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满清后宫中,哪些女人笑到了最后
孝庄文皇后(享年75岁),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即历史上有名的孝庄皇太后。顺治皇帝生母,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的杰出女政治家。如果她愿意,她会成为第二个武则天。慈禧太后和其经历相似,但能力与之相比,绝对不在一个量级。她与清初权臣多尔衮的婚嫁之事,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Ⅱ 历史上和珅不光贪财,他也“贪色”,那么府上都有哪些美女
还有两名江南美女,小莺和紫嫣,她们可算得上是皇帝的女人,和珅竟敢对她们动心思,也着实是色胆包天。两人本为干隆下江南时当地官员进献给皇帝的,和珅一见到她们惊为天人,立马起了色心。虽然进献给了皇帝自己无法染指,和珅还是趁着干隆晚年遣送宫女出宫之时,将两人纳入府中。这后来也成为了他的一条罪状“纳出宫女子为次妻”。
和珅色欲薰心,府中不但有华夏美女,甚至还有洋美女。这个女子名为玛丽,据说有着典型外国美女的特征,轮廓深邃,金发碧眼,身材还前凸后翘,深受和珅钟爱。
欲壑难填,这个成语是不错的。人的欲望难以满足,如果没有足够的自制力终究会酿成大祸。和珅贪财又贪色,纵使他才华横溢,与政治上也算是颇有建树,终究还是遗臭万年,背上了中国古代头号大贪官的帽子。
Ⅲ 清朝四大贝勒是谁与努尔哈赤又是什么关系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喇登基为汗时,就设了四个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 后金国的建立者努尔哈赤死时,皇太极继承大汗位置。但与其他三位亲王一同主持朝政,被称为四大贝勒时期。他们称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在四人中,皇太极排在最后,这并不表示他的地位低。天命六年(1621)二月,努尔哈赤“命四大贝勒按月分直,国中一切机务,俱令直月贝勒掌理”。这说明他们的地位和权力是同等的。
Ⅳ 康熙的女人中哪几个是大臣之女,详细点
大臣之女的定义是什么呢?包衣官员算不算?汉官算不算?武官算不算?世职算不算?
我大概说一下可考的康熙后妃出身好了。
01 仁孝皇后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这个肯定算;
02 孝昭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辅政大臣遏必隆之女,这个肯定也算;
03 孝懿皇后佟佳氏:满洲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这个也算;
04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孝昭皇后的同母妹,姐姐算,妹妹必然也算;
05 贵妃佟佳氏(悫惠皇贵妃):满洲镶黄旗,孝懿皇后之妹,同理也算;
06 慧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三等台吉阿郁锡,这个算贵族,不知道符不符合你的条件;
07 荣妃马佳氏:员外郎盖山之女,这个算中级官员之女;
08 惠妃纳喇氏:满洲正黄旗,郎中索尔和之女,这个也算中级官员之女;
09 宜妃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佐领、侍郎三官保之女,这个应该算;
10 德妃乌雅氏(孝恭仁皇后):正黄旗包衣/正蓝旗包衣/满洲正黄旗,护军参领威武之女,这个是包衣官员之女;
11 平妃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仁孝皇后之妹,同理也算;
12 敏妃章佳氏(敬敏皇贵妃):满洲镶黄旗,参领海宽之女,这个是武官之女;
13 良妃卫氏:正黄旗包衣,内管领阿布鼐之女,这个大约不算?辛者库罪籍……
14 成妃代佳氏:满洲镶黄旗,司库卓奇之女,这个是小吏之女?
15 和妃瓜尔佳氏(敦怡皇贵妃):三品协领祜满之女,这个是武官之女;
16 宣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达尔汉亲王和塔之女,这个也是贵族;
17 端嫔董氏:员外郎董达齐,出身不详,但员外郎应该算中级官员;
18 僖嫔赫舍里氏:赉山之女,这个没写官职,大约不是官员吧;
19 安嫔李氏:汉军正蓝旗,总兵官刚阿岱之女,武官之女,而且是额驸的孙女;
20 敬嫔王佳氏:护军参领华善之女,出身不详,武官之女吧;
21 定嫔万琉哈氏:郎中拖尔弼之女,包衣出身;
22 密嫔王氏(顺懿密妃):知县王国正,汉官之女;
23 勤嫔陈氏(纯裕勤妃):二等侍卫云麾使陈希闵之女,包衣出身;
24 布贵人兆佳氏:参领塞克塞赫之女,武官之女;
25 贵人纳喇氏(通嫔):监生常素保之女,这个监生应该还不算官员吧……
26 勒贵人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宜妃之妹,同理应该算;
其它地位更低的难以考证,不予赘述。
Ⅳ 满族朋友进
一、八旗来历的传说:
八旗中有正、镶区别,也称“整”、“厢”旗,字面不难理解其意。正——整个、全部讲;镶——在原纯色基础上镶的边,也做“厢”.
(2)区别:正四旗龙首向右,龙腹内有五朵祥云;镶四旗龙首向左,龙腹内有三朵祥云.
