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卡门又名作者是肖邦OP.25NO.11是什么去曲子啊
肖邦,12首练习曲,作品25
1832-1836年间的作品,1837年出版,献给李斯特的夫人。虽然作品10和作品25是在同一时间写成的,但是作品25相比起来更像音乐作品,而不是一些技术难题的攻破。
降A大调练习曲:风弦琴练习曲,被认为是肖邦练习曲中出色的范例。这一首练习曲着重处理双手的相反的感情处理。全曲要控制细致的气氛和音色, 和声丰富多彩,旋律和伴奏浑然一体,创造了极优美的音乐形象。
F小调第二练习曲:乐曲在两手分别有各自的节奏型,是肖邦最富消遣性的作品之一。舒曼称赞到:“它是这般美妙迷人、充满幻想和静谧,宛如孩子梦中的歌声。”
F大调第三练习曲:是一首关于分句、重音、跳跃的练习曲,曲子的基调是晴朗的。
A小调第四练习曲:其阴郁的基调使练习曲具有小调的特性,几乎是在不断反复的左手音型与右手的和弦形成对比,感觉十分不安与不祥。
E小调第五练习曲:本曲较少被演奏,但事实上是很好听的作品,就像一首轻巧急速、优美雅致,而又稍稍不安的谐谑曲。
升G小调第六练习曲:这首练习曲有公认的高难度技巧,急流般的三度华采给演奏者提出了非常艰难的任务。优美的旋律和沉着的感情尤胜于其技巧,据说描写一个波兰流亡者在茫茫雪原中、在叮当车铃声中被流放的情景。
升C小调练习曲,是一首在左手方面很突出的作品,又名大提琴练习曲,有着抒情的旋律,在感情方面有灼热的力度感。
降D大调第八练习曲:是六度双音练习曲,作品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与革命练习曲、风弦琴练习曲和蝴蝶练习曲齐名。
降G大调第九练习曲:蝴蝶练习曲,可能是肖邦这一类型作品中最出名的三首之一。一些有野心的学生很钟爱这一曲子,虽然很短,但技术上很成熟。
B小调第十练习曲:最后三首伟大的练习曲的第一首,解决八度演奏的难题。这首曲有一个更合适的别名:冬风。
A小调第十一练习曲:是一首庞大的作品,由左手演奏主题。是肖邦所做的最成熟的作品,听者将不时对大胆的和声吃惊。尾部的上行音阶使作品达到戏剧性的结尾。
C小调第十二练习曲:海洋练习曲,双手琶音练习。有一种潮涨潮退和自然不可抗力的力量感,但又被很好地控制约束住,有一种最高权威的征服感。为12首练习曲写上完美的句点。肖邦一共作有27首练习曲:OP.10的12首,OP.25的12首以及3首新练习曲。肖邦这些练习曲,除练习钢琴演奏技巧之用外,也是为旋律、和声、节奏以及情绪表现用的练习曲。尼克斯对这些练习曲的评价是:“健康而又新鲜,又像是沐浴在梦中所见的哀调之中”,“这些练习曲中,技巧的含义常常与美的含义相平衡。”
这些练习曲中,OP.10的12首,据考第一、第二、第五、第六号作于1830年;第八、九、十、十一号作于1829年;第七、第十二作于1831年;第三号作于1837年。这12首作品呈献给李斯特。
1.C大调,技巧性琶音练习曲,因以琶音和弦浓缩原来的和弦,有圣咏合唱曲形态,所以称为《逃亡圣咏曲》。快板,3段体,中段后经变奏、转调而恢复原形。
2.A小调,半音阶技巧练习曲,有阴郁、微妙的纤细心理表现孕含其中。快板,3段体,中段转为F大调,第三段为第一段反复。
3.E大调,离别曲,与第六首降E小调成为一对。开始的旋律极为优美,钢琴家古德曼的说法,他演奏此曲时,肖邦曾抓起他的手喊道:“啊,这是我的祖国。”不太慢的缓板,3段体,中段转为更活泼,情绪也更高扬。
4.升C小调,手指速度的练习曲,钢琴家汉斯·彪罗(Hans Bülow)认为,“这是纯粹古典、典型的练习曲。”急板,3段体,中段升G小调起经各种转调,再回到第一段的升C小调。
5.降G大调,黑键练习曲,右手只奏黑键,左手和弦支持。彪罗认为:“这是女人沙龙用的练习曲,令人感觉像是盅惑着一般。”甚快板,3段体,第一段从降C大调降至降D大调;中段降D大调至降G大调,有调性不明的经过性转调;第三段和尾声都为降G大调,最后双手以八度弹出ff的下行音阶。
