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国演义里面美人计为什么能成功
本计是指在面对难以征服的敌人时,不去硬拼,而是采用进献美人等方式消磨敌人的意志,从思想上打败敌人,使其丧失战斗力。美人计的关键在于,以柔克刚,使敌人在不知不觉中放松警惕,给我们以可趁之机。
所以面对困难一定要有坚定的意志,不要轻易放松警惕,忘记自己的初衷,也告诉我们面对强敌时要从多方面思考对策,不要局限思维,以最高的效率制造最好的效果。
‘贰’ 历史上,有哪些着名的“美人计”,其中的女主角下场都如何
一提到美人相信很多人脑子里立刻就会浮想联篇,不过美人除了好看,殊不知还有另一句历史名言:祸水的红颜自古多薄命。
美人计位列三十六计之中,可见古时候的战场就已经不仅仅是拼将拼兵,还要拼计谋了。那么历史上比较着名的美人计中的美女主角,一般都是何种的结局呢?我们用几个例子看一下。
我能想到的第一个就是范蠡献西施的故事了,西施是春秋末期的越国人,当时吴越大战中越国大败,那个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一心想着要报仇,使用了多条计策,其中之一就是把西施这个大美女献给吴王夫差,以迷惑其心。而去送西施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范蠡。
貂蝉在吕布死后被曹操所得,再无记录,据猜测,是被曹操给笑纳了。
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来,不论那些计中的美人如何结局,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只是别人的一颗棋子。
‘叁’ 美人计故事
刘琦病死,东吴立即派鲁肃出使刘备,以吊丧为名讨还荆州。在诸葛亮的运筹和安排下鲁肃此行的目的未达到,只讨回一张如同废纸般的文书。上面写了“暂借荆州,以后交付”的空话,鲁肃被逼无奈,还与刘备、诸葛亮三人一起在文书上画了押。周瑜对这一结果切齿顿足。正在这个时候,荆州方面传来刘备甘夫人去世的消息,周瑜一听,喜出望外。他立即设计了一个利用孙权之妹招赘并软禁刘备为人质,进而要挟诸葛亮等交还荆州的骗局。
当鲁肃带着周瑜这封信见到孙权以后,孙权立即批准了周瑜的计划,并指派吕范前往荆州提亲。刘备清楚周瑜的用心,面有难色。诸葛亮却稳操胜券,力劝刘备答应这门婚事。他充满自信地对刘备说:“周瑜虽然颇能用计,但他总难出我诸葛亮所料。只要我略施小计,管保令周瑜一筹莫展。我保证主公既得娇妻,荆州又万元一失。”建安十四年(209年)冬十月,在一切准备停当之后,诸葛亮特派大将赵云带领500军卒随刘备前往东吴结亲。出发之前,诸葛亮交给赵云3个装有妙计的锦囊,并让他贴身收藏好,又如此这般地交待了一番。
刘备一行到达东吴时,赵云拆视了第一个锦囊。于是他唤来500名兵卒,命令他们披红挂彩,到东吴都城南徐采买喜庆礼品和物件,逢人便说刘备入赘东吴的消息,弄得城中百姓人人皆知。孔明的锦囊妙计中还教刘备到东吴后首先拜访孙策、周瑜之妻“二乔”的父亲乔国老,刘备也按计而行。他牵羊担酒,往拜乔国老,叙说特来成亲之事。
乔国老得到这个消息后,便进宫向孙权的母亲吴国太道喜称贺。吴国太闻言大惊,一面派入去请孙权回话,一面派人到城中察看究竟。派出的人很快回来复命,说乔国老所言非虚,新人已在馆驿安歇,500名随行士卒也在城中购买猪羊果品,准备成亲。吴国太为此大吃一惊。等孙权到来时,吴国太气就不打一处来,她捶胸大哭。
孙权知道露了馅,只得如实道来。他说:“许婚乃周瑜之计。只是以招亲为名,赚来刘备,讨还荆州。若刘备不还荆州,就先除掉他。”国太一听,更加怒不可遏,她大骂周瑜说:“周瑜小子无计去取荆州,倒打起我女儿的主意,使出这美人计。如果真的杀了刘备,我女岂不成了望门寡,以后让她如何做人,怎的说亲?这岂不误了她的一生!”乔国者也从旁打边鼓,他说:“如用此计,即便是得到荆州,也会被天下人所耻笑。此事如何行得!”孙权被训得呆若木鸡,一时语塞。吴国太仍然怒气未消,还在不停地大骂周瑜。乔国老劝她说:“刘玄德乃汉朝皇室宗亲,倒不如顺水推舟,招他为婿,免得张扬出去丢丑。”孙权又不同意。正在孙权与乔国老争论不休的时候,国太又发下了话,她说:我明天要在甘露寺与刘备见面,亲自相亲。如不中意,任你们发落;如果中了我的意,我就作主将女儿嫁她。孙权奉行孝道,心里虽然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
乔国者又将孙权、吴国太要见的事情告诉了刘备,并教刘备好生留意。第二天,吴国太、孙权、乔国老等在甘露寺会见刘备。吴国太一见刘备就大喜过望,对乔国老说:“真吾婿也!”乔国老也说刘备具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把刘备大大地夸奖了一番。这样,刘备与孙权之妹的婚事,就由国太作主当场敲定。
原来,孙坚的吴夫人生有四子,长子孙策,次子就是孙权。吴夫人之妹也嫁孙坚为次妻,孙坚次妻生有一子一女,其女名叫孙仁,也就是欲嫁刘备的孙权之妹。孙仁自幼尚好武事,常令侍婢击剑为乐。孙坚的吴夫人已经去世。甘露寺相亲的吴国太就是孙坚的次妻、吴夫人之妹。
刘备与孙仁成亲后,夫妻二人两情欢洽。孙权见弄假成真,又给周瑜去信问计。周瑜也真算得上智能之士,他很快又为孙权策划了盛筑宫室,多选美女,以此娱刘备之耳目,丧刘备之心志,并使刘备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各置一方,分头对付的计谋。这一招还真见效,刘备在孙权布置好的温柔乡里,被声色所迷,再也不提回荆州的事情了。
