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土家族女歌手有那些
阿朵,刘赛(2011年星光大道总冠军,残疾人)
⑵ 少数民族女歌手名字都有哪些
中国的少数民族女歌手有:宋祖英、那英、韩红、吉克隽逸、弦子等等。
1、宋祖英
苗族,出生于湖南,中国女高音歌唱家。代表作品:辣妹子、好日子、小背篓、大地飞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兵哥哥、越来越好等。
2、那英
满族,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华语流行乐女歌手、影视演员。代表作品:默、雾里看花、白天不懂夜的黑、征服、一笑而过、心酸的浪漫、山不转水转、那又怎样等。
3、韩红
满族,出生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代表作品:雪域光芒、天亮了、那片海、家乡、天路、美丽的神话、来吧、一个人、飞云之下、阿尔兹记忆的爱情等。
4、吉克隽逸
彝族,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华语流行乐女歌手、影视演员。代表作品:Lotion Song、BOSS、即刻出发、彩色的黑、我的猫、所爱一生、我是女王等。
5、弦子
壮族,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毕业于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中国流行乐女歌手、演员。代表作品:看走眼、差一步距离、美丽的秘密、翻身姐妹等。
(2)土家族有哪些美女扩展阅读:
1、1990年,宋祖英凭借歌曲《小背篓》在央视春晚中初展头角,之后连续24年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逐渐被广大观众所熟知。曾先后五次在海外举办个人音乐会十场,因2006年“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宋祖英肯尼迪音乐会的举办,10月12日被命名为哥伦比亚特区的“宋祖英日”,并凭借此音乐会获得“肯尼迪艺术金奖”。她也是一位连续放歌世界杯、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的歌唱家。
2、韩红热衷于慈善事业,2007年发起“爱心西藏行”等公益活动,2008年5月14日成立“韩红爱心救援团队”前往汶川灾区支持救援, 2012年5月9日注册成立了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
2017年4月5日,由韩红作曲的首部原创音乐剧处女作《阿尔兹记忆的爱情》在京首演 ;同年获邀参加第71届托尼奖,成为首位受邀参加托尼奖的中国作曲家。
⑶ 土家族民歌有哪些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
土家族文学以叙事诗、山歌及跳摆手舞时所唱之摆手歌等最为着名。
摆手歌有大摆手歌和小摆手歌之分,大摆手歌具有史诗性质;
小摆手歌多为苦歌、恋歌,系抒情性作品。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山乡风味。长篇叙事诗《锦鸡》
是四句头民歌的组合体,用男女对唱方式表现,
它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
在土家人的生活中,生子添女亲朋好友前来贺喜,叫做吃祝米酒;
筵席结束后,俩亲家母头戴草帽,脸上抹些锅咪,
手里拿着蒲扇或扫把对唱、对跳,相互祝福、打情卖俏、送情送爱,
就是这样一唱一跳,把整个祝米宴会推向高潮。乡民们称之为叫打“
花鼓子”,也有人叫它喜花鼓或花鼓戏。《黄四姐》
就是祝米宴上的传统保留节目。《黄四姐》歌词:
“(男唱)黄四姐,(女唱)你喊啥子,(男)我给你送根丝帕子,
(女)我要你根丝帕子干啥子,(男)戴在妹头上,行路又好看,
坐着有人瞧,我的个娇娇沙。(女)哎呀我的哥,你送上这么多,(
男)东西送得少些沙,你不要这么说……。”
《黄四姐》的歌词曲调、演唱形式喜闻乐见,
