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西方女人拿着扇子坐在地上的油画,如图,求作者名字还有作品名
作者:弗朗兹·克萨韦尔·温德尔哈尔特(Franz Xaver Winterhalter,1805年4月20日-1873年7月8日),德国画家。曾为众多19世纪中期的欧洲皇室成员绘像,因而知名,他的名字已经和肖像画联系在一起。他最出名的作品分别是1855年的被侍女围绕的欧仁妮皇后(Empress Eugénie Surrounded by her Ladies in Waiting)和1865年的奥地利伊丽莎白像。
维基网络网址:http://en.wikipedia.org/wiki/Franz_Xaver_Winterhalter
作品名称:Portrait of Leonilla 或者 Princess of Sayn-Wittgenstein-Sayn
2. 赏着名的经典女性油画
赏着名的经典女性油画:《蒙娜丽莎》、《无名女郎》、《海伦娜.弗尔曼肖像》、《珍珠女郎》、《沉睡的维纳斯》
1、蒙娜丽莎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形象。据记载,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24岁。
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特别是微翘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祥而又意味深长。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现,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
2、无名女郎
1883年I.N.克拉姆斯柯依俄国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这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画中的无名女郎高傲而又自尊,她穿戴着俄国上流社会豪华的服饰,坐在华贵的敞蓬马车上,背景是圣彼得堡着名的亚历山大剧院。
究竟“无名女郎”是谁,至今仍是个谜。画家在肖像画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风格,即用主题性的情节来描绘肖像,展示出一个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知识女性形象。
3、海伦娜.弗尔曼肖像
《海伦娜·弗尔曼肖像》这幅肖像人物油画是用漂亮和生动的色彩笔触来描绘的,线条十分流畅。这是鲁本斯笔下的妇女形象的特点,是他所处的上流社会环境,迎合上层贵族的审美要求,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尤其是妇女几乎都是贵妇人。
4、珍珠女郎
柯罗1868-1870年70×55厘米巴黎卢浮宫藏此画作是一幅色彩优美的肖像杰作,它描绘一个戴着用树叶编的“花环”的青年女子。一片树叶在她的前额投下了影子,观众把这个影子误认作珍珠。这虽是一个错觉,却包含着对这幅画的真理性的判断。
5、沉睡的维纳斯
《沉睡的维纳斯》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大师乔尔乔内创作于1510年的一幅油画。画作显示了希腊神话爱神维纳斯赤裸沉睡的情景。乔尔乔内未完成该画,后由提香完成景观和天空。现藏于德国德累斯顿的历代大师美术馆。
3. 最近想找一副欧洲人物肖像油画 只知道是 玛格丽特公主 好像是12~18岁的肖像画 就是原来美术课本的那张。
是这个么?
1659年,《八岁的小公主玛格丽特肖像》(InfantaMargareta),画布、油彩,127厘米×107厘米,17世纪西班牙马德里宫廷画师迭戈·德·席尔瓦-委拉斯开兹(,1599-1660)绘。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藏。这是为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之女玛格丽特小公主相亲而绘制的名画。