眼看到了年终,刘备仍无归荆州的意思。赵云急忙按诸葛亮原来的交待,拆视了第二个锦囊。尔后,他按计而行,急见刘备,并告诉刘备说:“今早孔明使人来报,曹操正起兵50万,杀奔荆州,请主公速回。”刘备闻讯即与孙夫人密商,安排了利用元旦到江边遥祭祖先的机会脱离东吴的计划。建安十五年(210年)正月元旦,刘备与孙夫人禀明国太,声称到江边祭祖,瞒着孙权等人,便踏上回荆州的艰难路程。当孙权得知刘备已经离去的消息后,立即命将追赶。后来,他仍放心不下,又派出第二批人马,并将自己所佩宝剑赐于部将,命令他们一旦追上,先斩刘备与其妹孙仁。原来周瑜对刘备也早有提防,他也派出将领统率3000人马在去荆州的路上驻扎拦截。这样一来,刘备的处境就十分险恶,前有周瑜部下的堵截,后有孙权派出的两批追兵。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赵云在拆视了第三个锦囊之后,就搬出了孙夫人,孙夫人以国太爱女、孙权之妹的特殊身份,好歹对付了第一批追兵和周瑜布置的队伍。最后,刘备等终于在诸葛亮的巧妙安排和接应下,化险为夷。正当刘备、诸葛亮等舍步登舟逆水而上的时候,又见周瑜亲自带领无数战船气势汹汹地追来。刘备等见状就弃船上岸,改乘车马前行。周瑜也穷追不舍,登岸继续追赶。当他追至黄州地界时,遭到了埋伏,关云长、黄忠、魏延等大将合力杀来,周瑜被打得大败。当周瑜下船逃命时,又听到岸上刘备的兵众齐声大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至此,自作聪明、争胜好强的周瑜的“美人计”破灭。他羞愧恼怒至极,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肆’ 四大美女中,谁使用了美人计﹖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拥有沉鱼之美誉的西施了!据说当年夫差放勾践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 厉兵秣马 养精蓄锐 准备一举抹掉仇敌吴国。经忠臣商讨 精挑细选除了灭吴九策 其中 最为毒辣的莫过于损人利己的美人计!那个生情重义的范蠡到民间搜罗美人 就像一个花花公子 游遍了大街小巷 万水千山
是金子总有被发掘的那一天 顺理成章 倾国倾城的她就被人掏了去。成了勾践给予夫差的小小的礼物
反而就这一个不起眼的小礼物 在勾践灭吴复国的美梦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英雄爱美人 当夫差第一眼见到西施时就被她那艳如桃花 的容貌深深的打动了 日日夜夜 沉迷于酒色之中 看着怀里妩媚动人的西施 品味着世间的佳肴美酒乐不思蜀 从此君王不早朝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吴国就像地上的一片落叶水分随着光阴的流失一点一点的蒸干 最终苦败零落 而此时日益强盛的越国好似滚滚大江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就把吴国这一片枯叶吹得不见踪影 勾践赢了 夫差亡了 吴国也没了 只可怜那单纯善良的施夷光啊 杳无音讯 不知所踪 下落不明 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息过 转瞬之间 千年间她蒙受了数不尽的侮辱与唾骂 说她是超级间谍 亡国祸水 听到这番话 我炽热的心灵 如刀割般的痛楚 为何会这样 为越国建功立业 的绝代佳人西施竟然会有如此悲哀的下场 难道是红颜就一定是祸水吗 如果范蠡没有遇见她 它还可以在清澈见底 碧草连天 的小溪旁 安安稳稳 无忧无虑 与自己的心上人厮守终生 只恨那个骗走她一生感情的范蠡啊 夜阑人静 万家灯火已俱灭 独倚寒窗 流星接二连三的划过暗淡的夜空 抬头仰望浩渺无垠的璀璨星河 一颗光亮耀眼的明星正焕发着她的无限光芒 也许这正是西施 看吧 娇若春花的她正朝着我们绽放出那倾世的笑颜 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
流年划过 我们无法改变 切记 珍惜身边的分分秒秒 否则 后悔方已迟
‘伍’ 美人计是谁献出来的
美人计,语出《六韬.文伐》 公元前482年夏初,越国伐吴,大获全胜。
西施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她感觉已为国尽忠,但夫差对她百般疼爱确实出自真心,在与他相处的日子里,西施越来越感觉他的好,到完成任务的时候,她发觉自己已真正地爱上了夫差,而战争又让她失去了夫差。回到范蠡身边,她已不爱范蠡了,也无颜见范蠡,同时深感对不起夫差,于是投湖自尽;一是范蠡找到了她,两人泛舟五湖,成了一对神仙眷侣。在《吴地记》中记述有关范蠡与西施在越国破吴后破镜重圆、泛湖而去以及其他有关他们的结局的不同说法。相传范蠡、西施曾寓居宜兴,今天的蠡墅就是他们当年居住过的地方,而江苏一些地方的“施荡桥”、“西施荡”等名称也都与西施有关。
‘陆’ 电视剧英雄使命美女特工用美人计是第几集
你好!是在《英雄使命》的第一集,国军攻夺闵城的过程中遇到了难题,日军拥有超量的液氧炸弹,在闽城有一座秘密生产这种炸弹的地下工厂。必须将这座工厂捣毁,才能取得胜利,国军因此动用了女子小队,薛敏等人见到刘成欣喜万分
‘柒’ 中国古代运用美人计最成功的是哪次
读史杂谈之四:三十六计之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这是美人计的注脚,在计中不能缺少的道具,就是美女。
红颜薄命,用在她们身上是最合适不过的词了。美人计往往有死间的性质,正如《孙子兵法》里所写的“死间者,为诳敌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她们的结局,多以惨淡收场。
