么样的人?
(五)活动延伸(感受京剧中戴上官帽、头饰、胡子的脸谱的美,激发孩子再次绘画的兴趣)
出示一张有头饰和胡子的脸谱,其实人们在唱京剧的时候不但给自己画上脸谱,它们还会戴上官帽、头饰、胡子、衣服等,下次我们把唱京剧时人们的穿戴也画下来。
活动目标:
1、感受京剧的独特韵味和京剧舞蹈“小小戏迷”的欢快情绪。
2、学习京剧舞蹈中简单、典型的动作(如亮相等)并能合着节奏创造性地表演。
3、根据自己的爱好画出简单的京剧脸谱。
4、对祖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网上下载京剧“生、旦、净、丑”的脸谱及其它一些有代表性的`脸谱,并制作成演示文稿。
2、京剧录像片段、音乐磁带《小小戏迷》。
3、铅画纸、蜡笔、剪刀、橡皮筋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京剧片段,感受京剧的独特韵味
1、看录像,欣赏京剧片段。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京剧里人物的服装和脸是怎样的?
2、逐一介绍脸谱“生、旦、净、丑”的含义。
(1)提问:你见过这些脸谱的?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2)看课件,向幼儿介绍脸谱的含义。
3、请幼儿说说京剧里的人物做了哪些动作,教师再逐一讲解示范。
提问:你喜欢戏里的哪个角色?请你学学他的动作。
(二)制作脸谱。
1、看课件,欣赏其它的脸谱。
(1)引导幼儿从脸谱的颜色、造型等方面欣赏,感受它的对称性。
(2)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脸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制作脸谱,教师指导。
根据幼儿的能力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如绘画能力较强的幼儿自己设计、绘画脸谱;
能力一般的幼儿可在已勾画好形状的脸谱上涂色。
(三)表演京剧,体验愉悦的情绪。
1、欣赏教师表演。提问:你看见老师做了哪些动作?请学一学。
2、学习“亮相”和走圆场步等动作。
3、和老师一起跟着音乐表演,做个“小小戏迷”
4、鼓励幼儿带上自制脸谱、合着节奏创造性地表演京剧。
活动延伸:
1、在美工区投放脸谱的制作材料。
2、在表演区提供京剧磁带、脸谱等,让幼儿自发表演。
设计思路: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必选教材。京剧以它特有的唱腔、服饰、脸谱深深的吸引着幼儿。其中京剧脸谱更是以它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幼儿的喜欢,都想带着脸谱来演一演。于是设计京剧脸谱就走进孩子的课堂。京剧脸谱、唱腔之所以成为艺术作品就是因为具有艺术表现力。而艺术重要的就是需要我们用心感受,留心观察,敢于想象。
在此次活动中不仅是将京剧脸谱介绍幼儿认识,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了解不同脸谱上的学问,比如颜色的不同就能代表该脸谱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作为大班的幼儿在美术领域会逐渐接触到各种对称图案,那么京剧脸谱同样能很好的帮助幼儿感受对称图案的美。
活动目标:
1、欣赏京剧脸谱中鲜艳的色彩和对称、夸张的表情形象,了解不同色彩的脸谱代表了不同人物性格、类型。
2、初步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脸谱图片、京剧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 欣赏视频,分析京剧脸谱的特点
京剧是我国特有的,不管是服装、道具、脸谱还是其它都有很深的学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京剧脸谱。(教师播放视频)
关键提问:
1.我们刚才欣赏了一段关于谁的京剧?(包拯)
2.你有什么感觉?(害怕:脸黑黑的、好笑(好玩)
3.那你们说说看这个白脸是谁?(曹操)
4.他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阴险)
5.我们一起来说说看刚刚我们看到的脸谱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京剧脸谱的特点有:
(1)对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的京剧脸谱左右两边的颜色、纹样都是一样的
(2)五官:夸张
(3)色彩:鲜艳、大胆(单纯)
(4)线条:流畅
二、 我来学做化妆师
关键提问:
1.我们也来设计一个京剧脸谱。请小朋友拿一张脸型,先对折,然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脸谱。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五官要夸张,颜色要鲜艳,线条流畅。
2.幼儿创作体验,教师巡视辅导。播放京剧。
三、 作品赏析
关键提问:
1.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好在哪里。(抓住夸张、色彩等)2.请大家尝试画出有特色的京剧脸谱。
四、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提供京剧脸谱、京剧选段,创设表演的氛围。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目标】
1.脸谱的基本特征。
2.大胆表达对京剧脸谱色彩、造型的感受与理解。
3.萌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活动准备】
包公、关公、赵高的京剧脸谱 白纸 彩笔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幼儿欣赏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开封府——幼儿感知京剧艺术。
二、 基本部分
1. 出示包公脸谱、关公脸谱、赵高脸谱。
师:脸谱的主要颜色是什么?还有什么颜色?
