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历史上帝王后宫中有那么多美人,为何偏偏杨贵妃入选四大美女
能入选四大美女除了和样貌有关,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与当时的政治也要有关系。并且影响要尽量正面一些,杨玉环和唐玄宗的爱情流传至今依旧是个谜,而且还有人被他们的爱情所感动,她在当时是很出名的,不然白居易也不可能专门为她写一首诗,里面详细介绍了她的美貌,历史上虽然有很多长得漂亮的女人,但真正被人描写那么详细的人也没几个。
而且现在还有很多人在研究她和唐玄宗的故事,大概也是因为名气太大,所以入选了四大美女。历史上的确有很多美女,但她们不被人熟知,而杨玉环几乎是人人皆知,这就是她们之间的差距,毕竟这样的美人一定要自己带着故事才会让人感兴趣。
⑵ 后宫佳丽三千,有哪些女人成了帝王心中的白玫瑰和红玫瑰
明孝宗朱佑樘,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明孝宗秉性宽善,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皇室教育,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他不仅有着良好的儒学功底,而且很有文艺天赋,他既是画家,器乐演奏家,又是诗人。不过他的琴声后人是无从听到了,并且他的画作也少有流传下来的,甚至包括他所作的《诗集》5卷,在今天也已经看不到了。
⑶ 如果古代四大美女生活在一个后宫里,谁会最得宠
可能是王昭君,
四大美女各自有特色,其中西施显得娇柔,貂蝉显得美颜,王昭君显得比较清纯,而杨贵妃显得比较丰满。但是四大美女可能在颜值上是不同的。很多时候说某某美女倾国倾城,如果是在一个小县城里边做县花,跟在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里边做某某市第一美人,这两人美女,可能一个是万里挑一,但是另外一个是千万人里边挑一。简单地来说,你们县城的第一美女,多半不如深圳市第一美女。
而杨贵妃同样如此,杨贵妃生活在唐朝,唐朝巅峰时期,人口8000多万,所以单论颜值,杨贵妃可能跟王昭君不相上下,而且这二人同样才华出众,只是王昭君的清纯美,可能比杨贵妃的丰满美,喜欢的人可能更多一些,再加上王昭君有生育能力,杨贵妃没有,这样以来,杨贵妃就很难在宫斗之中斗过王昭君了。
⑷ 秦始皇的后宫有多少位美女
秦朝只有两个女人被记载,一个就是始皇他母亲赵姬赵太后,一个就是孟姜女了,没有真正的历史记载过秦始皇的后宫史。因为秦始皇曾几次焚书坑儒,造成大量历史资料的流失。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秦始皇终其一生都未立皇后。而且后宫粉黛之多,不能说后无来者,但绝对是前无古人。杜牧的《阿房宫赋》说,秦皇后宫后妃美女洗胭脂的水将渭水都染成红色,可见其后宫妇女之多,绝非虚言。
《阿房宫赋》说,秦皇后宫后妃美女洗胭脂的水将渭水都染成红色,这点本人觉得并不夸张,要知道,秦皇赢政一统天下,坐拥天下美女,后宫佳丽何止三千,而且,秦始皇还有行宫无数,每到一处,比叫赵高那个小人四处网罗当地绝色。所以,秦始皇一生所拥有的女人加在一起洗胭脂,别说小小的渭水,就算是黄河也能染红。但秦始皇毕竟只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那些充斥在后宫的女人,他终其一生也没宠幸到1/10,其余的妃子就只能望穿秋水,在后宫终老到死,这不能不说是古代女性的悲哀了。
⑸ 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后宫女人有哪些
你好~
我很喜欢后宫这种类型的史记,让我试试帮你解答吧~O(∩_∩)0~
西汉:
吕雉(汉高祖后):
汉高皇后,姓吕名雉,前241年-前180年)。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又称为汉高后、吕后、吕太后。同时吕雉也是封建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子,掌握汉朝政权长达十六年。
戚夫人(汉高祖妃):
(?-公元前194年)一称戚姬,名懿,下邳(今江苏邳州)人,祖籍秦末汉初定陶(今山东定陶),是汉高帝刘邦的宠妃,曾随刘邦征战四年,她也是西汉初年的歌舞名家,她擅跳“翘袖折腰”之舞,从出土的汉画石像看来,其舞姿优美,甩袖和折腰都有相当的技巧,且花样繁复。戚夫人舞时只见两只彩袖凌空飞旋,娇躯翩转,极具韵律美。戚夫人还长于鼓瑟,节奏分明,情感饱满细腻,刘邦听之常不由自主地随声唱和,高兴时,两人开怀大笑,忧伤时则相对唏嘘不已。戚夫人可谓是汉高祖最宠爱的女人。
薄姬(汉高祖妃):
薄姬,汉高祖刘邦的嫔妃。刘邦的第四子刘恒之母。刘恒即皇位后,尊其母为太后娘娘,即薄太后。薄姬是汉高祖所有的女人中最幸运的一个。
窦漪房(汉文帝皇后):