最早成功运用美人计的战例是在商末,使用者是鼎鼎大名的武王;为了救出被纣王囚禁的老爹,武王把一个女子献给了好色成性的纣王,她很快赢得了纣王的宠幸,在她的劝说下,纣王放走了周文王。
这个女子,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在后来的《封神演义》中,更是连出场的机会都没有,大抵是因为这样的细节会毁坏武王的一世英名,毕竟,靠女人救老爹是君子所不齿的。
她的生平几乎是一片空白;正是这大片的空白,让后世的读史者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好奇。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坚决的执行了这样的任务,在残暴嗜血的纣王身边潜伏了下来,是忠诚还是报恩,抑或是爱情?她不可能想不到,如果有一天纣王醒悟过来,第一个遭遇灭顶之灾的就是无依无靠的她。她最后的结局也同样成了一个谜,她不可能打败残酷血腥且富于心计的妖妃妲己——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她是成了妲己伏伏帖帖的奴仆,还是在和妲己无奈而悲哀的交锋中输掉了自己的生命?
也许第二种结局更符合她的命运。完成了武王交付的使命的她成了弃子。在周人欢欣鼓舞的迎接被囚禁几年的文王时,没有人会关心她的未来,也许和千千万万的宫女一样,默默屈死虿盆之中,无人知晓。
中国的四大美女中,四个和政治有关,三个是政治工具,两个明明白白就是美人计中的诱饵。而对比日本版的古代四大美女(海伦,克里奥佩特拉,杨贵妃,以及小野小町),就会发现,日本人竟选了一个和政治无关,以恋爱和诗歌为主业的女子作为本国美女的代表,而不是御静前阿市这样的政治牺牲品——其实,日本人眼中的杨贵妃也只是白居易的《长恨歌》里那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形象,海伦呢,虽然和战争有关,但她是战争的因而不是战争的果——《荷马史诗》里不是说吗,当战争进行到第十年时,海伦亲自出来劳军,战士们震惊于她的美貌,失声说:“我们为她再打十年也值得。” 换在中国,女人因为美丽引发战争,不只民怨沸天,这个倒霉的女人八成背上“美色误国”,“红颜祸水”的罪名,息夫人和陈圆圆就是最好的证明。
正如中国人评《源氏》总要和意识形态扯上关系,而紫氏部不只一次的强调这本书和政治无关,只是为了写源氏这个美人风流多情的一生、两个版本的四大美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两种文化的差异呢。
春秋战国时代,美人计的运用相当广泛,连孔老夫子都中过招——准确而言,是他的国君鲁哀公中了齐人的招,气走了老先生;春秋战国时的联姻,也多多少少有点美人计的成分在里面,嫁到别的国家的公主,总是会为自家兄弟讲好话不是?穆公的老婆穆姬,为了救出被老公俘虏的弟弟晋惠公,更是拿自己和小儿女们作人质,扬言你敢烧我弟,我就拖儿带口的死给你看——就这延续到今的女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绝招,竟然载入了堪称“古代妇女传统道德优秀事迹教育读本”的《列女传》,可见现在女人们对付老公的手段,是有史可鉴的……
闲话打住。关于西施的事迹,作为中国人可谓无人不晓,然而她的结局,并不如传说中和范蠡双双归隐那样富有理想主义的美好,历史的真相往往是残酷的,她很有可能如书中记载的那样,“放于江中”,一代美女沉沙西湖。(还记得《西门豹治邺》里的祭河神么?西门豹说那个少女不漂亮于是就把巫婆们全直接丢到了江里,把少女娶回了家——这是惟一和课本有出入的地方,清正廉明嫉恶如仇的西门豹大人,原来这才是你的真正目的啊……间接证明了即使是正人君子也不能抵御美女的诱惑……以上)
下次去西湖游玩的时候,不要忘记给这位传说中的绝世美人上柱香、听起来很残酷,可这是她惟一且必然的结局。因为她只是工具。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勾践不可能不明白,所以他会毫不心软的杀了文种,且何况他亲眼目睹的夫差的下场,这个令对手亡国的工具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毒药。
貂婵。《三国演义》里貂婵的形象不免让人抱怨罗贯中写人的手段太不实。按他的描写,貂婵刚出场时是个不谙世事天真无邪的少女,虽是歌伎出身,但王允待之如亲女,——这样一个深居大宅年方十六的小女子,想也不可能涉世多深。然而就是这么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在董卓吕布两大奸雄之间进退自如,把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上。也没见王允怎么提点,似乎把小绵羊丢进狼群里就自顾自的撤手不管听之任之了,直到吕布和董卓彻底反目之前,他都没有任何“远程遥控”的迹象…似乎一个晚上的暗中授计临时抱佛脚就成就了这么个智勇无双工于心计的超级美女间谍……看到她在董卓追杀吕布后在他的严辞质问下面不改色心不跳的顺利圆谎,看到她抢了宝剑装作要自刎的模样,真怀疑她是中戏还是上戏的毕业生……只能说,她是天才……
我可以承认她是天才这个事实,然后在成为吕布妾室后,她的表现却令人。在吕布想杀出重围之时,她跟?氏一唱一和,把吕布留在城中,引发后来的白门楼惨剧。凭她冰雪聪明,用脚趾头想都想的出、这个时候她能依靠的只有吕布一个人,他一死,万事休矣;然而却如此不明智的把吕布亲手送上了断头台?
