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平遥有哪些明星
阎维文、戴玉强 .王石
❷ 平遥女人为什么那么随便
因为平遥的女人就是热情好客,很大方,我就喜欢平遥的姑娘
❸ 山西籍着名女歌手,都有谁
山西籍着名女歌手有:
1、谭晶:
谭晶1977年9月11日出生于山西省侯马市,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当代歌坛开创民族、通俗、美声三种唱法融为一体的跨界演唱风格歌唱家,第十九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0年作为中国文艺界杰出代表在《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中入镜。
2、芦秀梅:
芦秀梅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届执行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国家文化部优秀专家,拥有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多次参加春晚 被评为十大民族女高音歌唱家。
3、单秀荣:
单秀荣,1946年出生于 汉沽人,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着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声乐研究学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4、马玉涛:
马玉涛,1936年出生于山西保德马家滩,是中国女高音歌唱家,195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国家歌唱家一级,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友歌舞团艺术指导。
历任绥远军区文工团演员,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独唱演员、合唱队教导员、歌舞团副团长、声乐艺术指导,第四届委员,中国音协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5、郭兰英:
郭兰英1930年12月生于山西平遥,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晋剧表演艺术家,歌剧表演艺术家,民族声乐教育家。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国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❹ 山西省着名女歌手国家一级演员有哪几个
山西籍着名女歌手国家一级演员:郭兰英、卢秀梅、陕 军、谭 晶、马玉涛等人。
1、谭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独唱演员,中国当代歌坛开创以民族、通俗、美声三种唱法融为一体的跨界演唱风格歌唱家 。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1998届民族声乐专业本科班、解放军艺术学院2006届通俗唱法专业研究生班,成为中国第一个通俗唱法硕士学位获得者。
2002年在央视春晚首次独唱《在那东山顶上》,前后曾十二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逐渐为更多观众所熟知。她的歌声创造性地将民族音乐、流行音乐和舞台剧融合在一起,其主演的《木兰诗篇》、《白毛女》、《文成公主》等作品,为中国民族歌剧和本土音乐剧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
❺ 哪些明星是山西人
谭晶 山西侯马人
阎维文 山西平遥人
郭兰英 山西平遥人
阿宝 山西大同人
张延——山西第一美女
艺术家阎维文、戴玉强
山西籍歌手张琳、王新平
山西籍歌手祖歌
山西籍的一位歌手——中国 十大民歌王石占明
山西籍歌手高保利、王凤云、辛礼生
张艾嘉 郭峰 筠子
王蓉老家在山西太原
山西籍导演贾樟柯
张亚东的老家是在山西
❻ 国家一级演员山西籍着名女歌手有谁
国家一级演员山西籍着名女歌手有郭兰英、芦秀梅、谭晶、陕军、马玉涛等。
一、郭兰英
郭兰英1930年12月生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香乐乡,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演员。1982年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1986年在广东番禺郭兰英艺术学校任校长。1989年荣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2005年荣获首届中国电影音乐特别贡献奖等。
二、芦秀梅
芦秀梅(1957年2月18日-2012年3月1日),女,国家一级演员。芦秀梅演唱的代表作歌曲《春天在哪里》《南湖颂》《想亲亲》《看秧歌》《金梭和银梭》等广为流传;曾被评选为“中国十大民族女高音歌唱家。
三、谭晶