(3)旗的样式:
1) 正四旗左右长7尺5寸,上下宽6尺,长方形;镶四旗,是正四旗尺寸剪去外上下角
2) 八色龙旗,均做龙图.镶旗形成,只是加边后,中间面积小,龙形小些。
3) 龙与旗色配合:黄旗配蓝龙,白旗配蓝龙,红旗配黄龙,蓝旗配红龙。
4) 旗杆:长一丈五尺,朱红色,龙头向旗杆,杆端为铁枪头。
4、八旗颜色的含义:
女真人当时分成五种颜色:红、黄、蓝、白、黑。当时的女真人将:红色代表太阳,黄色代表土地,白色代表水,蓝色代表天,黑色代表铁。铁又先于土,有土就不要五色,只有 四种颜色:红、黄、白,蓝。
称:女真人靠天吃饭,靠天种地、有水、有日,就能生存、发展。
所以用:黄—代表土:白—代表水;红—代表日;蓝代表天。因此用天、地、日、水,对应蓝、黄、白、红。
5、上三旗与八旗旗主们及左右两翼分设。
(1)进北京后的上三旗与下五旗
上三旗为“天子自将”,多归皇帝自领,地位最高,人多势众,成为核心;它们是:正黄、镶黄、正白,守卫皇城,挑取侍卫。担任皇帝外出护卫,是亲军。
下五旗守卫京城外,大批派往各地驻防护卫。它们是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
(1)1601年设立四旗的旗主分别是:
正黄旗,旗主努尔哈赤统领;
正白旗,旗主努尔哈长子禇英统领;
正红旗,旗主由努尔哈赤赤次子代善统领;
正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
1615年扩为八旗的旗主分别是:
正黄旗,旗主努尔哈赤统领;
镶黄旗,旗主努尔哈赤统领;
正白旗,旗主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统领;
镶白旗,旗主由努尔哈赤十二子阿济格统领。
正、镶红旗旗主由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统领。
正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侄子阿敏统领。
镶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统领。
(3)左右两翼设置:
左翼:镶黄、正白、镶白、正蓝 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
6、进驻北京后,满族八旗在北京城的戍卫驻扎(京旗)、(禁旅八旗):
(1)北京城内城是方城,按方位颜色布防:
两黄旗驻北方(驻德胜门、安定门);
两白旗驻东方(东直门、朝阳门);
两红旗驻西方(西直门、阜成门);
两蓝旗驻南方(崇文门、宣武门).
(2)八旗军队位置按“五行阴阳”划分:
两黄旗驻扎北方,北方在五行中代表水,黄色代表土,土能挡水;
两白旗驻扎东方,东方在五行中代表木,白色代表金,金能降木;
两红旗驻扎西方,西方在五行中代表金,红色代表火,火能克金;
两蓝旗驻扎南方,南方在五行中代表火,蓝色代表水,水能灭火。
东西南北,金木水火,黄白红蓝,一伸一抑、一张一合,顺其自然的天理现象和崇拜。
八旗制度
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
八旗的建立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其制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
八旗制度的特点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 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清定都北京以后,绝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师的八旗则按其方位驻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实即禁军。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崇德元年(1636)始定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9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 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丧等均有规定。清初定满汉不通婚,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实际上民间早已通婚。
八旗的兴衰 清军入关, 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为了安置八旗官兵和闲散人口,清政府进行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八旗官兵因此获得一部分旗地。兵丁份地大多数靠本人带同家属从事耕种,后多迫于生计被典押出去。清统治全国以后,八旗兵丁生计日渐拮据。清王朝虽采取了种种措施,但直至清末,八旗生计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陷于贫困的境地。
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共存在 296 年。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为发展和巩固中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满族社会的发展,更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嬗变,八旗制度中落后的一面也日益明显,严重地束缚了满族人民的发展,在征战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小。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历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
回答者:李家思 - 大魔导师 十二级 5-16 07:03
两黄旗驻北方(驻德胜门、安定门);
两白旗驻东方(东直门、朝阳门);
两红旗驻西方(西直门、阜成门);
两蓝旗驻南方(崇文门、宣武门).
一、八旗来历的传说:
过去有“从龙人关”之说,其实从龙人关说的是八条小龙。开始,这八条小龙并不团结,相互之间经常发生你争我斗,逞强好胜。有一天,天上的玉皇大帝得知他们的事后,就召见天使说:“地上有人向我告状,日头和月亮总是在一起,这样天天都是白天,半阴半阳的,人们感到很不舒服,总是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庄稼也长不好了。”人们很着急,都要求把他们分开。你传我的谕旨,命令八条小龙来完成。
这八条小龙知道命令后,都想立头功,个个争先恐后,这个来,那个去,搬月亮,挪日头,不管费多大的劲儿,怎么也弄不动,大家急得抓耳挠腮,一点好办法也想不出来了。
正在无计可施时,龙王威风凛凛地来到他们面前,责问:“这么长的时间,你们为什么没有完成玉帝交给的任务?”
小龙纷纷抢着说:“日头、月亮太沉了,我们都使出了吃奶的劲,整天都跟着月亮和日头后头跑,总是追不上,有时追上也是跑不动,有时跑到头里也是拦不住,还是被它们撞到一边去了。”
龙王问:“你们是怎么去的?”