西汉窦太后,传说名为窦漪房,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其出身贫寒,后被选入宫中,吕后将一些宫女分给诸侯王的时,窦氏被分给了汉文帝。与汉文帝育有一女二男,长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最宠爱的是小儿子刘武。
窦漪房(公元前205-公元前135年)是西汉时期的一代美人,出身贫寒而天授漪媚的她备受命运垂青由民女到宫女最后成为辅佐文景武三位帝王治理大汉江山的杰出女性。
栗姬(汉景帝妃):
栗姬,汉景帝的姬妾之一,齐国人,家世不祥,生卒不祥。受景帝宠爱,为景帝生下刘荣、刘德、刘阏于三个儿子。刘荣是汉景帝长子,最早被立为太子。之后栗姬在后宫争斗中屡屡失策,失宠于景帝,刘荣也因此被废,栗姬忧郁而死。王夫人之子刘彻遂被立为太子,即为后世所称汉武帝。司马迁说:“栗姬负罪,王氏乃遂。”(《史记。太史公自序》)从栗姬的盛衰,可见后宫争斗之一斑。
王娡(汉景帝后):
孝景王皇后(前173年-前112年),姓王氏,名娡,为汉景帝第二任皇后,汉武帝生母。王皇后是槐里(今陕西兴平)人,母臧儿为燕王臧荼孙女,父为槐里人王仲。
陈阿娇(汉武帝废后):
陈皇后(前2世纪-前2世纪),汉武帝刘彻第一任皇后,陈皇后的名字在《汉武故事》记载为娇,故后人称其为陈阿娇或陈娇。与汉武帝刘彻青梅竹马,后嫁与刘彻成为大汉朝身份最尊贵的皇后之一。“千金买赋”及“金屋藏娇”等典故都与陈皇后有关。现存描写陈皇后诗词共70余首。
卫子夫(汉武帝后):
卫子夫(?-前91年),名不详,字子夫。西汉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大司马大将军卫青是她的弟弟,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是她的外甥,生有一男三女,男为戾太子刘据,女为卫长、诸邑、石邑三位公主。卫子夫建元二年入宫,第二年怀孕后被封为夫人。元朔元年卫子夫生下刘彻长子刘据,被立为皇后。在她被立为皇后的第38年,即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之祸中,卫子夫母子等人遭江充等人陷害,不能自明,自杀。十八年后汉宣帝刘询以皇后礼重新厚葬她,追谥号曰 “思”,建园置周卫。史称孝武卫思后。
李妍(汉武帝妃):
李妍,即汉武帝宠妃李夫人,倡家出身,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李广利与李延年之妹,天生丽质,精音律,擅歌舞。有次李延年为武帝唱其为妹妹李佳人谱写的新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使人难再得。”武帝因此召见李佳人,后遂狂宠之。因体弱,产下一子后便早逝。武帝伤心欲绝,以皇后之礼营葬,并亲自督饬画工绘制他印象中的李佳人形象,悬挂在甘泉宫里,旦夕徘徊瞻顾,低徊嗟叹。昭帝即位后,大将军霍光按武帝的旨意,上奏昭帝,追尊李夫人为“孝武皇后”。
赵钩戈(汉武帝妃):
钩弋夫人赵氏,齐国河间人。因她总是握拳,被称为“拳夫人”。汉武帝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一日召见她,她才将手展开。传说因为手开后掌中握有一玉钩,因此被封为钩弋夫人,后被封为婕妤。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
郭圣通(东汉武帝废后):
郭圣通(?—公元52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一任皇后,西汉皇族后裔。新莽王朝覆灭之后,天下陷入了军阀与诸侯混战之中。图谋大业的刘秀欲借助河北真定府之力,实现其平定河北的战略。 为达这一目的,刘秀虽然在前6个月刚刚娶妻阴丽华,仍亲赴真定府,迎娶了出身于河北真定王室的郭圣通。刘秀称帝之后,郭圣通被册封为皇后,阴丽华为贵人。夫妻恩爱,相濡以沫十几年。然后人到中年后,却遇到中年危机,建武十四年后,郭皇后“宠稍衰”,没有调整好心态,有不安及怨言。建武十七年,郭氏被废为中山王太后。建武二十八年,在被废十一年之后,郭圣通病逝,安葬于京师洛阳近郊的邙山。
阴丽华(东汉光武帝后):
阴丽华(公元4—64年),南阳新野人。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二任皇后,刘秀的结发妻子,为春秋时代着名的齐相管仲之后。阴丽华在历史上以美貌着称。史载,刘秀还是一个没落皇族之时,十分仰慕阴丽华的美貌,不禁叹曰:“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称帝之后,阴丽华成为了他的宠妃,备受光武帝的宠爱。建武十七年,即刘秀扫灭群雄、统一天下之后的第5年,阴氏被册封为皇后。永平七年,阴丽华薨,在位二十四年,与刘秀合葬于原陵。史载:阴后在位之时,端庄贤淑,不喜言笑,有母仪之美。皇后内持恭俭,外抑宗族,为一代贤后。
马氏(汉明帝后):
明德皇后马氏(38-79),汉明帝刘庄唯一的皇后,伏波将军马援的三女
儿。闺名已经失传,她的谥号为明德皇后,单从谥号上来看,就知道她是一位令人敬服的皇后。