很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喜花鼓调有很多种,其中有《闹五更》、
《黄四姐》、《探男歌》、《货郎歌》、《螃蟹歌》、《单身汉歌》
、《青蛙歌》、《结婚歌》、《十送》、《十绣》、《十爱》、《
十写》、《十想》、《猜字歌》等等。
⑷ 土家族女的长的怎么样
我感觉都差不多吧,要说异域风情,我觉得新疆那里的人长得才有异域风情,好像是回族?忘了。
⑸ 土家族女孩就是漂亮啊,不信看图一个土家族美女
我就是土家族,眉毛天生很浓黑,不用修眉型也好
⑹ 哪些明星是土家族的
土家族的名人有很多,从古至今有:
白再香(1587—1631)女,土家族,重庆酉阳后溪镇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明军在关外和后金军决战,辽东告急。明廷调集酉阳土兵援辽抗金,白再香援辽平奢战功卓着,天启皇帝敕封她为汉土官兵中军都督,诰封一品夫人。
骆成骧(1865-1926)男,土家族、祖籍重庆酉阳龙池村人,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乙未科会试中状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重庆状元”、也是“唯一的土家族状元”。
王勃山(1875一1957)男,土家族,重庆酉阳龙潭镇人。国民党元老、孙中山大总统府秘书、原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
张朝宜(生卒不详)男,土家族,重庆酉阳人,原华北区军委书记。
王剑虹(1901-1924)女,土家族,重庆酉阳人龙潭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的夫人。
刘仁(1909-1973)男,土家族,重庆酉阳龙潭镇人。原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中共北京市委第二书记。
赵君陶(1903-1985)女,土家族,重庆酉阳龙潭镇人,中国无产阶级教育家,曾任中共中央妇女部负责人。
赵世炎(1901-1927)男,半个土家族(其父亲是汉族),重庆酉阳龙潭镇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着名的工人运动领袖。
李鹏(1928--至今)男,半个土家族(其父亲是汉族),成都人,中国无产阶级教育家赵君陶之子,1998年任国务院总理,是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杨名贵(1938-至今)男,土家族,重庆市酉阳人,杰出国画家,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常务理事。
杨芳(1770—1846)字诚斋,土家族,贵州松桃人。清太子太傅,一等果勇侯。少有干略,读书通大义。应试不售,入伍,充书识。杨遇春一见奇之,荐补把总。从征苗疆,战辄摧锋。洊擢台拱营守备。
万涛 (1904—1932) 土家族,四川省黔江县(今黔江土 家族苗族自治县)人。原名万诗楷,号铁民。湘鄂西红军和苏区创建人。
向达 (1900—1966) 土家族,湖南溆浦人。中国历史学家。字觉明,笔名方回,有时署佛陀耶舍。卒于1966年11月24日。
廖汉生(1911—2006) 土家族(其父亲是汉族),湖南桑植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1955年授中将。全国人大第六、七届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向警予(1895-1928),土家族,湖南溆浦人。原名俊贤。中国共产党 妇女运动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
黄永玉(1924--至今),土家族,湖南省凤凰县人,中国画家,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版画系主任。1946年,他和张梅溪结婚。
杨正午(1941.1—至今),土家族,湖南龙山人。曾任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戴秉国,(1941--至今),土家族,贵州印江人。现任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杨霞(1977--至今),土家族,湖南保靖县人,举重运动员,2004年奥运会冠军。
