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浙江一女孩捡到“小船”,上交收到68元奖金,后来怎样了
我国的英文是China,也为瓷器的意思,可以见的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是非常出名且具有代表性的。在中华上下5000年的历史洪流中,人们对瓷器艺术的追求一直延续至今。能追溯到最早出现第一批瓷器时间是4200年前,属于原始青瓷,是所有瓷器的前身,在各朝代延续下来的宝物中,一定还有没有被发现的。有些时候,自己在野外偶然捡到一些东西说不定在以后就成了“国宝”。浙江当初有一女孩就是这样,在如往却意外捡到一“小船”小,上交后收到68元奖金,再几十年后得知,如今专家称价值超1000万,不知心里作何感想。
船舱外正要拿起斗笠的船家栩栩如生,追溯起来还是南宋王宫里的,按文物等级来分是国家一级文物,后以南宋龙泉窑舟形砚滴来为它命名。这些当初招弟一家还不知道,他们以为瓷器或是具有历史意义,农村的他们并不能想象这一瓷器的价值是有多么巨大,博物馆方面为了奖励招弟一家主动上交文物,给予了他们68元的奖励,这对当时的招弟一家来说,也算是笔丰厚的奖励,于是就回到了家中。
多年后再见瓷器,才知是天价宝物。
随着时间的推动,科技的发展,通讯变得越来越便捷,2005年的一天,知命之年的何招弟偶然听说,在浙江省博物馆有一个文物是一只釉色的小船,招弟就想起了童年拾得的那只,于是招弟特地去参观博物馆,结果来到博物馆一看果然就是那一只小船,南宋龙泉窑舟形砚滴的市场估价已经成了1000万左右。
⑵ 苏州博物馆必看的两件镇馆之宝,虽是复制品,却足以美的让人惊叹
我不敢说10月是苏州最美的时候,但这个时候的苏州一定会让你一眼就爱上。上一次来苏州还是11年前,只是匆匆路过,没什么特别印象。
此行最重要的行程,便是来苏州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在这座由贝聿铭大师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中,3万余件文物会让你眼花缭乱,而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被誉为“两塔瑰宝”的瑞光寺塔与云岩寺塔的出土文物。三十多年前的那个春天,尘封千年的佛国珍宝重现人间。
在苏州城西南盘门内有一座千年古塔,名为瑞光塔。三国东吴孙权时期,为了欢迎康居国僧人性康来到苏州而建了瑞光寺,公元247年,孙权为了报答母恩,在此寺庙中建造了十三级舍利塔。五代后晋时期又对佛塔进行重修,并敕赐一枚铜牌置于塔顶;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重修时改为七级八面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宝塔,并赐额为“瑞光禅寺”。千余年间,寺塔被战火焚烧过多次,历经毁修。清咸丰十年(1860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国战火起,寺院被毁殆尽,仅一塔孑然独立。1978年,在瑞光塔中发现了一个1米多高的木函。而木函被发现极为偶然。
1978年4月12日,当地的三个小学生利用暑假相约去瑞光塔玩耍,当时的瑞光塔没有人看管,所以几个小学生就上了佛塔上面。在他们来到佛塔三楼时,有几只鸟在屋檐下飞来飞去,然后他们在屋檐附近发现了鸟巢,几个人商量一起掏鸟蛋,却在无意间摸到了一块松动的塔心砖。他们掀开沉重的砖龛,发现下面是一个黑黝黝的地洞。黑洞可以允许一个人进入,孩子们不由得有点害怕,但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几个学生还是进入了黑洞中,在洞中的暗室中他们发现了一个1米多高的“黑箱子”,一个沉睡千年的国宝级文物真珠舍利宝幢就此重见天日。