小龙们回答说:“我们是一个接一个去的。”
龙王听后,大发雷霆,当即骂到,你们这帮笨蛋,都赶不上下界凡人,他们还知道,人心齐泰山移呢!如果你们团结起来,不就可以了嘛。假如你们各拿一只箭,用力一掰就断了。如果把这8只箭绑在一起,还能掰断吗?过去你们不能取胜,就是单个力量太弱的缘故。
小龙们一听,恍然大悟,当即表示组合到一起,重新回到了天上,相互结合在一起,正象汉字的金字,金字也正好八画,实际上就是八条小龙组合而成。金字塔两条龙头合在一起,变成了金字头上的尖,他们齐心协力,象个楔子,在日头和月亮之间一拱,就真的把日头和月亮给拱开了。日头和月亮分开后,由于日头跑得快,很就跑到头里去了。月亮跑得慢,就落在了后边。
这八条小龙完成了任务,也累得筋疲力尽,纷纷朝地上掉下去,此时,刮起一阵大风。说来也巧,不知道从哪里刮来八块颜色不同的大布落在地上,这八条小龙正巧每条龙落在一块布上,它们不仅落在布上还张在了布上。
后来,后金国将这八块带有龙图案的布当成了旗标,由于八条龙和八块布的颜色不同,所以才有了不同的旗色。
白色的小龙落在黄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黄旗;蓝色的小龙落在白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白旗;黄色的小龙落在红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红旗;树皮色的小龙落在蓝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蓝旗。一条小龙,虽然落在黄布上,由于黄布外边镶上了一条红边,所以就叫镶黄旗;一条小龙,虽然也落到白布上,但白布外边镶上了一条红边,所以就叫镶白旗;一条小龙落到了红布上,由于红布外边镶了一条白边,所以就叫镶红旗;另外一条小龙落在蓝布上,也是由于外边镶了一条红边,所以叫镶蓝旗。这些旗上都有一条小龙,也都有与明字搏斗的场面,还有云彩、火焰等。
2、八旗的建立及演变:
年 代 地 点 人 物 设 旗 情 况
1601年 抚顺新宾赫图阿拉城(万历29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 初设正四旗:黄、白、红、黑
1615年 抚顺新宾赫图阿拉城(天命元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 正四旗改为:黄、白、红、蓝
同时增设镶四旗即: 镶黄,镶白,镶红,镶蓝
1635年 盛京沈阳(天聪9年) 清太宗皇太极 扩编蒙古八旗
1637年 盛京沈阳(崇德2年) 清太宗皇太极 成立汉军二旗:正黄、镶黄
1639年 盛京沈阳(崇德4年) 清太宗皇太极 扩汉军为四旗,正白、镶白
1643年 盛京沈阳(崇德8年) 清太宗皇太极 扩充汉军为八旗
合 计 8×3=24旗×7500人/旗 18万人
2、八旗的三级组织形式及人员兵力:
(1)八旗的基层组织官职——牛录(佐领)额真
牛录——满语中是“箭”的意思。满族(女真人),狩猎时集体出行,头人负责所有的“箭”,因此在组织中将这组织的头人,称为牛录额真。始于1601年,定编300人。
(2)八旗组织中的中层官职——甲喇(扎兰、加兰)也称参领,额真。五牛录编入—甲喇,一甲喇(扎兰)=5牛录(5×300)=1500人。
(3)八旗组织中的最高官职——旗主为固山额真
5甲喇=1固山=5×1500人=7500人。
(4)每旗7500人×8旗=60000人。
3、八旗中的旗的区别:
(1)八旗中正、镶旗的读音:
八旗中有正、镶区别,也称“整”、“厢”旗,字面不难理解其意。正——整个、全部讲;镶——在原纯色基础上镶的边,也做“厢”.
(2)区别:正四旗龙首向右,龙腹内有五朵祥云;镶四旗龙首向左,龙腹内有三朵祥云.
(3)旗的样式:
1) 正四旗左右长7尺5寸,上下宽6尺,长方形;镶四旗,是正四旗尺寸剪去外上下角
2) 八色龙旗,均做龙图.镶旗形成,只是加边后,中间面积小,龙形小些。
3) 龙与旗色配合:黄旗配蓝龙,白旗配蓝龙,红旗配黄龙,蓝旗配红龙。
4) 旗杆:长一丈五尺,朱红色,龙头向旗杆,杆端为铁枪头。
4、八旗颜色的含义:
女真人当时分成五种颜色:红、黄、蓝、白、黑。当时的女真人将:红色代表太阳,黄色代表土地,白色代表水,蓝色代表天,黑色代表铁。铁又先于土,有土就不要五色,只有 四种颜色:红、黄、白,蓝。
称:女真人靠天吃饭,靠天种地、有水、有日,就能生存、发展。
所以用:黄—代表土:白—代表水;红—代表日;蓝代表天。因此用天、地、日、水,对应蓝、黄、白、红。
5、上三旗与八旗旗主们及左右两翼分设。
(1)进北京后的上三旗与下五旗
上三旗为“天子自将”,多归皇帝自领,地位最高,人多势众,成为核心;它们是:正黄、镶黄、正白,守卫皇城,挑取侍卫。担任皇帝外出护卫,是亲军。
下五旗守卫京城外,大批派往各地驻防护卫。它们是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
(1)1601年设立四旗的旗主分别是:
正黄旗,旗主努尔哈赤统领;
正白旗,旗主努尔哈长子禇英统领;
正红旗,旗主由努尔哈赤赤次子代善统领;
正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
1615年扩为八旗的旗主分别是:
正黄旗,旗主努尔哈赤统领;
镶黄旗,旗主努尔哈赤统领;
正白旗,旗主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统领;
镶白旗,旗主由努尔哈赤十二子阿济格统领。
正、镶红旗旗主由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统领。
正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侄子阿敏统领。
镶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统领。
(3)左右两翼设置:
左翼:镶黄、正白、镶白、正蓝 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
6、进驻北京后,满族八旗在北京城的戍卫驻扎(京旗)、(禁旅八旗):
(1)北京城内城是方城,按方位颜色布防:
两黄旗驻北方(驻德胜门、安定门);
两白旗驻东方(东直门、朝阳门);
两红旗驻西方(西直门、阜成门);
两蓝旗驻南方(崇文门、宣武门).