许晴(1969--至今),土家族,着名演员。
阿朵(1980--至今),土家族,湖南湘西人。原名符莹,着名歌星。
⑺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风俗习惯:
1、饮食习俗
元代以前,土族主要从事畜牧业,食物结构相对单一,以肉类、乳品为主,还食用青稞炒面。元明以后,土族逐渐转向农业经济,饮食则以青稞、小麦、薯类为主。
2、服饰习俗
传统的男子服装,头戴织锦镶边的毡帽,内穿绣花高领斜襟白短褂,胸前镶一块彩色刺绣图案,外套黑、蓝或紫色坎肩,或穿镶着宽边的长袍,腰系绣花带,脚穿白布袜和云纹绣花布鞋。
3、婚礼习俗
据民和土族民间传说,古时候土族姑娘不出嫁,男子从妻居,以后演变为男娶女嫁。民和土族的道拉先娶儿来后嫁女,娶儿嫁女满堂红,就指的是这种情况,但这在其它土族地区没有反映。
(7)土家族有哪些美女扩展阅读:
土族节日:
1、春节
春节是土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节日前从腊月二十三送灶神就开始准备,打扫房屋、缝制新衣、杀猪宰羊、烙、炸蒸馍等。春节一般要过十多天,除夕那天,把院落房屋打扫一遍,贴上钱马、春联、年画,然后吃年饭。
2、端午节
五月初五那天,人们喝雄黄酒{青稞酒中放雄黄},吃凉粉、凉面。男女老少都要穿节日盛装,系“锁儿”(用彩色丝线系在脖子、手腕和脚腕),儿童还佩带香包。
3、中秋节
中秋节提前一两天做大月饼,月饼表面上要用面做上各种图案,月饼以大而美观为佳,做的月饼一定要给亲朋好友赠送。中秋节晚上要在院中间摆上方桌,献上月饼和瓜果,点上青油灯,煨桑,迎接月亮出来。
⑻ 土家族女生有什么特点
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土家族婚俗女子出嫁前,有“哭嫁”的风俗。为了准备哭嫁,女孩稍懂事,就要学习哭嫁。观摩、学习如何哭,很小时就陪哭。在哭嫁时,口中念念有词,叫做“送嫁饭”。哭嫁时,同村亲友的女该都来陪哭。陪哭的人,哭得越伤心,越动听,越感人越好。在出嫁前,姑娘如果不会哭嫁,就会受到歧视和讥笑。男方必须送粑粑到女方家,参加哭嫁的人多、范围广,而且有专门的哭嫁歌。在婚前哭嫁的时间短则五、六天,长则一二个月。要与家人、亲戚、朋友之间哭。哭的内容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媒人”、“满堂哭”、“表姐妹哭”、“堂姐妹哭”等等。解放后哭嫁已逐渐淡化,仅在深山僻野居住的部分土家人中还有遗风遗俗。
丧葬基本是土葬,古代巴人也有火葬、悬棺葬、船棺葬的习俗。现已基本灭迹。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土司制度时期至今实行土葬,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土老司祭祀亡人时,将天窗口的纺车倒纺三下,念经送亡人过天桥上天庭。然后假扮亡人,围绕“哈哈台”转圈出门,死者子女跟随土老司哭丧,土老司唱丧歌,吹牛角,顿时火炮连天,哭唱哀鸣,极为悲痛,历时几天几夜。然后将装好遗体的棺木抬上山埋葬。改土归流至民国时期,土家族丧葬由道士主持,停尸三、五、七日后,由道士根据主人家境做不同等级的道场,有“小十王”、“大十王”、“隔夜素堂”、“一竖桅”、“二竖桅”、“七竖桅”等名称。一般道场都履行下柳床、开路、荐亡、交牲、上熟、散花辞解、解灯、打烧棺、辞灵、扫堂等具体操作程序。死者亲属披麻戴孝,跟随道士行丧礼,还请人唱孝歌,以哀吊亡人。新中国成立后,土老司、道士停止活动,以开追悼会唱丧歌代替道场。
土家族节日民俗较多。从节日内容看,有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娱乐及生产性节日五类。其宗教信仰有对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皆为崇拜对象。动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图腾崇拜,如鹰、白虎图腾,特别是以白虎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庙,立有白虎神位,经常祭祀。还有对祖先、鬼神等崇拜。