长孙无垢(唐太宗后):
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名不见载。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13岁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争取李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皇帝诞下三子四女。贞观十年薨。谥号文德皇后。上元元年,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尝着有《女则》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仅存《春游曲》一首。幼子即唐高宗。
武瞾(唐高宗后):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曾出现另一个民间起义的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韦后(唐中宗后):
韦皇后(?-710年),唐中宗第二任妻子,名号不详。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宗复位后,韦皇后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以其从兄韦温掌握实权,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大肆修建封寺庙道观。韦后于景龙四年又毒死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临朝称制。不久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拥其父相王李旦复位,韦皇后被杀于宫中。
江采萍(唐玄宗妃):
梅妃(710年-756年),姓江名采苹,唐玄宗早期宠妃。其体态清秀,稍瘦,并且好淡妆雅服。出生于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父亲江仲逊,家族世代为医。多才多艺的江采萍,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着名诗赋。
杨玉环(唐玄宗妃):
杨贵妃(719-756),即杨玉环,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开元七年(719年)六月一日生于蜀州(今四川崇州)。开元二十三年(735),17岁的杨玉环被册为寿王妃(寿王李瑁,李隆基第十八子)。天宝四载(745),27岁的杨玉环被李隆基册为贵妃,距杨玉环被册为寿王妃整十年。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四日,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38岁的杨贵妃被缢死,香消玉散。杨贵妃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堪称大唐第一美女,此后千余年无出其右者。其与西施、昭君、貂蝉并称中国四大美女,是体态丰腴之美。
谢道清(宋理宗后):
谢道清(1210—1283年),即历史上有名的谢太后、南宋女政治家。临海县(今临海市)城东下渡人。宰相谢深甫孙女,17岁入宫为通义郡夫人,1227年(理宗赵昀,宝庆三年)册封为皇后。度宗赵禥即位,尊为皇太后,1275年(德佑元年)恭帝赵显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时恭宗5岁,应众大臣屡请,随恭宗垂帘听政。
马氏(明太祖后):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1332-1382年),安徽宿州人,史载,马氏仁慈、聪明、有见识,朱元璋称帝前后,马氏给了很多帮助。 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卒,年51岁。太祖甚悲恸,遂不复立后。是年九月葬孝陵,谥曰孝慈皇后。永乐元年(1403年)六月上尊谥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嘉靖十七年(1538年)加上尊谥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万贞儿(明宪宗妃):
恭肃贵妃万氏 (1428—1487年),小名贞儿,原籍青州诸城(今山东益都县一带),万贵之女。明宪宗朱见深之宠妃。 明宪宗即位时,万妃已经三十五岁了,成化二年,生皇一子,封贵妃,后皇子早夭。逝于成化二十三年,谥曰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葬天寿山。明朝一代传奇贵妃——大皇帝十九岁,但成为皇帝最宠爱的贵妃!