闻讯赶来的文物专家打开“黑箱子”,里边装有一个银杏木制作的内木函,四面彩绘着四大天王的形象。彩绘内木函高124厘米,用银杏木做成,木函的内壁上写有“大中祥符六年”,也就是公元1013年。 木函非常精致,文物专家一看就知道得宝了,可是将这个木函打开,在场的文物专家们都愣住了,原来真正的宝中之宝,藏在这个木函的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稀世珍宝,这个稍后再说,还是先来看看这个绘着四大天王的大箱子。
毫不夸张的说,看过银杏木彩绘四大天王像内函,你就会理解“买椟还珠”这个成语。
外壁画有彩绘四天王像,比例均匀,色彩丰富,人物面部表情夸张生动,气势雄壮,具有真实感和运动感。在用笔和着色方面,都继承了唐代吴道子一派的画风,其行笔如行云流水,墨浑厚雄健,用柳叶描法,使线条流畅而富有变化,衣带间透露出“吴带当风”的意味。着彩则略施微染,轻拂丹青。画面以勾勒为主,借木板本色作为人物本体施彩。珠丹石绿粉白仅用于衣饰、甲胄、兵器等身外之物的着色,造成厚重妍丽而古朴的色彩效果。画家的高超技艺,使整幅画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
此件内木函所绘四大天王皆作英姿勃勃之武士相,其中东方持国天王多罗咤,右手叉腰,左手持剑,收背挺腰,双目圆睁,嘴角紧闭,似欲腾跃狙击;
西方广目天王毗琉博叉头戴凤盔,手持斧钺,弓腰挺腹,竖目雷吼,虬须飞动,似将迎诛敌魔;
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左手持槊(shuò长矛),竖立于身左,右手下挥,怒发冲冠,双目圆睁;
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神情肃穆,手擎佛塔,祥云缭绕,双目凝视,唇齿微启,似正念咒作法。
东西南北四大天王个个威武雄壮,显示无穷神力,在他们的脚下,均踏踩二夜叉,这些邪鬼有的头顶肩承,有的跪负背荷,或驯、或诈、或戾、或诌,姿态不一,神情各异,更烘托出四大天王的雄伟气。虽木函彩画纵不过124厘米,但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形神兼备,与同时发现的《雕版印刷<大隋求陀罗尼>经咒》四角所绘天王像为同一形制。
彩绘四大天王像内木函虽历经千年,但依然五彩斑斓,气势不凡。仅盒子就如此珍贵难得,可以想见里面是有多么罕见的宝物。下面就到了揭晓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时刻了。
当几位专家打开精美的“盒子”,看到木函里面的东西,一个个地全都愣住了。木函里的东西,是宝贝中的宝贝——北宋真珠舍利宝幢,这是一个存放舍利的容器。造型之优美、选材之名贵、工艺之精巧都是举世罕见的。
宝幢的主体用楠木构成,分须弥座、佛宫、刹三个部分。
须弥座呈八边形,象征着佛教中的八方天,分三层,包括底座,须弥海及须弥山。底座四周置有八只神态各异的小银狮,造型生动。须弥座通体描绘宝相、缠枝图案,中间束腰,上面环绕着木质描金勾栏。
栏杆内雕刻的就是须弥山海,波涛汹涌的海浪中托起一根海涌柱,上面即为须弥山。一条鎏金银丝穿珠九头龙盘绕于海涌柱,传说是龙王的象征,掌管着人间的旱和涝,金丝编制的龙爪、龙须清晰可见。
海面四周升起八朵描金木雕祥云,“四大天王”站立在云端之上,手持各种武器,气势非凡,而站在他们边上的“四天女”则是温柔美丽,阿娜多姿。
被托起的须弥山上,分别站立着木雕八大护法天神,姿态各异、裙带飞扬,给人灵动之美。天神中间所护卫的,就是宝幢的主体部分——佛宫。