吕布死后,《三国演义》里再没了她的身影。传说中,她死于关羽之手,对视女人如衣裳的蜀国众将领来说,这种说法倒也合情合理……
孙尚香。孙尚香是美人计中的异类——当然,我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小香。因为她一开始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是美人计中的诱饵,无辜被老哥和周都督合伙骗上贼船,成为这场“孙刘联姻”计中的女主角。
“周瑜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其实周瑜最大的失策不在于使用了这一计,而在于没料到孙夫人真的和刘备有了感情,而且在刘备逃亡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没有孙夫人的大力协助,刘备怎么可能顺顺利利逃走?孙权几次三番派的追兵,不都是被孙夫人一顿痛骂骂回去的?
只不过,为什么孔明和孙夫人素未谋面就算准这位高贵的公主一定会爱上可以当她爸爸的刘皇叔?想不通啊想不通。
不管怎样,这场以权力为中心的婚姻最终以悲剧划上了句号。被兄长诓回东吴后,刘备在夷陵之役大败而归,孙夫人以为他命丧火海,对江痛哭后投江自尽。——也许,她自尽的原因不仅是那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她身为政治牺牲品的悲哀,她的自尽,让她成为了美人计中也许是惟一一个不甘于命运有所反抗的女子,在黑夜般的轮回中书写了自己的一抹血色微红。
‘捌’ 美人计的来历和典故
历史典故,出自《三十六计》,又语出《六韬·文伐》
古文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①。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②。
注释
①兵强者,攻其将;兵智者,伐其情:句意:对兵力强大的敌人,就攻击他的将帅,对明智的敌人,就打击他的情绪。
②利用御寇,顺相保也:语出《易经·渐》卦。(卦名解释见计“树上开花”注②)本身九三《象》辞:“利御寇,顺相保也。”是说利于抵御敌人,顺利地保卫自己。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利用敌人自身的严重缺点,己方顺势以对,使其自颓自损,己方一举得之。
按语
兵强将智,不可以敌,势必事先。事之以土地,以增其势,如六国之事秦:策之最下者也。事之以币帛,以增其富,如宋之事辽金:策之下者也。惟事以美人,以佚其志,以弱其体,以增其下之怨。如勾践以西施重宝取悦夫差,乃可转败为胜。
解析
势力强大,将帅明智,这样的敌人不能与它正面交锋,在一个时期内,只得暂时向他屈服。这则按语,把侍奉或讨好强敌的方法分成三等。最下策是用献土地的方法,这势必增强了敌人的力量,象六国争相以地事秦,并没有什么好结果。下策是用金钱珠宝、绫罗绸缎去讨好敌人,这必然增加了敌人的财富,象宋朝侍奉辽国、金国那样,也不会有什么成效。独有用美人计才见成效,这样可以消磨敌军将帅的意志,削弱他的体质,并可以增加他的部队的怨恨情绪。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败于吴王夫差,便用美女西施和贵重珠宝取悦夫差,让他贪图享受,丧失警惕,后来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现代战争中,甚至政治争斗中,也不乏使用美人计的例子。现代美人计有强烈的现代色彩,多采用间谍的方式,利用金钱贿赂,利用美人诱惑,方式变化多端,不可丧失警惕。
【英语翻译】using sective women to corrupt the enemy
探源
美人计,语出《六韬·文伐》:“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意思是,对于用军事行动难以征服的敌方,要使用“糖衣炮弹”,先从思想意志上打败敌方的将帅,使其内部丧失战斗力,然后再行攻取。就象本计正文所说,对兵力强大的敌人,要制服它的将帅;对于足智多谋的将帅,要设法去腐蚀他.将帅斗志衰退,部队肯定士气消沉,就失去了作战能力。利用多种手段,攻其弱点,己方就能顺势保存实力,由弱变强。
前面曾讲到春秋时吴越之战,勾践先败于夫差。吴王夫差罚勾践夫妇在吴王宫里服劳役,借以羞辱他。越王勾践在吴王夫差面前卑躬屈膝,百般逢迎,骗取了夫差的信任,终于放他回到越国。后来越国趁火打劫,终于消灭了吴国,逼得夫差拔剑自刎。