牛毛大王节 土家人以四月七或十七,四月八或十八为中毛王节。这天一定要杀猪,做大坨肉祭祖,摆筵席招待亲友及出嫁姑娘,当地流行讲"牛毛大王的故事",传说古时农民刀耕火种,所获无几,饿尸遍地,牛王据实禀告玉皇大帝,大帝看牛王勤俭刻苦,命令牛王下凡到人间传旨,只准三日一餐,牛王到凡尘了解到三日一餐难以活命,于是改为一日三餐。牛王返回复命,下帝听了大怒,立即贬牛王为民耕田,终日食草。牛王为民出力,土家人称其为牛毛大王。据传牛王下凡时间是四月七或十七,有的则过四月八或十八,作为牛毛大王的生日。每到这天,牛不耕田。用最好的饲料喂养。
赶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以“赶年”最为隆重。土家人过大年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小月为腊月二十八,大月为二十九。为什么要提前,有几种传说:为了抗倭寇打仗而提前。在明嘉靖年间,其先民随胡宗宪征倭。于十二月二十九大犒将士,除夕倭寇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关于抗倭立功符合历史事实,《明史》有载。还有关于为了打仗而提前。过赶年节要作糯米粑,杀猪祭祖、煮酒。除夕之夜还要“守年”、“抢年”,即吃过团年饭后,手执吹火筒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名曰“出征”,有的手持猎枪上山走一趟曰“模营”,以纪念先人。虽提前一天“赶年”,大年三十晚上还照样过除夕。有的地方是“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友邻”。还有各种文娱活动,“玩龙灯”、“荡秋千”、“踩高跷”、“唱难戏”等等。
摆手舞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摆手”有大小之分。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的叫“大摆手”。“大摆手”规模大、套数多、时间长,历时七、八天,与集市贸易、文艺体育活动一起,在“摆手堂”前举行。“摆手堂”,在土王祠。“小摆手”规模小,套数少,一般是一至三天,多在本氏族祠堂举行。土家人在摆手活动中,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缅怀祖先的功绩,展示土家先民的生活场景,整个活动都着浓厚的祖先崇拜痕迹。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读罢清朝土家诗人彭施铎的经典传世之作,令人不得不遥想当年鄂西、湘西、渝东一带盛极一时的土家歌舞之恢宏场面。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舞蹈,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是一种祈求幸福、酬报祖先的舞蹈。它表现了土家族人的生产、生活、战争、神话传说等内容。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起源于远古,盛行于明清。土家人祭祀仪式毕,击大鼓,鸣大锣,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气势雄浑壮阔,动人心魄。
土家族舞蹈——摆手舞按其活动规模分为“大摆手”、“小摆手”两种;按其舞蹈形式分为“单摆”、“双摆”、“回旋摆”等;按其举行的时间分为“正月堂”、“二月堂”、“三月堂”、“五月堂”、“六月堂”等。摆手舞又分大摆手和小摆手。大摆手活动规模庞大,以祭“八部大神”为主,表演人类起源、民族迁徙、抵御外患和农事活动等;小摆手活动规模较小,以祭祀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和各地土王为主,表演部分农事活动。
大摆手是在摆手堂中举行的。摆手堂正中央,供奉着八部大王及其夫人"帕帕"的神像。摆手堂大坪中间立一根高二十四米的旗杆,上面的两面龙旗迎风招展,旗杆顶端的一只白鹤振翅欲飞。