周玉凤(明思宗后):
明思宗的皇后周玉凤是嘉定娄塘周奎的女儿,被选为当时还是信王的王妃,崇祯即位后,立为皇后。皇帝最宠爱貌美无双,且琴棋书画,刺绣烹调,弓马骑射无一不能的田贵妃。周皇后当然对此深感不满,时时在田面前端出皇后的架子故意使其难堪。一年除夕田贵妃按例赴周宫中朝贺,周有意拖延不及时召见,使田在寒冬腊月里于门外苦冻了许久。待其入内参拜毕,周又久久不发一言,态度冷淡,事后田向崇祯哭诉了此事。后来帝后在闲话中“偶然”谈及,言语间起了冲撞,皇帝将皇后一下子推倒在地,拂袖而去。几日后,崇祯忽然觉得自己当日对皇后的态度有些粗暴,叫人送一件貂皮褥子给皇后并代致问候起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歉意。不久,田终因恃宠失礼,一连几个月都没有见到皇帝。一日帝后观花时,周提出是否可以请田来共赏?崇祯听后只是笑笑没有回答,算是默许。于是周将田以宫车接到,帝后,后妃,帝妃间遂和好如初。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都城,崇祯命其自裁。
叶赫那拉*孟古(清孝慈高皇后):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姐姐(1575年-1603年)其父为海西女真叶赫部贝勒杨吉砮,清朝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 叶赫那拉氏,孟古姐姐于一五七五年生于叶赫,一五八八年与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结婚,因其端庄秀丽温柔可爱,受努尔哈赤的宠爱,一五九二年生皇太极,一六零三年病逝,年仅二十九岁。 努尔哈赤痛失其宠,爱不能舍。斋戒月余,宰牛、马各百敬祭。令四婢殉之,停孟古灵于院内三载,后葬尼亚满山岗,后金天命九年迁葬东京杨鲁山,后金天聪三年再迁辽阳石头山,即今沈阳东陵,与努尔哈赤合葬于此。 1636年5月16日清太宗皇太极登基,孟古母以子贵,追封諡号为孝慈昭宪纯德贞顺承天育圣武皇后。康熙元年改谥为高皇后,以系太祖谥,雍正、干隆累加谥,为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显庆承天辅圣高皇后。 孝慈高皇后“庄敬聪慧,词气婉顺,得誉不喜”倍受世人称赞。
博尔济吉特氏(清孝端文皇后):
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正宫皇后。生于万历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清太宗时为国君福晋,正宫皇后,居中宫。清世祖时尊为皇太后。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崩,年五十一。顺治七年二月葬昭陵。雍正、干隆累加谥,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无子,生三女,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清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生母。是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皇太极妃):
清太宗皇太极后宫中有五位后妃,包括孝端后和后来的孝庄文皇后等,个个都是艳丽超群的美貌佳人,皇太极没有一个不喜爱的,然而最受宠爱的莫过于宸妃了。 宸妃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姓博尔济吉特,名哈日珠拉,汉名海兰珠。她是孝端皇后的侄女, 庄妃(孝庄文皇后)的姐姐。
博尔济吉特氏(清世祖福临继后):
孝惠章皇后(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不详。生于后金崇德六年(1641)十月三日,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世祖废后之侄女。清世祖时为妃、皇后,圣祖时尊为仁宪皇太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丙戌卒,年七十七。五十七年(1718年)上谥,葬孝陵(清东陵)之东,称孝东陵,祔太庙。雍正、干隆朝累加谥,为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无子女。
佟佳氏(清世祖福临妃):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少保、固山额真佟图赖女。后初入宫,为世祖妃。顺治十一年春,妃诣太后宫问安,将出,衣裾有光若龙绕,太后问之,知有妊,谓近侍曰:“朕妊皇帝实有斯祥,今妃亦有是,生子必膺大福。”三月戊申,圣祖生。圣祖即位,尊为皇太后。康熙二年二月庚戌,崩,年二十四。初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后。及崩,葬孝陵,上谥。雍正、干隆累加谥,曰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文育圣章皇后。后家佟氏,本汉军,上命改佟佳氏,入满洲。