那所趁之“火”是怎样烧起来的呢?原来勾践成功地使用了“美人计”。勾践被释回越国之后,卧薪尝胆,不忘雪耻。吴国强大,靠武力,越国不能取胜。越大夫文种向他献上一计:“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要想复国雪耻,应投其所好,衰其斗志,这样,可置夫差于死地。”于是勾践挑选了两名绝代佳人:西施、郑旦,送给夫差,并年年向吴王进献珍奇珠宝。夫差认为勾践已被他臣服,所以一点也不加怀疑。夫差整日与美人饮酒作乐,连大臣伍子胥的劝谏也完全听不进去。后来,吴国进攻齐国,勾践还出兵帮助吴王伐齐,借以表示忠心,麻痹夫差。吴国打胜之后,勾践还亲自到吴国祝贺。 夫差贪恋女色,一天比一天厉害,根本不想过问政事。伍于胥力谏无效,反被逼自尽。勾践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公元前482年,吴国大旱,勾践乘夫差北上会盟之时,突出奇兵伐吴,吴国终于被越所灭,夫差也只能一死了之。 美人计的核心是,“将智者,伐其情”。常言道,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是针对那些意志薄弱、贪恋美色的头领者而言的,在中外战争史上,一方运用“美人计”致对方于死地的事例有很多。“有奇淫者,必有奇祸”,为君、为王者,往往为了一己之贪恋,而不惜舍弃其它一切,置国家、国民的安危于不顾,最终导致亡国亡家的败局。 传说褒姒是妖孽降世,只因周幽王荒诞无道、滥杀忠良,妖神就让褒姒下世来,以加速西周的灭亡。褒姒是被褒地的褒大收养成长。西周大夫褒珦因直言举谏于周幽王,而惹怒了幽王,被幽王下令关入牢中。褒珦的儿子洪德偶尔到褒地去收租税,看见已长大成年的褒姒美若天仙,便把他带了回来,并教授给她以歌舞、礼义等,然后,洪德将褒姒敬献给幽王,贪色的幽王自然是欣喜若狂,他下令放出褒珦、让他官复原职。自此,幽王同褒姒:坐则叠股、立则并肩、饮则交杯、食则共器,接连十几日不上朝。更甚者,幽王为了博得美人一笑 还有一个案例。汉朝从建国开始就被笼罩在匈奴的阴影之下。有一次,匈奴南下,太守韩王信被迫投降匈奴。刘邦听后,大怒,遂引30万大军北上攻打匈奴。看到匈奴兵都是老弱病残、用的都是锈刀,轻敌冒进,中了匈奴人的计。汉军到了白登山周围,被埋伏在此的40万匈奴兵包围,困在白登山上。过了几天,大军饥寒交迫,眼看就要被消灭。刘邦手下陈平弄来一副汉代美女图,并携带少数黄金前往匈奴资氏(等于汉朝皇后)的大营,送上美女图及黄金。资氏看了美女图后左右为难:要是大王(匈奴单于)打败了刘邦,入主中原,肯定会娶中原的美女当资氏,所以,为了能做稳皇后的位置,还是把大王说走为妙!于是当晚,资氏来到单于大营,成功劝说单于撤军。陈平仅凭一张美女图,智退匈奴40万大军,在历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故事
1、汉献帝九岁登基,朝廷由董卓专权。董卓为人阴险,滥施杀戮,并有谋朝篡位的野心。满朝文武,对董卓又恨又怕。
美人计之貂蝉
司徒王允,十分担心,朝廷出了这样一个奸贼,不除掉他,朝廷难保。但董卓势力强大,正面攻击,还无人斗得过他。董卓身旁有一义子,名叫吕布,骁勇异常,忠心保护董卓。 王允观察这“父子”二人,狼狈为奸,不可一世,但有一个共同的弱点:皆是好色之徒。何不用“美人计”,让他们互相残杀,以除奸贼? 王允府中有一歌女,名叫貂蝉。这个歌女,不但色艺俱佳,而且深明大义。王允向貂蝉提出用美人计诛杀董卓的计划。貂蝉为感激王允对自己的恩德,决心牺牲自己,为民除害。 在一次私人宴会上,王允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女儿”貂蝉许配给吕布。吕布见这一绝色美人,喜不自胜,十分感激王允。二人决定选择吉日完婚。第二天,王允又请董卓到家里来,酒席筵间,要貂蝉献舞。董卓一见,馋涎欲滴。王允说:“太师如果喜欢,我就把这个歌女奉送给太师。”老贼假意推让一番,高兴地把貂蝉带回府中去了。 吕布知道之后大怒,当面斥责王允。王允编出一番巧言哄骗吕布。他说:“太师要看看自己的儿媳妇,我怎敢违命!太师说今天是良辰吉日,决定带回府去与将军成亲。”吕布信以为真,等待董卓给他办喜事。过了几天没有动静,再一打听,原来董卓已把貂蝉据为己有。吕布一时也没了主意。 一日董卓上朝,忽然不见身后的吕布,心生疑虑,马上赶回府中。在后花园凤仪亭内,吕布与貂蝉抱在一起,他顿时大怒,用戟朝吕布刺去。吕布用手一档,没能击中。吕布怒气冲冲离开太师府。原来,吕布与貂蝉私自约会,貂蝉按王允之计,挑拨他们的父子关系,大骂董卓夺了吕布所爱。 王允见时机成熟,邀吕布到密室商议。王允大骂董贼强占了女儿,夺去了将军的妻子,实在可恨。吕布咬牙切齿,说:“不是看我们是父子关系,我真想宰了他。”王允忙说:“将军错了,你姓吕,他姓董,算什么父子?再说,他抢占你的妻子,用戟刺杀你,哪里还有什么父子之情?”吕布说:“感谢司徒的提醒,不杀老贼誓不为人!” 王允见吕布已下决心,他立即假传圣旨,召董卓上朝受禅。董卓耀武扬威,进宫受禅。不料吕布突然一戟,直穿老贼咽喉。奸贼已除,朝廷内外,人人拍手称快。
