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身为满蒙第一美女,孝庄皇后究竟长什么样
历往今来,不论是史学家的研究,还是史料上的记载,我们会发现历史上的孝庄是一个非常传奇的女子,她不仅胸襟是非常宽广的,而且她的长相是非常的美丽的。在科尔沁草原上,更有人称她是满蒙第一美女,这样的称呼究竟是对的吗?其实大家都会觉得有点夸大,但其实孝庄太后是非常漂亮的。
在清朝的那段历史上,有许多不实的传言,更有人说孝庄太后为了自己的儿子福临能登上帝位曾经下嫁过多尔衮。但其实据野史记载这样的话也是有根据的,因为有很多考古学家曾在多尔衮的故居里面搜出了孝庄太后下嫁给他的证据。孝庄太后的美貌呢,肯定是实实在在的,否则像多尔衮本来自己可以登上帝位,却选择辅佐福临登上皇位,只因为他选择了美人。
‘贰’ 科尔沁草原美女多吗
很多。通辽市的美女多,科尔沁草原出美女,孝庄皇后就是通辽科尔沁草原出生的大美女。
‘叁’ 徐璐,王丽坤竟都来自内蒙古,来自内蒙古的颜值美女究竟还有谁
徐璐,王丽坤是内蒙古典型的美女,都说蒙古出美人,明星中很多美女都是来自内蒙古的,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
刘芳菲,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她是中央电视台着名的主持人。主持过《影视同期声》、《远方的家》、《文明之旅》等优秀的节目。可是说是美貌与智慧并存额一位当代优秀主持人。
韦唯,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她是中国80年代典型的有实力的女歌手,她演唱的《亚洲雄风》那么铿锵有力,《爱的奉献》则是婉转悠扬,是一位实力与美貌并存的女歌手。
来自内蒙古的颜值美女还有很多,她们的美是自然的,那种说不出的骨子里的美。
‘肆’ 同为科尔沁女子,大玉儿、海兰珠、哲哲的命运分别如何
同为科尔沁女子,我认为她们三个的命运都不好。哲哲一生没有得到情爱,大玉儿也是有一段感情纠葛,海兰珠更是英年早逝。
这段历史还要从清朝未入关说起,当时执政的仍然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而这三个女子纠缠一生的正是他的皇八子皇太极。三人均是皇太极的妃子,哲哲和大玉儿在皇太极还未登基继位时就嫁给了他,海兰珠则是在他登基后册封为妃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她们都是政治联姻的牺牲品。
海兰珠应该是比较幸运一点的,科尔沁部落将她送给皇太极后,皇太极对她很是宠爱。两人好像一对刚刚遁入爱河的情侣一样,后来更是生下一子,可惜这个孩子没多久便夭折了,海兰珠更是英年早逝。
‘伍’ 草原女歌手都有谁哪几个比较火。
德德玛,斯琴格日乐,乌日娜、乌兰托娅、阿木古楞(科尔沁姐妹组合成员),齐齐格玛,乌兰图雅,格格,苏日娜,敖都,凤凰传奇等等特多。
这两年从星光大道 央视越战越勇 山西卫视歌从黄河来的比赛中走出来的 天籁女声 阿木古楞,歌唱的很棒,很受欢迎。
‘陆’ 为什么说清朝后宫是科尔沁女人的天下
综观整个清朝,满蒙联姻达586次。入关前联姻的32年间,为84次,入关后的268年间,为502次。这总计586次的通婚,满族皇家出嫁给蒙古的女子(包括皇女公主及其他宗女格格)多达430名,其中入关前27名,入关后403名。满族皇帝及宗室王公子弟娶蒙古王公之女156名,入关前57名,入关后99名。
入主中原的满族与边区的蒙古族保持了三个世纪的通婚,建立了世代姻亲关系。也正是这种姻亲关系,对中国北方这两大尚武勇悍民族的长期和好、对清廷统辖与治理边疆蒙古地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科尔沁部是蒙古的大部族。
历史上,孝庄文皇后(皇太极妃子)、孝端文皇后(皇太极正宫皇后)、福临(顺治皇帝)的皇后都是来自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
皇太极的妃子孝庄皇后(1613-1688,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即大玉儿)就是蒙古科尔沁部的。她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对清朝入主中原、稳定江上有着极大地作用。
‘柒’ 同为科尔沁女子,大玉儿、海兰珠、哲哲她们的命运为何差距很大
喜欢看清宫剧的小伙伴都知道,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来自科尔沁族的皇后和妃子。因此科尔沁也有着妃子之乡的称呼。但是同样是科尔沁的女子,大玉儿,海兰珠和哲哲的命运却差距很大。命运的差距与她们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因素。