(2)八旗军队位置按“五行阴阳”划分:
两黄旗驻扎北方,北方在五行中代表水,黄色代表土,土能挡水;
两白旗驻扎东方,东方在五行中代表木,白色代表金,金能降木;
两红旗驻扎西方,西方在五行中代表金,红色代表火,火能克金;
两蓝旗驻扎南方,南方在五行中代表火,蓝色代表水,水能灭火。
东西南北,金木水火,黄白红蓝,一伸一抑、一张一合,顺其自然的天理现象和崇拜。
八旗制度
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
八旗的建立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其制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
八旗制度的特点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 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清定都北京以后,绝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师的八旗则按其方位驻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实即禁军。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崇德元年(1636)始定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9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 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丧等均有规定。清初定满汉不通婚,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实际上民间早已通婚。
八旗的兴衰 清军入关, 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为了安置八旗官兵和闲散人口,清政府进行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八旗官兵因此获得一部分旗地。兵丁份地大多数靠本人带同家属从事耕种,后多迫于生计被典押出去。清统治全国以后,八旗兵丁生计日渐拮据。清王朝虽采取了种种措施,但直至清末,八旗生计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陷于贫困的境地。
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共存在 296 年。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为发展和巩固中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满族社会的发展,更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嬗变,八旗制度中落后的一面也日益明显,严重地束缚了满族人民的发展,在征战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小。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历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
回答者:李家思 - 大魔导师 十二级 5-16 07:03
两黄旗驻北方(驻德胜门、安定门);
两白旗驻东方(东直门、朝阳门);
两红旗驻西方(西直门、阜成门);
两蓝旗驻南方(崇文门、宣武门).
Ⅵ 谁是大清第一女强人,她的身上都有哪些绯闻呢
1688年1月,一个名叫布木布泰的蒙古族老太太,走完了她75年的人生路。大清帝国朝野哀痛。这名老太太是当时在位的康熙皇帝的祖母,后来,人们根据她的谥号,习惯性称她为“孝庄太后”。
临死前,孝庄抚摸着一直伺候自己的康熙说:“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康熙并未安葬孝庄,而是将孝庄生前居住的一座殿宇拆了,运到顺治帝的陵墓风水墙外重建,称为“暂安奉殿”,孝庄的棺椁被送至那里安置。
一直到37年后,雍正三年,孝庄的棺椁才被葬入地宫,称为“昭西陵”。昭西陵与孝庄的丈夫皇太极落葬的盛京(今沈阳)昭陵,相距几百公里。
一起经年的绯闻,因为孝庄的下葬问题再次传播开来。人们传说,孝庄入关后曾下嫁皇太极之弟、摄政王多尔衮,所以死后不敢和皇太极葬在一起,只能以不忍远离儿孙为由,留在了清东陵。
至今,300多年过去,人们谈论最多的,仍然是围绕在孝庄身上的绯闻。但很少人知道,这个辅佐了两任少年皇帝的太后,实实在在是“大清第一女强人”。
Ⅶ 秀女殿试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00:09
-=-=-=-=-=-=-=-=-=殿试-=-=-=-=-=-=-=-
人物:圣尊公主㊣颖儿 秀女、飞丫 秀女、蕴含 秀女、飞妃 秀女、飞舟 秀女の霏柳芷夏
地点:储秀宫
事件:殿试
时间:黄昏
-=-=-=-=-=-=-=-=-=开始-=-=-=-=-=-=
按顺序开场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00:17
本在御花园赏花,想起要殿试,回到冰泪宫更衣
着紫色拖地长裙,裙脚一只紫蝶停落在一只百合中。身披蓝纱,显得清澈透明,亦真亦幻。双眸淡淡,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俏鼻高挺,薄唇浅红。肌肤似雪。头上三尺青丝,两缕披在胸前,剩下的在头上挽成飞云髻,斜暂一支银月钗,钗上垂下水晶串成的吊坠,整个人看起来素雅而又不失气质。
更衣毕
缓步来到储秀宫,望眼姑姑,姑姑会意。
姑姑:宣秀女进殿!
秀女、飞丫(524228582) 17:01:24
-【粉红色抹胸长裙,外套一层银色白纱。和飞妃一起,在储秀宫外等候之】
-【闻姑姑声,缓步进殿】
-【抬头,说】参见公主,公主贵体安康,望千岁千千岁、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01:43
【微微点头,转身扶手】快快起
秀女、飞丫(524228582) 17:02:12
-谢谢公主大恩,鄙人永世不忘……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02:27
【缓缓点头,倾城一笑,道】呵呵、来人、赐坐
秀女、蕴含(1581152201) 17:02:45
身穿是淡白色宫装,淡雅处却多了几分出尘气质。宽大裙幅逶迤身后,优雅华贵。墨玉般的青丝,简单地绾个飞仙髻,几枚饱满圆润的珍珠随意点缀发间,让乌云般的秀发,更显柔亮润泽。美眸顾盼间华彩流溢,红唇间漾着清淡浅笑}缓步进殿
秀女、飞妃(1620263975) 17:03:05
【黄昏,储秀宫外 啊,蓝吟吟的天啊摇啊摇美丽的白云啊飘啊飘。一只只鸟飞过,偶尔大叫一声:灰啊灰啊。穿一身粉色宫服,宫服上绣了许些细碎的一团团乱七八糟的图案,看不出是啥 】
【进殿后看了看公主。从袖底里拿出手帕擦了擦嘴。然后放回去。这就是公主啊见到公主太不容易了!太膜拜了!然后从袖中又拿出帕子捂唇眼中满是娇羞飘荡,行礼道】小女参见公主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03:35
抬眼,微打量佳人,清秀典雅,端庄得体。呵,倒还真是一个可人儿
秀女、飞丫(524228582) 17:04:06
-【一蹦一跳地跑到凳子旁,坐下,翘起二郎腿,抖啊抖】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04:09
【轻轻扬手,言】免礼
秀女の飞柳栀瑕<[email protected]> 17:04:09
【淡紫色的连衣裙。扎着马尾辫。带上头花、发夹。对着镜子里的人嫣然一笑。】呵呵。这里好漂亮。真配我。
【走了出去。看到嬷嬷打扮的人。上去】请问。储秀宫怎么走?