6.降E小调,夜曲形态的练习曲。评论家们认为曲中到处都散发模模糊糊的阳光,尤其中段转为E大调的部分。此曲为行板,3段体,中段由降B大调转至E大调再转回降E小调;第三段为第一段重复,最后5小节由降E小调转为A大调。
B. 变态的钢琴演奏 视频里的那钢琴曲叫什么名字谢谢
卡门选段
C. 请问一下 水边的阿迪莲娜 还有致爱丽丝 童年的回忆 这三首曲子相当于钢琴几级水平
你所说的三首曲子难度应该在钢琴4、5级左右,只要喜欢,弹起来就很容易。难度在7级左右的曲子给你推荐几首:《卡门》《少女的祈祷》《山娃》《小星星变奏曲》。。。。。
D. 为什么欣赏过歌剧《卡门》的人,无不为比才的音乐天赋所折服(三)
为《卡门》哭泣
歌剧《卡门》作为音乐天才比才的代表作,它的首演肯定不能算成功。也许是过分强烈的节奏让人难于接受,也许是观众认为作品不够高雅,演出中观众陆续退场,整个剧场吵吵闹闹,此后继续逃跑的人,像山体滑坡或者泥石流一样,不断从斜坡往下流动,演出只好草草收场,比才孱弱的身体经不起这样的刺激,3个月后,他就去世了,年仅37岁。比才去世以后,巴黎喜歌剧院停演了这部作品,但是这却不能阻止《卡门》的成功。在此后的3个月里,它却在维也纳、布鲁塞尔、伦敦和纽约等地不停地上演。5年之后,它重新登上巴黎舞台,这一次,《卡门》受到观众狂热的欢迎。正像柴可夫斯基在1880年所预言的:“《卡门》10年以后将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歌剧。”现在,《卡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卡门》是一部爱情悲剧。从曲调上来看,《卡门》具有形式严谨、旋律清新、色彩明快的风格,充分显示了比才的创作才华。歌剧中的音乐富于生活气息,旋律丰富优美,对剧中人物形象刻画细致入微,和声新颖大胆。在音乐节奏上,《卡门》强调剧情发展的对比和力度,生动、灵活而富于光彩。可以这样说,比才正是凭借《卡门》奠定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这部作品中,比才的配器技巧和音乐结构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充满异国情调的和声和大胆的配器为他赢得了名声,他在其中所运用的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和总谱阅读能力曾使当时的着名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感到震惊。
从某种意义上说,《卡门》是一个悲剧,这种悲剧意味既源于女主人公卡门之死,又源于《卡门》首次演出的惨败,更源于《卡门》的作者比才之死。因为即使人们能够欣赏他的《卡门》,却挽留不住一个天才的生命。从《卡门》被创作的那天起,它就注定是一个悲剧,一个永远无法被化解的悲剧。然而这部悲剧却是世间最美的,那份凄凉的爱情掩盖不住它内在的美丽。《卡门》着力为我们上演了最美丽、最有魅力、最气势磅礴的感人场面。
《卡门》的音乐就更为人广泛熟知了,其中由《卡门序曲》、《斗牛士之歌》、《哈巴涅拉舞曲》等着名乐曲组成的《卡门组曲》,被人们口耳相传。20世纪最负盛名的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卡拉斯在60年代曾专门录制了歌剧《卡门》。有人曾问卡拉斯:“在你看来,卡门是个坏女人吗?”卡拉斯回答:“当然不是了,她是吉卜赛人,相信个人的命运前世注定,是无法改变的。卡门生活中的唯一道德标准是绝不做违心的事。”或许,正是这种对个性的执着追求感染着千千万万的观众,让他们为卡门哭泣。(林雪)
E. 关于<<卡门序曲>>的资料