佛宫中心竖立着一座宝蓝色八角经幢,八角上分别以真、草、隶、篆书阴刻梵语“南无摩诃般若波罗密”,意思是“大智大慧可到达彼岸乐土”,可以猜想,宝幢的秘密就在这个经幢中了。
经幢是中空的,内置两张雕版印大随求陀罗尼经咒,以及一只浅青色葫芦形小瓷瓶,瓶内供奉有九颗舍利子。
佛宫外有八根殿柱,柱上承八角形斗拱梁房殿顶及戗角。华龛上罩一八角形金银丝串珠华盖,盖上有鎏金银丝编小龙八条为脊,做昂首俯冲状,代表着八大龙王。八角垂宝花璎珞,穿以珍珠,缀珊瑚珍珠玛瑙。殿顶又有丹漆佛龛,龛内置金雕细颈宝瓶,表面浮雕观音、童子,四面云纹为底,间以飞天、凤凰。
华盖上部为刹,以白玉、水晶及金银制成。八条银链从刹上垂下并与华盖八角相连。刹顶是一颗直径为3.4厘米的大水晶球,四周饰有银丝火焰光环,寓意为“佛光普照”。
至此整座宝幢被装扮得璀璨夺目,令人流连忘返。
真珠舍利宝幢造型之优美、选材之名贵、工艺之精巧都是举世罕见的。制作者根据佛教中所说的世间“七宝”,选取名贵的水晶、玛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银等材料。
制作工艺上,运用了玉石雕刻、金银丝编制、金银皮雕刻、檀香木雕、水晶雕、漆雕、描金、穿珠、古彩绘等十多种特种工艺技法,凝聚了许多能工巧匠的智慧与心血,是一件稀有而珍贵的宗教艺术品。
十七尊木雕的神像更见当时制作者的功力,每尊佛像高不足10厘米,雕刻难度极大,天王的威严神态、天女的婀娜多姿、力士的嗔怒神情、佛祖的静穆庄严,均被雕刻得出神入化,可谓巧夺天工,精美绝世。
从真珠舍利宝幢身上,人们可见五代、北宋时期苏州工艺美术的繁荣和精美,同时也可见五代、北宋时期吴人高度的审美水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个真珠宝幢因为太过贵重,是不放在苏州博物馆展出的,而是深深地藏在了地下室的保险柜内,据一位曾经看过真珠宝幢分层组装的人士透漏,这个真珠宝幢一共镶嵌了4万多颗珍珠,可以被分体保存,如有需要,能够一节节地组装到一起,最后形成了一个集水晶、玛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和银等众多宝贵材料于一身的奇宝……
1978年下半年,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专门成立了真珠舍利宝幢复制小组,用了近一年时间才成功复制宝幢,但复制件在某些工艺上,仍无法达到原件的水平,足见当年工艺的精妙,令当代工艺大师们都无法企及。
可惜的是,当年真珠舍利宝幢被交到文物专家手中时,有部分损坏,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有限资料,尚无法考据出宝幢的制作者是谁,也无法考据出其中供奉的舍利子是属于哪位高僧的。
宝物发现所在地瑞光寺塔,初名普济禅院,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城西南的盘门内,因塔内曾经出现五色佛光而得名。这件北宋真珠舍利宝幢的出土,证明瑞光塔是在北宋真宗年间重修的。也反映出宋代江南地区手工艺技术的繁荣和精美,以及宋代高超的审美水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瑞光塔第三层塔心的砖龛内还发现了一批五代和北宋初期的珍贵文物,如五代时的铜质镀金塔两座,宋代的地藏、观音、如来佛菩萨像九尊,木刻印刷和碧纸金书的经卷120余卷。
宋嵌螺甸经箱
经箱为木胎,髹黑漆,通体用天然彩色螺钿镶嵌成各种图案,雍容华贵。经箱盖上面分布着三朵团花,中间镶半圆形水晶,并点缀五彩宝石。四周斜坡和边沿嵌有瑞花、菱形环带花纹间以蝴蝶和飞鸟状钿片。台座采用须弥座形式,设16个凹形台门,中有堆漆描金瑞草,金碧辉煌。珍贵的碧纸金书《法华经》就是被悉心存放在这件黑漆嵌螺钿经箱中,千年之后重现天日。