【那人鄙视了一下】自己在储秀宫都不知道?是要去殿试的把?喏。内边- -
【不满她的鄙视】以后我做了妃子。做了大官。你就完蛋了。哼。
【说完朝着她指的方向走】
【看着匾上的字。】宫秀储?这儿真大啊。
【走了进去。笑嘻嘻】奴婢……婢女……不不。小女给公主请安。祝公主福禄寿全。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04:56
【抬眸,见伊人,淡笑抬手,轻言】小主,起来吧
秀女、蕴含(1581152201) 17:05:03
参见公主长乐无极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05:12
【巧然轻笑,眉目如苏,眸里溢出点点笑意。】
秀女、飞丫(524228582) 17:05:37
-呵呵呵,公主 接下来要干嘛呢? 对了 我好久都没跳舞了耶 要不要跳给你看啊~~!!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05:43
几位小主在储秀宫可好?
秀女、蕴含(1581152201) 17:06:15
回公主,好
秀女の飞柳栀瑕<[email protected]> 17:06:28
【甜甜一笑。只见脸上的脂粉扑扑的往下掉。赶紧蹲下。往地上摸了一把。然后假意敷脸,贴在脸上。】
【嘴巴上扬。眉毛一弯】好的
秀女、飞妃(1620263975) 17:06:48
【用完了手帕也不随便丢,爹教过我要懂礼貌做个好孩子是的我是好孩子所以我不乱丢于是把手帕继续收进袖里。看着殿里和我一起殿试的姐姐们又一次羞涩。记得狠久以前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蝴蝶对我说我很羞涩所以我保持了羞涩的本性。见公主问答跺了跺脚】公主,当然好了~!~~
秀女、飞丫(524228582) 17:06:56
差不多~~差不多,就是伙食差点,棉被薄点,嬷嬷凶点……其他还算勉强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07:05
【音若永新莺喉,依旧是笑意盈盈的询问】
不知几位小主芳龄几何?家世如何?为何进宫?
秀女、飞丫(524228582) 17:07:48
我很年轻啊……银家才16呢【挠挠头】真不好意思呢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07:50
瞪眼储秀宫的嬷嬷,嬷嬷慌视
秀女の飞柳栀瑕<[email protected]> 17:08:18
【想了想。想说十六,可是爹爹说。女孩子说话要有修养。要有涵养。要有内涵。想了半天。】
【恍然。笑道】回公主。二八二八咔咔就是发
秀女、飞丫(524228582) 17:08:26
【看着公主,朝嬷嬷飞了一个吻】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08:29
对飞丫言:恩恩、我的年级与你差不多哦
秀女、蕴含(1581152201) 17:08:41
回公主,小女芳龄十八
秀女、飞丫(524228582) 17:08:56
-哟和...没想到你也挺年轻的嘛~~!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09:02
哦?十八?呵呵、这年龄也还好
秀女、飞妃(1620263975) 17:09:06
【将小帕帕藏好,爹说好这手帕可珍贵了不能被别人看见于是眨了眨眼睛】公主我也是二八呢~~~~我爹就常对我说二八二八咔咔就是发呢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09:16
飞丫、我可比你小哟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09:34
飞妃、你16岁是吗、?
秀女、飞丫(524228582) 17:10:00
比我小啊……你多少岁地说【疑问之】这么小就穿这样的衣服啊,不活泼不活泼呢....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10:25
呵呵、我是公主、当然要这样穿啦~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10:32
我才14岁哦
秀女、飞妃(1620263975) 17:10:40
【继续笑,笑得菊花灿烂到处飙】是的呢~公主我可年轻吧,在我一岁的时候【羞涩。】就有很多人爱我呢~~~~
秀女、蕴含(1581152201) 17:10:54
家世平凡,新皇登基朝廷选秀
秀女、飞丫(524228582) 17:11:00
对了- -还有要跟你说的,我已经十多年都是16岁了啊~~~人家都说我是不老的呢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11:05
恩、这样吧、你们会些什么表演表演吧
秀女、飞丫(524228582) 17:11:09
素吧,,姐是传说~~!!!哦呵呵呵呵呵
秀女、飞丫(524228582) 17:11:23
对了 公主 我刚才就说要跳舞了 你没鸟我啊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11:28
奥、那你开始吧
秀女、飞丫(524228582) 17:11:44
旁边的都别吵啊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12:06
【略略一看,敛去心下的悲怀,宛然一笑】
秀女の飞柳栀瑕<[email protected]> 17:12:36
【撅起小嘴】公主。您贵为万金之躯,怎么能无视爷呢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12:51
【茶盏之中芳香扑鼻,轻啄一口,悠然自得。复,道】呵呵、一个一个来哦
秀女、飞丫(524228582) 17:12:55
【只见,四柱追光,天鹅湖声音四起 拉起飞妃,开跳~~~!!!