董鄂氏(清世祖妃):
孝献皇后(1639 -1660年)董鄂氏,又译栋鄂氏,世称董鄂妃,清顺治帝福临宠妃,内大臣鄂硕之女,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之姊。有学者认为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是董鄂妃的前夫,并且由于顺治与其抢夺董鄂氏而死,这个传说不见于正史。
赫舍里氏(康熙皇后):
孝诚仁皇后(1654-1674),赫舍里氏,生于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1654年2月3日),崩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1674年6月6日)。她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元配)。
钮祜禄氏(康熙皇后):
孝昭仁皇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鳌拜义女。初入宫时封为妃,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康熙帝第二任皇后,温僖贵妃的姐姐,两人同为康熙帝妃嫔。
佟佳氏(康熙皇后):
孝懿仁皇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十日),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是康熙第三任皇后,也是他的嫡亲表妹。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封后,翌日崩逝,实际上只当了一天不到的皇后,成为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而他的丈夫,清圣祖康熙皇帝,则是我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乌雅氏(康熙皇后):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雍正帝生母。康熙十七年,生皇四子胤禛。康熙十八年晋封为德嫔,二十年晋德妃。雍正元年五月崩逝于永和宫,享寿六十四岁。同年八月加谥号“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九月合葬景陵,升祔太庙。干隆元年三月加谥“慈纯”,嘉庆四年五月加谥“钦穆”。最终谥号是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乌拉那拉氏(雍正后):
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满洲正黄旗,内大臣费扬古之女,元配嫡后。世宗为皇子时,康熙指婚为雍正的嫡福晋。雍正元年,册为皇后。九年九月己丑崩。谥孝敬皇后;干隆、嘉庆累加谥,曰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祔葬泰陵。子一,皇长子弘晖,殇。
钮祜禄氏(雍正妃):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钮祜禄氏在雍正在世时仅做到了贵妃,皇后是干隆即位后尊封的。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四品典仪凌柱之女。雍正为亲王时为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生弘历。雍正元年封熹妃;八年晋熹贵妃;九年,孝敬皇后崩后,摄六宫事。雍正十三年九月,弘历即位,尊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国有庆,屡加上,曰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皇太后。四十二年丁酉正月二十三日,崩于圆明园之长春仙馆,年八十六。葬泰陵东北,曰泰东陵。既葬,上谥;嘉庆中,再加谥,曰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子一,皇四子弘历,即干隆帝。
富察氏(干隆皇后):
孝贤纯皇后(1712-1748),富察氏,干隆帝第一任皇后,满洲镶黄旗人,出身于显赫的官宦世家,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保和殿大学士傅恒(后追封郡王)姊。史载:皇后恭俭,平居冠通草绒花,不御珠玉。干隆对其“每加敬服,钟爱异常”。干隆十三年,随帝东巡,崩于德州舟次。干隆深为哀恸,作《述悲赋》悼之。子二:端慧皇太子永琏、哲亲王永琮,女二:皇长女、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