看了这脸谱你是什么感觉?
叙述包公、关公、赵高的传奇故事。
2.比较三张脸谱眼睛、眉毛、眉心的不同表现手法。
3.幼儿设计脸谱。
三、结束部分
幼儿作品送至展览区。
活动反思:幼儿设计脸谱难度很大。少数幼儿能表现出京剧脸谱色彩丰富、夸张的特点。
Ⅱ 演啥都一个样,观众都审美疲劳了,这8位“脸谱化”的女明星都有谁
作为演员,一定要有“百变的面孔”,放得下身份、舍得下面子,才能演什么像什么,得到观众的认可。然而,一些女演员却非常喜欢呆在“舒适区”,导致自己不管演什么都一个样,从而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下面给大家介绍8位演戏“脸谱化”的女明星。
刘敏涛在《琅琊榜》中饰演贤良淑德、善于攻心的“静妃”名声大噪。她在剧中精准拿捏人物,表演温和自然,把角色诠释得十分饱满,刘敏涛也一跃成为中年女演员的演技天花板。可近几年,刘敏涛却又饱受争议。观众们都很纳闷:刘敏涛的演技去哪了?
尤其是《花木兰》这部电影,让观众吐槽得体无完肤。所以说,刘亦菲如今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好在刘亦菲也算是及时醒悟,至于她能否挽回颓势,还要看她在《梦华录》中的表现了。
在当今这个时代,演员的门槛越来越低。只要颜值说得过去、会念台词,就能够进组演戏。正因如此,演艺圈才会变得乌烟瘴气,很多艺人只关注自己的流量,却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忘得非常彻底。
幸运的是,如今有不少00后演员正在崛起,虽然她们尚显稚嫩,但是未来却一片光明。希望这些新生代演员的表现,能够对这些女星起到一个警醒的作用。演了一辈子戏,最后演技却被新人吊打,那才是真的没脸见人了。
Ⅲ 京剧人物脸谱故事
1、蓝脸:窦尔敦
窦尔敦平民出身,从十五岁开始,就为地主种田为生。一次,他在集市上看见流氓欺侮人便打抱不平,被流落民间的一名起义军头领看中,他深爱窦的为人,便收他为徒,教了他三年武艺。
窦尔敦因杀死作恶多端的知县父子,为躲避官府缉拿,而流浪四方,遇到静慈和尚,学得软、硬气功、轻功和护手双钩等技艺,武功大大长进。不久,他回到家乡举起义旗,招兵买马抵抗清朝统治。出家后江湖人称“铁罗汉”。
后来,清军多次围捕,均未能将他拿获。于是抓了窦尔敦的母亲,并张贴告示称如窦尔敦不投案即杀其母。窦尔敦是孝子,为了救母亲,自已把自己绑起来投案。其母责备他作了糊涂事,做事鲁莽,撞墙自尽。窦尔敦悲痛万分,挣断了绳索与人搏斗,腿部受伤被抓,后被清朝朝廷秘密杀害。
2、白脸:马谡
马谡是三国时的将领。他爱好谈论军事,丞相诸葛亮很看重他。但是,刘备总觉得马谡好高谈阔论,说话不踏实。
刘备临死前,曾经对诸葛亮说:“马谡此人言语浮夸。超过他的实际能力,不可重用。”但是诸葛亮忘记了刘备的忠告,面对强大敌军司马懿,诸葛亮命“熟读兵书”的参军马谡为主将,率兵镇守战略重地街亭,并一再嘱咐他坚守街亭,不得轻易出战。
马谡违背诸葛亮叮嘱,生搬兵法,屯兵山上。结果,遭司马懿放火烧山,马谡无法坚守,只好率军撤退,街亭被敌军占领。马谡回营后,自已把自己绑起来跪于诸葛亮帐前。诸葛亮为严肃军纪,命刀斧手将他推出斩首,并承担失败之责。
3、黑脸:包公
包公当县官时,当地出产一种非常好的砚台——端砚,作为向朝廷进贡的贡品。由于官吏大量贪污,每年进贡端砚数量不断增加,人民负担赿来赿重。
包拯上任后,下令只按规定数量进贡,任何官员不得贪污,随意增加数量。一扫往日贪风,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而包拯自己后来在离任时,连一个端砚也没有带走。
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碰硬,官位很大的人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公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儿童妇女老人们都知道包拯之名,亲切称呼他为“包青天”。比喻包拯的铁面无私。
4、红脸:关羽
有一次,关云长挥军攻打曹兵时,左臂中了敌人的毒箭。神医华佗听说关公中了毒箭,前去医治。华佗看过关公的箭伤后对关公说:“如果要根治,便得把将军的手臂牢牢绑在柱子上,然后我用刀把皮肉割开,刮去骨头上的毒,再敷上药,以线缝合,这才治得好,但是担心你害怕。”
关公听了,笑说自己不怕痛,更不用把臂缚在柱上。随后关公便伸出了右臂,说:“现在就请动手,我照样下棋吃喝,请先生不要见怪!”华佗也不再说什么,取出一把尖刀,请人在关公的手臂下放上一个盆子,看准了位置,下刀把关公的皮肉割开。
华佗手上的刀子在关公手臂的骨头上来回刮动,发出悉悉的声音,而关公手臂上流出的鲜血都溢出了下面的盆子。将士们见到这情境,都掩面失色,惟独关公仍继续正常下棋喝酒,面不改色。不久,华佗把毒全刮走,敷上药,并把伤口缝合。
关公大笑而起,对众将说:“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 华佗说道:“我为医一生,从来没有见过象将军这么神勇的人。关将军真天神也!”