秀女、飞丫(524228582) 17:13:08
等下- -内谁谁 你怎么能打扰姐姐跳舞啊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13:22
好啦、开始啦
秀女の飞柳栀瑕<[email protected]> 17:13:55
【撇了撇嘴。】公主。爷的面粉要掉了。爹爹说。这是上好的漂白粉呢。浪费了很可惜的
秀女、飞丫(524228582) 17:14:31
【舞闭,拉起一群,福身】谢谢~~!谢谢~~谢谢观看姐姐的表演..对了 我还有事 先撤- -公主哇 留个好官给银家嘛
秀女、飞妃(1620263975) 17:14:37
【看了看殿上的几位姐姐深感他们太开放了我这乖孩子都不好意思了怎么办嫩。听爹的话真是错误啊现在~~~公主都不理人家~~只知道和几位姐姐说话,于是趴在殿上几分钟使劲挤眼泪。娘也说过我的眼泪就像挤牛奶一样很快就可以挤出来的现在我想说娘亲说的对啊~~~对公主说道】公主~~你就知道理几位姐姐,都不理飞妃,飞妃好伤心~~~~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15:15
呵呵、飞妃你也来个吧
秀女の飞柳栀瑕<[email protected]> 17:15:48
【撇了撇嘴。】公主。爷的面粉要掉了。爹爹说。这是上好的漂白粉呢。浪费了很可惜的
【看了看上面↑】公主。看到这个没有?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16:22
呵呵、面粉是用来做东西吃的哦
秀女、蕴含(1581152201) 17:16:41
【继续笑,笑得菊花灿烂到处飙】
秀女、绯鸢(374459246) 17:16:45
是呀是呀。鸡蛋饼- -。
秀女の飞柳栀瑕<[email protected]> 17:16:56
【眨眨眼睛】可是爹爹说。面粉涂到脸上。会让脸变得更白
秀女、飞妃(1620263975) 17:17:13
【见公主说话又到角落拿出珍藏好久的帕子来继续擦片刻又是菊花灿烂】公主~~~你真好~~比那个就知道欺负娘的爹爹好多了~~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17:30
好了好了、开始吧
秀女、蕴含(1581152201) 17:17:37
恩
秀女、蕴含(1581152201) 17:17:44
是啊
秀女、飞妃(1620263975) 17:18:29
【说着,把那个姐姐的面粉往脸上擦了擦。说道】公主,飞妃会易容噢~~~这算不算才艺呢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19:08
呵呵、易容?呵呵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19:44
好啦好啦、不要浪费我的时间哦、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哦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20:29
来来来、快表演一段、让我欣赏欣赏
秀女、蕴含(1581152201) 17:21:09
公主小女会编钟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21:26
【缓缓起身,恰到好处的微笑呈现于脸上..清泠的音色,道】
哦?是吗?快表演一段、我还没见过呢!
秀女の飞柳栀瑕<[email protected]> 17:21:36
【扭着水蛇腰】公主。爷爷说我很会唱歌。可不可以……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21:48
呵呵、你们一个一个来哦
秀女の飞柳栀瑕<[email protected]> 17:22:05
【点点头】嗯
秀女、蕴含(1581152201) 17:22:09
清脆的钟声敲起
秀女、蕴含(1581152201) 17:23:00
大家不禁跳起了美丽的舞蹈
秀女、飞妃(1620263975) 17:22:38
【见公主笑了,自己也呵呵的笑了。以前爹就知道去赌坊赌银子经常输钱被要债的追着打于是无师自通学会了最厉害的易容,也交给了我,现在终于派上用场了,把面粉涂抹均匀,再盖上那张帕子,道】公主~~这可是顶级的易容哦【然后悄悄说】一般人我不给他看。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23:04
呵呵、是是是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24:04
飞柳栀瑕你来一段咯
秀女の飞柳栀瑕<[email protected]> 17:24:23
【点点头】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25:07
【微微颔首..浅笑】
秀女の飞柳栀瑕<[email protected]> 17:26:05
【大声:】一条大河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姑娘好象花儿一样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英雄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26:16
嗯!好!
秀女、蕴含(1581152201) 17:26:27
告退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26:41
今天的殿试就到这里吧~
圣尊公主㊣颖儿(763410839) 17:27:01
-=-=-=--=-=-=-殿试结束-=-=-=-=-=-=
Ⅷ 康熙的后宫资料
出生年月:1654年 卒年:1722年 康熙
满清入关后的清朝第二位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1661—1722)代指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 俗称清圣祖为康熙皇帝、康熙帝。因为明清之帝王时多只有一个年号,因而往往以年号代称帝王。 清圣康熙画像图片(9张)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清朝皇帝,康熙的称谓来自其年号。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康熙中期的辅政大臣
纳兰明珠:内务府总管,内弘文院学士,兵部尚书。 索额图:领侍卫内大臣,索尼第三子。 杰书:康亲王。 图海 陈廷敬:《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 李光地 熊赐履 汤斌 于成龙 姚启圣 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 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是顺治的第三子。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因其出过天花最有可能不夭折而把他选为继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八年赢得了与辅政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父亲顺治皇帝 长兄爱新觉罗·牛钮,早殇 二兄爱新觉罗·福全,裕亲王 康熙
五弟爱新觉罗·常宁,恭亲王 母亲孝康章皇太后佟佳氏 (佟佳氏为满汉八旗旗人,佟佳氏的弟弟为佟国维,佟佳氏的父亲是佟图赖,佟图赖的父亲是佟养正,佟养正是明末抗倭援朝的副总兵,后来在抗金的时候,战斗失败投降后金,当时汉八旗还未确立,故佟佳氏是少数的汉姓满汉八旗。)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咯布拉之女,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四年册封为皇后,时年13岁。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承祜);康熙十三年生皇七子(胤礽)后因难产去世,享年22岁。谥号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年-1678年3月18日),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皇后,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谥号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17世纪-1689年8月24日), 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亲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贵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升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册为皇后,次日即去世。谥号为: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1660——1723), 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十八年封为德嫔,是为康熙年间唯一一个单独册嫔的妃子。