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十三岁女孩行什么礼
古代把13~15岁女子形容为——舞勺之年,其中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而豆蔻年华”一词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
我国传统文化的成年仪式,男子称为“冠礼”女子称为“笈礼”,《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笈礼,总称冠笈之礼,行了笈礼,女子就不再是黄毛丫头了,而是大姑娘了,要独立生活,可以出嫁了。冠礼和笈礼都是很隆重的。
女子笈礼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加笄:古礼女子笄礼同男子冠礼一样,也有三加、二加等。冠笄盛于盘中,上租肢胡面蒙饥碧以帕,由有司执之。男子三加分别是巾、帽、幞头,女子也有纷繁的钗冠。条件许可下,可分别加笄、簪、凤冠。考虑到现今的实际情况,简化举礼时只一加即可——即由正宾郑重地为女子梳头,加笄。发簪、弊拦发钗这些东西在今天依然很流行,所以比起男子的首服,要容易得多。笄礼用服,文献几无记录。
以上是我所知的中国古代女子十五岁成年的行礼,当然十五,包括前面杜牧的13岁(女)——豆蔻年华都是大致的数字,有些地方可能提早一些,但只要是行成年礼,我想大致就是这样。
‘贰’ 古代对女子的年龄称谓
一、古代女子1岁:牙牙
此时的属于刚出生的女子,还没有学会说话,但是有着极大的求知欲,已经可以跟着大人咿咿呀呀的开始学习如何说话,虽然此时的女子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但是在母亲眼中却是全世界最可爱的小宝贝。
二、古代女子2-3岁:孩提
孩提之年就是指两到三岁之间的孩子,也是指还处于能跑与不能跑之间的年龄段,此时的女孩子跟男孩子之间的称谓是一样的。
孩提当中的提其实是指“用双手抓住小孩子的两腋之间,然后用力将其抱起来这个动作。”也可以被称之为“提孩”或“孩提包”等称谓。
三、古代女子7岁:童龀(chen)是四声哦
一般来说女孩子都要比男孩子长得稍微快一点点,所以女孩子在七个月的时候就会长出牙齿,而到了七岁那个正好又处于换牙的阶段,而男孩子论是长牙的时候还是换牙都要比女孩子慢上一个月至一年的时间。
这个年龄段我们会经常看到女孩子一张嘴,口中出现一到两个大窟窿,其实就是自己的乳牙正在更换的缘故。
四、古代女子8-12岁:总角
因为现代人对于小孩子的美定义为可爱与漂亮两个方面,所以我们会看到千奇百怪的各种女童发型,而在古代其实大多数女孩子为了方便,直接就会在头上梳成两个发髻,看起来就跟山羊头上的两个角一样,所以被称之为总角,也可以称之为儿童时代。
五、古代女子12岁:金钗之年
古代的女孩子到了十二岁的时候就要跟自己的儿童时代区分开来,因为此时的女孩子要学会如何来装扮自己了,比如说弄一个复杂的头型,再在上面插上各种各样的头饰金钗。
六、古代女子13岁:豆蔻年华
豆蔻也被称之为“含胎花”,也就是山姜花的别名,可以理解为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在古代的时候就是形容已经到了可以被人提亲的年纪,说白了就是我家有女初长成,就等郎君上门提亲。
七、古代女子15岁:及笄之年(jiji)
这个年龄段可以说已经正式到了女孩子嫁人的年龄段,这个“笄”字,就是所谓的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年已及笄,并且古代为了鼓励民间百姓早日成婚,所以到了十五岁还没有嫁出去的女孩子,从这一年开始之后,如果还没有嫁出去,就一直要缴纳沉重的罚款。
八、古代女子16岁:碧玉年华
碧玉年华又被称之为二八年华,也就是两个八加起来十六岁的意思,同时还有一种说法叫破瓜年华,主要是因为旧时的文人会将瓜字拆分为两个八字,碧玉年华之中充满着无数的幻想。
九、古代女子20岁:桃李年华
桃李年华大多是指女子脸若桃李,属于粉面朱唇,说白了就是形容这个年纪的女子美丽好看的词语而已,并没有太多的含义,就跟青春活力是一个道理。
十、古代女子24岁:花信年华
花信年华就是指女子正处于年轻貌美的年龄段,可以说这个年纪的女子正是一生当中最耀眼的时刻,表示花朵经过这么多年的培养终于展现出自己最美的一刻。
十一、古代女子30岁:半老徐娘
此时的女子已经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了世人,却也因为年华的逝去,被岁月所催惨,姿色已经大不如从前,大多数女子开始依靠各种的浓妆艳抹来维持自己的美丽,但是在卸妆之后却再也找不到以前的靓丽,但是却还保留着一些风韵,也被称之为风韵犹存。
十二、古代女子40岁:人老珠黄
一般来说古代女子到了这个年龄段,几乎已经走到了下坡路,毕竟古代的女子地位本身就不高,大多数女人能得到自己的相公宠爱,无非是年轻貌美,尤其是在古代三妻四妾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一男半女,很可能生活就快要过不下去了。