西施
名夷光,越国人,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父亲以在苎萝山上砍柴为生。苎萝山下有东、西两个村子,西施家住西村,因为村子里的人大都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称谓,意思是西村姓施的女孩子。 因为家境贫寒,所以西施很小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平时经常在溪边浣纱。她怎么也不会料到,日后自己会成为“美人计”的主角,被派去吴国执行任务。 西施位居我国“四大美女”之首,她的美是有目共睹的。“东施效颦”的故事就讲了西施的美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西施的美貌远近闻名,但她的身子却有些弱,有心口疼的毛病。每次病发她都皱着眉头,捂着心口,缓步前行,人们管这姿势叫“西施捧心”,可见生病的西施也是楚楚动人。不巧这事让东村的丑女东施知道了,于是便也学着西施的样子走路,但走起来十分难看,比她平时的样子还要丑很多,成了大家的笑料。 春秋末期,各诸侯国称雄,吴国和越国开战,结果越军大败,越国国王勾践向吴国国王夫差乞降。吴王夫差不听大夫伍子胥“杀掉勾践,以绝后患”的劝告,却采纳被越王买通的权臣的主张,允许越国投降。把勾践夫妇和越国大夫范蠡囚禁在姑苏虎丘,为夫差养马。勾践君臣含垢忍辱,装得非常恭顺,夫差以为他们已真心臣服,3年后就把他们放回越国。 勾践安全回到越国后,立志复国,卧薪尝胆,励精图志。经过“10年生聚,10年教训”,越国逐渐强盛起来,一心要打败吴国,但是,当时越国的军事实力远远不敌吴国。勾践在训练军队、发展农业的同时,对吴王夫差实施了历史上着名的“美人计”。 “美人计”的具体导演是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范蠡曾随越王勾践到吴国做人质3年,深知吴王夫差的致命弱点。针对吴王夫差好色的特点,范蠡便策划实施了“美人计”。 范蠡按照越王勾践的要求,在民间寻觅美女。担任这个历史重要任务的美女,不仅要美丽过人,而且要胆量过人,要机智过人。经过千挑万选,范蠡选定了西施和郑旦。当时范蠡和西施一见面,西施的美貌与纯真便打动了范蠡,而西施的心里对这位年少英雄、气度不凡的将军也是一见倾心。范蠡向西施说明了选美的原委,西施被范蠡的那份爱国热情感染了,表示愿意担此重任。 勾践亲自接见她们,并让人教习歌舞、化妆和礼仪,让人为她们讲解历史、时局和权谋。勾践还亲自给西施面授机宜。勾践把神圣的政治任务交给她们,交待了三件大事:沉溺夫差于酒色之中,荒其国政;怂恿夫差对外用兵,耗其国力;离间夫差和伍子胥,去其忠臣。过了3年,西施拿到“公关专业毕业证”,于是范蠡将西施等送往吴国,两个相爱的人终于有机会在一起了。一路上二人备尝爱的滋味,由于难分难舍,范蠡有意拖延,送亲竟然送了一年多。等他们走到嘉兴县南一百里的时候,西施生的儿子已经能牙牙学语了。后人在这里建造了一个“语儿亭”,用来纪念西施与范蠡的爱情结晶。这在唐陆广微《吴地记》里有记载,并谓此地“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是西施入吴之前与私生子说话的地方。从感情上来说,范蠡是对不住西施的,范蠡是为事业牺牲了爱情,让自己心爱的女人充当越国复仇的工具。但为了国家利益,为了自己的爱人,西施愿意做出牺牲。范蠡和她约定,吴国灭亡后,自己定要娶她为妻,白头偕老。 本身好色成性的吴王见了西施,自然十分欢喜。伍子胥认为这是“美人计”,苦心劝谏,夫差却充耳不闻,立刻将西施纳入后宫。 西施聪明伶俐,颇具爱国主义情怀,时刻牢记自己来到吴国的政治使命,她用尽浑身解数让吴王宠爱她并听信她的话,夫差果然对她宠幸有加。 吴王夫差命人在灵岩山为她建了馆娃宫,在馆娃宫附近修了玩花池、玩月池、吴王井、琴台,还有采香径、锦帆径和打猎用的长洲苑等;还修了响屐廊,就是在地上凿一个大坑,把一口大缸放进坑里,然后在上面铺上木板,再铺平。夫差让西施穿着屐在上面走,锤铺有声,所以叫响屐廊。 到了春天,夫差就和西施到采香径、玩花池游玩;到了夏天,夫差就和西施在洞庭的南湾避暑,享受自然的“空调”。南湾有十多里长,两面环山,吴王将此处取名为“消暑湾”,并令人在附近凿了一个方圆八丈的白石池子,引来清泉,让西施在泉中洗浴,起名为“香水溪”;秋天两人一起攀登灵岩山,看灵石,赏秋叶;到冬天下雪的时候,夫差与西施披着狐皮大衣,令十多个嫔妃拉车寻梅,全然不顾嫔妃们汗流浃背每次都要尽兴后方才返回。如此挖空心思地玩乐,可见吴王夫差此时的心思已不在朝政社稷上了,而在西施身上。