魏佳氏(干隆妃):
孝仪纯皇后(1727.10.23——1775.2.28),魏佳氏,内管领魏清泰之女,祖父内务府总管武士宜。 后家魏氏,本正黄旗包衣。干隆四十年(1775年)奉旨将令懿皇贵妃之外戚人等由内务府拨出编立本旗,抬入满洲镶黄旗。嘉庆二十三年正月,奉旨修改玉牒,于玉牒内孝仪纯皇后之母家书写为魏佳氏。 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初九生,比干隆帝小十六岁。 初入宫, 干隆十年初封魏贵人,同年册为令嫔。 干隆十三年晋令妃。二十四年晋令贵妃。 干隆三十年五月初十晋令皇贵妃。
钮祜禄氏(道光帝皇后):
清宣宗孝全慈敬宽仁端悫安惠诚敏符天笃圣成皇后(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姓钮祜禄氏(满语,穆麟德转写:Niohuru hala),本名不详。曾祖父为干隆朝着名驻藏将军成德, 祖父为战功赫赫的将军穆克登布,父亲为清朝苏州驻防将军、乾清门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爵、赠一等承恩侯、晋赠三等承恩公颐龄,满洲镶黄旗人。她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的第三位嫡妻1、即位后所立的第二位皇后2(1834年起在位),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的生母。
叶赫那拉氏(咸丰帝妃):
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1835年-1908年,叶赫那拉氏,名杏贞。出生于叶赫部(今四平附近)。咸丰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以皇太后身分或垂帘听政或临朝称制,为自1861年至1908年间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为期仅次于清朝康熙帝和干隆帝。人称清朝“无冕女皇”,由于在其48年的统治期间,中国除了太平天国之乱外,还饱受外国侵略,中国国力日渐衰败。其执政能力颇受争议,加上中国传统对于女性执政的负面意见,近来,史学界逐渐开始有人从历史条件局限的观点,对慈禧当政提出多元化的评价。但她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依然是一位负面人物。
叶赫那拉氏(光绪帝后):
孝定景皇后(1868年-1913年2月22日),姓叶赫那拉氏,讳静芬,或称隆裕太后、隆裕皇后、光绪皇后。1光绪帝的表姐和皇后,慈禧太后之弟都统桂祥的女儿。
他他拉氏(光绪帝妃):
恪顺皇贵妃(1876年—1900年)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人们一般习惯按她曾获封的珍妃来称呼她。清朝光绪皇帝的侧妃,也是最为受宠的妃子,生于光绪二年二月初三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 珍妃和光绪
光绪十四年(1888年)10月初五慈禧太后选定其弟,副都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为光绪帝之后,同时封珍妃与她的姐姐瑾妃为嫔,时瑾嫔15岁,珍嫔13岁。光绪二十年,两人同时晋封为妃。珍妃其祖父乃陕甘总督裕泰,其父长叙曾任户部右侍郎,其伯父长善乃广州将军,珍妃与其姊瑾妃自幼随长善在广州长大。珍妃10岁那年,长善卸任广州将军,她与姊姊随同北返北京。 1889年,珍妃两姊妹被入选宫中,13岁的她被封为珍嫔,15岁的姐姐封为瑾嫔,嫔为九等宫女序列中的第六等,直至光绪二十年甲午春(1894年),因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加恩得晋嫔为妃,前面还有皇后、皇贵妃、贵妃三个等级。光绪26年(1900年)8月初,八国联军集结兵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慌忙出逃。[行前,命太监将幽禁于北三所寿药房中的珍妃唤出,推入位于慈宁宫后贞顺门的井中淹死。当时,珍妃年仅25岁。
郭布罗氏(溥仪皇后):
郭布罗·婉容,字慕鸿,号植莲,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公历1906年11月13日)。原籍黑龙江省讷河市龙河乡满乃屯,达斡尔族,后编入满族正白旗。高祖郭布罗·阿尔景,是咸丰年间的副都统,并封为武显将军、建威将军。
还有很多,一时间也说不出~我还是比较了解清朝的后宫妃嫔~~~
⑹ 古代十二大美女有那几个