《八岁的小公主玛格丽特肖像》简介:小公主玛格丽特五岁时,是《宫女》一画中的主要人物,在这幅画里她已经八岁了。三年的时间,让玛格丽特原本无忧无虑的天真神态,转而散发出成熟尊贵的气息,脸上还多了一股忧郁气质。小公主披着一头金发,身着蓝色系礼服,头戴绿色的发结,画中的皮手套、纺织品、长裙褶边和饰带等,都有助于加强小公主的整体效果。小公主细致、吹弹可破的肌肤,也是委拉斯贵支精心刻画的杰作。
就像委拉斯贵支所有的皇室肖像画一样,这幅画里的人物表情深具个性,局部描绘细腻、华丽,向我们展示了贵族雍容华贵、高尚优雅的姿态。
4. 欧洲油画一半跪王子与七个裸露上半身沐浴的金发美女.谁知道油画的名字
是拉斐尔前派画家沃特豪斯的作品,完成于1896年,作品名字叫《西拉斯与水仙女》,这是源于一个希腊神话画面中的男子是一个阿尔戈英雄,名叫许拉斯,曾伴着伊阿宋去找寻金羊毛。许拉斯一次上岸,俯身在一个池塘上汲水,池塘里的仙女被他的美貌深深吸引,于是将他拽下水把他淹死了。
5. 世界油画有几个个女人穿蓝色裙子
三个。
1、一个是史蒂文斯的作品《公爵夫人》。
2、一个是安格尔的作品《蓝裙子》。
3、爱德华维亚尔的作品《穿蓝色裙子的女人》。以上油画内容都是女人穿蓝色裙子。
6. 谁画出了最美的人体油画《雅典娜女神》,却没有走出被冷落的阴霾
在大学图书馆翻看一本西方经典油画画册,有一幅油画惊艳了我,它就是格维德的《雅典娜女神》。
画面中,雅典娜女神十分精致的五官散发着无比美丽的风采,黑亮的眼睛迸发出耀眼的光茫,丰腴而挺拔的身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青春女性独有的身体曲线美和充满青春活力的肌肤。《雅典娜女神》惊为天人的容貌和形体,展现出一幅无与伦比的女神形象。这是我看过的西方油画中描绘雅典娜女神最美的一幅油画。
格维德艺术生涯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他的油画一落千丈,从受人追捧到大受冷落。格维德从开始的不服到后来试图改变自己,但他发现,他长期形成的艺术理念和风格已经不好改变甚至不可能改变。格维德觉得自己像是被抛弃了,他纠结,他痛苦,他煎熬,他抑郁。
1922年5月的一天,格维德画完他一生中最后的一幅人体油画《沙滩少女》后,在画室静坐许久,两个多小时后他饮弹自尽。这年格维德61岁。
7. 谁是着名的西方人体油画大师,却画出了东方女性神韵的美
十九世纪的法国巴黎,享有世界“艺术之都”之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等等,都在这一时期产生。这里大师云集,群英荟萃,各派竞秀,异彩纷呈。
这其中,有一位重量级的绘画大师,以擅长人体油画着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人体油画中大都透着一种娟秀温婉柔润灵动纤巧典雅的东方女性的美。说到这里,大家或许已经想到这位画家的名字:安格尔。对,就是他,让-奥古斯特-安格尔。
《泉》的画面中,一位正在沐浴的美丽少女双手擎举着一只酱紫色的陶罐,一只腿略微前倾以垂直构型站立于一面墨绿色的壁龛前,展示出青春女子特有的身体曲线美;少女表情单一,面向前方,目光中透着青纯无邪的神韵;画家用缺少光泽的天鹅绒般的笔触描绘出女子柔润弹性充满青春活力的肌肤;从陶罐中泻出的清冽透明的泉水更加烘托出少女美丽皎洁的容貌和清澈纯净的内心。《泉》中女子的面容身段都透着东方女性纤巧秀丽清纯温婉典雅庄重的美。
《泉》被誉为西方人体油画的巅峰之作。安格尔用这幅画再次诠释了他“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的艺术理念。
8. 20世纪女性油画家有哪些
着重介绍五位女性艺术家,她们丝毫不亚于同代男性艺术家的才华及其历史贡献。
一. 举办画展次数最多的女画家——方君壁
方君壁(1898—1986),出生于福州。幼年随家人赴法,先入朱里安美术学院,后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成为该院第一位中国女学生。1924年她的作品入选巴黎沙龙展,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并从此开始了她漫长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生涯。