吴王夫差对西施是越来越喜爱,而西施时刻想着怎样让吴王高兴,怎样让吴王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好让吴王能成无道之君,荒废国事。庆幸的是,她有一个得力的助手伯韶。伯韶是吴国的大夫,深得吴王宠信,为人奸诈贪婪。越国利用他的这一弱点,经常给他送些金银珠宝,有时也给他送美女,因而他对越国也是死心塌地,与西施两个一道说越国的好话。 夫差自从得了西施,就一直住在姑苏台,一年四季享乐游玩,已经不理政事。朝中大臣有劝谏的,都被他或训斥,或驱逐,或罢官,于是大家渐渐也就不敢说了。只有老臣伍子胥,见吴王如此无道,就在姑苏台下进谏劝阻,但吴王还是不理。伍子胥觉得吴王如此势必取祸,劝谏又不听,于是称有病不再上朝。 当时,越国在勾践的治理整顿下,国力日益增强,军队也已训练有素。吴王夫差感到威胁,想要征伐越国,被伯韶大夫巧言阻挠。 后来齐国与吴国关系恶化,夫差想要攻打齐国。伍子胥认为,越国才是心腹大患,不宜远征齐国。但伯韶大夫却力主攻打齐国,并保证出师必捷。 一向与伍子胥有矛盾的伯韶大夫置国家安危于不顾,乘机挑拨吴王和伍子胥之间的矛盾。结果吴王将伍子胥赐死,提拔伯大夫为相国,还要给越国增加封地,被勾践谢绝了。正如后人所说:“吴之亡,应由昏君夫差、奸佞伯韶大夫负责。” 公元前482年夏初,越国伐吴,大获全胜。 西施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她感觉已为国尽忠,但夫差对她百般疼爱确实出自真心,在与他相处的日子里,西施越来越感觉他的好,到完成任务的时候,她发觉自己已真正地爱上了夫差,而战争又让她失去了夫差。回到范蠡身边,她已不爱范蠡了,也无颜见范蠡,同时深感对不起夫差,于是投湖自尽;一是范蠡找到了她,两人泛舟五湖,成了一对神仙眷侣。在《吴地记》中记述有关范蠡与西施在越国破吴后破镜重圆、泛湖而去以及其他有关他们的结局的不同说法。相传范蠡、西施曾寓居宜兴,今天的蠡墅就是他们当年居住过的地方,而江苏一些地方的“施荡桥”、“西施荡”等名称也都与西施有关。
锦囊
运用美人计有以下几策略: 一、投其所好。美人计中所用的“美人”,只有被对魔高一尺接受的时候,才能产生威力,也就是“美人”只是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谓内因即对方接受美人后沉迷于酒色不理政务。要使对方的内因起作用,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投其所好。 二、伐情损敌。美人是一种阴柔之物,它主要是用来在敌人心理方面发动进攻的武器,是通过“伐情”来损敌的,也就是消磨敌之意志,挫败敌之锐气。否则,是舍其所长,用其所短。 三、相机取事。美人计一般是作为达到最终目的的辅助手段,其主要目标是摧毁敌人的精神壁垒,但达不到彻底歼灭敌人的目的。常常还要进行武力决战。所以在施用美人计的时候,要积极创造或寻找发动武力进攻。
‘玖’ 请教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的典故和当今应用事例(请留意详细说明)
美人计(第六套 败战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①。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②。
【注释】
①兵强者,攻其将;兵智者,伐其情:句意:对兵力强大的敌人,就攻击他的将帅,对明智的敌人,就打击他的情绪。
②利用御寇,顺相保也:语出《易经.渐》卦。(卦名解释见计“树上开花”注②)本身九三《象》辞:“利御寇,顺相保也。”是说利于抵御敌人,顺利地保卫自已。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利用敌人自身的严重缺点,己方顺势以对,使其自颓自损,己方一举得之。
【按语】
兵强将智,不可以敌,势必事先。事之以土地,以增其势,如六国之事秦:策之最下者也。事之以币帛,以增其富,如宋之事辽金:策之下者也。惟事以美人,以佚其志,以弱其体,以增其下之怨。如勾践以西施重宝取悦夫差,乃可转败为胜。
【解析】