谭晶,女,汉族,1977年9月11日出生于山西省侯马市,国家一级演员。2000年,首次参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受到观众关注。同年,因获得第九届青歌赛专业组通俗唱法金奖,被观众熟知。
2002年在央视春晚首次独唱,演唱其成名曲《在那东山顶上》,前后十二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她的歌声创造性地将民族音乐、流行音乐和舞台剧融合在一起,其主演的《木兰诗篇》、《白毛女》、《鸟巢·吸引》、《文成公主》等作品,为中国民族歌剧和本土音乐剧发展做出了探索。
四、陕军
陕军,女,汉族,硕士,国家一级演员,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声乐教授,曾任中国军工文化中北艺术团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
陕军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声乐常务理事、山西省公安厅特邀监察员,曾任六、七、八届山西省政协委员中共党员。文化部"尖子演员"称号,山西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是山西民歌传承和创新的领军人。
五、马玉涛
马玉涛,1936年出生,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历任绥远军区文工团演员,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独唱演员、合唱队教导员、歌舞团副团长、声乐艺术指导,第四届委员,中国音协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❼ 平遥古城十大怪有哪些
首怪:平遥怪是平遥怪,平遥称呼是首怪,给杰(译音)领着去拜年,高高、大大(译音)跑 在前,爷爷、呀呀(译音)初一拜,蒋蒋、百百(译音)初二拜,二老、二忙(译音) 是初三,初四随 着跌跌、忙忙(译音)把家归。91平遥行旅游网
注:给杰(译音)-父母 高高、大大(译音)-哥哥姐姐呀呀(译音)-奶奶 蒋蒋、百百(译音)-外公外婆 二老二忙(译音)-二叔二婶 跌跌忙忙(译音)_父母
二怪:平遥牛肉闻天下,不见田野有牛迹
三怪:平遥小麦稀,面食多的数不清。
四怪:平遥人多地亩少,物产贫乏盛产少,票号镖局确振天下。
五怪:平遥三轮车二头踩,拉着美女跑的快。
注:平遥三轮车因其装有一个链盘、两个飞轮、一个小换向链盘,所以平遥三轮前踩踏或后 踩踏三轮车都为前行,在全国唯平遥所独有
六怪:平遥美女额头盖公章,不是公章是拔罐痕。
注:平遥人乃至山西晋中地区人在患感冒病或头痛脑热时,常以小火罐在额头拔罐治疗。
七怪:平遥房子半边盖,财水不能往外流。
注:平遥老民居的房脊都在房屋后墙,成一面坡式单向流水,其它地区房脊在房屋中部为人 字形两面坡双向流水。平遥讲究雨水为财,财水不外流。
八怪:平遥男女老少喊透他,不喊透他不说话。
注:透他为平遥方言口头脏话。
九怪:平遥厕所比井大,方便先要上大桥。
注:在平遥民居中,厕所多以用砖石修一大坑或用大形水缸埋在地下,口部架两块木板或石 板。
十怪:平遥土炕大而宽,三代同床还有余
❽ 平遥古城文化内涵
文化价值
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存:平遥古城自有筑城活动以来,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保留的文化遗存数量多、密度高、跨度的时间长,是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宝库”的山西省范围内的一个“文物大县”。平遥古城众多的文化遗存,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施工方法和用材标准,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艺术进步和美学成就。
海纳百川[16]
汉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平遥古城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的人类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完整的古代民居群落:平遥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后,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有文献及实物可以查证。平遥城内的重点民居,系建于公元1840~1911年之间。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发达的金融城市:平遥是中国古代商业中着名的“晋商”的发源地之一。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22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操纵和控制了中国的近代金融业。
历史地位:平遥是中国古代商业中着名的“晋商”的
平遥古城(4张)