5、黄脸:典韦
东汉末年曹操部将,相貌魁梧,力大过人。与别人发生争斗,杀了人就逃跑了,在野外追逐老虎过河时被夏侯敦看到,觉得他很厉害,就带他去见曹操。这时曹操的帐篷前插的旗又长又在,风一吹就要倒的样子,军人弄不住这个旗杆,而典韦竟然用一只手便将其执稳,人们都为他的大力气感到惊奇,曹操称他为大力士。
曹操与吕布作战时,典韦奋力勇战,为保护曹操而一人抵挡叛军,击杀多人。
张绣造反了曹操,灌醉了典韦,盗走典韦的大双戟,使他没有了武器。睡梦中听闻外面击鼓声、喊杀声,便赶紧起来寻找自己的双戟,却没找到。这是敌兵已杀到辕门,典韦急着掏出短刀奋力向前,砍死二十余人。
典韦没有穿盔甲,全身被刺数十枪,仍在力拼。刀砍钝了不好用,典韦弃刀,一手抓一个士兵当武器抵抗敌军,打死八九人,敌军不敢靠近典韦,于是远远的用箭射典韦,典韦继续拼死据守着。最后敌军从后方攻破,典韦背上又中一枪,血流满地而死。死了很久,还没有人敢从前面杀进去。
Ⅳ 生旦净丑的脸谱特色是什么谢谢!
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点:一、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二、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三、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
“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
“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
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而 “丑”,因起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Ⅳ 京剧中红色脸谱代表什么
1、京剧脸谱红色一般是忠勇侠义,多为正面的角色,这类脸谱的色彩代表人物非关公莫属。
2、有些反面人物也勾以红为主色的脸谱,这是具有讽刺意义。如《祥梅寺》的黄巢是反叛唐王朝的举子,勾红脸是讽刺唐僖宗无道,还有《法门寺》中的刘瑾,他是做尽坏事的宦官,勾红脸具有讽刺含义。
3、为了舞台色彩协调的需要而用红色脸谱,如《四杰村》的萧月用红色脸谱是为了与白色的鲍自安、粉色脸的花振芳配合,色彩和谐。
4、为了说明某种事实而用红色脸谱,如《白良关》中的刘国帧,表示黑脸的尉迟宝林是黑脸尉迟恭的儿子,而不是红脸刘国帧的儿子。
(5)听评书看脸谱赏美女扩展阅读:
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脸谱的分类:
1、整脸
一种颜色为主色, 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眉、眼、鼻、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
2、三块瓦脸
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片, 用线条勾出两块眉,一块鼻窝,所以称“ 三块瓦脸”。其中又再分“正三块瓦” “尖三块瓦” “花三块瓦” “老三块瓦”等。
3、十字门脸与六分脸
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发展出来,特点是 将三色缩小为一个色条, 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色条象征人物性格。主色条和眼窝构成一个“十”字,故名“十 字门脸”,又分“花十字门”、“老十字门”。
六分脸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六分脸”也称“老脸”。
4、碎花脸与歪脸
碎花脸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保留主色,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丰富,构图多样和线条细碎,故称“碎花脸”。
歪脸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 相貌丑陋, 特点是勾法不对称, 给人以歪斜之感。
5、僧脸与太监脸
“僧脸”又名“和尚脸”。特征是腰子眼窝 花鼻窝 花嘴岔,脑门勾一个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
太监脸专用来表现擅权害人的宦官 ,色彩只有红白两种 ,形式近似“ 整脸 ”与“ 三块瓦脸 ”,只是夸张太监的特点;脑门勾个圆光,以示其阉割净身,自诩为佛门弟子。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出养尊处优 脑满肠肥的神态。
6、元宝脸与象形脸
无宝脸的脑门和脸膛的色彩不一,其形如元宝,故称“元宝脸”。分“ 普通元宝脸 ”、“倒元宝脸”、“花元宝脸” 三种。
象形脸一般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 无固定谱式。画法要似像非像,不可过于写实,讲究“意到笔不到”,贵在 “传神”,让观众一目了然,一看便知道何种神怪所化。
7、神仙脸与丑角脸
神仙脸由“整脸” “三块瓦”发展而来,都用来表现神、佛的面貌 ,构图 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银色,或在辅色中添勾金、银色线条和涂色块,以示神圣威严。
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 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
8、小妖脸与英雄脸
“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 小妖等角色。这种脸谱又名“随意脸”。
“英雄脸” 不是指杰出人物的脸,而是指扮演拳棒教师和参与武打的打手的脸。
Ⅵ 形容女人唱戏好听句子
1. 唱念做打样样精通,演员们粉墨登场京剧开始了,我们都喜闻乐见。
2. 和着京剧的配乐,她一会儿转着圈,一会儿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连停下来的姿势都是那样的精美。还有她的眼神,真是传神哪!