与海兰珠和哲哲所不同的大玉儿,她的一生却是不幸福的。大玉儿虽然贵为皇后本身十分爱慕着皇太极。但是皇太极对大玉儿一开始是没有半分意思的。而且他们的婚后生活也不温不火。皇太极怀疑大玉儿和多尔衮之间有奸情,怀疑他自己的孩子是多尔衮的,于是恨透了大玉儿。大玉儿的这一生没有得到皇太极的爱,但是她却用他的智慧辅佐了一代又一代的君王。
‘捌’ 科尔沁出过哪些美女
孝端文皇后 海兰珠 孝庄太后
‘玖’ 满蒙的五大美女都是谁
满蒙第一美女名叫叶赫那拉·东哥,是叶赫部的公主。
关于叶赫那拉氏的起源,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元末明初时,叶赫那拉氏族与爱新觉罗氏族发生了一场战争。当时,爱新觉罗家族的头领为了使叶赫那拉氏臣服,指着大地说:“我们是大地上最尊贵的金子(爱新觉罗就是金子的意思)!”而叶赫那拉的首领听了一阵大笑,他指着天上的太阳说道:“金子算什么,我们姓它(叶赫那拉就是太阳的意思)。” 叶赫那拉氏最后打败了爱新觉罗氏,成为当时女真族最大的一支部落。
事实上,叶赫那拉氏和爱新觉罗氏世世代代都是血统之亲,努尔哈赤就是叶赫那拉氏所生,也就是叶赫那拉家的姑爷。清太宗皇太极是叶赫那拉氏所生,其母就是大清第一位皇后——孝慈高皇后。
现在我们还是将话题回到东哥身上,当时满州还没有统一,叶赫是最大的部落,因为不满努尔哈赤的崛起,联合了满蒙九大部落攻打建州,结果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击败九部联军,叶赫部只得答应将东哥献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就此下了聘礼,还向上天滴血盟誓。但东哥迟迟不嫁,并说谁杀了努尔哈赤,就嫁给谁。努尔哈赤和哪个部落联盟,叶赫部就将东哥许配给该部落的首领,于是无论努尔哈赤给予什么样优厚的好处,终究敌不过叶赫的这张王牌。四大部落的首长都以这样的方式迎娶东哥,努尔哈赤一听到谁下了聘,就出兵灭了那个部族。
后来东哥还是嫁给了一个蒙古部落的族长,努尔哈赤十分气愤,想出兵攻打叶赫,半路抢新娘,但明朝与叶赫结盟,派兵保护,努尔哈赤有所顾忌,最终没有出兵,但他诅咒东哥亡国无数,死期将至。东哥出嫁时已经三十三岁了,一年后去世。
努尔哈赤最终灭了叶赫部,统一了满州。据说,叶赫部的族长临死前曾对天发誓:“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建州女真。”
因此,民间一直流传着叶赫那拉与爱新觉罗世代为仇,宫中后妃不选叶赫那拉氏的说法。其实这是荒诞的无稽之谈,清朝的历代皇帝都有姓叶赫那拉氏的嫔妃,清初第一才子纳兰性德即是叶赫那拉氏之后。
不可思议的是,清朝最终确实亡于叶赫那拉氏之手。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氏,由于她的保守和固执加速了清朝的灭亡,最终签署清帝退位条约的就是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皇太后。
满蒙第二美女名叫乌喇那拉·阿巴亥,是乌喇部的公主。阿巴亥十四岁就嫁给努尔哈赤,倍受宠爱,连生三子:阿其格、多尔衮,多铎。阿巴亥曾与皇太极之母孟古福晋争宠,孟古福晋因失宠抑郁而终,皇太极从此对阿巴亥恨之入骨。然而就在阿巴亥最得意的时候,努尔哈赤的小妃代察音告发阿巴亥与大贝勒代善有私情。努尔哈赤一怒之下,休了阿巴亥。一年后,努尔哈赤旧情难忘,又与阿巴亥复合。努尔哈赤死后,以皇太极为首的四大贝勒逼迫阿巴亥生殉。
满蒙第三美女名叫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博尔济吉特家族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海兰珠是蒙古科尔沁部的公主。爱新觉罗家族与蒙古科尔沁部世代联姻,清太宗皇太极更是对蒙古女人情有独钟。海兰珠嫁给皇太极时已经二十六岁了,却受到皇太极的专宠。海兰珠死后,皇太极悲痛欲绝,不久也过世了。
排名第四的是顺治皇帝的董鄂妃。关于顺治孝献皇后董鄂妃,社会上有各种传说。最普遍的一种就是说她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名妓董小宛。豫亲王多铎出兵讨伐南明时,占领南京后将董小宛带回献给顺治。清末野史还盛传,董小宛是被南下的洪承畴俘获。洪本想自己霸占,因董誓死不从,才将她送入皇宫,成了顺治帝的爱妃。福临对董小宛宠爱有加。后来,董小宛触怒孝庄皇太后被赐死。福临竟因此把万里江山往他的儿子玄烨一丢,自己到五台山出家了。