宋雕版印刷《妙法莲华经》
此经书用泥金书写,金泥指得是将水银和金粉混合成泥状物品,它所搭配的纸张为蓝色,又被称为“碧纸金书”。
碧纸就是磁青纸,使用靛青染料染色而成的纸张,这种纸张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从蓼蓝的茎叶处提起木蓝素,经过长期发酵后,由糖与稀酸作用游离出酚后缩合成靛。在明万历20年时,磁青纸一张价值一钱银子,而当时一钱银子可买2瓶烧酒,不然就是白面10斤或铁钉5斤,磁青纸可说是当时最贵的纸了。
五代铜质镀金塔
塔为四方形,可拆卸,整个塔身雕刻系印度风格,各面刻有佛教故事,蕉叶形插角外侧共刻故事三十二则,内侧分立四大天王像。
宋铜十一面观音
观音像立于束腰莲花台上,一脚向侧前略伸,身穿天衣,一条飘带轻轻搭在右手上,左手持一宝瓶。全身配有璎珞、耳珰、颈饰、胸饰、臂钏、腕钏等各种珠宝佩带装饰,一条珠链从项颈处斜长至足背。
瑞光塔出土的这些宝物都被保存在苏州博物馆,这些重见天日的国宝,向世人展现了一段辉煌的 历史 ,也展现了一代工匠的智慧和技巧。
下一期,我们还会继续说说苏州博物馆的另一件镇馆之宝。欢迎大家关注
⑶ 尼古拉斯凯奇演的一个每天去博物馆看油画的知名人士,趁劫匪抢劫时偷一幅画是什么电影
2004年的《国家宝藏 National Treasure》。还有一部续集。女主角是美女黛安克鲁格。
⑷ 美女在 博物馆看到千年前的手链伸手一摸奇迹发生了,是哪部电视剧里的
是《思美人之山鬼后裔》这部剧
⑸ 请高人看下这古瓷瓶是什么底款,多少价位值得收藏吗
因为明清时期的瓷器比较精美,做工精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高古瓷器做工单一没有很好的欣赏价值,只具备一些考古价值。明清瓷器明、清时期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特点是彩瓷得到巨大的发展,器物造形型,纹饰繁多而精美。彩秞品种丰富多彩,“其彩色,则霁红、矾红、霁青、粉青、冬青、紫绿、金、银、漆黑、杂彩,随意而施。”首先,明清官窑瓷器属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收藏人群庞大,市场中流传的官窑瓷器少之又少。中国有兴趣于收藏官窑瓷器且有收藏实力者至少有30万人,现在大部分官窑瓷器都已经被博物馆收藏,市场中流通的都是早期的大藏家更迭卖出的,一旦错过机会,再难遇到。高古瓷是指唐以前的瓷器,但仍有不同的看法分歧:一种看法认为瓷器在我国东汉时期就已经具备了,高古瓷器存在的各种条件,瓷器的产生年代应定在东汉。因此高古瓷器;是指包括东汉在内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唐宋元各朝代所制作烧成的各种瓷器;另一种意见认为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还没有真正达到科学意义上的瓷器标准,是处于半瓷半陶的性质。到隋代才有了真正瓷器出现。因此高古瓷应不包括东汉、魏、晋、南北朝在内,而是仅指隋唐五代唐宋时期的制作烧成的瓷器。从高古瓷器的历程来评估(即历史价值)。中国高古瓷器发展经历了起源期、成熟期、高峰期(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三个高峰期)、衰落期,从的艺术品市场行情来看,价值的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为:明清瓷器、宋朝瓷器、唐五代时期瓷器、六朝时期瓷器、原始青瓷、晚清民国瓷器。