3. 穆桂英就属于武旦了,着重于“打”。两个兵器一相交,动作也随之而来,又是翻跟头,又是转身。当穆桂英的眼神盯住你看时,都让人产生畏惧感。
4. 一出场,小悟空就是十几个空翻,紧接着舞起了手中的金箍棒,看得我眼花缭乱。不一会又练起了金鸡独立,站得稳稳的,真是好功夫!
5. 特别是跟罗汉斗的时候,悟空三拳两脚就把罗汉们打得落花流水,真是精彩极了。轻松胜利的悟空还调皮地抓耳挠腮,显出了猴子的顽皮劲儿。
6. 开始,演员们表演了一出“打虎上山”。他们披着白色的戏服,画着五彩的脸谱,有的舞剑,有的翻跟头,还有的唱戏,表演得非常精彩!
7. 接下来是水袖表演,演员们穿着淡黄色的纱裙,象一群漂亮的天使。有一位主角在舞台中央翩翩起舞,其他人围在四周,把长长的水袖抛向中间,舞台上好像盛开了一朵美丽的莲花!
8. 大幕缓缓拉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蜘蛛精带领的大小众妖。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娇媚多姿。紧接着是唐僧师徒4人,他们精神抖擞,一身正气。
Ⅶ 京剧里怎么看脸谱就知道是谁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着称。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脸谱的分类:
脸谱根据描绘着色方式,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揉脸:凝重威武,整色为主,加重五官纹理加以实现。是十分古老的脸谱形式。
勾脸: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复杂美丽,五彩缤纷,有的还贴金敷银,华丽无比。
抹脸:浅色为多,以为涂粉于面,不以真面目示人,突出奸诈坏人之性。
破脸:不对称脸,左右不一,形容面貌丑陋或意比反面角色。
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又把脸谱分为以下四种:
整脸:最原始的脸谱形式,利用双眉把脸分为额和面两个部分的脸谱。
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再利用口鼻把面部分为左右的脸谱。
花三块瓦脸:把三块瓦脸的分界边缘艺术化,加上各式图案的脸谱。
碎脸:三块瓦脸的变种,其分界边缘花形极大,破坏了原有的轮廓。
脸谱的色彩: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为:
红色 一般: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特例:老人显示年轻红光犹在;坏人做了点好事。
黑色 一般: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
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 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一般:阴险奸诈;刚愎自用。
其他:和尙,太监脸谱;表示老人年迈,
紫色 一般: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黄色:勇猛而爆躁
金色 一般:神仙高人。
其他:猛将。
银色 神仙,妖怪。
绿色 一般:勇猛,莽撞。
其他:绿林好汉。
蓝色 刚强阴险。
脸谱的图案:
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如:
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
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喝酒。
闻仲,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
巨灵,煞神,金钱豹有多张脸,突出其神鬼妖特色。
杨七朗额头有一繁体“虎”字,显示其勇猛无敌。
赵匡胤的龙眉表示为真龙天子。
雷公脸谱中有一雷电纹。
姜维额头画有阴阳图,表示神机妙算。
夏侯敦眼眶受过箭伤,故画上红点表示。
窦尔墩,典韦等人的脸谱上有其最擅长的兵器图案。
王延章头画蛤蟆,表示是水兽转世。
赵公明面画金钱,表示自己是财神爷。
北斗星君画七星图于额上……
Ⅷ 京剧脸谱中、白色 红色 黑色 分别的性格特征以及代表人物
一、白脸
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
代表人物: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二、红色
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多为正面角色。
代表人物:关羽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
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
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攻襄阳、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
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三、黑脸
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
代表人物: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8)听评书看脸谱赏美女扩展阅读:
其他脸谱:
一、黄色
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
代表人物: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是古典小说《说唐全传》以及评书《兴唐传》、《瓦岗英雄》还有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中的虚构人物,在真实历史上并不存在。
