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看图写话小女孩晚上在桥上看风景有池塘荷花,天上有星星月亮
奶奶家门前有一个美丽的池塘,池塘里满是荷花,漂亮极了。 天气晴朗时,清清的河水倒映着 蓝天、白云,真像一面镜子。荷叶圆圆的,像个大圆盘,长在水里又像一把把小伞。亮晶晶的水珠 在碧绿碧绿的荷叶里滚来滚去,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在翻跟头。粉红粉红的荷花随风飘动,真像一 个个小姑娘在跳舞。美丽的蝴蝶和蜻蜓围着这一池荷花飞来飞去,又像在为高贵的公主伴舞。披着 绿衣裳、鼓着白肚皮的青蛙在池塘里“呱呱呱“地唱歌。池塘周围细细的柳条在风中轻轻摆动着, 好似年轻的姑娘扭着腰肢在跳集体舞…… 美丽的池塘,你是我奶奶家门前的一块宝玉,引来许多游客观赏。
Ⅱ 有一首里有一句我在桥上看风景,请问这个诗的全文是什么
卞之琳于一九三五年写就的精短小诗《断章》,就所有诗歌读者来说无人不晓。全诗两节四句: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解读《断章》时,首先要抓住的是标题,该标题与李义山的那些《无题》诗的标题不同, “无题”为题虽也能给解读一些思路上的启示,但终究太过朦胧,而“断章”却是解读《断章》的金钥匙。“断章”即“片断”即“镜头”,事实上《断章》一诗从文本结构看就是两个或三个“片断”“镜头”的一种简单而巧妙的组合。作者所要传输给读者的所有主旨、意蕴等信息全部融合在这组合的“镜头”中。读者要提炼、解读出这些信息,首先就要抓住标题“断章”这把钥匙。那么,作者组合了几个什么样的“镜头”?这些组合的“镜头”蕴含了哪些主旨、意蕴方面的信息?我们来具体解读。
解读一:通过不同“镜头”,展现人生中的“巧合”
此种解法将《断章》整首诗理解为两个“镜头”的组合,上下节诗各为一个“镜头”。
上节诗“镜头”: (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值得注意的是,从诗歌文本、从上节诗的“镜头”看, “(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只能说是一种巧合,绝不能说是有意为之。但在有些解读者看来,这是“有意为之”,而不是“巧合”,比如有解读者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其实不是看风景,而是在看楼上的人,而楼上的人也只是佯装看风景,实际她在看‘你’。你们两人都以风景作为观察对方的中介,并通过风景表达爱慕之情。”[3]按上述说法, 《断章》是一首爱情诗, “看风景人”是女的, “你”是男的, “你”为了看她(“看风景人”)特意跑到桥上去,她(“看风景人”)为了看“你”就“佯装看风景”,如此“通过风景表达爱慕之情”。不禁要问: 《断章》上节诗的诗歌文本与“镜头”中有哪一个符号说明了甚或是暗示了“你”是男的, “看风景人”是女的?又从哪个地方看得出来他们在“表达爱慕之情”?事实上,“你”与“看风景人”都只是偶尔看看风景而已。不同的是“你”跑到桥上看, “看风景人”就在房间往外看。对“你”对“看风景人”来说都只是一时一地的行为,谁有闲工夫天天跑到桥上去看风景呢? “巧合”的是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进入了“看风景人”的视野,由于“帅呆了”再成为了其所看风景的中心。“镜头”所展示的根本就是社会生活中时有所见所闻的“巧合”而已。
再看下节诗镜头: (当)明月装饰了(即照着了)你的窗子(的时候),你装饰了(即钻进了)别人的梦。现实生活中当然有这种可能的情形:晚上当你睡在床上或坐在窗前时,发现月光照在你所在房间的窗子上,而此时另外一个人在某个地方正做着梦,梦见的人恰好就是你
解读二:通过不同“镜头”,抒写人生中的“不可知”
人生中有太多的“不可知”。此“不可知”即“不能知道”。就是如此。卞之琳在《断章》中通过上述两个“镜头”高度概括地抒写了人生中的“不可知”。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楼上那个“看风景人”在把“你”当作风景看,这个情况“你”怎么可能知道?事实上,欣赏风景只能远距离进行。 当月光照在你房间窗子上的时候,你正在别人梦里,别人正在梦见你,这个情况当时你怎么可能知道?所以说《断章》正是通过不同镜头抒写了人生中的“不可知”。
解读三:通过不同“镜头”,刻画人生中的“无可奈何”
人生中的“无可奈何”可以说是每个人的体验,对这一切你只能别无选择地接受,你如果试图反抗,最终只能徒叹奈何。宋代词人晏殊也深刻认识到了人世间的“无可奈何”,所以发出了他那千古浩叹“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沙》)。当代诗人卞之琳在经历了种种挫折后也充分认识到了人生中的种种“无可奈何”。与晏殊不同的是,他不是直接发出“无可奈何”的浩叹,而是不动声色地通过小诗《断章》中的三个镜头,概括地将人生中的“无可奈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
Ⅲ “你在桥上看风景,别人在桥下看你。”这句话出自哪里、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你在桥上看风景,别人在桥下看你。”这句话出自:卞之琳的《断章》。
含义:可以理解为 落花有情 流水无意。
也可以理解为 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意插柳柳成排。
诗人写的东西都很抽象,其实看个人理解吧。
《断章》
卞之琳
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论诗者大都把卞之琳的《断章》看作是一首意蕴艰深的哲理诗,其实作为言情诗来读,诗味才足呢!那优美如画的意境,那浓郁隽永的情思,那把玩不尽的戏味,那独出机杼的题旨,细细品来,的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诗的上节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它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
拓展资料:
卞(biàn)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
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诗《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卞之琳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诗坛,曾经受过"新月派"的影响,但他更醉心于法国象征派,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其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的内容并进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诗意大多偏于晦涩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寻味。
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全诗有什么含义
这一句诗出自卞之琳的《断章》,原文很简单,如下: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意境唯美,给人以宽阔的想象空间。结合上下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的创作是“看风景”,但是却没有过多笔墨描绘风景,但卫衣的风景便是“明月”和“你",整首诗不过三个环节:风景、你和别人。以动词”装饰“来连接,给人一种点到为止的“环中环、套中套”的戏剧感,整首诗以简单四句话描述着人生中一个常见的场景:一场邂逅所留下的浓郁隽永的情思与那把玩不尽的戏味。此外,从诗歌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整个世界的联系性,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通过位置的变换对比和两幅充满诗意的图画,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4)美女在桥上看风景语句扩展阅读:
作者卞之琳,现当代着名诗人,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主知”派的代表,其诗作蕴涵丰富,具有冷峻的特色。除了《断章》之外,还着有《三秋草》、《数行集》、《慰劳信集》、《十年诗草》等。光是阅读这一首简短的《断章》就能感受到哲理的天光以及其诗作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
诗人高洪波评价:“卞之琳先生是中国诗坛的琢玉者。”、”他是一个纯粹的诗人。”诗坛上对他的评价都颇高。
Ⅳ 风景加美女句子
美人莫凭栏,凭栏山水寒。
Ⅵ “我在桥上看风景”这个诗的全文是什么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是“新月派”诗人卞之琳的代表作品,写于1935年10月。该作品语言凝练含蓄,据作者自云,该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该诗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传诵最广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