发源地之一。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22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文化价值: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782年),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221年中国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一直是作为“县治”的所在地,延续至今。这是中国最基层的一级城市。保存的古城墙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时的原状,城内现存六大寺庙建筑群和县衙署、市楼等历代古建筑均是原来的实物。城内有大小街巷100多条,还是原来的历史形态,街道两旁的商业店铺基本上是17—19世纪的建筑。城内有3797处传统民居,其中400多处保存价值较高,地方风貌独特。
文化遗存:文化遗存独特而丰富。
文化特色:具有汉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
晋商发源地之一
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当时,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22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明清时期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21届大会决定将平遥古城以古代城墙、官衙、街市、民居、寺庙作为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是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宗教发展的实物标本。平遥古城是依据中国汉民族文化思想和建筑风格建立起来的。城墙及城内建筑均保持着14 —18世纪的历史风貌。 它是中国汉民族中原地区古县城的典型代表。由于县城的建立,到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平遥古城内诞生了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日升昌”的创立,在中国古近代金融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标志着中国近代的新型金融业,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商业和金融机体中生成。
日升昌
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 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 票号汇兑 便应运而生。 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就在平遥西大街 ,西裕成颜料铺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兼营存放银业务的 “日升昌”票号三年之后,在山东、河南、辽宁、江苏等省先后设立分支机构 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 新加坡 、俄罗斯等国家 。当时,在“ 日升昌 ”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二十二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可见,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平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民间社火
旱船 用竹条、木条、彩绸编扎成彩舫,四周用绸缎围合,面用木条、绸缎搭篷。表演时以吹鼓乐伴奏,一人乘船扮演女子,用彩带系船驾于肩上,假脚盘坐"船"中 ,似乘船状而行走。另一人扮船夫,持桨在前划引 。内容多为古代戏剧中与船有关的故事、有《打渔杀家》《许仙游湖》、《秋江》等。
1高跷用两根木棍制成跷腿,一般在6尺上下 ,高者达1丈2尺。木棍上端处横装踏板,表演时演员的小腿绑在木棍上端,脚踏踩板,按各种舞步走动表演。技艺高超者,可跳跃板凳、桌子等障碍物或跌八叉、"金鸡独立"、下软腰。传统内容有《白蛇传》、《庆顶珠》、《狐狸冤》、《唐僧取经》。新中国成立后,又加入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送子参军》、《计划生育》、《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本县北城村、干坑村高跷表演出名.
2抬阁将铁杆固定在抬杆上端,抬杆周围用莲花、彩云等各种道具装饰起来,再将三四个扮演各种戏剧人物和神话故事的男女小孩固定在铁杆上,由成年男子抬着,在行进中表演。内容有50余种,其中包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富贵图》、《火焰驹》、《断桥》、《虹霓关》、《起解》、《百花亭》、《盗灵芝》、《下河东》《拣柴》、《苏护送女》、《双吊孝》、《黄河阵》、《祥麟镜》、《反棠邑》、《狐狸缘》、《凤仪亭》、《血手印》等
