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四大美女分别是谁
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四大美女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故事:
⑵ 清朝奇案:貌美尼姑被杀,秀才被冤枉下狱,新任县令是如何找出真兇的
在古代判断各种案子是没有像我们这样先进的仪器或是手段,很多时候都会造成很多冤假错案。但是面对一些难以解答的案例,也还是会有一些奇人出奇招来破解这些案子。清朝就有一个奇案,说的是一个年轻的尼姑被杀害,秀才背了锅但是最后县令凭着伤口找出了真兇。
所以他下令严查此事,不仅对尼姑的尸体进行重新的查找和比较,还在全县寻找可能留下的线索。终于在一番努力之下,他发现了尼姑身上的伤口并不简单,他联系到当地的一个屠夫,认定他就是这个案件的兇手,最终,他还了秀才清白。
我认为之所以新一任的县令可以破案,是因为他严谨认真。而老一任县令并不讲究证据,只是以判断来断案。
⑶ 中国古代四大疑案
1、宋太祖暴死之谜:
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归西了,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为历史留下了又一桩悬案。
2、老子的出关之谜:
有史实记载,老子曾西出函谷关,被关令尹喜,强而着书,留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巨着五千言《道德经》。而后就骑着一头大青牛,继续西行,则没了消息。这个引起很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则至今没有得出很确凿的证据。《庄子天道篇》有一段记载,叙说了老子离职后便离开周室而“归居”了。
3、杨贵妃生死之谜:
杨贵妃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位绝代佳人。她那传奇的一生曾触发无数骚客文人的才情,为之吟诗作赋。然而,这位国色天香的美女究竟归宿如何呢?
史书记载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阳沦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狼狈地与众臣逃跑,其爱妾杨贵妃死于马嵬驿。可是,文人赋咏与史家记述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因此杨贵妃的最后归宿,至今还留下许多疑问。
4、明建文帝生死之谜: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荣登皇位而结束,历时4年。 就在朱棣攻入南京时,皇宫已是一片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
此后,有关惠帝已经出逃的传闻颇多,明成祖对此总是不放心,这件事也几乎成为他的一块心病。数百年来,建文帝的下落也是一桩争讼不决的历史悬案。综合各家说法,主要有“焚死”说和“逃亡”说两种。
(3)中国古代奇案之美女扩展阅读:
《中国历代悬案疑案奇案大全集》:一个个扑朔迷离的谜团,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一个个震撼心灵的史实。
帝王君主悬案、后宫嫔妃玄案、太子公主秘案、治国名臣密案、戎马将军玄案、红颜美人悲案、官宦乱政诡案、官场浮沉险案、科场舞弊奇案、文字大狱冤案、酷吏贪官黑案、方士巫蛊怪案、变节投降异案、谋杀行刺惊案、文明考古谜案、文化艺术疑案、名人逸事轶案、盗掘古墓大案。
聚焦历史,披露惊心动魄的悬案传奇,穿越迷雾,揭开错综复杂的尘封真相。
披露鲜为人知的奇闻轶事、诉说帝王之家的权力争斗、演绎后宫之间的爱恨情仇、考证文化艺术的真伪虚实、破译考古文物的神奇密码、揭秘国宝背后的惊天事实。
⑷ 中国历史上的女侦探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没有,世界历史上有一大串
寇蒂莉亚·葛蕾
她继承了因病痛缠身而自杀的伙伴遗志,经营一家侦探社。当时这个私家女侦探才年仅22岁。有着一头晶亮茶色头发及碧绿眼珠子的她,给人一种猫的印象,而且外柔内刚。原本就无依无靠的蔻蒂莉亚,在失去伙伴后,只有他的爱车“蜜妮”和伙伴所遗留下来的38口径半自动手枪可以信赖了…有关他的故事只有两册,在作家P.D詹姆斯所着的《达利格利逊警视》特别篇里。尽管侦探工作被人认为不适合女性,她那种单枪匹马追查事件真相及面对危险的无畏精神,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铃木芳子
日本推理小说家赤川郎笔下的女侦探。20岁时继承父亲留下的巨额遗产,却被贪婪的叔父关进疯人院。机智的铃木芳子在疯人院巧遇福尔摩斯等一批大侦探,和他们成了好朋友。凭着年轻又有头脑,办案细心而处事精明,与福尔摩斯等联手破获几起大案,从此名震天下。是推理荒诞剧的女主角。铃木芳子正直、善良、干练,给读者留下很深印象,成为日本青年喜爱的艺术典型。
多萝西·L·塞耶斯