他在作者笔下是大隋天宝大将,隋唐第二条猛将,隋唐十八好汉中排名第二。为大隋丞相宇文化及之子,隋文帝封为镇殿大将军,号天宝大将,御赐“天下第一横勇无敌”金牌。
身长一丈,腰大十围,金面长须,虎目浓眉。头戴一顶双凤金盔,身穿一件锁子黄金甲,坐下一匹能行千里黄花马。使一条凤翅镏金镋,重四百斤。上界雷声普化天尊临凡,身负三载龙命。
曾于南阳关力挫天下第五好汉伍云召,晋阳宫前与天下第一李元霸比武,单臂举三千斤金狮上殿。四平山之战,击败天下第四好汉雄阔海、天下第五好汉伍云召、天下第六好汉伍天锡三人联手,因力竭不敌天下第三好汉裴元庆。
后十八路反王进逼扬州,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宇文成都与宿敌李元霸战于紫金山,终被李元霸所杀。
二、绿色
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
代表人物:王彦章
王彦章(863年―923年),字贤明(一作子明),郓州寿张(今山东阳谷)人,五代时期后梁名将。朱温建后梁时,王彦章以功为亲军将领,历迁刺史、防御使至节度使。
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后为李存勖所擒,宁死不降,于是被下令斩首。享年六十一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京剧脸谱
Ⅸ 大班教案:欣赏京剧脸谱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大班教案:欣赏京剧脸谱,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
1、了解京剧脸谱常识。
2、学会欣赏京剧脸谱,掌握简单谱式的绘制,初步学会民间工艺品的制作。
3、进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艺术的教育,培养民族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
PPT、京剧录像活动过程:
一、学前导入,调动情绪。
1、放一段京剧录象(1分钟)。
提问:演员在化装造型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
我们看到演员们的脸上涂了颜色并画成了花脸,这也是我国戏曲中特有的化装艺术,尤以京剧为典型,因为它在构图、勾画、涂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谱式,所以叫“脸谱”。
二、欣赏京剧脸谱
1、脸谱运用夸张的手法,利用色彩和图案,将角色的眉、眼、鼻、口及脸膛加以粉饰,从而加强人物面部的特征,显示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出示人物未化装于化完装后的两张图片)。
如:曹操的脸谱是在以白色为主调的脸上,描绘了又细又长的三角眼,以及眼角杂纹,揭示出其工于心计、狡诈多疑的性格特点。(出示曹操的脸谱)
2、示若干不同颜色的脸谱这些脸谱的颜色都一样吗?什么地方的颜色不一样?
小结:它们的主色调不一样。那么,在京剧中脸谱的主色也有其固定的寓意与象征。(在脸谱画面中加入“说唱脸谱”的音乐)。
讨论颜色的不同寓意和象征:(结合相应的脸谱进行课堂讨论)红色——威武中正——关公黑色——严肃刚正——张飞蓝色——凶猛豪爽——窦尔墩白色——阴险狡诈——曹操
活动目标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尝试利用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活动重点
利用鲜艳的色彩和对称图案设计脸谱。
活动难点
对称图案的设计。
活动准备
各种脸谱,油画棒、勾线笔、A4纸。
教法设计
观察法
学法指导
引导幼儿观察总结出色彩鲜艳、左右对称的京剧脸谱特点,在指导幼儿作画。
活动过程
一、唱歌导入
小朋友们会唱《戏说脸谱》这首歌吗?让我们一起来唱唱。
歌词中说到的蓝脸、红脸、花脸、黑脸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出事京剧脸谱
让幼儿初步欣赏京剧脸谱特点。
三、介绍京剧脸谱
这些脸谱非常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探索他们的秘密呢?
1、观察颜色
红色代表个性忠诚;黑色代表个性刚直;白色和黄色代表坏人;蓝色代表勇士;金色银色代表神话里的人。
2、观察脸谱的对称
左边和右边的图案是一样的,一鼻子为中心,左右对称。
3、观察脸谱的夸张
脸谱的眉毛、眼睛、鼻子这么粗大,这样画是为了让我们看清楚台上的是谁。
四、幼儿创作
1、老师这儿友许多小朋友的设计的脸谱,请大家看一看。
强调幼儿要看颜色,看对称,看夸张的表现样子。
2、今天,我们也来设计一幅京剧脸谱,要求:以鼻子为中心,左右对称;选择一种底色来表现人物。
3、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戴面具表演
幼儿戴脸谱再次表演《戏说脸谱》。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上下来,大部分孩子们对图案的对称是掌握了,并能均匀地涂色,但是单凭一节课,就让孩子们了解京剧文化是远远不够的。
活动点评
本节课,老师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交流环境,幼儿乐于与他人交谈,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京剧脸谱的色彩美与图案美,初步培养幼儿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与表现能力。
3、通过欣赏与表现,激发幼儿关心、喜爱京剧脸谱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1、 ppt课件
2、说唱脸谱音乐
活动重点:
感受京剧脸谱的艺术美
活动难点:
通过欣赏,思考京剧脸谱能运用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引出脸谱话题:
1、播放歌曲:说唱脸谱
刚才,小朋友听到了什么呢?