⑹ 17岁女孩捡到什么样的“小船”,为何大家关注度那么高
1954年捡的小船上交国家博物馆被奖励68元,而如今小船已经价值千万。1954年,一个在农村然后的17岁的小女孩,她是来自一个小农村的一个小女孩,有一天她在去地里干农活,去地里除草的时候,她不经意间看到了一个小船,一个很精致,看起来非常好看的小船,那个时候的她根本就不懂什么文物,宝贝什么的。她仅仅是觉得这个小船十分的好看,而且做工也是看起来非常的精致,因此她就把这个小船带回了家。
据了解这个小船是南宋时期的文物,也算得上是是稀世珍宝了,这个曾经流落民间的珍贵文物如今已经成为了镇馆之宝。
⑺ 浙江小姑娘将家中瓷瓶上交,博物馆奖励68元,如今怎样了
中国地大物博,文物也非常多,一般来说,在哪个地区找到的文物就会保存在哪个地区的博物馆里面,因为这是当地文化和历史的体现。每个城市的博物馆都会有镇馆之宝,也会有很多闻名与全国的珍宝,这些文物不仅在当地十分出名,很多外地人还会远道而来瞧上一瞧。
有工作人员告诉何招弟,现在市场上有记录的龙泉窑青瓷起拍价都不会低于1000万,小船的价格只会更高。而已经年逾花甲的老人听后只是淡淡一笑,她从不后悔上交文物,如今能亲眼看一下小船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⑻ 全国唯一的宋瓷博物馆,竟是从菜地里挖出来的
遂宁,一个在中国陶瓷史上寂寂无名的小城。偏安在四川东边一角,遂宁未曾有过烧瓷名窑,也从未出过能工巧匠。
可是就在这里,却拥有国内唯一一家以宋代瓷器为专题的国家二级博物馆——四川宋瓷博物馆。
收藏在这座博物馆里的瓷器,也都和别处不大一样,它们全都有着极为好看的“千峰翠色”:
荷叶形盖瓷罐是温润如春水般的青,大一点的梅瓶则是清淡雅致的翠;仿古琮式瓶收藏着温润含蓄的碧,而三足鬲式瓷炉则显出透亮莹润的玉。
无论这釉色是浓厚一点,还是清淡了一些,每件瓷器都带足了宋瓷的风韵:超凡出尘,而典雅到了极致。
这些宋瓷为何会出现在这里?遂宁这片土地上,又曾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我们走进四川宋瓷博物馆,一起查阅这里的从前往事。
01.问瓷遂宁
故事要从宋徽宗的一个梦开始讲起。
大概是在一个午后,这位皇帝打了一个盹。在梦里他遇见了一场雨,落下的雨水坠成了一串珠帘。随后,雨停了,阳光随即将这珠帘剪开。在这微妙的时刻,宋徽宗在远处的天空看见一种很美的颜色,这颜色实在是太美,他醒来后便给了它一个同样美丽的名字:天青色。
天青色是“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颜色,也是后来被烧制在汝瓷上的颜色。这位浪漫的君主为中国陶瓷史留下了最不能忘却的颜色,而宋朝,也成为我们讨论陶瓷时永远绕不开的朝代。
宋朝为陶瓷留下了很多东西,一是清新简约的陶瓷审美,另一个便是高超的制瓷手艺。
宋代是中国制瓷业的黄金时代,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繁忙的商业活动推动了制瓷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仅推动了定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六大名窑的出现,更为重要的影响是让瓷器也普及到了寻常百姓家。
大量的商业需求刺激着陶瓷的生产,负责交易环节的四川商人,便在此时粉墨登场。
在贩卖陶瓷这件事上,走南闯北的四川商人非常活跃。蒋祈在《陶记》中曾有记:“江、湖、川、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也。”这些商人从全国各地搜寻上好的瓷器,再将他们运回四川卖掉。