也被译作:桃乐丝·赛儿丝、谢逸诗(Dorothy L. Sayers)全名:Dorothy Leigh Sayers (1893 - 1957)以其笔下的业余神探,彼得·温西爵爷(Lord Peter Wimsey)而闻名于世。她为这位推理史风格独特的贵族侦探共写下了11部长篇小说和4部短篇故事集(共21个短篇故事),其推理着作在欧美至今读者众多,再版不绝,温西爵爷在推理小说爱好者眼中更是成为地位并不亚于福尔摩斯的侦探偶像。
山村美纱
日本名女推理小说作家。
1934年出生于京都,京都府立大学国文科毕业,并任职了七年的中学国文科教师后因结婚而离职,1967年发表了首部作品《请目击者报告》,同期还兼任电视剧"特别机动部队"的剧本创作,其后曾以1970年的《京城之死》(后改名为《爱的海峡杀人事件》)、1972年的《死之立体交差》(后改名为《黑之环状线》)及1973年的《愉快的海沟》(后改名为《消失于Melaka之海》Melaka=麻六甲)分别入选三届江户川乱步赏的候补,随后于1975年发表了首部以外国美女凯萨琳为主角的系列作品《花之棺》,并入选了第二十九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候补。
简·马波
(Jane Marple)也作简·玛普尔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一名女侦探,也叫作玛普尔小姐。
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故事中,玛普尔小姐住在圣·玛莉米德村,是个天生的侦探,年龄大概60-70岁,终生未婚,是一个典型的乡下老姑娘。对于她的形象,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来自于《黑麦奇案》,说她是个“高高的老女人,穿着过时的粗呢外套和裙子,加上两条围巾,和一顶有鸟翅的小呢帽。手中提个大提袋,脚边放个上好质料的旧手提箱。”另一种中是《死亡草》所描述的“非常维多利亚式的老女人形象”。
午晔
午晔,1997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学机械车辆工程学院,2004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研究范根向数字化武器控制系统设计。
2004年起进入中国网通集团北京市分公司,先后担任网络监控, 业务实施,系统维护工程师。负责北京互联网维护,优化,网络安全等工作。
2006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位,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初中时代开始迷恋推理小说,尤其是欧美派作家的作品。大学期间开始推理小说的创作,2001年起在“推理之门”网站发表《罪恶天使》系列。
理工科的学习背景使作者十分重视推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参与军工课题和互联网技术支持的经历使其在作品中可以自如运用大量的技术元素---武器知识,网络技术等等。受家庭影响,作者对珠宝鉴定,设计也有很深的了解,使其给《罪恶天使》系列增加了丰富的色彩。
贝佛莉・葛里芬
某赌博集团的私家女侦探
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英国小说家和剧作家,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小说女王”。她的名字伴随着她的作品传遍了世界各地。她一生共创作了80多部长篇小说,一百多个短篇,十七部剧作。她塑造了高傲的比利时侦探波洛和英国乡村女侦探马普尔小姐的形象。她的作品被译成一百零三种文字,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1年的报告,阿加莎·克里斯蒂是当时世界上作品最畅销的作家。她的着作在102个国家出售。据有人在1976年她去世后不久统计,她的作品在世界上销售达四亿册。美国着名杂志《纽约人》指出,克里斯蒂的作品其销售量在书籍发行史上仅次于莎士比亚的作品和《圣经》。
⑸ 古代的八大美女和四大才子都有谁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禅、杨玉环
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附:民国四大美男子:汪精卫、梅兰芳、张学良、周恩来
四大家族;蒋、宋、孔、陈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
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火药、印刷
四大名着: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清朝四大奇案:名伶杨月楼案、太原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张文祥刺马案)
四大水利工程; 它山堰、郑国渠、灵渠、都江堰。
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
⑹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未破奇案!