2、小朋友们说的就是老师这里的脸谱。出示脸谱认一认。
3、这些脸谱来自于我国的京剧,。京剧是一种很特别的艺术,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只有我们中国才有。你瞧,他身上穿的、头上戴的、脚上穿的、身上背的都和我们不一样,尤其是演员脸部化的妆非常夸张、特别。
师:这些京剧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探索一下京剧脸谱的秘密呢?
幼儿活动:幼儿欣赏京剧,了解京剧。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幼儿感受中国的特有的国粹,由京剧引入到京剧脸谱,很合乎情节。
二、欣赏脸谱
欣赏艺术化脸谱
引导语:(出示京剧脸谱)这些都是京剧中的大花脸角色京剧脸谱真漂亮,你最喜欢哪一张,你觉得什么地方很美,很特别?
1、色彩方面:
找一找,有哪些鲜艳漂亮的颜色?幼儿自由说,教师手指点相应的颜色。
色彩与人物的关系,以及左右色块的对称。
小结:京剧脸谱上的颜色一般有红、黄、蓝、绿、黑、白;颜色浓浓的、深深的、亮亮的,一看就很吸引人,怪不得京剧有那么多人喜爱看。
2、图案花纹方面:
脸谱上还有许许多多其他图案,你看出来象什么?
小结:京剧脸谱上的图案花纹真多,眉毛、胡子也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快速简单指点刚才幼儿说到的),真夸张,很有趣的。
幼儿活动:幼儿观察、了解京剧脸谱的主要特点:色彩鲜艳、对称;图案花纹对称、夸张。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让美的视觉享受与情感表达,要投入真情实感与幼儿的情绪一致,是和幼儿一起感受美的人,而非教授者;要对幼儿的情感表现有反映。
3、想一想京剧脸谱的作用
(1)教师:京剧脸谱它很美?那你们觉得它会用在哪里呢?
(2)幼儿自由讨论
(3)总结:京剧脸谱能用在衣服上,可以做成床上用品,可以做成餐具,可以做成装饰品,还可以做成大型建筑物等。
教案前: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设计意图:
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另外,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2.初步了解京剧文化,知道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
二、活动准备:
油画棒、垫板、空白脸谱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欣赏京剧片段:
(1)请幼儿欣赏京剧唱段,引起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说一说在片段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这是一段京剧唱段,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
2.讨论京剧脸谱的装饰方法:
(1)教师与幼儿观察脸谱,讨论:脸谱是由哪些颜色画成的?它的图案都是什么样的?从哪儿开始装饰呢?
(2)归纳大家的发现:京剧脸谱由许多鲜艳的颜色组成,它的图案是对称的,并以鼻子为中心进行装饰。
3.介绍各种工具和材料: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油画棒、空白脸谱
(2)提醒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涂色均匀、对称。
4.创作京剧脸谱:
幼儿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5.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谈谈自己最喜欢哪幅图,说说原因。
活动后的反思:
整个活动上下来,大部分孩子们对图案的对称是掌握了,并能均匀地涂色,但是单凭一节课,就让孩子们了解京剧文化是远远不够的。从目标来看,目标一中的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在活动中只体现了用对称的方法来设计脸谱,色彩鲜艳和夸张在活动中基本没有体现。目标二制定的比较宽泛,如果既要了解中国的京剧文化,又要掌握夸张、色彩鲜艳、对称地画脸谱,可以把活动分为2个活动时间,第一个活动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孩子们欣赏京剧和脸谱,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文化和欣赏脸谱的艺术美(为幼儿创作脸谱做铺垫)。第二个活动就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创作脸谱上了。从过程上来看,活动中孩子的自主性学习体现的不够,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带动孩子大胆想象,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整个活动开展下来,发现操作材料过于简单,难度不大,孩子们只是选择颜色图画,如果给一张空白脸谱让幼儿自己创作更符合现阶段的孩子的能力。
通过这一活动,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了解孩子是实施教育行为的依据。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们的认知背景,还需要了解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特性。2.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怎样的语言能给孩子起到一个提升的作用,正确引导孩子操作 是我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3.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吸引幼儿乐于与他人交谈,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是必备的。
改进后的教案: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一、活动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根据这3点目标,我将活动目标改为:
1.学习用线条纹样、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张的表现京剧脸谱特征。
2.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创作,发展想象力和创作力。
二、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实物京剧脸谱、黑白局部脸谱贴磁(一套)、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完整脸谱一个。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两张、京剧片段ppt。
幼儿材料:幼儿操作卡,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人手一份),第二层次是已经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每组一份),第三层次是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每组一份),勾线笔、油画棒、垫板人手一份。
在活动材料上做了很大的改动,首先本节活动增加了难度,为幼儿提供了只有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二不是简单的涂色活动。教师材料将脸谱分解开,让幼儿在学习掌握创作脸谱的时,更清晰明了。其次,每组一份的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和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目的是给那些在创作时遇到困难或者不会画的幼儿提供一个参考对象。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幼儿欣赏京剧选段。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京剧,我们一起仔细听听这段京歌中唱了什么。
(2)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
(由京剧片段导入活动,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脸谱。)
(二)观察、了解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感受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1.幼儿观察脸谱,感受脸谱中色彩、纹样的夸张性和对称性。 师:我这儿有许多脸谱,你喜欢哪一个?喜欢它的哪里?