大多数都会用“美人迟暮,人老珠黄”来形容古代四十岁的女子,毕竟古代跟我们现代相比,没有这么多化妆品,再加上保养方面更是无法跟现代相提并论,所以当古代女子四十来岁的时候,看起来相当的面老。
十三、古代女子50岁:知命之年
到了这个岁数的女子,一般都已经对自己的整个人生了解的相当透彻,毕竟自己的前五十年是怎么过的,自己是一定清楚的,再加上古代人的寿命因为各种原因大多数都不高,所以能活到五十岁的年纪,已经属于命好之人。
十四、古代女子60年:花甲之年
其实花甲这个词不光是形容古代女子,可以说是男女通用,在古代一般是以六十年为一个纪年,也可以被称为一甲子,所以但凡能活六十岁的老人,都被称为花甲之年。
十五、古代女子70年:古稀之年
人生七十古来稀,就是这么一个说法,意思就是人的年纪能活到七十岁已经属于相当稀少的那一部分,毕竟以古代的那种生活条件,普通人能活到七十岁已经是上辈子烧过多少高香才得到的福气。
十六、古代女子80-90岁:耄耋之年
当古代到了这个年纪一般会有两种说法,一种就是儿女们希望自己的长辈可以更加长寿,耄耋其实还有延长的意思。而另一种就不太好听了,如果运气好的话,这个年纪的人儿女都还在,也许还可以得到儿女们的赡养,可假如自己的儿女已经不太世了,孙子辈可能就会出现隔辈这种情况,毕竟亲情已经差了一辈人,再加上孙子辈的兄弟姐妹又分布众多,所以大家对于养老这种事会相当的抵触。
然后就会有人常常说耄耋之年的人都是一些土已经埋到了脖子的人,每天还这么硬撑什么。
十七、古代女子100岁:期颐之年
到了这个年纪就不一样了,毕竟百岁是一道垓,八九十岁的老人可能子孙辈不太代见,可是到了一百岁以上直接就相当于长寿的标准了,可以被称之为典型,表示自家人当中有着长寿之人,也就是说以后自己也是有可能达到这个长寿的标准。
所以到了这个年龄段,无论是子孙辈还是再往下一辈人都会出人出力来赠养老人,说白了这就已经达到了奇迹的地步,中国从古至今能真正活到百岁以上的老人屈指可数。
看完文章大家会发现,女子的主要称呼都在四十岁以前,这是因为古人由于长期处于战乱和饥饿当中所以,寿命普遍比较短。二十多岁的称呼是最多的,因为这是女子一生中最美丽动人的时候,而五十岁之后的称呼是男女公用的。
‘叁’ 古代为何把13岁女孩称为豆蔻年华原因是什么
古代为何把13岁女孩称为豆蔻年华?原因是什么?
古时漏轮候,大家会把十三岁的女孩称之为弱冠之年,这一专有名词来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一诗里。据统计,唐代诗人杜牧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诗里提及“娉娉袅袅十三余,肉豆蔻树梢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下水晶帘总比不上。”,为何杜牧要如写到呢?是由于杜牧当初英俊潇洒,他曾经在扬州市喜欢了一位年仅仅有败搜歼十三岁的女人,这名女人的名字叫做张好好地,在即将离去扬州市的情况下,诗人杜牧对这名女人十分的舍不得,如何都不想要离开扬州市。因此,他给这名女人写了这首诗。
在古代的时候,女人一旦到十三四岁,就到了让人钟爱、婷婷玉立、含苞待放的情况下了。这个时候的女人特别的美丽大方。而依据唐代的要求,女人到十五岁的情况下就需要提前准备出嫁了,由于到十五岁的女人都还没嫁人是要遭受处罚的。因为这样,在女人带了十三四岁的时,唐代的过程中就称之为到“含苞欲放”的情况下。而肉豆蔻花开的花并不是那样展现自我显着,察冲在白色花瓣以上,带一点点粉红色的鲜丽的觉得,又有一种淡淡地清香的气场,这类气场又没有这么的浓厚并且鲜丽,就确实好像是是十三四岁的美少女一样!
‘肆’ 女子年龄古称 古代女子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女子在古代的年龄都有哪些称呼?本文整理了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如唐代韩愈《醉赠张秘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
粉黛:本指妇女涂在脸上的白粉和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喻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
青娥:指代青年女子。娥,“蛾眉”的省称。
红颜:本指妇女美丽的容颜,也代指美女。如清代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裙钗:因妇女着裙插钗,因此称妇女为裙钗。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巾帼:本指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成为智慧出众的妇女的代称。如清代湘灵子《轩亭冤·赏花》:“新世界,旧干坤,巾帼英雄叫九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