·宋太祖赵匡胤之死谜·韩信被杀之谜·四大美女之死谜【西施之死谜、貂婵存在之谜、杨贵妃之死谜、王昭君之死谜】·雍正暴死之谜
·光绪皇帝死因难辨
·林则徐暴亡谜团
·李莲英死亡之谜
·虞姬死后到底葬在哪里
·熟悉而又陌生的历史名人
秦始皇是谁的儿子
曹操疑冢之谜
诸葛亮到底是不是智者
武则天“无字碑”之谜
闯王李自成的结局
名妓李师师的晚境如何
“白痴”可以当皇帝吗
秦始皇陵墓被毁的疑案
西汉巨量黄金突然消失
“狸猫换太子”真假之谜
明宫“红丸案”之谜
明代“天启大爆炸”之谜
⑺ 找一部很久以前的漫画 貌似是古代奇案的故事 画风很美啊
煌如星风花雪月
这个漫画是藤田招子绘画的中国古典题材故事。这个书一共有14本。煌如星系列一共12本,两个番外篇,《扬州梦》和《锦瑟》。按照出版顺序,煌如星系列的书名依次是《桃花流水》《红花怨》《幽兰露》《杨柳春》《天女木兰》《雪里春》《春梦》《红雨》《春城飞花》《流莺》《日本刀歌》《疏影残香》。故事情节没有像现在的柯南和金田一那么有推理性,毕竟,人家讲的是古代公案,一般也就是杀人后毁尸灭迹。不过,故事中总是透出些许的无奈和凄美。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美貌的十七岁少年。十五岁便中了状元,却放弃了南书房行走伴君圣驾的机会,跑到宁波作了一个小小知县,受着大清的俸禄穿着大清官府,却居然敢留着飘飘刘海。星子般的眼睛连皇帝都为之迷惑,在京城有"煌美人"之誉,却总是周旋与凄艳哀婉的悲剧故事之中,却带着一种冷酷的公正把美貌的兇手一一处刑。
⑻ 清朝奇案:女子将近成婚,却惨遭杀戮,兇手竟然是邻居,动机是什么呢
林则徐接任汉城县令,他一到就遇到了一个难题。这个案件引起了轰动,引起了人们的恐慌。
未婚少女,美如玉。究竟是谁在没想过的情况下就被别人屠杀了,做出了这样不道德的事情?
今天就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走进清朝,一起探索案件背后隐藏的真相。
女孩被杀了:
因此,绝对恩断义绝,事后和刘小姐结婚。林则徐听后,立即断言,这起谋杀案可能是嫉妒致死的。
然后,他命令衙门到徐小姐家里逮捕了徐小姐。大家都知道,直到使者到来,徐佳的老母亲已经上吊自杀了。
原来徐家老母,看到邻居的小女孩很漂亮,便和女儿曾经的情夫要结婚了。一时气愤,便趁夜色,潜入刘小姐家,将其杀死。
⑼ 中国古代四大奇案是什么
中国古代四大奇案应该是: 传国玉玺下落 、武则天立无字碑 、斧声烛影之谜 、建文帝的下落
但按照你的举例,你说的应该是明末四大奇案: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
同时还有清末四大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文祥刺马案
我就分别简述下这些奇案,从明末四大奇案说起:
妖书案:
妖书案,发生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是一场由于立储问题引起的党争事件。明神宗皇后无子,王恭妃生子常洛,为皇长子。后郑贵妃生子常洵;郑妃甚得神宗宠爱,神宗有意立其子为嗣。为此朝臣多次力争早日册立东宫,君臣为此僵持十数年。不久刑部侍郎吕坤撰《闺范图说》,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矩将《闺范图说》送入宫内,神宗赐给郑贵妃。
梃击案: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日傍晚,有一男子张差,手持枣木棍,闯入太子朱常洛的慈庆宫,打伤守门太监,太子内侍韩本用率众将之逮捕,张差被捕后声称为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二人引进,主使者遥指郑贵妃本人,此为梃击案。
红丸案:
万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万历帝崩,朱常洛即位为明光宗,淫欲过度,“一生二旦,俱御幸焉。病体由是大剧”,精神劳瘁,司礼秉笔太监用泻药使病情加剧。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红丸,自称仙方,光宗服药后死去,当时人怀疑为郑贵妃下毒,是为红丸案。
移宫案:
泰昌元年(1620年),明熹宗朱由校继位,抚养皇帝的李选侍和魏忠贤利用皇帝年幼把持朝政,左光斗、杨涟等反对,不让李选侍与皇帝同住,迫使她移居他处,是为移宫案。
再说说清末四大奇案: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同治年间,杨乃武与葛毕氏被怀疑通奸杀夫,在刑求后认罪,身陷死牢,含冤莫雪。此案惊动朝廷,在数度更审后虽还予清白,然而两人受尽酷刑折磨的悲惨遭遇仍令人不胜唏嘘。