(1)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颜色。”
教师提问“它用了哪些颜色?它们搭配在一起怎么样?我们再看看其它脸谱,它们又用了哪些颜色?(教师让幼儿关注黑白色的脸谱和其他色调的脸谱)
小结:脸谱上的颜色看上去都比较夸张,有的很鲜艳,有的色彩的对比很强烈。
(2)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花纹。”
教师提问:“这个纹样装饰在了脸谱的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看其它的脸谱用了哪些纹样?”
教师小结:这些脸谱的纹样很好看,有的装饰在了下巴上,有的装饰在了额头上,还有的让脸谱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变得很夸张了。
(3)教师提问:这么多的脸谱,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若幼儿说不出对称,教师可把一张脸谱沿中间线剪开然后慢慢的合起来,让幼儿感知脸谱的图案颜色都是对称的。)
2.小结:脸谱的色彩夸张,五官的纹样夸张、特别,很好看。而且脸谱还是左右对称的。
(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孩子们掌握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分为三点来分析:颜色、图案以及对称,请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脸谱来
说,体现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在这一过程中,请小朋友说,老师帮忙总结,代替了原本的教师说,幼儿听的模式,给了更多的孩子发言机会和表达想法的机会。)
(三)幼儿明确要求,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设计京剧脸谱:
1.幼儿观察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教师提问:这些脸谱是本来就长在演员的脸上的吗?怎么上去的?
(教师出示人脸底板,然后将黑白局部脸谱贴磁逐个已对称的方法贴在人脸底板上形成完整的已勾勒好地黑白脸谱,最后将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脸谱盖上,让幼儿完整了解脸谱制作的方法。)
2.明确操作要求:先设计纹样装饰对称脸谱,再为脸谱涂色。如果想不出纹样的话,可以选择老师准备的纹样,也可以就画上面的脸谱一样的纹样,都可以。(教师出示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
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画脸谱,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设计。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若有的幼儿实在不会画,就给他提供第二层次或者第三层次的操作纸。)
(根据大班幼儿的能力,教师提供空白脸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创作脸谱,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整个活动将了解京剧文化省去,重点放在京剧脸谱的设计和创作上,主题更明确。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能相对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在示范时,教师运用一步一步递进的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画脸谱的步骤,简单又有趣。原本的了解京剧文化可放在区域游戏中开展,教师可设置让幼儿观看京剧片段、模仿京剧演员、欣赏京剧图片等,让幼儿对中国京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感受其中的美。
2.幼儿结合经验进行点评。
师:请你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脸谱。
(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图案和对称性等方面进行讲评。)
(五)活动延伸:
师幼戴着京剧脸谱一起共乐。
幼儿园教学案例的改进评析: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高邮市城北实验小学幼儿园 王丽
美术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美术欣赏活动却是教育实践的冷门。如何在美术欣赏教育实践中切实体现新《纲要》精神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从教材分析,京剧脸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极富有民族特色,它历史悠久,样式很多,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但我们的孩子们对京剧脸谱了解的少之甚少,因此为了让幼儿了解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让孩子初步接触到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了解国学、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能更深刻地了解了脸谱的种类,各种脸谱的意义,培养幼儿对中国特有的脸谱艺术的浓厚兴趣。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引导幼儿欣赏各种京剧脸谱,认识脸谱的基本特征。第二个目标是让幼儿了解京剧脸谱的`象征意义。
在此活动前的准备中,我先收集了一些脸谱的图片资料,给孩子们一个视觉上的认识,然后又收集了一些关于中国的国粹戏剧——京
剧的相关资料,介绍剧目中的人物为什么要化装成花脸表演,而脸上的每一种颜色又都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慢慢的孩子对脸谱有了一些了解,尤其是对京剧脸谱更感兴趣了,而我们的活动也将开始了。
本次活动我是以传统艺术---京剧脸谱作为欣赏对象,让幼儿对我国的国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京剧脸谱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内容丰富,能够充分的吸引住孩子,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在活动中根据幼儿思维直观性的特点,我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通过欣赏经典的京剧表演音像片段,让幼儿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使幼儿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对京剧艺术和脸谱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引导幼儿对京剧脸谱的基本造型特征进行观察讨论时,我采用实践操作法,将一幅脸谱图沿着中心线对折,很快幼儿就发现了左右对称的特点。这就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教师起到一定的引到作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我感受到幼儿在主动学习中构建的知识是多么的重要。