管弦乐曲。法国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前奏曲,是该歌剧中最着名的器乐段落,常单独演奏。一般的歌剧序曲都是用交响方式缩写或提示歌剧内容,这首序曲结构简单,仅仅描写了欢乐气氛和剧中次要人物斗牛士的英勇形象。
开始呈示的快板主题选自歌剧第四幕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生气勃勃、充满活力,表现了斗牛士英武潇洒的形象和斗牛场内兴奋活跃的气氛。由于它带有进行曲特点,故又称《斗牛士进行曲》。接下来乐曲从A大调转为F大调,出现第二幕中《斗牛士之歌》的副歌音调,具有凯旋进行曲特点,坚定有力的节奏和威武雄壮的曲调表现了斗牛士的飒爽英姿。反复时提高八度,使情绪显得更为高昂。
之后再现第一部分主题。结束部分出现卡门的音乐动机,带有不祥的气氛,在弦乐有力的震音背景下,以大提琴为主的乐器奏曲悲剧性主题,暗示悲剧性的结局,最后在强烈的不和协音响中结束。
比才(1838-1875)法国作曲家。他出生于巴黎,四岁开始随母学钢琴,九岁人巴黎音乐学院,1857年十九岁的比才以钢琴家兼作曲家的身份,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并获得罗马基金去意大利进修三年。1863年比才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以后主要从事歌剧写作,作品有《卡门序曲》、《阿菜城姑娘》等。在他的作品中现实主义得到深化,社会底层的平民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主角。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歌剧《卡门》取材于梅里美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1800年左右,出身于农家的下级军官唐·霍赛,在吉普赛烟草女工卡门的诱惑下,堕人情网,成了走私贩。过了些时候,卡门对唐·霍赛冷淡起来,她爱上了斗牛土埃斯卡米罗·霍赛的妒忌,使卡门烦恼。他干涉她爱情上的自由,她被这种干涉所激怒,于是与他绝交了。后来,在一次群众对埃斯卡米罗斗牛获胜的欢呼声中,霍赛刺杀了卡门。剧中刻画了卡门热情泼辣、酷爱自由的性格。音乐多用舞蹈歌曲及分节歌,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西班牙风格。歌剧《卡门》是在创作艺术上登峰造极的作品,是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剧目之一。
《卡门》全剧共分四幕。歌剧的音乐始终紧密配合着舞台动作,全剧没有静止的音乐场景。剧中进行曲、咏叹调、舞曲等交替出现,所有这些音乐又都通过严谨的戏剧逻辑给合为一体,紧凑而简练。
全剧以其独特的力量造成了强烈的戏剧性,表现了扣人心弦的真实生活,成为雅俗共赏、生命力持久的一部歌剧。
《卡门》的序曲,常被人们称为“斗牛士进行曲”。它一开始就由乐队用强音奏出一个辉煌的生气勃勃的进行曲式的主题,音乐立刻把我们带到壮观的斗牛场面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英武的斗牛士,听到了群众的喝彩声。这个主题重复了几次之后,音乐从A大调转到F大调,乐队轻轻地奏出了歌剧第二场中将要出现的《斗牛士之歌》的副歌。序曲最后结束在一个强烈的不协和和弦——(减七和弦)上,更加强了这一段音乐带给我们的悲剧悬念,预示了卡门悲剧性的结局。
序曲的基本部分是歌剧第四幕斗牛场面的音乐的翻版(省去了声乐部分),其结构是一首回旋曲,通过多主题的对比并且展示出西班牙的典型环境,烘托了喜庆热烈欢腾的气氛。