名伶杨月楼冤案:
杨月楼是清末当红京剧武生,1872年到上海献艺,与看戏的广东富商千金韦阿宝恋爱,两人的亲密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但大清律例明言规定地位卑贱的人跟地位高的人不可以通婚 [1],杨月楼唱戏卖艺,属于贱籍身份,不允许与韦阿宝结婚,但是互相深爱的两人无视律例的规定,私下依照正常程序结婚,甚至依照上海“抢婚”的风俗,以期避开韦阿宝家人的干扰。但韦阿宝的家人则告官,上海县令叶廷眷处理此案,刚巧叶县令是广东人,于是未审已先对杨月楼用刑,结果叶县令重判此案,韦阿宝被判掌嘴二百,判给普善堂另择婚配,杨月楼判流刑,而帮助二人完婚的乳母王氏京则被判在县衙前枷号示众十日。韦阿宝之母王氏也因羞愤病故。最后由于慈禧太后四十大寿大赦天下,杨月楼得以赦免,回北京再从事演艺事业,唯韦阿宝自被父亲逐出家门后下落不明,有说韦阿宝被普善堂婚配给一七十老人。
太原奇案:
清末道光年间,太原有一富翁张百万,育有两女,其二女玉珠早与曹文璜订下婚约,但由于曹文璜家道中落,张百万将其二女改许配与一个姚姓大户。但张玉珠钟爱曹文璜,于是两人私奔,并前往投靠交城县令友人陈砥节,途经一间豆腐铺,得豆腐铺莫姓老汉同情及借出毛驴帮助逃走。张百万发现二女失踪后,误以为二女在大女金珠处,前往金珠家里,猜测玉珠藏身衣柜内,于是将衣柜抬走,实情藏身于衣柜内的是一名和尚,其实和尚昏晕,张百万又误以和尚已死,于是替和尚换上其二女衣衫,扬言其二女已病死,之后将和尚送上灵堂。其后,和尚苏醒逃去,又经过莫姓老汉的豆腐铺,于此处换回衣服。原来此和尚乃一名花和尚,其后因调戏有夫之妇,遭妇人丈夫吴屠户杀死,并将其弃尸于井内。张家灵堂走尸,加上和尚命案,两案一时全城沸腾。阳曲县令杨重民遂开堂公审,因闻说和尚原身上衣物在豆腐铺发现,鉴于事件轰动,杨重民为求早日结案,草率将莫姓老汉视为兇手,并屈打成招,上报刑部以结案。
至于吴屠户杀死和尚后,打算搬往晋祠,途中遇上曹文璜,吴屠户酒后向曹泄露他为和尚命案中真正兇手。
曹文璜返到太原,打算将毛驴归还莫姓老汉,始知他遭诬陷,遂替莫老汉申冤,岂料县令杨重民得悉错判后,反诬陷曹文璜为帮凶。
玉珠的丫环秀香在探监时得知事件真相之后,于是就赶赴交城寻访玉珠,其时玉珠投靠的陈砥节正巧升任山西提刑按察司,两案终于真相大白。
张文祥刺马案: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1870年8月22日)早上10:30左右,两江总督马新贻自校阅场观清军射箭训练,阅兵后,返回总督辕门,半途有人拦路喊冤,刺客张汶祥趁隙以匕首刺杀,延至隔日不治身亡。张汶祥事后供称,痛下辣手主因是马“不仁不义”,但张闪烁其词,实情则未供出。
案发前,江苏巡抚丁日昌子丁慧衡于秦淮河畔为了争夺妓女,与马幕府之官争风吃醋起冲突,马下令逮捕慧衡。丁日昌、丁慧衡出于湘军系统;也有一说马就任,是奉慈禧太后令,密查湘军掠夺多少太平军银两、财宝,因而被湘军人士谋害。
魁玉审理刺马案月余,毫无进展,九月一日,张之洞从兄张之万赴金陵,与魁玉会审,马新贻部属袁保庆等人要求严刑问讯,张之万以“案情重大,不便徒事刑求。偿未正典刑而瘐死,谁负其咎”拒之,最后仍无结果,张之万同魁玉上奏说:“凶犯张汶祥曾从发、捻,复通海盗,因马新贻前在浙抚任内,剿办南田海盗,戮伊伙党甚多。又因伊妻罗氏为吴炳燮诱逃,曾于马新贻阅边至宁波时,拦舆呈控,未准审理,该犯心怀忿恨。适在逃海盗龙启云等复指使,张汶祥为同伙报仇,即为自己泄恨,张汶祥被激允许。……本年七月二十六日,随从混进督署,突出行兇,再三质讯,矢口不移其供,无另有主使各情,尚属可信。”
慈禧太后动怒,再派刑部尚书郑敦谨与曾国藩亲至两江总督辕门查案,太后曾问曾国藩:“此案岂不甚怪?”曾国藩答:“的确怪。”太后促曾国藩接任总督,并速至金陵查案,曾氏却告以病延迟数月未行;太后第二次问起,曾氏才赴任。抵达江宁府后,曾国藩不审案,却每日翻看纪晓岚写作的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悠闲度日。直到郑敦谨抵江宁后,曾才开始调阅案卷,邓之诚《骨董三记》说:“国藩不欲深求,必有不能深求者在。”郑敦谨连审十四日,仍查不出实情,只好和曾国藩联名上奏:“此案张之万等审讯结果,是实!”同治十年(1871年)三月二十六日,朝廷下旨,将刺客张汶祥凌迟处死。郑敦谨感叹官场黑暗,索性辞官回家。
未及一年,曾国藩病逝于两江总督府辕门内,遂为悬案。
最后说说中国四大奇案:
传国玉玺下落:
玉玺自秦朝始传各朝各代,至五代后梁、后唐时失去踪影。有关玉玺的失踪之说,现时有三种说法:
1.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之时,玉玺便失踪。
2.公元946年后晋出帝被辽太宗捕获之时丢失。
3.传国玺是在元顺帝手上再度失踪的,元朝皇室曾有玉玺之记录。明军攻入元大都,“俘获诸王子6人,玉玺两枚,元成宗玉玺一枚,元朝共11个皇帝,其它皇帝玉玺均没有缴获。”据《二十五史纲鉴》载:公元1370年5月,明军横扫漠北直捣应昌之时,缴获元顺帝出逃所带到漠北的一批珠宝。其中既没有元朝的诸帝之玉玺,又没有传国玺。由于传国玺的下落不明,明、清两朝均没有传国玺。是故明朝开国时,明太祖朱元璋有三件憾事,其中首件就是“少传国之玺”。
武则天立无字碑:
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执政21年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后人所加的文字,也斑驳若离,若明若暗,模煳不清。
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历代学者为此争执不休,聚讼纷纭。纵观诸说,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一,武则天自知自己执政中,篡权改制,滥杀无辜,荒淫无道,罪孽深重,无功可记,无德可载,与其贻笑后世,不如一字不镌。其二,武则天自认为她在位时,扶植寒弱,打击豪门,发展科举,奖励农桑,继贞观之治,启开元全盛,政绩蜚然,彪炳史册,远非一块碑文所能容纳,留下空碑一座,以示自己功盖过世。其三,武则天一生聪颖机警,常作惊人之举,立无字之碑,意在千秋功罪,让后人评说。
斧声烛影之谜:
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桉。
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据“金匮之盟”传给了弟弟赵光义。
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次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收买王继恩为心腹,当他得知太祖病重后,既与亲信程玄德在晋王府通宵等待消息.王继恩奉诏后并未去召太祖的次子赵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赵光义.光义立即进宫,入宫后不等通报径自进入太祖的寝殿.王继恩回宫,宋皇后既问:"德芳来耶?"王继恩却说:"晋王至矣."宋皇后见赵光义已到,大吃一惊!知道事有变故,而且已经无法挽回,只得以对皇帝称呼之一的"官家"称呼赵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答以:"共保富贵,勿忧也!"史载,赵光义进入宋太祖寝殿后,"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以及"柱斧戳地"之声,赵匡胤随后去世。二十一日晨,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改元太平兴国。
建文帝的下落:
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据永乐年间修撰的《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征战,燕王获得全胜,建文四年(1402年)6月13日,燕王统领大军开进南京金川门。当燕王军队进入皇宫时,宫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也没了踪影。与此同时,建文帝所使用的宝玺也毫无踪影。正史记载建文帝死于宫中的大火中。《太宗实录》卷九记载:“上(即明成祖朱棣)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耶!吾来为扶翼不为善,不意不谅而遽至此乎!’……壬申,备礼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仁宗朱高炽御制长陵后碑也说,建文帝殁后,成祖备以天子礼仪殓葬。成祖后来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中说:没想到建文帝在奸臣的威逼下纵火自杀。但是,太监在火后余烬中多次查找,只找到马皇后与太子朱文奎的遗骸,建文帝是活是亡无从得知。燕王为让天下知建文帝已自焚,曾作有祭文,但其坟墓在什么地方,无人可知。明末崇祯帝就曾说过:想给建文帝上坟,却不知在何处。