次年生皇四子;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孝懿仁皇后去世后统摄六宫,颇受康熙信任。康熙去世后,德妃被尊为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64岁。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悫惠皇贵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皇后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册为贵妃,雍正时尊为皇考皇贵妃,干隆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干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岁。死后,谥为悫惠皇贵妃。 敦怡皇贵妃(1683——1768),三品协领祜满之女。瓜尔佳氏。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干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干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1699),满洲镶黄旗人,参领海宽之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胤)祥,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衬葬康熙帝之景陵。生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1694), 满洲镶黄旗人,孝昭皇后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册为贵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一子,允(胤)礻我,一女,夭折。 慧妃,博尔锦吉特氏(?——1670),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幼年被选进宫,尚未册封,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为慧妃。 惠妃,纳喇氏(?——1732),郎中索尔和之女,初为庶妃。康熙十六年册为惠嫔;二十年为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二子,承庆、允(胤)褆。 荣妃,马佳氏(?——1727),员外郎盖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荣嫔;二十年为荣妃。雍正五年闰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岁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胤)祉成人,一女下嫁乌尔衮。 宜妃,郭络罗氏(?——1733),满洲镶黄旗人,佐领三官保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宜嫔;二十年为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三子,允(胤)祺、允(胤)禟、允(胤)禌。 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诚仁皇后的妹妹,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时待年宫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胤)玑(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当月追封为平妃。 良妃,卫氏(?——1711),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一废太子之时,皇八子曾被众大臣保举为皇太子,深受父皇厌恶。康熙曾说:“(皇八子)系辛者库贱妇所生。”(《清圣祖实录》第261卷)辛者库的意思是“管领下食口粮人”,也就是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清朝八旗官员获罪后,本人以及家属被编入辛者库,成为戴罪奴仆,以示惩戒。卫氏本人的祖先当有类似经历,才成为辛者库罪籍。她大约是整个清朝妃嫔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以此条件,她只能充当宫女,从事一些粗活、重活。与皇帝接触的机会也自然大大少于其他宫女。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生育皇子,说明她的自身条件十分优越,是一位美丽出众的女子。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里说:“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而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气”。这些传说并不可信,但是起码反映出卫氏的确是位美丽出众的女子,不仅在宫中闻名,在民间也有所耳闻。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尔佳氏(敦怡皇贵妃)一同册封为嫔,旋晋为妃。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当在40岁以上。 宣妃,博尔锦吉特氏(?——1736),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顺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宣妃。干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 成妃,戴佳氏(?——1740),满洲镶黄旗人,司库卓奇之女,处进宫为嫔。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成妃。干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当在70岁以上。干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皇七子允(胤)佑(示字旁),生有残疾(脚跛),康熙三十七年封为贝勒, 少年康熙
四十八年晋升为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晋升为亲王,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岁,谥曰“度”。 定妃(1661——1757),万琉哈氏,满洲正黄旗人,郎中拖尔弼之女。康熙在时为嫔,雍正时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允(胤)裪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她也是康熙诸妃中最长寿的。 顺懿密妃,王氏(?——1744),知县王国正之女,母黄氏(1640——1709),为苏州籍人氏,可能是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时带回宫中的女子。康熙二十余年进宫,时年大约十六七岁,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四十年生皇十八子(八岁夭折)。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密嫔,雍正二年六月尊为皇考太嫔,干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顺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享年70多岁。次年同日奉安。 纯裕勤妃,陈氏(?——1754),满洲镶黄旗人,二等侍卫陈希闵之女。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毅亲王允(胤)礼,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勤嫔。雍正四年二月尊为皇考勤妃。干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纯裕勤太妃。干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干隆下旨寇摘缨纬,祭酒行礼;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通嫔,纳喇氏(?——1744),监生常保素之女。侍奉圣祖康熙时为贵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干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享年在80岁以上。二子皆殇(是康熙实际上第9和第12个儿子),一女。 襄嫔(?——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干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胤)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谨嫔,色赫图氏(1698——1739),员外郎多尔济之女。干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享年在41岁。一子,允(胤)祜。 少年康熙