彼时,四川正是繁盛的天府之国,而遂宁,则是当之无愧的“东川巨邑”。
两宋时期,遂宁一直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糖业中心,在地理位置上,遂宁又西接成都、东连巴蜀,是北道上的“东蜀之都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商贾富豪都需经过遂宁运送物资,大量的精美陶瓷涌进了这里。
但是这些陶瓷是如何被留下,而后再保存至今,却是同遂宁,以及南宋的衰落有关的。
南宋末年,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四川由于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时不时便爆发战争。战乱与冲突毁灭性地冲击着人们的生活,于是在南宋末期,窖藏便成了一种常见的贮藏宝物的手段——许多人在逃亡之际,都会将自己家中的宝物藏于地窖当中。
而那些主人未再回来取出的窖藏,便成了我们今天发掘文物的来源。
02.窖藏里的遗珍
四川宋瓷博物馆的瓷器,便是来自遂宁金鱼村窖藏。
1991年时,金鱼村的几位村民在自家菜地里挖坑,锄头啷当一下,碰到的却是清脆的瓷器声。这几位村民随后上报了政府,几天后,经过文物部门的抢救性发掘,金鱼村出土了近千件宋代瓷器,为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宋代瓷器窖藏。
而在这上千件瓷器当中,大部分的又来源于浙江龙泉窑和江西景德镇窑。
来自龙泉窑的主要是青瓷,大部分都是梅子青的釉色,兼有粉青釉和开片。其器形可大致分为两种:一是罐、灯、碗、盘类生活用器;一是仿官窑的瓶、炉、壶类陈设用器。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来自龙泉窑的瓷器,都被设计得极为轻巧灵动。其中就有一件荷叶形盖瓷罐,形同真正的荷叶一般。往常,学者们都认为荷叶形的陶瓷器型是元代后才出现的,这件宋瓷的出土,刷新了学术界的认知。
来自景德镇的瓷器,则主要是青白瓷。
其釉色介于青色和白色之间,泛着淡淡如玉一般的光泽。金鱼村窖藏出土的青白瓷,器型相比龙泉窑的更为多样,有罐、水注、水盂、瓶、印盒、笔插、尊、炉、碟、碗、盘、杯、盆、器盖等。
尤其是成套的碗和碟,数量众多,因此有学者推测,这批瓷器的主人或许就是从事贩卖陶瓷交易的商人。
这些青白瓷上的装饰,也相当丰富:既有牡丹、莲花、菊花、缠枝纹等植物纹,鱼纹、凤鸟纹、云龙纹、大雁纹等动物纹,水涡纹、如意云头纹、水波纹等几何纹还有婴戏纹、“吴牛喘月”等人物纹。
03.谁是窖藏的主人?
那么,这批瓷器的主人又究竟是谁呢?
对此,学者们争论不休,却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首先,金鱼村窖藏瓷器所属的时代,与埋藏的时间并非完全一致的。
这批瓷器埋藏得匆忙,既没有装箱,也不曾包裹,而是直接就地掩埋于近一米的地下,可见其掩埋得仓促,应是有性命之忧时的匆忙动作。
《续通鉴》卷一百七十记载:“宋理宗淳祐二年,蒙古兵破遂宁、泸州”。故学者们推测,这批瓷器很有可能是在淳祐二年(1242年)蒙古兵破遂宁时埋藏的。
宋理宗在位时,已进入南宋晚期。但窖藏中发现的景德镇青白瓷刻画花碗,却是流行于北宋后期的。这就将窖藏主人可能生活的时代,又扩大到了整个两宋时代,其行迹难以寻觅。
其次,金鱼村窖藏中留下的文字信息极少。
整个金鱼村的窖藏中仅发现两处文字,一是镌刻于铜钟上的“凤翔楼钱鑫”五字,另一处便是在一件青白瓷的碗底,有一墨写的“元”字。
“凤翔楼钱鑫”意为宋代的钱庄,因此也有学者猜测,这批窖藏应是同“凤翔楼钱鑫”的主人有关。而那个墨水写下的“元”字,很有可能便是这位钱庄主人的名字。
04.去博物馆里看什么?