另一种说法是在南京攻破之时,建文帝曾想自杀,但在其亲信说服下,削发为僧,从地道逃出了皇宫,隐姓埋名,浪迹江湖。明成祖死后,他又回到京城,死后葬于京郊西山。朱棣登位后,感到生死未卜的建文帝对他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因此多次派心腹大臣到处访问。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的陪同官员中,有不少锦衣卫士,这显然就是用于暗中察访建文帝的。明成祖曾向天下寺院颁布《僧道度牒疏》,将所有僧人名册重新整理,对僧人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查。从永乐五年(1407年)起,还派人以寻访仙人张邋遢为名到处查找,涉及大江南北,前后共20余年。民间传言中,在许多地方都有建文帝的踪迹与传说。有的说建文帝先逃到云贵地区,后来又辗转到了南洋一带,直到现在,云南大理仍有人以惠帝(建文帝)为鼻祖。也有现代学者认为,当年建文帝潜逃后,曾藏于江苏吴县鼋山普济寺内,接着隐匿于穹窿山皇驾庵,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在此病亡,埋于庵后小山坡上。
磐龙缠炉 整理复制,欢迎追问
⑽ 清宫四大奇案四大悲剧四大名妓四大才子四大美女江南四大才子
慈禧垂帘听政的清末年,即同治、光绪之交,曾发生无数的奇情冤案,其中以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汶祥刺马案最为轰动,统称为清末四大奇案。而刺马案则为四大奇案之首。
中国古代四大名妓分别为柳如是、苏小小、李师师、陈圆圆。
四大才子:
1、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着名大词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年少聪颖过人,文武全才。康熙十五年(1676)于二十二岁时殿试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其词现存349首,刊印为《侧帽》、《饮水》集,后多称《纳兰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
2、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干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纪晓岚二十四岁时,考中顺天乡试第一名举人,三十一岁中进士。他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勤奋好学。博古通今。正如自谓的“抽黄对白、恒彻夜构思,以文章与天下相驰骋。”他襟怀夷旷,机智诙谐,常常出语惊人,妙趣横生,盛名当世。干隆三十七年开四库全书馆,纪晓岚受命为总纂官。此项工作先后历时十九年,终于总纂完成了巨着《四库全书》。
纪晓岚一生才华和学术成就十分突出,多姿多彩。他曾给自己写过一道词,其中两句:“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就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纪晓岚不仅在清代被公认为文坛泰斗,学界领袖,一代文学宗师,就是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一位少见的文化巨人。
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和纪昀(纪晓岚)都曾被称为大清第一才子,二人年代不同一生活在康熙年间,一是干隆年间。
3、周渔湟,出生在贵州青岩古镇,大学士,主编康熙字典。能够背诵群书,甚至是能够倒背皇历,号称清朝第一才子,系当时的教育部长。
4、袁枚(1716~1797) 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干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干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任知县,有政声。干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从此不再出仕。从事诗文着述,广交四方文士。晚年自号仓山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