由于家境优越,方君壁留洋求学较早,因此她的艺术生涯与中国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并未发生多少关联。1925年她曾回国执教,但一年后又重返法国,再进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在勃纳尔画室继续学习了两年。1936年方君壁再次回国,除专门从事油画创作外,还潜心研修国画,在艺术实践中,与徐悲鸿、林风眠一样较早地探索着中西方艺术融合的道路,尝试着将西画的解剖学、透视学等原理融合到国画中来,以改正中国画种种不合科学定律之处,可见其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在历史上同期画家中,方君壁的画展次数是最多的。她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英国、法国、巴西、阿根廷和日本均举办过画展。1974年,为了表达对这位将自己一身都奉献给艺术事业的名门后裔的尊敬,巴黎东方艺术馆专为她举行了“方君壁从艺六十年回顾展”,可见其巨大的艺术成就。
1949年在其丈夫被国民党误杀后,方君壁再次离开了祖国,远走海外,最后定居美国,一身作画,直至终老。
二. 天妒英才——蔡威廉
蔡威廉(1904—1940)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蔡元培之女,1915年(其时九岁)第一次随父母赴欧,后又二次赴欧,毕业于法国国立里昂美术学院,1928年回国后被杭州国立艺术院院长林风眠聘为西画系教授。她的肖像画在1929年第一界全国美术展览中就“一鸣惊人”。在她的执教的时间内,经常亲自给同学们做示范,很受同学们尊敬和爱戴,为我国西画家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学生中就有后来出名的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
蔡威廉与杭州国立艺术院理论教授林文铮的结合是当年中国文化界的一段佳话。可惜在云南分娩时因感染褥热,不幸早逝。她的一位朋友在她一九三九年去世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真正在那里为艺术而致力,用勤苦与自己斗争,改正弱点,发现新天地,如蔡威廉女士那么为人,实在不多,末了却被穷病打倒,终于死去,想起来未免令人痛苦寒心”。由于离世较早,蔡威廉留下的作品很少,其中巨幅肖像《秋瑾就义图》是我国画史上第一幅描绘女性英雄秋瑾的画作,也表现了一个女性画家对作为民族英雄的“女人”价值的张扬。除此之外,还有着名的肖像画《孙中山肖像》、《建筑师刘既漂》、《林文铮肖像》等。
蔡威廉的画风简练概括、有欧洲现代主义早期的风格,同时受后印象主义,尤其是塞尚画风的影响较大,用笔大胆,造型简练概括,具有雕塑感。蔡威廉对反映和表现女性题材有强烈的自觉意识,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三. 大家闺秀——关紫兰
关紫兰(1903—1986),广东南海人,1927年毕业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西洋画科,老师是上海早期油画家陈抱一。关紫兰是中国较早接受野兽派影响的职业油画家,是近代的浪漫派。毕业后随即留学日本,对野兽派绘画理解颇深。她的作品秀美华丽、用笔豪放,时时透露出坚强与宏伟,极具现代主义倾向,深受日本油画界器重,被海外油画界称为“中国闺秀女油画家”。
1929年她的作品《少女》显示出她在艺术上的大胆追求。画面构图稳中有动,线条和色彩组合活泼,人物形象简练,用笔老到,色块明亮、果断、鲜艳,确实与当时中国大部分油画家的“写意性写实油画”有很大差别。这种油画常常色彩灰暗或一片暗褐色,被称作“酱油调子”,尤其是在油画的绘画性、色彩和表层肌理及用笔上与先进技法有一定差距。后来成为美术评论家的金冶当时就评论道:“富有色彩而不辨轮廓,完全用自觉去表现图像,所以在关女士的画风中只有一种很简单的形式,就是幽秀华丽、大方新鲜,她的用笔奇特的很,是近代的浪漫派,实在的内容,离我们目下所要求的相差甚远,可她是远处的一盏明灯”。她的另一幅作品《 执扇少女》与之也有异曲同工之处。画面少女端庄淑慧、从容恬静,目如秋水,唇似樱桃,手中素洁的折扇映衬着纯净与典雅;画面构图饱满大气,线条圆润简约、洒脱飘逸,丰富强烈的色彩对比在微妙的纯度调和里趋于协调,浓郁中不失沉稳;背景富有时代气息的装饰布纹图案,点缀着少女如画如梦的流金岁月。20世纪40年代陈瑞林在《当代中国油画》中也曾评论道:“她确有像宝石一样晶莹玉润的色彩,有像天鹅绒一样温馨的画面,有小鸟一样活泼的笔触,可是男性特有的紧张与宏伟的构成,在她的画面中已经老早就有了,看她最近的作品,风景和几张花,显然的,她已经放弃了变形、夸张而转入写实的手法中去,有这种写实绝不是庸俗的、皮相的,而是表现的、单纯的、洗练的写实”。