尽管我们尚未找到这批瓷器的主人,但却并不妨碍我们去欣赏它们。目前,金鱼村窖藏的瓷器都已悉数收藏至四川宋瓷博物馆中,无论是在数量上、瓷品完好程度还是藏品珍贵性上,这批瓷器都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瓷器有五件:南宋龙泉窑青釉荷叶形盖瓷罐、南宋龙泉窑青釉三足鬲式瓷炉、南宋龙泉窑青釉琮式瓷瓶、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卷草纹瓷梅瓶、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八棱鼎式瓷炉。
01南宋龙泉窑青釉荷叶形盖瓷罐
一提到四川宋瓷博物馆,这件荷叶形盖瓷罐便是必须要看的。原因很简单,这件荷叶形盖罐不仅是龙泉窑梅子青釉瓷器中的代表性作品,还是全球范围内仅有的一件孤品。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宋瓷,仅有金鱼村窖藏这件是荷叶形的造型,而类似的荷叶形瓷器,只能在元代龙泉窑的作品中找到。
除此之外,这件荷叶形盖罐的釉色也极为别致。除去唇部和圈足外圈,整件瓷器内外均施以梅子青釉,釉层肥厚而色泽莹润,柔和淡雅却又碧绿如翡翠。可以说真正达到了陶瓷匠人所追求的“千峰翠色”、“如冰似玉”的理想境界。
02南宋龙泉窑青釉三足鬲式瓷炉
这件三足鬲式瓷炉,也是施以梅子青釉,整个器物造型端庄规整,线条曲直有致。但是在口沿处,却隐约显出两道开片纹路,显出制造工艺的高明。
类似的三足瓷炉,宋瓷博物馆里还有一件景德镇窑青白釉凸雕花卉纹鬲鼎式瓷炉。景德镇的这件,则是通体遍布开片纹,饰有精美的纹饰。三足鬲式炉是宋代常有的仿古器形之一,很多地方的瓷窑都有烧制,但仍以龙泉窑的梅子青制品最佳。
03南宋龙泉窑青釉琮式瓷瓶
宋代人喜欢的另一种仿古器型,则是琮式瓶。宋瓷博物馆里的这件南宋龙泉窑青釉琮式瓷瓶,仿制的是周代玉琮的造型,巧妙地将玉琮的端庄古朴同瓷器温润含蓄结合在了一起,既是浓淡相宜,也是古韵迭起。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宋瓷器窖藏中,琮式瓶目前也仅见于四川遂宁这件,其珍贵性不言而喻。
04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卷草纹瓷梅瓶
宋瓷博物馆里的这件梅瓶,是南宋时期景德镇窑青白瓷中的代表性作品。
梅瓶由瓶、盖,两部分组合而成,通体施以青白釉色。在雕刻技法上,此瓶使用了刻花与划花相结合的装饰技法,由此带来了纹样疏密有致,釉色也深浅不一的效果。
刻在梅瓶上的卷草纺又称卷枝纹,是在忍冬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忍冬纹原为西方传入中国的叶状植物纹样,后来形成各种变体,梅瓶上的卷草纹便是一例。
05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八棱鼎式瓷炉
这个瓷炉为白胎,施以青白釉色。沿上附一对方形立耳,而腹部饰以一对铺首衔环,三兽足,足上又有堆贴兽头鳞毛,足端外卷。
这件瓷炉总体造型呈八棱形,兽足及腹部环耳的装饰极为罕见,且尤为华美,已近似元代鼎式炉。
总体来说,这批宋瓷件件都极为精美,釉色莹润而器型古典,向我们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流行、情感与普遍的审美特征:瓷器清丽的颜色,对应的是宋画中的山水意趣;仿古和简约的造型,凸显的则是宋代社会中流行的复古思潮。
瓷器恰到好处地还原着一千年前日常生活的艺术,而观看它们,亦为我们形构出那“一色纯净”的宋代社会的一角。
参考文献:
1.《遂宁宋瓷与南宋乱世的货币经济》聂兆祝
2.《四川金鱼村窖藏宋瓷微探》张师源
3.《四川地区宋元瓷器窖藏综述》陈扬
-END-
编辑|艺旅文化 荷包蛋君
设计 | 霂白
审核 |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