其实这是误导,历史上真实的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即董鄂妃,本是顺治朝内大臣鄂硕女。她十八岁时入宫。顺治十五年(1658年)生皇四子荣亲王,不久爱子病逝,董鄂妃十分伤心悲痛,身体每况愈下,终于顺治七年(1660年)八月病逝,时年二十二岁。入宫后,董鄂妃因其美貌和贤良,颇得顺治宠爱,刚入宫一个月就晋封为皇贵妃,死后三天就被追封为皇后,可谓红极一时。但是,在顺治帝死后,她的地位急转直下,遭到了一系列冷遇:神牌不进太庙,不系世祖谥,祭祀降格,死后没有推恩外戚,丧仪未列入《大清会典事例》等。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是董鄂氏本人的原因,主要是以孝庄皇太后为首的满族王贵对其生前为顺治独爱不满,因为她顺治就曾两此废后,而皇后却都是孝庄皇太后的侄女和侄孙女。因此,皇亲国戚也更不满意顺治给她的皇后桂冠,觉得名不正言不顺。人心不服,董鄂妃倍受冷落也就很自然了。其实也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从董鄂妃死后火化看来,董鄂妃可能是患上了天花,并传染上顺治,因此半年之后,顺治也因出痘(天花症)而亡,招致皇族之恨。
另外,关于董鄂妃还有一个传说,一些史学工作者经过考证,认为孝献皇后是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妻子,而博穆博果尔正是顺治帝的同父异母弟。主要依据就是钦天鉴洋人汤若望在回忆录中的一段记载:
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的爱恋。当这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耳光。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愤至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1660年产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之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薨逝。皇帝大为哀痛,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汤若望是当时的钦天监监正,是德国传教士,与顺治帝关系比较密切,因此他的这段回忆可靠性、可信性很高。根据他的这段回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当然是后来的孝献皇后,那是毫无疑问的,但这位自杀的军人是否一定是博穆博果尔,却令人怀疑。博穆博果尔是皇太极第十一子,生母为懿靖贵妃。顺治十二年十二月封襄亲王,翌年七月初三日死,年仅16虚岁,实足年龄才14岁零6个月。
排名第五的是孝庄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也称大玉儿)。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科尔泌贝勒蒙古思之子寨桑的女儿,名布木布泰或大玉儿。她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天命十年二月,嫁给皇太极,时年仅13岁,后被封为永福宫庄妃。孝庄文皇后一生诞育过4个孩子,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生皇九子福临,即后来继位的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年幼的福临即位,其孝庄被尊为皇太后。她对顺治精心培养,为维护儿子的帝位和大清国的大业用尽心血,但因观念不同,常与喜欢汉文化的顺治发生冲突。
1661年,顺治帝福临出痘,病逝于养心殿。顺治的第三子八岁的玄烨即位,改元康熙。自此,孝庄又担当起了培养第二代幼帝的大任。她协助康熙解决了鳌拜等四辅臣的问题,以及对于康熙后来的“平三藩”等重大活动,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人称“两朝兴国太后”。
‘拾’ 科尔沁草原出过大清哪些皇后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孟古青、孝惠章皇后、孝庄文皇后、义皇后。
1、孝端文皇后
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朝开国皇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后,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
清代首位生前由丈夫亲自册立的皇后,首位母后皇太后,同时也是首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
孝端文皇后无子,生有三女。福临(即顺治皇帝)继位后,尊其为母后皇太后,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哲哲逝世,年五十一岁。
顺治七年(1650年)二月,将其梓棺运至沈阳,与皇太极合葬于昭陵,即今沈阳北陵。顺治皇帝为孝端文皇后撰了祭文。雍正、干隆累加谥,全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2、博尔济吉特·孟古青