可惜,她的画也留存不多, 但从她有限的画作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相比于中国早期其他的油画家,其人物作品用笔格外简约肯定,把握人物神情极具敏锐。三十年代人物作品尚以清幽华丽的气质见胜,到四十年代,人物画中更见秋水伊人的高华沉静。
关紫兰不仅是上世纪女性画家的代表人物,在近百年新绘画运动中,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前卫女性——丘堤
丘堤(1906—1958)原名丘碧珍,生于商人家庭。她在少女时代就凸显出不一般的个性和见识,年少在福州女子师范读书时就已显出新女性特点,带头剪短发,并利用暑期挨家挨户动员家庭主妇学习文化,组织补习班。1928年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的西洋画系学习毕业后随哥哥去了日本继续进修美术,受印象主义影响较深。
她的丈夫庞薰琴也是中国早期的油画家,与另一位画家、雕塑家王济远于1932年成立画室 “决澜社”。1933年10月,当“决澜社”举办第二次画展时,丘堤的作品《花》获得“决澜社奖”,这是决澜社四次画展中惟一的一次颁奖活动,并请了当时文教界的名人颁奖。此次获奖使丘堤名声大振,但也有一些争议,这要从这副画的画面说起:平涂的背景前,一块浅色的方块,象征桌面,上搁一块蜡染绣布,也是完全的平面化。画上的一盆植物,叶子是红的,花是绿的。于是便引来了一些人的不满,认为红叶绿花违反了自然界的规律。其实,丘堤这件作品,无论是画面的构成、用意、色彩,都非常成熟和老练。她的构图在对称性中求得微妙的不均衡,背景的平涂和主要物体的有笔触的肌理化处理,显然是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处理手法和蜡染花布的民间趣味,再加上植物和背景的关系,这一切便不落痕迹地、简洁又富有意味地勾画出这幅画的时代气息。此外,这幅画也显出了画家创作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在于能将各种不相同的事物,无论是技法还是观念,都有分寸地融为一体,各部分的比例,无论是点、线、面,色彩,还是各种意象趣味,都能如此浑为一体,不多不少地组成一幅简洁的好画。丘堤的油画对物体与空间、空气的暧昧关系,为中国女性油画家所仅见。
可惜的是她的作品也留存较少,大量作品在抗战和文革时期遭浩劫被毁,仅剩二十多件,但对于一个真正的天才画家而言,数十件作品已完全可以让我们看出她艺术的光芒。
五. 传奇女性——潘玉良
在中国早期的女油画家中,潘玉良(1895-1977)的画留存最多,主要作品有2000多件,如加上各种速写和草稿,其作品可达4000多件。潘玉良原名张玉良,自幼父母双亡,一度被迫堕入青楼,18岁从良。后在陈独秀、刘海粟的鼓励下,开始学画,并在1918年以较高的分数被上海美专录取。1921年,她考取了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毕业后又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与徐悲鸿共同受教于法国学院派画家西蒙、达仰教授。1925年完成学业后又在罗马国立艺术学院学了一年绘画和两年雕塑。在她求学的这段时间里,国内军阀混战,留学生的公费资助常常得不到,而她又是个好强的人,不愿开口借钱,以至于营养不良,差点双目失明,由此可见她性格的坚强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国内外艺术界对潘玉良的艺术均有很高的评价,在1929年回国后一段时期里,她的油画充溢着活力,色彩浓艳厚重,用笔大胆泼辣,被人誉为“中国印象派第一人”。 