龙灯 用竹、木、布等材料制作精制的龙头,再以竹圈制成若干节龙身 ,用布围起连接成长达20米以上的龙身 、龙尾,上画龙麟、龙爪图案。表演时一人用木杆举龙头,十数人用木杆分节举龙身、龙尾,前面有一人持彩珠火球戏龙引路。在吹打乐伴奏下,舞动龙头,龙身随龙头走向翻滚起伏,蜿蜒摆动 。表演形式有《二龙戏珠》 、《调四角》、《八调调》、《蛇退皮》、《套明珠》等造型。龙首龙身内置有蜡烛,昼夜兼可表演。夜间表演时,龙体内灯火通明,气势颇为壮观。
3竹马用竹皮或竹篾扎成,外面以绫纱裱糊,再经彩绘而成。竹马分为前后两截,固定在十二三岁男童的前胸、后腰。身系若干小铜铃。竹马队一般由14名儿童扮演,12匹马表现十二生肖,前面一个引导的叫马头,用戏剧表演中的佛尘指挥,后面一个是马尾。其余表演者手持马鞭,象骑着马奔跑一般,伴之连连作响的铃当声声,犹如万马奔腾。夜间,竹马身上置放灯烛,表演起来尤为好看。表演的形式有《蛇退皮》、《翻身身》、《双八调》《单八调》、《剪子股》、《八调调》、《对竹马》、《没头头》、《三环套耳》等。
4节节高其表面看和背棍相似,实际表演难度更大。表演者多为7岁左右的男女孩童,化妆打扮成各种戏剧人物 ,站立在成人表演者的双肩上面,无须任何绑系,全凭孩童双腿膝部靠在成人后脑部,用劲站立,类似杂技表演。成年人随着音乐节奏,在行进中表演,肩上的孩童在上面相应舞出各种动作,煞是好看。扮演的剧目以《西游记》、《八仙过海》等居多,深受群众喜爱。
5地秧歌地秧歌有舞有唱,乐器有腰鼓两面,钹、钗各一付,锣两面,口刮四面,有条件时乐器可增多,表演者也相应增多。一位手摇拨楞鼓的表演者,思路敏捷,口才伶俐,借景抒情 ,以平遥方言即兴演唱吉祥而风趣的 “四六句子”。句段间,各种乐器骤然齐击,紧锣密鼓的间奏,铿锵悦耳。腰鼓手是乐队的核心 ,拉开演奏架势 ,手舞足蹈,在队伍中走来走去,十分活跃。其他乐手既敲击,又表演 ,形态自如 。地秧歌流传较广的传统曲目有《观五京》、《十盏灯》、《王祥孝母》等。
民间工艺
1手工布鞋“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足”。手工布鞋最显着特点是透气、吸汗性强,并增强足部对周围环境的伸展性和适应性,进而实现对人体从足部到身体的保养。猫头鞋又名虎头鞋,最能体现中国传统的女红水平。鞋体模猫状虎,憨态可掬,寓意避邪消灾、吉祥富贵。柔软的胎体对小儿的足部起到很好的保养作用。
2推光漆器推光漆器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油漆器具,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山西着名工艺品平遥推光漆器外观古朴雅致、闪光发亮,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耐热防潮,经久耐用,诚为漆器中之精品。据记载,平遥制作推光漆器始于唐代开元年间,具有悠久的历史。现有品种多为高档屏风、挂屏等 。底漆多以墨黑、霞红 、杏黄、绿紫为主,上面绘以具有民族风格的图案,或描金彩绘,或刀刻雕垫,或堆鼓镶嵌,线条流畅,色调和谐,富丽堂皇。平遥推光漆器的生产,分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镶嵌等五道工序。平遥推光漆器远销世界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平遥推光漆器,先后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和金杯奖。世界博览会优质产品,远销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市场的畅销产品。
平遥古城十大怪
首怪:平遥怪是平遥怪,平遥称呼是首怪,贵杰(译音)领着去拜年,高高、大大(译音)跑 在前,爷爷、呀呀(译音)初一拜,蒋蒋、百百(译音)初二拜,二老、二忙(译音) 是初三,初四随 着跌跌、忙忙(译音)把家归。【注:贵杰(译音)-过节 高高、大大(译音)-哥哥姐姐呀呀(译音)-奶奶 蒋蒋、百百(译音)-外公外婆 二老二忙(译音)-二叔二婶 跌跌忙忙(译音)_父母】
二怪:平遥牛肉闻天下,不见田野有牛迹
三怪:平遥小麦稀,面食多的数不清。
四怪:平遥人多地亩少,物产贫乏盛产少,票号镖局却振天下。
五怪:平遥三轮车二头踩,拉着美女跑的快。【注:平遥三轮车因其装有一个链盘、两个飞轮、一个小换向链盘,所以平遥三轮前踩踏或后 踩踏三轮车都为前行,在全国唯平遥所独有】
六怪:平遥美女额头盖公章,不是公章是拔罐痕。【注:平遥人乃至山西晋中地区人在患感冒病或头痛脑热时,常以小火罐在额头拔罐治疗。】
七怪:平遥房子半边盖,财水不能往外流。【注:平遥老民居的房脊都在房屋后墙,成一面坡式单向流水,其它地区房脊在房屋中部为人 字形两面坡双向流水。平遥讲究雨水为财,财水不外流。】
八怪:平遥男女老少喊透他,不喊透他不说话。【注:透他为平遥方言口头脏话。就是“日”的意思。】
九怪:平遥厕所比井大,方便先要上大桥。【注:在平遥民居中,厕所多以用砖石修一大坑或用大形水缸埋在地下,口部架两块木板或石 板。】
十怪:平遥土炕大而宽,三代同床还有余。[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