清世祖废后,生卒年不祥,清世祖顺治帝第一任皇后,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孝庄文皇后侄女。清朝第三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首位废后。
博尔济吉特氏貌美秀慧但好奢华、性善妒,又无法忍受顺治移情于其他嫔妃,再加上她是摄政王多尔衮为当时尚年幼的顺治所迎聘的皇后,因此顺治十年,顺治帝不顾满朝文武,及昭圣皇太后的反对,降皇后为静妃,并令其改居侧宫。
博尔济吉特氏被降为静妃后就从清室官方典籍史料中消失了。清史学家孟森猜测吴伟业《古意六首》描述了静妃结局,但目前未有进一步证据。
另有朝鲜李氏王朝实录记载,废后返回科尔沁并生子,“所生子亦贤”,但该说法提及的时间(书中记载康熙四年该子年十四)与官方史料有冲突。
3、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阿拉坦琪琪格,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孝庄文皇后之侄孙,一妹淑惠妃。清世祖顺治帝第二任皇后,第四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
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选察罕(孝庄二哥)孙,孝庄文皇后之侄孙女入宫,册为妃;六月,继立为世祖的皇后。
顺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帝即位后,与生母孝康章皇后两宫并尊,称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曰:仁宪皇太后。康熙五十六年(1718年)十二月丙戌崩,年七十七岁。有清一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后。
4、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康熙皇帝给祖母上了尊崇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
根据她的遗愿,灵枢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安在京东清东陵,并将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于昌瑞山下,称“暂安奉殿”,停灵其中。
直至雍正三年(1725),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
因其陵在盛京太宗皇太极昭陵之西,故称“昭西陵”。昭西陵与昭陵遥相呼应,实乃一而二、二而一,若将其圈入东陵风水墙内,反而形成阻隔。
雍正、干隆累加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5、义皇后
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不详,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生,顺治六年(1649)十二月卒,年四十。她是多尔衮的元配大福晋。蒙古科尔沁部落出身,是睿忠亲王多尔衮的妃子,谥号敬孝忠恭正宫元妃。
后金天命八年/明万历五十一年(1624)五月二十八日与多尔衮成婚。顺治六年(1649)十二月卒,年四十。多尔衮私谥曰:“敬孝忠恭元妃”。
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12.31)多尔衮病卒。诏追尊为“成宗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
顺治八年正月(1651.01),尊元妃为“敬孝忠恭静简慈惠助德佐道义皇后",祔太庙。
二月,发多尔衮生前谋篡大位之罪,诏削爵,撤庙享,并罢孝烈武皇后和成宗义皇后谥号庙享,黜宗室,籍财产入官。
干隆四十三年(1778),复多尔衮宗籍、还睿亲王爵位,追谥忠,即为睿忠亲王。元妃亦恢复睿亲王嫡福晋身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义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孝庄文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孝惠章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博尔济吉特·孟古青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孝端文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