她的早期作品《春之歌》就吸取了印象派的光色变化,以自然抒情的笔调表达出生活中蕴含的美的境界。《仰卧女人体》则造型简洁,意境甜美沉静。1940年的《自画像》,画面色彩明亮,黄绿的背景和从左边伸入画中的盛开的红色大花形成对比,画中人穿着中国旗袍,微斜着头,眼神优雅却略带忧郁。作此画时她正是带着一种悲痛绝望的心情离开祖国不久,可以看出画中寄寓了她对亲人的淡淡思念和一种无奈的孤单。除了自画像她还喜好静物,并将静物创作与回忆相结合。从《白菊花与线装书》中一再出现的菊花、丁香、月季,还有扑克、线装书和烟斗等,可以看出这都是她对旧生活的回忆。从她留下的文章中我们知道,她将菊花,尤其是白菊赋予特殊的人格意义,常将其比喻自己的清白和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志向。对生活细节的回味和随之起伏变化着的心情思绪,表达出潘玉良作为一名特殊的女性,对其人生况味的表达。
后来,她又将中国画的线条融入油画,赋予作品以东方神韵。当时专门研究中国现代艺术的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迈克•苏立文认为:“潘玉良是当代能使中西艺术融合的少数中国画家的一位杰出的代表”。除此以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她作为一名女性画家对女性身体和心境的表现,而她所掌握的印象派技法和传统中国画线描画法,都为她的女性情怀和女性感受服务。潘玉良画的大量女人体,其中大部分都是她自己充当模特。最有特点的是用线描构成的人体画,在《观猫女人体》,《披花巾女人体》和《女人体》中,潘玉良先用细腻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典雅素静的女裸体,然后用淡彩点染出人体的结构和质感,背景部分运用点彩和交错的短线来制造层次,呈现出秀美灵逸、坚实饱满的极富独创性和个性化的审美情趣。潘玉良不仅仅在技法上为中西艺术融合做出了贡献,还在于她画的这批人体的出现是早期女画家用自己身体表达自己感情和人生的范本。潘玉良晚年仍热衷于创作。五十年代中后期她创作了一批以中国民间妇女活动为题材的油画作品,如《双人袖舞》,《双人扇舞》等,这些画乍看起来有马蒂斯的大块纯色运用的特点,然而在纷繁的西画色彩中又融入了国画的线条勾勒,蕴藏着中国艺术的意境、韵律、诗情。构图大胆而夸张,画面奔放而深沉,色彩绚烂而宁静,有着强烈的律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纵观潘玉良的艺术生涯,可以明显看出她的绘画艺术是在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融合中萌生发展的。这正切合了她“中西合于一治”,及“同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之”的艺术主张。对此,法国东方美术研究家叶赛夫先生作了很准确的评价:“她的作品融中西画之长,又赋予自己的个性色彩。她的素描具有中国书法的笔致,以生动的线条来形容实体的柔和与自在,这是潘夫人的风格。她的油画含有中国水墨画技法,用清雅的色凋点染画面,色彩的深浅疏密与线条相互依存,很自然地显露出远近、明暗、虚实,色韵生动,她用中国的书法和笔法来描绘万物,对现代艺术做出了丰富的贡献” 。
以上这些生活于二十世纪初的女画家们的才情可谓遗世独立,已成绝响。她们为我国的油画发展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绘画史会记住她们,世界绘画史同样会记住她们。她们留存不多的作品,是值得我们珍惜的艺术瑰宝。
9. 如何看待西方画家库尔贝的写实女人油画洋溢出浓重的朴实美感呢
19世纪50年代,库尔贝是法国最有争议的画家,他是反对布尔乔亚社会的公开反叛者,也是写实主义公认的领袖,围绕着他有一系列对他那些据称是“粗俗和丑陋画作”的揶揄,不过他的运气不错,有一位富有的赞助人一直支持着他,所以库尔贝从不为钱而烦恼,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去创作,虽然有人说库尔贝的画作粗俗丑陋,但是也有人肯定库尔贝的写实女人油画洋溢出浓重的朴实美感,事实上,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