在美术活动中,我改进了教学手段,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激情高涨的学习情境。它以方便、快捷、高效、直观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走近了幼儿。它将声音、图形、影像等多媒体结合,帮助幼儿打开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知通道,发挥听觉、视觉、运动觉、语言等多种感官的作用,使幼儿更容易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作品背后画家的情感、态度以及人类文明的诸多领域,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辅助手段,从而提高了幼儿对美术作品中美的理解力和审美情感,激发了幼儿表现 美,创造美的情趣。在活跃的气氛中轻松地实现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对周围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的兴趣,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并在欣赏中获得愉快地经验。
一、课件激发欣赏兴趣,增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用多媒体课件参与美术欣赏教学能大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孩子们全面和谐的发展。多媒体声色并茂、动静结合、高度智能化等强大的技术,是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激发幼儿在多样化的活动过程中多方位、多角度地感受美、发现美和表现美。牵引幼儿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知通道,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在情感共鸣中获得满足。在幼儿有需要自我表达的愿望时,幼儿就会用动作或美术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京剧脸谱》,在现代孩子的眼中,京剧脸谱并不是国粹,而是普通的面具,而且还有一点可怕。可设计一个教学课件,绘制或下载各种京剧脸谱片段以及各种精美的图片,另外还有各种脸谱的优秀美术作品,幼儿大开眼界,轻松地掌握京剧脸谱的特征,使孩子兴趣大增,画出了各具特色的京剧脸谱,真是栩栩如生,充满童趣。
二、课件内容丰富,增强欣赏品质:
课前我通过上网、下载、扫描图片等方式找到需要欣赏的教学图片,通过软件制成的课件,让幼儿看到画面品质完好的作品,解决了没有真实作品让幼儿欣赏的难题。
同时还增加了京剧表演的片段《五台山》和同龄孩子的京剧作品,配上音乐、画面、文字提示等,在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情不自禁的模仿起来。在模仿与欣赏中让孩子掌握了京剧脸谱的各种知识,丰富了孩子的知识面。又丰富了教师讲课内容,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课件发散思维,增强创造性:
21世纪人们称之为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创造性时代。幼儿园《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就是要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性。美术欣赏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另一面也省不了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同时当今社会又是一个瞬息变化的社会,他需要有创造性的人才来适应和推动。而课件的应用,在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京剧脸谱》教学中,在欣赏同伴作品以及一些夸张的作品中,让幼儿体验到作品的滑稽和幽默。为幼儿的创造提供了形象,同时也消除了不能完美表现京剧脸谱的顾虑。在此基础上,我又适当地加以引导、点拨,幼儿思路开阔,想象力,创造力也随之调动了。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京剧脸谱”的课堂变得有趣而灵动。使幼儿多角度、多方位地参与美术活动,也是一种极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了教师教育活动过程中“教”的趣味性,为课堂增添了活力! 但我还觉得有些细节方面还应当有所优化。在幼儿发现京剧表演和平常表演不一样的地方时,幼儿最先提到的是颜色(这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依据幼儿的思路来一一探究,就从颜色着手,让幼儿说出颜色中隐藏的秘密,接着再是图案花纹等等。
另外,在引导幼儿对京剧脸谱的象征意义进行讨论的时候,可出示代表人物的图片,比如黑脸的代表人物是包公,白脸的代表人物是曹操,金脸的代表人物是孙悟空,使小朋友们一看就能大概的了解其中的含义。在引领幼儿感受脸谱的色彩上我有些急于总结,应该给幼儿更多自由议论和互相交流的时间,然后再让幼儿表达对脸谱的感受,那样幼儿才能充分表达对脸谱的感受,而不是单纯的“旁观者”和“听众”,使每个幼儿都切实参与到活动中来。最后表演的内容也可以丰富一些,可先让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脸谱,说出自己对脸谱的理解,再戴上进行表演,这就起到了一定的巩固作用,幼儿在表演活动中充满兴趣,过目不忘。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应创造条件让幼儿多接触一些中国的传统艺术,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引领幼儿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同时我也将不断探索美术欣赏教学实践活动,在提升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使自己的欣赏水平不断的得到提升。
勤思才能出好课,每一次教学活动的都不是一遍就成功的,只有在不断的思考和反思中,才能不断的调整进步。我将在反思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