大摆手活动按三年两摆的传统习俗,于正月初九至十一日举行。界时,各寨依姓氏或族房组成摆手“排”,每“排”为一支摆手队伍,各“排”人数不等,均设有摆手队、祭祀队、旗队、乐队、披甲队、炮仗队。
首列为龙凤旗队。龙旗和凤旗系用红、兰、白、黄四色绸料制成四面各一色的三角大旗。旗长丈余,边缘镶有鸡冠形花边。以白龙旗和红凤旗为上承,并排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次列为祭祀队。由寨上德高望重的老者组成,多达二十余人。他们身着皂色长衫,手持齐眉棍、神刀、朝筒等道具,一尊者捧着贴有"福"字的酒罐,率领担五谷、担猎物、端粑粑、挑团馓、提豆腐等祭品的人,随掌堂师行祭事,唱祭祀歌。
祭祀队后面为舞队。男女老少皆可参加,他们均着节日盛装,手里分别拿着朝筒或长青树树枝,列队入场。
继于舞队的是小旗队。凡户一面,颜色多彩,有长方形和三角形二种,亦饰有荷叶边。敬献于“八部大王”坛下,以感祖恩深泽。
接着是乐队、披甲队、炮仗队。乐队分馏子和摆手锣鼓两种。再配以牛角、土号、野喇叭、咚咚喹等,奏出土家族节日的独特旋律。
披甲队由身披五彩斑斓“西兰卡普”的青壮年组成。土家族人天性劲勇,锐气尚武,在摆手舞中以锦为甲,以示威武雄壮。
炮仗队有鸟铳和三眼铳组成,各队按以上程序排列进入摆手堂。进堂后先扫邪,后安神。章堂师手持扫帚,以高扬激越的音腔,强烈地谴责那些"大斗进,小斗出,少斤缺两"的剥削者;以道德的铁扫帚,清扫那些"起心害人,行盗为*"的民族败类,充分表现了土家族嫉恶如仇、纯朴善良的美德。祭祀时,祭祀人在掌堂师的带领下,依序跪下左脚,舞众亦虔诚跪下,与祭祀队一领一合,齐唱神歌,歌词委婉深沉,气氛肃穆庄重。歌毕,各排将各自的供品呈于神案,其上有“福禄寿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字样。
祭祀完毕后,礼炮三响,撼天动地,摧人起舞,全场沸腾。人们在掌堂师的指挥下,整齐地变换着舞蹈动作,时而单摆,时而双摆,时而回旋,舞姿优美,动作逼真,刚柔相济,粗犷雄浑。摆手舞的内容,分别展现出民族迁徙、狩猎征战、农桑绩织等一幅幅富有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的艺术画卷。
小摆手,是土家族居住区普遍盛行的一种文化习俗活动,过去,凡百户之乡,皆建有摆手堂,有的还建有排楼、戏台等。来凤舍米湖、大河等地现有摆手堂遗迹。舞时,男女齐集摆手堂前的土坝,击鼓鸣锣摆手。其特点是摆同边手,躬腰屈膝,以身体的扭动带动手的甩动。表演内容为拖野鸡尾巴、跳蛤蟆、木鹰闪翅、犀牛望月等狩猎动作和砍火渣、挖土、烧灰积肥、种苞谷、薅草、插秧、割谷、织布等生产生活动作。
土家摆手舞的节拍:
开始:拜火
1、团圆手(四次):团圆手---向右展翅---击掌两次
2、车轮手(二次):车轮两圈---团圆手两次---展翅两次------------ 过门:展翅两次
3、抖格子(四次):抖四拍---团圆手四拍---揣荷包(右-左-蹲)------------ 过门:展翅两次
4、拜观音(四次):拜四拍---跳拜---蹲拜---展翅两次(手不收回)---跳拜一次
5、双摆(八次):前12拍不动---左三拍---右三拍---绕三拍---双手前后拉三拍
6、缠腰(三次):上三拍---下三拍---缠三拍---起三拍。其中缠两次后一次走六拍-----过门:展翅两次
7、大团圆手(八次):团圆手四拍---上打右手四拍---斗牛手八拍(右-左-右)---------过门:拍手八次
8、打浪(四次):1、2拍打左手---3、4、5拍绕"∞"---6拍停---7、8拍斗牛手
9、舍巴:
⑼ 土家族美女的性格怎么样
每各民族什么性格的人都有,这因人而异,我认识的一个土家族女孩是性格爽朗大方的,很外向。
至于身份正或户口本上写汉族还是土家按理都是可以的,通常人们在这种情况为了一些特殊照顾(比如,孩子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等情况)而愿意让孩子成为少数民族
⑽ 少数民族女明星有哪些
宋祖英 ,苗族;许晴 ,土家族;沈傲君,满族 ;何洁,彝族;金海心,朝鲜族 ;阿朵民族:土家族 ;佟丽娅 ,民族:锡伯族;关之琳,父亲是满族人,据说满人中的关姓来自于“瓜尔佳”氏 ;金巧巧民族:满族 ;袁泉民族:回族;乌兰托娅 ,蒙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