1.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0�2 2.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养女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3、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0�2 4.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 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得来。 �0�2 5.班昭:汉 班固,班超之妹。 �0�2 6.卓文君:汉 司马相如之妻。�0�2 7.谢道韫:谢安侄女,“咏絮才”典出于斯人。 �0�2 8.女皇武则天大帝 古往今来唯此一女... �0�2 9.上官婉儿:上官仪孙女,号称巾帼首相第一人�0�2 10.班婕妤是名门之女,少有才学,汉成帝时被立为婕妤,赵飞燕姐妹得宠后,嫉恨班婕妤人品才学,班婕妤恐日久见危,求侍奉太后于长信宫,《团扇诗》应是作于长信宫中,这首小诗词彩清新,情致哀怨,而表现的却委婉含蓄,有一种怨而不怒的气度 �0�2 11.甄皇后,曹丕称帝后宠郭皇后,郭后恃宠中伤甄皇后,甄后从此失宠,抛开帝后的身份不谈,从《塘上行》里读到了一个妻子对丈夫相思到极致的、一往无悔的深情泣诉,可怜甄后最后等来的只是曹丕的一纸死令。甚至死后对尸身‘以发覆面、以糠塞口’的侮辱与凌虐 �0�2 12.宋太祖赵匡胤久慕花蕊夫人的才名,召见了她并命她赋诗一首,花蕊夫人就做了这首满怀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的诗。传说花蕊夫人最终的归宿是被赵匡胤纳入后宫,并一直得遇恩宠,如果真是这样,对于一个命运坎坷羁袢的女子也算善终了。 13.隋炀帝在位期间广造高楼,并网罗天下美女数千名纳于迷楼中幽闭,侯夫人就是这几千名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隋炀帝的宫女之一,侯夫人最后自缢而死,一个美丽的才女,就这样被白白死去了,身后只留下了几首咏物寄意的空灵飘逸的小诗,让后人读来辄用伤。 14.唐琬:陆游表妹兼妻子�0�2。 15.薛涛:唐代女诗人,人称女校书。曾与当时着名诗人元缜唱和,实力不俗。�0�2
求采纳
⑺ 干隆的九个妃子中,谁才是后宫第一美人呢
如懿传是一个集众多美人的一部大剧,因为如懿传是甄嬛传的姊妹篇,讲述的是后宫的故事,因此在后宫当中妃子们都是非常漂亮的。也许在真正的历史上,妃子们没有这么好看,但是在选择的时候,如懿传选的都是娱乐圈当中一礼一的美女,那么这些人在后宫当中,他们的排名到底如何呢?
第一,嘉贵妃、舒妃和容妃以美貌占据后宫,谁第一呢?那么后宫当中的其他人如何去排名呢?集中可以知道的就是海南他可以排名到第五,因为他虽然很漂亮,可是他一直不善于打扮,所以他都没报,直到后期才被发现,他是五阿哥的生母,他的排名排在第五。
其中高贵妃摄皇帝,干隆一直很宠爱的一个妃子,不过他对她的宠爱相当于是甄嬛传中的华妃之从博爱,所以他排名到第六令妃是皇帝后期最为宠爱的一个妃子,他的位置最后可以达到了皇贵妃,所以他也是非常厉害,他排名第7位,皇帝生下最多皇子的一个妃子就是纯贵妃,因为他的相貌并不是十分的好,所以他排到了第八。
对于这一次的排名呢,也许会有一些偏差,那你是怎么看待呢?如懿传当中的八美,他们每个人的排名到底该如何去抉择呢?
⑻ 满清后宫中,哪些女人笑到了最后
孝庄文皇后(享年75岁),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即历史上有名的孝庄皇太后。顺治皇帝生母,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的杰出女政治家。如果她愿意,她会成为第二个武则天。慈禧太后和其经历相似,但能力与之相比,绝对不在一个量级。她与清初权臣多尔衮的婚嫁之事,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⑼ 后宫群人物有哪些
1、正一品官职名称:大长公主、长公主、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公主。从一品官职名称:郡主
2、正二品官职名称:昭仪、昭媛、充仪、充容、充媛、淑仪、德仪、婉仪、芳林
3、正三品官职名称:婕妤、良娣
4、正四品官职名称:美人、良媛
5、正五品官职名称:才人、承徽、尚宫、尚仪、宫正、女史
6、正六品官职名称:宝林、司记
7、正七品官职名称:御女、昭训
8、正八品官职名称:采女
9、正九品官职名称:奉仪 另外不列品级:宫女、民女
(9)后宫里的美女有哪些扩展阅读
毒妇、吕雉:汉高祖后,高祖死将其宠妃戚夫人灌哑药,熏聋耳,挖眼,割四肢舌头,扔入茅坑,称“人彘”连其亲儿子都看不下去。
韦后,与其女安乐公主合谋杀死亲夫中宗李显。萧皇后;命犯桃花的人,先后是隋炀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宠妾,两代突厥番王的王妃以及李世民的昭容。
传奇人物:王志;汉武帝刘彻的母亲,工于心计,原嫁金家,生一女后改嫁景帝。羊献容:前赵刘曜皇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曾为两国皇后的女人,晋怀帝即位后被尊为惠皇后,前赵封号为献文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