势力强大,将帅明智,这样的敌人不能与它正面交锋,在一个时期内,只得暂时向他屈服。这则按语,把侍奉或讨好强敌的方法分成三等。最下策是用献土地的方法,这势必增强了敌人的力量,象六国争相以地事秦,并没有什么好结果。下策是用金钱珠宝、绫罗绸缎去讨好敌人,这必然增加了敌人的财富,象宋朝侍奉辽国、金国那样,也不会有什么成效。独有用美人计才见成效,这样可以消磨敌军将帅的意志,削弱他的体质,并可以增加他的部队的怨恨情绪。春秋时期,越王匀践败于吴王夫差,便用美女西施和贵重珠宝取悦夫差,让他贪图享受,丧失警惕,后来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现代战争中,甚至政治争斗中,也不乏使用美人计的例子。现代美人计有强烈的现代色彩,多采用间谍的方式,利用金钱贿赂,利用美人诱惑,方式变化多端,不可丧失警惕。
【探源】
美人计,语出《六韬.文伐》:“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意思是,对于用军事行动难以征服的敌方,要使用“糖衣炮弹”,先从思想意志上打败敌方的将帅,使其内部丧失战斗力,然后再行攻取。就象本计正文所说,对兵力强大的敌人,要制服它的将帅;对于足智多谋的将帅,要设法去腐蚀他.将帅斗志衰退,部队肯定士气消沉,就失去了作战能力。利用多种手段,攻其弱点,己方就能顺势保存实力,由弱变强。
前面曾讲到春秋时吴越之战,勾践先败于夫差。吴王夫差罚勾践夫妇在吴王宫里服劳役,借以羞辱他。越王勾践在吴王夫差面前卑躬屈膝,百般逢迎,骗取了夫差的信任,终于放他回到越国。后来越国趁火打劫,终于消灭了吴国,逼得夫差拔剑自刎。
那所趁之“火”是怎样烧起来的呢?原来勾践成功地使用了“美人计”。勾践被释回越国之后,卧薪尝胆,不忘雪耻。吴国强大,靠武力,越国不能取胜。越大夫文种向他献上一计:“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要想复国雪耻,应投其所好,衰其斗志,这样,可置夫差于死地。”于是勾践挑选了两名绝代佳人:西施、郑旦,送给夫差,并年年向吴王进献珍奇珠宝。夫差认为勾践已被他臣服,所以一点也不加怀疑。夫差整日与美人饮酒作乐,连大臣伍子胥的劝谏也完全听不进去。后来,吴国进攻齐国,勾践还出兵帮助吴王伐齐,借以表示忠心,麻痹夫差。吴国打胜之后,勾践还亲自到吴国祝贺。
夫差贪恋女色,一天比一天厉害,根本不想过问政事。伍于胥力谏无效,反被逼自尽。勾践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公元前482年,吴国大旱,勾践乘夫差北上会盟之时,突出奇兵伐吴,吴国终于被越所灭,夫差也只能一死了之。
【故事】
汉献帝九岁登基,朝廷由董卓专权。董卓为人阴险,滥施杀戮,并有谋朝篡位的野心。满朝文武,对董卓又恨又怕。
司徒王允,十分担心,朝廷出了这样一个奸贼,不除掉他,朝廷难保。但董卓势力强大,正面攻击,还无人斗得过他。董卓身旁有一义子,名叫吕布,骁勇异常,忠心保护董卓。
王允观察这“父子”二人,狼狈为奸,不可一世,但有一个共同的弱点:皆是好色之徒。何不用“美人计”,让他们互相残杀,以除奸贼?
王允府中有一歌女,名叫貂蝉。这个歌女,不但色艺俱佳,而且深明大义。王允向貂蝉提出用美人计诛杀董卓的计划。貂蝉为感激王允对自己的恩德,决心牺牲自己,为民除害。
在一次私人宴会上,王允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女儿”貂蝉许配给吕布。吕布见这一绝色美人,喜不自胜,十分感激王允。二人决定选择吉日完婚。第二天,王允又请董卓到家里来,酒席筵间,要貂蝉献舞。董卓一见,馋涎欲滴。王允说:“太师如果喜欢,我就把这个歌女奉送给太师。”老贼假意推让一番,高兴地把貂蝉带回府中去了。
吕布知道之后大怒,当面斥责王允。王允编出一番巧言哄骗吕布。他说:“太师要看看自己的儿媳妇,我怎敢违命!太师说今天是良辰吉日,决定带回府去与将军成亲。”吕布信以为真,等待董卓给他办喜事。过了几天没有动静,再一打听,原来董卓已把貂蝉据为己有。吕布一时也没了主意。
一日董卓上朝,忽然不见身后的吕布,心生疑虑,马上赶回府中。在后花园凤仪亭内,吕布与貂蝉抱在一起,他顿时大怒,用戟朝吕布刺去。吕布用手一档,没能击中。吕布怒气冲冲离开太师府。原来,吕布与貂蝉私自约会,貂蝉按王允之计,挑拨他们的父子关系,大骂董卓夺了吕布所爱。
王允见时机成熟,邀吕布到密室商议。王允大骂董贼强占了女儿,夺去了将军的妻子,实在可恨。吕布咬牙切齿,说:“不是看我们是父子关系,我真想宰了他。”王允忙说:“将军错了,你姓吕,他姓董,算什么父子?再说,他抢占你的妻子,用戟刺杀你,哪里还有什么父子之情?”吕布说:“感谢司徒的提醒,不杀老贼誓不为人!”
王允见吕布已下决心,他立即假传圣旨,召董卓上朝受禅。董卓耀武扬威,进宫受禅。不料吕布突然一戟,直穿老贼咽喉。奸贼已除,朝庭内外,人人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