熙嫔,陈氏(?——1737)陈玉卿之女,干隆二年正月处二日薨(刘心武认为她是《红楼梦》中去世的老太妃的原型),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胤)禧。 穆嫔,陈氏(?——1727前),陈歧山之女,享年在30岁以上。一子,允(胤)祢。 僖嫔,赫舍里氏 (?——1702)赉山。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僖嫔,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享年当在40以上。 端嫔,董氏,员外郎董达齐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端嫔。卒年不详,享年在60岁以上。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静嫔,石氏(?——1758),石怀玉之女。一子,允(胤)祁。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为皇考贵人。干隆元年被干隆尊为皇祖静嫔,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安嫔,李氏,汉军正蓝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敬嫔,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布贵人,兆佳氏(?——1717),其父名塞克塞赫,曾任过参领。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后被晋封为“贵人”,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康熙帝念她是端静公主的生母,命照“嫔”例办理丧事,后入葬景陵园寝。 贵人,郭络罗氏,宜妃的妹妹,满洲镶黄旗人,生皇六女和硕恪靖公主,皇十九子允(胤)(礻禹)。卒年不详。
子女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爱新觉罗·万黼 爱新觉罗·胤禶 爱新觉罗·胤礻禹 爱新觉罗·胤禨 爱新觉罗·胤禐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次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废)皇太子,赠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殁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俄(礻我),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康熙出巡图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原名爱新觉罗胤祯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祁,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礻必),诚恪亲王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单单十三子胤祥死后雍正将“胤”字还给了他这个终生对他忠心耿耿的弟弟)。 女儿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荣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
后妃
以上和后面那条都是我和那人在网络中找到的
Ⅸ 清朝秀女有汉旗女子吗
有,根据《清皇室四谱》编制的《清宫后妃表》,列出12帝后妃187名,除8名未标族名外,12名是女真族,136名是满族,蒙古族21名,汉族9名,维吾尔族1名。
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选一次,由户部主持,入选的都是八旗女子,首先是满旗女子,蒙旗其次,有一定功勋的汉旗则排在最后。可备皇后妃嫔之选,或者赐婚近支(即三代以内、血缘关系比较密切的)宗室;
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选秀范围则来源于官职比较普通家庭的女子,中选女子并不作为嫔妃之备,而是留在宫中作为宫女和侍女,在宫中年龄达到25岁方可出宫嫁人。其中虽然也有一些人最终被逐渐升为妃嫔,但承担后宫杂役的,都是内务府包衣之女。
清朝每3年由户部主持选阅驻防八旗和外任旗员之女。吴振《养吉斋丛录》卷二十五叙述了挑选八旗秀女的做法:
旧制,挑选秀女,皇后及内廷主位之亲姊妹皆免挑。凡八旗官员、兵丁、闲散之女子,皆备选。嘉庆十一年,命汉军自笔帖式,骁骑校以上女子备选。十八年,命满洲蒙古自护军、领催以上备选。其拜唐阿(执事人)、马甲(清代八旗骁骑营马兵的别称)以下女子不备选。
挑选八旗秀女,事隶户部。其年自十四至十六为合列。有应挑而以病未与者,下届仍补挑。年已在十七以上,谓之逾岁,则列于本届合例女子之后。每日选两旗,以人数多寡匀配,不序旗分也。
挑选之前一日,该旗参领、领催等先排车。如挑正黄、镶黄两旗,则正黄之满、蒙、汉分三处,每一处按年岁册,分先后排定。镶黄之满、蒙、汉亦分三处,每一处亦按年岁册,分先后排定,然后车识行。
首正黄之满洲,而蒙古,而汉军。继以镶黄之满、蒙、汉。贯鱼衔尾而进,车树双灯,各有标识。日夕发轫,夜分入后门,至神武门外。候门启,以次下车而入。其车即由神武门夹道而出东华门。由崇文门大街至直北街市,还绕入后门而至神武门。
计时已在次日巳午之间。选毕者,复以次登车而出各归其家。虽千百辆车,而井然有序。素谓之排车。闻旧时车马杂沓,先后凌乱,应选者争路不得进,不特坠珥遗簪而已。自嘉庆间额驸丹巴多尔济定此法,人皆称便。又内务府三旗挑选,亦排车在地安门之沙滩地方。
应选女子入神武门,至顺贞门外恭候,有户部司官在彼管理。至时,太监按班引入,每班五人,立而不跪。当意者,留名牌,谓之留牌子。定期复看,复看而不要留者,谓之撂牌子。其牌子书某官某人之女,某旗满州人(蒙古、汉军则书蒙古、汉军),年若干岁。
秀女入宫后,一般封答应。然后其中一些晋升为常在、妃、嫔、贵人。贵人以上得出自世代显贵人家,贵人以下只须从拜唐阿子女中挑选。有的秀女配近支宗室或皇子、皇孙。
至于皇后,一般先由太后从近支王公大臣的女儿中挑选,由皇帝册封。日后,皇帝不喜欢还可以撤换。顺治帝就废过顺治八年(1651)八月册封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清朝宫廷选美,即所谓秀女,首先必须是血统纯洁的官员的女子,以保持满洲贵族的尊严和特权。在保证血缘和社会地位高尚的情况下,才讲女子的美貌与素质。
在八旗子女内部“选秀女”形成定制以后,每三年都有一批年轻的旗籍女子被选到宫中,不仅皇帝的后妃要从这些女子中挑选,有的秀女还有可能要配给皇帝的近支宗亲。选择作为后妃的秀女有严格的条件。
清制规定秀女一般从满、蒙八旗中遴选,凡年龄在13至16岁,身体健康无残疾的旗籍女子,都必须参加阅选。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以前,甚至公主下嫁所生之女也得经过选秀女这一关之后,才能论及婚嫁。
秀女年满十三岁称“及岁”,超过十六岁称“逾岁”。“逾岁”者一般不再参加挑选。如因故未能阅选者,则必须参加下届阅选,否则虽至二十余岁亦不能出嫁,违者将受惩处。凡应选的旗女,在未阅选前私自与他人结婚者,也将由该旗都统参查治罪。
即便是因为残疾不具备选秀女的条件,也要经过各旗层层上报,最后由本旗都统呈报给户部,再上奏皇帝认可后,才能免选。
凡届挑选秀女之期,由户部行文各旗都统,将应阅女子年岁等,由参领、佐领、骁骑校、领催及族长,逐一具结呈报都统,然后汇报户部,户部上奏皇帝,皇帝批准何日选看秀女后,户部马上再行文各旗都统,各旗造具秀女清册。
由参领、佐领、骁骑校、领催、族长及本人父母或亲伯叔父母兄弟之妻,亲自带秀女送至紫禁城的神武门,依次排列,由户部交内监引阅。这算是第一次挑选。凡经太监挑选被记名的,须再行选阅。这是第二次挑选,凡不记名者,听本家自行聘嫁。
如各旗官员女子,因有事故,不及与选者,下次补送选阅。未经阅看之女子及记名之女子,私相嫁聘者,自都统、参领、佐领及本人父母族长,都要分别议处。被选秀女的年龄,必须是13岁至17岁的未婚女子。
经太监两歇挑选后,最后报皇帝选定,或被纳为妃嫔,或指婚给亲王或王子为妻。选中被记名的秀女,在记名期内(一般为五年)不许私相聘嫁,违者上至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下至旗长及本人父母,都要受到一定的处分。
选中留牌子的秀女久不复选,而记名期已过,那么,这样的女子只得终身不嫁了。
清王朝把选择后妃看成一大政治。清王朝选择后妃,主要从满族中挑选,其次是从蒙古贵族中挑选,目的是为了加强与蒙古贵族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